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时间:2023-09-23 08:47:49 作者:雨中梧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一

20xx年,我在镇教研会中,与音乐教师们一起看了音乐录像课《剪羊毛》,现在就此课在这里谈谈我的观后感。

《剪羊毛》这一课主要体现“感受——表现——创作”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寓教于乐,有效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在创编歌曲这一环节中,教师能够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质量,注意到了以下2个方面: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合理搭配好,保证组内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二、教师注重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转换。美国教育家多尔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双方。在《剪羊毛》小组创编环节中及时发现小组中的意外事件,重视定位自己的角色,走到学生当中,能够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表演,建立一种相互融合的和谐关系,参与到学生的表演中来,共同体验学习过程中成功与快乐。

在课堂进行的始终,教师都能够注意用艺术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中针对不同环节,进行具体的评价。如在唱歌中,“你的附点音符唱得很准确!”“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了。”在拍节奏环节中,“这个切分节奏你拍得很准!”在口风琴吹奏中“你的指法真熟练!”在小组合作中“你和同学的配合越来越好!”“你的组织能力真不错!”……等等。在这些具体的评价中,能使他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学习更加努力,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的学习。

总之,新课标理念倡导的音乐学习方式更多地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认知方法的取向方面,而本课从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地体现,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学习和掌握的,本次听课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二

片段:

听《苗岭的早晨》两遍,一遍由口笛独奏,一首由小提琴独奏,设计意图:区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问方式一

师:“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

生:“一个明亮,一个不太明亮。”

生:“????”

提问方式二

师:“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首,我觉得第一首听起来很明亮。”

生:“我也喜欢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听起来很清脆。”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很悠扬。”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为我喜欢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柔和,我很喜欢。”

反思:提问方式一中,教师所提问题实在让学生难以回答,因为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第二种提问方式,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三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小朋友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同学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和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同学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同学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同学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同学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同学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同学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同学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同学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同学放下心理负担,让同学先唱唱歌,用自身的声音去表示音乐,从而激发同学的兴趣,让同学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绩”的,而且有表示自我的空间。

发明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发明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同学发挥发明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身的成绩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同学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示能力、鉴赏能力、发明能力。让每个小朋友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发明。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四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音乐课内容,我一直都会找一些课外的歌曲给他们听,然后学唱,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对演唱这些优美的课外歌曲怀着极大的热情,有时侯甚至还超过学唱课本歌曲的热情。我相信这也是很多音乐老师们心中的感受和疑问: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歌呢?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回答的,所以,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分享这个问题,集思广益,找到一些孩子们喜爱的歌曲。首先,先聊聊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这个学期,学校提出“每月一歌”的计划,我就想起了春节晚会那首生动有趣的《吉祥三宝》。所以,一开学没多久,我找时间给孩子们听了这首歌。低年级的孩子们特别高兴,有的模仿爸爸,有的模仿妈妈和宝贝,那些奶声奶气的声音让我觉得十分好笑。原来以为高年级的孩子不一定喜欢,但是在高年级播放后,他们也特别喜欢唱。对比课本上的歌曲,我觉得《吉祥三宝》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可能是以下的原因:

歌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用比喻和拟人表现了家庭的温情和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比如:

女儿:爸爸,

爸爸:哎!

女儿: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

爸爸:对拉。

女儿: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

爸爸:在天上!

作为大众喜爱的歌曲,借助媒体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流行,所以孩子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听到这首歌。

选取的歌曲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媒体的流行力量不可忽视。

但是,我觉得问题又来了,孩子们深受媒体影响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一样多。比如,高低年级的孩子都向我提过,希望可以学唱当时最流行的《两只蝴蝶》、《大长今主题歌》,高年级的孩子更是些五花八门的歌曲,什么《披着狼皮的羊》、《童话》、《笔记》、《七里香》〈化蝶飞〉........总之什么最流行,他们就想学什么,曾经让我很头疼。

对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是朦胧、半知半解的。选取的课外歌曲内容一定要健康,学唱课外歌曲目的一样是让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而不是过早的理解成人世界。

还是要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么能让孩子们喜欢,又健康的歌曲有哪些呢?

我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看动画片,还特别喜欢唱片里的歌曲。记得以前读小学,喜欢唱〈黑猫警长〉、〈葫芦娃〉、〈花仙子〉,〈叮当猫〉,所以我找了这些歌曲给低年级的孩子们听,希望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效果不好!除了〈黑猫警长〉男孩子比较喜欢,其他反应平平。后来放的〈挪吒〉、〈四驱兄弟〉,他们兴致就很高,几乎全班齐唱。后来一想,就明白了,现在的孩子看的动画片和我那个时候怎么会一样呢?连以前我们熟悉的“小叮当”,现在的名字都叫“多拉a梦”了。

要从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去想,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时间和孩子们聊聊,看看他们对歌曲的喜好。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五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六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七

维吾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新疆舞曲有着典型的节奏,让学生学会这个节奏是欣赏的前提,有助于他们对新疆歌舞特色的掌握。然后结合歌舞的欣赏,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促进他们对维吾尔族歌舞的了解。学生对维吾尔族并不陌生,学起来接受还是很快的,加上对歌舞的欣赏,学生兴致很高,乐器手鼓的演奏方法,典型的新疆音乐节奏以及新疆特色的舞蹈都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中不断模仿、表演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和掌握。

整体感觉这次欣赏课总的还是可以的。我运用新疆的手鼓导入,让学生学着打节奏,玩手鼓。从中学习了解新疆的音乐新疆的舞蹈和新疆的风土人情。体会新疆特有的民族带给我们的特别的感觉。其中有几个地方还是我个人的亮点。当然也有觉得稍稍遗憾的地方。

这首乐曲《新疆舞曲》第二号,难点就是乐曲中的节奏,很有新疆音乐的特色的节奏。模仿手鼓敲击的节奏。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都集中了。然后学生猜出事鼓,就从鼓入手,让学生玩鼓,学会节奏。再听节奏。从中掌握这有特点的节奏。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八

《再见吧,冬天》是一首儿歌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曲表现了小朋友留恋冬天的美景,留恋冬天的气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四三拍子,本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能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再见吧,冬天》,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这首歌曲的前三乐句是基本相同的,就是最后两个小节的音呈递增关系,要让学生体会

这种情感的变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给学生完全正确的第一感觉!因此,在学唱前我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地让学生感受高音的变化,让他们主动听出来变化主要就是在“冬天”这两个字的演唱上并出示歌谱,结合歌谱边唱边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哼唱,这样学生前三句相同的歌词就能完全掌握了。

这首歌的最大难点就是长音比较多,最后一个音要唱满六拍,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

控制气息是一个问题,因此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们把三拍子的韵律感先找一下,先做一个铺垫,所以学的时候跟着琴声没有什么大问题,第一个字再见的再先引导控制唱足三拍,后面的拍对来说节拍就稳定多了。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小朋友们可能没有接触太多的三拍子的歌曲,所以三拍子的乐感不是很好,但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训练学生的三拍子乐感。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九

20xx年12月18日,根据教研室教学计划,我执教了我们教研室最后一节听评课。从总体上看,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些小小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首先,我以所有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两只老虎》导入本课的学习。一开始我就在钢琴上弹奏出《两只老虎》的旋律,让孩子们邀请听课的老师一起齐唱歌曲,接着导入本课重点解决的轮唱知识。(这样既复习了刚刚学过的齐唱知识,又非常自然地导入轮唱知识的学习)。接下来按照轮唱的方式让孩子们练习《两只老虎》的轮唱,并强调结尾的形式。

首先聆听歌曲《美丽的黄昏》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及其所描述的内容,然后我弹奏歌曲旋律,并范唱歌曲的旋律,接着跟着我的弹奏分声部视唱歌曲旋律,紧接着以轮唱的形式分小组视唱歌曲旋律多遍,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直接填唱歌词,演唱歌曲,并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强调: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力度演唱歌曲,才更能够表现歌曲的意境。并就“渐行渐远”的钟声及“日落西山”的黄昏,做了重点视唱。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轮唱歌曲,展示、评价,然后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情绪和音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碰钟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集体表演歌曲。

为了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轮唱,我给孩子们胶乳了一个为齐唱歌曲《樱花》设计轮唱形式的环节,并告诉孩子们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用轮唱的形式来表现,进一步感受轮唱的魅力。

这节课虽然比较成功,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两声部的轮唱练习,应在单声部分别多次练习后,利用多种形式视唱比较准确后再进行两个声部的轮唱练习,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等。另外,因上节课视唱了两遍歌曲旋律,所以本节课练习的较少,导致孩子们在轮唱时,音准把握不准确。其次,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上台展示的孩子也少了些。还有,对比齐唱与轮唱的不同,放在导入后就好了,这样使得孩子们更好地区别齐唱与轮唱的不同,在轮唱时就能够很好地注意声音的力度和音色了,会更好地表现《美丽的黄昏》中美妙的钟声和美丽的黄昏了。再者最后的拓展练习,在选择歌曲上优点仓促了,只考虑到孩子们齐唱《樱花》唱的比较有味道,忽略了孩子们对歌曲的熟悉度和歌曲的难易度,所以轮唱效果不佳。这节课大多数孩子虽然能完成了学习任务,但还应多培养他们喜欢视唱的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视唱能力,提升他们的演唱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精心备课,特别是要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水平,做到精准备课,让孩子们更加喜欢我的音乐,并能更好地表现。

小学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篇十

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出现,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幸赶上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咀嚼着新课程提倡的新理念有人欣慰:培养下一代创新人才有望了;有人自豪:赶遇课改,老师也幸福;有人感叹:“新瓶”真的能装“旧酒”吗?……经过几年的尝试,新课程的教师也基本能大胆,积极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改变学生以往爱音乐而不爱上音乐课的现状,音乐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从教师的角色上看,以往我们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的训练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忽略了学生带有个性倾向的生活体验,学生只是听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惟师是从,惟书是从的习惯。这样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教学趋势必将会牢牢地禁锢住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可贵的创造力。如有一次我在上课的时候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动物是一蹦一跳的呢?孩子们回答的什么都有:兔子、小青蛙、小袋鼠、小猴子……突然有个孩子说:“跳蚤”当时我一愣,但还是及时的表扬了那个小朋友夸赞他很有创意,与众不同,那个孩子得意的坐下了。于是其他孩子也纷纷回答还有:虱子、蚂蚱……当时我愣住了,孩子们不管这些昆虫究竟会不会跳,一下子就说出了几十种即不可爱又不益孩子模仿的虫子,我赶紧把孩子的思路拉了回来,让他们进行游戏律动,把孩子们分成了四组模仿小兔子、小青蛙等会跳的小动物,和着音乐教室里进行律动。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当轮到第三组小朋友表演的时候,有个孩子居然伸着舌头,一蹦一跳地朝我过来,我惊奇的问你模仿的是什么?“我模仿的是僵尸”说完还双手掐腰,得意洋洋。惹的大家哈哈大笑,教室里一片闹哄哄的现象。于是我狠狠的批评了这个小朋友,后来的律动游戏他怎么也不肯参加。课后我困惑了,一个7岁的孩子如此固执地坚持他在大人眼中并不正确的举止,他心理的动机是什么呢?对于他“奇思怪想”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对待呢?而如今新课程构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已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师道尊严”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沟通交流的关系,如“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等等即尊重学生又激励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从教师教学方式上看,教师已经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的专业化技能训练,大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注重课程的整合与延伸,注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表现音乐,激发学生对学生的兴趣,努力缩短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着眼于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如在歌曲《闪烁的小星星》一课中体验音的强弱,有一位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直观形象的模仿音的强弱如:老虎的叫声?蚊子的叫声?接着就用做游戏的方法在一面鼓上撒上小米,用不同力度的敲击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用朗读歌谣的方式来体验音的强弱,最后在律动实践中理解音的强弱。这样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一个亲身实践的空间;一个情感沟通的空间。

3、从学生学习的方法上看,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已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人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也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感知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如在欣赏歌曲《玩具兵进行曲》教师让学生说说你听后的感觉?有的学生会说:“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王国和小士兵们一起在玩耍。”还有的小朋友会说:“我仿佛在梦境中,梦到了许许多多的木偶在跟我跳舞。”等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音乐的感知不确定性的特点,给学生极大空间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