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教专业的发展前景好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实践中的主要障碍通用

时间:2023-05-11 16:46:45 作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实践中的主要障碍篇一

;

【摘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远远未达到专业水平,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注释:

相关热词搜索:;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实践中的主要障碍篇二

;

【摘 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把握其发展前景和趋势,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尝试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学前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学前教育机构改革深化等方面展望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发展 趋势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学前教育将在政府管理、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机构改革深化、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形成和国际融合等多方面呈现出发展趋势。把握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学前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的状况对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依法治教要求加快学前教育法制建设,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学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教师的权利、责任、待遇和办园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协调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幼教发展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在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中,政府通过采取相应的经济、法律與政策手段予以保障;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改革中,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的职能等。

二 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

1.推进学前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的政策以教育公平为原则,更多地倾向于“弱势群体”,改革中将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通过政策调控,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视其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实行免费,如加拿大,有的公立幼儿园收费低廉,日本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英国学前义务教育工作也已启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逐渐过渡为学前义务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理想模式。

2.学前教育的均衡化

学前教育的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纲要》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的落实,城乡间、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将进一步均衡化。为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多元办园体制在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不可避免:一是有良好师资和基础设施的贵族化。二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平民化。两极差距相对缩小的矛盾运动既是教育公平的永恒追求,又是学前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必然形式。

三 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独生子女特殊地位,加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上升,随之,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加大,在逐渐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量的扩张过程中,学前教育质的提升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在两极分化较大的机构中显得尤为明显,由此产生的辐射功能在诸如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的辅助下直接导致整个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整个提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从事幼教事业的幼儿教师,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渴望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化,专业化需要的是从事学前教育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尽管曾一度出现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要求时专业化受忽视的情况,但质量要求下的专业化必然趋势是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是新形势下为了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而制定的,其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包括了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幼儿园新课改把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奠定素质基础作为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教师在新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视幼儿为积极主动探索者,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环境条件,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幼儿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主地学习,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提供适合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培养幼儿自尊、自信、积极的情感和创新能力等。新课改的实施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无疑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将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注重幼儿整体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趋势,将使幼儿智能优势开放其潜能的特色幼教机构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加快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在市场机制下,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不断涌现。

1.积极稳妥地推进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要实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的目标,单靠正规的公办幼教机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办好公办幼儿园,使其成为示范的基础上,依照公办的标准大力扶持民办幼教机构的建立,形成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会参与多元化办园体制,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是未来学前机构体制改革的趋势。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国际合作的扩展、深化,吸引境外学前教育机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国际化需求的良好途径。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备先进理论、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学前教育实践者,通过不懈努力确立学前教育的发展地位,增强学前教育内涵,提升学前教育的发展层次,建立在本土丰富实践基础上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将得以成形、完善,逐渐形成中国特色。同时,国际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国际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展学前教育视野,增强学前教育发展动力,从单纯注重引进外国理论转向借鉴适合中国幼教的西方先进理论和经验,为创新本土理论服务,为提升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韦凌云.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4(10)

[2]姚伟、邢春娥.学前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01)

[3]冯晓霞.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j].学前教育,1996(09)

〔责任编辑:王以富〕

相关热词搜索:;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实践中的主要障碍篇三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1、概述:

学前教育学专业是一级学科教育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入小学前年龄段(0-6或7岁)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及成长、各种形式学前教育组织与活动、不同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创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步形成学科的雏形,近20年来,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2、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02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应用

03 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

04 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师。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技术;熟悉学前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身心健康;具备在各种儿童教育机构、教育行政与科研部门、社会传媒机构、师资培训部门等从事儿童教育、科学研究、培训、管理、传媒、康复训练等工作的能力。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一,方向01可选203日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6、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思想史专题、专业文献导读、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动态研究、学前教育课程专题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哲学、人类学、生态学、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学科的发展,不断丰富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学前教育学进入发展的阶段。

在幼教领域日趋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对骨干幼儿园大专层次的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大型幼儿园、幼教集团的职业化的园长、园长助理的需求日益提升,该专业学生有着相当广阔的就业前景。在未来二十年内,本专业人员将迎来就职的黄金期,从业范围将十分宽泛。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有:在幼儿园从事教师或儿童顾问的职业;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有关政府机关、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任儿童发展评估和指导人员、儿童教育和卫生发展政策制定者、儿童教育咨询专家等;在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工作任职儿童专栏节目的采编人员、传媒策划与制作等;从事与儿童相关的企业设计制作与营销,各类儿童用品开发的专业顾问或市场调查和分析专业人士等。

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五、就业现状:

(一)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

1、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幼儿教师需求量加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2089.4万人,增长了4.5%;幼儿园比2003年增加了4638所,增长了4%;班数增加了28876个,增长了4%;3-6岁幼儿入园率为40.75%,比2003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71.8%,比2003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如上海近两年每年幼儿教师缺口1600多人,贵州省2004年缺口近万人,江苏省在各级学校师资短缺现象中幼儿教师短缺尤为突出。柳州市近三年来每年新增幼儿园近20所,新增幼儿教师约300—400人,其中只有40%左右是学前教育的毕业生。幼儿教师缺口很大。

2、早教事业方兴未艾,早期教育人才奇缺

早期教育是21世纪幼儿教育的大趋势,据最新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人,其中城市0—3岁的孩子数量为1090万人。“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在最初阶段”、“教育从0岁开始”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0—3岁段幼儿的智能开发,是目前幼教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在全国一些大城市纷纷成立,但一些中等城市及县级市早期教育机构较少甚至没有。目前柳州市的早教机构仅有三家。以早教机构通行的师幼比例1:5看,所需早教人员的数额庞大,而通晓此年龄段幼儿心理的教师却很少,并且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早教人才的大专院校,这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3、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加强,华语幼儿教师严重匮乏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汉语热”在东南亚各国持续升温,华语教学范围正从以原来的大学、中学为主转向以小学、幼儿教育为主。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教研处主任何宜仙称,现在海外华语教育已经发展到“要从娃娃抓起”,但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幼儿师资严重匮乏,仅印尼一地,华语教师包括华语幼儿教师的缺口就超过2万。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

尽管几年来全国幼儿教育获得了发展,儿童入园率达40.75%,但仍与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55%,有一定的差距。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实践中的主要障碍篇四

1、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国内就业:我国两会的召开,把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推上了一个至高点,为了解决幼儿入园难的社会问题,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除了公立园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外,民办幼儿园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留学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回国之后的就业前景发展也是十分可观的。同时社会对学期教育教师的需求,尤其是对高素质幼儿师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新加坡就业:据新加坡政府声明,新加坡学前教育市场热招华文幼教,急需更多具有学前大专学历和资格的华文幼教老师。这也是华文幼教行业一直在新加坡盛行的原因,这又势必将引起一场哄抢幼教毕业生的的潮流。所以学生在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之后,未来的就业前景发展还是十分不错的。

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教育学士本科(幼儿教育)

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教育学士本科专业课程的合作单位是澳洲联邦大学,隶属专业:教育类 - 学前教育,学生需要通过30个月的学习,包含18个月的大专和12个月本科课程,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教育学士本科专业课程的报名费需要428新币,约人民币2,054元,学费总共需要22600新币,约人民币108,480元。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教育学士本科专业课程毕业后证书由澳洲联邦大学颁发。

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合作单位是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学生需要通过12个月的学习,开课时间是每年的三月、七月、十一月月份(具体每月开课时间可以咨询我们的教外留学顾问老师)。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报名费需要250新币,约人民币1,200元,学费总共需要35390新币,约人民币169,872元。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毕业后证书由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颁发。

在教育培养上,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主要培养教育学师资、教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学研究生优质生源,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与实践中的主要障碍篇五

1、民办幼儿园,供不应求

随着政府、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上现有的公办幼儿园难以满足需求,幼儿园出现供不应求。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幼儿园数量年均增速约为6%,明显低于在园幼儿人数的.增速(约为 7.1%)。尤其是2017年到2011年这5年,在园幼儿人数同比增速远远高于幼儿园数量的增速。由于国家对幼儿园的规模设有人数上限,每所幼儿园不能无限制扩大招生规模。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几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幼儿园数量将会呈加速增长态势,这给民办幼儿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我国民办幼儿园数量由 2017年的6.88万所发展到 2017年的13.93万所。在园幼儿人数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在 2012年首次超过公办幼儿园人数。2017年,在园人数达到 2125万人,占比 52.5%。

从教育部最近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看,接下来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对民办幼儿园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其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一旦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政府对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支持力度会加大。低收费或者免费、惠普性公办幼儿园的改建、扩建和新建,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义务教育意味着适龄儿童的入园率要接近 100%,因此会明显拉动对幼儿园的总体需求,民办幼儿园同时会受益。

2、学前教育管理信息化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幼儿园已经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但是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没有实现普及,比如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因此,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渐推广,技术入园的渠道会更宽更通畅。 体感技术融合虚拟与现实,是一种非常先进、有效的教育技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以及《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教材中的课程与先进的体感技术相结合。真正做到“玩中学”,让幼儿体验到“快乐”与“发展”相互促进。

3、早教机构——受众更广,内容多样

早教机构由于是企业法人主体,受政策限制少,可以完全自主化、市场化经营。 从目标人群看,早教机构的受众面比幼儿园更广,覆盖0-6 岁全年龄段儿童。

从早教机构的分类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思维训练类、语言培训类、兴趣培养类以及综合类。

主动性,这有助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模仿。2)品牌力量。品牌是教育机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家长越来越看重品牌,是决策的重要参考点。3)课程设计和评估体系。0-6 岁儿童处于关键期和敏感期,课程的涉及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智力、技能水平等,另外要有科学的课程评估体系。4)师资力量。师资水平决定早教教育的品质,专业、有爱心、负责任的老师是早教机构的核心竞争优势。5)环境舒适。大部分早教机构都提供免费试听和体验活动,场所的整洁度、安全度、舒适度是家长最先感受到的。

4、家庭教育——寓教于乐,无处不在

针对 0-6 岁年龄段,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良好的早教,其基础必须是基于家庭的。也就是说,如果家长对孩子有要求,那首先家长自己也必须做到“言传身教”。

2017年 10 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针对家庭教育提出了 5点指导意见。

学前幼儿与父母接触时间更长,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包括利用多种工具、媒介,寓教于乐,提高孩子技能和情商。我们认为,家庭教育对亲子游戏、触媒体、学前教育类 app 家长端、益智类玩具等需求会增大。

目前市场上,针对家庭教育的产品非常多。针对家庭教育的产品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实物产品,第二类是app 软件,第三类是电视软件。

实物产品主要包括书籍、玩具、dvd、手工材料等等。如红黄蓝旗下的竹兜,根据 7—36 个月不同孩子的成长特点,为家长提供便于操作的方法和材料,解决宝宝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巧虎也是一家早教商品提供商,按月龄划分孩子成长阶段,推出相应的主题和产品进入家庭教育。

早教题材的 app 软件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一代家长的育儿理念和育儿方法跟上一代相比有很大变化,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更高,对科技产品的态度更开放。据统计,接近一半的家长认为小孩在限制时间和限制内容的情况下可以接触电子产品,反对孩子接触的只占到 3.8%。在对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中,76%的家长会利用平板电脑,57%会选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