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实用

时间:2023-05-11 16:26:50 作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篇一

会计成本核算业务是为了便于对医院内部日常的会计业务活动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财务方面的漏洞,但是目前的会计核算制度使得监督人员只能够从医院会计部门的账面来实行监督工作,缺乏实际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传统的医院会计制度中,不存在完备的会计活动监控体系,使得成本核算业务成为医院会计之地的一个累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医疗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式下,我国顺势提出新医疗改革,来迎合大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为了配合新医改的推进步伐,我国财政部颁布实施了新《医院会计制度》,重点对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调整。会计成本核算活动在医院日常经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实现高效化的医院服务以及日常的经营活动。随着医院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日趋多样性,激烈程度也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的之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时会计成本核算的地位就居于医院会计活动的前列。无论如何,医院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要以最小的成本支出来获取高效优质的服务,这时医院保持竞争力的保障所在,也是医院一直追寻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医院必须要重视会计的成本核算,加强对医院日常经营活动会计支出的监督和管理。

1、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会计核算体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以及会计预测方法等,这些互相之间彼此独立且又有联系的会计方法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与传统的医院会计制度相比,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主要体现在:①会计科目的变化符合医改进程,更加适合医院的现状发展;②新制度对药品进销差价核算体系做出了取消处理;③新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了规定要求,这在旧制度下是不存在的;④对收入支出类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了调整,简化了科目,使得操作起来更加的简单方便;⑤对净资产科目进行改革调整,比如取消“固定基金”,增设“待冲基金”以及在“专用基金”中增设“医疗风险基金”等。

新制度对医院的成本核算流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进一步的规范了医院的成本核算,从而提高了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新制度进一步细化了成本的核算对象,并提高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比如规定了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等五个成本核算对象;②新制度对成本核算进行了科室分类和费用的归集;③新制度进一步细化了成本分摊制度,实行三级成本分摊制度。

新制度的有关政策使得医院加强了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力度,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质量水平,比如信息的可靠性、明晰性等都有了较以往显著的提高。主要内容包括:①新制度规定医院务必要弄清楚内部的具体负债情况,全面反映医院资产的现状,不得有任何的隐藏,比如新制度取消修购基金,并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如实反映医院的实际负债情况以及增设“待冲基金”科目;②新制度规定要加大对日常收支核算的力度,体现出全面准确的资产信息,从而为最终财会报表的编制提供真实的信息,比如取消管理费用的分摊以及将科教项目纳入医院的收支管理中去;③新制度规范了医院会计部门对成本核算的标准和流程,同时还提出了较传统制度下更加完备的成本核算体系,使得不同医院之间以及同一医院不同部门之间会计成本信息更具可比性,比如新制度对医院成本如何进行具体核算进行了明确规定,规定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支出标准以及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使得各医院之间的成本更具可比性;④新制度为了使医院的财务信息更加的透明,使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政府部门能够及时准确的对医院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管,规定医院要改善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能够准确透明的反映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⑤新制度要求医院要加强对财务和预算的平行核算,并将这些内容体现在最终的财务报表中,能够体现出预算执行的信息,如照国库管理改革要求,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⑥新制度规定医院的会计部门要在最终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政府的财政性资金的核算过程,如实反映政府对医院的补偿信息,政府的财政拨款、科教项目资金的结余部分不得用于年终分配,而应结转下年或上交财政。

虽然新会计制度已经实施两年多了,但是在一些县级医院或者偏远落后的地区,医院的会计成本核算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何结合新会计制度,加强对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的规范化,保证医院资金的高效使用,从而保证医院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现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和流程,使得成本核算活动更好的为医院日常运营保驾护航,总结起来,主要有四方面的对策:①要仔细阅读并领会新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业务的规定,医院的会计部门要组织培训工作,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新制度的培训,在不影响医院日常会计活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转变;②构建并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提高医院的成本核算效率,从而保证医院资金的正确合理的使用,防止一些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用医院日常活动资金或者是医院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医院运营的换乱;③提高医院会计部门财务活动参与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以及与兄弟医院参观交流的形式来实现,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能够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和高效率;④要加强医院的监督管理职能,必要时可以专门在会计部门中设置一个岗位———财务监督员,定期对医院的会计业务活动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医院财务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且督促有关部门进行修正,防止出现更大的危机漏洞。新制度的颁布实施对医院的会计部门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顺利的适应新制度的要求和规定,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各大医院要加强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学习和会计人员培训工作,使得医院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能够更好的为新医改的顺利推进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作者:张xx 单位:xx市xx区人民医院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篇二

所谓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用于取得人力资源进行的投入和支出所付出的成本,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指用于人力资源方面的一切费用总和;从狭义上来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用于购买劳动力的投入成本。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经营效益。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可以定义为:对有资格成为会计主体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选拔聘用、培训开发、投入使用及退出企业等活动中产生的各项支出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根据企业员工从入职到离职过程中企业投入的相关成本,将其分为以下五种成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成本。

1.取得成本,是指企业招募新员工所投入的成本费用,例如员工招聘、办理员工入职手续等产生的费用,在人才市场上,企业获取人力资源必须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取得成本主要来自举办招聘会、招聘广告发布、组织面试、体检等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

2.开发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员工适应新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例如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工作,对新员工来说,开发成本投入多寡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这方面主要包含员工上岗培训、岗位内容培训和技能专项提升等。

3.使用成本,是指员工在为企业工作过程中,企业需要向员工支付和投入一定成本的费用,例如发放员工工资、为员工购买社保、发放福利津贴等。4.保障成本,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产生的成本。员工如果遇到意外事故导致工作能力丧失需要特别补偿或者救济,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保障责任,需要为员工购买各种失业保险、劳动保险、养老保险等,这也会增大企业的开支。劳动保障成本是指员工在遇到意外事故导致身体残疾或者丧失职业能力时,企业为员工提供一定社会保障产生的成本。5.离职成本,是指员工主动辞职时,企业需要按照法定规定支付给员工一笔津贴,或员工离职造成岗位暂时空缺导致的损失、企业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给员工一定的'解聘补偿等费用。

人力资源的投资不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它具有延续性,因此人力资源应按会计分期的原则分别计算每一个会计期间形成的人力资源成本,并在期间终了时予以确认。记入“人力资产”账户,形成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人力资源投资是为了获得未来收益而发生的投资,因此人力投资成本应按收益与费用配比原则在各期间分期摊销。企业人力资源总成本是指依附于企业的全部人力资源,为实现全部人力资源获取和增值而支付的费用之和。企业某年的人力资源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本期摊销值和当期可变成本两大部分。下面就这两个部分进行核算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总成本核算1.固定成本本期摊销处理。一般来说,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采用加速摊销法来处理人力资本。加速摊销法是指将多数成本计入前期、少数成本计入后期。这里我们以变率递减法作为例子,分母为企业的固定资产预期折旧年限内不同年份数值加总,再将从早到晚的年限每年数值作为分子计算折旧率,将这个比率乘以固定资产总值与预期净残值之差,我们就可以得到每个年份的折旧数值。这里假设人力资源成本总值为100,其使用周期是五年,最终净残值为10,将1、2、3、4、5加总得到15作为分母,再分别用5、4、3、2、1作为分子得到相对应年份的折旧率,它们分别是1/3、4/15、1/5、2/15、1/15。第三年的折旧率为1/5,将其乘以人力资源成本总值100得到20,扣除净残值10后就是当期折旧额10。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来说,新员工对企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劳动合同终止后也不会继续为企业服务,因此其净残值可以视为0。鉴于此,可以将人力资本视为没有净残值的资本。但是也有部分员工会选择继续为企业服务,而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人力资本取得成本是0,换言之,企业得到了人力资本增值部分,此时不能将人力资本净残值视为0。2.当期可变成本计算。传统的会计将当期所有人力资源的支出当作期间成本与费用处理,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账户中列支。而人力资源会计则将支出的一部分作为期间成本与期间费用,其余的则处理为“人力资产”,并在其后的服务期间进行分摊。员工本期可变成本主要计算本年度人力资源投入的员工培训费用和管理成本。应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人力资产”,人力资产记录人力资源的原始取得价格和价值增减变动情况,按期对人力资源进行摊销(类似“固定资产”科目)。下设反方向科目“累计摊销”。

(二)个体成本核算第一,获得成本主要是招聘员工个人有关的费用支出。第二,开发成本是企业对已聘用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悉企业,达到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能力或提高员工的现有技能而发生的费用,如上岗前培训成本、岗位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等。第三,可以从财务报表中统计企业员工薪酬福利数据。第四,员工本期可变成本主要计算本年度人力资源投入的员工培训费用和管理成本。例如企业员工招聘支出是400元,对员工开展培训需要投入400元,假设员工月工资为3500元,奖金为200元,公司为员工购买各类保险费用支出700元,员工本期可变成本是500元,将上述成本加总起来就是企业对该名员工投入的总成本,400+3500+400+200+700+500=5700元。“人力资源成本”下设几个二级科目: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等。以使用成本为例,分录如下:借:人力资源成本──使用成本──*人,贷:应付工资──*人;应付保险费──*人;应付福利费──*人。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管理工作,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理论提供了有益指导。对于企业来说,要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的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企业将人力资本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成本控制意识,还能够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为管理层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篇三

;

摘要质量成本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公司的实际案例,提出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利用这个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我们可以对该企业质量成本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收集和分类,再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完整的质量成本会计报告,为质量成本的控制和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会计体系建筑业0引言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出现,这些事故的频繁连续发生及酿成的恶果,无不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深思和重视。

看似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刻不容缓,但是,一味地追求质量而不计代价是不现实的。

质量差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样,超过实际需要不计成本地生产过高质量,也是极大的损失和浪费。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对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使得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理论的缺陷性,在实际推行中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管理成效不显著。

1公司质量成本控制方案研究公司是由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集房地产开发、建筑科研、建筑装饰、钢结构制作安装、速成墙安装、工程技术咨询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通过对公司实地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很容易发现,尽管公司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已经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其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如事后检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成本太大;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责不明确;高层管理者忽视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的重要性没有渗透到基层工作人员当中去,质量意识不强;现有管理体系不健全。

综上所述,公司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还是问题的焦点,这在结果上集中表现为现有体系没能发挥有效的功能。

这些缺陷之间并不是互相孤立的,彼此之间又有着互为依存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不仅是公司目前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下面的章节中,笔者将在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如何正确的实现公司质量成本源归集,如何合理的建立公司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科学的应用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

11公司质量成本核算技术方案111公司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公司建筑施工质量成本可通过设置以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一级科目质量成本,并下设4个三级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各三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四级明细目,以便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12公司质量成本分析由上图12可以看出,公司的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及鉴定成本各占10左右,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各占了37和43。

因此初步结论是降低质量成本必须从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

由表11的结论可知,2009年公司质量成本主要构成是质量损失成本。

下面图13分别对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从上图13可以看出,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几乎全部由内部返工损失和内部返修损失构成。

其中内部返修成本占有绝大部分。

根据理论知。

如果将内部返修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上,质量成本控制的优化将有很大的改观。

笔者给出以下建议①既要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要注意控制质量成本。

提高质量水平不应该是以高的内部损失成本来实现的。

内部返修成本如此之大,这是对不合格施工程序因返工重做而发生的费用。

如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修复而发生的人工、材料、构件、机械等费用,这些费用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②2009年公司停工损失费为0。

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内部的责任或外部的责任而引起的机械、设备闲置而造成的损失。

如起重机发生故障造成停工是内部责任。

2009年公司的内部损失成本结构不科学,加固成本、质量故障分析处理成本、材料降级处理损失的数额都很小。

由此可以看出,2009公司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在一味地牺牲质量成本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提高。

从14图可以看出,2009年公司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构成有为外部停工损失和外部返修损失。

这两者之和超过外部返修损失成本的80,由此可知要想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主要对象是外部停工损失。

外部停工损失主要因机械利用率低引起的,因此,应联系项目实际,从管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减少外部停工损失。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公司的质量成本结构很不合理,要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以及今后控制的重点要放在对内部返工损失成本控制上。

然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的多少,以及各成本比重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质量成本优化分析的手段。

此外,公司应该重视对基层施工人员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意识,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再发生。

2结论质量成本控制需要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数据显示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合理化的潜力。

质量成本数据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一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非货币性数据不敏感,而对货币数据非常敏感,因此质量成本的货币形式能够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呢?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施工企业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1构建一个可靠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

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要正常、有效的运作需要各个组织保证。

22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既要注重施工质量,更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企业预防成本的投入,以便减少质量控制失效成本。

23加强施工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预防成本投入。

必须要提到预防成本。

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

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

24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质量成本核算的有效性。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预计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依据,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5企业应从制度上明确质量损失成本源。

企业研究质量损失成本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找出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有关责任部门尽可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26企业应有效地运用质量损失的分析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为了支持质量改进决策,因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损失分析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易于操作,更好地为决策工作服务。

运用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分析以及质量损失函数等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把握减少企业质量损失的计划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质量损失的控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质量成本,并开始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质量成本管理理论。

理论与实践并进,将质量成本管理推向前进。

此文仅是笔者学习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此只想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企业的关注,唤起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希望质量成本管理能真正走进我国企业,为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1]傅道奋,王效俐浅论质量成本特征曲线[]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880-83[2]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2-5[3]于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中外建筑,2007616-18[4]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房屋建筑工程成本与实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丁春红工程质量控制和成本浅谈[]科技信息21[7]黄春金工程监理中质量成本的研究与应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7-9[8]李正权质量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中国质量报,2006412[9]李卫东企业质量始于质量工程师人民政协10]董乐群时代需要质量工程师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41[11]范丽艳,亢伟晶对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探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11-13

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 肺 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④wbc 10

99×10 / l 或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呼吸频率30次/min ③pao25d、机械通气4d) 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 ①需要机械通气; ②入院48h 内肺部病变扩大≥50%; ③少尿( 每日177μmol/l( 2mg/dl)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 次/min;②

pao2/fio2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①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 ②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

率30 次/min; ② 氧合指数( pao2/fio2) 20 mg/dl)⑥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4×109 /l)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 /l)⑧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⑨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 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成人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指南中界定了hcap 的病人范围: 在90d 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 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 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 内有感染伤口治疗; 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 和vap 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误诊。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患者。重症cap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

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素。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人。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胸部ⅹ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肺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9倍。

⑵金葡菌肺炎 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生率可高达25%,约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死亡率为64%。胸部ⅹ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⑶革兰氏阴性菌cap 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表现为明显的中毒症状。胸部x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死亡率高达40%~50%。

⑷非典型病原体 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3%~40%。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2%~30%,肺炎衣原体占

6%~22%,嗜肺军团菌占2%~15%。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cap,其临床表现相对较轻,死亡率较低。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

他可有鼻窦炎、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特别是肺炎链球菌。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有时可为致死性的。肺炎衣原体培养、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存在。军团菌肺炎 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原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为2~10天。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寒战和间断的干咳。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为33%,呼吸困难为60%。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33%的病人有腹泻。不少病人还有肺外症状,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偶有横纹肌炎、心肌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军团菌肺炎的胸部ⅹ线表现特征为肺泡型、斑片状、肺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胸腔积液相对较多。此外,20%~40%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

⑸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起病可急可慢,急性发病者有发热、咳嗽、咳痰。copd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临床上有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有时发生呼吸衰竭。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或局限的干、湿性罗音,但大片实变体征者少见。胸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约1/4呈肺叶或肺段实变影,很少有肺脓肿或脓胸形成。

[6]卡氏孢子虫肺炎(pcp) pcp仅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但pcp仍是一种重要的肺炎,特别是hiv感染的病人。pcp常常是诊断aids的依据。pcp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有干咳、发热和在几周内逐渐进展的呼吸困难。病人肺部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4周,pcp相对进展缓慢可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pcp的试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cd4淋巴细胞减少,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显示双侧间质浸润,有高度特征的“毛玻璃”样表现。但30%的胸片可无明显异常。pcp为唯一有假阴性胸片表现的肺炎 。

【辅助检查】

1.病原学:

⑴诊断方法 包括血培养、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清学检查、胸水培养、支气管吸出物培养、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此外,可以考虑侵入性检查,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经过防污染毛刷(psb)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①血培养 一般在发热初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采样以无菌法静脉穿刺,防止污染。成人每次10~20ml,婴儿和儿童0.5~5ml。血液置于无菌培养瓶中送检。24小时内采血标本3次,并在不同部位采集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在大规模的非选择性的因cap住院的病人中,抗生素治疗前的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14%,最常见的结果为肺炎球菌。假阳性的结果 ,常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减半,所以血标本应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但如果有菌血症高危因素存在时,初始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仍高达15%。因重症肺炎有菌血症高危因素存在,病原菌极可能是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革兰氏

阴性杆菌,这几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重症肺炎时每一位病人都应行血培养,这对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有很高的价值。另外,细菌清除能力低的病人(如脾切除的病人)、慢性肝病的病人、白细胞减少的病人也易于有菌血症,也应积极行血培养。

②痰液细菌培养 嘱病人先行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约40%病人无痰,可经气管吸引术或支气管镜吸引获得标本。标本收集在无菌容器中。痰量的要求,普通细菌>1ml,真菌和寄生虫3~5ml, 分支杆菌5~10ml。标本要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小时。延迟将减少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在培养前必须先挑出脓性部分涂片作革兰氏染色,低倍镜下观察,判断标本是否合格。镜检鳞状上皮>10个/低倍视野就判断为不合格痰,即标本很可能来自口咽部而非下呼吸道。多核细胞数量对判断痰液标本是否合格意义不大,但是纤毛柱状上皮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出现提示来自下呼吸道的可能性大。

痰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各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痰液培养阳性时需排除污染和细菌定植。与痰涂片细菌是否一致、定量培养和多次培养有一定价值。在气管插管后立即采取的标本不考虑细菌定植。痰液培养结果阴性也并不意味着无意义:合格的痰标本分离不出金葡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就是排除这些病原菌感染的强有力的证据。革兰氏染色阴性和培养阴性应停止针对金葡菌感染的治疗。

③ 痰涂片染色痰液涂片革兰氏染色可有助于初始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并根据染色的结果选用针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的抗生素;涂片细菌阳性时常常预示着痰培养阳性;涂片细菌与培养出的细菌一致时,可证实随后的痰培养出的细菌为致病菌。结核感染时抗酸染色阳性。真菌感染时痰涂片可多次查到霉菌或菌丝。痰液涂片在油镜检查时见到典型的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有诊断价值。

④其他 在军团菌的流行地区或有近期2周旅行的病人,除了常规的培养外,需要用缓冲碳酵母浸膏作军团菌的培养。尿抗原检查可用肺炎球菌和军团菌的检测。对于成人肺炎球菌肺炎的研究表明敏感性50%-80%,特异性90%,不受抗生素使用的影响。对军团菌的检测,在发病的第一天就可阳性,并持续数周,但血清型1以外的血清型引起的感染常被漏诊。快速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考虑抗病毒治疗。肺活检组织细菌培养、病理及特殊染色是诊断肺炎的金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篇四

;

摘要:高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节约资源、控制成本,而高校成本控制首先要核算成本,目前教育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应用于高校实际核算中,本文借鉴医院成本核算采用按顺序分摊核算方法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讨。

由于教育产品的特殊性,目前对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已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成本统计法、会计调整法、会计核算法、作业成本法四大类。其中成本统计法是指利用现成的教育经费统计及相关资料或抽样调查获得的资料,经过数据处理,从中抽出与培养学生支出相关的部分作为成本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和计算,现有的生均培养成本大多是通过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会计调整法是指以企业会计的成本计量原则为基础,利用现有的高校经费收支簿记录以及报表资料等内容,将教育经费支出数据转换成教育成本数据的一种方法;会计核算法是指利用会计系统,设计会计科目、记录资源耗费数据、登记账簿、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的方法与过程;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计量的基础,通过对各种资源动因的确定和计量,将间接费用的产生根源作业分配对象,然后把耗费的资源分配到各个相对应的作业,最终把作业成本归集到最终的产品或服务上去。

比较四种核算方法在高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成本统计法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成本收集方法;而会计调整法和会计核算法都需要修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本规则,即改变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为核算体系,通过增加会计科目反映高校教育成本情况,会计核算基础的改变在操作上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应用推广。而作业成本法作为近几年新兴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少高校已采用该方法对本校数据进行了测算,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计算出每一作业的成本,以便财政拨款,但作业成本法耗时耗力,作业确定和划分较为困难。

由于目前教育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完全应用于高校实际核算中,因此考虑借鉴医院部门成本分摊核算方法(即三级分摊)的成本核算方法来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医院与高校都是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享受国家财政拨款。同时医院的部分科室为临床科室、医技医辅科室、行政后勤科室,与高校教学部门、教辅部门、行政后勤部门的组织机构类似,便于使用科室分摊核算方法。

(1)数据可得性。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院校两级的核算体系,各学院、各部门数据可得。

(2)与高校组织结构相匹配,方便管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是以学院为主体,校、院、系三级行政管理体制,采取三级分摊的核算体系,将教育成本核算到学院,有利于各学院的单独管理。

(3)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三级分摊的核算方法不改变《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科目设置、会计基础、记账要求,与目前高校财务数据保持一致,保证数据可得。

(4)通过分摊得知各部门内部的实际情况。如果简单用总成本除以学生数,难以得到各部门学生的生均成本,采用分摊方法可以知晓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各专业学生的生均成本。

高校内各部门按其功能可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部门,这些部门是高校学费和财政拨款的主要部门,是直接部门;另一类是为教学部门提供服务的部门,是间接部门,这些部门虽然没有直接为学生教育服务,但却间接参与为学生教育服务的过程,其服务价值通过直接部门的服务得以体现,因此,间接部门的成本应该分摊到直接部门上,最终通过学费和财政拨款得到补偿,维持部门基本运行。

成本在分摊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果原则:即使用高效资源而导致成本费用发生,以使用高校的资源数量作为分配基础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摊;(2)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承担”,按照受益的比例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3)公平原则:即成本费用的分配要公平对待所涉及的各核算科室。

在进行成本分摊时各类部门应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以及重要性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即阶梯分摊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教学部门。

第三级分摊将教辅类部门的成本向教学部门分摊,形成三级成本;

第四季分摊将无招生教学部门的成本向纯教学部门分摊,形成教学部门全成本。

最终将形成的教学部门全成本用来计算教学类部门的部门成本和生均成本,以便分析各教学部门成本构成,方便部门管理。

(一)第一级分摊 (公摊费用分摊)

公摊费用根据实际业务属性又区分为直接计入成本与计算计入成本两部分,将直接成本计入各部门,计算计入成本选择合理的成本费用分配系数计算计入到各部门。公摊费用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其中,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办公费一般是可以直接归集到部门,而其余六类费用中可以直接计入各部门费用直接计入,不能计入部分可以根据其性质不同采取不同分配方法进行分摊。

分摊系数:按分院系数分配、按服务量分配和按面积分配。

(1)按人员系数进行分配

邮电费:某科室邮电费=本部门人员数/全校职工数×高校邮电费总额

水费:某科室水费=本部门人员数/全校职工数×高校水费总额

(2)按服务量分配

(3)按面积分配

电费:某科室电费=本部门面积/全校总面积×高校电费总额

需注意的是电费、取暖费、物业费应按各部门建筑面积摊销,如果高校建筑物面积未按部门划分,可以考虑按各部门人数分摊。有关需按面积分摊费用,有各部门面积数据高校按面积分摊,未按部门划分面积高校按各部门人数分摊。

(二)第二级分摊(行政后勤成本分摊)

行政后勤成本分摊是将全校行政后勤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行政后勤科室成本和公摊费用分摊部分)进行分摊。 行政后勤部门包括:(1)职能部门:校本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团委等;(2)后勤部门:餐饮中心,公寓中心等。

分摊系数:学工部、团委等为学生直接服务部门;其余部门费用按职工数进行摊销;有工作量部门按工作量进行摊销。

(三)第三级分摊(教学辅助成本分摊)

将此类科室二级成本(包括直接计入教学辅助科室成本、公摊费用分摊部分、行政后勤成本分摊部分之和)进行分摊到教学部门。

教辅部门包括:图书馆,信息中心等

分摊系数:有服务量教辅部门按工作量分摊,无服务量部门按人员比例分摊,其中图书馆主要为学生服务,按学生人数进行分摊。

(a部门代表任何一个分摊成本的教辅部门)

核算各教学部门的全成本。

教学部门包括:各教学学院以及部门内没有招生但承担教学任务的学院。

其中承担教学任务但又不招生的部門,如体育部,这些部门可以看作是为纯教学部门服务,在计算生均成本时应将这些部门费用分摊到纯教学部门。

分摊系数:有服务量教学部门按工作量分摊,无服务量部门按人员比例分摊。

(a部门代表任何一个分摊成本的教学部门)

经过分摊最后形成了教学学院的全成本,用于计算生均成本,分析各部门成本构成情况,以便加强成本管控。

相关热词搜索:;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篇五

:自2009年中国正式推出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至今已过7年,作为公益组织的医院力求在改革中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但是医院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白炽化的竞争中更胜对手一筹已经是各个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注意力放在了改进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方案上面,力图减小医院成本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对于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困惑医院工作人员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对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两方面内容进行阐释,并指出两者间的关系和结合措施,提出医院在改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方案。

:医院;成本核算;绩效管理

(一)维护患者利益,降低医患矛盾

大量媒体曝光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得医院更多的以一个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而非服务机构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医院有其自身的难处,竞争环境下成本越来越高,迫使医院不得不提高医疗成本。医院如果实施成本核算可以降低医疗成本,进而减小了患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解决了因看病贵和看病难所引起的医患矛盾。

(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选择实施成本核算,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这就证明了实施正本核算的好处是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效益,使得医院走向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医院在竞争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降低人力成本

成本管理系统下的绩效管理的一个重点在于绩效管理,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人力资本成本。实施绩效管理模式下的成本核算,医院的各个项目的支出都会经过精准核算,医院运行的效率会大幅度上升,冗余的人力资源会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进一步下降。

(四)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采用成本核算体系下的绩效管理最大的意义就是对整个医院运行效率的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控制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的运作,合适的绩效管理手段对成本核算进行二次考察,系统而紧密的提高整个医院工作的效率。

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分类、记录和分析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耗费,并提供成本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对医院成本核算首要目的在于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医院在现有条件下为人们创造出更大的收益,解决更多的医疗问题。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有三种方法,全成本法、项目法以及病种法。所谓绩效管理,则是指依据医院的具体运营情况确定的绩效体系。医院的绩效管理由个人、不同的科室、行政职能部门组成,这是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的基础。绩效责任小组成员是医院的领导,个人是医院的所有员工,行政职能部门主要是财务和质量监督人员。成本核算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考核是成本核算实施效果的评价。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医院会降低其成本支出,绩效自然会提高,而成功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完成成本控制工作,提高成本核算效果。所以,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医务人员对成本核算缺乏重视

一般医务人员都认为财务管理是管理者的工作,他们不能从意识中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更加不会主动的参与其中。他们只是站在自身工资的角度,在意成本核算的结果,而忽视了最重要的过程。

(二)医院缺乏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

现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医院,不同的医院或者同意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采用不同的核算体系,导致成本核算大部分流于形式,医院的成本核算效率很低。

(三)无法贯彻绩效管理原则

医院部门之间的有较强的异质性,要求医院必须贯彻绩效管理的原则,对不同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现实操作中往往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无法公平核算不同科室的工作量,进而破坏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降低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未采用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大部分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市场激励的竞争中选择了经济效益指标而完全忽视了社会效益指标。作为公益性组织的医院,在市场环境中应当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指标,让医院成为实至名归的救死扶伤的场所。

(一)传播成本核算思想,唤醒成本核算意识

意识是转化为行动的第一步,意识的传播和唤醒可以从高层向下进行,先领导者首先起到带头作用,宣传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益处,再以身作则的自己实施,带来榜样作用的同时,将这一意识默默的植入医院之中。

(二)重视不同科室和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

医院不同科室和部门之间工作内容往往差别很大,加深不同部门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深化成本核算意识,成功的让意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成功唤醒医务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促进医院整体成本控制。

(三)优化成本核算人员的知识内容

在原有医疗体制下工作的医护人员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产生了板结现象,很多知识已经落伍。新医疗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的复杂化,要求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新的成本核算方法,防止工作脱节。

互联网技术和电子硬件的发展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医院需要配备跟得上技术发展的核算软件和设备。

(五)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核算

要将医院的每一项支出和费用都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围,而且要将各项成本费用分摊到各个科室,对医院的各个科室和所有的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全面和规范。

(一)形成完善评价体系

核算各个科室甚至各个部门的工作难度,并为之赋予一定的权重,在医院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将这些权重纳入到考核范围内,按照按劳分配、绩效优先且兼顾公平的方案,对各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科室进行绩效评价。对不同系统的科室所考核的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层级的医务人员也应该考虑到工作内容的'差异。由此形成一套横向的不同科室和不同工作内容以工作难度为权重的考核体系,同时配备同一工作部门,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的不同考核目标的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设置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根据社会对医院的期待和医院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将社会效益的指标分为三类:医疗质量的指标;医疗效率的指标以及科研能力的指标。医疗质量的指标不仅仅包括临床工作者的治疗质量,医院的药品质量,还应该包括服务质量。医疗效率可以采用更小的指标来代替,比如医院病房的住院率,病床的使用率,医院每年的急诊次数等指标。最后的科研能力指标,可以用医师的学历组成情况,近年来参加的科研项目数量,科研项目规模以及发表论文情况来核算。

(三)明确绩效考核分配方法

执行二级考核和分配方法,各科室成立核算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任、护士长和兼职核算员来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小组按照本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系数分配,主要参照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计分核算绩效工资。最后再根据科室内员工的态度和实际工作完成度进行二次分配,使得不同员工之间绩效有一定的差距,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既然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工作,那么这就有必要在深入了解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这就需并将两项工作结合起来谋求医院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长远的发展。医院在实施成本核算后,能够有显著的实施效果。把握医院每年的收支数据动态,通过节约成本来增加医院的年度收支结余。将这项结余用于绩效管理,在绩效管理中设置一项新的激励资金,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确定激励资金的数额。结合每位员工的每期的绩效结果,进行奖金的分配。医院还可以设置绩效考的关键指标中直接加入成本核算指标。对于推动成本核算有贡献的员工,其绩效成绩会因此提升,其奖金也会因此增加。绩效管理要在成本核算的预计范围内进行。不能因为绩效管理影响成本核算,打乱成本核算的正常工作,否则会使成本核算工作很难展开;若有预计范围外的情况,可以报到下一期的成本核算中,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正常进行。

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合理控制医院的运作成本,而进行绩效管理。而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更好的约束医院工作人员工作行为更加符合成本核算标准。这两者的结合激励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实施有效地成本控制,可以提升医院整体的效益,进而提高其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保证医院长足的发展,实施绩效管理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提升人力资源价值。运用这种两者并举的模式,并注重两者相互结合的部分,在医院内部形成一套相互促进的运作系统则可以使医院在不断变化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篇六

;

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是按实用的成本分类,按经营层次(单位)和医疗产出单位,建立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目标成本计划制度,并核算实际成本,以加强成本管理。这种实用的全面配套的成本核算就是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建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必须具备各项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和医疗产出管理的基础工作条件,并与上级机关的财政管理政策相适应。因此需要经过逐步改革和完善的过程。目前,主要是以科室成本核算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为主,今后应逐步创造条件,建立科室成本、医疗项目成本、病种医疗drg成本,以及日/床医疗成本和门诊人次医疗成本等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制度。

目前我国医院以传统医疗指标作为计算医疗产出量的核算基准,因而主要是核算日/床和门诊人次的医疗成本。但是,以此为医疗成本核算基准不能准确地衡量医疗成本的高低及合理性。因为传统医疗指标缺乏“病例组合”内涵,即不同的医院、科室,收治的病人不同,其医疗消耗也大不相同,故不同医院科室其每一日/床的医疗成本无可比性;即使是同一医院、科室,也可由人为因素通过有意识地挑选“病例组合”而不正常地干扰医疗变动成本。

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虽然是一种服务量单位的成本核算,但不能代替医疗产出的度量。因为每个病人所需的医疗项目是由医生随机决定的,同样的病人所用的医疗费用,可能由于医疗决断的很大差异而各不相同。医疗产出计量及其医疗成本计算,必须先计算具有“病例组合”内涵的病例数量,其次才是这些病例所用的医疗项目的医疗消耗计算。综上所述,完善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应该包括医院各级核算单位的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医疗成本核算,且最好是病种drg的医疗成本核算。这种成本核算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定的医疗产出量的医疗成本。这种成本核算对于改革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或者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合理补偿医疗消耗,更具有提供科学依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医院科室成本核算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以医院的科室作为成本责任中心计算其成本,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医疗成本核算的基础。通过科室成本核算可以找出经营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利于改善经营,为控制成本提供方便,是节省开支,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加强医院对科室医疗投入、产出管理的重要环节。

应该明确的是,医院的现行财务报表是按费用的经济内容划分的,而成本项目是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的。两种划分方法虽不一致,但可以将费用要素作为成本项目来核算成本。

(一)医院成本核算科室分类。应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可分六类,如图1。

图1六类科室成本核算

(二)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

图2六类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

(三)科室成本核算的原则界限

1.费用与成本的划分。为了正确核算成本,必须严格区分费用与成本,费用是按期间汇集的资金耗费,成本是按成本对象汇集的资金耗费。费用只有对象化以后,才能形成成本,只有与获取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才能进入成本,当期的费用不等于当期的成本。应计入成本的费用,是指为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为组织和管理医院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不应计入成本的费用,是指专用基金和专项拨款支付的费用;中标科研课题补助费、医疗事故赔偿款、交通肇事及违章罚款,以及其他意外事故支付的费用(但在未改变现行医院财务管理办法前可暂记入)。

2.划清本期发生与非本期发生费用的界限。以权责发生制为依据,在计算期内发生的当期费用应计入成本;在计算期内分期计入的通过“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科目分期计入的费用,应分期计入成本。

3.划清各部门之间的费用界限。为了正确地计算各科室成本,分清成本责任,必须准确划分在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分别记入各科室和各自帐户。

成本核算是对各项费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归集、分配、再归集、再分配的数据处理过程。

1.做好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医疗服务、药品销售、制剂加工的科室成本,在资金占用类设置“医疗服务成本”、“药品销售成本”、“制剂加工成本”帐户。借方记各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贷方记冲销转出数,月末结转“业务收支结余”帐户后无余额。“医疗服务成本”按临床和检查治疗科室设一级明细帐户。“药品销售成本”按药剂科设一级明细帐户;“制剂加工成本”控制剂产品设一级明细帐户。

这三类直接成本均采用多栏式明细帐核算。

为了核算后勤服务、科技信息、行政管理的科室成本,在资金占用类设置“后勤服务成本”、“科技信息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帐户。借方记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贷方记配计入“医疗服务成本”、“药品销售成本”、“制剂加工成本”数;月终无余额。“后勤服务成本”、“科技信息成本”按其核算的科室、部门设置一级明细帐户;“行政管理成本”按十一个费用项目下设一级明细帐户。这三类间接成本均采用多栏式明细帐核算。

(3)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大型设备更新维护费、一般修购费,要求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内容、要求相一致。

2.为了使科室成本核算与经济管理考核结合起来,不能单纯用收入指标作为考核依据,必须通过“定人员、定消耗、定收入、定技术、定质量”等定额管理来完成。各科室按规定的收费标准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及其他指标要与财务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数额相一致并按月进行核对。

3.间接科室成本的分摊

图3成本分摊示意图

(五)科室成本核算的要求

(1)医院应健全经营管理机构,并与财务科共同核算科室(部门)成本,加强科室成本考核。

(2)做好科室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按科室(部门)设置帐户,及时准确地反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

(3)加强定额管理。

(4)科室成本核算要与综合评价考核结合起来,达到降低消耗,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目的。

(5)科室成本核算的有关指标要和财务核算指标统一。以科室为责任单位的成本核算,是单位内部的二级核算,科室成本是医院总成本的组成部分,为了使科室成本核算与经济管理考核结合,按月核对帐目数额。

三、医疗项目成本核算

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指按各项医疗服务项目计算成本。其目的是通过核算项目成本,正确计算各项医疗服务的实际消耗,合理制定收费价格,合理安排预算,争取使医疗消耗得到应有补偿。目前,我国医院都是实行按医疗项目收费制度。因此,加强医疗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当前医院经营管理的起码要求。

(一)医疗项目成本构成

医疗项目成本的内容可分为六类:

劳务费用。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等。

公务费用。包括办公费、邮电费等。

业务费用。包括煤、水、电等消耗。

药品材料费用。包括中、西药品、试剂及卫生材料的消耗。

大型仪器设备更新、维护费及一般修购费用。

低值易耗品消耗。

(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一般性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要合理摊入劳务性费用。

高科技医疗项目和新技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要充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急救医疗项目及抢救医疗设备的项目成本核算,要以上年度的实际利用率为依据,充分考虑其风险性和技术性价值。

做好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目前多数医院的固定资产成本,采取按一定比例提取的方法计算。应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做到按固定资产的合理折旧计提成本。

加强定额管理。合理的消耗定额,是核算项目成本的重要依据。确定了合理定额,才能确定费用的分摊比例。

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应由单项成本核算逐渐向综合成本核算扩展。

(三)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程序和方法

医疗项目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直接费用直接计入该医疗项目成本之中;间接费用应按一定标准分摊,计入各有关的医疗项目成本之中。

1.直接费用分配办法

业务费:根据业务费发生特点,按以下办法分摊。

水:根据实际消耗,对各种服务项目用水量比例进行估算,按比例分摊。

电: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有计量的按实际消耗分摊;无计量的,根据各服务项目的用电比例进行分摊。

煤:取暖用煤按面积分摊;业务用煤按用汽量比例或按人数分摊。

低值易耗品:医疗业务所用的低值易耗品和杂项费用,凡能直接计入医疗项目的,按实际支出数分摊;不能直接计入的,按各医疗服务项目工作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比例分摊。

卫生材料费(包括直接用于诊治、处置的药品):按实际消耗量分别计入各项医疗项目。房屋及大型仪器设备更新、维护费及一般性修购费:根据各医疗项目所占用的固定资产总值,按规定提取标准分别计算,计入各项医疗项目成本之中。

2.间接费用分摊办法

辅助科室费用:包括设备维修室、木工室、变电室、电话室(交换台)、动物室、浴室、洗衣房、锅炉房、缝纫组、污物洗涤消毒室、供应室、图书室、司机班、太平间等部门发生的费用。这些辅助部门的煤、水、电等消耗,有计量表的按实际发生数计算;无计量表的按一定比例计算。

管理费用计算部门:包括院长室、党委办公室、工会及各职能科室所发生的费用。

以上间接费用的分摊公式:

· 某类应分摊的间接费用=计算期内间接费用额×该类间接费用的分配率

(四)单项医疗项目成本计算

· 挂号=固定资产修购费×应提比率/测算期内工作量

· 住院=固定资产修购费×应提比率/测算期内工作量

四、病种医疗成本核算

病种医疗成本核算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随着医院改革的发展,此课题已开始提到了议事日程。首先是有些省市实行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措施,它必然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但是,合理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应是体现为病种医疗总费用的控制及病种医疗费用结构的调整。否则,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对医院经营产生误导作用。故此,研究病种医疗成本已成为现实需要。其次,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实施,也需要探索以病种为单位的医疗费用结算或是以病种为单位的费用预付制度。为此,也有必要研究病种医疗成本。再其次,现在已有少数医院实行了少数常见病的病种医疗费用收费制度,随着这种按病种收费范围的扩大,更加需要进行病种医疗成本核算,以合理确定病种医疗价格。

(一)病种病例分型

病种医疗成本可按不分型的病种综合进行病种医疗成本核算。但是,这样核算的病种医疗成本是“病例组合”内涵很不完整的医疗成本。由于在同一种病种之中,因其病情轻重、合并症有无和多少,以及医疗技术手段等显著差异,其医疗消耗大不相同,其成本必然有很大差别。因此,最好是进行病种分型的病种医疗成本核算。就是对每个病种都按分型标准,各分为工a、b、c三种类型,分别进行医疗成本核算。

(二)病种医疗成本核算方法

病种医疗成本核算有两种方法:一是历史成本法。就是通过病种或病种病例分型的医疗成本的回顾调查,进行病种成本核算。二是标准成本法。就是对每个病种按病例分型制订规范化的诊疗技术方案;再根据诊疗方案所需医疗服务项目的标准成本核算病种医疗成本。

(三)历史成本法技术路线

(四)标准成本法技术路线

首先强调病种的疾病诊断标准及病种病例分型标准化。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