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政育人故事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优质

时间:2023-05-21 18:28:34 作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一

王利仙,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政史教研组长,政治备课组长,青山区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坊成员。包头市优秀思政课教师,青山区优秀教师,青山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从教十多年来,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展评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比赛二等奖,包头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青山区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王老师深知使命光荣,责任巨大,为坚守教育初心,不断砥砺前行。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信念决定事业的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作为思政课教师,王老师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学科使命,牢固树立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并感染带动学生。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聚焦时政热点、焦点,强化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运用富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先进典型材料,讲好“中国故事”,带动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不仅表现为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表现为创新思维、拓展视野,推进思政课与时俱进地发挥最大作用。为此,王老师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挖掘与时俱进、蕴含思政元素和教育功能的鲜活材料,力求课堂“接地气、育新人”,不断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作为备课组长,王老师带领备课组老师,以“教学评”一致性为抓手,以德育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备课活动并形成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并在市区两级教研检查中获得一致认可。从教以来,王老师多次执教青山区思政示范课、教研讲座,承担包头市名师视界以及内蒙古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统编教材送教下乡示范课等,起到了很好地引领示范作用。

王老师连续七年担任初三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如何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有更高效的复习,王老师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复习模式。思维导图、复习小卷、分层训练……每一届学生,都有适合他们的复习模式,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与之相符的复习方案,所带学生也连年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人格,才有吸引力。唯有先以德立身,而后才能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王老师经常告诫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课上为师,课下是友”。每每接任初三教学工作,王老师第一件事就是尽快记住孩子们的名字,了解孩子们的状况,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与不同的关怀与辅导。王老师总是按时侯课,走进教室,去观察了解学生,和学生沟通。在初三复习的后期,有些学生压力较大,王老师总会为学生准备一些小零食,在轻松的氛围中疏导学生的压力......每一年孩子们毕业,一声“仙儿姐”,便是孩子们对她最大的回馈。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作为思政课教师,王老师时刻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强、人格要正为信念,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成长为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教师!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二

;

摘 要:思政课是高校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传统故事、红色故事、改革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绝非易事,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增强讲中国故事的本领,进一步突出大学生在讲中国故事主体作用,高校也要营造讲好中国故事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中国故事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不可替代”的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就是对中国历史的再现,中国历史是“一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史、一部近代以来革命创造史和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1]。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民族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现阶段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具有一致性。事实上,思政课当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方式也是用案例故事来说理,一个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中蕴藏了丰富的理论哲学,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素材,现阶段讲好中国故事,挖掘中国故事中的育人功能,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一、在思政课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

(一)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思政课程的知识具有严谨性和抽象性,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的需求是具体、生动,因此要讲好和讲精彩思政课提升亲和力是关键,不能把思政课束之高阁,脱离了社会现实或者是脱离受教育者的阶段状况、学习生活实际进行理论说教,这样会使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距离感,甚至是畏惧心理。中国故事中的历史事件、典型人物事迹以及宝贵的精神品质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用这些素材融入到思政课中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情境性,有助于打破大学生对思政课“枯燥”“高大上”刻板印象,拉近思政课与大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爱听思政课且听得懂思政課。

(二)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教无定法,贵在有法,要讲好思政课就要善于创新教学理念和形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是效果明显的教育方式,柏拉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善于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说明道理。讲故事的形式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形象,加上讲授者语言的抑扬顿挫,娓娓道来的故事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中国故事讲得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实现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转变。

(三)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解疑释惑过程,使大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在雾里看花的社会生活现象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是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2]。利用讲故事的形式,会使得思政课中晦涩的理论知识具有趣味性,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口味”,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高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结合大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症下药”,这样就可以帮助大学生厘清模糊认识、解开思想疙瘩,清楚认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

二、在思政课中讲好中国故事内容

(一)讲好传统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也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核。讲好传统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体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依然能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我国最深沉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3]。传统故事中的关于爱国、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故事可以帮助大学生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过讲好传统故事让大学生喜爱思政课,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和传统魅力。

(二)讲好红色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可以唤醒记忆,帮助大学生清晰的认识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创造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无数仁人志士、革命英雄怀揣崇高理想信念,用热血和青春谱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思政课把这当中的鲜活事例故事讲清楚,加上形式的创新和声情并茂,透过故事悟精神,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牢记历史、珍惜当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努力拼搏、刻苦学习的良好风尚。

(三)讲好改革故事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讲好改革故事,就是要讲好这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社会主义的改革的历史进程从苦难到辉煌、由落后而奋起,是一部宏大的历史进程,在讲述这段历史时还要从微观处着手,在改革过程中涌现的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才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祖国、敢为人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宝贵的时代精神。讲中国人改革奋斗圆梦的故事,能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做好新时代的改革奋斗者,树立“功成未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当担。

(一)增强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善讲故事会讲故事的本领,好故事可以打动和震撼到大学生心灵。首先,讲好中国故事,还要辅之以讲故事的好方法。要坚持用大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坚持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原则讲好中国故事,坚持还原历史本真,中国故事虽然穿越漫长历史空间,但是仍然可以给人情感震撼和思考。讲好中国故事但又不能仅停留在讲故事本身,要超越其上,探究中国故事背后蕴藏的育人价值。其次,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讲好中国故事并非易事,教师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历史、人文以及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国故事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具备教学组织设计和表达能力。最后,要完善讲好中国故事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不断拓展视野,要讲好中国故事,教师首先是学习者,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讲授者。

(二)鼓励学生参与讲好中国故事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的“我讲你听”单向灌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大学生,要运用讲好中国故事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等待的思维定势。

首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翻转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互换角色,引导大学生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中国故事进行分享讲授,在互学和交流中收获教育启迪,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其次,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找寻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用中国故事蕴含的宝贵精神凝神聚气,确立崇高理想信念,摆脱精神上的消极颓废。最后,学生利用网络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互联网时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大学生,从基础的信息沟通、休闲娱乐、出行購物以及教育,网络将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大学生形态。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实践,可以科学设置实践主题,创造短小、主题鲜明的微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在网络媒介中用自己的视角传播中国故事,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专业特色去讲中国故事,通过参与实践,领会中国故事中的宝贵精神内涵。

(三)营造讲好中国故事的环境氛围

环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中国传统故事“孟母三迁”就指出了环境对育人有着影响。高校要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讲好中国故事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充分利用大学校报、图书馆、广播电台、宣传栏等媒体平台开设讲好中国故事专栏,推出特色突出,影响广泛讲好传统文化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讲好改革故事等类型的优秀栏目,结合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专题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其次,通过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文艺演出等多形式进行中国故事的宣传教育。最后,要适应信息网络发展,积极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网络阵地,建立宣传中国故事的主题网站,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媒介讲中国好故事,还可以利用历史遗址、纪念馆等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拓展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空间。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三

;

一、确立一个原则

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培养的基本原则就是灌输原则。灌输原则讲的就是学校和教师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时期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的,学校、教师和社会向学生系统的进行政治思想方面和道德品德方面的教育的方式。列宁在《怎么办》中详细阐发了“灌输”原理,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可能在工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治意识只能靠从外面灌输给工人阶级。同样,今天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由中学生自发形成,只能通过“灌输”。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进的思想、理论、道德规范这股活水引向学生的心田,为学生所掌握、内化,以使政治课具有导向和铸造的功能。

二、采用两种方法

1.寓教育于情感之中。情感联系学生心灵的纽带,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置身于爱的氛围和亲切的情感的色彩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受到情感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政治老师不应该过多的进行抽象的理论方面的说教,而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平易近人动人心弦,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政治课的情绪,所以老师上课的时候应该具有丰富饱满的感情,让孩子们在爱的情感中得到感情上得到共鸣。从情感上说,需要老师备课的时候,要把情感准备好,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能引起学生,能激发学生真正情感的方面的内容,最最重要的老师讲课的时候,把课堂内容讲活讲好,真正的用感情投入这节课,老师还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事例,生动形象的来进行教育,使孩子们产生共鸣,使孩子们感到亲切,使孩子们感到真实,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发生共鸣,也就是达到了教育的最好的效果,得到了心灵契合,达到教育的最高的境界。

2.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已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三、通过三个途径

1.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一个途径就是运用好教材。思想品德课现在运用的是全国的统一的教材,科学运用新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任务。政治教师要根据新时代中国中学生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科学运用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教育性和有效性,这是发挥思想政治课作用的主要阵地,新教材是全国统一的版本,非常贴切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思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非常的重视,因此,教师在运用新教材时要挖掘教材之中德育内容,把德育目标很好的突出出来,运用到教学中去。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的思想,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确定思想教育的重點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具体地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恶。

2.第二个途径是加强时政教育。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时事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时事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时事政治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天然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政治课教师要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就是让学生关心国家的发展,爱国爱民爱党。比如在今年在国庆70年国庆大典的时候,孩子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变化,祖国的伟大,祖国日新月异,都有一种骄傲的感觉,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中,给我们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爱国思想,为实现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第三个途径是充分利用辅助教材。目前编写成册的辅助教材,具有可读性和可行性。它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性较强,避免了成人化的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深受学生喜爱。如:《中华传统美德读本》,通过脍炙人口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来教育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的建设很有实效。如“勤学”篇中,“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情而废者十之九”,这些我国古代的格言,对培养学生“以学为乐”、“刻苦惜时”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很有好处。“礼仪”篇,教育学生注意礼节,提倡文明礼貌,使学生极为受益。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差距,谈认识,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他们表示要弘扬传统美德,争做时代新人。

我们只有将教材、学生、教师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社会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不仅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勿容置疑地奠定了其德育主渠道的地位。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四

;

中小学 “三爱三立”思政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现结合全市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将爱国爱党爱家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打响“学在xx”教育品牌目标以及“强工兴市、拥江兴城、文旅兴兰、环境兴人”战略,就我市开展中小学“ 三爱三立”思政教育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三爱三立”教育为线,增强学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的自豪感,为新时代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立功:就是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自觉担当意识和扎实的知识功底为新时代建功立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言:就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价值坚守,为国为党为家乡立言)。

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家乡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对家乡、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

二、实施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

2.坚持发展规律

思政教育要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要强化思政教育的实践体验、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3.坚持协同育人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思政育人的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4.坚持常态推进

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形成思政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5.坚持方式创新

以“打开大门办思政”为理念,思政课走出教室,与实践结合、与生活结合,推动思政教育体系化、具体化、本土化、情感化、细微化,打造思政教育品牌,形成一校一特色。

三、主要任务

实施“三爱三立”思政教育,要根据各阶段特点围绕“三爱三立”主题做好中小学思政教育目标体系一体化设计,分段定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构建“三爱三立”教育实施体系,重点突出“三知”,即:知国情、知党史、知乡情,着力做好“六行”,即:“六大行动”。

(一)开展思政“三进”行动,健全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网络

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网络,积极打造“思政大课堂”,开展思政教育“三进”活动,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一是学校非思政学科教师进思政课堂,全体学科教师结合任教学科上思政教育;二是党政领导干部进思政课堂, 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市级领导干部、镇街部门党(工)委书记进学校课堂开展思政教育;三是社会优秀人士进思政课堂,邀请模范人物、行业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文化人才、乡贤代表、家长代表等社会优秀人士进学校上思政课。

(二)开展“文化传承”行动,优化思政教育文化育人环境

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乡土文化教育,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要加强xx本土历史人文教育、身边榜样教育,用身边事育身边人,讲好“xx故事”、讲好“本校故事”。每年开展“芥子园讲堂”进校园、“笠翁对韵”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等乡土文化育人活动,做强“红船学院”、“闪闪红星营”等红色文化育人项目,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三)开展“ 精准滴灌”行动,构建思政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加强思政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建设,以“精准滴灌”为要求,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对标学生的特点、内在需求,针对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回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一是要建设一系列本土化、体系化、情感化的思政教育校本课程,每两年开展一次思政教育精品课程评比活动,每学期要开展思政课优秀课例评比。二是要在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同时要上好自主研发的《素养与生活》《研学xx》等思政教育相关的地方课程,引导学生知乡情爱家乡。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阵地建设,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表达方式,进行主题策划、内容重构和形式再造,制作和传播贴近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思政教育每年要有新亮点。

(四)开展“微德育+”行动,创新思政与德育融合育人方式

做好思政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抓起。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改革创新思政与德育融合育人方式,着力打响“三和”文化、“担三”文化、“阳光党建”、“兰·微德育”、“三善”德育、“微目标德育”、“感恩教育”等区域、学校思政德育融合育人品牌。不断创新知行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开展“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等系列主题班团队会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宣讲会、论坛、演讲等,创新“开学第一课”等思政教育活动形式,培育一批德育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育人的精品成果。每两年开展一次“三爱三立”思政教育创新成果奖评比。

(五)开展“思政行走课堂”行动,拓展思政教育实践育人途径

加强“开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途径的优化,以“知”为目标,以“行”为方式,建立“思政行走课堂”。以“三爱三立”为主题,从红色、文化、生态、活力等维度,依托我市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文化礼堂、博物馆、党史馆、非遗馆、高新企业等阵地建立一批校外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依托《研学xx》地方课程切实做好每学期的学生研学旅行实践体验活动,打造xx研学育人思政教育品牌。每学期要开展“知乡情、爱xx”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等系列思政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职业体验、假期德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外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与亲身体验有机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立大志,小事起。

(六)开展“思政工作坊”行动,完善思政教育情感育人机制

进一步打造思政工作坊,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工作坊、美美+家心理健康工作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坊等思政教育情感育人的平台与机制。要深入推进联村导师制,充分发挥联村导师队伍的思政育人作用。要引导教师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基础上,对思政工作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形成一批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在与学生的团队建设、日常管理、情感交流中加强思政教育。

四、实施保障

(一)组织领导

落实地方党委思政教育的主体责任。要把思政教育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要提高政治认识,在工作格局、队伍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加以保障。市委建立xx市“三爱三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 宣传部、教育局牵头抓好学校思政教育。各乡镇(街道)、组织部、文明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文广旅体局、公安局、交通局、党校以及团市委、妇联、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团体要主动对接、相互联动,协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与发展。各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一校一品牌扎实推进思政教育工作。

(二)评价激励

要完善学校“三爱三立”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建立思政教育评价考核机制,加强过程评价,以评价激励工作,促进发展。开展思政教育优秀实践案例、课例评选,思政优质课评比,思政精品课程评比,优秀思政教育研究成果评比,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评选、新时代好少年、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奖评比等活动。

(三)督导评估

要将学校“三爱三立”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督导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五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xxx 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校党建工作相结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结合,与“三进”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对全校广大师生持续深入地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激励师生从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引导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一、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培育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粒扣子。结合“四史”学习教育,以“红色资源、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精神”为载体,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党史学习教育,触摸儿童的心灵,播种和传承红色基因,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是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基地,通过现场参观、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如:学校每周分批次组织学生就近到黄渠桥革命传承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形成了德育工作新常态,达到用身边事德育身边人目的。组织学生到银川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聆听红色故事,追忆红色事迹,在活动中深刻感悟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

二是讲好红色故事。邀请“五老人员”“先进人物”等组成

宣讲团,进校园为青少年讲红色故事。邀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xxx 同志到学校开展“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学习宣讲活动。让英雄们真正走进青少年心中,学习英雄、崇拜英雄,用正确价值观引领孩子们成长。

三是学唱红色歌曲。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弘扬爱国精神,重温红色经典,以“唱响红歌献给党,没有^v^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组织献礼建党 100 周年的红歌合唱比赛。参赛歌曲有《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北京天安门》《团结就是力量》等。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对党的祝福,用歌声表达对日益强大祖国的热爱和永远跟党走的心声,用歌声汇聚时代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

四是弘扬红色精神。开展升国旗等仪式教育,强化国旗下宣誓、佩戴团徽、红领巾、向国旗敬礼等仪式的庄严感,在青少年学生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举办了“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演讲比赛。开展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雷锋传人”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

二、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建设 党史学习是铸魂育人的工程,课堂是主阵地、课程是载体,立足课程学党史,是推动党史教育走深走实的有效抓手。

范围,确定了“三三制”思政课建设工作原则,即每一名学校领导包抓三名教师,联系三名学生。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逐步形成了思政课程“主渠道”、课程思政“微循环”,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三全育人”新格局。学校党组织紧密联系教育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紧密结合“三进”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全面融入教育体系,把党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党史、国情,树立牢固爱国主义情感,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筑牢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深入各族师生心中,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四、创^v^史学习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三个载体,明确教育方式。开展研学旅行,将实践教学与研学旅行融合,根据学段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高中、初中、小学生到区、市、县域内、外开展研学旅行。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基地,通过现场参观、参加烈士公祭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使命、担责任、增知识、长才干,引导青少年讲信念、讲信心,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情怀,刻苦学习,发奋成才。

二是开展道德讲堂。发挥教育系统老党员、老校长、思政名师、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典型作用,加强宣讲,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三是开展主题社团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主题团日、班(团、队)会以及学生社团活动。扎实开展升国旗仪式、成人礼仪式等仪式,强化国旗下宣誓、配戴团徽、红领巾、向国旗敬礼等仪式的庄严感,培育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义情感。

截至目前,以优秀思政教师和优秀学生为主组建讲师团 10人,开展“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活动宣讲共 4 余场次,,开展“感党恩、颂党情”绘画书法比赛 1 场,合唱比赛 1 场,诵读比赛 1 场,演讲比赛 1 场,征集美术作品 30 幅,书法作品 30 幅,征集“课程思政”微视频 10 多个,营造了浓厚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氛围,取得令人满意的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五、密切四个统一,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把学习党史与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伟大的中国梦教育相统一,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如:组织全体党员先后到 xxx 村参观,实地领略了党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历程,使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党性上接受了一次政治洗礼。开展“学党史、践行动”直播活动,全校所有班级在电脑上登陆钉钉观看直播,灵活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党史的热情。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和师生团结一心跟党走、砥砺奋斗谋发展的精神姿态。

下一步,我校将持继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三进”工作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总结

今年是中国 xxx 成立 100 周年,回望过往的奋斗史,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xx 学校多措并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等“大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意识形态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了党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推进党史入脑入心。

一、抓牢立德树人,上好党史学习“思政课” xx学校坚持把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充分发挥学习主阵地、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大情景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力度,在思政课教学中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打造立体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党史教育思政课,进一步推动 xx 县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构建思政课一体化格局,让全校广大中小学生深入学习党史,让学生深刻感悟没有 xxx 就没有新中国,没有 xx 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从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坚持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邀请石嘴山市党校、xx 县党校、xx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教授、“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代表、思政课和历史课教师及“党史小讲解员”组成宣讲团进校园,通过挖掘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再现中国 xx 党的光辉历程、革命意志、奋斗精神,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三、依托意识形态课程,上好党史学习“专题课”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课程中小学语文、历史、思政课的课程建设,完善课程设置,加大学科渗透力度,充分挖掘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点,并融入教案备写、课程讲授课堂反思、课后评价等教育教学过程,使个学科教学和思政课教学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在语文课教学和历史课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六

中央财经大学从三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理论骨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硬件环境,通过网络“会晤”、网络聊天室“聚会”等方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体育、艺术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理论骨干,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扎实做好基础性制度建设工作,梳理和修订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学生党员行为规范》等文件。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逐步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上下紧密配合、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近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出台具体措施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用好思政理论课教学这个主渠道。打破思政课传统的教育方式,紧跟时代潮流、贴近受众心理、创新表达方式、实现真诚沟通,把道理讲明白,把故事讲精彩,把形式做丰富,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又乐在其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发挥所有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全体任课教师都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光要教专业课程,更要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把德育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把人育好,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在潜移默化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和学生工作中以德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关心学生的成长需求,及时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用真情和关爱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生活中的实际困惑和问题。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培育学生尊师重教、注重礼仪、团结互助、友爱他人的思想品德,做到“开展一次活动,教育一批学生”。

充分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立足青年学生思想特点,通过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博客、互联网社区、qq空间等网络思政平台,用“网言网语”讲述学生听得懂、喜欢看、愿转发、爱点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打造指尖上的教育平台。

把思政工作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山东省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全面贯彻落实“思政理论课、学科专业课、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七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血有肉,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年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和课堂上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接触和参与社会活动。假如他们发现自己接受的思想教育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甚至撞车时,他们就会迷茫、徘徊、怀疑,甚至极力排斥正面教育。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平平庸庸,唯唯诺诺虽不是坏学生,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品德要求(开拓、进取、创新素质)。

只有将社会要求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规范经个体分析、判断、选择、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知行统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能自觉行动,而真正的权威也正是来自于人内在的精神力量。随着主体自身成熟,这种外在权威形式逐渐转换为青少年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自己,即走向自律。但应该看到,学生在其道德意识建构过程中,情绪性动机、遵从权威和功利性动机占很大比重,效果与动机很难统一,这决定自律的不稳定性。

青少年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障碍、意志薄弱、人格障碍、挫折心理等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当今时代充满着竞争、挑战和风险,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开放需要挫折教育,社会呼唤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呢?当学生遭遇失意、失败时,教师要增强其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从跌跤中学会走路,在水中学会游泳。此外,人不可能在“真空世界”中生活,在学生中开展负面教育(反面教育),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克服保姆式的教育。当代西方德育课大多数都引进美国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采用道德难题讨论方法,把培养判断力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一是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要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对善恶作出评价;二是德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在班级中,让学生明白是班级的主人,让学生承担各种对集体负责的角色,引导他们对班级负责,激发学生履行道德责任的动机,强化因履行道德责任而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对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较强的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断和交往协作能力等。 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品德发展也存在自我构建的问题。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是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如果我们不能说服学生应该自育,而又想塑造学生品德,那只会是徒劳,因为外在道德观念必须为道德主体所认同,才发挥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给教师的建议》1984年版,p348)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抓在实处,要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要坚持重心下移、虚功实做,提倡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当前,思政工作要特别做好的几件主要事情有:一是要坚持“五位一体”工作思路解决好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二是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每一个人都是人才,一个学生心理不健康,思想就会出偏差,行为就会出偏差;三是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好学生课外生活问题;四是要加强后勤保障服务;五是要加强与辖区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在这所寄宿制的学校里,怎样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利用“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召开主题班会、过组织生活、参观革命纪念馆、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这些具体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受到各种教育,不厌其烦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每次犯错误之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犯错误,找出各自之间的共性,以促使其努力改正。这并不排斥适当的纪律处分,因为处分也是教育手段的一种。另有一部分学生,明知这样做不对,可就是这样做了,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对这部分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会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动向,如有异常,随时提醒,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政治合格离不开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离不开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长期培养。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八

;

摘要:《普通动物学》是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也是校级课程思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在确保思政理论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核心位置的同时,也应让各类课程都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关键词:课堂教学;普通动物学;课程思政

《普通动物学》是我校水产类与生物类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海洋生物)、生物技术专业这6个专业11个自然班的学生的必修课程。本门课程是校级课程思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1-3].。

一、《普通动物学》介绍

本课程以动物进化为主线,通过对代表动物的讲述,介绍各类群动物(从原生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机能、分类地位、生活方式、地理分布及经济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动物类群分类特征和分类方法及依据。了解各动物类群的进化历程和演变规律。同时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为专业课学习及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德育目标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拥有国际视野,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公民,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三、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素材的选择与安排

“课程思政”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教师必须自觉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时时处处体现育人的职责,扭转偏重传授知识与能力而忽视价值传播的倾向。所有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课程思政”建立在每一门课程的基础上,每位教师都要深挖自己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普通动物学中有极具思政教育价值的典型案例:1)第一章 绪论中动物学发展简史。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秉志、贝时璋、陈世骧、朱冼、王家楫、童弟周等一大批不为西方优厚待遇所动,回国报效祖国的知名学者。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事例,深深打动了学生,激发起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怀。2)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肉足纲。郑守仪院士,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后在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生物学。1956年放弃唾手可得的硕士学位,瞒着双亲只身回国,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开创并全面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荣获了2003年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有孔虫研究突出成就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侨界“十杰”、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3)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孢子纲。中山大学江静波老师团队为研究寄生虫生活史的治疗方法,不惜亲自感染疾病的先进事迹,更是对学生造成很大的思想冲击。“文革”期间江先生饱受折磨,他的一个女儿还在一次沉船事故中亡去。国破家难,使他心力交瘁,但他一直努力工作,爱国爱校爱事业之情,始终如一。江先生说:“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科技系国家之命脉。只要于国有利,不必计较你我。”正是出于科学家的爱国良知,长期以来,他对后辈学者真诚关爱,认真指点,无私奉献。4)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由课程里关于中华绒螯蟹的介绍,阐述我校已故著名水产养殖专家、菜篮子工程功臣、农业部首席专家王武教授50年如一日热爱水产养殖事业,情系三渔,爱洒江河,尤其在河蟹的生态养殖方面贡献了一生的精力,也因此被我国的河蟹养殖户们尊称为“螃蟹教授”。王武教授为了我国河蟹产业的发展,勤朴忠实,不断开拓创新,扎根基层,不忘初心,为我国河蟹产业乃至渔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河蟹情怀、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5)第十五章 鱼纲。鱼类学课程(1950年)和水生生物学课程(1952年)都是由我们水生生物系的前辈教师们创立的,并最早编著出版了专业教材。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一级教授)、王以康(三级教授)、林新濯、孟庆闻、缪学祖、伍汉霖、苏锦祥、金鑫波、殷名称等,水生生物学家梁象秋、严生良、杨和荃、方纪祖等曾长期在本教研室工作。近年来又涌现了唐文乔、鲍宝龙、钟俊生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鱼类学家,奠定了该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点,我们将朱元鼎教授一生高度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为国家鱼类学事业奉献全部智慧与精力的几个故事与同学们分享,引导大家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如何将个人的梦想与现实结合,脚踏实地、敢做敢为、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课程德育开展情况

1)动物学发展史与爱国教育的有机结合。动物学是一门经典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史上曾经历过领先世界的辉煌阶段、清朝闭关自首的没落阶段、新中國成立后的奋起直追阶段;涌现出一大批不为西方优厚待遇所动,回国报效祖国的知名学者。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强调国家意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国家利益、国情观念、民族团结、国际视野作为重点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2)注重模范示范引导,塑造学生高尚品格。授课教师在学习中,充当学生的引路人;在生活中,作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用自己的言行,起一个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对老师的言行产生认知度、认同度,从而让学生自觉效仿。3)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诸多教学环节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按照教学的自身规律,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4)实践环节与德育教育的渗透。实验课程多为几个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不同的分工,同样的责任,有助于为他人服务和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与人协作和团结互助品质的培养。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实验操作规范、尊重事实、数据可靠,有助于遵纪守法和诚实可信品质的培养、勇于竞争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顶层设计与机制改革,构建起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从单一化的“思政课程”向多层面的“课程思政”转化,必修课也有核心价值观在传递,每门课皆可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将马克思主义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使大学思政课程不再“孤岛化”。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事迹材料篇九

作为教师虽然各种事情很多,但只要善于发现,在平时枯燥的工作中,真的可以寻找到很多的快乐。你知道关于教师思政德育工作计划的内容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教师思政德育工作计划,希望你喜欢。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确定了本学期德育教育理念:引领幸福,奠定快乐人生;坚持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活动目标:坚守规范,实现自我管理(级部、班级、个人)。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我校《小树、小虫、小朋友》——《创新小学德育模式,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国家立项课题、《一完小阳光成长指南》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校园各项常规制度,加强常规管理,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而努力奋斗。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思路

1、建设一支队伍: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艺术管理实效,做到人人抓德育,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作为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员德育,人人有责”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在大家的帮助下,上学期德育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但是在纪律管理、校园卫生等常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希望本学期大家能够进一步增强“全员德育”的意识,看到违纪行为都能马上去制止,在卫生保持等方面能做到率先垂范,坚持下去,相信我们的学生纪律会有很大好转,教学楼内会变得安静、井然有序,我们工作环境、学校面貌都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2、贯穿一个主旋律:引领幸福与坚持规范有机结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成立我校德育课题组,全面实施我校的特色教育——树鹰教育。

3、强化一项工作:加强对学生日常规范教育,加强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4、重视一种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儒雅、仁爱、正义、礼貌、聪慧、诚信的博大情怀。

5、重点开展一些活动:即班队活动,校园科技、文体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演讲会操健美操比赛活动等。

6、营造一个环境:继续加强班级、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7、树立一批典型:评选表彰阳光家长、阳光班级、阳光班主任、阳光少年。

三、201x年德育工作要点

二月份:常规教育月(坚守纪律严格规范)

1、举行“引领幸福坚持规范”开学典礼,进行纪律、礼仪、安全教育。

2、召开“坚守纪律自我管理”主题班会,整顿校容校貌。

3、召开期初级部长会议,制订德育、少先队、班级等工作计划。

4、进行201x年春季留守生和乘车学生摸底。

5、召开安全卫生执勤人员会议。

6、进行期初班容班貌、板报、小明星班级文化评比。

7、班内实行自我管理评比细则,评选第一批五星文明管理小队。

8、进行儒雅教育:雅标——路队整齐,路诵响亮,精神抖擞;动作协调,步调一致;班内没有违纪记录,卫生保持好,优胜者评选为儒雅文明中队。

三月份:感恩教育月(举止文明风范儒雅)

1、举行三八节感恩教育活动,参加县妇联汇演。

2、大力开展“四静”、上课“四不准”活动,进行儒雅教育

育:雅标——学习习惯:教室桌凳,排列整齐;桌面桌内,摆放有序;认真作业,书写规范;上课听讲,专注用心;积极举手,声音洪亮。

3、组织学生上、下楼道及路队安全演练。

4、做好学校安全及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5、鼓励家长参与“走近自然,相约春天”踏青活动。

6.积极训练广播操,为举行全校会操比赛做好准备。

四月份:传统教育、文化教育月

1、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

2、举行小故事、演讲比赛。

3、聘请法制副校长上法制教育课。

五月份

1、召开庆“六一”艺术节筹备会。

2、配合学校举行第二届“感动校园十佳园丁”评选活动。

3、雅行教育:雅标——卫生习惯:公共卫生,主动打扫;地面纸屑,弯腰捡起;个人卫生,个个牢记;衣着整洁,勤梳勤洗。

4、调研各级部课题实施情况,举行树鹰教育小知识竞赛。

六月份:学习、评比活动月

1、举行各年级会操、健美操比赛。

2、进行阳光中队、家长、少年评选活动。

七月份:社会实践安排月

1、进行德育、队、班级工作总结。

2、布置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一、指导思想: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目标:

1、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开学伊始,开一堂行为习惯教育课。内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两操,及时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

(二)、培养良好的学风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积极锻炼的好作风,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1、全面规范行为习惯,提倡团结友爱,讲文明礼貌,提高学生与人交往能力。

2、渗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中的思想精神,要求学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加强礼仪教育和训练,引导学生对己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

3、狠抓学习风气,进行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提高。学生要以学为主,抓学习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在班集体中,要养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4、建立一帮一小组,平时加强辅导。

(三)、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把安全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第一位。

1、用晨会、板报展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2、用班会课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1)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耐心的谈话,直到行之有效。

(2)多多了解关心学生,努力开导学生,尽力做好心理专家和引导者。

(3)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交流情况,统一思想。

(4)对一些要求上进的学生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再上一个台阶。

二、抓好常规工作:

(1)落实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形成比、学、赶、帮的风气,人人争做石油“当月之星”。

(2)适当调整班干部组织,每半个月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并做好记录。鼓励班干部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处理班内事务,培养工作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使他们走近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意识。

三、加强学风建设:

1、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协调工作。

2、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3、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利用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等。

4、加强学生早自修,午自修等时段的自主管理。

四、活动安排:

9月:利用班会时间,把署假生活转换到课堂上来,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时总结,扬长避短。

10月:积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通过学雷锋活动,形成人人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好风气,同时做好赴东方绿洲军训的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提高班级整体面貌。

11月:对期中考试进行分析总结,对有进步的同学要表扬、鼓励,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调整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积极参加校园艺术节活动,为班级争光添彩。

12月: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做好期末考试动员和结束工作。班级实行德育量化考核评优奖励制度。对于工作突出的班级干部,勤奋学习的优秀学生,工作认真的同学要给予奖励表扬,为其他同学起到带头作用。

总之,我会积极学习,不断探索,着重班级的德育,积极协调各科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用制度说话,为窗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努力。

1、实行奖罚制度,加强纪律约束。

对迟到、上课纪律不好的学生,因其不能保证正常的上课秩序,实行义务打扫教室卫生,同时对月全勤,学期全勤同学予以奖励。

2、保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由班长到值周班干到普通学生,及时反馈班级纪律情况,保证自习课的正常进行。

3、保证提供一个清洁整齐的生活环境。

由值周班干,带领本组值日生,责任到人进行每天的值日工作,对不负责的值日生,罚重新值日。

二、学习生活中,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

1、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

人有智力高潮低潮时,情绪也同样,所以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对出现消极悲观的思想学生及时做工作,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对班级整体出现思想波动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心理调整工作。

2、确立目标

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同时让学生确立下次的目标,通过实现目标,完成目标情况与未完成情况比较,找差距、找原因,以取得进步。

三、注重养成教育,尽力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1、做到生活有节奏,有规律。

督促学生做好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处理好闲暇时间,并且形成生活规律,跟上节奏,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在一张一弛中调整状态,以的身心投入学习生活。

2、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了解学生生活实际。

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环境好坏,有无生活困难,适时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学习生活当中。

一、端正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在教师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处处做教师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

三、家校联系。

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德育素质的养成,帮助家长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环境。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以上是我的师德计划,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一、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中学教育是育人的奠基工程,而语文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内容的特殊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代替的育人功能。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尤其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应该从一开始抓,并始终贯彻于各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材、进行教学等各环节中,都要有意识地考虑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要坚决贯彻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的原则。

二、善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还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若教师在教学中,老绷着面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氛必然趋向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三、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中学教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例如七年级学生一进入学校,第一节课就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观察自己美丽的校园,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美好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祖国建设更加美丽的校园。

四、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意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学习精神,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请教时,不马上给他们讲解,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