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论文(实用14篇)

时间:2023-12-26 00:58:14 作者:字海

范文是一种学习的工具,通过模仿和学习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政治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信息时代,传统的政治教学已不适合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这其中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就成为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要求我们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教师所具备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高尚的师德灵魂,树立起神圣的教师形象。

1.热爱教育。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政治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而且是国魂的塑造者。教育的重任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赤诚的敬业精神,只有将教育事业纳为己任,由为生存而工作到为工作而工作,为自己为国家而工作,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动力,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2.关爱学生。

教师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平等的爱。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都或多或少影响到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在校园里不能得到教师的关爱,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身的残酷,人情的淡薄,滋生学生的冷漠和畸形的心态,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以宽广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落到实处,坚持以文育人,以爱立人。

根据“桶水论”,教师要传授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具备一桶水。但如果这一桶水是已经过了期的水,即便是一池水,也没有必要再传授给孩子。知识也一样,学生要的是新知识、新东西。

1.知识结构的转变。

目前,教师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状: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的教师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少。政治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必须不断地积累各学科知识,提升专业文化水平。这种积累和提高就得靠教师的专业知识来支撑,并培养专业的眼光,即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能用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基于对教育理念的学习,通过教学实践,在生活中体现以身作则、以正立身的稳定道德规范。教师要熟练专业技能,即熟练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向“专家型”“研究型”方面发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走向政治教师职业专业化。

2.培养文化底蕴。

政治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塑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只依靠那少数的几个专家,几个崇拜者来传承是不能弘扬传统文化的。因此,政治教师的责任便是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用浓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传承中国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

新课改要求教师职业必须有凸显的专业态势和应变能力,无论教师的专业知识多么精深,但不能通过实际能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还是徒劳。教师的能力素养分别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教师的专业魅力所在。教师流畅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的精妙无比的书,他对学生起着强烈的示范性。

2.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运用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心理知识等对学生进行教学、文化熏陶、情感陶冶、素质教育的能力,处于整个教学的主要过程,重中之重的地位。教学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育人的程度,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技术的传授,使学生游离于知识表面,不能内化。而现在的政治教师要侧重由技术向技能方面转化,使其外在的技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这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验。比如,课堂内教师所大力宣扬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真爱生命等条规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些书面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自身在生活中的实践,养成长久不变的好习惯。

3.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任何一位具有前瞻性目光的教师所必有的能力素养。苏霍姆斯林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应当让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上来。”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4.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新课改之后教师所具备的又一新职业素养。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比如,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学生管理压力、不受别人关注等都有可能使教师心理失衡,从而演出一幕幕教师暴力事件的悲剧。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政治教师,除了教书育人的任务之外,还应该学会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的心理,用爱去感化一切的矛盾和不平衡,成就伟大之师。

总之,在把提高质量、提高素质作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职业素养发展为着眼点,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措施来促进教师良好的基本素质的养成。既要立足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又要以教师职业素养为发展取向,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最终完成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目标,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做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具有怎样的素养,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高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基本功。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希望对你有帮助。

未来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凭学过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学科知识的渗透、交叉,新兴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和涌现,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向体育渗透,丰富和发展着体育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使知识的陈旧率空前加速,要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已不能再是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的教师,而就是一个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超人、经验丰富、技巧通达的教育者,是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只是个“教书匠”,而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去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和放弃。

驾驭教材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善于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项教材内容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能根据课的任务、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条件等认真处理好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写出完整、齐全、规范、详略得当的课时。

教案。

组织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主要方面,教师组织能力的好与差,直接影响课的效果。在教学中,首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通透理解、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重新组织。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准确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并具有艺术性、创造性。能熟练操作现代教学仪器、设备,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兴趣,训练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能对尖子生、特长生及后进生给予有效的辅导。

上课要以严字当先。教师要严格地执行课堂常规,注意课的结构和时间的合理安排,善于迅速运用队列、队形,正确使用口令调动队伍以及组织教法的合理运用,从而保证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课的质量。

教学评价能力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它主要包括课中评价和课后总结两个方面。

课中评价主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作出及时、恰当的语言评价和采分评价。语言评价的作用在于能及时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从中获得信息反馈,改变或加强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在肯定的评价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后总结包括课堂小结和课后小结。课堂小结主要是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练习成绩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总结优点,指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课后小结主要是对课堂上的组织教法、课的实施状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有教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还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当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在体育教学中的育人与管理决非是一句空洞的。

口号。

而是要管理和育人于科学活动之中。

教师的育人与管理能力包括思想教育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两个方面。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那么,体育教学中怎样教书育人呢?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言谈话语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对教师的评价,而评价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做到不松、不散、不懒、不软,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望。这样,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教育,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风尚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在这种向心力的作用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育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是一门锻炼身体的学问,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方面。

当今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素养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教师素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越发被重视,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指出,我国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加以提升。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学科素养、中学教师、音乐学科。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音乐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为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音乐课程改革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根据我们在西北及西南共计九个地区的问卷调查和反馈结果来看,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就目前来看,一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思想陈旧。在我国部分地区,音乐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给学生开设音乐课。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一般停留在对歌曲的教唱,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引导;而高中由于在高考指挥棒导向作用下,多数学校存在经常挤占音乐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其次,教学设计欠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不当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散。比如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还可能对音乐课产生逆反情绪。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立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再次,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多媒体喧宾夺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它能将文本、动画、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音乐教学更添活力。但有的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单靠播放现成的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互动减少了很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件制作上牵强附会,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音乐之外的东西上。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学生的体验与思维,弱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要知道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

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更好地推动新课改发展,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音乐学科特征的基本品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书育人是一项影响社会和个体,具有重大社会责任的职业。因此,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精神陶冶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是教师恪守职业规范、坚持高尚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因此,要使每个学生的情操都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20xx年8月,笔者作为会议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会议的主题是“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次与会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他们大多思想先进,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希望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世界接轨。会议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学者的直接交流与观摩,使大家近距离地感受了世界音乐教育潮流,领略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及其魅力,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我们与先进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存在的差距。笔者认识到,通过对当今先进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标准》的解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新课程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二、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

(一)传统音乐技能。

音乐是横跨多学科的一门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传统的音乐技能包括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如器乐演奏技能和视唱练耳能力是从小培养且需要不断反复练习,“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传统音乐教学,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这些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的载体,这些载体不坚实、不丰富,教师就无法把美的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学生。

(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

新课改逐步深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掌握中学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课件制作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1.课件制作。

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科学应用,必然给音乐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思路制作音乐课件。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

2.音频处理。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对一些音频的剪辑处理,如音乐片段的截取或连接、曲调的升降,等等。合理地利用一些设备及软件,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或剪辑音频素材,可以使音乐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因此,具备基本的音频剪辑处理能力是必要的。

3.音乐制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电脑音乐创作凭借其方便的操作、丰富的音响效果被人们喜爱并迅速推广。因此,教师学会使用一些音乐制作软件,会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些音乐制作软件种类很多,如nuendo、goldwave、sonar、cooledit等。

(三)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社会音乐教学的桥梁和有效补充,是中学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音乐教师指导课外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包括合唱组织及训练能力、乐队组建及训练能力、舞蹈创编能力、晚会组织能力等等。

三、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

音乐教学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艺术学科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每一次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的过程,这既是音乐教学自身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怎样更科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应该用什么方式呈现音乐的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学习、审美、认知的方法,关系到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与体验、审美情感的深入与升华和对蕴涵其中的美的认知。

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也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同时,努力调控情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因势利导地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指令。

四、科研创新与终身学习能力。

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信息更替频繁,社会变化加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位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此外,教师终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长远的意义,培养该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现代社会,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美国学者史密斯(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所以,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音乐教师更应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上述几个方面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只有教师全面提升其学科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4]王玉华.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当今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素养论文

摘要: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提升综合国力的一个标准,也是促进学科教学与教师成长的重要的因素,在新的形式与环境下,对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素养。从教师的专业化入手,探讨教师的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行者,也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实行者,因此提高教育的水平,尤其高职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取决于高职教师的素养,而高职教师素养的提高,就取决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因为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教师专业化的水平,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技术的水平,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素养,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

一、高职教师素养的内涵。

教师的素养总体上来说,主要包括文化素质,心里素质,专业素质,还有审美情趣,高职教师自然也不例外,相反对于高职教师来说,由于他们是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实在专业化的要求反而比高校的教师的水平要求更高。

首先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任何一个教师进行教学的敲门砖,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的知识,而且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常文利认为,高职教师的文化素质要做到知识结构的通俗化与多元化。这是对于面对的教学实体来说的,因为高职教育面对的学生不是追求学术的群体,对于相当多的东西,只要有一个了解就可以了,但是你不能不知道,即使你知道了,你不能通俗的表述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对牛弹琴,这样的话,你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一个高职教师如果只是对专业的东西进行汲取的话,那么他就会固步自封,最后失去了与学生交流的手段,因此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在文化素质方面要做到知识结构的通俗化与多元化,在于精修一二门的情况下,广泛的涉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高职教师。

其次是心理素质,高职教师所面对的教学主体,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是教育中的一个弱势的群体,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的失败者,因为他们是失去了进高校的机会,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对于教育有着一种反感。所以现在的高职院校中,出现了一些惊人的现象,不是学生害怕老师,而是老师害怕学生。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师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老师的教育成果,因此老师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它也是高职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仅是说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是要求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要克服以往那种知识传输的模式,要避免高高在上的心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由于教学工作的繁琐,高职教师很是容易产生倦怠的心理,而且所面对的教学的主体来说,也是素质比较的低下,因此要时刻的避免这种心态,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克服在人生中、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因此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志存高远,主动的适应教学主体时刻变化发展的社会,强化迎接知识经济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挑战的心里素质。

再次是审美情趣。对于高职教师来说,要追求审美情趣的时尚化与年轻化,因为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使得教育者与教育主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审美情趣与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较大的变化,而这个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和受影响的阶段,所以作为老师来说,应该调整自己的审美情趣,追求审美情趣的时尚化与年轻化,纵览社会各个角度,各种流行的文化的交融,在教学中加以展现,尤其是新鲜流行的时尚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学生看来说有着较大的兴趣。这不仅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提升,而且更有可能是达成教师与学生对话的一道很好的桥梁。

最后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这个是重中之重,栗显进认为高职教师除了有过硬的专业化知识之外,要做到四个转变,那就是:“在教学观念上,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在素质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教研能力上,由弱势向强势转型。”当然这个不是简单的四句话能够概括的,实际上,它是对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在世界性教育大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境外的教育思想、教育资本不断的涌入,而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越看来越高的情况下,作为一个高职教师来说,必须达到的一个条件,只有达到了这个条件,才有可能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站住脚,才能立于世界的不败之林。因此作为高职教师就要密切的关注专业的发展。

因此要全面的提高教育的能力,就只有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备了高职教师的素质之后,就可以进行教学,但是要全面的提高高职教师的素养的话,必须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职教师的素养是专业化发展的前提,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又是高职教师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他们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师专业化的`历程可以说在中国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了,而真正的教师专业化,应该还只有300多年的历史,那就是从1681年算起,因为在这一年,拉萨尔在法国建立了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这才是真正的师范学校的诞生。我国从1994年开始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教师专业的地位,为中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教师专业化的最基本表达就是视教育教学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化路程。教师专业化,通常认为包括这几个方面: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为教师成立专门的机构,确定教育的内容与措施,国家对教师资格认定,教师专业发展,持续不断。

对于高职教师来说,高职教师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树立高职教育新观念,提高教师专业化知识。教育的新观念是指,教师应该认清知识不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从教者的条件,而只是一个前提,有知识不一定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教师,而且即使一时是一个好教师,也不一定永远是一个好教师,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很有可能就会落在了时代的后面,高职的教师教育必须在教师专业的指导下,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调整充实自己,使得高职教育成为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其次是加强高职教师的职前培训,缩短教师的适应期。一个教师,实际上来说,应该包括学科专业和教学专业这两个专业,学科专业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的敲门砖,而教学专业则是一个教师能够成为一个专业优秀者的保证。如果一个高职教师,有了学科专业的素质之后,不能及时的转化为教学能力的话,那么是一个失败的教师。而高职的教师往往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对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还有学科教育论等课程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职前培训,只有经过了这个培训,才能将学科知识转变为教学能力,缩短教师的教学适应期。

再次是建立高职教师在教育的制度,树立终身学习和反思的观念。高职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人文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文教育具有相当的滞后性,而这个是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比如数学的教育,只要教育方法得当,那么教学的内容基本上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几乎是重复的工作,教师要做的事不过是不同的人之间的沟通,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基本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但是高职教师却有着相当的时间性的要求的,如果说其他的教育存在着上面所说的“高原现象”的话,那么在高职的教育中,就不可能存在的,因为高职教育的面向不是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是学生的职业的教育,市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要时刻的把握这个导向,否则就会毁掉一个学生的从业机会,而这个就要求高职教师时时刻刻的学习,不仅要提高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业内之间的交流,把握市场的导向,学校应该支持教师参加过内外的学术教学交流,发挥高职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创新和学科创新意识。

最后是对教师进行资格认定。这个是最基本的,但是却也是最为首要的,我们要保证从教人员有最基本的从教资格,否则其他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要根据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严格的审查教师的从教资格,确保教师的专业性与在社会中的不可替代性。

其实教师的专业化是从教师的素养中出来的,它的专业化发展不过是要求素养不断的提高,也即只有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素养,因此必须确保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不可否认,当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是高职教师素养提高的瓶颈,比如,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依然不够,尽管在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相继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依然不够,还有对高职教师的准入资格过低,我国对于普通高校的准入资格要求过高,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过低,一些职业院校的教育者中,研究生教师的数量还达不到20%,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高职教师素养的提高。

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教师专业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树立专业理想。作为一个高职教师,必须正视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灵活机智的运用国家的相关政策,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市场需要的有用之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方法,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充分的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本着对主业知识的爱好,对学生尽责的精神,开拓自己的兴趣,自主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良好的称职的高职教师。

第二,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全面发展。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专业知识的授予者,同时他也是一代人的培养者,他的影响是一代人在这个社会的放射,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人,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人。否则,他培养出的学生只具备专业能力,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必须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一个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之才的前提,方法能力是一个学生如何解决意见事情的能力,社会能力则是一个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最主要的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只是畸形的人,这就违背了教学的初衷,是失败的教育。

第三,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里的专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能力,包含的是教师专业化的全部内容,而不仅仅是专业学科的能力。比如首先是与人沟通善于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主体来因材施教,抓住一代一代学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教学创新能力,尽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或者是实地教学,不要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知识,真正的做到工学结合;还有时刻学习的能力,比如学习新的知识与新鲜的事物,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尽快的把握市场的导向,开拓新的学科。

总之,高职教师的素养是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与保证,而高职专业化的实施又促进了高职教师的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保证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

[论文摘要]钢琴伴奏是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论文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职业素养。

钢琴伴奏是使声乐、器乐、舞蹈等相关表演艺术焕发艺术魅力的催化剂。只有当钢琴伴奏与器乐、舞蹈、声乐融合起来时,音乐才会富有生气和感染力,音乐内容才会得到完整的表现。钢琴伴奏是一门与独唱或独奏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它们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抒发和表现音乐内涵,是表演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钢琴伴奏是一门包容性强、涵盖面宽的艺术,钢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它要求伴奏者,即执教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教育底蕴、较高的音乐艺术素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具有正确的艺术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钢琴伴奏与独奏相比,除了一些共同的钢琴技术、技巧外,像钢琴触键的方法、踏板的运用、钢琴伴奏作品的整体艺术处理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技术内涵。钢琴艺术是一个细微的艺术,尤其是它的触键方法,在钢琴演奏中是十分讲究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钢琴伴奏中,伴奏者不仅要顾及自身弹奏音乐的音色效果,还要兼顾音质、音色和音量方面的特殊合作要求,以求达到整体音响效果上的均衡与和谐。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在钢琴弹奏中的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如果在钢琴伴奏中应该使用踏板,那么是全踏板、1/2踏板还是1/3踏板以及何时踩下去、何时放掉等问题,都必须认真推敲,并非常讲究地去使用。

钢琴伴奏始终是伴奏主体的陪衬,其不可能像独奏独唱那样一味去追求作品的精雕细刻。在高等音乐院校从事钢琴伴奏的人员往往会遇到大量的曲目需要你去伴奏,而且曲目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此时,提高伴奏者快速掌握音乐作品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它就要求钢琴伴奏者能够“多”“快”“好”“省”地掌握音乐作品。“多”即尽可能地增加伴奏曲目数量;“快”即上手快,能够很快地熟练曲目;“好”即尽可能地处理好伴奏曲目,与伴奏主体配合好;“省”即能够有效地省去烦琐的艺术处理过程,抓住曲目的主要特点,与伴奏主体相配合。视奏能力强,应变能力快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这能为歌者、舞者以及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失误起到及时的补救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讲,批量性、快捷性、灵活性和应急应变能力是钢琴伴奏者特有的、必备的职业素养。

音乐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如音乐作曲理论、音乐史学理论、音乐美学理论、音乐教育学理论等。如果一名钢琴伴奏教师欠缺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配置等作曲理论知识,或对这些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那就无法真正弄清作品的内在音乐结构和艺术逻辑发展关系,更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并使之艺术化。这样,在面对复杂的音乐时就会束手无策,无从“弹”起,弹出的伴奏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杂乱无章,全然达不到应该具有的艺术效果。另外,只有音乐作曲理论作为知识支撑是远远不够的,钢琴伴奏者还必须具有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文献等方面的相关音乐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伴奏者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蕴涵的哲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等,使其对伴奏作品做出优化的艺术处理。同时,对伴奏者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意义也大有裨益。只有挖掘出自己所伴奏的作品本质中更深一层的音乐思想,才能够把作品的`实质展现给听众,从而与听众产生高层次的情感共鸣。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是表演者内在素养的集中反映。钢琴伴奏的弹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弹文化”,出色的钢琴伴奏离不开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加深了,音乐感受力才会随之丰富起来,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修养常常制约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人文功底,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历史、戏剧、电影、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自身理解作品、剖析作品的能力。众多音乐作品涉及的背景知识是多样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阅读大量音乐文献、音乐历史与文化,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判断不同时代不同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准确而完美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不少中外名曲都与文学、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一些标题性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或诗歌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去理解这些作品。例如,钢琴家傅聪之所以能把中华民族的戏曲、诗词、哲理、绘画在其钢琴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得益于他的父亲——傅雷先生自幼对其传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培养了其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所以,全面加强文化素养,从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激发灵感,是所有钢琴伴奏者终生的必修课。

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教育理论,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基本的钢琴伴奏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才能够完成“钢琴伴奏”这门与众不同的课程教学。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告诉学生。钢琴伴奏者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钢琴伴奏应该具备执著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伴奏任务都要一丝不苟,积极配合,要具有善于与人合作,时刻保持谦虚、随和。在与合作者进行再度音乐创作时,应将自己的情感与合作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在演唱(奏)中得到音乐的提示和烘托。所以说,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其钢琴伴奏教学工作的保障。

钢琴伴奏教师需要演奏以及教授的伴奏作品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跳出钢琴的局限,甚至跳出钢琴伴奏的局限,像指挥家研究总谱那样去分析音乐作品,力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伴奏曲目有着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构思,这种整体性构思恰恰是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另外,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养成一种随时总结构思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习惯,不断探索、发现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相关的教学理论,然后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再指导教学实践。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寻找问题、产生课题,并最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这样一个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一方面锻炼了钢琴伴奏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主动性,维持了自身钢琴伴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钢琴伴奏学习做出了表率,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钢琴伴奏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钢琴伴奏课程的质量和艺术品味,好的钢琴伴奏教师可以带给钢琴伴奏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可以使歌唱家的歌声变得更美、演奏家的演奏变得更加动听,更可以使钢琴伴奏的后备军充满活力。

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教师素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越发被重视,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指出,我国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加以提升。

新课程背景、学科素养、中学教师、音乐学科。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音乐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为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音乐课程改革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根据我们在西北及西南共计九个地区的问卷调查和反馈结果来看,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就目前来看,一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思想陈旧。在我国部分地区,音乐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给学生开设音乐课。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一般停留在对歌曲的教唱,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引导;而高中由于在高考指挥棒导向作用下,多数学校存在经常挤占音乐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其次,教学设计欠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不当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散。比如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还可能对音乐课产生逆反情绪。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立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再次,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多媒体喧宾夺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它能将文本、动画、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音乐教学更添活力。但有的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单靠播放现成的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互动减少了很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件制作上牵强附会,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音乐之外的东西上。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学生的体验与思维,弱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要知道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

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更好地推动新课改发展,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音乐学科特征的基本品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书育人是一项影响社会和个体,具有重大社会责任的职业。因此,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精神陶冶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是教师恪守职业规范、坚持高尚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因此,要使每个学生的情操都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20xx年8月,笔者作为会议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会议的主题是“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次与会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他们大多思想先进,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希望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世界接轨。会议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学者的直接交流与观摩,使大家近距离地感受了世界音乐教育潮流,领略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及其魅力,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我们与先进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存在的差距。笔者认识到,通过对当今先进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标准》的解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新课程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一)传统音乐技能。

音乐是横跨多学科的一门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传统的音乐技能包括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如器乐演奏技能和视唱练耳能力是从小培养且需要不断反复练习,“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传统音乐教学,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这些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的载体,这些载体不坚实、不丰富,教师就无法把美的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学生。

(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

新课改逐步深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掌握中学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课件制作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1.课件制作。

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科学应用,必然给音乐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思路制作音乐课件。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

2.音频处理。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对一些音频的剪辑处理,如音乐片段的截取或连接、曲调的升降,等等。合理地利用一些设备及软件,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或剪辑音频素材,可以使音乐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因此,具备基本的音频剪辑处理能力是必要的。

3.音乐制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电脑音乐创作凭借其方便的操作、丰富的音响效果被人们喜爱并迅速推广。因此,教师学会使用一些音乐制作软件,会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些音乐制作软件种类很多,如nuendo、goldwave、sonar、cooledit等。

(三)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社会音乐教学的桥梁和有效补充,是中学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音乐教师指导课外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包括合唱组织及训练能力、乐队组建及训练能力、舞蹈创编能力、晚会组织能力等等。

音乐教学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艺术学科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每一次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的过程,这既是音乐教学自身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怎样更科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应该用什么方式呈现音乐的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学习、审美、认知的方法,关系到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与体验、审美情感的深入与升华和对蕴涵其中的美的认知。

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也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同时,努力调控情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因势利导地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指令。

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信息更替频繁,社会变化加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位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此外,教师终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长远的意义,培养该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现代社会,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美国学者史密斯(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所以,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音乐教师更应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上述几个方面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只有教师全面提升其学科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4]王玉华.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论文

[论文摘要]钢琴伴奏是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论文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职业素养。

钢琴伴奏是使声乐、器乐、舞蹈等相关表演艺术焕发艺术魅力的催化剂。只有当钢琴伴奏与器乐、舞蹈、声乐融合起来时,音乐才会富有生气和感染力,音乐内容才会得到完整的表现。钢琴伴奏是一门与独唱或独奏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它们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抒发和表现音乐内涵,是表演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钢琴伴奏是一门包容性强、涵盖面宽的艺术,钢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它要求伴奏者,即执教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教育底蕴、较高的音乐艺术素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具有正确的艺术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钢琴伴奏与独奏相比,除了一些共同的钢琴技术、技巧外,像钢琴触键的方法、踏板的运用、钢琴伴奏作品的整体艺术处理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技术内涵。钢琴艺术是一个细微的艺术,尤其是它的触键方法,在钢琴演奏中是十分讲究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钢琴伴奏中,伴奏者不仅要顾及自身弹奏音乐的音色效果,还要兼顾音质、音色和音量方面的特殊合作要求,以求达到整体音响效果上的均衡与和谐。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在钢琴弹奏中的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如果在钢琴伴奏中应该使用踏板,那么是全踏板、1/2踏板还是1/3踏板以及何时踩下去、何时放掉等问题,都必须认真推敲,并非常讲究地去使用。

钢琴伴奏始终是伴奏主体的陪衬,其不可能像独奏独唱那样一味去追求作品的精雕细刻。在高等音乐院校从事钢琴伴奏的人员往往会遇到大量的曲目需要你去伴奏,而且曲目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此时,提高伴奏者快速掌握音乐作品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它就要求钢琴伴奏者能够“多”“快”“好”“省”地掌握音乐作品。“多”即尽可能地增加伴奏曲目数量;“快”即上手快,能够很快地熟练曲目;“好”即尽可能地处理好伴奏曲目,与伴奏主体配合好;“省”即能够有效地省去烦琐的艺术处理过程,抓住曲目的主要特点,与伴奏主体相配合。视奏能力强,应变能力快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这能为歌者、舞者以及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失误起到及时的补救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讲,批量性、快捷性、灵活性和应急应变能力是钢琴伴奏者特有的、必备的职业素养。

音乐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如音乐作曲理论、音乐史学理论、音乐美学理论、音乐教育学理论等。如果一名钢琴伴奏教师欠缺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配置等作曲理论知识,或对这些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那就无法真正弄清作品的内在音乐结构和艺术逻辑发展关系,更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并使之艺术化。这样,在面对复杂的音乐时就会束手无策,无从“弹”起,弹出的伴奏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杂乱无章,全然达不到应该具有的艺术效果。另外,只有音乐作曲理论作为知识支撑是远远不够的,钢琴伴奏者还必须具有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文献等方面的相关音乐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伴奏者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蕴涵的哲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等,使其对伴奏作品做出优化的艺术处理。同时,对伴奏者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意义也大有裨益。只有挖掘出自己所伴奏的作品本质中更深一层的音乐思想,才能够把作品的`实质展现给听众,从而与听众产生高层次的情感共鸣。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是表演者内在素养的集中反映。钢琴伴奏的弹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弹文化”,出色的钢琴伴奏离不开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加深了,音乐感受力才会随之丰富起来,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修养常常制约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人文功底,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历史、戏剧、电影、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自身理解作品、剖析作品的能力。众多音乐作品涉及的背景知识是多样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阅读大量音乐文献、音乐历史与文化,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判断不同时代不同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准确而完美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不少中外名曲都与文学、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一些标题性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或诗歌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去理解这些作品。例如,钢琴家傅聪之所以能把中华民族的戏曲、诗词、哲理、绘画在其钢琴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得益于他的父亲——傅雷先生自幼对其传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培养了其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所以,全面加强文化素养,从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激发灵感,是所有钢琴伴奏者终生的必修课。

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教育理论,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基本的钢琴伴奏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才能够完成“钢琴伴奏”这门与众不同的课程教学。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告诉学生。钢琴伴奏者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钢琴伴奏应该具备执著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伴奏任务都要一丝不苟,积极配合,要具有善于与人合作,时刻保持谦虚、随和。在与合作者进行再度音乐创作时,应将自己的情感与合作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在演唱(奏)中得到音乐的提示和烘托。所以说,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其钢琴伴奏教学工作的保障。

钢琴伴奏教师需要演奏以及教授的伴奏作品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跳出钢琴的局限,甚至跳出钢琴伴奏的局限,像指挥家研究总谱那样去分析音乐作品,力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伴奏曲目有着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构思,这种整体性构思恰恰是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另外,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养成一种随时总结构思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习惯,不断探索、发现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相关的教学理论,然后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再指导教学实践。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寻找问题、产生课题,并最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这样一个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一方面锻炼了钢琴伴奏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主动性,维持了自身钢琴伴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钢琴伴奏学习做出了表率,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钢琴伴奏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钢琴伴奏课程的质量和艺术品味,好的钢琴伴奏教师可以带给钢琴伴奏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可以使歌唱家的歌声变得更美、演奏家的演奏变得更加动听,更可以使钢琴伴奏的后备军充满活力。

文档为doc格式。

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英语教育是一个很有使命感,很引人入胜的专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对一个学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有哪些?下面是本站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相信这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一个把过去完成时态讲成现在完成时态的老师是很难称的上是一名英语老师的,一个学生问一个单词就要去查一次。

字典。

的老师也很难让学生喜欢上他(她)!所以从事英语教育的朋友们,问问您自己,您对英语是否达到“精通”的程度?是否可以达到或者几乎可以达到听得清晰、说得流利、读的明白、写的顺畅、译的自如的程度?如果达不到,那您最好还是退一步把英语学好再说,光有一腔热血没有真功夫是在耽误您的学生,更是在耽误您自己。

这一点几乎可以把相当一部分的英语老师刷下了,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如果发音不标准那是很恐怖的事情,因为学生都在模仿你,如果你把i读成e,那到了学生那里很可能就成为了o!教师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学生争相模仿的标准。如果这个标准都不标准了,那教师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原因是,假如你有近乎完美的发音,那学生也会从心眼里佩服你,走近你,学习你,模仿你,最后喜欢上你,你的课也会上的越来越轻松;反之,假如你的发音很糟糕,学生发现你和录音带上读的不一样,那你想学生还会佩服你吗?你的课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学习者,你的发音只要大差不差,外国人能听懂就可以了,因为英语只是一个工具,用出去就行;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发音突破,因为你是在教别人学英语,所以意义格外重要!一口破烂的英语发音将会把你远远隔在一名优秀英语教师的门外!

为什么有的课上的让人昏昏欲睡,而有的课则让人上的热血沸腾?我想关键就在于对激情的运用!激情太重要了!没有激情去上英语课是很可怕的,学生也很难被你调动起来!然而激情不是外在的。

口号。

也不是乱喊乱叫它是源自于你内心的那颗你不安分的心那颗渴望将你的才华奉献给学生的心只要你有激情你的课也会跟着像着了火一样迅速升温。

不管我们把英语讲的多么的天花乱坠,英语学习归根结底还是很枯燥的!再懂事、再听话的学生在听你讲了一整节课的语法后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英语老师则会让学生忍俊不已,让课堂时时刻刻充满着欢笑声,这样的课是很让人着迷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刻意的去找几个笑话放到课堂上讲,也不能一堂课老是去讲笑话,所有的幽默应该都是发自内心的,是应该与自己的课浑然天成的,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吗?我们同时也要说的是,幽默有时候是天生的一种素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如果你觉得你不是那张擅长幽默的人,也没关系,只要你把课教的精彩,学生也照样会很喜欢你!

不管你现在多么的受学生喜欢,课讲的多么的好,你都不是完美无暇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们不但自己要努力去做到优秀,还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秀!所以我们要经常听一听别人的课,听一听学生对其他老师的评价,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哪怕一个小动作都可以值得你反复学习直到用到你自己的课堂上!其实课上的不好的老师我们也应该向他(她)学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反面的东西,学习他们为什么不受学生的喜欢,然后把这些你认为的缺点从自己身上彻底抹掉,让它们永远都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现!

只要是人就没有完美的,只要不是完美的那就会出错,英语老师也是如此。在课堂读错一个单词或者出现拼写错误是不罕见的,学生往往并不知情,但是一旦你注意到了,或者课后想到了,那该怎么办呢?是装作不知情,不去破坏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还是勇于承认错误?我想大家都会喜欢后者。讲错了有什么关系呢?你又不是故意的!但学生是无辜的,如果学生后来发现你当初讲的东西是错的,那我想他(她)会更不喜欢你!所以让我们勇于承认错误吧!当然了,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自身能力,一方面能小心则小心将讲课的错误率降到最低,如果我们每节课都告诉学生上一节课讲错了,那也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青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首先,一名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要一流。

我想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条件。因为作为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教师教学,连课堂教学都不是一流,何谈优秀?而我们通过选举出的优秀教师,大多数达不到这一条件。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吸取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臻完善。至于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才不会让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

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沔尊这样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看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爱。无论是前苏联苏霍姆琳斯基,还是我国近代的陶行知,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作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她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的对待没一名学生,她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热爱书籍,酷爱读书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这样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苏霍姆琳斯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提倡老师要“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朱永新教授也这样说:读书,是我关于教育的最好的注释。我认为,一个人进学校不一定就是接受教育,只有他真正读书了,那才是意味着他在接受教育了。读书、反思、分享是青年教师成长最为优秀的方法和途径。只有教师自己有读书的兴趣,才会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爱好。

第四,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

这里的教育科学研究不是指那些追求名利的所谓课题研究,而是向苏霍姆琳斯基等提出的,分析自己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宏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式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苏霍姆琳斯基)。朱永新教授这样对教育科研这样描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第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于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一名优秀的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时时进行反思,,进行记录,在反思,在记录中成长。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过《每天四问》,对我的启发很大。他提出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到“每天四问”,即: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可以见到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为人师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才能够不断地追求成功。

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必备素质浅议

当今社会,教师队伍已逐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对青年教师而言,最大程度地获取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学校的认可和信任,不仅是他人对自己认同的表现,更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让青年教师成长,有的学校还开展了“培青”工程。但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青年教师所面临的情况既复杂又多变,这就要求他们要兼备多种素质。

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1

专业素质不仅指青年教师所具备的学历和文化程度,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水平上。教师的活动舞台在讲台上,能够给学生传授多少知识,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当前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之一。青年教师工作热情、积极,能够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在很多方面都和学生有着共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但在涉及教学内容和效果的时候,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认可度往往不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大多数人寻求高分的心理因素之外,还有青年教师本身的原因。有些青年教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生动有趣,但学生就是听不明白也无法理解这和课本内容有什么关系,落实教学效果的时候情况更糟糕。其中原因就在于青年教师缺乏对教学技巧的研究,没有找到传输知识的有效途径。而这又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青年教师要在充分调查学生水平的基础之上,多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多研究教学中的知识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师德论文]人民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

江泽民同志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人是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德、智、体、美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儿童成长有两个影响源,第一是父母,第二是教师。当儿童进入学校后,很自然地将他们与父母交往的各种思想感情与“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要求教师也像母亲那样关心、照料他们。此时,他们不仅希望得到父母的爱,还期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给予热情的关注,使他们时时感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用自己的情感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感情的河流就不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了,而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就自然而然缩小了师生间感情的距离,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愿意向他们吐露真情,自觉地接受教育和劝告,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他认为:“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他一再强调学生的可爱和关心学生的重要性。他曾提醒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教育者要象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陶行知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许多陶门弟子至今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从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他的伟大的师德情操。

二、教师应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

教师的坚强意志是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师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师的意志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具有顽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能够百折不回,知难而进,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并为此奋斗终身,其次要有耐心,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因学生暂时的退步而失去信心,也不因为学生的反复而感到苦恼,而是千方百计去想办法,倾注心血,不把学生培养成材决不罢休的精神。教师还应懂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遇到学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敢于“顶撞”时就暴跳如雷,以粗暴的方式随意辱骂和斥责学生,这不仅伤害学生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和幸福感,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学生,才是为人师表的内涵。

三、谦虚好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谦虚好学是教师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该不自满自足,积极探求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司马光为了编撰《资治通鉴》,十余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含辛茹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为了夜以继日地读书,专门做了一个圆木枕头,号称“警枕”,以使在睡着时随时惊醒他。当然,教师即使学识渊博,也不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的教师自然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爱和信服,对培养学生谦虚好、积极上进的性格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日本大学教授关中先生认为:“教师的性格特征应当具有明朗快活、朝气蓬勃的精神”。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也能正确对待,而不是随意表现出受伤害和悲哀的神情。具有乐观、开朗性格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与人为善,给人温暖,笑容可掬地对待他人。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情绪反复无常,心胸狭窄那是与教师职业极不相称的。因此,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学生效法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之中。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心须努力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以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的同时,要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培养鲜明的个性心理品质,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才能为培养造就“四有”人才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的论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领导层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对秘书人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搞好“三个服务”,秘书工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定政治立场。

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政治纪律性、政治敏锐性以及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观念,是秘书人员最基本的条件。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言行。“秘书工作无小事”,如果秘书人员在协助领导科学决策,落实大政方针和办文、办会过程中不讲政治、不能坚持原则或者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就不仅帮不了领导,反而会添乱,甚至可能犯严重的政治错误,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另一方面要转变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是干好工作的基本准则。必须坚决摒弃任何不负责任、不求进取的精神状况和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的.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积极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一大批进入领导决策层次的调研成果,真正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二、要提高自身能力。

一个合格的文秘工作者,无论从政治、业务上看,还是从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上看,都应具备五种能力:

一是文字写作能力。秘书人员的一个基本功就是写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文秘工作者要努力提高文字写作水平,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必须达到“快、准、新”。所谓“快”,是指文思敏捷、反应快、构思快、成文快;“准”是指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和思想;“新”是指文字工作的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二是信息调研能力。听取情况汇报,进行信息调研是秘书工作的一个基本手段,也是一项基本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想了解事物的全貌,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事物进行调查,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听取意见,尽可能详尽地占有第一手材料,不为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意见所左右,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缜密地分析研究,从中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供领导决策参考。

三是微机操作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内核是软件,以国际互联网为骨干的微机网络正覆盖全球。不懂微机,不能熟练操作微机,就等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睁眼瞎”。作为服务领导的文秘工作,更有必要把“看家本领”学到手。

四是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文秘工作协调各种关系、管理日常事务、对形势进行分析、对信息进行处理、提出综合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时,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因此,文秘工作人员要更加注重站位全局,善于想大事、谋全局、献良策;更加注重超前谋划,力求想在领导之先,谋在领导之前,通过积极有效工作,在服务的被动性中求主动;更加注重严谨规范,重制度、守规矩、讲程序、严管理,确保服务到位有力;更加注重工作创新,主动跟上形势发展变化,各项工作都应有新视野、新机制、新标准,在创新中得到加强和改进。同时,在领导进行重大决策时提供正确的法律依据和咨询意见;起草政策条文时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在督促检查时要使自己的言行不违反法律条文。既能对违法侵权行为依法抵制,又要维护自己和单位的权益。

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的论文

【论文摘要】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班主任的素养对学生个体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备良好的素养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条件。本文探讨了新时期环境下高中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新的时代需要新型的热爱学习、会学习、开拓创新且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职责并做出顺应时代的发展的变革;班主任在实现廊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制的过程中,在调谐学生与社会关系的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新教育及班主任角色的转换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班主任。与此同时,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意识、价值观念、文化思想以及生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涌向我国并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些变化均让当代高中生感到雉以适从。高中班主任是推动素质教育,干好学生教育工作和管理t作的生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教育t作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可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拥有―批高素质的高中班级管理人才,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的实效陛,有利于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但是,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一线高中班主任持陈旧的观念,其价值取向单一,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甚至置教师职业道德和法纪于不顾,暴露出现阶段高中班主任的素质缺憾,制约了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增强。本文拟就从高中班主任的素质拓展及其培养策略等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意在求教于专家及同行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普遍关注,保证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一)优秀思想政治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热爱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信赖的先决条件。作高中学校的班主任,不仅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教育、帮助和引导后进学生的工作上,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本职工作、缺乏献身教育事业理想的教师会任劳任怨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班主任在爱学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班主任的爱是广博的.爱――班主任要爱每―个学生。其次,班主任的爱是科学的爱――班主任爱学生要对学生施以同情的理解。所谓同情的理解,是指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准确的把握,以至于犹如亲身体验地了解,要对学生的感受做到感同身受;同时还要求班主任要设身处地从当事人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而不能用外在的、划一的参照标准来看待学生;要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被接纳的感觉。

(二)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

1、较高的理论修养。

知识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财富,受人尊敬的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人格,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这是对班主任工作的特殊要求。班主任应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更应精通专业知识。学生对班主任业务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主任的威信。除了解读教材还要了解本学科形成发展的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其研究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纵横驰骋,才能讲得精、深、透,才能讲出灵活性、趣味性。

2、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班集体能否建成、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高低,班主任建设班集体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班主任要有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应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质。在管理中,首先应体现科学性、民主性,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其次,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掌握教育时机,找准教育突破口的能力。

3、较高的教学水平。

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教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教学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教学水平越高,桥梁越结实、越宽阔,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就越接近,教师就越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威信,对学生的影响就越能加速形成和发展,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三)良好的个性品质素养。

1、耐心细致,宽宏忍让。

高中学校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观念等,这批学生在校园里往往大错不止,小错不断。因此,高中学校的班主任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工作要认真细致,对问题学生的谈话要不厌其烦,同时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用宽宏的心胸容忍学生之错,教室、校园本身就是让学生犯错误的地方,不犯错误的学生是很少的,学生就是在不断的犯错过程中逐渐成长的。而有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情绪失控,说了过头的话,这便是违背教学目标的一种表现。

2、身体力行。

身教重于言教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教师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们。实践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为人师表,只有以身立教,才能确立和巩固自己的教育地位。另外,班主任的风度仪表、言谈举止也是影响其形象的重要因素。自然大方的风度来源于宽厚的性格、自信的神态、得体的着装、深刻风趣的言谈等方面。在言谈举止方面,班主任要表现出稳重、热情、大方、真诚、自然、深刻。

参考文献:。

[1]周明星.班主任工作刨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司锡龄.试论班主任的时代意识[j].班主任,,(7)。

[3]张茹焕.班级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j].职业教育,,(9)。

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的论文

科技期刊,是发布研究成果的平台,是交流科技专业的阵地。通过阅读科技期刊,新人可以学习前辈们的研究经验,同行之间能够进行必要的学习交流。青年编辑,作为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是编辑队伍中的主力军,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编辑学理论知识和写作能力,并能够熟练掌握编辑业务,因此,提高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对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起著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1有效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2明确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每个编辑部都有其自身的办刊宗旨,并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定品牌文化,这些文化一方面能激励人心,另一方面又带有明显的制度规范性。只有在正确认识编辑部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其性质与任务,编辑人员才能对自身的工作做好定位,对编辑工作的细则、编排规范等领会、遵守、实践,把关学科知识,做好文字修改,规范审查把关,以保证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刊物的发展壮大。例如,《海军航空工程技术》杂志结合自身特点就制定了“办好刊物,服务部队”的办刊宗旨和“根植航空兵部队,服务维修保障一线”的刊物导向,切实努力做好“办刊源于部队,用于部队”,不断提高和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这些办刊文化是鼓舞、激励编辑人员以刊报国、砥砺意志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刊物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3培养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期刊编辑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因此,加强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决定了期刊的水平。俗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编辑人员,无论工龄多长,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对信息和知识的储备,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期刊编辑工作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积累、实践、学习的过程,青年编辑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有心人,勇于发现,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钻研,只有不断地充实和提高,才能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丽.自主学习:科技期刊编辑再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编辑学报,-10:488.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首先教师要爱岗敬业。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必须忠诚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作教师有许多优越性,且不论国家重视、社会尊重、学生爱戴,其自由度大、自主性强等,还特别有助于洁身自好,远离腐朽,清静而且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