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报告(优秀18篇)

时间:2023-12-15 01:16:16 作者:梦幻泡

调研报告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而成的一种书面材料。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份实用的调研报告范文,供您参考与学习。

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事关重大。青年就业问题应当受到特别关注,因为青年时期是一个人选择职业道路、获取工作经验与技能、形成自我价值、开始自立并真正融入社会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就业经历可能对其将来乃至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来说,青年失业是对宝贵的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特别是如今的青年,大都受教育程度不低,部分还有着较先进的知识储备。如果不能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思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就可能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造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山东庄镇青年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5、非技能培训:工艺画制作(6人)、民俗旅游(xx年在创业、就业方面以及就业意愿方面,需求呈现多元化。在创业培训方面,广大农村待业青年培训意愿强烈,愿意参加培训比例达到97%;在创业方面,仅有2 %的农村待业农村青年愿意创业,但大多数没有明确计划和目标;在就业意向方面,大部分愿意在区内就业;在想从事行业以及参加培训内容方面,计算机类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0%,其它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和汽车驾驶员及商品营业员类。

二、我镇青年创业、就业特点分析

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全镇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偏低。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部分青年受教育不高,只能从事一些形式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受培训资金、地理条件、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农民工与企业用工要求和务工导向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只能从事体力劳动,难以进入较高层次岗位,导致就业不稳定,收入低,流动性大,更谈不上创业。

三、当前我镇青年就业创业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青年对创业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青年对创业的认识比较狭隘,对创办实体比较认同,对创办一些事务机构或项目团队不认同,认为不是创业。而“劳动自主自由”、“工作轻松”、“空闲时间多”是青年人认同工作的三大原因,许多创业青年选择创业正是看重了创业的自主自由,不会受到单位工作时的束缚,但这不应该成为青年选择创业的正确原因。说明青年只看到创业成功的鲜花和掌声,而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风险压力估计不足,这往往是青年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是科技转化率低。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青年是从事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更何况农村青年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严重影响就业和再就业的实现。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企业现代设施设备的操作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受外界其它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农村青年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造成创业和再就业难度加大。

三是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由于青年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并没有赢得社会、家庭的完全认可和支持。待业农村青年还没有涉足社会,没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想要自谋创业,没有资金来源;即使部分已就业农村青年,由于就业时间短、工资水平低、家庭(婚姻、赡养、抚养)负担重等原因,要想自主自立创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扰,影响自主创业的实现。

四是许多有志青年都到市里去求职工作,这直接导致我镇缺乏青年人才现象严重。

五是制约青年就业的瓶颈仍然突出。青年已经客观认识到“学历不够”和“缺少技能”是影响就业的直接和主要因素。但青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多数青年对电脑、外语和机电等方面的技能有诉求,但是自费参加相应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多表示“看情况”,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究其原因,首先当前市场上的技能培训机构很多,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这给青年选择好的培训机构带来困惑;其次,技能培训的费用也是青年决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一项因素。

四、我镇青年创业、就业对策建议

(一)要在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方面下功夫,指导开展一些职业见习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上,一方面要把握就业困难青年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掌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其中还应特别关注部分长期失业者,不要使他们因失望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有关部门要对这些项目实行动态评估,以便做出灵活的调整。

(二)将职业见习项目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联系起来。目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已在一些行业实行,但其广泛性、有效性、权威性还不够。应当使这种认证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尊重,使得青年通过职业见习确实获得有效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尊重。因为职业对于青年来讲,不仅仅是收入来源,也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

(三)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如包括政府、公司、企业、社区、社团等各个机构来解决问题,在不同参与者中建立一种互惠关系。在某些项目上可以民间机构为主,政府予以资助,或者提供税收或其它方面的支持。

(四)青年就业问题不仅包括青年失业问题,在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关注青年就业的质量。目前劳动力市场对青年的思想观念有何影响,青年对职业生涯如何考虑等更为深入的问题。未来青年就业的走向,将取决于宏观社会经济结构与个人职业认知之间的互动结果。

(五)加强培训。加强对全区农村青年的就业观念、就业技能、维权知识的培训,增强转移就业积极性和竞争力。一是要改革培训方式,将各乡镇自己组织培训与全区统一组织培训相集合,统筹使用有限的资源;二是改革课程设置,改以理论为主变以实践为主,加强实践技能操作和现场讲解,避免照本宣科,增强课程吸引力;三是改革课程内容,将过去以传统农业种养殖为主的课程内容变为以适应现代工业制造和第三产业发展为主,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年个人综合素质,一方面增加个人外出务工收入。

(六)培育组织。加大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培育,利用完善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建立全区性的劳动力市场,帮助用工单位找到合适的劳动力,同时为农村青年提供需求信息,避免盲目外出;二是将具有一定劳务输出规模的组织发展为正式的劳动力中介组织,比如以镇或村为主的劳务输出队,具有较为广泛用工信息和资源的劳务输出带头人等;三是大力发展和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利用他们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实现劳务输出的量增。

(七)完善网络。建立健全全区和各乡镇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全区青年劳动力进行细分细化和动态管理,一方面市场有需求时,我们有人,能够迅速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农村青年有外出愿望时,我们能够为他们找准出路,发挥他们的特长;第三有利于及时维护外出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劳务输出的积极性。加强与本区外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广泛收集、整理用工信息,通过共青团网络资源、政务网、广播、板报、设点宣传等方式为广大青年发布用工信息,从而降低青年外出求职成本,畅通求职渠道。四是整合培训项目及资金。加强对电焊、电工、烹调、农机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促成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他们二次就业的竞争力。五是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市场培育步伐。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中介组织和机构,不断健全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首先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现供需信息互通。其次建立健全转移网络,构建转移就业长效机制。再次培育中介组织,提高市场服务水平。

(八)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先进典型,切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九)通过选树青年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举措,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一要引导青年坚定信心,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估量自身能力,只有端正心态、加强培训、提升技能才是应对创业就业难的最好办法。二要引导青年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当降低择业要求,先就业再择业,同时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看到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三要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创业,充分认识创业的艰辛和困难,既要鼓励创业,又要让青年在创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促进全民创业必将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目前就业创业已经成为青年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2019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青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xx区提出了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支持和促进青年创业也是xx区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首都人才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2019年以来,推进青年创业工作已经成为xx共青团事业新的伟大实践,任务光荣而艰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xx团区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市、区关于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进一步做好青年创业服务工作,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搭建服务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势头。为积极研究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xx团区委结合共青团特点和工作实践,提出了下一步xx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青年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就业创业是青年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帮助青年就业创业,是当前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核心体现。

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就业工作,xx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也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年初,区委提出了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加快推进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的工作目标。还提出了推进四个“全民”,即“全民读书”、“全民创业”、“全民健康”、“全民绿色”。青年人是社会中最具生气、最有活力的群体,全民创业的重点在青年,主体在青年,希望在青年。

当前,做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核心体现。

青年创业必须面对政策门槛。近年来,北京市、xx区虽然也陆续推出了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促进创业方面的政策,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政(。

励志。

)策还不够完善。这就在一定层面上使想创业的青年常常找不到相关政策,或者对已有的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有些青年甚至不知道创办企业的基本手续。

目前,xx区在提供创业信息和创业指导,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创业服务等方面还不够规范、细致,相应的服务机构也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青年创业的效率和质量。

资金问题是青年创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一方面,青年在创业初期,贷款需求强烈,但很难贷到款;另一方面,银行、储蓄、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大量资金贷不出去。由此产生“两难”:

主要原因是:一是无物抵押。按照国家有关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物担保,而初创企业往往刚刚起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设备购置、正常运行等方面,已经没有可做抵押的财产,而企业用房一般是租用方式,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用车等抵押物由于折旧等因素质押额极低。二是无人担保。在“无物抵押”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青年企业贷款只能请人担保,青年靠个人力量寻找且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担保人比较少,即使找到了担保人,常要缴纳“好处费”,增加了青年企业的负担。

这是因为:一是放贷成本高。青年企业贷款多数是小额贷款,面广量大,分散性强。每一笔贷款,金融机构都必须进行前期信用调查、市场调查、用款监督、催促还款,信贷成本较高。二是抵押物不便。金融机构不愿接受青年创业者提供的诸如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知识产权、私人用车等抵押品,而且即使接受了,抵押额度也很低。三是初创企业风险大。初创企业的成果率很低,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金融机构放贷面临青年初创企业生产经营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贷款户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放贷谨慎。

一是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政策。可以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告知青年;二是帮助青年更好地运用政策。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三是积极帮助青年争取政策。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区域性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或乡镇手中拥有相当数量的物业,建议把部分闲置物业转化成“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以无偿或者低成本租金的方式提供给青年创办企业,重点扶持青年进行高新技术、文化创业、生物医药等知识类、文化类、科技类行业创业。同时,以园区管理模式对“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进行管理,将发达国家流行的国际化商务办公中心的模式引进到“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共享的接待区、会议室、洽谈室、培训教室、茶水间等公共设施。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配备法律顾问或会计助理帮助企业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资金问题、代理等各类问题。这一措施目的主要是可以降低青年创业成本,减少青年创业风险,“孵化”更多创业项目,激发起更多青年的创业决心。

缓解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建立“青年创业专项资金”,制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对于可行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贷款,推进小额信贷帮扶工作。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帮助开拓市场,积极引导区内市场消费青年创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房租和房屋装修补贴,为在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内租房的青年创业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积极争取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免收行政事业性费用、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一是针对思想观念保守、创业意识不强的青年,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典型报告会等形式,引导青年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二是针对有创业意识、但缺乏创业能力的青年开展系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完善各级青年创业夜校的建设;三是针对在创业过程中缺少经验的青年,为其配备了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

在青年中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宣传自主择业、灵活择业、自主创业等新的就业观念。通过开办青年创业夜校、青年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青年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对青年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带动青年解放思想、改变就业观念,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应对困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青年就业创业氛围,使青年自主就业创业成为广大青年的普遍共识。引导在校大中专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念,通过邀请创业成功的优秀青年企业家走进大学校园,开设论坛、举办座谈会等形式,为在校大中专学生作就业创业事迹报告,引导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激励大中专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第一,办好“晨光杯”青年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者打造一个提高素质,展示风采的平台,吸引一大批优秀青年创业者xx在聚集,选拔一批优秀项目落地在xx,形成xx区青年创业工作的亮点和品牌,力争下届大赛报名团队达到1000支,社会报名团队力争达到50%以上。

第二,在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定期举办创业投资沙龙,打造风险投资人与创业项目相互交流的平台,建设青年创业评价体系。最终的目标是建设成两个平台,一是创业项目寻求交流指导的平台,二是风险投资人寻找优秀项目、优秀项目争取风险投资的平台,从而实现吸引创业资源聚集。创业投资沙龙力争平均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每期沙龙设置一定主题,邀请有关类别项目和有兴趣的投资人参与,在沙龙上互相交流。

第三,定期举办北京xx晨光创业论坛,邀请青年创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共同探讨青年创业领域话题,讨论青年创业的难点问题,组织大型高层次的风险投资见面会,推荐高水平项目向投资人进行讲解,力争把见面会打造成为风险投资沙龙的旗舰活动。

依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以及青年文明号等先进青年集体,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为在校高年级大中专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高校毕业生、有创业愿望的青年提供见习岗位,增强就业创业本领。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继续办好xx青檬夜校和各镇街道青檬夜校分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适时开办青年创业训练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合作创办创业学校。重点扶持青檬夜校,扩大夜校规模,拓展培训内容,协调资源,使之成为团区委培训青年、提升青年、输出青年的重要阵地。

根据青年创业培训实际,着眼专业化培训,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由专家团、导师团、评审团组成,形成了一支社会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实力雄厚的青年创业培训师资队伍。聘请一批高校教授、政策法律专家、投资融资专家、青年企业家等组建“专家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青年创业提供培训和指导;选聘一批责任心强和专业水平高的专家聘任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科学家、首席融资顾问、首席创业导师等组建“导师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邀请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事局等政府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担保公司和银行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团”,定期对青年创业企业的项目目标、项目设置、项目发展等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统一评审,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扶持。

依托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关于鼓励扶持青年大学生在昌创业的意见(试行)》,落实服务青年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为载体,打造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平台。

发挥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的主要职能,建设并运转xx区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全面服务青年创业。成立xx区创业者协会,建设xx青年创业促进网,设立xx区青年创业基金,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和辅导,协助申报政府创业扶持,帮助申请享受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帮助创业企业进行项目推广、市场开发,积极建设促进青年创业的服务平台。

成立xx区创业者协会,整合全区范围内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建立区域青年创业企业互动、互助的社会化平台;建设北京xx青年创业促进网,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查询、交流和服务的在线解决方案,实现对创业青年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宣传推广的平台,帮助创业企业进行项目推广、市场开发等运作,重点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信息,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创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落实xx区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出台xx区鼓励青年创业的实施意见,并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助青年创业企业享受中央和市、区各项优惠政策。

在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下设立青年创业服务公司——cesco(changpingentrepreneursservicecompany)。以公司的形式实现社会化运作,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重点是人力资源服务和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方面,以“cesco”为实施载体,以打包的形式向人事部门申请应届毕业生进京指标,通过人事派遣的形式提供给创业企业,帮助青年创业企业吸引优秀人才。融资方面,主要通过协助申请贷款、贷款担保、贴息、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结合市场化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积极支持和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建设青年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重点是做好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服务工作。以示范园为核心,搭建青年创业优惠政策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2019年重点建设好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2019年起,每年扶持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的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的意见》,设立xx区青年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包括:青年创业投资资金、青年创业担保资金、青年创业企业奖励资金、青年创业促进工作资金、创业园区建设扶持和创业优惠政策支撑专项资金。

青年创业投资资金用于设立青年创业投资基金,以投资入股等方式扶持青年创业;青年创业担保资金用于开设创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并按照《创业意见》和创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创业企业奖励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创业企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成果;青年创业促进工作资金用于组织青年创业实践活动、青年创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青年创业的具体工作;按照《创业意见》有关规定,安排资金扶持创业园区建设和支撑各项创业优惠政策。

重点研究小额贷款的担保方式,创新和解决就业创业青年贷款风险控制问题,争取在青年创业贷款普遍性方面有所突破,积极推行以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为主要形式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主动协调上级和区本级有关职能部门和银行,通过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等途径,解决创业青年贷款立项慢、操作难等问题,进一步拓宽创业资金扶持的渠道和途径。

一是进一步健全青年就业创业的领导组织网络。要把青年创业工作列为xx共青团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向上级领导经常请示汇报,与有关部门经常保持联系沟通,同时,及时向基层团组织提出工作指导意见,从而形成了在党政领导宏观指挥下,各级团组织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心、创业者协会、创业示范园等外围组织或直属单位密切分工合作的组织体系,使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合力不断加强。二是进一步完善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运行机制。团区委制定《xx区青年创业工作发展规划(2019-2019)》,对今后五年xx区青年创业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手段,有效确保全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稳定推进。三是进一步统一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思想。要通过组织召开就业创业工作协调会、研讨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面临的形势及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了各级团组织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

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下,我镇广大农村青年逐步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纷纷走出山门。开始自发的或通过各种劳务方式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但是自20xx年以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外出务工青年提前返乡趋势愈加明显。为切实掌握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思想状况,妥善就地安置这些接受过外面世界洗礼的农村劳动力。北平镇团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相结合,深刻研究,科学对待,初步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基本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这次我们从我镇十五个行政村中选取了三个对外输出劳动力人数且返乡青年较多的三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众多务工青年的返乡原因是由于:一企业遭遇困难。不少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订单不足、生产不饱和、出口受阻,企业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破产等情况,导致部分外出务工青年工作不稳定或歇岗、失业,从而选择返乡。二务工成本增加。当地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但部分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并未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下降,部分外出务工青年自动辞工返乡。三农村新政影响。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粮食收购、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产生了积极影响。四部分有技术、有资金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感到农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五其他原因。由于天气变冷、过年正常回家或者是个人及家庭原因返乡。

结合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多为初中学历,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在外多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势下,他们成为了企业被迫裁减的首选人群。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发展态势将呈现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不稳定状况日益显现,可能出现返乡高潮。虽然大规模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现象尚未出现,但返乡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主要是歇岗、失业民工中,只有少部分选择回乡,大部分仍滞留原地等待或流向内地一、二线城市,继续寻找就业机会,其就业状况不稳定。

二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务工收入下降,工资拖欠问题日趋严重。由于企业出口产品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或停产放假,工资水平较高的沿海企业普遍减薪,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收入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了工资被严重拖欠的问题。

三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形势变化,就近转移就业比重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和扩大,沿海企业用工需求将大幅减少,但随着中西部开发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力度不断加大,内地和沿海务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加之就近就业可兼顾家庭,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将回到工源地再就业、创业。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加。我镇的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农村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劳务收入成为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青年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

(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超强度劳动、被克扣或拖欠工资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失业返乡的背景下,极易诱发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与用工单位间的利益冲突。新生代失业返乡外出务工青年已基本适xx市生活,没有务农经历,缺乏农业生产知识,返乡后极易成为社会稳定隐患。

(三)增加公共服务压力。目前,我镇失业返乡外出务工青年随返子女较多,大部分需回原籍上学,将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部分职业病患者、伤残病人返回原籍可能产生新的农村贫困户,给医疗、救济带来极大压力。外出务工青年失业返乡后,可能因土地承包权益、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参加农村医保、住房建设、回乡创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诸多利益诉求,给政府公共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对国家的改革发展及自己未来有信心。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同时随着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工作的力度,他们感到自己不再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事情有人管了,心里话有人听了,遇到困难有人帮了,心理上有了依靠,在就业环境改善、工资待遇提高、政治权利保障、加快融入城市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对改革的成果表示满意。国家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二)求知欲望增强,主动学习技能谋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先被裁员的员工多数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返乡外出务工青年普遍表示,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力求做到精一招、会两招、学三招,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竞争砝码、为工作的稳定提供技术保障。调查显示,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进入了技能培训班,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师,学习缝纫、厨师、车工等各种专业技能,打算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三)对劳动分配制度提出疑问。

(四)存在“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的不良情绪。

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特别是年龄接近35岁的,大多打算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照顾家人,等金融危机过后再外出务工。其中有技术的也打算利用新农村建设之机,利用自己所学技术,就近找一些临时性、季节性工作,赚钱照顾家庭两不误。个别有资金的农村青年还计划利用国家农机补体的机会,购买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打算在农忙季节,进行机械化耕作,在家就能赚大钱。有部分返乡务工者没有很快走出下岗失业的阴影,表现出更多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担忧,成天无所事事,情绪低落。随着在家“赋闲”时间的增长,产生了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任务,是我镇党委政府、团委高度重视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北平镇团委本着稳妥推进,联系其他相关部门从着力解决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问题入手的原则,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向上级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信息上报工作,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思想动态。实行周报制,由县、乡镇、村社三级指定专人对返乡农民工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才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基本情况、年龄构成及劳动技能等情况并了解和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思想动态,综合分析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发展趋势。

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转岗从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和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发展需要,邀请专家分批次、分种类、分层次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实用技能水平,掌握实现再就业的足够本领,实现转岗从业。

三是争取政策资金支撑,鼓励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加强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委、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县科技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关于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的意见》,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创业服务等方面对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加强与县工委、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的联系,开展“小额信贷助创行动”,降低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规模,放宽抵押条件,为农村青年创业开辟“绿色金融通道”,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问题。

四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轻松就业。利用团县委网站、各镇的劳动保障所等资源,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及用工信息;联合县人社局等共同举办专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专场招聘会,对企业和求职者开展免费职介;加强与外地关工委、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掌握用工需求,并与其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有组织地输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除了这些方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此我们实践组对周边大学生做了网上问卷调查,通过网上统计数据的形式来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情况,以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我们的建议与解决办法。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贡献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活动中每位队员都积极显言显策,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来为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时刻关心社会,关心祖国发展,并尝试用我们所学去解决问题。

(1)调研对象:周边在校或已毕业大学生。

(2)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的看法,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络邮箱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3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64%,问卷涉及基本信息,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问题,着重调查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关注程度及在就业遇到的困难。

(4)调查时间:20xx年7月20日至8月3日。

1.本次调查男女生数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43.75%,女生56.25%)。

2.本科和高职高专数量相差较大(其中本科90.63%、高职高专9.38%,无高中毕业)。

3.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学历越高,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越高。

4.3.13%的被调查者有出国继续深造的意向。

5.求稳心态加剧,大学生对国企和机关单位热衷度提高,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热衷于大企业,不愿意去小企业冒险。

6.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薪资福利”这一因素占主导地位,“工作和生活平衡”紧随其后。有90.63%的被调查者认为找工作薪资应该放在第一位,仅有28.13%的被调查者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工作。

7.一线城市依然对毕业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有40.63%的毕业生选择去一线城市。

9.75%的被调查者认为沟通表达能力是自己的竞业优势。

10.18.75%的被调查者想过自主创业。

11.75%的被调查者能区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12.毕业后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工作的仅有28.13%,加剧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城市。

13.校方安排就业往往不被接受,仅有28.13%的被调查者想通过校方就业,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选择靠自己就业。

1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企业文化会影响自身的就业选择,这也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

15.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不愿意从事体力工作,当代青年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待提高。

1.目前的就业市场并不景气,对岗位的竞争日益激烈,虽然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招聘需求在缓慢的增加,但是招聘规模仍然有所不足。

2.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一线城市,总体趋向稳定,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不愿意选择体力类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3.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现在的薪酬待遇期望普遍在5000+以上,然而除金融行业和it互联网行业外开出高薪的企业其实并不多。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为“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5.由于社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这一错误观念扭曲了对毕业生的需求,是在人为的制造就业困难。

6.文化交流水平低、技能素质不高影响青年创业和就业。在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年中一定职业技能特长的属极少数所谓的技术大多数是一些较为普通的木工、砌砖等基本没有技术含量高的人。在失业和待业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欠缺适应能力不强、就业信息不灵、就业创业能力偏低等现象制约和影响着青年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青年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难度。

7.观念陈旧落后影响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调查表明在农村,一些青年由于恋乡不愿离开本土,有些家长对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另外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偏见,认为从事餐饮、宾馆、家政等服务行业低人一等,有损形象,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工作。失业职工、待业青年受到计划经济就业观念的影响,在就业、创业问题上存在依靠政府、企业的依赖性心理。一部分青年一心想找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对临时性、阶段性、弹性就业不认可一些青年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期望高,挑肥拣瘦从而在就业过程中丧失良机。同时还存在创业意识不强,对自主创业缺乏自信等问题。

经过我们实践组对问卷的深入分析与讨论,并就反应的一些现象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相关政策,我们每位队员积极发言,贡献智慧,分别从政府、各大高校、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四个利益相关者出发,提出几点意见及建议:

1.对大学生而言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因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过剩,但是技术人员相对短缺,所以导致就业不平衡。如果大学生能转变就业观念,从事技术方面而非“坐办公室”会大大提高就业率。其次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相关的组织管理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会为找工作提高竞争力。在一就是向多技能人才发展,就是不仅仅只局限于某一项技能,要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2.对高校而言要加强改革创新。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学水平。高等院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师资水平、办学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专业,避免热门专业在同一学校的重复设置。改革教学体制,在教学安排中引入学生评分机制和教学竞争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服务社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学校要将就业工作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另外一个是构建以校园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高度重视市场建设,实现地方与高校的协作发展,共建双赢。

3.政府。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就业;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在物质在精神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支持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各种鼓励毕业生高科技创新创业行为的政策;可以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特殊优惠等行为。

4.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此外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还要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为在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阳光透明的应试制度,享受良性的竞争。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以及创业形势,我们团队进行了此次的网上问卷调查活动,旨在关注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获得的相关数据分析就业形势,提出意见和建议。

我们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正真体现了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我们在积极参与实践的同时,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当下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了解并知道创新创业难之处。

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都在团队的统一合作中一个个克服了,感谢此次调研使我们收获了如此之多,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提出的宝贵意见。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就业创业。

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工作计划。

和主任会议的安排,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我市全民创业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听取了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姜庄镇人社所、夏庄镇官庄社区人社工作站、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现场,召开了由相关单位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了解了有关情况,征求了建议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夯实就业基础,创新创业服务载体,拓展就业服务范围,全民创业就业工作在省、潍坊市位居前列。

(一)切实落实优惠政策,促进了全民创业就业。市政府和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潍坊市关于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一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去年财政部门安排各项就业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共1800万元,涵盖了就业培训补贴、社保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等各个方面。二是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月营业额不到2万元的个体工商业户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惠及我市纳税业户1310余户;依法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政策,年享受税收减免约190万元,有效减轻了创业者创业初期的税收负担。三是建立创业资金扶持平台。以小额担保贷款作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抓手,20xx年初成立了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在省内率先开发并安装了小额担保贷款操作软件,去年共完成小额担保贷款发放2.25亿元,帮助570名下岗失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实现了自主创业。

(二)注重基层平台建设,优化了就业服务环境。一是确立了以城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在镇街区、基层社区和村居设立人社工作服务站的整体规划。利用上级专项资金,支持14处镇街区人社所建设办公场所,每个人社所配备5名工作人员,在社区、村居聘任了1033名人社工作联络员,建立了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困难人员等实名制台账。二是规范窗口服务流程。建立健全人社所。

岗位职责。

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明确各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用语和操作流程,实现了户外标示微机设备信息专栏工作标牌培训制度考核办法等“十个统一”。三是下放行政管理职能。向镇街区社区基层平台下放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审核发放就业困难人员初审企业参保立户企业。

劳动合同。

签订率检查等16项职能,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广大办事群众。

(三)构建创业支撑载体,强化了创业扶持力度。一是建设创业孵化支持平台。按照“一园三基地”的建设布局,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和电子科技、高新技术及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广告创意、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投资理财、科技研发与应用等50多项业务服务,并对符合政策的创业者给予了房屋租赁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及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现已入驻创业实体158家,带动613名大学生实现就业,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潍坊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二是建立创业交流平台。为搭建青年创业发展平台,成立了高密市创业促进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企业策划、市场分析、项目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服务。今年人社局、财政局、广电中心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高密市首届创业大赛,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展示创业成果,交流创业经验。三是打造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组建由相关部门单位和部分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中小企业家组成的专家志愿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导师帮扶、专家咨询、小额信贷等服务,同时依托创业服务平台,完善项目评估推介制度,近年来共筹集360多个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各类创业人员。

(四)创新培训教育形式,提高了创业就业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启动了“凤城大讲堂”公益性培训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每年举办3至5次专家讲座,举办30个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到30家企业或镇街区开展下乡入企培训活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1.2万人。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再就业人员,突出创业培训、家庭服务业培训两个重点。其中,根据社会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需求增大的实际,大力开展月嫂、护理、保洁等家庭服务业培训。目前,已培训各类家政服务人员760多人。

一是创业就业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全民创业就业的宣传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全民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创业激情不够高;不少群众对创业就业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和我市创业就业的激励措施、扶持政策不够了解,仍然存在择业观念落后、就业过分挑剔、创业有畏难情绪等问题。

二是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总体上看,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创业就业的工作格局还未真正形成,相关部门对创业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信、教育、民政、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的资源要素整合还不够到位,各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创业的工作空间还比较大,服务体系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实现创业就业信息适时采集、传递和共享。

三是创业就业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创业培训面较窄,还不能覆盖到所有需要创业的人员,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就业培训层次较低,规模和数量不大,质量不高,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够,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还比较突出。

四是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教育力量比较分散,社会认同度不高,整体规模偏小,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滞后,不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还是一块“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为进一步促进就业、推动创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创业就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成功典型,增强创业就业的新思维、新理念,切实让广大群众了解、熟悉、用好创业就业政策,引导带动创业就业,营造政府鼓励创业就业,社会支持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创业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及时采集和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切实解决创业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时、高效的创业就业服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完善创业就业协调机制。认真落实上级促进全民创业就业的要求,整合现有公共资源,加强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掌握创业就业工作动态,分析解决创业就业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以市政府为主导、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协力推进全民创业就业的工作局面。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目标任务,把创业就业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及时检查调度创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三)加强培训孵化,积极培育创业就业人才。要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构建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就业指导创业服务于一体,涵盖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创业群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创业主体。要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与以创业促进就业结合起来,认真抓好人才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建设,完善各类人才创业基地的运行机制,加大创业扶持,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科技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加快资源整合,注重发展职业教育。要从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高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打造品牌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职教运转模式,根据我市转调创的发展要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努力构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以社会办学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大框架,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培养满足不同层面、不同企业、不同群体需求的职业人才。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促进全民创业必将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目前就业创业已经成为青年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2019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青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xx区提出了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支持和促进青年创业也是xx区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首都人才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2019年以来,推进青年创业工作已经成为xx共青团事业新的伟大实践,任务光荣而艰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xx团区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市、区关于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进一步做好青年创业服务工作,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搭建服务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势头。为积极研究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xx团区委结合共青团特点和工作实践,提出了下一步xx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青年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就业创业是青年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帮助青年就业创业,是当前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核心体现。

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就业工作,xx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也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年初,区委提出了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加快推进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的工作目标。还提出了推进四个“全民”,即“全民读书”、“全民创业”、“全民健康”、“全民绿色”。青年人是社会中最具生气、最有活力的群体,全民创业的重点在青年,主体在青年,希望在青年。

当前,做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核心体现。

一是政策方面。青年创业必须面对政策门槛。近年来,北京市、xx区虽然也陆续推出了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促进创业方面的政策,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政(。

励志。

)策还不够完善。这就在一定层面上使想创业的青年常常找不到相关政策,或者对已有的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有些青年甚至不知道创办企业的基本手续。

二是服务方面。目前,xx区在提供创业信息和创业指导,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创业服务等方面还不够规范、细致,相应的服务机构也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青年创业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资金方面。资金问题是青年创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一方面,青年在创业初期,贷款需求强烈,但很难贷到款;另一方面,银行、储蓄、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大量资金贷不出去。由此产生“两难”:

1.青年“贷款难”。主要原因是:一是无物抵押。按照国家有关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物担保,而初创企业往往刚刚起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设备购置、正常运行等方面,已经没有可做抵押的财产,而企业用房一般是租用方式,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用车等抵押物由于折旧等因素质押额极低。二是无人担保。在“无物抵押”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青年企业贷款只能请人担保,青年靠个人力量寻找且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担保人比较少,即使找到了担保人,常要缴纳“好处费”,增加了青年企业的负担。

2.金融机构“放贷难”。这是因为:一是放贷成本高。青年企业贷款多数是小额贷款,面广量大,分散性强。每一笔贷款,金融机构都必须进行前期信用调查、市场调查、用款监督、催促还款,信贷成本较高。二是抵押物不便。金融机构不愿接受青年创业者提供的诸如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知识产权、私人用车等抵押品,而且即使接受了,抵押额度也很低。三是初创企业风险大。初创企业的成果率很低,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金融机构放贷面临青年初创企业生产经营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贷款户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放贷谨慎。

1.政府促进,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一是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政策。可以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告知青年;二是帮助青年更好地运用政策。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三是积极帮助青年争取政策。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区域性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2.政府可以拿出闲置或空置物业作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扶持青年创业。目前不少政府部门或乡镇手中拥有相当数量的物业,建议把部分闲置物业转化成“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以无偿或者低成本租金的方式提供给青年创办企业,重点扶持青年进行高新技术、文化创业、生物医药等知识类、文化类、科技类行业创业。同时,以园区管理模式对“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进行管理,将发达国家流行的国际化商务办公中心的模式引进到“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共享的接待区、会议室、洽谈室、培训教室、茶水间等公共设施。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配备法律顾问或会计助理帮助企业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资金问题、代理等各类问题。这一措施目的主要是可以降低青年创业成本,减少青年创业风险,“孵化”更多创业项目,激发起更多青年的创业决心。

3.财政支持,降低青年创业门槛。缓解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建立“青年创业专项资金”,制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对于可行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贷款,推进小额信贷帮扶工作。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帮助开拓市场,积极引导区内市场消费青年创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房租和房屋装修补贴,为在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内租房的青年创业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积极争取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免收行政事业性费用、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4.完善培训体系,提升青年综合素质。一是针对思想观念保守、创业意识不强的青年,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典型报告会等形式,引导青年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二是针对有创业意识、但缺乏创业能力的青年开展系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完善各级青年创业夜校的建设;三是针对在创业过程中缺少经验的青年,为其配备了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

(一)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观念的引导力度。

在青年中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宣传自主择业、灵活择业、自主创业等新的就业观念。通过开办青年创业夜校、青年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青年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对青年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带动青年解放思想、改变就业观念,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应对困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青年就业创业氛围,使青年自主就业创业成为广大青年的普遍共识。引导在校大中专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念,通过邀请创业成功的优秀青年企业家走进大学校园,开设论坛、举办座谈会等形式,为在校大中专学生作就业创业事迹报告,引导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激励大中专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二)积极开展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青年创业实践活动。

第一,办好“晨光杯”青年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者打造一个提高素质,展示风采的平台,吸引一大批优秀青年创业者xx在聚集,选拔一批优秀项目落地在xx,形成xx区青年创业工作的亮点和品牌,力争下届大赛报名团队达到1000支,社会报名团队力争达到50%以上。

第二,在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定期举办创业投资沙龙,打造风险投资人与创业项目相互交流的平台,建设青年创业评价体系。最终的目标是建设成两个平台,一是创业项目寻求交流指导的平台,二是风险投资人寻找优秀项目、优秀项目争取风险投资的平台,从而实现吸引创业资源聚集。创业投资沙龙力争平均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每期沙龙设置一定主题,邀请有关类别项目和有兴趣的投资人参与,在沙龙上互相交流。

第三,定期举办北京xx晨光创业论坛,邀请青年创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共同探讨青年创业领域话题,讨论青年创业的难点问题,组织大型高层次的风险投资见面会,推荐高水平项目向投资人进行讲解,力争把见面会打造成为风险投资沙龙的旗舰活动。

(三)抓好创业培训,不断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依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以及青年文明号等先进青年集体,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为在校高年级大中专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高校毕业生、有创业愿望的青年提供见习岗位,增强就业创业本领。

二是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继续办好xx青檬夜校和各镇街道青檬夜校分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适时开办青年创业训练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合作创办创业学校。重点扶持青檬夜校,扩大夜校规模,拓展培训内容,协调资源,使之成为团区委培训青年、提升青年、输出青年的重要阵地。

三是建立高素质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根据青年创业培训实际,着眼专业化培训,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由专家团、导师团、评审团组成,形成了一支社会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实力雄厚的青年创业培训师资队伍。聘请一批高校教授、政策法律专家、投资融资专家、青年企业家等组建“专家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青年创业提供培训和指导;选聘一批责任心强和专业水平高的专家聘任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科学家、首席融资顾问、首席创业导师等组建“导师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邀请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事局等政府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担保公司和银行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团”,定期对青年创业企业的项目目标、项目设置、项目发展等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统一评审,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扶持。

(四)强化服务手段,打造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平台。

依托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关于鼓励扶持青年大学生在昌创业的意见(试行)》,落实服务青年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为载体,打造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平台。

1.建设青年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发挥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的主要职能,建设并运转xx区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全面服务青年创业。成立xx区创业者协会,建设xx青年创业促进网,设立xx区青年创业基金,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和辅导,协助申报政府创业扶持,帮助申请享受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帮助创业企业进行项目推广、市场开发,积极建设促进青年创业的服务平台。

成立xx区创业者协会,整合全区范围内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建立区域青年创业企业互动、互助的社会化平台;建设北京xx青年创业促进网,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查询、交流和服务的在线解决方案,实现对创业青年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宣传推广的平台,帮助创业企业进行项目推广、市场开发等运作,重点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信息,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创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落实xx区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出台xx区鼓励青年创业的实施意见,并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助青年创业企业享受中央和市、区各项优惠政策。

2.设立北京市xx区青年创业服务公司。

在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下设立青年创业服务公司——cesco(changpingentrepreneursservicecompany)。以公司的形式实现社会化运作,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重点是人力资源服务和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方面,以“cesco”为实施载体,以打包的形式向人事部门申请应届毕业生进京指标,通过人事派遣的形式提供给创业企业,帮助青年创业企业吸引优秀人才。融资方面,主要通过协助申请贷款、贷款担保、贴息、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结合市场化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3.支持建设青年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

积极支持和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建设青年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重点是做好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服务工作。以示范园为核心,搭建青年创业优惠政策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2019年重点建设好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2019年起,每年扶持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的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

4.设立并实施xx区青年创业扶持专项资金。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的意见》,设立xx区青年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包括:青年创业投资资金、青年创业担保资金、青年创业企业奖励资金、青年创业促进工作资金、创业园区建设扶持和创业优惠政策支撑专项资金。

青年创业投资资金用于设立青年创业投资基金,以投资入股等方式扶持青年创业;青年创业担保资金用于开设创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并按照《创业意见》和创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创业企业奖励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创业企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成果;青年创业促进工作资金用于组织青年创业实践活动、青年创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青年创业的具体工作;按照《创业意见》有关规定,安排资金扶持创业园区建设和支撑各项创业优惠政策。

重点研究小额贷款的担保方式,创新和解决就业创业青年贷款风险控制问题,争取在青年创业贷款普遍性方面有所突破,积极推行以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为主要形式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主动协调上级和区本级有关职能部门和银行,通过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等途径,解决创业青年贷款立项慢、操作难等问题,进一步拓宽创业资金扶持的渠道和途径。

一是进一步健全青年就业创业的领导组织网络。要把青年创业工作列为xx共青团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向上级领导经常请示汇报,与有关部门经常保持联系沟通,同时,及时向基层团组织提出工作指导意见,从而形成了在党政领导宏观指挥下,各级团组织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心、创业者协会、创业示范园等外围组织或直属单位密切分工合作的组织体系,使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合力不断加强。二是进一步完善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运行机制。团区委制定《xx区青年创业工作发展规划(2019-2019)》,对今后五年xx区青年创业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手段,有效确保全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稳定推进。三是进一步统一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思想。要通过组织召开就业创业工作协调会、研讨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面临的形势及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了各级团组织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

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妇女创业的扶持,培养起一批妇女创业优秀典型,如白手起家,成功后返乡投资的林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永霞;河北康熙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霞;以厂为家、诚信经营的景勃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玲;年轻有为,不远千里从河南到景县投资的凤珂毛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红;工作严谨、治厂有方的河北西伯力特种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敢于创新,不断开创农业发展新天地的王千寺镇王高堡村养猪厂厂长肖桂兰;克服一切困难,将养鸡事业做大做强的留智庙镇朱庄村养鸡厂厂长张爱敏等。她们都是行业里的先锋,创业事迹非常有代表性。在促进妇女就业方面,我们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妇女就业技能,积极拓宽妇女就业渠道,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强力推动妇女就业。

另外我县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妇女和留守妇女因选择的不同而分别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在年龄结构上,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妇女年龄相对较轻,90%以上在18-45岁之间;留守妇女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另有少部分22-35岁之间的年轻妇女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暂时没有外出务工。

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妇女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而留守妇女除上述因生育原因暂时没有外出的年轻一族外,其他人与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妇女相比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三是在职业特长上,外出务工妇女大都拥有一至两种技术特长,而留守妇女基本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没有一技之长。

四是思想观念上,务工妇女特别是离乡外出务工妇女及自主创业妇女追求经济上独立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愿望强,敢闯敢冒的精神足,成功的信念意志坚定;留守妇女中则普遍存在“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传统观念和“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思想,进取意识不强,畏难情绪严重。

五是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比例偏低,每个村只有2—3名妇女创业,且创业只局限于种养业、制衣、个体户等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产业。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女性承受心理压力大。

首先,女性扮演多重角色,角色冲突导致心理压力加重。女性要扮演母亲,妻子,老板等不同的角色,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时常感觉到冲突,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其次,女性创业者面临更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1)心理压力更重。女性从创业到守业,很大程度上“要把自己当成男人,忘记性别身份”,有时候“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这导致她们的心理压力比就业女性的压力更大;(2)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不明。市场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政府必然出台大量政策,但是政策和相应的实施细则宣传不到位,使企业家在大量新政策面前显得手足无措;企业融资困难。与男性企业家相比,女性企业家在融资方面遭遇了更大的困难。主要是女性企业家经营的公司状况,女性企业家自身特征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3)女性创业渠道狭窄。经了解,女性创业主要集中在餐饮,加工,批发,零售以及美发店等行业上。这类企业能发挥女性的特质,也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女性的解放。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一些行业并不能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

(二)大龄女性就业创业出现瓶颈。

这里所说的大龄女性主要集中在35-50岁之间。她们就业创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1)自身能力与岗位需求存在偏差。现在许多企业的产业结构需求大量的熟练工人,而这个年龄段妇女在计件工资为主的企业中逐步不受到青睐。(2)大龄女性不想,不敢创业。调查中了解到,很多30多岁的女性对创业都不敢想,更不用提那些40、50岁的人员了。

(三)其他群体女性就业创业呈现新问题。

首先,灵活就业人员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在存在大量需要从事灵活就业岗位的人员,他们大部分是50左右的大龄女性。但是大部分岗位都是非固定劳动期限或者是要求按时上下班的岗位,这样很多女性就宁肯选择不就业。因为她们要接送孩子上学,还要买菜做饭等。

其次,特殊家庭女性就业存在困难。这里所讲特殊家庭主要是由于突发事件(生病,丧偶等)而导致的各类家庭。此类特殊家庭的女性在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特殊的困难,有她们特殊的需求。

存在上述几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基于如下几点:思想观念落后阻碍了妇女就业创业;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就业创业;资金不足限制了妇女就业创业;家务方面的沉重负担拖累了妇女就业创业。

对策和建议。

1、宣传引导,转变观念。

县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向农村妇女宣传党的政策和有关促进妇女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方面的政策规定,宣传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激发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帮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农村妇女走出家庭,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妇女营销大户和“双学双比”活动等的先进事迹,用身边活生中的事例去激励广大农村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联合劳动就业服务局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制订出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根据妇女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筛选出一批适合妇女再就业的项目,不定期举办妇女就业培训班,帮助广大的失业待业妇女尽快撑握一技之长,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二是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组织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使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步提高。通过培训,激励女性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同时要创造条件,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

3、优化服务,拓宽渠道。

一是强化服务。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搭建平台。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从当地妇女实际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农村妇女就业工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积极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

4、解决难题,扶持创业。

一是帮扶贫困。解决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推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护、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二是政策倾斜。根据妇女实际,推动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在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中优先照顾她们。同时为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这次我们从我镇十五个行政村中选取了三个对外输出劳动力人数且返乡青年较多的三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众多务工青年的返乡原因是由于:一企业遭遇困难。不少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订单不足、生产不饱和、出口受阻,企业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破产等情况,导致部分外出务工青年工作不稳定或歇岗、失业,从而选择返乡。二务工成本增加。当地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但部分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并未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下降,部分外出务工青年自动辞工返乡。三农村新政影响。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粮食收购、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产生了积极影响。四部分有技术、有资金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感到农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五其他原因。由于天气变冷、过年正常回家或者是个人及家庭原因返乡。

结合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多为初中学历,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在外多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势下,他们成为了企业被迫裁减的首选人群。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发展态势将呈现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不稳定状况日益显现,可能出现返乡高潮。虽然大规模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现象尚未出现,但返乡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主要是歇岗、失业民工中,只有少部分选择回乡,大部分仍滞留原地等待或流向内地一、二线城市,继续寻找就业机会,其就业状况不稳定。

二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务工收入下降,工资拖欠问题日趋严重。由于企业出口产品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或停产放假,工资水平较高的沿海企业普遍减薪,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收入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了工资被严重拖欠的问题。

三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形势变化,就近转移就业比重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和扩大,沿海企业用工需求将大幅减少,但随着中西部开发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力度不断加大,内地和沿海务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加之就近就业可兼顾家庭,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将回到工源地再就业、创业。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加。我镇的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农村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劳务收入成为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青年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

(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超强度劳动、被克扣或拖欠工资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失业返乡的背景下,极易诱发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与用工单位间的利益冲突。新生代失业返乡外出务工青年已基本适xx市生活,没有务农经历,缺乏农业生产知识,返乡后极易成为社会稳定隐患。

(三)增加公共服务压力。目前,我镇失业返乡外出务工青年随返子女较多,大部分需回原籍上学,将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部分职业病患者、伤残病人返回原籍可能产生新的农村贫困户,给医疗、救济带来极大压力。外出务工青年失业返乡后,可能因土地承包权益、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参加农村医保、住房建设、回乡创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诸多利益诉求,给政府公共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对国家的改革发展及自己未来有信心。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同时随着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工作的力度,他们感到自己不再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事情有人管了,心里话有人听了,遇到困难有人帮了,心理上有了依靠,在就业环境改善、工资待遇提高、政治权利保障、加快融入城市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对改革的成果表示满意。国家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二)求知欲望增强,主动学习技能谋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先被裁员的员工多数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返乡外出务工青年普遍表示,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力求做到精一招、会两招、学三招,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竞争砝码、为工作的稳定提供技术保障。调查显示,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进入了技能培训班,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师,学习缝纫、厨师、车工等各种专业技能,打算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三)对劳动分配制度提出疑问。

(四)存在“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的不良情绪。

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特别是年龄接近35岁的,大多打算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照顾家人,等金融危机过后再外出务工。其中有技术的也打算利用新农村建设之机,利用自己所学技术,就近找一些临时性、季节性工作,赚钱照顾家庭两不误。个别有资金的农村青年还计划利用国家农机补体的机会,购买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打算在农忙季节,进行机械化耕作,在家就能赚大钱。有部分返乡务工者没有很快走出下岗失业的阴影,表现出更多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担忧,成天无所事事,情绪低落。随着在家“赋闲”时间的增长,产生了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任务,是我镇党委政府、团委高度重视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北平镇团委本着稳妥推进,联系其他相关部门从着力解决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问题入手的原则,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向上级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信息上报工作,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思想动态。实行周报制,由县、乡镇、村社三级指定专人对返乡农民工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才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基本情况、年龄构成及劳动技能等情况并了解和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思想动态,综合分析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发展趋势。

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转岗从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和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发展需要,邀请专家分批次、分种类、分层次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实用技能水平,掌握实现再就业的足够本领,实现转岗从业。

三是争取政策资金支撑,鼓励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加强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委、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县科技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关于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的意见》,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创业服务等方面对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加强与县工委、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的联系,开展“小额信贷助创行动”,降低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规模,放宽抵押条件,为农村青年创业开辟“绿色金融通道”,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问题。

四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轻松就业。利用团县委网站、各镇的劳动保障所等资源,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及用工信息;联合县人社局等共同举办专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专场招聘会,对企业和求职者开展免费职介;加强与外地关工委、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掌握用工需求,并与其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有组织地输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任务,是镇党委政府、团委高度重视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青年就业创业。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事关重大。青年就业问题应当受到特别关注,因为青年时期是一个人选择职业道路、获取工作经验与技能、形成自我价值、开始自立并真正融入社会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就业经历可能对其将来乃至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来说,青年失业是对宝贵的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特别是如今的青年,大都受教育程度不低,部分还有着较先进的知识储备。如果不能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思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就可能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造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山东庄镇团委组织开展了青年创业就业情况调研活动,以求更加准确的掌握青年就业创业现状,青年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困境和具体需求,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200份,调查情况如下:

(一)在创业培训方面。

2、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学习农作物设施栽培和畜牧养殖技术(20人);。

3、转变就业观念培训(46人);。

5、非技能培训:工艺画制作(6人)、民俗旅游(20人)、主食制作工(10人)等。

(二)在就业意向方面。平谷区内韩资企业(76人),民营企业(92),不培训直接就业(41人),培训后就业(106人)。

(三)在创业意向方面。愿意创业人员(43人),所占比例很小。从事一产创业(20人)、从事三产创业(23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我镇农村青年在创业、就业方面以及就业意愿方面,需求呈现多元化。在创业培训方面,广大农村待业青年培训意愿强烈,愿意参加培训比例达到97%;在创业方面,仅有21%的农村待业农村青年愿意创业,但大多数没有明确计划和目标;在就业意向方面,大部分愿意在区内就业;在想从事行业以及参加培训内容方面,计算机类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0%,其它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和汽车驾驶员及商品营业员类。

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全镇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偏低。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部分青年受教育不高,只能从事一些形式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受培训资金、地理条件、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农民工与企业用工要求和务工导向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只能从事体力劳动,难以进入较高层次岗位,导致就业不稳定,收入低,流动性大,更谈不上创业。

一是青年对创业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青年对创业的认识比较狭隘,对创办实体比较认同,对创办一些事务机构或项目团队不认同,认为不是创业。而“劳动自主自由”、“工作轻松”、“空闲时间多”是青年人认同工作的三大原因,许多创业青年选择创业正是看重了创业的自主自由,不会受到单位工作时的束缚,但这不应该成为青年选择创业的正确原因。说明青年只看到创业成功的鲜花和掌声,而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风险压力估计不足,这往往是青年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是科技转化率低。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青年是从事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更何况农村青年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严重影响就业和再就业的实现。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企业现代设施设备的操作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受外界其它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农村青年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造成创业和再就业难度加大。

三是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由于青年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并没有赢得社会、家庭的完全认可和支持。待业农村青年还没有涉足社会,没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想要自谋创业,没有资金来源;即使部分已就业农村青年,由于就业时间短、工资水平低、家庭(婚姻、赡养、抚养)负担重等原因,要想自主自立创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扰,影响自主创业的实现。

四是许多有志青年都到市里去求职工作,这直接导致我镇缺乏青年人才现象严重。

五是制约青年就业的瓶颈仍然突出。青年已经客观认识到“学历不够”和“缺少技能”是影响就业的直接和主要因素。但青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多数青年对电脑、外语和机电等方面的技能有诉求,但是自费参加相应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多表示“看情况”,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究其原因,首先当前市场上的技能培训机构很多,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这给青年选择好的培训机构带来困惑;其次,技能培训的费用也是青年决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一项因素。

(一)要在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方面下功夫,指导开展一些职业见习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上,一方面要把握就业困难青年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掌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其中还应特别关注部分长期失业者,不要使他们因失望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有关部门要对这些项目实行动态评估,以便做出灵活的调整。

(二)将职业见习项目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联系起来。目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已在一些行业实行,但其广泛性、有效性、权威性还不够。应当使这种认证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尊重,使得青年通过职业见习确实获得有效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尊重。因为职业对于青年来讲,不仅仅是收入来源,也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

(三)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如包括政府、公司、企业、社区、社团等各个机构来解决问题,在不同参与者中建立一种互惠关系。在某些项目上可以民间机构为主,政府予以资助,或者提供税收或其它方面的支持。

(四)青年就业问题不仅包括青年失业问题,在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关注青年就业的质量。目前劳动力市场对青年的思想观念有何影响,青年对职业生涯如何考虑等更为深入的问题。未来青年就业的走向,将取决于宏观社会经济结构与个人职业认知之间的互动结果。

(五)加强培训。加强对全区农村青年的就业观念、就业技能、维权知识的培训,增强转移就业积极性和竞争力。一是要改革培训方式,将各乡镇自己组织培训与全区统一组织培训相集合,统筹使用有限的资源;二是改革课程设置,改以理论为主变以实践为主,加强实践技能操作和现场讲解,避免照本宣科,增强课程吸引力;三是改革课程内容,将过去以传统农业种养殖为主的课程内容变为以适应现代工业制造和第三产业发展为主,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年个人综合素质,一方面增加个人外出务工收入。

(六)培育组织。加大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培育,利用完善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建立全区性的劳动力市场,帮助用工单位找到合适的劳动力,同时为农村青年提供需求信息,避免盲目外出;二是将具有一定劳务输出规模的组织发展为正式的劳动力中介组织,比如以镇或村为主的劳务输出队,具有较为广泛用工信息和资源的劳务输出带头人等;三是大力发展和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利用他们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实现劳务输出的量增。

(七)完善网络。建立健全全区和各乡镇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全区青年劳动力进行细分细化和动态管理,一方面市场有需求时,我们有人,能够迅速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农村青年有外出愿望时,我们能够为他们找准出路,发挥他们的特长;第三有利于及时维护外出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劳务输出的积极性。加强与本区外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广泛收集、整理用工信息,通过共青团网络资源、政务网、广播、板报、设点宣传等方式为广大青年发布用工信息,从而降低青年外出求职成本,畅通求职渠道。四是整合培训项目及资金。加强对电焊、电工、烹调、农机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促成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他们二次就业的竞争力。五是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市场培育步伐。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中介组织和机构,不断健全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首先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现供需信息互通。其次建立健全转移网络,构建转移就业长效机制。再次培育中介组织,提高市场服务水平。

(八)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先进典型,切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九)通过选树青年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举措,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一要引导青年坚定信心,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估量自身能力,只有端正心态、加强培训、提升技能才是应对创业就业难的最好办法。二要引导青年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当降低择业要求,先就业再择业,同时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看到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三要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创业,充分认识创业的艰辛和困难,既要鼓励创业,又要让青年在创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下,我镇广大农村青年逐步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纷纷走出山门。开始自发的或通过各种劳务方式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但是自20xx年以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外出务工青年提前返乡趋势愈加明显。为切实掌握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思想状况,妥善就地安置这些接受过外面世界洗礼的农村劳动力。北平镇团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相结合,深刻研究,科学对待,初步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基本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这次我们从我镇十五个行政村中选取了三个对外输出劳动力人数且返乡青年较多的三个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众多务工青年的返乡原因是由于:一企业遭遇困难。不少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订单不足、生产不饱和、出口受阻,企业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破产等情况,导致部分外出务工青年工作不稳定或歇岗、失业,从而选择返乡。二务工成本增加。当地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但部分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并未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下降,部分外出务工青年自动辞工返乡。三农村新政影响。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粮食收购、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产生了积极影响。四部分有技术、有资金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感到农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五其他原因。由于天气变冷、过年正常回家或者是个人及家庭原因返乡。

结合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多为初中学历,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在外多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势下,他们成为了企业被迫裁减的首选人群。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发展态势将呈现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不稳定状况日益显现,可能出现返乡高潮。虽然大规模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现象尚未出现,但返乡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主要是歇岗、失业民工中,只有少部分选择回乡,大部分仍滞留原地等待或流向内地一、二线城市,继续寻找就业机会,其就业状况不稳定。

二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务工收入下降,工资拖欠问题日趋严重。由于企业出口产品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或停产放假,工资水平较高的沿海企业普遍减薪,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收入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了工资被严重拖欠的问题。

三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形势变化,就近转移就业比重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和扩大,沿海企业用工需求将大幅减少,但随着中西部开发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力度不断加大,内地和沿海务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加之就近就业可兼顾家庭,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将回到工源地再就业、创业。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加。我镇的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农村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劳务收入成为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青年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

(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超强度劳动、被克扣或拖欠工资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失业返乡的背景下,极易诱发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与用工单位间的利益冲突。新生代失业返乡外出务工青年已基本适xx市生活,没有务农经历,缺乏农业生产知识,返乡后极易成为社会稳定隐患。

(三)增加公共服务压力。目前,我镇失业返乡外出务工青年随返子女较多,大部分需回原籍上学,将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部分职业病患者、伤残病人返回原籍可能产生新的农村贫困户,给医疗、救济带来极大压力。外出务工青年失业返乡后,可能因土地承包权益、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参加农村医保、住房建设、回乡创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诸多利益诉求,给政府公共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同时随着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工作的力度,他们感到自己不再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事情有人管了,心里话有人听了,遇到困难有人帮了,心理上有了依靠,在就业环境改善、工资待遇提高、政治权利保障、加快融入城市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对改革的成果表示满意。国家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调查结果表明,先被裁员的员工多数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返乡外出务工青年普遍表示,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力求做到精一招、会两招、学三招,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竞争砝码、为工作的稳定提供技术保障。调查显示,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进入了技能培训班,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师,学习缝纫、厨师、车工等各种专业技能,打算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特别是年龄接近35岁的,大多打算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照顾家人,等金融危机过后再外出务工。其中有技术的也打算利用新农村建设之机,利用自己所学技术,就近找一些临时性、季节性工作,赚钱照顾家庭两不误。个别有资金的农村青年还计划利用国家农机补体的机会,购买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打算在农忙季节,进行机械化耕作,在家就能赚大钱。有部分返乡务工者没有很快走出下岗失业的阴影,表现出更多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担忧,成天无所事事,情绪低落。随着在家“赋闲”时间的增长,产生了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任务,是我镇党委政府、团委高度重视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北平镇团委本着稳妥推进,联系其他相关部门从着力解决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问题入手的原则,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向上级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信息上报工作,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思想动态。实行周报制,由县、乡镇、村社三级指定专人对返乡农民工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才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基本情况、年龄构成及劳动技能等情况并了解和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思想动态,综合分析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发展趋势。

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转岗从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和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发展需要,邀请专家分批次、分种类、分层次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实用技能水平,掌握实现再就业的足够本领,实现转岗从业。

三是争取政策资金支撑,鼓励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加强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委、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县科技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关于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的意见》,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创业服务等方面对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加强与县工委、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的联系,开展“小额信贷助创行动”,降低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规模,放宽抵押条件,为农村青年创业开辟“绿色金融通道”,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问题。

四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轻松就业。利用团县委网站、各镇的劳动保障所等资源,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及用工信息;联合县人社局等共同举办专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专场招聘会,对企业和求职者开展免费职介;加强与外地关工委、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掌握用工需求,并与其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有组织地输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现状及需求,该县妇联深入张圩乡采取摸底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该乡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促进该乡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留守妇女指的是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张圩乡有留守妇女2175人,占全乡妇女总数的23%,其中,就业妇女957人,占留守妇女总人数的44%,自主创业就业的妇女174人,仅占留守妇女总人数的8%。

1、从年龄结构看:张圩乡留守妇女中,20—30岁妇女有102人;31—40岁727人;41—50岁926人;51—60岁420人。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年龄段是31至50岁。

2、从受教育情况看:留守妇女小学文化程度以下720人;初中文化程度1398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7人。数据显示,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其中,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龄越轻,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3、从从事的行业看:留守妇女中从事工厂和环卫的占总人数的63%,从事美容、酒店服务的占29%,经营个体或企业(自主创业就业)的仅占8%。

4、从留守原因看:大多数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具体而言,30岁以下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照顾孩子;31—50岁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要照顾日益年迈的父母和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50岁以上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丧失了外出务工的年龄及技能优势。

1、创业就业形势严峻,信息渠道不畅通。在农村很多工厂的工作负荷量较大,在招工时偏向于男性;而劳动强度较小的制衣厂因工作需要,等更倾向招聘年龄35周岁以下女性,导致年长妇女就业较难。相关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择业权利,但一些工厂在招聘时考虑到自己的本身利益,招聘对象侧重于男性,从而使妇女就业歧视依然存在,就业压力更加突出。于此同时,创业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错失良机。不少女性有着创业的愿望,但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项目、怎么创业。有的虽有好的创业意图,但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不敢投资。

2、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创业就业。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就业妇女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7人,仅占留守妇女总人数的2%。素质偏低,从而决定了妇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和技能单一,被“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无人助”的情况所困扰,只能从事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一部分创业妇女,年龄大和文化水平低,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在传统项目上做文章,其投资项目规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备高、新、大的特色,这些都决定了创业比例最终偏低,规模层次上不去。

3、创业资金不足。在部分妇女所发展的产业中,投资项目规模都偏小,有的更谈不上成规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扩建或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有些妇女虽有满腔创业的热情,但由于无法筹到所需资金,再加上对政府扶持政策了解不够,创业的那份热情也就不了了之。

1、优化服务,拓宽渠道。乡妇联积极参与并联合乡工贸中心、乡人社所和乡内企业,定期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利用全民创业、三来一加等项目,将加工点延伸到留守妇女家中,为留守妇女搭建就业平台,增加她们就业渠道。同时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观摩学习其它乡镇“村民车间”等经验做法,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

2、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素质。根据留守妇女需求,制订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开展留守妇女劳动力就业培训活动。根据妇女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筛选出一批适合妇女再就业的项目,帮助广大的失业待业妇女尽快撑握一技之长。借助“双学双比”活动,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使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步提高。

3、培育全民创业主体。设立创业基金,扶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在本乡兴办的经济实体,除享受原定的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一定数额的小额担保贷款。

4、搞好政策扶持,解决创业难题。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户、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根据妇女实际,推动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进一步降低农村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准入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妇女小额贴息贷款额度,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一条通往成功创业的绿色通道。

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山东庄镇团委组织开展了青年创业就业情况调研活动,以求更加准确的掌握青年就业创业现状,青年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困境和具体需求,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200份,调查情况如下:

(一)在创业培训方面。

2、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学习农作物设施栽培和畜牧养殖技术(20人);

3、转变就业观念培训(46人);

5、非技能培训:工艺画制作(6人)、民俗旅游(20人)、主食制作工(10人)等。

(二)在就业意向方面。平谷区内韩资企业(76人),民营企业(92),不培训直接就业(41人),培训后就业(106人)。

(三)在创业意向方面。愿意创业人员(43人),所占比例很小。从事一产创业(20人)、从事三产创业(23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我镇农村青年在创业、就业方面以及就业意愿方面,需求呈现多元化。在创业培训方面,广大农村待业青年培训意愿强烈,愿意参加培训比例达到97%;在创业方面,仅有21%的农村待业农村青年愿意创业,但大多数没有明确计划和目标;在就业意向方面,大部分愿意在区内就业;在想从事行业以及参加培训内容方面,计算机类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0%,其它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和汽车驾驶员及商品营业员类。

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全镇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偏低。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部分青年受教育不高,只能从事一些形式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受培训资金、地理条件、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农民工与企业用工要求和务工导向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只能从事体力劳动,难以进入较高层次岗位,导致就业不稳定,收入低,流动性大,更谈不上创业。

一是青年对创业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青年对创业的认识比较狭隘,对创办实体比较认同,对创办一些事务机构或项目团队不认同,认为不是创业。而“劳动自主自由”、“工作轻松”、“空闲时间多”是青年人认同工作的三大原因,许多创业青年选择创业正是看重了创业的自主自由,不会受到单位工作时的束缚,但这不应该成为青年选择创业的正确原因。说明青年只看到创业成功的鲜花和掌声,而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风险压力估计不足,这往往是青年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是科技转化率低。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青年是从事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更何况农村青年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严重影响就业和再就业的实现。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企业现代设施设备的操作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受外界其它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农村青年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造成创业和再就业难度加大。

三是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由于青年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并没有赢得社会、家庭的完全认可和支持。待业农村青年还没有涉足社会,没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想要自谋创业,没有资金来源;即使部分已就业农村青年,由于就业时间短、工资水平低、家庭(婚姻、赡养、抚养)负担重等原因,要想自主自立创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扰,影响自主创业的实现。

四是许多有志青年都到市里去求职工作,这直接导致我镇缺乏青年人才现象严重。

五是制约青年就业的瓶颈仍然突出。青年已经客观认识到“学历不够”和“缺少技能”是影响就业的直接和主要因素。但青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多数青年对电脑、外语和机电等方面的技能有诉求,但是自费参加相应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多表示“看情况”,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究其原因,首先当前市场上的技能培训机构很多,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这给青年选择好的培训机构带来困惑;其次,技能培训的费用也是青年决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一项因素。

(一)要在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方面下功夫,指导开展一些职业见习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上,一方面要把握就业困难青年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掌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其中还应特别关注部分长期失业者,不要使他们因失望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有关部门要对这些项目实行动态评估,以便做出灵活的.调整。

(二)将职业见习项目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联系起来。目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已在一些行业实行,但其广泛性、有效性、权威性还不够。应当使这种认证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尊重,使得青年通过职业见习确实获得有效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尊重。因为职业对于青年来讲,不仅仅是收入来源,也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

(三)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如包括政府、公司、企业、社区、社团等各个机构来解决问题,在不同参与者中建立一种互惠关系。在某些项目上可以民间机构为主,政府予以资助,或者提供税收或其它方面的支持。

(四)青年就业问题不仅包括青年失业问题,在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关注青年就业的质量。目前劳动力市场对青年的思想观念有何影响,青年对职业生涯如何考虑等更为深入的问题。未来青年就业的走向,将取决于宏观社会经济结构与个人职业认知之间的互动结果。

(五)加强培训。加强对全区农村青年的就业观念、就业技能、维权知识的培训,增强转移就业积极性和竞争力。一是要改革培训方式,将各乡镇自己组织培训与全区统一组织培训相集合,统筹使用有限的资源;二是改革课程设置,改以理论为主变以实践为主,加强实践技能操作和现场讲解,避免照本宣科,增强课程吸引力;三是改革课程内容,将过去以传统农业种养殖为主的课程内容变为以适应现代工业制造和第三产业发展为主,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年个人综合素质,一方面增加个人外出务工收入。

(六)培育组织。加大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培育,利用完善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建立全区性的劳动力市场,帮助用工单位找到合适的劳动力,同时为农村青年提供需求信息,避免盲目外出;二是将具有一定劳务输出规模的组织发展为正式的劳动力中介组织,比如以镇或村为主的劳务输出队,具有较为广泛用工信息和资源的劳务输出带头人等;三是大力发展和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利用他们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实现劳务输出的量增。

(七)完善网络。建立健全全区和各乡镇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全区青年劳动力进行细分细化和动态管理,一方面市场有需求时,我们有人,能够迅速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农村青年有外出愿望时,我们能够为他们找准出路,发挥他们的特长;第三有利于及时维护外出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保证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劳务输出的积极性。加强与本区外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广泛收集、整理用工信息,通过共青团网络资源、政务网、广播、板报、设点宣传等方式为广大青年发布用工信息,从而降低青年外出求职成本,畅通求职渠道。四是整合培训项目及资金。加强对电焊、电工、烹调、农机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促成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他们二次就业的竞争力。五是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市场培育步伐。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中介组织和机构,不断健全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首先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现供需信息互通。其次建立健全转移网络,构建转移就业长效机制。再次培育中介组织,提高市场服务水平。

(八)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先进典型,切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九)通过选树青年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举措,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一要引导青年坚定信心,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估量自身能力,只有端正心态、加强培训、提升技能才是应对创业就业难的最好办法。二要引导青年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当降低择业要求,先就业再择业,同时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看到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三要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创业,充分认识创业的艰辛和困难,既要鼓励创业,又要让青年在创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事关重大。青年就业问题应当受到特别关注,因为青年时期是一个人选择职业道路、获取工作经验与技能、形成自我价值、开始自立并真正融入社会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就业经历可能对其将来乃至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来说,青年失业是对宝贵的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特别是如今的青年,大都受教育程度不低,部分还有着较先进的知识储备。如果不能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思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就可能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造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山东庄镇团委组织开展了青年创业就业情况调研活动,以求更加准确的掌握青年就业创业现状,青年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困境和具体需求,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200份,调查情况如下:

(一)在创业培训方面。

2、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学习农作物设施栽培和畜牧养殖技术(20人);。

3、转变就业观念培训(46人);。

5、非技能培训:工艺画制作(6人)、民俗旅游(20人)、主食制作工(10人)等。

(二)在就业意向方面。平谷区内韩资企业(76人),民营企业(92),不培训直接就业(41人),培训后就业(106人)。

(三)在创业意向方面。愿意创业人员(43人),所占比例很小。从事一产创业(20人)、从事三产创业(23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我镇农村青年在创业、就业方面以及就业意愿方面,需求呈现多元化。在创业培训方面,广大农村待业青年培训意愿强烈,愿意参加培训比例达到97%;在创业方面,仅有21%的农村待业农村青年愿意创业,但大多数没有明确计划和目标;在就业意向方面,大部分愿意在区内就业;在想从事行业以及参加培训内容方面,计算机类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0%,其它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和汽车驾驶员及商品营业员类。

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全镇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偏低。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部分青年受教育不高,只能从事一些形式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受培训资金、地理条件、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农民工与企业用工要求和务工导向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只能从事体力劳动,难以进入较高层次岗位,导致就业不稳定,收入低,流动性大,更谈不上创业。

一是青年对创业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青年对创业的认识比较狭隘,对创办实体比较认同,对创办一些事务机构或项目团队不认同,认为不是创业。而“劳动自主自由”、“工作轻松”、“空闲时间多”是青年人认同工作的三大原因,许多创业青年选择创业正是看重了创业的自主自由,不会受到单位工作时的束缚,但这不应该成为青年选择创业的正确原因。说明青年只看到创业成功的鲜花和掌声,而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风险压力估计不足,这往往是青年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是科技转化率低。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青年是从事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更何况农村青年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严重影响就业和再就业的实现。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企业现代设施设备的操作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受外界其它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农村青年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造成创业和再就业难度加大。

创业就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全民创业 扩大就业 调 研 报 告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生之源,近几年来,上饶县深入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带动就业活动,有力推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

1、再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4种税。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按省有关规定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2、对符合申请条件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留学回国人员以及进城创业且进行了就业登记的农村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符合申请条件的,为其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3、在孵化基地创业人员可减免相关费用。新办贸易市场的经营摊位,应安排一定比例租赁给下岗失业人员,并可安排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场所建设孵化基地。对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自创办之日起,一年内减半缴纳房租费和水电费,三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治安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技能鉴定、生活确有困难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4、企业安置再就业人员减免4种税。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5、失业人员创业可领取失业保险金。在保证失业保险金足够支付,并统筹考虑地方财政就业再就业资金安排的前提下,经批准,可将失业保险金用于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人员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对一定期限内不裁员或极少裁员的参保单位,可给予职工转岗转业培训补贴。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从事自主创业和合伙就业的,凭有效证明,可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6、为有创业意向的相关人员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为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留学回国人员以及进城创业且进行了就业登记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

截至20__年10月底,上饶县有个体工商户11113户,注册私营企业1563户,提供工作岗位78459个,其中20__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624户,私营企业207家,新增就业岗位2106个。近三年,上饶县共举办免费创业培训29期,培训867人。累计发放小额贷款5893万元,600余人通过创业扶持成功创业,间接带动2500余人就业。全民创业的良好发展状况,直接对上饶县财政税收、城镇就业、农民增收、区域经济活力的增长,具有直接的拉动效应,贡献不断增加。

当前上饶县全民创业工作形势,总体上呈现出了全民参与、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目前,上饶县全民创业工作仍存在“三多三少”的不良现象,即:打工的人数多,自主创业的人数少;小打小闹的人数多,迈大步创大业的人数少;等待观望的人数多,投身创业的人数少。群众“守家恋乡、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富图安”的思想依然存在,全县城乡群众普遍存在“怕”的心态、“难”的情绪和“守”的观念。

1、开展创业宣传,进一步浓厚创业氛围。由宣传部门牵头,把各地创业者的典型事迹制成图片资料、音像制品等到全县各地巡回展览、播放,在全社会营造“创业者最光荣、纳税人最光荣”的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创业宣传教育活动,在企业开展“艰苦创业、诚信创业”活动,在机关开展“支持创业、服务创业”活动,在科技界开展“科技创业、人才创业”活动,在城乡群众中开展“创业有功、致富光荣”活动。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提供就业岗位多、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在经济上予以重奖;对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好、社会贡献大的创业人士,吸纳进入人大、政协组织,发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

2、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创新创业机制。没有机制的创新,就不可能形成全民创业的内在机制。推动全民创业,一定要消除影响创业的机制性障碍,激发人们创业的潜能和激情。一是改革政府运行机制。转变行政管理职能,推动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后监督转变,从注重行业管理向注重社会服务转变,从注重行政处罚向注重依法保护转变,从注重行政命令向注重契约整合转变。二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一方面,公平对待市场主体,对创业者在政策上、待遇上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给予每一个社会投资者、每一个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机会,为全民创业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市场体系,通过规范发展资本、产权、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创新发展机制。在全民创业上加快形成“五放一降一加”的发展机制。“五放”就是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低门槛、放胆实践、放手发展,为群众创业提供一个较为自由的市场空间;“一降”即降低创业成本,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税费征收行为,凡是必须收费的项目,尽量按下限收取,切实降低过重的税赋,降低过高的创业成本;“一加”就是政府在创业奖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通过设立创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和奖励成长性强、带动性强的创业龙头企业。让创业者切实感受到在上饶县投资创业具有投资空间大、经营成本低、回报效率高的优势。

3、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全民创业的实践表明,在硬环境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软环境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全民创业的成败。依法行政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和核心,也是从根本上创优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一是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加重大决策和办事程序的透明度,特别是要把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事项的法律法规依据、办理条件、程序及办事结果等依法向社会公开,杜绝暗箱操作。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经费财政保障机制等途径,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三多三不”、“三宁可三不能”,即“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指路不设障”,“宁可不指导、也不能乱检查,宁可再规范、也不能乱罚款,宁可少收入、也不能乱收费”,着力解决好乱执法、趋利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三是严格依法依规办事,但又不能死抠法律法规条文机械执法。在不违反法律目的、原则和精神的前提下,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按照合理行政和高效便民的要求,结合实际采取灵活的措施执行法律法规。

4、健全服务体系,狠抓创业政策的落实。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全民创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支撑。应该积极研究建立面向创业者及中小企业的创业服务体系,向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市场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融资、经营管理及创业项目推介、洽谈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5、打破瓶颈制约,切实化解创业难题。一是推动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并完善担保中心的运作机制,简化担保贷款手续和程序,真正发挥好担保中心的作用。二是把创业培训和小额信贷有机结合起来,对参加了创业培训、有具体创业项目并编制了创业计划书的,优先给予小额信贷支持。三是围绕项目开发,采取社会筹资的方式,推出一些收益较好的项目,组建项目责任公司,吸引创业投资。四是设立创业风险基金,由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市场化筹集一部分资金,建立基金会,再由基金会对申请款项的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评审,对那些技术含量较高、前景看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遵循风险投资的原则,对其进行投资。

6、尽快完善创业政策。出台细致明确的政策,落实好国家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各项政策。在市场准入、企业设立、贷款、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民营经济等一切创业主体以最大的自由度。同时,围绕推动全民创业,加快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结合实际,在市场准入、融资扶持、人才扶持、技术扶持和服务体系扶持等方面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并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对创业的产业政策引导,支持科技型、配套型、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以及城镇社区服务型、商贸物流型等小企业的发展。

7、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资金扶持,要重点向初创业企业和创业服务机构倾斜。加强银企对接,建立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工作机制,每年拿出一部分信贷资金,扶持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可以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立小企业创业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为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推动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设,鼓励扩大对新创办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的范围,采取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解决创业启动资本问题。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帮助初创企业增强信用意识,树立诚信观念,扩大信用征集、评价范围。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创新担保方式,扩大融资担保规模,为创业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8、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服务功能齐全、服务品种多样、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效果明显的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创业指导和创业辅导,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策划以及财税、法律、劳保、外贸等代理服务。加快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构筑支持创业的服务平台,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政策、管理、技术、融资、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服务。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共有人口97.6万人。全县共有农业人口82.3万人,农村劳动力46.3万人。xx年,全县外出农民工达19.8万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年底以来,我县大量农民工陆续返乡。xx年4月,xx县妇联全体干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近年返乡女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走访了5个相关单位和8个典型乡镇的20个村,召开座谈会10次,调查对象达540人,了解了我县返乡女农民工的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返乡农民的基本情况:

截至xx年3月底,xx县累计返乡农民工8.9万人(其中女性占40%),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19.8万人)的44.9%,其中,其中珠三角地区就返乡6.6万人,长三角返乡0.8万人,其他地区返乡1.5万人。从地域分布来看,返乡农民工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主,达7.4万人,占返乡总数的83%;从年龄结构来看,16—30岁以下民工返乡5.86万人,占总数的65.8%,30一50岁以上民工返乡3.04万人占34.2%,产业熟练工人、企业老员工返乡比例比较低。

(二)、女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调查的返乡女性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有的企业甚至倒闭。有的农民工无法找到工作,有的农民工工资普遍降低,勉强能够维持个人生活,不如回家发展产业计划。二是解决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前夫妻双方在外务工,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照看,造成了这些留守孩子心理上的阴影、人格上的不健全和学习上的欠缺,在社会、家庭和子女的强烈要求之下,很多返乡的女性留了下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三)、返乡后的就业情况:

我县各级各单位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返乡人员再就业,通过加强信息服务“找岗”、加强区域合作“保岗”、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岗”等形式不断强化职业培训、鼓励返乡创业,解决了大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我县将多家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合,构建了一个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一所职校(县职业中专)、一支团队(全县7家定点社会培训学校)的“1+1+1”县级职业培训网络,形成了集电脑操作、基础英语、车钳电焊、电子应用、驾驶汽修等多项职业技能于一体的就业培训体系。今年来,通过职业培训网络,已累计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513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400多人,较大地提高了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截至xx年4月底,全县返乡的8.9万农民工中,已有7.4万人再次外出务工(其中实现省外务工5.1万人,省内务工2.3万人),部分留乡创业、和就地4转移就业,部分仍在观望。

(四)、返乡女农民工的创业现状:

返乡女性积极自主创业: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返乡女性在家留守责任田和责任山务农的只占到10%,90%的女性回家后用自己在外打工积攒的储蓄作为原始基金发展自己的创业计划。xx年,车湖垸乡高湖村1组的覃晓芳前几年和丈夫在外开餐馆积攒的19万元,作为创业基金,在娘家青林乡开办了大型养鸡场,年出产3300羽蛋鸡,现在已基本实现盈利;该乡长堰村的41岁的覃清香xx年前随丈夫在一家电池厂打工,为照顾临近高考的孩子学习,回乡投资12万元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00头生猪,9头母猪。钟家铺乡林场村36岁的徐红群,xx年冰灾市和老公回家,在朋友的推荐下利用本地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近50万元办起了环保木炭加工厂,销路好,利润丰厚。创业的基本要求带动了她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近年来返乡的多数女农民工已经接受了劳动部门、“阳光工程”等提供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了一门专业技术。在我们调查的540名对象中,40岁以下的女性100%接受了补贴的电脑、家政、烹饪等技能培训项目;40岁以上的女性100%接受了畜牧、农业等部门组织的送科技下乡的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100%的女性希望接受政府组织的收费偏低的技能培训。今年42岁的太平桥乡九桩堉村的张一萍,养殖了80头波尔山羊,一直以来她跟着饲料店的技术员学些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县畜牧局的技术员到他加上了一堂课后,她深有感触地说:“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对养殖业是大有帮助啊!”

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创业:年初县委下发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纳入全民创业扶持范围,制定出台了《xx县创业引导资金管理实行办法》、《xx县创业实体聘用本县从业人员补贴试行办法》、《xx县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构建起了以小额贷款担保为主,税费减免为辅,社会保障为补充的农民工创业配套扶持政策体系。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各部门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别是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免费提供创业服务。沙坪镇返乡女农民宋智慧,今年2月在该镇创办牲猪养殖合作社,顺利获得了4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漳江镇返乡女性伍惠英在本镇创办惠源制衣厂,相关部门齐上阵,仅用时5天就将证照办理、贷款申请、用地划拨、税务登记等手续全部办理完毕,劳动部门还主动为其招满了103名员工,这些激励举措极大的激发了返乡农民工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热情。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潮正在逐步升温,现已相继有819位返乡民工创办了经济实体,实现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五)、返乡女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需求:

通过调查走访,发放问卷,被调查的540名女性在创业的要求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择业上希望得到指点:部分返乡女性带着“落叶归根”的思想和积累多年的心血回到家乡,她们已经不习惯被限制在几亩良田上,她们更想做点能够有较大收入的创业,但是限于对市场了解程度,在选择项目上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她们极想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一门前景可观、效益不错、投入不是太大的项目。

2、技术上希望得到指导:调查中,已经在进行自己创业计划的女性普遍反映,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是在摸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希望得到有关部门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太平桥乡的孵化大户李志华、钟家铺乡骆松枝,在选择了土鸡孵化和生猪养殖项目后,自己买了相关资料学习,然后遇到困难在饲料供应商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些防疫知识,基本能够应对一般的疫情和小的病害,但是她们仍然想得到最优质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希望有关单位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3、资金上希望得到扶助:返乡创业女性在创业过程中,初期可能会遇到市场了解不够、技术跟不上等问题而出现亏损情况,这种时候她们最期望得到政府在资金周转上的扶助,帮助她们度过难关,缓解因经济上的压力带来的创业积极性的挫败导致最终放弃创业计划。

4、组织上希望得到关爱:创业过程中,这些女性不希望孤身作战,她们希望有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给予技术、资金、流通上的各项帮助,希望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希望周边产业能形成一个极大的产业链。

1、加强服务协调,促进妇女就业创业:

1、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继续积极推进“政府买单、部门领办、妇女受益”的培训模式,依托培训基地,结合当前形势变化,开展具有市场导向性的就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多形式、分层次开展培训,大力提高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机制。适时举办巾帼创业培训班,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妇女学习新知识、引进新技术,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发挥妇女在促进发展、拉动内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1、着力培育项目,拓宽妇女创业就业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本地工农产业,增加本地就业的吸附能力。要积极探索“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留住返乡农民的智慧和经济实力。太平桥乡中心村1518人,xx年之前,每年外出打工人数为110人左右,xx年下半年以来,中心村周围的中小企业从以前的3个增加到今年的5个,且新增的文源油茶开发公司需要大量劳动力,据统计,今年该村外出人数减至50人(均为常年在外打工者)。二是以家庭致富促进灵活就业。继续发展特色女性就业品牌,通过联系外包加工业务等形式为农村失地女性、返乡妇女创造就业岗位。形成培训-实践-就业模式。

3、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相关协会的建立,县农业协会组织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形成协会帮助会员实现多赢的服务渠道,让协会成为农村产业大户的娘家和“贴心人”。二是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农村产业大户的金融扶持力度。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当突出,授信门槛高、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要积极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降低信贷门槛,放宽评级标准,并适当扩大县级贷款审批权限。对生产项目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妇女进行信贷扶持,帮助她们争取贷款、减免税费、简化手续,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三是联合劳动保障等部门,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春风送岗位就业援助活动;联合女企业家,为更多女性提供咨询、项目、实习和见习等服务;建立妇女创业项目库,推介创业项目。

4、加强宣传,营造妇女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组织政策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为妇女分析形势、讲解政策,开展法律咨询、政策援助、法制宣传等活动,帮助协调解决妇女劳资纠纷问题。借助女企业家协会平台,开展专题讲座,引导鼓励女企业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勇担社会责任。二是继续培植和宣传一批优秀妇女创业典型,通过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实施以点带面计划,带动更多女性积极就业与创业。三是大力宣传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与劳动部门联合进行督促检查,努力消除用人单位招聘招工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努力推动实现女性与男性拥有同样平等的就业机会;积极关注女农民工的土地权益,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热情关心家庭困难的失业妇女,努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市xx县妇联坚持把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全县妇女发展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创业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创业就业环境,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并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岗位援助、小额贷款等促进妇女创业就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女性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女性创业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县委、县政府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女性就业结构趋向合理。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女性就业结构日趋合理,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一些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文化艺术、会计等行业,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3、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纳女性就业的强大载体。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女性也纷纷到非公有制企业里搭建创业就业舞台。目前,我县非公有制领域从业人员中女性占到了50%以上。

4、自主创业女性比例偏低,规模不大。我县自主创业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不大。

1、加大宣传教育,转变妇女创业就业理念。县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鼓动、组织发动、团结带动”的特有优势,针对妇女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张旗鼓地营造妇女创业就业的浓烈氛围。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召开妇女动员大会、进村入户、个别座谈等形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帮助妇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克服“怕吃亏、怕吃苦、不敢闯、不敢干”的消极意识,鼓励她们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求发展。

2、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妇女创业就业信心。全县各级妇联组织注重典型的培养,树立了一批创业就业先进典型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和声势,并向省市推荐。同时,还不断评选“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创业典型,推介妇女创业就业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通过宣传发动,把体现创业就业价值、实现致富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妇女内心深处,促使创业就业的妇女越来越多。

3、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奠定妇女创业就业基础。近年来,县妇联与县人社局、农业局等部门联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多形式开展培训。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开展了食用菌种植、生猪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为增强广大妇女就业技能,组织妇女开展计算机、家政、育婴师、营养师、电动缝纫等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以满足不同妇女的实际需求。

4、规范服务,搭建女性创业就业平台。一是搭建信息平台。每年春节前后,县妇联都会与县劳动就业部门和企业举办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县妇联还想方设法开辟公益性岗位,多方联系为“4050”人员提供家政员、清洁工等岗位。二是搭建资金平台。我们通过做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女性创业,切实解决广大妇女在创业中资金不足的困难,为广大妇女搭建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6600多万元,为800多名创业妇女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扶持。三是搭建帮扶平台。搞好结对帮扶是带动更多妇女创业就业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县妇联通过开展妇女干部与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女性结对,女能手与贫困妇女结对,女老板与女大学生结对等活动,为她们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共结对80多对。

1、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实际上妇女就业机会并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单位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现象时有发生。

2、妇女素质有所提高。单一劳动技能和较低的文化水平束缚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就业,在妇女中具有专业技术素质的人偏少,存在“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现象。

3、女性就业观念陈旧。部分女性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还没有从“单位”、“机关”、“贵贱”劳动观念中解放出来,对一些适合妇女从事的养老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有些人认为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不愿从事,尤其是一些女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都希望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创业或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

4、资金瓶颈制约女性创业。部分想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问题至今没有实现理想,就是一些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的制约,也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想扩展规模、提升品质又缺乏资金支持。

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女性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妇女转变创业就业观念,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要进一步通过评比表彰、专题演讲、电视专题、报纸专版等形式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的宣传,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带动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

2、进一步加大培训引导力度,增强女性创业就业的能力。要自上而下建立妇女培训网络,确保妇女培训工作的经常化、持久化、规范化。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对尚未就业的妇女,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对初始创业者,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对创业有成者,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专门指导,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培训和引导,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基地。

3、进一步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妇女就业渠道。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为妇女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破解女性创业就业难题。我们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女性创业担保贷款手续和降低担保资格门槛,给创业女性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支持。目前正在积极和银行等单位沟通协调,探索搭建银企对接,互通信息、加强联系的平台,建立女企业家融资恳谈等机制,有方向、有目的地扶持女企业家做大做强。

创业就业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县妇联坚持把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全县妇女发展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创业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创业就业环境,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并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岗位援助、小额贷款等促进妇女创业就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女性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女性创业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县委、县政府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女性就业结构趋向合理。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女性就业结构日趋合理,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一些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文化艺术、会计等行业,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3、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纳女性就业的强大载体。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女性也纷纷到非公有制企业里搭建创业就业舞台。目前,我县非公有制领域从业人员中女性占到了50%以上。

4、自主创业女性比例偏低,规模不大。我县自主创业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不大。

1、加大宣传教育,转变妇女创业就业理念。县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鼓动、组织发动、团结带动”的特有优势,针对妇女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张旗鼓地营造妇女创业就业的浓烈氛围。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召开妇女动员大会、进村入户、个别座谈等形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帮助妇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克服“怕吃亏、怕吃苦、不敢闯、不敢干”的消极意识,鼓励她们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求发展。

2、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妇女创业就业信心。全县各级妇联组织注重典型的培养,树立了一批创业就业先进典型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和声势,并向省市推荐。同时,还不断评选“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创业典型,推介妇女创业就业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通过宣传发动,把体现创业就业价值、实现致富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妇女内心深处,促使创业就业的妇女越来越多。

3、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奠定妇女创业就业基础。近年来,县妇联与县人社局、农业局等部门联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多形式开展培训。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开展了食用菌种植、生猪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为增强广大妇女就业技能,组织妇女开展计算机、家政、育婴师、营养师、电动缝纫等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以满足不同妇女的实际需求。

4、规范服务,搭建女性创业就业平台。一是搭建信息平台。每年春节前后,县妇联都会与县劳动就业部门和企业举办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县妇联还想方设法开辟公益性岗位,多方联系为“4050”人员提供家政员、清洁工等岗位。二是搭建资金平台。我们通过做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女性创业,切实解决广大妇女在创业中资金不足的困难,为广大妇女搭建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6600多万元,为800多名创业妇女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扶持。三是搭建帮扶平台。搞好结对帮扶是带动更多妇女创业就业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县妇联通过开展妇女干部与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女性结对,女能手与贫困妇女结对,女老板与女大学生结对等活动,为她们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共结对80多对。

1、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实际上妇女就业机会并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单位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现象时有发生。

2、妇女素质有所提高。单一劳动技能和较低的文化水平束缚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就业,在妇女中具有专业技术素质的人偏少,存在“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现象。

3、女性就业观念陈旧。部分女性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还没有从“单位”、“机关”、“贵贱”劳动观念中解放出来,对一些适合妇女从事的养老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有些人认为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不愿从事,尤其是一些女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都希望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创业或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

4、资金瓶颈制约女性创业。部分想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问题至今没有实现理想,就是一些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的制约,也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想扩展规模、提升品质又缺乏资金支持。

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女性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妇女转变创业就业观念,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要进一步通过评比表彰、专题演讲、电视专题、报纸专版等形式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的宣传,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带动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

2、进一步加大培训引导力度,增强女性创业就业的能力。要自上而下建立妇女培训网络,确保妇女培训工作的经常化、持久化、规范化。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对尚未就业的妇女,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对初始创业者,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对创业有成者,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专门指导,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培训和引导,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基地。

3、进一步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妇女就业渠道。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为妇女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破解女性创业就业难题。我们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女性创业担保贷款手续和降低担保资格门槛,给创业女性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支持。目前正在积极和银行等单位沟通协调,探索搭建银企对接,互通信息、加强联系的平台,建立女企业家融资恳谈等机制,有方向、有目的地扶持女企业家做大做强。

创业就业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就业处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妇女,尤其是就业困难妇女作为全县就业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就业环境,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并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岗位援助、小额贷款等促进妇女创业就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为了切实提高妇女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实施职业培训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根据妇女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市场用工需求,采取了市场导向、分类培训、个别辅导等一系列职业培训措施。20xx年以来,我们联合县妇联,以县就业培训中心等5家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和各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为依托,与**大酒店等7家企业和葡萄协会等3家产业协会联合办班,围绕失业人员培训、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syb创业培训等四大类培训项目,先后举办了电动缝纫、手工编织、纺织挡车工、月嫂和家禽养殖、果蔬栽培等13个专业的技能培训17期,培训妇女843人,全县各类技能培训班中累计培训妇女3126人,占全县技能培训总人数的44.2%。培训合格率和就业安置率达95%以上。尤其是今年面向全县城镇大龄女性、进城务工妇女实施的“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县政府已将其明确为“**20xx年民生升温‘八项行动’贫困对象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以适合妇女参训的母婴护理(月嫂)为培训专业。截止目前,由县人社局牵头,联合妇联、妇幼保健院和**家政服务(月嫂)培训中心,共举办了二期3个班次的培训,培训妇女195人,已结业的学员中有33人已经走上了月嫂岗位。20xx年以来,我们在办好技能培训的同时,还特意举办了3期“巾帼创业syb培训班”,培训妇女小老板102人,在全县各类创业培训班中累计培训妇女237人,占全县创业培训总人数的47.4%。通过大力实施职业培训,极大地提升和增强了我县妇女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政府在上述培训项目中累计支付职业培训补贴资金278万余元。

为妇女搭建就业信息对接平台,多渠道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是帮助妇女实现自主择业和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20xx年以来,我们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中枢,联合县妇联和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采取县乡互动、部门联手、政企合作等方式,已先后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关注社区妇女就业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人才供需现场洽谈会等各类招聘活动14场。在这些招聘活动中始终坚持把妇女作为重点对象,认真开展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服务。同时,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开辟了“就业困难妇女专项职介服务窗口”,常年为城镇失业妇女、农村进城务工妇女、大龄就业妇女等对象提供超市、酒店、医院和社区保洁员,商铺炊事员、餐馆水洗工和家庭保姆、月嫂等就业岗位信息,拓宽了城乡妇女就业信息渠道。20xx年以来,已帮助239名妇女成功推介就业岗位。

为进一步强化就业工作力度,切实为妇女尤其是就业困难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用好、用足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对政府购买的就业岗位始终坚持优先考虑就业困难妇女对象。

一是充分利用就业政策宣传日、大型招聘会等机会,广泛宣传发动,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优先招用妇女就业。二是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中,优先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妇女,并按照每个岗位1200元的标准购买城区保洁护绿岗位,社区管理服务岗位。20xx年以来,已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613个,其中安置妇女上岗203个,公益性岗位就业安置率达33.1%,落实岗位补贴资金24万余元;三是加大对“4050”妇女对象的就业援助力度,以落实就业援助为手段,促进城镇失业妇女就业再就业。20xx年至20xx年一季度,我处已对473名40-53周岁的城镇失业妇女实施了就业岗位援助,落实补贴资金142万余元,使她们的就业岗位获得了充分的稳定。

助推妇女实现成功创业为积极缓解我县妇女就业创业难题,县委、县政府将扶持妇女创业列入《**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县就业处认真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并始终将妇女纳入创业扶持重点对象,开拓性的实施了一系列扶持举措。

一是面向有培训需求的城乡妇女实施了创业免费培训。20xx年以来,我处坚持面向有培训需求的广大城乡妇女,实施系统的创业知识免费培训,使她们的市场分析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诚信度获得全面提升,形成以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以创业成功率提高创业贷款偿还率的良性机制。

二是狠抓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与贴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县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规模不断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明显增强。截至今年5月8日,已累计发放贷款1572笔,总额近3亿元,支付贷款贴息3000万余元,直接扶持创业成功1735人,带动就业2万余人。其中为748名妇女发放贷款8312万元,占放贷总人数的47.6%。

三是突出了对农村妇女创业对象的信贷扶持。“湘人社发〔20xx〕12号”文件出台后,我处积极适应新政策,大胆探索扶持农村妇女创业新思路。20xx年,我处联合县妇联组织对农村妇女从事养殖、种植业无营业执照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象,按照“村居妇代会出证明、乡镇妇联机构报材料、县级妇联组织拿意见”的业务流程,办理发放贷款230万元,直接扶持27名农村妇女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43人。这一做法在全市就业服务系统作为“**经验”得以推广。

1. 大龄劳动妇女群体就业质量不高从我处职介中心提供的全县近3年的职介业务数据来看,超过45岁的妇女就业确实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制造类企业,基本上都以该年龄段作为招聘红线。即便是人力资源至今仍比较缺乏的企业,如:平安医械公司、**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在人员的招聘上大有“招工不设门槛,大龄不予进入”之势。在这种情况下,现行的大龄妇女就业多以服务类的小微企业和灵活型的就业岗位为主。他们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多半落实不到位。就业质量偏低。

2. 农村妇女草根创客信贷融资难一部分妇女,尤其是返乡农村妇女,因外出务工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并选准了创业项目,返乡后不愿再把心思放在自家屋前屋后的二亩三分田上了。他们决心实施自主创业。但往往因为资金不足,创业路途上走的异常艰难。尤其是一部分祖祖辈辈在农村栽田种地的妇女,他们能争取掌控的创业资源相当有限,在创业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成功实现信贷融资的确很难很难。

3. 支持妇女创业的社会资源有待整合和充分利用目前,我县支持妇女创业所出台的政策并不是很多,含金量也不高。就人社部门而言,有吸引力的也就是小贷。但这项政策仍有它的局限性。放不了的贷款最终还是放不了。因为这项工作的主动权原本就不在人社部门。所以,为了在小贷中切实体现对妇女的政策倾斜,我们需要经常与财政和金融部门协调、做工作,效果还不好。机制不顺、合力不大。去年9月,我县成立了妇女企业家协会,自此我县妇女企业家有了一个专属的娘家,但该组织的服务对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很有限。对于想投身创业的妇女和由妇女初始新办的企业,可能就没能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因此,为切实推动妇女创业,我县还有待建立一个专项、专业的妇女创业服务机构,能全面整合多家职能部门和社会化资源,为全县城乡妇女创业对象提供系统、专业、及时的创业服务。

1. 着力发展家政服务业,为困难就业妇女打开就业门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家政服务业蕴藏的巨大潜力及市场前景不言而喻。把握趋势就是把握未来。面对当前城镇失业女性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妇女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的实际,我们可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采取先对其实施家庭保洁、家庭厨师、月嫂、老人陪护等专业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培训后,再给予推荐就业,并在就业的过程中实施跟踪维权服务。引导她们进入家政服务业,帮助她们实现技能就业、体面就业。

2. 探索小贷联保机制,帮助农村妇女突破创业融资瓶颈从人社部门实施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来看,当前农村妇女创业对象,尤其是其中的一批“草根”创客,她们获得小贷的成功率特别低,这是与小贷政策的目标相背离的。这一群体信贷融资的最大瓶颈就是:找不到吃财政饭的人来做反担保和无法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胃口的抵押物。但农村妇女创业意义重大,而且这些对象中不乏真心创业者和实干家。能否由妇联组织牵头,建立由申贷对象的兄弟姊妹或亲戚朋友联保,当地村支两委和所在辖区的乡镇政府,以及县妇女企业家协会等多家单位参与认定的工作机制,在申贷对象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反担保人,房屋产权确认难、无法办理抵押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该项工作机制成功申办小贷,有效帮助她们及时解决当前信贷融资难的问题。

3. 建立创业奖扶基金,激励引导更多妇女投身自主创业政府要高度重视妇女创业,建立妇女创业奖励扶持基金,通过定期开展评选“十大杰出创业妇女”、“妇女创业明星”、“农村妇女创业致富带头人”等活动,树立了一批在“全民创业、创业致富”活动中涌现出的妇女创业先进典型,并给予表彰和一定额度的现金奖励,激发了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增强了干事兴业的勇气和决心,发挥了良好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的安排,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我市全民创业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听取了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姜庄镇人社所、夏庄镇官庄社区人社工作站、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现场,召开了由相关单位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了解了有关情况,征求了建议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奎年来,我市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夯实就业基础,创新创业服务载体,拓展就业服务范围,全民创业就业工作在省、潍坊市位居前列。

(一)切实落实优惠政策,促进了全民创业就业。市政府和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潍坊市关于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一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去年财政部门安排各项就业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共1800万元,涵盖了就业培训补贴、社保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等各个方面。二是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月营业额不到2万元的个体工商业户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惠及我市纳税业户1310余户;依法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政策,年享受税收减免约190万元,有效减轻了创业者创业初期的税收负担。三是建立创业资金扶持平台。以小额担保贷款作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抓手,20xx年初成立了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在省内率先开发并安装了小额担保贷款操作软件,去年共完成小额担保贷款发放2.25亿元,帮助570名下岗失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实现了自主创业。

(二)注重基层平台建设,优化了就业服务环境。一是确立了以城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在镇街区、基层社区和村居设立人社工作服务站的整体规划。利用上级专项资金,支持14处镇街区人社所建设办公场所,每个人社所配备5名工作人员,在社区、村居聘任了1033名人社工作联络员,建立了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困难人员等实名制台账。二是规范窗口服务流程。建立健全人社所岗位职责、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明确各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用语和操作流程,实现了户外标示、微机设备、信息专栏、工作标牌、培训制度、考核办法等“十个统一”。三是下放行政管理职能。向镇街区、社区基层平台下放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审核发放、就业困难人员初审、企业参保立户、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检查等16项职能,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广大办事群众。

(三)构建创业支撑载体,强化了创业扶持力度。一是建设创业孵化支持平台。按照“一园三基地”的`建设布局,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和电子科技、高新技术及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广告创意、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投资理财、科技研发与应用等50多项业务服务,并对符合政策的创业者给予了房屋租赁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及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现已入驻创业实体158家,带动613名大学生实现就业,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潍坊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二是建立创业交流平台。为搭建青年创业发展平台,成立了高密市创业促进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企业策划、市场分析、项目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服务。今年人社局、财政局、广电中心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高密市首届创业大赛,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展示创业成果,交流创业经验。三是打造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组建由相关部门单位和部分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中小企业家组成的专家志愿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导师帮扶、专家咨询、小额信贷等服务,同时依托创业服务平台,完善项目评估推介制度,近年来共筹集360多个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各类创业人员。

(四)创新培训教育形式,提高了创业就业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启动了“凤城大讲堂”公益性培训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每年举办3至5次专家讲座,举办30个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到30家企业或镇街区开展下乡入企培训活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1.2万人。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再就业人员,突出创业培训、家庭服务业培训两个重点。其中,根据社会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需求增大的实际,大力开展月嫂、护理、保洁等家庭服务业培训。目前,已培训各类家政服务人员760多人。

一是创业就业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全民创业就业的宣传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全民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创业激情不够高;不少群众对创业就业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和我市创业就业的激励措施、扶持政策不够了解,仍然存在择业观念落后、就业过分挑剔、创业有畏难情绪等问题。

二是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总体上看,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创业就业的工作格局还未真正形成,相关部门对创业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信、教育、民政、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的资源要素整合还不够到位,各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创业的工作空间还比较大,服务体系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实现创业就业信息适时采集、传递和共享。

三是创业就业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创业培训面较窄,还不能覆盖到所有需要创业的人员,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就业培训层次较低,规模和数量不大,质量不高,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够,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还比较突出。

四是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教育力量比较分散,社会认同度不高,整体规模偏小,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滞后,不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与基础刻育相比,职业教育还是一块“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为进一步促进就业、推动创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创业就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成功典型,增强创业就业的新思维、新理念,切实让广大群众了解、熟悉、用好创业就业政策,引导带动创业就业,营造政府鼓励创业就业,社会支持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创业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及时采集和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切实解决创业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时、高效的创业就业服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完善创业就业协调机制。认真落实上级促进全民创业就业的要求,整合现有公共资源,加强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掌握创业就业工作动态,分析解决创业就业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以市政府为主导、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协力推进全民创业就业的工作局面。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目标任务,把创业就业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及时检查调度创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三)加强培训孵化,积极培育创业就业人才。要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构建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就业指导创业服务于一体,涵盖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创业群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创业主体。要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与以创业促进就业结合起来,认真抓好人才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建设,完善各类人才创业基地的运行机制,加大创业扶持,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科技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加快资源整合,注重发展职业教育。要从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高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打造品牌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职教运转模式,根据我市转调创的发展要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努力构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以社会办学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大框架,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培养满足不同层面、不同企业、不同群体需求的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