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事政治题目 中学思想政治考试题教学设计优质

时间:2023-04-25 19:29:43 作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思想政治考试题教学设计篇一

本学期高三政治教学,基本按照计划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做了适当调整。在教学方式上,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更注重实效。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在刘常梅、龙飞涟、彭清莲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成绩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正确分析高考形势和学生实际,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1)备课组成员共同分析了近几年政治高考试卷模式和社会热点,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即理论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贯穿试卷,但出题的角度多样而难测,死记硬背的题型在总分中所占比例减小,这就要求我们仍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改变原有的学习思维方式。

(2)为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能力,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我们的教学过程分三个步骤,首先夯实基础,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学生过关,并对过关情况作出登记。其次,培养政治思维习惯,政治思维方法。通过一些具体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结合教师的启发、指导,用政治术语规范答题,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不容失分的习惯。最后精选习题,加强检查和督促,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学期我们做到了课课有联系,章章有测试,较好地将复习与联系结合起来。

二、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政治备课组,在备课、教学资源的使用,试卷命题,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课例探讨又有信息多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

1、抓好心理教育,助长学习成绩,学好政治,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或一些同学一直考不好,丧心信心。我们采用了个别交流,指导等,不断关心、帮助,同时教师应关爱学生走近学生、进而激活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提高积极性。

2、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把握高考动向,本学期我们加强同传统友好学校的联系。

三、具体教学细致到位,稳妥扎实

1、始终紧扣考试说明和教材,不轻易补充其他资料。高三资料铺天盖地,好资料到处多是,我每天都趴在网上搜资料的,而且自费注册,去买一些收费的资料,每次遇到好的资料心里也很激动,从中可以吸取很多有益的东西。但是研究来研究去还是不要再补充给学生了。尤其是到了最后阶段,每个学校都编写了有自己特色的复习经典资料,但我们最后决定,一份也不统一发给学生,而是让需要的学生到老师那里单独去拿。我们认为,关键的问题是学生没有时间,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有教材,有考试说明,有模拟试题,还有笔记,足够了。

2、不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而是集中精力抓住重点。今年在复习内容上做了大胆的取舍,始终牢牢抓住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文化生活快速的拎了一个框架,因为我们发现文化生活的选择题即使不再复习,学生也能做的不错,而文化生活的主观题,再怎么复习,花大力气,得分还是不高。至于国际组织和时政,今年就没有专门去复习,而是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整理摸索消化的。而在重点复习的经济、政治和哲学中,也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反复研究考试说明和各地模拟试题,重点抓最重要的知识,而且抓了以后一定要落实到实处。

3、花大力气落实知识框架和网络。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上花了大气力,落实的比较到位,效果比较明显,很多同学反映牢牢掌握的知识框架对解答主观题非常有帮助。我上课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引领学生构建体系,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方法,哲学采用版块法,政治生活采用行为主体法,并且很注重不同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实大家都在做,都带领学生构建体系。我们就是做的更加彻底一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达到一个目标,在高考之前全班同学对政治学科的体系掌握的清清楚楚,作答主观题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浮现的不是书本上零碎的话语,而是一幅幅知识框架图,有的好同学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恐怕比新教师要好的多。

4、舍得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课后的时间已经不属于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不要老是手里捏着旧船票去重复昨日的故事。总是去想课后再多占点时间,学生反感,同事反感,领导反感,何苦来哉。课后没时间,怎么办,那就课堂上留时间给学生看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教师要珍惜这样的时刻”。二模以后,我们想的不是如何在这段时间内使出浑身解数,讲的精彩纷呈,猜题押宝,等等。我们就是让学生看书为主,指导学生对着考试说明看书背书,我觉得这个阶段,学生能静心看书背书是一件好事情,而且他们都积极主动的提问,我有时候都忙不过来,遇到共性的问题集体解答一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生自己也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每堂课他们觉得自己都有收获和发展。

5、应试方法技巧最简化。应试离不开技巧和方法,但是现在似乎走向了另外的极端,一些所谓的考试研究专家走入了误区,研究出那么多的解题方法,选择题有排谬法,遴选法,比较法,还有二级延伸法,等等,主观题更就不要说了,如经济生活常见的10种题型,哲学生活8大解题规律,等等。真的需要那么多的方法和套路吗?今年我们尝试把方法技巧最简化,回到起点,回归本真。选择题的方法就是,选出对的,排除错的,不知道对错的联系材料进行判断。主观题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审题,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在题目上圈圈划划,还专门进行审题大赛训练,看看谁审题准确,圈的圆划得好,谁总是卷面整洁,一尘不染,那要重点批评。第二步列提纲,只要求列出自己看得懂的提纲,并标上序号数一数要回答几点。也进行专门训练,为了克服不列提纲的毛病,有时候学案上的作业不要求写完整答案,只要列出提纲即可。第三步组织答案,答案的基本要求就是原理+材料。不需要还去区分什么题型,体现型的材料在前,分析型的原理在前,等等。谁前谁后有什么关系?学生讨厌复杂,喜欢简单,越简单就能掌握的越好,简单实用就是高效,而且我想在这次我校的高考中应该也得到充分体现。当然,简约并不等于简单,其实是我们换了一种思维,我们习惯做加法,我们也可以尝试做减法,只要减的巧减的好,就能够达到“减负增效”的结果。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本次高考学生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四、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对教材的研究还要深入。很多内容,还需找到高考的切入点。从题目设置上看,有些题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发挥,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

2、辅导效果要提高。辅导的学生比较多,要找到更科学合理的辅导方法。

3、还要加强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对知识的分类能力,很多学生答题时在一个方面阐述过多而不涉及其它。

中学思想政治考试题教学设计篇二

政治复习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扎实基础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当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如:可以运用框架学习法,将书本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构建适合自己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框架。框架建立起来了,考生对书本的内容自然也会更加熟悉,这样做起题来就更省时间且更得心应手。

二、联系实际、关注时政、勤于思索

中考政治题型愈来愈灵活,其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而题目的类型也更加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时事问答题,所需要的答题更加全面。为了在中考中能够适应并较好地完成这类题目,平时的锻炼必不可少。要阅读报纸或收看新闻,每天我都鼓励学生收听或收看新闻联播,多看、多听是基础,多想、多练则是关键。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如:奥运会成功举办说明了什么问题?“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就把时政材料与知识点结合起来,自设问题,师生一起交流,通过自问自答,相互讨论,这样,学生就愿学、愿想、愿说。其实社会生活就是政治的大课堂,这既是内容的开放,也是形式的开放。通过不断积累,将会很有效地拓宽我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答题水平和表达能力。

三、精做练习、强调方法、注重效果

题海战术固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会让学生烦躁和无所适从。而练习又是必要的,但政治更应强调学习上的融会贯通。由于政治答案基本上都围绕几个大点,理解题目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做的。关于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来做题,形式可以说是灵活多样的。我就试着用智力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做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紧抓课堂时间

学习老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最后尽量达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的效果。如此行之,只要在每周末或月末进行政治的总复习即可,这样同学们在课下便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去学习其他科目。

五、关注热点时事政治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中考政治题中的前3-4道单项选择题一般是对纯时事政治的考查,热点时事也将作为背景材料在其他的题目中出现。这些必须引起同学们对时事的足够重视。

中学思想政治考试题教学设计篇三

纵观近几年文综试卷的政治科目,对社会执点、焦点问题的考核从来没有放松过,只不过是考查的切入点有“直接切入’和“间接切入”两种不同的方式。找准重大时政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切入点,可以使时政问题的复习事半功倍,从而更有利于整个政治学科的复习。

1.“直接切入”

直接切入考点,是对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等问题考查的明显特点。直面热点,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

比如,20xx年全国文综(新课标)第26、27题分别考查招工难和物价问题,北京卷第28题考查党群关系,福建卷第12题考查”双百”问题,山东文综(新课程卷)第35题考查在我国三亚召开金砖五国会议问题,广东政治(新课程卷)第41题考查科学发展观问题,上海卷第14题则直接以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讲话为切入点,直接考查包容性增长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本年度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影响重大、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它们都具有常识性,即作为生活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们都应该也必须关心的问题。因此,直接切入考点是高考政治试题对于基本知识考查最常见的命题方式。

2.“间接切入”

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由于政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论文 )同时,大量的时事问题是以试题背景或载体的形式出现在题目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将热点问题直接作为试题载体。

例如,20xx年全国文综卷(新课标)第39题有关“妈祖文化的发展”题,实际上就是针对我国‘两岸关系”的隐性考查,这一设计是现实问题隐性介入最突出的表现。又如,北京卷第38题通过从企业,从生产要素,从市场的需求等四个方式的要素模型图——钻石模型图为题材设置问题,其实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隐性考查。

对热点问题进行隐形化的考查,可达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避免猜题押题的现象,真正显示考试的选拔功能,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1.强化双基,打好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大都是围绕热点专题,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引导考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说明,无论试题难易,都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都必然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

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近两年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地存储和提取。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同学们要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同时同学们要训练自己对高考所考基础、主干知识有整体、综合的把握能力,并能根据热点情景,迁移、重组这些基础知识,把书本知识和时政热点对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积极地去寻找时政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对接点。

比如: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可构建如下知识体系:

经济生活:文化产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政治生活: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家性质、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反作用,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与提高改造主观世界。

2.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1)以知识带时事,即以教材知识为主,挂靠时政热点,进而把与其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掌握。

比如‘国家的宏观调控’,在掌握这一知识点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还应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些具体政策,再结合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强调的是对知识深度的把握。

(2)以时事带知识,即以时政热点为主,挂靠教材相关知识,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和分析具体的热点问题。

比如。中国在利比亚撤侨行动”问题就可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理论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强调的是对知识广度的把握。

纵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其命题一般不外乎三个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因此,对热点专题或其下辖的核心观点和理论的分析,最后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三个角度展开。

例如,考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复习时,可着重把握:

(是什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说来说去就是能源和环境问题,实质就是国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为什么)原因:从理论上看,是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有缺陷,需要宏观调控;从现实中看,我国人多,资源少,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环境破坏严重。意义: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对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也有着重要意义。

(怎么样)首先,“市场”“调控”一起抓;“国家”“企业”“个人”想办法。其次,“开源”与“节流”齐上阵;“国内”“国外”都开花。最后,“三大产业”谈点儿内容。

在时政热点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大段地死记硬背,注意了解其背景,着力于记住重要的时政术语。

要把时政热点当成一个载体,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性解读,通过这个过程达到提升能力、巩固知识的目的。

3.加强分析综合,提高解答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

根据文科高考试卷中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特点,时政热点试题可分为显性时政试题和隐性时政试题两类。它们在高考试题中一般通过“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和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观察思考的主观性试题两种形式体现出来。

时政性选择题一般是直接以时政内容为切入点,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或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解答时政选择题的总体法则是,仔细审题、悉心筛选、果断确定。‘仔细审题’,是指对于题干与题肢,要仔细认真地加以审视,题干,其规定性是什么?特别是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认真筛选”,是指依据题干的要求,从题肢与题干的关系上加以定夺,一般地说,可以有这样三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将错误的题肢排除出去,因为错误的题肢多数情况下是不选的(只有在逆向选择时,偶有选择!还有一种是引用言论,然后用设问“意思是说”,亦偶有选择);第二次筛选,是将不相关的排除出去;第三次筛选,相关但是不相符的,剩下的才是符合题意的题肢也就是答案。

大多数时政类主观题都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阅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有些时政题还会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读标题、图表和注释,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考生回答该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所有的图表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审图表的关键在于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考生在审图表时,往往会忽视注解,这对正确读懂图表十分不利。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图表信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把标题、图表、注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轻松地回答问题。

解答时政主观问题,要看清题目要求,善于区分不同问题的不同要求,学会界定运用什么知识回答。简答题通常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形式命题,近几年又以材料简要说明题形式命题,还有带辨别分析的简答题或评析题,要求辨别某种社会现象的是非并简要分析理由。考生审题时,对题目的一词一句都要看清读懂,尤其要注意命题的方向、命题要求的层次,要注意隐性的要求。解答时主要是将教材知识与题目要求挂钩,根据命题的方向和层次,正确选用书本中的'相关知识,多角度思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不同的知识点予以简要分析说明。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必须注意: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有时是比较多的,其中有的内容对分析回答问题有用,我们称之为在”真信息’或“有效信息”,反之,就是“假信息”或“无效信息”。如果不分真假的全盘接受,分析回答问题时必然导致不分主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真假颠倒,分析问题就会离题万里。为此,考生必须首先找全材料中的所有信息点,而后从中筛选分辨。筛选的标准就是看材料内容对分析回答问题是否有用,有用的就是‘真信息”,需保留;反之则是“假信息”,需剔除。可见,审明试题的设问方向、角度等,对准确地分辨材料中的真假信息至关重要。

最后,考生在回答材料题时,要根据材料要求的角度、层次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围绕着题目材料来设计组织答案,做到要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术语科学,避免材料、原理两张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尤其是以时政背景为依托,考查经济生活的题目,因为经济生活课本知识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在持续进行着,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如果试题列举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时政材料,问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则必须根据材料按照当前的要求做出规范回答。

4.全面复习,把握重点。

在对时政热点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应着重把握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与政史地三科均有联系的,且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据此,以下时事值得关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咯,国家宏观调控、收入分配与就业、经济全球化,绿色gdp、“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等。

5.掌握方向,精选资料

不少同学喜欢寻找高考的捷径,希望不费力气能拿到高分。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猜题押宝上,研究高考会考什么,出什么题。这种做法很不可取。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是十分广泛的,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试题不可捉摸,无章可循。经验丰富的高三政治教师,对每年的高考命题和重要热点都能心中有数。他们的这种功夫不是猜题押宝练功成的,而是基于对《考试大纲》的透彻研究。此外,《时事》等考试报刊上发表的试题研究和热点分析文章,多是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从中也可揣摩出一些试题改革和热点考查的方向。

目前,时事复习资料品类繁多,学生便眼花缭乱,产生错觉,误以为资料越多越好。于是,不惜财力购买大量资料。殊不知,不少资料相互抄袭,粗制滥造,且不乏错误与纰漏。学生不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博览群“书”,去纠正错讹,而且一种资料一个说法,反而搞得学生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筛选,严格把关,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蓝本。

笔者认为,选资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种书的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2)资料不宜太厚。很厚的资料并非有多少“绝招’要传授,而是选了大量’繁琐”的时事背景资料和历年高考题以及模拟练习。学生用这种资料不仅会在“众多’的背景下抓不住重点,而且很有可能又跳入“题海”,对时事热点丧失兴趣。(3)资料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笔者认为高三政治考前复习仍然要“回归书本,紧扣考点”,因此,所选用复习资料要能体现这一要求,并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点拨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同时,政治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年度内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要求我们买复习资料不宜过早。

中学思想政治考试题教学设计篇四

;

摘要:高中政治的学科性质、现代教育改革、学生身心和品德发展都需要进行时事政治教学,时事教学是师生锻炼的场所,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条重要渠道,能帮助学生能动地把握政治教材理论知识的重点。

关键词:政治;时事;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思想政治教学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渠道,又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然而,当前一些政治课教学仍拘泥于教材,没有从学生和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当前丰富又生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的结合,使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由于教学目标脱离实际,知识变得教条化、抽象化,导致学生对政治课讲授的理论观点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最终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本文欲从分层设计的角度探求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策略、方法。

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议论时事新闻,谈论热点事件,这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对能力的要求比较特殊,必须紧密地联系国际、国内和生活周边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但如果这些内容都由教师灌输、讲解,学生学习就非常被动,缺乏活力和激情。而且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他们的认知能力、辨证思维能力都在逐渐增强。因此,高中时事政治的教学不应该只让学生阅读时事材料或者教师像上课一样讲解。时事政治教学的目的仅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应试,更多地是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掌握生活的真知,使他们将来走出校园后,能养成读书看报,关心国际国内大事,懂得一分为二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热点新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进行理性的分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时事政治的教学需要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经济生活离学生最近,因此,根据教材的安排,高一的时事政治教学主要以经济现象为主。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典型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给学生以直观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和关注时政热点的兴趣;高一下学期教材主要关注政治生活,相应地,时事政治教学也以理论分析为主。教师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时政信息时,关键要授予学生解读分析的策略、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对时政热点能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高二上学期,文化生活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文化体验的形式进行时事政治教学。高二下学期,在直观感知、理性分析及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各类时事热点。因此,笔者认为时事政治教学可以分为感性、理性、实践及哲学深思四个阶段。这样,时事政治的教学就不再是学生随意阅读的过程,而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学习和教学过程。

1.经济现象:时事政治教学之直观感知。经济现象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吃、穿、住、行都与经济息息相关,相比而言,经济现象更为直观。因此,可以从经济现象着手,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兴趣。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读、看、写、说”四个层面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其中,“读”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带着热点问题去阅读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和查阅其他资料,如《环球时报》、《参政消息》、《闽南日报》、《时事》;“看”指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新闻会客室、世界报道等:“写”指采用速记的方式把新闻的内容写在笔记本上:“说”主要是利用每天课前3~5分钟时间,采用新闻发布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把每天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国内的、国际的、社会的、个人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等,甚至包括班级的都可以),并对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重在参与,重在锻炼,重在评说,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

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过的经济常识进行评说,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把现实问题和所学的原理进行有机联系,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一学年,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结合当时的经济热点,选取一个专题,在学生中广泛征集问题,然后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头查找资料,形成本组问题的发言提纲。根据现在房价、豆类价格上涨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热点来完成“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专题讨论活动。

2.政治前沿:时事政治教学之理性分析。高一下学期《政治生活》模块的学习略显枯燥乏味,与学生的距离也较大,要是教师只是一味地板起面孔,讲原理说方法,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脸难看、课难上、书难背、题难解的尴尬境地。因此,可以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要求他们分组按照教师抛出的“砖”及设置的相关课题来寻找相关的新闻热点,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应对金融危机》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感受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能力的加强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共建和谐家园。通过充分交流、讨论,达到对教材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当今的国内外时事,既丰富又生动,大多跟政治课有一定的联系,且学生对这些时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确立开放学习的新理念,掌握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研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必将推动整个政治科学习的深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文化生活:时事政治教学之实践体验。高二上学期——对高中生来说,《文化生活》是新的一个模块,但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学生可以捕捉到许多学习的素材,再加上中国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等世界级盛会的举行,都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也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理论与时事结合时增添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使其更切身地去体会。为此,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来组织和表达,鼓励学生参加小论文比赛,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看五分钟新闻联播,让他们模仿电视台播音员进行新闻报道。教师适时进行点评,时间久了,学生就不仅掌握了本地区广播台、电视台报道新闻的时间规律,还了解了网站、报刊杂志新闻时事的类别版面,由此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养成了天天看新闻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央视搞一周新闻扫描、新闻综述,逐步发展到选准新闻连续报道,每周抽专门时间让学生上台作新闻综述,发表自己的观点,预测事件的走向,以提高学生综合新闻的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知识再现能力,又克服了说话难的心理障碍,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4.哲学理论:时事政治教学之思维拓展。在经过直观感知、理性分析、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提升。在哲学理论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说明。对中学生来说,哲学相对抽象、概括,不容易理解,更谈不上自觉运用。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刚开始学习难,但掌握其中的窍门以后,似乎比经济学知识的掌握运用得要好,特别是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时,教师可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热点入手,一起透过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应对这一挑战,以及我国针对这一国际趋势而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来挖掘其中的哲理。当然,这种分析不能仅限于口头分析,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题,以实现讲练结合,巩固提高。训练题的编制,以时事材料体现基础知识为主,以多种题型、从多个角度命题,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效果。通过对训练题认真深入的评析,帮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析方法和答题技巧,使之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增强效果。

三、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分层要点

1.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师生要共同学习、共同搜集、整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共同探究其本质,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储备丰富的时政信息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地、恰当地引用一些时事材料,渗透必要的时事信息,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可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时事政治教学形式多样化。时事政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少一些死记硬背,多一些实践操作。例如,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时政研究性学习、知识小竞赛等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课本所学理论和社会热点时事、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是政治科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时事热点和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结合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组织他们开展专题研讨、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通过研究性学习,从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成果。

时事政治教学也可进行规模不同的测验,如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在思想品德课试题中适当加入少量的时政题目进行测试。也可以用智力竞赛的方式进行,竞赛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求知者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可以每个学期开展一次或二次时政知识抢答活动,也可结合节日晚会开展时政知识比赛,等等。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中学思想政治考试题教学设计篇五

49岁,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农民漫画家,邱县农民廉政漫画创作主力。自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工人日报》《大众漫画》等发表漫画、连环画2000余幅,50余幅在全国漫赛中获奖。

农民漫画家:反腐最终要靠法律和政策

漫画创作对事不对人

新京报:邱县漫画得到了中纪委的肯定,知道后有什么感受?

郝增茂:我是从县里知道的消息,县里还说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特别批示了我们的漫画,我挺高兴的。

新京报:你觉得漫画对反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郝增茂:漫画是个艺术形式,一个表达心声的途径。最终反腐要靠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靠实际行动。

新京报:漫画多讽喻,会不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怎么把握创作的尺度?

郝增茂:对事不对人。有人看了不高兴,那是做贼心虚。

“反映百姓对官员期待”

新京报:在你的作品中,体现了怎样的诉求?

郝增茂:国家给了农民好政策,有时被地方层层盘剥了。(比如地方)克扣贫困补贴、征地补偿款之类,我会画一些反映这种现象的漫画。

还要反映老百姓对父母官的期待。我一个获奖作品,一共有两幅。第一幅是一名官员包养了一位漂亮女子,另一幅是一位官员用自己的工资资助贫困大学生,题目就叫《同是“包养”》。里面有我们老百姓的评价在里面。

“平常老老实实种棉花”

新京报:你是怎么想到要学习漫画的?

郝增茂:主要还是爱好。1983年成立青蛙漫画组的时候我就报名参加了,拜了师,这才有了比较多的学习机会。

新京报:当时就画廉政漫画吗?题材选择有哪些考虑?

郝增茂:我早期就画过一些反映廉政内容的漫画,但并不成规模。那时想到啥画啥,群众喜闻乐见的都画。

廉政漫画这两年画得多一些,一方面是县里经常组织主题画展、主题活动,定义个题目给我们。十八大之后(县里有关)廉政主题的创作要求就更多一些。

新京报:创作漫画给你带来了什么?

郝增茂:画漫画挣不了几个钱,平常要老老实实种棉花。但画漫画带给了我好心情。

新京报:县领导有意让邱县漫画产业化,你怎么看?

郝增茂:这个我们农民肯定是欢迎的。我们邱县并不富裕,农民主要依靠种植棉花为生,一年没有多少钱。我们当然希望漫画最终带给我们财富。

半月谈时事政治之制度反腐

半月谈时事政治之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