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模板5篇)

时间:2023-10-08 19:11:36 作者:笔舞 思想政治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思想政治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篇一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预学、议学、导学、练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学能力预学议学导学练学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当前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学生把老师讲过的东西一旦忘记,自己不会翻书,重新把例题弄懂,理解能力低,表达能力差,学习很吃力。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会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讲,课后自觉重温例题,然后完成作业,这一些自学方法,因此成绩提高很慢。

为了改革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弊端,变“学会”为“会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预学、议学、导学、练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预学

新课开始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我质疑、思疑、解疑、记疑。具体做法是:

1、以趣话诱预学。赞可夫说过:“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预学前,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欲知道理何在,须看课文分解”的心理状态,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增强预学的自觉性。

2、给提纲引预学。自读课文前,先公布阅读提纲,为学生提供路标和向导。阅读提纲常以设问或点拨的形式,紧扣重点,多层次多角度引发,富有指示性。

3、教学方法助预学。预学时,要求学生手里拿者笔,眼、脑、手并用,按照阅读提纲逐段默读,边看边想边用不同的符号对概念、原理、重要句段勾划圈点;易懂的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精读。参阅有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将课文的脉络及要点写出来并记下“不大懂”和“一点不懂”的问题。对于后进生还要单独“点拨”,使其达到预学的目的。

二、议学

教师将学生预学中提出的不解问题,按照教学要求拟成议学序题或提纲,组织学生开展议论、争辩或讨论。常用的形式有:

1、针对性议学,即对课文中某些重、难点和易漏、易混、易误、易疑之处,让学生同座或前后座议一议,以便相互启发、分辨和释疑。

2、穿插性议学,即在自学的某个环节上,教师将阻碍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提交给全班学生争议,用以集思广益突破难点。

3、阶段性议学,即学完一个单元后,联系参观、调查和学生思想,运用所学内容开展“解疙瘩”讨论,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辩论性议学,即将学生有争议的问题集中起来,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准备发育稿,在班内公开辩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说理能力。

5、演讲性议学,即在期末复习的基础上,教师将所学理论拟成专题,让学生自选、写稿,公开演讲,民主评分,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实践证明,要组织好议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不能只当“裁判员”对各种不同的议论进行最终判决,而应该做“引路人”,用自己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深思广议,做到“四要”:一要善抛线,用插话、提示、点拨、打比方、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提纲议论,不走题,不冷场。二是巧激争辩。让学生的思路的要道口画龙点睛地反激一下,使学生的争议处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状态。三要鼓励求疵,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现有结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实行“挑刺有奖”政策。四要允许存疑,对学生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而学术界又无定论的问题,采取存疑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窗口,让他们课后去研究,享受和发现创造的快乐。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思想政治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篇二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1.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领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2.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活动教学、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热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

4.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方案。

5.依据教学方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6.根据思想政治教学情境,正确分析和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

(四)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1.理解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掌握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引导等功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协调发展。

3.运用观察、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状况。

思想政治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篇三

辽宁省盘山县得胜学校邢亮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和是非观塑形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且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是创新人才的天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发展总要以创新作为第一要务,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生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教师应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记忆和接受,忽视发现和探究,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这种学习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普遍接纳,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更要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构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根本,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内容是丰富的,实践方式是多样的。

3.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思想品德课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整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4.改革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育评价受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合理的教育理念的限制,评价的目的在于把“优秀者”选拔出来,只是用笔和纸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追求答案的标准性、唯一性,束缚了学生的活跃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意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与学生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展示他们的成绩。不要仅凭借单一的期末一次书面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评价方法可以有多个方面:可以通过平时观察,对每一个学生写出描述性评语;对学生的集体实践活动给予评价;通过与学生的谈话给予评价;制作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考试方法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考试形式可以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还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写小论文、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考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也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只有改革评价方法,才能与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改革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创新意识

1.教师的创新意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

在马克思主义中提到:“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目标需求,创新型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旧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变革旧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具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拥有开启创新性思维大门的希望,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内驱力。

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继承性”“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师的创新意识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中体现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和意义为旨归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是一个学生不断地超越和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从而创造一种更为完满的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一般有三种层次和水平:一是主动接受,二是自主发现,三是意义创造。其中,自主发现和意义创造层次的学习具有动态生成的特征,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目标。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只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篇四

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由小至大,由书本至生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道德观。

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没有积极的努力,不付出艰巨的劳动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对学生还要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创造、发明往往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挫折教育就是进行克服个体需求未满足时的消极心理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改革所必须的勇敢探索的`个性品格,克服思维的固定性,习常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是满腔热忱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未曾想到的形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求,都是具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正是蕴于这种精神之中的。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人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如:辩论激趣、情景激趣、悬念激趣、形象激趣等,增强教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引发扩大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观看影视录像,参加知识竞赛、调查访问、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不断增加学生获取知识地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创造开拓的“金钥匙”。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如果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在宏观上把握政治课的教学思路,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从微观上具体的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可以称为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紧紧围绕着如何造就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一中心。所以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集中”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坚持“激励性”原则,挖掘学生身上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摆脱妄自菲薄的心态,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从小抓起。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思想品德实践的活动时间,帮助他们在自主、合作、创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也必须变换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育过程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保护学生创新的渴求。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不能要求学生围着教师进行一切活动,即要克服课堂上老师为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多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创新能力的起点源于思考观察力

学生对事物从认识、掌握到发展,必须从观察思考开始,通过观察、看演示、掌握直观材料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熟悉到掌握,再发展到想象、推理,对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上升到发展高度,使思维达到创造的境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以反复练习和重复记忆为主。这实际压抑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拓展,使学生完全依赖老师完成学习知识,从而培养出依赖性强和操作能力差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派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质疑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在自学中认真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疑问思维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懂得提出疑问,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有疑到解疑再发展到创新,这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规律。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提问。所设疑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说的疑点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简明具体,又要有适当难度,或是新颖有趣或有启发性。学生学会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创新教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政治教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及其永不枯竭的动力旨在创新,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大胆实践,要创新,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树立现代人的教育观念,提高人才的教育观点,积极去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主动迎接时代带来的新挑战,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思想政治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篇五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素质教育要求施教者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潜能,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那么,如何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填鸭式”的满堂灌、题海战术却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是教师在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主体观念,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是否听话”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这样一个绝对服从家长和教师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但是,这样的“好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工作只能循规蹈矩,习惯于在条条框框下生活和学习,谈不上创新。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把学生优秀与否的评价标准确立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以此来引导社会评价,这样才会在整个社会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效益观和人才评价标准,从而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到主动学习上来,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讲,教师要由教学的“操纵者”向“组织者”转变,这是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前提。只有认同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更是学习活动的创造者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学生以独立思维的能力。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深思、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做到敢说、敢问、敢辩,抓住学生带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从而形成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谐发展的氛围。

二、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是单向的,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灌输,这种灌输效果如何,也就是学生究竟接受了多少,在课堂上很难反映出来,而我们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方式就是考试。因此,这种教学由于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结果只能是教师教学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

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学与生活实际几乎完全脱节,对学生了解现实,提高他们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没有多大帮助。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政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成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更要成为课堂实际活动中的一员。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注意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民主的教学氛围要求师生平等,教师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创建一种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同时相应地改革教学的评价策略,比如通过口试和撰写小论文等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也可以引导教师们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从而打造一个和谐课堂。

初中生虽然年龄尚小,但是由于身处信息社会,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可以获得大量信息,通过整合这些信息,必定会产生表达的需要。因此,提供一个渠道,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会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更有吸引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该建立平等为基础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另外,这种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能够增加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努力探究。初中生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很多,如制造悬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导语、独特的课堂教学形式等。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理由往往比解决一个理由更重要。”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提出理由,只有引导学生树立质疑精神,善于发现理由,老师的教学才是成功的,那种传统的自问自答式的教学策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得到锻炼。可以说,学生的兴趣越大,创新能力越强。因此,实施创新教育要在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兴趣上狠下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公民的政治权利这个知识点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告诉学生公民的政治权利就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权利的话,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即使能够记忆,这种记忆也是短暂的,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果能够采取研究式教学,对宪法和法律中的相关规定作一个简单的罗列,告诉学生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在什么情况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参政议政,甚至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选举。这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就会有切身的感受,就会自觉地探索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途径,就会对目前我国公民在社会管理中的参与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这无疑会给他们留下印象。这种教学策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原来的死记硬背相比较,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这样的课堂中,有些知识点甚至会使他们终生难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样的课堂就会被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样的课堂就会得到锻炼,学生会真正地爱上思想政治课。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只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