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优质

时间:2023-07-09 16:59:18 作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优质篇一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课中的一节。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头像虽然是雕塑造型中比较难的题材,但是本课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所以应该说,本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取还是造型的难易程度,都是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学习陶艺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的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1.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2.了解、感受橡皮泥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运用捏、搓、揉,并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具特色的脸。

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一课时

橡皮泥、垫板、制作工具、装饰物、教学课件、面具等。

一、导入

2.师:在这三位同学出来的一瞬间,老师看到同学们脸上出现了不同的表情,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引出:奇特。板书:一张奇特的脸)

二、欣赏图片,分析怎样的脸是“奇特的脸”

(1)艺术作品中的脸和现实生活中的脸有什么不一样?

(2)怎样的脸才是“奇特的脸”?(板书:奇特)

2.点击课件,欣赏“头像工艺品”

3.点击课件,欣赏真人头像。

(过渡)师:我们欣赏了艺术作品中的脸,现在来欣赏一幅现实中的脸,看看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

问题一:看到的脸是什么形状?还有什么形状?

问题二:观察中轴线,观察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对称)

问题三:眼睛、耳朵等,我们总称为?(五官)

小结:关于脸部的美术知识还有好多,比如:“三庭五眼”等等。

4.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老师先不做任何评价。

三、看图比较。交流、分析前两个问题。

1.出示脸型的对比课件。

(1)这两组图,艺术作品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更奇特?为什么?

(2)真人的脸型是什么型?

(3)艺术作品中的脸在真人脸的基础上有了什么变化?

看起来才更奇特?(板书:脸型-----变形)

(4)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样的奇特的脸型?

2.出示五官的对比课件。

(1)艺术作品中的五官和现实中的五官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更奇特?为什么?

(2)欣赏真人脸的五官。

(3)艺术作品中的五官在真人对称的基础上进行了什么?

(板书:变形、夸张)

(4)请学生上台做鬼脸,看谁的五官变形最奇特?

3.出示色彩对比课件。

(1)放音乐,问学生听到什么颜色?《歌曲:说唱脸谱》

(2)分别代表历史中哪些人物?

(3)为什么红色代表关公?白色代表曹操?这些颜色分别给人以什么视觉感受?(比如;红色代表—威武、中正)

(4)这些戏剧中的人物的颜色和现实中的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觉?(板书:色彩、装饰手法、鲜艳、独特)

小结:所以说一张奇特的脸必须做到:夸张、变形、等。

4.(出示实物)讲解材质不同,艺术效果不同。

5.老师出示带来的头像艺术品,让学生亲自摸摸它的材质。

四、教师示范,学生探讨技法。

1.师:老师出示范作,让学生欣赏、分析。

2.探讨:基本步骤。

3.探讨:各种五官的脸型是怎样做出来的?(揉、搓、捻、压)

4.现在同学们看到这张脸有的在平面的脸型上凹、有的凸起,这种表现形式是:浮雕。

五、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发挥想象力,用“橡皮泥“的形式,制作“一张奇特的脸”,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

六、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课件滚动出示学生作品)

要点:

1.怎样让自己制作的这张脸看起来很特别,和身边的同学做的都不一样是关键。

2.注意脸型、五官的奇特。

3.装饰手法的奇特。

六、评价:交流、完善。

1.同学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提示:

(1)给同学们讲讲你的造型主要表现的是什么?

(3)谁的作品给你的启发最大,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4)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修改、完善作品。

七、课后延伸

儿童艺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其情感的内容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这节课是即上册《面具》《捏泥巴》两课之后的拓展课。孩子们的作品我想用三精来形容“惊喜”“精彩”“惊艳”儿童作品之所以值得珍惜,就是他们作品的纯净、自然和充满创造的个性表现特征。

一、惊喜——资料收集。孩子们这节课前,我到班级去熟悉学生布置用具,并提出了“找脸”“老师在课堂外藏了好多奇特的有趣的脸,请你们把它找到会得到一份神秘礼物”这个课前收集资料的目的想达到,引发学生这课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发现生活中的艺术,课堂上为进一步拓展视野,懂得艺术品是源于生活的。我们该做的,首先要激发孩子的感兴趣学习动机,进而了解他想表现什么,理解孩子才能理解他的创作,把孩子的生活经验和他的认识、情感,和他的创作联系起来;我也想学习他们收集到的奇特信息。没有想到他们这多种形式的呈现。

二、精彩——课中表现,从拼摆脸到欣赏作品,孩子们表达的精彩,证明了平时李老师对他们在表达上很下功夫,进一步引导观察学生作品找问题,孩子们能一针见血的指出说明了王冲老师美术课上艺术引导到位,为了解决孩子们制作时的困惑,我录制了微课,孩子们能准确的找到我忘记了一项很重要的五官--耳朵,可见思维和反映的敏捷。

三、惊艳——作品呈现一节课四十分钟,真的不像用甄别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张张奇特的作品,不能小看孩子,他们个个都是大师。惊艳于他们那天马行空的艺术张力,让我们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欣赏他的创作吧。我们要做一个伯乐,满腔热情地与孩子共同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不断地鼓励孩子,发现他们画中表现的童真童趣和生动稚拙的美,把它们肯定下来。

总有缺憾的课堂,我的课堂也一样,做妈妈时间长了爱唠叨,放手不够,其实他们真的已经很好了。做老师时间长了性子急,告诉自己慢慢来,还是时间控制的不理想。因为没有下一次给同样的孩子上一节同样的课,真的格外珍惜。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优质篇二

儿童是与绘画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画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绘画中游弋。然而,在日常课中我也会为了让学生画出作品好的效果,往往不自觉地以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能为主要的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范例为教学半径,把美术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所以有段时间我也发觉学生作品越来越没有新意了,甚至课堂纪律也开始不好了。后来我从一本名为《教师课堂实用手册》的书中学到了一些自认为比较奏效的方法。我认识到我的课也许太“实用主义”了,使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他们失去了绘画的动力。

《教师课堂实用手册》书上在“教学的变式中”提出了师生要经常进行“双向对话”、“合作学习”、“口头陈述”、“多提开放性问题”、“游戏”等多种教学环节设计和设置,实质上就是要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对课堂发生兴趣,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经过学习和实践,我还尝试了一些开放式美术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只有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生成精彩的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立体空间。如《三百六十行》一课,课前我让学生在家每人了解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职业角色,感受一下不同角色的特点和工作所带来的辛劳。再到课上说说自己的体会,最后画一画自己未来职业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最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实用手册》书上再三强调了让交流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的确,在开放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学生在作画时,我就走到各个学生中间,尝试着在指导他们的同时也与他们聊聊家常,缩短和学生心的距离。有时为了奖励学生的优秀表现,我也会给他们在上课前或下课前看一小会卡通片,用美术的眼光再与他们交流交流观后感,甚至鼓励他们把看到的.形象画下来,我再给他们一个分数作为奖励,学生的上课兴趣就会被一下提了起来。在平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多画一些自己喜欢的题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师生一起点评,一起分享他的画面背后的故事。

让艺术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美术课再也不能是几支笔就能对付得了的,我还在网上开了一个校园美术博客,鼓励孩子们把自己作品、照片和一些获奖信息等都挂在上面,使博客成为了学生的网上家园,也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二)美术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开放的美术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上《游泳真快乐》这一课, 我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在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的乐趣。在解决本课重、难点“了解游泳的各种姿态、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泳姿”时,我充分发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开展了“模仿秀”、“创意比赛”、“谁是人气王”等互动形式。我通过提问孩子——“为什么要学游泳呢?”,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开门见山的就导入了课题,之后教师顺势提出了游泳的四种正规泳姿。通过三维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泳姿最基本的动作,特别是通过师生一起模仿秀,既达到了热身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让学生设计出有创意的游泳姿势,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活动纸人”的教具,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各种动作,自己去摸索,体味设计的乐趣。本节课弱化绘画技能的讲解,强调学生想象的培养和口头的表述能力,而且,轻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了美术所独有的——“创想”的乐趣。

评价是一种重要的导向,在美术教学中,作品完成以后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鼓励他们充分表达创作意图,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所以在我的课堂中,美术作业大都是“良”以上,而且没有一件“不及格”。另外我构建了开放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法,我认为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选择,不能固定不变。例:当堂展示评价、课后展览评价、小组交流评价、网上展览评价等,最后一项是——送去“评奖”,只要机会合适,让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一些有益的比赛,获奖的话更是对学生作品的最好评价。开放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美术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以上的教学操作经验都是在学习《教师课堂实用手册》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来的,同时,在不断地与书本要求对照下,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班级的管理中。所以,我将以这本书作为明镜,会继续努力。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优质篇三

本课一民间玩具为题材,引导三年级学生欣赏学习。民间玩具师我国劳动人民为启迪儿童智慧、伴随儿童游戏玩乐而制作的娱乐用品,一般是手工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更,把它介绍给在电动玩具世界里的.孩子们,既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让他们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和色彩特征,启迪智慧。

2、用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体现对玩具制作的学习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对于民间玩具的感受,并能了解民间玩具的悠久历史。

2、学生对于民间玩具制作工艺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出示多种多样的潍坊风筝,并实物出示学生自带的风筝;讲述风筝的来历和潍坊风筝的悠久历史,从而导出民间玩具的学习主题。

师:风筝就是一种标准的民间玩具而且它还凝结了许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梦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多种多样的民间玩具。平时你都玩过哪些民间玩具?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玩具吗?(课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兴趣盎然,分别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回答。

2、认知

(1)、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民间玩具。

师:我们中国民间到底都有哪些民间玩具呢?

多媒体展示相关信息。

(2)、学生分成4—6人一组,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泥塑小玩具,每组分发几个让学生讨论研究其制作方法。学生口述小玩具的制作过程,并讨论其制作方法。

教师在旁指导。

3、实践

师:请各组根据所准备的材料,分别进行小玩具的制作,先讨论如何制作形态可爱五彩缤纷的小玩具,再动手制作。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播放民乐《步步高》,并在旁指导。

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涉及民间玩具的其他制作技法,讨论泥塑玩具的制作小技巧。

5、创新

(1)、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小知识,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泥塑面塑小玩具,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布艺小玩具。

(2)、将自己设计制作出的小玩具,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选出最佳创意奖,并根据制作质量与时间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6、拓展

学生小声议论这个问题,但答出者甚少。

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对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多加关注,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生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总结教师从小组作品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评价。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优质篇四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2、播放课件:欣赏荷花各种形态的样子

3、指名学生说说

师:大家都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荷花,那么我们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大家还是来读读课文吧!

4、板书课题:12 荷花

二、初读感知,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或者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_”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关联词说明了什么?(板书:清香)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一个碧绿的大圆盘。师:这句话写了什么?美在哪里?(板书:挨挨挤挤 碧绿 圆)

(3)演一演:挨挨挤挤

3、演一演“冒”

师:假如你们就是荷花仙仔,我们这个教室就是一个池塘,现在睁开你们的眼睛,周围都是挨挨挤挤的荷叶,你们想不想冒出来?冒出来干什么?想怎样冒就怎样冒。

4、找出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并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一共写了荷花几种姿势?用了什么词把几种姿势连起来写的?(板书:有的……有的……有的……)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优质篇五

文昌市龙楼镇嘉德小学   黄小燕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4页的内容,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一题

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1至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具准备:幻灯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电脑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放到一起。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3)教师说明3个红气球和一个蓝气球放到一起,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气球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三、 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加深体会加法的含义。

完成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

教师出示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的图,请学生根据每一幅图说一说对应的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2)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加法的例子。

(3)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将算式补充完整。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加法

3+1=4  读作:3加1等于4

加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