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实用

时间:2023-07-09 17:01:10 作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实用篇一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懂得颜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一些色彩理论知识,我用课题课题《魔幻的颜色》中的魔幻二字来做文章,设计了一个小魔术“看我变变变”。用魔术的方法揭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视觉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通过这个小魔术,使学生知道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可以调出很多新的颜色,而这三种颜色是不能调出来的,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色,称之为三原色。

三原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学生进行询问红色、黄色、蓝色的物品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这说明色彩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它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五彩缤纷,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非常的快乐。

动手实践与感受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是对它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因而刚接触调色,对它充满了好奇,才识我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观察,然后画出作品。

在这堂课里,我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的有学生向我和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在实践中体现了学习的乐趣。但却没很好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动手实践后就收不回来,有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现象。应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要重视学生的互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纪律的管理。

在语言上有所欠缺,没能很好的使用表扬性、鼓励性的语言。应恰如其分的使用这些语言来鼓励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更能很好的促进课堂气氛,使之融洽。

最新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实用篇二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2、播放课件:欣赏荷花各种形态的样子

3、指名学生说说

师:大家都看到了自己心中的荷花,那么我们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大家还是来读读课文吧!

4、板书课题:12 荷花

二、初读感知,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或者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_”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关联词说明了什么?(板书:清香)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一个碧绿的大圆盘。师:这句话写了什么?美在哪里?(板书:挨挨挤挤 碧绿 圆)

(3)演一演:挨挨挤挤

3、演一演“冒”

师:假如你们就是荷花仙仔,我们这个教室就是一个池塘,现在睁开你们的眼睛,周围都是挨挨挤挤的荷叶,你们想不想冒出来?冒出来干什么?想怎样冒就怎样冒。

4、找出描写荷花姿势的句子并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一共写了荷花几种姿势?用了什么词把几种姿势连起来写的?(板书:有的……有的……有的……)

最新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实用篇三

本课一民间玩具为题材,引导三年级学生欣赏学习。民间玩具师我国劳动人民为启迪儿童智慧、伴随儿童游戏玩乐而制作的娱乐用品,一般是手工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更,把它介绍给在电动玩具世界里的.孩子们,既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让他们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和色彩特征,启迪智慧。

2、用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体现对玩具制作的学习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对于民间玩具的感受,并能了解民间玩具的悠久历史。

2、学生对于民间玩具制作工艺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出示多种多样的潍坊风筝,并实物出示学生自带的风筝;讲述风筝的来历和潍坊风筝的悠久历史,从而导出民间玩具的学习主题。

师:风筝就是一种标准的民间玩具而且它还凝结了许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梦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多种多样的民间玩具。平时你都玩过哪些民间玩具?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玩具吗?(课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兴趣盎然,分别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回答。

2、认知

(1)、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民间玩具。

师:我们中国民间到底都有哪些民间玩具呢?

多媒体展示相关信息。

(2)、学生分成4—6人一组,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泥塑小玩具,每组分发几个让学生讨论研究其制作方法。学生口述小玩具的制作过程,并讨论其制作方法。

教师在旁指导。

3、实践

师:请各组根据所准备的材料,分别进行小玩具的制作,先讨论如何制作形态可爱五彩缤纷的小玩具,再动手制作。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播放民乐《步步高》,并在旁指导。

4、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涉及民间玩具的其他制作技法,讨论泥塑玩具的制作小技巧。

5、创新

(1)、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小知识,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泥塑面塑小玩具,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布艺小玩具。

(2)、将自己设计制作出的小玩具,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选出最佳创意奖,并根据制作质量与时间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6、拓展

学生小声议论这个问题,但答出者甚少。

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对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多加关注,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生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总结教师从小组作品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评价。

最新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实用篇四

文昌市龙楼镇嘉德小学   黄小燕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4页的内容,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一题

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1至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具准备:幻灯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电脑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放到一起。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3)教师说明3个红气球和一个蓝气球放到一起,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气球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三、 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加深体会加法的含义。

完成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

教师出示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的图,请学生根据每一幅图说一说对应的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2)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加法的例子。

(3)课本第28页练习五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将算式补充完整。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加法

3+1=4  读作:3加1等于4

加号

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美术三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十实用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色彩搭配的图片实例,引导学生欣赏感受色彩(出示课题)

1.欣赏图片后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讨论,分析,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归纳总结,由图片实例引导出色彩知识。

二、新课展开

好的色彩搭配能满足人的情绪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色彩感觉,

但想要创造和谐的色彩效果,就要认识和运用色彩的三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指色彩本来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叫明度。在有色彩系列中,最深的颜色是蓝紫色,最浅的颜色是柠檬黄。有色彩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断的。

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色彩中加入黑白的多少。

2.色彩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

不同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展示体现色相搭配的图片)。

明度对比:

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展示体现明度搭配的图片)。

类似色的对比:

色环上相邻色的对比,如红,橙,黄给人以融合,平静的感觉。

冷暖色的对比:

如红,橙,黄的搭配给人温暖的感觉,绿,兰,紫的搭配给人清冷的感觉。

3.生活中色彩搭配实例的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生活中色彩搭配的成功实例,学生思考生活中实例都运用了哪些色彩知识。

三、实践与作业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简单的造型来根据色彩搭配知识来完成色彩的自由组合。

以生活中的雨伞为例,把伞的简单造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完成造型后,根据学习的色彩知识自由创作色彩的搭配。

四、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色彩无处不在,好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色彩实例图片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色彩知识和色彩规律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反思:

本课的教学组织中,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多从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索和讨论,在这当中学习和认识色彩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过程中还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的实例来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并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学会感知色彩现象,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淡化专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