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和反思汇总

时间:2023-07-09 16:37:04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和反思汇总篇一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歌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的情怀。江老师的课总体而言是成功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

一、教态自然,用语亲切。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从容和温柔的语调,这让人感到很亲切。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在整节课中,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位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而不是初登讲台的支教生。

二、读写结合,体会情感。

在教学中重点抓住三个场面,即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来,重点研究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历程。然后让学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并且写上标注,思考这样写的方法和好处。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把握主线从而深入研究和探讨,体现了高年级教学的深度。

三、调节课堂,学生为主。

在课程设计上,分为解读题目、作者简介、初读课文、会读会写、概括事件、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具体分析语句等方面,对于一节40分钟的课来说,内容还是很多的。到了最后的具体分析语句的环节,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就像是一出大戏没了戏眼一样,匆匆落幕。我觉得可以把具体分析语句这一环节放在下一节课再教学,在概括事件、思考问题这两个环节里可以增设相应的练习、多提问学生。一节课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老师讲得多好,而在于学生的表现。

《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同学的进步,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和反思汇总篇二

30分钟的时间过的很快在和学生和谐互动的参 中,我在一次感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我是课堂中的指引者,让我在自主学习的空间中发挥主动性,感悟动人的语言,品味真挚的情怀。

1.以读代讲,以读感悟。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浏览读,默读,理解读,品味读和选择读,层层深入。感悟gs的人性光辉。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变的更加有效,学法指导前功一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或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边思的方法都是高段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抓重点句子的感悟中,突出教学宽点并突破教学难完成知识马技说,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整合。

3.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比较到位。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的理解是在不同的文章中有所侧质。在自主学习中张扬了个性,展示学生独特的视角。

在30分钟,想体现的很多,虽然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但有两点体现的不够,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文我更重于文本的人文感悟,有效的评价机制还不够。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和反思汇总篇三

一般来说课文的特点不同,教学设计的主线(思路)就不相同,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多条教学主线。比如,《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主线可以有这样几条:一是基于课文内容较难理解,便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先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然后逐段提问引导,让学生学懂课文;二是基于课文情感性较强,便以体验情感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可以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朗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三是基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以“品味细节,体会感情”作为教学主线,也就是在让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细节,去领悟主人公的高尚情怀。在本课例中,教师以第三种主线实施教学,既抓住了课文“细节描写逼真、细腻、感人”的基本特点,又比较符合“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它的最大优势是既能使学生“得意”(把握主旨,体会情感),又能使他们“得言”(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具体的)。这样教,就是“一石二鸟,言意兼得”。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和反思汇总篇四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5自然段)、“重披战甲”(第6~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长文短教,提炼重点;师生对话激发情感,情境创设熏陶感染。

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熟读课文。

一、 诗文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

英雄垂暮近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打洛江边念战友。

自掘坟墓共长眠。

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演示齐读)最后一头战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这最后一头战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能说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课件出示:这是一头——的战象。)师引导到重情重义上!

二、感悟文本

(一)嘎羧总体印象,读书方法指导

(二)感悟文体,互动交流

学生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间进行交流。

(三)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相机指导,重点放在如下重点句段:

重点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从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表情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战象来说象鞍就是战甲)

重点句: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和反思汇总篇五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