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实用

时间:2023-07-11 12:12:03 作者:曹czj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实用篇一

它曾经是威风凛凛的战象,如今却成了有残疾的战象,不过这应该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八十多头战象,就它一头存活下来,它就是嗄羧,也是最后一头战象。嗄羧不仅是战象,还是功臣,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桶泉水。

有一天,嗄羧把打仗时穿的象鞍重新穿了上去,去了百象冢

这是一头多么有灵气的战象啊!临死前没有到遥远而又神秘的祖先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读了这本书,我才认识到了一头有灵气的战象。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内心有多么大的对金钱的欲望。不过这两个人还是有些许良知的,最终没有去把象牙捡去卖。

这本书写出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我会永远记住这头战象嗄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实用篇二

在《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中, 有许多好词、好句,以及一些我从来没有读过、看过的新内容,我获得了好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小说里讲人与大象之间的情缘。讲了保护动物,还穿插了很多有趣的大象的祖先、历史、习性。其中我最喜爱小说中的这个情节——一头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老战象,不愿意埋葬在祖坟里,却要与几十年前那些同舟共济、浴血奋战的“战友”埋葬在一起,我被这头老战象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它是多么伟大呀!

人类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情感方面的复杂缺点,要向动物学习,学习它们这种崇高的单纯情感!

教师点评:你是真正地看书!看得认真,想得全面、深入,你也确实从书中收获了许多。坚持下去,你会从书中学到许多东西。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实用篇三

我最近读了一本非常好的书,叫做《最后的战象》。他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小说大王沈写的。

最后一只曾经活过抗日战争的战象隋羧基,有一天要求重新穿上铠甲,然后战象回到老地方,在天空中鸣笛,最后在白象墓旁自掘坟墓,直到死去。看到这里,我觉得大象是一种如此聪明、灵性和深情的动物。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象的不情愿,大象的苦恼,以及他对周围事物的每一种情感。

当你要离开时,消息传遍了小屋。大家都来送行,大家都泪流满面。村长还在脖子上绑了条白围巾,四肢上绑了块黑布,给了你很多吃的,他却一点都没吃。看得出来他舍不得大家,舍不得那个假的。

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内心仿佛融化了,大象的真情在脑海里回荡。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动物有如此高尚的感情。我们人类应该有更深的感情吗?大自然真的很神奇,很伟大。我们应该保护动物,不要让它们受伤。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实用篇四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最后一头战象》。作者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里面讲了三种动物,分别是象、猪、熊,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一篇小说是“棕熊的故事”,深有感受。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沈石溪和强巴在小山沟发现一只熊崽,附近有一只金猫。为了避免金猫吃掉小熊崽,他们从金猫爪下抱走了小熊崽。这只熊崽是雌性的,沈石溪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丽丽。小丽丽睁开眼睛第一个看见的是沈石溪,这也给小丽丽日后的生活带来了麻烦。过了几天,母熊找到了沈石溪,沈石溪把熊崽就还给了母熊,但小熊崽却不舍得走。过了两个月,小丽丽还是从母熊身边逃出来,又回到了沈石溪身边,最后又被母熊带走。有一次,母熊为了保护小丽丽,与雪豹搏斗,最后它的肚子被雪豹咬破,肠子一直往外涌。母熊为了小丽丽以后的生活,一边捂住肚子,一边去找沈石溪,把小莉莉永久的托付给了他。而它却在一棵树下,奄奄一息。

读到这时,我被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并且想起了我的妈妈对我的爱。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睡觉,忽然,我被尿憋醒了。我穿上衣服去上厕所,在回来的半路上,从我房间的窗户外刮来了一阵寒风,冻得我直发抖。我刚上床,妈妈就过来了,看我还没睡,说:“你怎么还没睡?”“刚才上了个厕所——你怎么来了?”“我刚才感受到一阵冷风,就来看看你被子盖好了没——既然没事,我就回去了。”顿时,我鼻子酸了下,钻进被窝,眼泪止不住的哗哗流出来……因为我被妈妈的关心感动了!

从“棕熊的故事”这篇小说中,母熊为了保护小熊,被雪豹咬破了肚子,与雪豹同归于尽。这母爱多么地伟大啊!在生活中,我经常被伟大的母爱感动。难怪我经常听人们说:“母爱似海,母爱无边!”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实用篇五

说起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象,我们想到的词汇通常是:蒲扇耳朵、短尾巴、高大有力,但有些笨拙,虽然很温顺,也很可爱,但在人们心目中却很少感受到它们的尊严和情感。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以后,让我感受到了它们对人类的情感,对战友的思念,以及文中战象维护自己尊严的态度。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军侵略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十头勇敢的战象在傣族人民的带领下,经历了一场浴血奋战,嘎羧成了那场战役唯一活下来的战象。几十年以来,嘎羧一直忍受着战争给它带来的痛苦: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都闭不拢,前腿也没有完全治好……虽然又老又难看,但因为它是战象,它是功臣,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照顾。而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嘎羧这头最后的战象,带着充满荣誉的象鞍,走向了在翠竹掩映中的象冢。

这篇文章通过一头战象的故事,描绘了一头重情义的大象,放弃种族为它设好的象冢,走进当年埋葬战死队友的象冢中,和当年并肩作战的勇猛象兵们长眠在一起,体现了它对战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对作者与波农丁一开始的贪婪,到最后被嘎羧的行为所感动,而放弃拿走象冢里的象牙这一过程的描写,进一步宣扬了嘎羧细腻的情感和尊严,也形成了人类的贪婪和动物的纯真之间鲜明的对比。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那是个初冬的下午,我坐在天井里奶奶的藤椅上,地上不时蹲着一些不怕冷的小麻雀,用手拍一拍它也不会飞走,我一边呼出白气,一边在想:“弄一只小麻雀来怎么样?还可以当宠物养呢!”想着,想着,我以雷电般的速度抓住了一只灰色与黄色相间的鸟儿,扒拉一下这只小麻雀的羽毛,才不管它在我手中疯狂地挣扎,不管怎样,从此以后它就是我的宠物啦!把玩了一会儿,就一把把它塞进临时的笼子里。

伙伴的回答让我百思不解,虽然我也努力探寻更合理的答案,但始终没有找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悲伤的事情被渐渐抛到了脑后,为这事流过的眼泪,也渐渐被记忆风干了。直到我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又唤起我对那只小麻雀的记忆,同时也明白了小鸟去世的原因。

当鸟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它知道自己变成了囚徒,为了自己的尊严,他宁愿死,也不在笼子里生活一天;当鸟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它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它要为了尊严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金钱,失去自己的尊严,有的人为了名誉和地位不择手段。对比战象,这些人应该感到羞耻。《最后一头战象》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情感和尊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