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现代诗歌点评用语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实用

时间:2023-05-31 09:58:36 作者:曹czj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篇一

;

中国现代诗歌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歌流派大致有:20世纪初的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为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群(中国现代主义)、汉园三诗人、七月派;40年代的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九叶诗人); 50年代的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70年代的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80年代的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新世代,后新诗潮)、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一、尝试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新诗的不足

胡适首开新诗革命之风,但他的诗歌,基本上还用了旧诗的意境,只是语言变了而已。所以算不上好诗。新诗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不足也暴露了出来,出现“非诗化”的倾向。只重“白话”不重“诗”。“新诗运动最早的几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大家努力的是如何摆脱旧诗的藩篱,不是如何建社新诗的根基。”(梁实秋)

1、语言极不讲究,词汇极端贫乏,大白话遮掩了闪光的诗情。“收入了白话,放走了诗情” (梁实秋),空口说白话而缺乏诗美(形式上)。

2、情感太薄弱,想象太肤浅,诗淡而寡味(内容上)。

3、表达内容在性质上、质素上缺乏美感(寻常琐屑的事物、感冒风寒的病,也没有入诗的价值——闻一多)

二、创造社 早期浪漫主义

创造社是1921年6月至7月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社团,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共同创建。创造社在成立后编辑出版《创造社丛书》,编有郭沫若的诗歌《女神》等。第二年开始发行《创造季刊》,1923年编辑出版《创造周报》以及《中华新报》的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对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以创造社为核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早期浪漫主义。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代表诗人:郭沫若 宗白华 王独清 冯乃超 穆木天。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三、湖畔诗派

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湖畔派原指19世纪英国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位浪漫主义诗人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中国的湖畔派诗人的诗歌与英国的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其最有特色的是歌颂爱情的诗歌。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代表诗人: 应修人 汪静之 潘漠华 冯雪峰。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四、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创办了《诗镌》、《剧刊》,1927年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1928年3月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创立了《新月》月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月派也称为新格律诗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不久《新月》杂志停刊,新月社解散。代表诗人: 徐志摩 孙大雨 饶孟侃 林徽因 于赓虞 刘梦苇 梁实秋 闻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玮德 陈梦家。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的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解读:

林徽因(1904~1955),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建筑学家,浙江杭州人。早年留学欧美,1928年回国后在大学任教。1933年与闻一多等创办《学文》月刊,1937年担任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编委。一生写有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其中代表作品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林徽因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解放后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1955年4月病逝于北京。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发表在1934年的《学文》上,对于它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以“爱”为主题。因为内心真诚的爱,这世间的一景一物在诗人的心中才会变得如此透明、纯美。

诗歌首先以第二人称的手法,把美丽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接着,通过对春天的点染和描摹,以表达对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爱。

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在春天的记忆中激活了,世界变得浪漫、温馨、可人,像水晶、似童话。

诗歌以轻盈的意象和明快的语言,在勾画出这样一幅唯美的图画,雪化了的鹅黄,生机勃勃的绿色,柔嫩的生命,如佛一般圣洁的白莲花, “你”初临人世, 恍若天使般纯真本色的流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

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的魅力不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画面美和乐感美(“三美”原则)。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林徽因善于构筑轻巧玲珑的诗世界,善于捕捉和描绘瞬息即逝的意境幻动和思绪的微妙变化,她的诗歌是轻妙而充满灵性的,这与她诗歌感觉的灵异和诗性传导的清奇密不可分。在新诗史上,林徽因也许并不是最璀璨耀眼的一颗。但是她的诗如同一条淙淙的小溪从心底缓缓流出,虽然没有多大波澜,却清晰映出作者的缕缕真情。多年之后,我们拿起这些诗重读时,仍能感到原有的明净与清新,如同幽兰,在空谷之中绽放,清新如故,飘香依然。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精神恋

林徽因认识徐志摩时,只有16岁,如兰花般美好。那时是1920年秋天,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读中学。同年冬天,徐志摩就把妻子张幼仪接到英国,当时他们的感情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步。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的这封信: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惊,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可见,徐林当时并没有多深的交往,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

林长民已与梁启超对儿女的婚事已有约定。

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可能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但1924年林徽因就去美国留学,还和梁思成一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

1927年林徽因从美国给胡适写信: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逾多了。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1928年,24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而徐志摩后来选择了陆小曼。1931年11月在飞机失事中徐志摩遇难。闻讯,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骸拿给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徐志摩是赶着来听她演讲的。林徽因就把这块木头挂在自己卧室的床头,以这种方式纪念他,直到1955年去世。

五、中国现代派

中国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中国现代派的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的创刊。最早提出“现代派”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派诗群的诞生。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六、七月派

七月派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由胡风担任主编。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牛汉、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和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代表诗人: 艾青 胡风 田间 彭燕郊 牛汉 鲁藜 绿原 阿垅 曾卓 杜谷 邹荻帆。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七、新现代主义

新现代主义,源自于纪弦1953年所创办的《现代诗》诗歌季刊。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代表诗人: 纪弦 杨唤 林泠 方思 羊令野 郑愁予。

八、蓝星诗社

蓝星诗社于1954年由余光中等成立,并先后创办了《蓝星诗刊》杂志、《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蓝星诗社是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最具特色的是自由创作路线,提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个性,形成独有的以乡土情结作为诗歌精神的创作风格。1957年诗人覃子豪发表重要诗论《新诗向何处去》,主张诗歌应该通过反映现实和人生来观照读者,也就是传统的严谨和浪漫的抒情相结合的风格。蓝星诗社的成立对台湾的诗歌文学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代表诗人: 余光中 覃子豪 钟鼎文 罗门 蓉子 周梦蝶 向明 白萩 夏菁。

九、创世纪诗社

创世纪诗社成立于1954年10月,由当时的洛夫、张默和稍后介入的痖弦发起,出版《创世纪》诗刊。作为"创世纪诗群"的代表诗人,洛夫自1958年写作《我的兽》便开始进入"现代诗"的创作时期,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总共有64节、600多行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成为台湾诗坛最具争议的作品。痖弦1968年出版了诗集《深渊》,使他在台湾诗坛赢得了持久不衰的盛誉。张默诗歌创作的最佳时期是在对"超现实主义"进行省思和扬弃。创世纪诗社曾经是台湾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诗歌文学社团,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超现实主义的聚集地。代表诗人: 洛夫 张默 痖弦 杨牧 辛郁 管管 商禽 叶维廉。

十、朦胧派 新诗潮诗歌运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一次历时数年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这类诗歌在创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征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文学意义充满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朦胧诗人们在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位置,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人提供历史的见证,因此,“提供历史的见证”也就成了“朦胧诗”的最终主题。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一词的来源之一,又因为相当一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20世纪80年代开始,朦胧派被陆续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开始,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入“后朦胧派”发展阶段。代表诗人: 食指 北岛 杨炼 多多 根子 舒婷 芒克 顾城 黄翔 江河 梁小斌 严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晓青 哑默 傅天琳。

十一、第三代诗群 新生代 后新诗潮

第三代诗人不是属于某一个流派而是泛指前朦胧诗人之后出现的一大批诗人,又称“新生代”,以1986年10月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结体标志。第三代诗人是在82年以后与朦胧诗人脱离时逐步形成起来的;他们在诗歌的创作手法上依然受到前朦胧诗人的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后现代主义的写作原则,反英雄反崇高及平民化是他们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他们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各种旗帜铺天盖地,他们往往以集团群体出发尔后又反代、反集团,或努力在个体上趋于成熟后的独立和孤独,或游离于一切社会、文化意义,但他们的统一大旗一直是生命意识即强烈树立个体的趋于完全向内转的本体价值建构文学,是从反民族传统劣根性开始的深层次反文化的泛文学本体思想,较之前朦胧诗人更具现代意识。他们开始以“后文化实验诗”进行实验、反叛,尔后牢固确立了终极生命边缘实验诗歌立场和态度,即先锋诗歌,因此他们是前卫诗人。发动这场运动的领潮人包括“非非主义”、“他们”、“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现实主义等的一批新生代诗人和评论家。[注]第一代诗人:指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中国现实主义诗人如公刘等;第二代诗人:指新诗潮中出现的朦胧派诗人如北岛等。

十二、莽汉主义

1984年初春,”莽汉”的诗歌流派由李亚伟等人创立,主要的成员有李亚伟、万夏、胡冬、马松等。莽汉主义显示了一种非理性式的反文化姿态,他们追求生命的原生态,摧毁优美、解构崇高是他们诗歌的心理基点,随意性的口语、放荡不羁的叙述主体、“垮掉的一代”的形象特征,是他们诗歌的鲜明标志。1986年莽汉解散,但是莽汉主义却留了下来。

中文系

李亚伟

中文系是一条洒满钓饵的大河

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

网住的鱼儿

上岸就当助教,然后

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

然后,再去撒网

有时,一个树桩般的老太婆

来到河埠头——鲁迅的洗手处

搅起些早已沉滞的肥皂泡

让孩子们吃下,一个老头

在讲桌上爆炒野草的时候

放些失效的味精

这些要吃透《野草》、《花边》的人

把鲁迅存进银行,吃他的利息

当一个大诗人率领一伙小诗人在古代写诗

写王维写过的那块石头

一些蠢鲫鱼活一条傻白鲢

就可能在期末渔汛的尾声

挨一记考试的耳光飞跌出门外

老师说过要做伟人

就得吃伟人的剩饭背诵伟人的咳嗽

亚伟想做伟人

想和古代的伟人一起干

他每天咳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图书馆

回到寝室

亚伟和朋友们读了庄子以后

就模仿白云到山顶徜徉

其中部分哥们

在周末啃了干面包之后还要去

啃《地狱》的第八层,直到睡觉

被盖里还感到地狱之火的熊熊

有时他们未睡着就摆动着身子

从思想的门户游进燃烧着的电影院

或别的不愿提及的去处

一年级的学生,那些

小金鱼小鲫鱼还不太到图书馆及

茶馆酒楼去吃细菌长停泊在教室或

老乡的身边,有时在黑桃q的桌下

快活地穿梭

诗人胡玉是个老油子

就是溜冰不太在行,于是

常常踏着自己的长发溜进

女生密集的场所用腮

唱一首关于晚风吹了澎湖湾的歌

更多的时间是和亚伟

在酒馆的石缝里吐各种气泡

二十四岁的敖歌已经

二十四年都没写诗了

可他本身就是一首诗

常在五公尺外爱一个姑娘

由于没记住韩愈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

敖歌悲壮地降了一级,他想外逃

但他害怕爬上香港的海滩会立即

被警察抓去,考古汉

万夏每天起床后的问题是

继续吃饭还是永远

不再吃了

和女朋友一起拍卖完旧衣服后

脑袋常吱吱地发出喝酒的信号

他的水龙头身材里拍击着

黄河愤怒的波涛,拐弯处挂着

寻人启事和他的画箱

大伙的拜把兄弟小绵阳

花一个半月读完半页书后去食堂

打饭也打炊哥

最后他却被蒋学模主编的那枚深水炸弹

击出浅水区

现已不知饿死在哪个遥远的车站

中文系就是这么的学生们白天朝拜古人和黑板

晚上就朝拜银幕或很容易地

就到街上去凤求凰兮

中文系的姑娘一般只跟本系男孩厮混

来不及和外系娃儿说话

这显示了中文系自食其力的能力

亚伟在露水上爱过的那医专的桃金娘

被历史系的瘦猴赊去了很久

最后也还回来了,亚伟

是进攻医专的元勋他拒绝谈判

医专的姑娘就有被全歼的可能医专

就有光荣地成为中文系的夫人学校的可能

诗人老杨老是打算

和刚认识的姑娘结婚老是

以鲨鱼的面孔游上赌饭票的牌桌

这条恶棍与四个食堂的炊哥混得烂熟

却连写作课的老师至今还不认得

他曾精辟地认为大学

就是酒店就是医专就是知识

知识就是书本就是女人

女人就是考试

每个男人可要及格啦

中文系就这样流着

教授们在讲义上喃喃游动

学生们找到了关键的字

就在外面画上漩涡画上

教授们可能设置的陷阱

把教授们嘀嘀咕咕吐出的气泡

在林荫道上吹过期末

教授们也骑上自己的气泡

朝下漂像手执丈八蛇矛的辫子将军在河上巡逻

河那边他说“之”河这边说“乎”

遇到情况教授警惕地问口令:“者”

学生在暗处答道:“也”

中文系也学外国文学

着重学鲍迪埃学高尔基,在晚上

厕所里奔出一神色慌张的讲师

他大声喊:同学们

快撤,里面有现代派

中文系在古战场上流过

在怀抱贞洁的教授和意境深远的月亮下面流过

河岸上奔跑着烈女

那些石洞里坐满了忠于杜甫的寡妇

后来中文系以后置宾语的身份

曾被把字句两次提到了生活的前面

现在中文系在梦中流过,缓缓地

像亚伟撒在干土上的小便,它的波涛

随毕业时的被盖卷一叠叠地远去啦

解读

一背景资料:

李亚伟重庆酉阳人。李亚伟在诗歌写作中表现出来的卓越的语言才能和反文化意义,使他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运动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和中国后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诗人。

2006年因出版诗集《豪猪的诗篇》获华语传媒盛典2005年度诗人奖。

二文本解读

生活化的诗句再现了真实的、“原生”的生活状态,带有调侃色彩的粗鄙化处理瓦解着以往高雅或者故作高雅的诗意与诗情。作者的情绪通过反讽得到了恣意的渲泄,玩笑般的诗句拆解着以往正统而正经的意义最后一句用了“啦”这样一个语尾助词,常能显示某种戏谑性。用粗鄙化、俚俗化、日常化手段瓦解激情,颠覆以往抒情风格时所采取的冷嘲态度,他用体验代替感情。表达上呈现以下特征: 1,对日常的人生体验的反复表述。拆解以往的神圣、庄严,直面生活的庸常。以凡夫俗子平淡的平民意识代替朦胧诗人们理想主义的英雄气概,显出一种近乎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

2,平铺直叙,拒绝“隐喻”和“象征”等传统手法。消解了深度和意义。

3,反文化的现代口语和语感的应用。

李亚伟《中文系》诞生之初,曾在全国高校中传抄流行,后成为几乎所有新生代诗选必选的作品。评论界认为,这是一首“充满捣蛋意味”(李亚伟语)的讽刺诗,是一首产生于特定年代,以特别风度挥洒出的特异篇章。

首先,本诗鲜明集中地表现了新生代诗人,尤其是“莽汉”诗人的“反文化、反崇高、反优美”倾向。作品产生的1980年初,正值我国文教领域诗的美学原则加速嬗变,时代文化加速世俗化步伐的活跃时期,诗界新生代中百派竞起,群雄逐鹿。同是新生代评论家的陈超教授在点评《中文系》一诗时称:“反文化、反崇高、反优美”是新生代诗人的共同审美特征。其“反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反对封建理性;“反崇高”的用意在于恢复现实的人的主体意识;反“优美”是要打破规行矩步的古典审美趣味,追求一种新的冲突的美。总之。作品对我国高校封闭保守的教学方式、超稳定型文化传统,进行了某种嘲弄,使惯常的艺术语义、价值取向及文化深层心理都受到剧烈的震撼。

在艺术形式上,本诗强烈呈现出“莽汉主义”的艺术特色。即“以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平常感及大范围链锁似的幽默来体现当代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极度敏感”。纵观其艺术结构,全诗由如下范式构成:大起大结,怪起怪结。中间主体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作品演绎出众多人物小品,如想做伟人的亚伟,老油子诗人胡玉,悲壮地降了一级的敖歌,“脑袋常吱吱地发出喝酒的信号”的万夏,“大伙的拜把兄弟小绵阳”,“与四个食堂的炊哥混得烂熟/却连写作课的老师至今还不认得”的诗人老杨等等,确乎体现了作者所主张的“大范围链锁似的幽默”。诗中出现的形象多取“实名制”。如胡玉、万夏还是诗人的同“派”诗友。生活化的诗句再现了真实的、“原生”的生活状态,带有调侃味道的粗鄙化处理,瓦解着以外崇高、优雅的诗意和诗悟。作者的情绪通过反讽得到了恣意的宣泄,从而体现了“莽汉”们的意图——以男性及其坦然的眼光对现实生活进行大大咧咧地最为直接地楔入”。以此为代表的诗风,不啻给当代诗坛带来了陌生化的诗趣。同时也逐渐显露出这一诗群于尖锐的评判意向和大胆的怀疑精神之外,其或深刻或浅薄的片面性,以及带来口语诗那种油腔滑调和故作潇洒的习气。

我的创作始于80年代,因为语言和内容的过分粗暴,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被我周围的朋友们归入“地下诗歌”一流,登不了大雅之堂。也因此,我也老早就心甘情愿的呆在所谓的边沿,孤芳自赏。所以,我今天到这里来,不是来放火的。华语传媒奖的宗旨和它的口碑使我感到我的诗歌得到了非常专业的人士的非常高的评价。谢谢评委。

我刚刚开始写诗的时候,就有一个信念,我认为诗人没必要写一万首诗,但必须行万里路,要去会见最强硬的男人,也要去会见最软弱的女人,要把他的诗歌献给有头脑的敌人和没头没脑的爱人。也就是诗人应该和生活发生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样才有希望写出更加宽远的生命感觉。我要强调的是,只有生命才是诗歌永恒的主题,缺少了生命元素,什么诗都不值得写。

有人认为诗人善于雄辩,喜欢滔滔不绝发表演讲,喜欢大抒其情,这不仅是对诗歌的误解,也是对诗人的误解,其实诗人常常容易陷入宽大的寂寞,容易对爱和永恒痴心妄想,所以在现实中,诗人更多地应该沉默和发呆,因此我在这里说的话也已经够多了,我应该走下讲台,继续痴心妄想,沉默和发呆。谢谢大家。

莽汉主义宣言:捣乱、破坏以至炸毁封闭式或开放的文化心理结构。

莽汉们老早就不喜欢那些吹牛诗、软绵绵的口红诗。莽汉们如今也不喜欢那些精密得使人头昏的内部结构或奥涩的象征体系。莽汉们将以男性极其坦诚的眼光对现实生活进行大大咧咧地最为直接地楔入。

在创作过程中,莽汉们极为避免博学和高深,反对那种对诗的冥思苦想似的苛刻获得。

使诗歌免受抽象之苦。以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平常感及大范围链锁似的幽默来体现当代人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极度敏感。

十三、他们诗群(略)

十五、神性写作

神性写作是一种诗歌写作姿态。其代表诗人有海子、骆一禾、戈麦、李青松等。他们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更多的是拷问自己的灵魂,也就是将灵魂或者说绝对精神放在首位,而把带有“实验色彩”的东西如“现代性”、“后现代”之类统统置于次要位置。对他们来说,诗意的本质是一种宇宙真理,诗的理想就是表现这种真理的存在。无论是诗的架构还是诗的内容、形式都是宇宙规律的再现,哲学和宗教统一于最高的诗艺——绝对宇宙精神,绝对宇宙真理。因此,诗意也是永恒的。神性写作具有反后现代主义写作的创作倾向,诗歌的内容是精神的最高表现,神性写作往往是照耀和启示性的作品。相比之下,诗歌的写作形式则是次要的。神性写作的对立面是口语写作。

祖国,或以梦为马

海子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为大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横放在众神之山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投入此火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吐出光辉

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

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

只有粮食是我珍爱我将她紧紧抱住抱住她

在故乡生儿育女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静家园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马踢踏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至今——“日”——他无比辉煌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

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文本解读

《以梦为马》又名《祖国》,是海子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87年。这一时期已产生时代的变奏音。后现代到来了。每个追求思想出路的人,都陷于希望与失望、呐喊与彷徨、悲观与乐观之中,有着太多的困惑与不适应。这首诗正反映出诗人碰到后现代来临的复杂感受:抵御或进入的艰难抉择。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远方”是海子常用的一个词,可以理解为诗歌精神的终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当然是以此形容他对诗歌精神之爱,“物质的短暂情人”,也就是说承认自己也是人,也要有物质生活,但是为了远方,他可以不把物质当做追求,许多人不都是做物质的永久奴隶么?“以梦为马”,可以理解为把梦想带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也就是把抽象的梦具体化为纵横驰骋的马,自己真正的现实生活也将诗歌理想来执行。但是作为海子,他知道自己最后的结局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且他也不能比别人多活,他活在这个世界,所以必须得接受一种和烈士与小丑走在同一道路的命运!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在现实压力困难等等诸多障碍出现的时候,更多的人选择适应或接受乃至放弃,所以海子说“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这话语有人会理解为自大,但是也不妨看为是一种担当的精神,这是一种责任感,还是一种当仁不让的勇敢。海子知道这 “火”意义的重大,因为火是诗歌的精神,同时海子也知道,作为一个与时代相逢恨早的先知,他必然承担着忍受黎明前黑暗的命运。在这种命运中,他只有以火来自我安慰,那是他能够在黑暗中坚持的唯一理由。荷尔德林在诗中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黎明前的黑夜里,走遍大地”,海子不正是荷氏所言的诗人么!

此火为大?

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

横放在众神之山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投入此火?

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

吐出光辉

这段继续描述诗歌精神之火存在之意义,这意义是诗人眼中的意义,海子认为诗歌是改变世界的一种方法,他认为诗歌可以作用于语言,还可以作用于那些贫困落后的地区,这火足以温暖寒冷的一切,当然这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海子的一厢情愿,但是至少那是一种伟大的情怀,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三者具体何指我不敢妄言,但是囚禁海子的东西,当然也就是海子所牵挂和想改变的东西。海子的火燃烧于囚禁之中,当然有光辉!

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

去建筑祖国的语言

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和所以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

只有粮食是我珍爱?

我将她紧紧抱住

抱住她在故乡生儿育女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静的家园

海子作为先行者,必然要受伤,为形容此伤之痛,海子说万人都会走过他的刀伤口,但海子愿意一切从头开始,从他开始,他宁愿将牢底坐穿。

但是海子知道自己毕竟是人,难免被命运左右,死亡不可抗拒,他要活着,所以他说粮食是他最爱,那是他生存的关键,作为一个先行者,他也有着常人的一面,如北岛所说的“我是人,我需要爱,我渴望在…………”,海子希望自己有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也希望能归土故乡。海子认为这不仅是他的愿望,也是所有诗人的愿望!所以他说是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一滴不剩?

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但是有着那么大理想的海子当然心急,因为他知道自己年龄有限,他和别人一样都要死,他在短时间想完成大理想需要做太多的努力,所以他空有一身疲倦,他并非年华虚度,但是责任感的召唤使他无法对自己满意,他总感觉自己在虚度。岁月如流水,在如流水的岁月里,人的生命匆匆而过,海子说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正是他对梦想因现实生命结束导致的诗歌生命结束的感慨和感伤。?可即使如此,海子还是不放弃,他说如果再生于这片他爱的土地上,他还会坚持以前的理想,以同一种方式来继续他的诗歌大梦!

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至今——”日”——他无比辉煌

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

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海子最后再次明确了他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将火一直燃烧下去,越烧越旺,太阳当然是最后的比喻和象征,海子把日做为诗歌精神的核心,而作为一个现实中的人,难免一死,但诗歌精神如日般永恒,龙凤是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海子最后声称自己愿意为这个民族的诗歌事业奉献一切,同时对自己的小命运自知而不悲观,对诗歌还保持着一种虔诚和信任。所以他说: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思考与练习

谈谈你的诗歌美学观点(好诗标准),并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篇二

《现代诗二首》安排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两首小诗。“意象组合”“以形写意”是诗歌突出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诗歌教学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境’”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去领悟《秋晚的江上》中“归鸟、斜阳、清江、芦苇”等所构成的五彩斑斓的景象,去感受“归巢、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动感十足、美丽的画面;去领悟《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活动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发挥略读课文的功能,注重诗歌类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略读的方法,积淀阅读的经验,提高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课时

1.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不朽的画卷,徜徉在诗歌的王国里,你会忘情于她的波澜壮阔,流连于她的诗情画意,感应她内心的召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去领略这两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并且说说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4.这篇课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而这个学习任务也是学习这两首诗歌的重要方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5.课文提出了哪三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不是第一次学习诗歌,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意在建立语用知识的类比联结,建立起已有知识与当前阅读情境之间的联系,促进阅读经验的转化。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3)借助课文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巢、苇”。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①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江上的景色。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利用课件或者用板贴画的方式呈现诗歌中的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

(4)交流对画面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可插入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景色。(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鸟儿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4.熟读诗歌,积累语言。

(1)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小组内相互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紧扣课文导读话题“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来展开,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回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画面,以此来领略诗歌背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还原诗歌教学的本来面目。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可以事先发给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罗、眠、霸、占”。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组织学生交流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棵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画面来读一读这首优美的小诗。

4.仿照诗歌形式,尝试创作。

(1)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感受诗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你能模仿作者的这种句式,来创作一首小诗吗?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

1.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可以从内容角度总结,也可以从阅读诗歌的角度总结。)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通过丰富的想象领悟了诗歌背后那一幅幅画面。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让我们的思维走得更远。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走进诗歌的王国,去领悟诗歌的美。这里老师再推荐几首现代诗给大家阅读,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找几首来读读,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画面。

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温暖轻柔。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心头。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他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茫。

雁儿们在云空里面飞,

听他们歌唱,

有时候悲伤,

有时候欢畅。

设计意图:语言积累在一个人言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环节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诗歌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

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鸟儿坐压扁

驮着斜阳眠霸占

双翅一翻走甩尾

掉在江上梦偷渡

芦苇红颜

热爱大自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篇三

;

五、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广东佛山顺德杏坛中学

刘芬元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以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品味语言,感悟新诗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教学课时:

3课时(抽首的诗歌作为重点的讲解)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新课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的歌曲,来引入对闻一多的介绍。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烯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大学,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艺术上,早年作为新月派的主要诗人,闻一多提出新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论,倡导新诗格律化。在新诗的理论建设方面作出独特贡献。

三、整体把握课文。

(一)、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

2、听课文的录音,跟读一次

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从当时创作的时间来看,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象征黑暗的中国。

(二)、反复吟诵诗歌,把握诗作的整体内容。

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

第五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惟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四、重点赏析

阅读第一小节:

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①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②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五、总结讨论

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

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六、布置作业

《教与学》相关课文的练习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画、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一、导语

用《人间四月天》引出话题。“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有这样悄悄地走了。究竟诗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让我们与徐志摩《再别康桥》,走近诗人内心。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人物。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夏天留学美国,1920年去英国剑桥大学.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的影响。他的不少诗作语言清新、比喻贴切,风格轻柔明丽。《再别康桥》选自《猛虎集》,因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备受读者的青睐。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相关背景: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在1928年11月16日是徐志摩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三、整体赏析《再别康桥》。

学法:读、思,用散文的语言描述。

(一)、播放配乐朗诵,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把握文章大意

通过读诗,你觉得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归结:别离之情。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为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写了岸边的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写了康河的水草,倒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写榆树下的清潭。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诗人感情倒到了高潮,他幻想这撑着一杆的长蒿,泛舟到清操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跟开头呼应。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离去的哀愁。

3、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那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象。

四、重点和难点突破

1、反复诵读《再别康桥》,做重点赏析。

(1)通过朗读,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节或者哪一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归结要点:第二节:一个“金”字把夕阳的光辉照耀着柳树所形成的特有的色彩传神的表达出来,把柳树比做夕阳中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夕阳下的柳树的美好姿态,也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浓烈而温柔的爱。

第三节: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出诗人对康河的无限留恋。

(2)第六节“但我不能放歌”,为什么不能放歌?阅读四五六节,思考。

归结要点: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式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诗人的心境已与康桥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特有的意境,作者不愿打破这种特有的氛围,所以“不能放歌”。

(3)“寻梦”,梦是什么?

阅读——思考——交流——发言——点评

归结要点: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的确是一语中的,徐志摩的一声就是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的一生。

2、重难点突破

(1)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归结要点: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他做别离的不是人,而是“西天的云彩”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别离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因“伤别离”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诗人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了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了一种清新感。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体现在哪里?

①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②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有色彩的词语。

③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总结艺术特色:

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五、布置作业:背诵《再别康桥》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

以自读和学生诵读为主,老师加插的有关诗人和相关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教学相关的资料: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诗集。诗风沉雄,请调忧郁而感伤。到了延安以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背景介绍:

在“七·七”芦沟桥事变之后,全国人民表现出了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但是国民党右派集团中的一小撮汉奸亲日派,却在积极勾结日寇,妄图出卖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断送抗战的大好形势。艾青敏感地看到了这一危机,于是在1938年12月28日写下了这首诗歌,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基本解读:

内容大意:《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艺术特色:、1、诗人运用到多组的意象,多组的画面逼真地地去体现了他所要表达的主题。如“蓬发垢面的少妇”、失去了田地和家畜的耕殖者在“饥馑的大地上”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的两臂”………的意象。

2、作者在诗中,运用描写、比喻和反复咏叹等艺术手段使全诗笼罩在悲哀的氛围中。如:诗人把雪夜的“风”描写和比喻成一个“太悲哀的老妇”;把敌人强占的土地描写成“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这悲惋而凝重的诗句多次重唱于诗节之中;在一些诗行的末尾,又恰当地用了感叹词“呀”“啊”等。

3、把表现自我与表现祖国和人民有机地融合起来。譬如第四节。

热爱生命

食指

作者介绍: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评。七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传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代表作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基本解读:

内容大意:“热爱生命”是反复吟诵的内容。

分为两个部分:①(1—3节)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执著爱恋;

②(3—7节)进一步表达了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本诗的思路:

首先运用“葛藤”“砝码”“荒草野径”这些意象来展示自己不畏惧艰难的决心———然后推出主人公“我”的形象:“流浪儿般”、“乞丐似的”与“赤着双脚”、“光着脊背”突出心灵漂泊的景况。虽然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和艰辛,但是心中依然信念不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艺术特色:1、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深刻的思想于质朴无华的词句当中

2、独白式的方式、大量的比喻、“四行一段”的体式。

双桅船

舒婷

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下乡插队,1972返城当工人。1979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至福建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于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她常常以女性的直觉通过对骚动的灵魂之展示来映照客观世界,这就是她的诗具有了强烈的主观情绪和色彩。

精华鉴赏:

象征的运用:

双桅船——表现诗人自己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

诗人借助“船”、“岸”、“风暴”、“灯“灯具体形象所组合的画面,来表达她的情绪和感情的历程。

课后作业:

《教与学》课后练习,预习下节课的外国诗歌。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篇四

;

[标签:标题]

篇一: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这里所列影响最广的十首中国现代诗,包括诗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一些影响虽大的概念诗、口号诗等不在其列,而一些诗好影响力不够的,也只能割爱。这十首诗,应该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十、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一句话点评:曾经风靡一时的诗人,诗虽一般,但对安抚一些人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影响力指数:★★★

九、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一句话点评:语言铿锵,直抒心臆,是极好的朗诵诗。

影响力指数:★★★★

八、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句话点评:意境优美深婉,中国现代抒情诗之绝唱。

影响力指数:★★★

七、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句话点评:含蓄隽永,优美如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影响力指数:★★★★

六、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

一句话点评:明快晓畅,冷峻凄怆,宣示着一代青年心灵的警醒,极具震撼力。

影响力指数:★★★★

五、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注定要用它寻找光明

一句话点评:短短两句诗,诠释了一代人的不屈精神。

影响力指数:★★★★

四、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句话点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这一句,就足以让这位流星诗人得以永恒。

影响力指数:★★★★

三、余光中:乡愁

小时侯

篇二: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席慕容诗选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席慕容诗选【页底】【索引】

席慕容诗选

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

一棵开花的树 七里香 山路 出塞曲 抉择 初相遇 雨中的了悟 青春 信仰 前缘 为什么 盼望 送别 接友人书 野风 悲歌 渡口 无怨的青春 乡愁 爱你 与你同行

暮色 莲的心事 请别哭泣 树的画像 禅意(一)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七里香 禅意(二)雾起时 历史博物馆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山 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 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 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 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 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 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抉 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後 再缓缓地老去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 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 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後还要雨

如果忧伤之後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後的 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

青 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後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信 仰

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

生命的单纯与温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

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我相信 三百篇诗

反复述说著的 也就只是 年少时没能说出的 那一个字

我相信 上苍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愿与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遥远而谦卑的源头之上 我们终於会互相明白

前 缘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麽 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篇三: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代表作品

胡适《尝试集》;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刘大白的《卖布谣》;郭沫若《女神》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蒋光慈,冯至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进步青年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瞿秋白、蒋光慈等还写了一些政治抒情诗。

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穆木天、冯乃超等,诗风与李金发相近;戴望舒《雨巷》;冯乃超、蒋光慈、钱杏邨、胡也频、洪灵菲、殷夫、蒲风等作家,热情讴歌无产者及其斗争;臧克家《烙臃》;田间《给战斗者》;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何其芳、卞之琳、柯仲平、袁水拍、光未然等人的诗作显示了抗战诗歌的严峻、力度与真诚;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赶车传》(第一部)、阮章竞的《圈套》、张志民的《死不着》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云游】 徐志摩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生命幻想曲】 顾城 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中国梦现代诗歌》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篇五

;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这里所列影响最广的十首中国现代诗,包括诗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一些影响虽大的概念诗、口号诗等不在其列,而一些诗好影响力不够的,也只能割爱。这十首诗,应该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十、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一句话点评:曾经风靡一时的诗人,诗虽一般,但对安抚一些人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影响力指数:★★★

九、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一句话点评:语言铿锵,直抒心臆,是极好的朗诵诗。

影响力指数:★★★★

八、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句话点评:意境优美深婉,中国现代抒情诗之绝唱。

影响力指数:★★★

七、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句话点评:含蓄隽永,优美如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影响力指数:★★★★

六、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

一句话点评:明快晓畅,冷峻凄怆,宣示着一代青年心灵的警醒,极具震撼力。

影响力指数:★★★★

五、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注定要用它寻找光明

一句话点评:短短两句诗,诠释了一代人的不屈精神。

影响力指数:★★★★

四、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句话点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这一句,就足以让这位流星诗人得以永恒。

影响力指数:★★★★

三、余光中:乡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一句话点评:意境幽远,情感深邃,引爆了华夏儿女永远的乡愁。

影响力指数:★★★★★

二、 戴望舒: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纸油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一句话点评:写得最美的中国现代诗,后来者无人能出其右。

影响力指数:★★★★★

一、徐志摩: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句话点评:诗意浓冽如酒,情感荡气回肠,恰如诗人自己的爱情。

影响力指数:★★★★★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篇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情感美,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吟诵诗歌,品味语言;

2、把握意象,体验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诗歌的一般特征

同学们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诗歌,那么诗歌有哪些特点呢?

二、学习诗歌的基本规律

你以前是怎么学习诗歌的呢?

三、简述诗歌发展的历程

主要是“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知识。

主要是外形式的不同。

五、布置作业:

1、朗诵五首诗歌,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处理。

2、分别找一找五首诗里所用到的意象。

3、查阅资料,读一读五位诗人其它的作品,比如闻一多的《红烛》、徐志摩的《偶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食指的《相信未来》、舒婷的《致橡树》等。

注意:

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朗诵的要求和意象的概念。

1、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诗歌的朗诵技巧;掌握意象的概念。

3、了解诗歌发展的基本情况;

4、了解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5、课外拓展阅读。

第二、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这节课我们将以《再别康桥》为例,具体分析如何鉴赏一首诗。

二、检查朗诵

1、学生朗诵;

2、点评

3、听名家朗诵

三、把握意象

1、诗人在这首诗中用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3、用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四、体验情感

《再别康桥》表达出诗人欢喜还是哀伤?飘逸洒脱还是依依不舍?

五、总结方法

吟诵诗歌,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验情感。

(注意:实际上在鉴赏的过程中这几个方面是互相交融在一起的。)

六、鉴赏实践

2、点评

七、拓展迁移

1、这些诗歌中有哪些句子引起了的你共鸣?

2、有没有你喜欢的其它的诗歌?

1、展示朗诵成果;

2、学习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3、从朗诵和意象分析中感悟诗歌的情感;

4、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5、运用这些方法;

6、调动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产生共鸣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篇七

存在有我们之间的历史

他已悄悄离去

别用怀疑的心情看着我

不,不是我

我手中并没有利刃

那么

他是否在濒死的目光里对你残留出一丝绝望与无奈

存在于我们之间的历史

它消失于你冷漠的眼神之中

是尚方宝剑

还是自铸的伤害

刺穿了他的.灵魂

痛苦地死去

存在于我们之间的历史

他为何死去

而我却是最后一个得到消息

只知道从胸膛伤口喷出的热血

染红了傍晚天边的云霞

壮烈而凄清

存在于我们之间的历史

我快乐与向往的门牌

一片最柔软的真实

只被你的不屑一击

便破碎了

只留下心里的一片苍白

那片白云般纯洁的历史

曾伴我心情澎湃

进入梦乡的历史

她在我们之间来回逡巡着

却塌陷了

悄无声息

梦呵企盼这片历史

泪呵倾诉这片历史

灵魂呵呼唤你去填补这片伤感的空虚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篇八

《再别康桥》《死水》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

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

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

(1)明确本首诗的意象,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时的告别对象,选择了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从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个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诗人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独具特色的象选择,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2)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

① 押韵(请学生在诗终画出韵脚);

②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③ 回环复沓,开头和结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辉斑斓等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各组代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汇报,教师适时提出巡视中发现的疑难点,提出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以闻一多对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过渡,引入对《死水》的`学习。

先从三美入手体会形式上的美,再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本教案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品味欣赏,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该教案设计体现了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的思想。

(1)学生自愿结组,对徐志摩的诗歌和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比较,看两者的异和同。

(2)学生可就本课书中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进行研究,建议切入点小。

(3)可以召开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代诗歌赏析会,材料来源于课本、读本或其他诗集等。

(4)可以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写一篇评析鉴赏笔记,挑选有见地的班上交流。

中国现代诗歌教案篇九

《现代诗二首》安排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两首小诗。“意象组合”“以形写意”是诗歌突出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诗歌教学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境’”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去领悟《秋晚的江上》中“归鸟、斜阳、清江、芦苇”等所构成的五彩斑斓的景象,去感受“归巢、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动感十足、美丽的画面;去领悟《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活动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发挥略读课文的功能,注重诗歌类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略读的方法,积淀阅读的经验,提高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课时

1.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不朽的画卷,徜徉在诗歌的王国里,你会忘情于她的波澜壮阔,流连于她的诗情画意,感应她内心的召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去领略这两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并且说说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4.这篇课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而这个学习任务也是学习这两首诗歌的重要方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5.课文提出了哪三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不是第一次学习诗歌,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意在建立语用知识的类比联结,建立起已有知识与当前阅读情境之间的联系,促进阅读经验的转化。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3)借助课文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巢、苇”。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①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江上的景色。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利用课件或者用板贴画的方式呈现诗歌中的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

(4)交流对画面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可插入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景色。(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鸟儿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4.熟读诗歌,积累语言。

(1)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小组内相互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紧扣课文导读话题“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来展开,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回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画面,以此来领略诗歌背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还原诗歌教学的本来面目。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可以事先发给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罗、眠、霸、占”。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组织学生交流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棵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画面来读一读这首优美的小诗。

4.仿照诗歌形式,尝试创作。

(1)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感受诗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你能模仿作者的这种句式,来创作一首小诗吗?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

1.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可以从内容角度总结,也可以从阅读诗歌的角度总结。)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通过丰富的想象领悟了诗歌背后那一幅幅画面。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让我们的思维走得更远。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走进诗歌的王国,去领悟诗歌的美。这里老师再推荐几首现代诗给大家阅读,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找几首来读读,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画面。

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温暖轻柔。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心头。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他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茫。

雁儿们在云空里面飞,

听他们歌唱,

有时候悲伤,

有时候欢畅。

设计意图:语言积累在一个人言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环节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诗歌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

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鸟儿坐压扁

驮着斜阳眠霸占

双翅一翻走甩尾

掉在江上梦偷渡

芦苇红颜

热爱大自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