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草原站工作总结 草原教案通用

时间:2023-08-23 11:07:06 作者:储xy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乡草原站工作总结 草原教案通用篇一

1、通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欣赏各种表现草原的摄影和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如何用美术手法来 表现自然美景。

3、通过记忆与联想,利用各种方法表现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教学重点:有创意地表现草原上的各种生活场景。

画面的组织和构图。

1 课时

,导入新课有谁见过大草原?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里都有什么动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绘大草原上的动物们的生活吧!

1、 同学们觉得大草原上的动物平时都在干些什么?

2、 通过欣赏课本的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大草原。

3、 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和想了解的问题。

4、 教师简介大草原。

5、 大草原美在哪里?教师从大草原的形、色以及草原牧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感知。

6、 学生分组讨论。

1、 教师作剪贴、画画的示范。

2、 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

3、 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用画笔或用其他材料把对大草原的感受表现出来。

最新乡草原站工作总结 草原教案通用篇二

1.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和人民热情好客,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的意思

1.通过语言文学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体会重点句子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齐读。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 读课文 画句子 谈体会)

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画面吧(播放课件)(在汇报介绍过程中随机出示有关课文片段,以幻灯画笔指导,在学习热情款待部分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师: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吧(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播放《草原迎宾曲》---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大草原,乳飘香,人情美,客常在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最新乡草原站工作总结 草原教案通用篇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大草原的美丽和欢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感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2)积累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欣赏歌曲,想想这首歌是在歌唱什么?指名反馈,(歌唱美丽的大草原)

2、大家喜欢草原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览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3、初读了课文,请你告诉老师,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来感受一下草原的美丽,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这段描写了草原上的哪几种景物?讨论后回答。

2、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3、出示课件,对照品读课文中各种景物所对应的句子。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看图说话,然后比较句子:蓝天下面,长满了青青的野草。

品句,指名说说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指名读描写野草的句子,品词品句(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出示课件中相应的画面感受美丽与有趣,再出示句子,男生有感情地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读描写湖水的句子,品词品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学生自由发言(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出示句子,女生有感情地朗读。

(4)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男女生对读句子后,展开想象:清香单单是花朵的味道吗?学生自由发言。

4、小结:第二自然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清亮的湖水,最后是各种各样的野花。这样美丽迷人的草原,像是把我们带入了仙境一般。我们大家试着把这段背诵一次。(老师引导背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内默读第四自然段,讨论这段中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又描写了哪些物与人?(小组合作学习)

2、检查反馈,依次出示课件引导认识文中描写的物与人:雄鹰、百灵鸟、牛羊、小马驹、黄羊以及牧民,感受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3、想想因为什么,才使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1、文中哪段介绍了草原的美丽,哪一段又介绍了草原的欢腾?

2、引导发现:哪句话与它前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3、教师总结说明:在这句话中,前半句介绍了上一段的内容,后半句又介绍了下一段的内容,起了承接上下文章内容的作用,叫过渡句,独立成段的叫过渡段。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学会使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1、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草原美景。

3、拓展:孩子们,你们来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教师点评,激发学生对草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向往。)

4、结语:是的,人与动物和谐生活,非常地友好,并且十分的快乐。这么美丽的草原,不仅是草原人的,也是我们的,让我们像小牧民一样放声歌唱 ,在歌声中结束这次草原之旅。(播放歌曲:我说草原小牧民)

15 锡林郭勒大草原

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欢腾:人和动物

最新乡草原站工作总结 草原教案通用篇四

(一)草原补奖工作落实进展情况

1、基本情况:余湾乡位于静宁县南部,全乡辖9个村,全乡草原总面积5520亩,天然草原面积1840亩,多年生人工草地面积3680亩。

2、计划任务:2011年,按市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牧草良种补贴资金兑现按人工草原面积的65%的面积和每亩10元的标准补贴,其余35%的面积,采取项目管理方式,逐步建设优良牧草生产基地。天然草原按照每亩2.95元补贴。到2011年底已全部补贴落实到户。

亩;韩店村禁牧面积280亩,人工种草面积552亩;人工草原全部按照原面积的65%补贴,补助资金已兑付到农户。

(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2011年10月,我乡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乡级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副书记为主的生态草原补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各部门人员组织开展全乡草原家庭承包工作。各村社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项工作迅速按计划开展实施。

(三)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我乡利用广播、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榜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全乡人民及时了解国家实施草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草原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心和支持。

(四)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我乡业务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政策要求和技术要领,借鉴外地经验,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拟定了我乡加快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工作意见和乡级实施方案。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和上级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指导各村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和《牧草良种补助实施方案》。

(五)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进度质量

种要求和信息,同时及时向县级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六)建议和意见

1、草原家庭承包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乡、村级财政困难,请求县级部门帮助解决部分工作经费,确保我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草原家庭承包工作。

2、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时限长,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任务艰巨,需要有专门的草原监理机构来开展此项工作,请求县级帮助协调各级建立相应的机构和落实人员编制,以便更好的开展好此项工作。

3、请求县级对我乡禁牧区发展草食畜项目、农田种草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以保证禁牧区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o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年关将近,又到了铺天盖地写总结的.时候,为济世救人,笔者特将访遍名师学来的年终总结秘笈奉献出来,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以启迪。

要点一:篇幅要够长

要想做到篇幅长,除了下苦工夫狠写一通外,还有一个捷径可走——字大行稀。即把字号定位在“三号”以上,尽量拉大行间距,但不可太过,否则会给人一种“注水肉”的感觉。

要点二:套话不可少

如开头必是“时光荏苒,2004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结尾必是“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或是“一定努力打开一个工作新局面”。

要点三:数据要直观

如今是数字时代,故数据是多多益善,如“业务增长率”、“顾客投诉减少率”、“接待了多少来访者”、“节约了多少开支”、“义务加班多少次”、“平均每天接电话多少个”、“平均每年有多少天在外出差”、“累计写材料多少页”等等。

要点四:用好序列号

序列号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一句话拆成好几句说,还能几个字或半句当一句,在纸面上大量留白,拉长篇幅的同时,使总结显得很有条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层层排序,严格按照隶属关系,不要给领导留下思路不清晰的印象。

最新乡草原站工作总结 草原教案通用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结合生活体验,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感爱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几个词语,能读写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三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选词用语的准确性。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体会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激起学生了解祖国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5.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初步学习坐着抒发感情的方法,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难点:

1.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2.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一望无垠的草原,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高大挺拔的白杨,跨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一碧千里

无边的绿毯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忽飞忽落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拨转马头

鄂温克姑娘

陈巴尔虎旗

蒙汉深情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1)分组读,正音理解

渲染

勾勒:正音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意思

忽飞忽落:由一对反义词组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襟飘带舞:看图,理解“襟”就是衣襟

鄂温克姑娘

陈巴尔虎旗:读准音

了解“鄂温克”是草原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陈巴尔虎旗”:

“旗”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的一个行政单位,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旗相当于县级。

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盟西北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

(2)观察,每组词分别在写什么?(草原景,草原的人,作者的感受)

2.理清文脉

人)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在写草原的景,哪些部分又在写草原的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3)分小节朗读。

(4)读了课文后,同学们,草原的景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草原的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之后师小结)

小结:草原的景和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板书:美)

四、朗读品析,感受美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理解字词:请同学们自已读读这一段,不懂的词,可以做上记号。

3.理清结构:同学们,我们看看这段话哪几句话是在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找出来,分别读一读。(个别读)

5.“这种境界”,是哪种境界呢?读读课文的1——5句。

(2)文中写这种境界就是按“天空——小丘——草地”这样的顺序来描

写的。(分句读)

6.重点品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读句子

(2)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真可谓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啊)

(3)再读读整个句子,这样一个画面,给你什么感受?(柔美、自然)

(4)轻柔地来读一读这个句字,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自然和谐的美。

7.情感提升

(1)师生合作读:同学们,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师读写景的部分)这样的境界,……(生读抒情部分)

(2)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这种境界,……(生接读)

8.写作方法指导:同学们,像这样,作者先写景,再抒情的写作方法就是“情景交融”。

9.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4小题。

2.课后作业:背诵第一段。试着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模仿第一段写一个片段,可以写写“校园”,“公园”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听写词语:一碧千里

无边的绿毯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2.背诵: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去领略了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背诵。

二、理清文脉

1.导入:“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那是谁?(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1)远迎——相见——款待——联欢

(2)再看看,这些场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3)着重写了哪两个场面呢?(骑马远迎、把酒联欢)

三.质疑问难

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预设:

1.了解“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蒙族人民习惯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奶茶,把牛奶熬在锅里,撒一把盐,然后放茶。既有奶香,又有茶香,还淡淡的有点咸味,既不腻口,喝了还很香,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颜色稍微浅一点。

奶豆腐是把奶晾干,蒸发掉水分以后就变成块状的了,吃的时候掰一块,有软的有硬的,软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开吃,别有风味。

2.“迂回”是什么意思?

结合句子理解:(弯弯曲曲,环绕)平时,还可以说“迂回的——”

四.骑马远迎

1.自由朗读第2小节,划出描写远迎的句子。

2.读远迎的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个别读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人很多,速度很快,很热情

重点品味

(1)“男女老少”:来的人很多,很热情(说说可不可以换成人很多?)

(3)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穿着各色的衣裳,五光十色,像一条彩虹。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彩虹飞过来。(群马疾驰,能不能说马儿奔驰?)

(4)既然有这么多的人来迎客,那为什么作者说像一条彩虹而不是许多条呢?(这些人是有序地来的,而且彩虹是由许多种颜色组成的,正是因为这么多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所以才汇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飞过来。)

(5)那这“一条彩虹”到底还包含着什么呢?

平时,我们总说彩虹是一座桥,桥就是把这头和那头连在一起。如果,这里的彩虹也是一座桥,你们觉得连起的是什么?(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友谊,是一座连接蒙汉两族人民的友谊之桥。)

小结:是啊,这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汉情深。

3.感情朗读:现在,就把你感受的这一份美好的情感读出来吧。

(个别读——齐读)。

4.品读:“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刚才一个“飞”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人民的那份急切和热情,那么现在作者又用了一个“飞”,是车跟着马飞过小丘,还能换成什么字?(驰,跑,开)比较:哪一个更好?(飞更能体现出我们急切地想看到蒙古包的心情。)

(2)是呀,我们也是相见心切呀!读好句子,读出这一份急切。

五.把洒联欢

我们带着这一份急切的心情来到了蒙古包。

引读第三自然段。

1.了解民族风情。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何忍别”是什么意思?(怎么舍得分别)

(2)能不能换成“蒙汉情深不忍别”?(“何”有一种反问的语气,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让我们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3)读出这一份难舍难分,深情厚谊。(个别——齐读)

(5)在夕阳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我们“舞的舞……(引读)”

(6)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现在,你能用自已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依依惜别。)

六、总结全文

1.不管写景也好,写人也好,都抒发了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

2.作者就是从从两个侧面,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

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赞美和热爱,读一读整篇课文。

七、课堂作业:作业本5、6小题

八、课外作业:1、背诵第2

自然段。2、阅读《林海》

最新乡草原站工作总结 草原教案通用篇六

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鹂鸟》演奏《筷子舞》《银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三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乐的魅力并了解两首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欣赏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复习。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听全曲。

2介绍演奏家。

3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4复听全曲,同时随音乐打拍子。

5学唱主题音乐。

6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美好感情。

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部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有节奏的读歌词。

4、学习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随音乐边唱边打拍子。

6、掌握音乐的强、弱。

7、齐唱。

8、自评、互评。

三、结束部分:小结。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银杯》,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复唱时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正确演里二声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随音乐打拍子。

4、掌握音乐的强、弱。

5、齐唱。

6、指导不足之处。

7、反复练唱。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最新乡草原站工作总结 草原教案通用篇七

——人教版第九册《草原》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生:想(迫不及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

生:准备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

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

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

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

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

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

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

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

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

师:(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赛读、自由读)

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见的场面令人激动,我们是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到的。(生抓住重点句“你说你的——民族团结互助。”表演想见一幕)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生:主人热情款待,会使客人感动。(学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

生:我还感受到了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师:(指导学生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师: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生:(参阅资料,练说、练写)以诗歌、歌曲等各种形式赞美草原……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正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教学片断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思维,学生敢于大胆的想象,进入情境自读、自悟、自演,从最大程度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其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使学生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