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艺术设计与应用教案中班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精选

时间:2023-05-03 13:59:40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篇一

大连市第一中学     蒋秋琳

学习目标: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了解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3、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建立正确技术设计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及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思维品质培养目标:

打破学生对设计的神秘感,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学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从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考察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及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建议教学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教学主线,提供直观形象及丰富多彩的教具和图片及详实的技术资料对教学进行辅助,力求以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师生“讨论”为课堂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浅简到深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感受设计的重要性,领会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培养设计的兴趣及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手机、等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设计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技术的世界,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创新和改进都离不开设计,设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设计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快乐和事业进取成功的意义。因此,设计于我们就象说话走路一样自然,也象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多媒体展示图片]:室内装修设计图、建筑设计图、服装设计图、及各种生活技术产品设计图(主要以电话技术发展史收集图片为例:手摇电话——拨号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大哥大手机——具备各种功能和新颖款式手机等)

[结论]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设计。

(三)授新课

引导学生从上述展示的图片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化及创造性活动。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

[阅读案例]   1、书写工具   2、电动剃须刀

汇总: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设计既要照顾实用的价值,体现出技术的魅力,同时也要考虑到美观的要求,体现艺术的风采。

[多媒体展示] 一组服装设计图片,引导学生注意服装设计的一些设计细节和小亮点。比如,面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款式的特点,甚至扭扣的处理及一些装饰性的配件点缀……处处都体现出设计的美感和技术的魅力。

[案例阅读]    环保餐具的设计

[结论]    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富有创造力的设计赋予了技术新的品质,使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可能。

二、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案例阅读]    达·芬奇的飞行器

[提问]    达·芬奇设计的飞行器在当时为什么没有得到应用?

结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其设计的要求,所以达·芬奇设计的飞行器没有得到应用。

[案例阅读]    灯具

[结论]    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设计得以实现。

三、设计的丰富内涵

设计有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之分。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指的是综合设计。以电视和冰箱的设计为例加以说明技术设计主要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和工艺的重要性;以服装设计和雕像设计为例说明艺术设计侧重于欣赏、审美、色彩、造型等更注重感觉的需求;以建筑设计和手机设计说明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和谐统一来说明设计的丰富内涵。

可以请学生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设计,说说主要侧重的是什么设计?细细体会设计的丰富内涵。

[阅读教材]    第30页  “设计的丰富内涵”一段

[马上行动]    根据上文提示,请试着归纳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侧重点。

四、小结:

五:巩固练习:31页第1题

1、引领学生根据上面展示的设计图片,进行分析,得出:

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设计既要照顾实用的的价值,体现出技术的魅力,也要考虑到美观的要求,体现出艺术的风采。

2、归纳出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侧重点:

技术设计: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技术的目的性)

艺术设计:色彩、造型、美感等等(感觉的需要)

(我们这里学习的“设计”侧重于技术产品的设计。)

²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²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密切,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²      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²      设计促进设计的平台。

【案例分析】

(1)灯泡的发明和发展

(2)环保餐具的设计

(3)建筑技术的发展(洞穴—木制建筑—石建筑—水泥建筑)

【案例讨论】

2)、设计促进技术的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想到哪些?

结论: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案例阅读】

达芬奇的飞行器

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阔的发展空间,使设计的主题更加丰富,设计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设计的效率更高。

【案例分析】

灯具  电视

【思考】

请大胆设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还将会有什么新发展?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4)、技术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

5、出示课后练习提纲:

课文p027《练习》-2。

6、本章小结: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来源:浙江省普陀中学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篇二

授课教师: 周 瑶

设计色彩教案

限色法:限色也是概括提炼的有效方法。限色可用多套色过渡到少套色,甚至是黑白两级色。多套色可相对自由地表现物象色彩的客观存在状态,只是对物象丰富繁杂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归纳疏理。即将客观自然的色彩关系,通过色的概括或限制浓缩于画面上。写实性归纳只是装饰写生中的序曲和引子。

(1)色彩归纳写生的概念

色彩归纳写生是衔接绘画和艺术设计的一座桥梁。它是研究和探讨新的绘画写生方式,以建立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观察方法、思维方式以及表现形式上均构成了独自的指向。比较而言,一般的绘画性写生较多采用写实的方法,以准确表达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为目标。色彩归纳写生则是在面对客观物象的感性基点上,强化了主观表现和理性的设计意念,它不以描绘 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为目的,而是以设计专业的造型需要和思维发展为取向,其训练的目的在于为艺术设计服务。

色彩归纳写生是以专业发展为取向的,其训练目的是直接为艺术设计服务。原因在于,在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包括构图、形态、色彩、质感以及形式构成和风格特征)深受功能、对象以及材料工艺的制约,这种制约形成了造型与其用途、生产、经济等有着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因此可以说,归纳本身即是一种在材料工艺条件限制下而产生的有效方法。

在工艺生产中,归纳手法是遵循生产条件而设置的。例如,材料工艺性较强的陶画、漆画、刺绣、织物壁挂、印花织花、木刻、拼贴、镶嵌等,都体现了在表现形式中的这种依赖性,适合性或被限定性。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体现了在造型中的“装饰性”特征。

在色彩归纳写生中,虽然并没有工艺的直接束缚和制约,但归纳的方法无疑可实现工艺的特征。而抛开工艺看,它又是一种明快的表现方法,呈现出悦目性、怡惰性和一种雅俗共赏的美。

作为获取装饰造型能力的色彩归纳写生训练,已不仅仅是写实性色彩造型到装饰性色彩造型的简单过渡。更重要的是在绘画与艺术设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功能性要求的艺术设计提供在造型的观念、方法、技能、形式风格和创意设计等方面的重要方法。

(3)一般性绘画写生与色彩归纳写生的区别

从造型基础训练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色彩写生分为两大块:一是为获取写实造型能力的一般性色彩写生;二是为获取装饰性色彩造型能力而进行的色彩归纳写生。两者都是视觉艺术造型的基础,但从更微观的角度看,前都侧重于绘画基本造型规律的认识,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装饰色彩造型规律的研究,这里,我们将写实性绘画色彩与装饰性色彩的差异分析对照如下:(a)在观察方法上,写实性绘画要求科学、客观地认识物象的形体结构特征,认真观察和分析光源色、环境色、物体色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装饰色彩写生却着重研究客观物象在画面中的形、色的主观处理和形式构成方法,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

(b)在创作观念上,写实性绘画为纯艺术的观念表现。虽然多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但在创作机制上相对自由,不必考虑欣赏对象和特定环境的要求,可毫无限制地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装饰色彩造型是受限制的,虽然也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图和主张,但其思想观念、情感个性在通过造型形式媒体的转换上,要受到欣赏对象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并由于装饰的内涵多呈现出悦目性、怡情性和某种形式意味。

(c)在表现方法上,写实性绘画必须严格以客观物象的形体和色彩作为描绘依据。要求用较“逼真”的色彩去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空间、位置、质感等关系,画面着重表现空间虚实关系和形体的立体空间状态。色彩受光色关系的制约,基本上是自然色彩的记录。装饰色彩造型在形态上强化物象的平面化或夸张变形,设色上虽也源于自然,但它并不受自然色彩的严格限制和束缚,可以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也可根据装饰美的需要,大胆进行主观想象和创造。

(d)在艺术风格上,写实性绘画具有形体准确、色彩表现丰富细腻、变化微妙,给人一种客观真实的感受。装饰色彩由于受装饰对象和工艺技术制约,形成了明显的装饰风格。其色彩一般具有简洁、纯朴、含蓄、浪漫、夸张的特点。如果说,写实性绘画色彩具有直观的感情表现,装饰色彩则偏重于感知基点上的理性表现。

(e)在使用功能上,写实性绘画色彩一般属于纯欣赏的艺术品,不必考虑其使用功能。装饰色彩除了应用于特殊工艺品供欣赏外,一般都需以“实用、经济、美观”为设计原则,同时还要考虑使用品的材质、生产条件、材料特性和工艺技术等实用功能的制约。

色彩归纳写生 一般性绘画写生技法

写实性归纳是相对于写实性绘画写生而言的,它是介于具象性绘画和平面装饰绘画之间的过渡形式。这一阶段要求对纷乱无章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

写实性归纳的构色,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对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进行归纳或限定,如采用分阶法、限色法。

(1)、分阶法

这是概括提炼最常用的方法。即对每一个单体的物象确定亮、灰、暗等区阶的明暗或色彩。每一区阶的色彩纯度、明度不突破此阶区的界限,并把此阶区丰富的色彩层次,概括为一个整色。例如对象中色彩的明度差若为九级的话(其中1为最暗,9为最亮),九级中包括着1到9个丰富的多差别的层次。而在画面中,我们只须用1—5—9三个级数的关系来表现1—9个级数的关系,这1—5—9的关系就是从九级数中提炼出来的。这种“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提炼方法,可使形象主体突出,更集中,从而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限色法

限色也是概括提炼的有效方法。限色可用多套色过渡到少套色,甚至是黑白两极色。多套色可相对自由地表现物象色彩的客观存在状态,只是对物象丰富繁杂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以归纳梳理。即将客观自然的色彩关系,通过色的概括或限制浓缩于画面上。少套色的设色在一定程序上有主观意象,表现中要明确、概括,以达到最为整一极至的效果。

写实性归纳写生训练要点解析(1)、构图

采取焦点透视构图形式,视点相对固定。在尊重自然的秩序和透视效果的前提下,必须对客观物象进行提炼、概括。在写生时,应注意选择描绘位置和角度。可通过平视、俯视、或抑视,来进行形象的组合和构成,使画面构图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2)、构形

在形态表现上,可充分表现形象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但并非是对客观原形的忠实描摹,而是在遵照客观物象基础上,采取减法,对与实的形态予以细节和层次上的剪裁、取舍、修饰,通过简化、集中本质、删除多余,使冗繁的自然得到修饰、理顺和艺术加工,在形象上产生一种净化、单纯、整体的效果。

(3)、构色

在色彩描绘时,不是机械地照抄,模拟自然色彩,而是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或限定,如采用“分阶法”和“限色法”。在色彩层次上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使形象主体更突出、更集中,从而增强色彩整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们可以把平面性归纳分为两个单元进行。其一是相对写实的平面归纳写生,或称为“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其二是变形、变色的平面归纳写生,或称为“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前者在对画面和形象求以平面化时,要求构图仍可依照物象客观存在的空间状态,形体不作过多的变形,色彩也不作太多变色,给人一种较为与实的平面化效果;而后者则要求在构图、构形和构色上,根据作者的主观想法和画面需要,采取移位、游动的观察方法,减少透视造成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重叠、遮挡,建立灵活自由的位置经营关系;形体处理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法,改变客观形象的自然状态,使之平面化,构色设置可强化主观色彩,并多采用平铺的手法。画面不求自然客观的完整,而强调人为秩序和形式构成的完整和新颖。这里,我们把这两个单元的训练详细介绍如下。

(1)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a、构图意匠

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的构图,整体上仍然可采用一点透视,强调在构图上的自然序列,但同时要求在面对客观物象时排除光的干扰,不求光影变化。还必须弱化透视空间,把复杂的立体形态做平面化处理,将层次丰富的色彩做整色提炼。

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训练要点解析 b、构图 仍可采用一点透视。画面中物象的空间位置或组合方式可依照所描绘物象客观存在的状态来布局,但必须迫使一切形象朝平面状态转化,抛弃对客观对象立体空间感和远近虚实感的描绘。注意调整描绘的位置或角度,使画面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安排舒展、和谐。

c、构形

在对画面及其形象进行主观处理进,形体不作太大的变形。在尊重客观物象基本形态的前提下,作平面化处理。也就是说,形态要写实,但不追求三维立体效果,不求个体形象自身的明暗层次的变化舍弃客观物象所呈现的亮部、中间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部等素描调子的变化。

在形的处理上,可将不必要的繁杂细节部分进行简化,使造型简练、单纯、装饰感更加突出。在单个物体的塑造中,要选择最完美、最能体现这个物体基本特征的角度,减少因角度不佳而造成的在空间透视上的进深感以及形体之间的互相遮挡。

d、构色

不求客观物象微妙色彩的表现,而是通过“分阶法”和“限色法”,将客观物象五彩斑斓的色彩层次予以充分的概括、提炼、舍弃由色相、明度、纯度构成的层次丰富的色彩变化。把单个物体上的色彩作整色处理,强调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固有色的整体对比。色彩也不作太多变色,给人一种较为写实的平面化效果。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需要,强调光源色(条件色)或环境色的变化,在一些局部可增加主观色,强化画面主题,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2)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比起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来,主观性平面归纳与生在构图、构形和构色方面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画面的完全平面化,因此也是对平面化装饰手法和样式的更深入的研究。

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训练要点解析 a、构图 运用散点透视、多点透视来观察物象,将固定的视点变为可移动的视点,弱化甚至完全不考虑客观物象的自然组合和远近关系,化多维的立体空间为二维的平面空间。

在面对客观物象进行写生构图进,原则上可以东写西抄,上取下拿,舍弃枝节,取其主要。重要的是应将单独的、分散的、互无联系的形象素材有条理、有规律、有主次的组织在一起,通过大小、疏密、方向或重叠、移位、错接、倒置等手法,将图像散开平摊在画面上,经过人为布局,安排、组成新的形式。

b、构形

形的平面性不仅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构图、布局,同时也是设色依照的基本形象。因此,研究平面性归纳中的造型,首先要学会将客观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化形体。在平面化构形时,要注重展现对象最具特征和视觉效果的角度,利用平视观察、剪影观察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对客观原形进行变化。形象的处理强调从形体特征和结构入手,并强调“整形变化”、“万变不离其宗”。

c、构色

依据客观对象色彩为本源作变化,但不作单纯的固有或环境色、条件色的简单模仿,而是在面对客观物象所产生的基本色彩感受的前提下,加入主观的处理,强化形象的变色。在画面色彩的对比中,可运用色彩对比法则诸如调和、均衡、节韵、点缀、统调等来进行调节画面,以取得色彩关系的和谐或完美。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篇三

中国画是汉族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它以笔、墨、纸、砚为绘画工具,以人物、山水、花鸟为绘画题材,以具象和写意为主要技法进行创作,其在内容与艺术上体现了古人对社会、自然及与之相关联的各个方面的认知,中国传世的十大名画全部都是中国画的代表性作品。中国画具有丰富的内涵,并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对世界绘画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而言,其是艺术领域的重要分支,但是近年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却呈现出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足、艺术品位不高的现状,成为制约环境艺术发展的瓶颈。而中国画艺术博大精深,对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很多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都应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元素,由此使得设计更具表现力和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环境设计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并且还彰显了环境艺术的中国特色,营造深邃的中国画意境。借此,本文就中国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展开分析。

(一)对绘画技法、构图技法、透视画法的影响

从绘画技法上来看,中国画分为写意画与工笔画两类。对于写意画而言,其笔墨处理能够彰显豪放、洒脱的形神,多运用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写意画强调意境美,通过提炼精华追求含蓄、内敛、深邃的意境。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经常采用这种写意的技法,用粗放的线条勾勒出让人遐想的空间,能够精炼出环境设计的精华,营造出环境艺术中的主题意境;对于工笔画而言,其用笔准确、细致、工整,注重细微环节的处理,能够细致地展现物象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经常运用工笔画层层渲染、细致处理的技法,从而增强空间的画面感。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均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影响,增加环境设计的艺术底蕴。中国画构图经常采用长卷或立轴,在长长的画卷上,于偏下方位置画上物象,而其余地方作为留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国画的构图特点,能够使画卷上的物象与空白之间产生节奏韵律,形成变化与统一、动感与静感的对比,同时留白处还对物象起到了烘托作用,给人以视觉美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随处可见中国画构图的技法运用,能够营造出平面尺度和空间立体感,如设计一条狭长的通道,将其可以视作留白处理,显得幽静深邃,引人遐想。中国画在作画时由于其立脚点并不固定,所以不会受到视阈局限性的影响,整个绘画过程是以画者的感受及需要为基础,并通过不断变换立脚点进行移动作画,将眼睛可以看见的和无法看见的景物一并融入作品当中,这种多点透视的方法是很多中国画大师常用的一种作画方法,如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采用的就是多点透视的画法。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多点透视主要体现在步移景异上,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这种体现最为明显,随着脚步的移动,视觉中的景观会产生出不断地变化,每一个点上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景物,所有的景物可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汇聚成一幅图画。

(二)对绘画工具、绘画元素、用色技巧的影响

文房四宝是中国画的主要绘画工具,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这些绘画工具逐步成为工艺品,将之陈列在书房当中,能够平添书房内的文化气息。如将“四宝”之一的毛笔大型化后悬挂于墙上,是室内装饰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设计手法。此外,中国画的装裱形式多种多样,如条幅、卷轴、扇面、屏风等等,以扇面装裱为例,古人常常会将字画作于扇子上,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文采,这种形式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漏景窗上,很多园林都会将漏景窗设计成扇形,并在窗外种植各类植物,其后布置假山,由此便形成一幅生动的“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是中国画最主要的三大绘画元素。其中的人物以帝王将相、神魔仙尊、山野村民、文人墨客为主;山水则是对名山大川、河流瀑布的描绘;花鸟中的花有梅、兰、菊、竹、牡丹、荷花等,鸟则有凡鸟孔雀和神鸟凤凰等。中国画的这些绘画元素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十分常用的元素之一,如竹,既可植于室外,也可用于室内,有真竹亦有假竹,其所体现的意境与中国画表现出来的意境十分吻合。中国画在色彩上的运用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色,即以带有红、绿等颜色的颜料对画进行敷色,另一种是无色,具体是指以水和墨进行作画。由于墨是黑色的,所以这里所指的无色并不是没有色彩,而是专指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水墨画。平涂是中国画最为常用的一种敷色方法,以这种方法画出的作品,基本不存在光影的变化,它所体现的`是物体所固有的色彩,重彩画的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厚重,层次感分明,淡彩画的效果则显得比较淡雅。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画的用色技巧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镏金描银及多种色彩并用的重彩渲染。

(一)在植物造景、造景色彩、线性构图中的应用

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具体的布设中,可依据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及审美功能进行合理布置。景观绿化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互相搭配,如乔灌木及各类花卉等,在辅以假山、水体等点缀,能够使整个景观具有更强的层次感及更加丰富多变的画面感。同时在各种植物当中设计一条迂回曲折的小径,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深入大自然的体验,站在小径当中,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对其中优美的景色进行观赏,感受环境艺术的魅力。此外,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景观要素与植物相配合,如梅、兰、松、竹与山石的配合,垂柳、迎春花与水景的配合等等。在进行植物造景时,植物的数量不宜过多,应留出一定的空白空间,使植物与空间环境之间张弛有度,并利用透景和障景的设计手法,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景色的延伸。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代表,它所彰显的是一种朴素和淡雅之美,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造景色彩有着直接影响,假山、植物、建筑所构成的便是一幅水墨淡彩画。在亭台、廊架等景观小品的色彩选用上,应当尽量使用一些与周边景观近似的色调;在植物色彩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交替,使四季当中都有不同的景致,要特别注意对观赏类植物的选择,通过各种不同色彩的搭配,使其成为整体淡彩色调中的靓丽之笔;山石与水景的色调既要参考传统园林景观的做法,又要结合现代的审美理念。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而言,色彩的运用更为重要,能够营造良好的环境美感。而留白手法的恰当运用,可以为色彩增添深邃意境。如在博物馆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可以运用留白手法让墙面保留大面积的白色,给予观赏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追寻历史的足迹。墙面运用灰色与白色搭配,增加博物馆神秘感和庄重感,此外,运用绿叶对灰白墙进行点缀,能够构成色彩节奏,避免了其他颜色搭配给人突兀、张扬的不适感。线性构图是环境设计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它的主要作用是对空间环境进行分割,如园路、铺装的边界线、驳岸等都是线性构图在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中的体现,中国画的自然山水意境也是通过线性构图的方式进行创造的。就景观设计而言,它的平面形态布置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立意,如果将中国画作为立意,那么在设计时应当遵循中国画的笔墨形式及构图法则。通过线性构图能够使景观中产生出曲径通幽的高层次境界,如采用弧线、折线、波浪线等形式对园路及驳岸进行设计,可以产生出步移景异的效果,这些形式用于孔洞和铺装等元素的设计当中,能够使其形成具有装饰性效果的轮廓,并且还能对内外部产生划分的作用,与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在艺术的表现力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在空间韵律、装饰界面、环境景观中的应用

中国画在构图意境上均体现出了一种空间韵律,画中但凡有沟渠的地方通常都会有流水,在有水流经过的地方必然会有小桥,距离小桥不远的地方便会有人家,由此勾勒出来的画面具有极强的空间层次感。为使自然景观要素间能够产生出一定的相关性,可将中国画构图意境中的空间韵律运用到景观环境设计当中,这样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传统园林景观的审美要求,又能使中国画的意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以彰显。现如今,很多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习惯采用一些硬质景观界面,虽然这样可以缩短设计和建设周期,但却造成了千篇一律的现象。中国画所追求的是一种创造性,以手工的方式将大脑中的形象思维绘于纸上,从而彰显出画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使景观中能够体现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魅力,可以手工工艺对景观的装饰界面进行设计。墙体与台阶是景观竖向元素构建中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可以用手工的方式来完成砖砌和石砌,在砌筑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砌体结构的建造原则之外,还要尽可能多地表现出多样化的视觉图像,以此来彰显装饰美感;在门窗等孔洞的装饰设计中,可以对一些自然元素进行运用,如石材、木材,材料的使用要力求少而精,并做到合理布置。中国画中的表现手法与造景要素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一定启示,尤其是山水画的构图方法与绘画要素在我国传统的造园设计中得到了深入应用。如造园中植物、山水、建筑等要素的多样化搭配,能够产生不同特色的景象,形成颜色、形象相互衬托的画面感。在中国画中,画家常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营造深邃的意境,使其能够向众人传达无限画意,而在环境设计中可运用这种创作手法,为环境景观增添新元素,改善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缺乏意境的现状,从而提升环境设计的品位。从中国画与环境艺术的关系上来看,两者均在设计元素、设计手法、审美理念方面相契合,如两者均以植物造景为主线,以色彩搭配、线性构图、空间营造为手段,从而表达艺术创作意境。中国画的画意是作品的精髓所在,体现着中国画的哲学意念、自然山水意象、笔墨构图意匠、抽象审美意境,而我国环境设计也深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相得益彰的布局构图、自然和谐的造景特色、阴阳互生的意境营造。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借鉴中国画的手法,强调独具特色的绘画美以及天人合一的意境美。

总而言之,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彰显了我国艺术形式的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画的技巧和手法,能够体现出中国画的意境美,达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目的,凸显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同时,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的绘画创作手法相结合,还能够体现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艺术创作思想,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另辟蹊径。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始终保持民族特色,传承优良的艺术传统。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篇四

;

摘 要:本文在分析当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特点、生源的特殊性,阐述了北京开放大学在积极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通过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学支持服务、创新办学模式以及完善质量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为新时期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创新性;教学模式

1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趋势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这个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培养符合各行业发展需求,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是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艺术设计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够精准、设置不够规范、课程体系不够科学等问题。

1.1 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办学定位含混不清的现状非常普遍,各种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同质化严重,缺少创新突破。面對社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改进,缺乏足够的人才准备,尤其是在成人艺术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在教学中忽视实践环节。这必然会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保守和平庸。

1.2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人才培养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从市场需求角度看,主要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文创产业蓬勃发展,需要大量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但是,因为开放大学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企业很难招聘到具有实践能力、能够学以致用的艺术设计人才。一方面企业大量缺乏人才,另一方面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达不到、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这种“学与用”突出矛盾,一直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越是发展迅猛,这个矛盾就越是突出。

1.3 艺术设计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分析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科专业的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职业艺术院校应该从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性、朝阳行业的需求性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着手,展开对艺术设计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新实践的积极探索。结合最近教育部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应该明确认识到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丰富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培养的趋势。具体来讲,这类专业人才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比较敏锐的市场意识,并且注重学术、职业技术的交流,不断提高自我。

2 开放大学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特点

开放大学是在原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以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近年来,北京开放大学等几所率先获批的开放大学正在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积极开展适应当前发展新形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开放大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发展道路。比如在专业自身建设方面,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面向行业和特定人群,开展提升职业能力的继续教育;探索“六网融通”教学模式,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合作办学方面,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改革办学和培养模式;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等社会优质资源,提升办学能力。另外,尝试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切入点,合作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享“双师型”师资和实训基地,共建行业急需的相关专业。在学历融通、学分积累和转换方面,各学校正在加紧研究并积极推进学分银行的建设,积极探索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相互之间的转换,以促进这些学习成果在纵向、横向的衔接和沟通,旨在通过这些实践加快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人才培养、学历提升创造途径,扫清道路。

开放大学开展教育试点工作以来,教育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与质量密切相关的是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这是远程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重要命题。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表明,遵循教育发展的轨迹,客观地反映教学对象的需求,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下,运用现代的网络信息工具,面向社会继续学习的群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探索既适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又适合成年人学习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好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

3 北京开放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特色

北京开放大学艺术设计(专科)自主专业从2016年自主招生以来,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适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实施因材施教,优化课程设置,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在课程体系中强调培养方案的特色,使学生的培养达到共性与特色的有机融合。

3.1 人才培养定位

北京开放大学以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其旨在培养适应首都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比较好的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底蕴,以及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较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一定的操作技能、较强的艺术设计制作和创新能力,能在各行各业从事艺术设计制作及相关艺术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2 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各个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要注重从学生的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三方面进行要求和培养。在职业素质方面,要求学生要有科学的劳动观与技能观,能够正确理解职业基本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以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在知识方面,学生要有相关的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熟悉有关设计的工具、材料、形式和技法,并能运用到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当中。在能力方面,要求掌握手工绘画、软件操作、艺术设计和制作等技能为主,具有运用知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把握的能力。

3.3 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1)基于远程教育的优势。远程教育形式是开放的、灵活的,我们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在這种环境下得以延伸和发展。内容丰富和多媒体表现的教育资源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个性化学习要求,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主动学习,真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2)以文化创意设计融合传统文化为专业定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立足实际,立足本土文化,立足发展民族文化。将民族艺术引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新的探索和积极尝试,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种教学特色创新。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中,开设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课程,这使民族文化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形成特色和风格。尤其是北京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木刻水印、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漆雕艺术、脸谱艺术。

(3)重视专业内涵建设,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艺术设计专业针对职业能力教育的特点,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对专业进行建设和改革。内容结构上有3个重点: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技能点;课程类别上有4个模块: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实践教学;教学方式上有4个途径:课堂教学、远程教学、校内实训、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实习。

(4)注重艺术感知力与设计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研究并遵循艺术设计行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阶段性的任务及其实际工作环节为导向,对课程、教学内容以及结构进行整合、序化,争取做到教育、学习、实践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一体化。把设计教育和审美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强化设计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强调设计的创意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培养出适合首都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的有专业特色的人才。

3.4 以能力为主线,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实际项目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形成与专业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基本思路:加强文化与艺术修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设计与制作能力,注重运用与创新。

3.5 制订有效的培养计划

教学过程采用分段式,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艺术教育阶段,主要完成基础性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实践能力。这个阶段主要是在本校内进行,时间为一年。第二阶段是技术教育阶段,主要以专业设计与软件实践操作的教学为主。这一阶段为期一年到一年半,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和艺术鉴赏能力,本阶段采用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三个阶段是综合项目的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将实际项目与教学紧密结合,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表现和运用能力、项目策划制作能力、与市场结合的能力。

3.6 建立基于远程教育的课程学习模式

(1)完全自主学习模式。对于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文字教材、dvd光盘课件、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完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布置的形成性作业,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即可获得课程学分。

(2)导学式面授辅导+自主学习模式。参加学校组织的导学式面授辅导课,根据辅导教师授课计划,利用文字教材、dvd光盘课件、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完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布置的形成性作业,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即可获得课程学分。

(3)网络资源+项目训练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内容相关的案例、实验内容、实训项目和学习指南等网上电子教案和流媒体课件资源,供学生观看、模仿和领会。然后通过实践教学,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虚拟任务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和任务,解决具体的问题。探索并完善这种基于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形式的创新教学模式。

3.7 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充分认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特点,打通两者间的外在壁垒,使学历、非学历优势互补。艺术设计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采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

4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着眼于时代发展的走向,不断改善、提高、创新。专业培养目标要精准定位、灵活设置;专业建设要思路开阔并且明确特色;课程体系应以需求为导向;注重教学手段与学习手段的时效性、实用性;建立合理、完备、具有特色导向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人才培养特色建设最后的重要一环。

另外,各行业专家是专业特色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职业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行业专家数据库以及更新机制,围绕各个行业核心专家,建设高效的课程攻坚团队,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及时更新专家系统和教师系统,保证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篇五

标志设计鉴赏-教学教案 [课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赏析》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一)导入新课

教师明确: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然会去找能够代表这种地方的图形符号,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要讲的标志。

(二)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标志

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

标志的这种作用与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采用的结绳记事、堆土记事、刻木记事的作用是一致的。

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具象型标志(特点:形象自然、生动活泼、有直观趣味感。图例为:德国自然出版社标志[*] 抽象型标志(特点:造型严谨、寓意深刻,是把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图例为:南斯拉夫进出口金榜学案 物理贸易公司标志[*] 字图型标志(特点:运用广泛、传播速度快。图例为:加拿大铁路标志[*](此处点一句中国铁路路徽的异曲同工之妙)

在电影史上有众多的流浪汉形象,然而,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这众多的形象中只有卓别林留有给我们一种卓而不群的艺术感受呢?原因即在于它独特的形象设计和别具风格的艺术表达方式。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艺术表达,即可产生风格迥异的艺术效果。同样,既然标志设计是艺术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设计,那么它应运用一些基本的艺术表现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

(三)用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部分的理解

(此处采用几个国家的航空标志让学生分析判断类别初中化学试题及艺术表现方式)[*]着重介绍中国民航新标志[*](让学生通过新旧两幅标志的对比体会标志创作的艺术演变规律)

中国民航标志说明:①在创作构思上,作者突出了标志设计的民族性特点,它以中国固有民族图腾形象之一“凤凰”作为构图的主体,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滋润与独特内涵。

②从造型特点上看,具有极强的现代设计意识,完全符合上述标志的现代设计原则。是一幅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美原则和谐统一的杰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几幅优秀作品)

a.中国铁路标志介绍:[*]①“工人”点明铁化学工业出版社地址路行业之属性,即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而工人阶级又是国家的主人,它洋溢着铁路工人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责任感。

②“人工”:在建国初期,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阶级,而这一标志的含义恰在说明广大铁路工人乃至中国人民勇于战天斗地,不畏艰难险阻,誓与“天公”一比高的豪迈之气,歌颂了“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和精神。

③在具体形象上,“工”字取铁轨横截面之形,整个构图外形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车头形象,它夺面而来,蕴含了磅礴的气势,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可以这样说,这幅作品,它构思精巧,构动物生物化学图精美、意蕴深刻。它虽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实属佳作;即使放在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幅极具现代设计意识的、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具有级高的艺术价值。

b.加拿大毛纺织公司标志[*] c.某皮鞋超大厂标志[*]

(四)指导学生分析标志设计的构思过程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