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重要(热门20篇)

时间:2023-12-13 00:28:26 作者:笔舞

学习范文范本能够开拓我们的写作思维和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语文教学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职业院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是具有长效性的工程,职业院校主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思想比较自我,所以在校期间要加强他们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文分析强化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德育教育工作现存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育教育;现存问题;改进措施。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建立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能够明确的摆正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使学生在未来职业的道路上能够完成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职业教育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当前职业院校的紧迫任务,把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做好的前提就是要注重德育教育形式的创新和德育教育内容方面的丰富,使德育工作在职业院校内更加的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职业院校的老师也要对于德育工作的教育有针对性,增强德育教育在职业院校内的实效性。

强化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方面,要以班主任为核心,并且选拔出思想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作为班主任,在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的配合下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此之上要大力开设德育课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强化教育,培养且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相对应的教育活动,深入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教育,引导职业院校的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树立起民族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正确理想信念。

2职业院校内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职业院校老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理解不够深刻,只是一味的追求就业率和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缺少重视。(2)职业院校的老师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是单一的把德育当成纪律教育重点培养起来,甚至把德育教育当做思想教育,完全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职业院校内并没有给予学生系统的德育教育。(3)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较多问题。(4)职业院校内的德育教育课程通常为考查课,考核比较简单,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时有不重视的心理,甚至逃课。

作为一名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为了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职业需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

3.1举办以德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职业院校的学生班主任要加强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工作的学习和认知,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开展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号召同学们提高思想认识并积极转化为实际行动。

3.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院校的`老师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心理素质培养,要发挥好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发现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尤其是心理素质问题,要建立心理档案、加强交流引导。并利用好班级心理委员和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监督作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行为及时反馈与掌控。

3.3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形象、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学校生活中开展一些有关道德教育的校园活动,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高尚情操,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未来将要踏入的社会充满信心,养成对社会的公德心和责任心,激发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且加强学生对于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创造出绿色文明的校园,开展一些学校评比活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热爱劳动的观念和习惯,把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相结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生成长的环境。

3.4德育教育的改革:根据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如果还使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使用“老传统”、“老经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和靠着学生管理部门以及班主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是不够的,老师要在课堂上使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对于学习道德教育产生兴趣,在课外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教育实践当中,此外还可以创新的运用微博客、微信公众平台、bbs、贴吧、直播等手段丰富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形式与内容。

3.5要强化职业院校德育课程的考核,将理论简单考试转化为注重学生日常德育实践的过程考核。

4结束语。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方面的研究是关系到新时期社会风气和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内容,在实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到真正的搞好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5]邓素碧;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d];西南师范大学;2014年.。

美育与德育对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北京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二年了,但美术新课改刚刚实施了一年,而笔者所在学校不仅开足了必修模块课时,而且还同时开设了八个选修模块。这一年的美术教学中,笔者越发体会到德育教育对美术教学的影响力。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学校中,实施德育的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美术教学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以其自身的特点证明在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将德育教育渗透进课堂中,而德育又促进了美术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美育;德育;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只有有情,才可达理,情理结合,然后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其道德情操。所以我们的美育应当以德育教育为中心,两者相辅相承、互补互利。美育中渗透着德育,从而进一步也促进了美育的纵深发展。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教师既要懂得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更要懂得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美育和德育情理结合,相辅相成,寓美育于各种德育活动之中,寓德育于各种美育活动之中。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美术教学也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并企图以美感教育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

美术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了,在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提升其情感素养、培养良好品质的德育渗透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过去了,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有了更深的体会,那就是找好切入点,就可以达到美育与德育相得益彰的效果。我在美术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的。

国家教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开设艺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

对于美,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对于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很多人则表示了不理解。在刚上欣赏课时,有很多同学往往只会接受具像的美术作品,认为只有画得像才能称得上是一幅好作品,对抽象与意向作品的艺术价值则表示了质疑。在后来的欣赏课上,学生明白了事实上东方和西方在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美术作品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创作手段。如中国画就是以线造型为主,在宋元明清文入画中更多地体现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人思想。而以欧洲为主的西方古典绘画则以明暗造型为主,强调光线对物体的影响,追求真实的艺术效果。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作品更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借助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他们的创作会不仅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还和本人的经历、性格、世界观、艺术馆、潜意识等密不可分。比如在朱耷形象怪异、信笔挥洒、奔肆不羁的作品中就反映出本人内心所压抑的痛苦。同样从徐渭的画与诗文中感受到画家“胸中有一段不可磨灭志气”。体会到齐白石你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中蕴藏的美感。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天才的想象力创造力。达・芬奇的严谨、拉菲尔的唯美、米开朗基罗的力量以及文艺复兴的人文气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了解了蒙克的身世后,学生们看懂了《呐喊》。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被称作“四君子”的梅、兰、竹、菊,那是因为这些植物的特性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有着某种联系。课堂上,一幅幅作品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化的美术世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们也从画面的色调中找到了生活中的色彩,了解了色彩对人类及整个自然界的重要性。懂得了生活中的色彩与自然界中色彩的区别,知道了什么是协调,什么是对比,学会了用色彩装扮自己。课堂上,学生们习惯了交流,学会了沟通,懂得了理解与宽容,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学生在精神状态上的变化。

陶艺课中有很多以小组为单位的制作活动。俗话说“千人千面”,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思维习惯、认知方式都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某些优势,及时启发并提供帮助,还要强调每个小组的分工协作。陶艺教学首先体现的是操作性,课上应立足于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尽量提供条件使之多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陶艺的魅力及学习的乐趣。如在盘条制作中,我没有提过多的要求,而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由于泥条盘制法是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发挥空间很大,课上,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搓泥条的,有盘筑的,还有做装饰的,大家快乐的参与其中,团结协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里改变的形态,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大部分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由公婆或外公婆隔代抚养,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心灵上的抚慰,大多心理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如偏激,叛逆,自私,自卑等极端情绪严重。加上照顾他们的公婆或外公婆就认为给他们零用钱花就可以了,教育孩子则是学校老师班主任的事情。心理发展的不健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艰巨了。

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社会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学生除了教师的教育和书本的信息来源外,电影,报刊,网络,杂志也是学生易接触到的信息源。这些信息在丰富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复杂化,农村初中学生多是留守儿童,缺乏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而社会监督力量的锐减,孩子不规范行为的隐蔽性,自由性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早恋,打群架,喝酒,吸烟,逃课,出入游戏厅网吧,甚至和社会上的问题少年混在一起,染上了恶习。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打瞌睡,不做作业,成绩直线下滑。尽管学校有十分严格的制度,班主任也苦口婆心的做大量工作,可仍有部分学生屡禁屡犯。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教育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比较年轻的班主任,我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了解学生就是获取学生学习、生活、道理、政治、情感、意志、信念等状况,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能深入到学生中去,经常到学生中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至诚的心去接近、关心、体贴学生。从中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平时要仔细观察,注意调查研究,善于体察学生的情绪,接受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做到教有对象,育有目标。

其次,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发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接管班级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本着强的责任心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交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工作,及时稳定学生的心态,加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进步,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班级目标的确立同样是管理班级的关键,他是一个班航船的灯塔,具有导向和激励学生的作用。没有班级目标的班级就像是无源之水,班级没有动力的源泉。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目标的定位,根据目标管理班级,但目标也不能全由班主任说了算,而是大家定,体现民主原则,也体现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

家访,是我们老师都熟悉的“词”,但我们大多数老师的家访都是学生在学校出了乱子后才家访,这样的家访是很容易造成老师与学生对立情绪的,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老师这样的家访纯粹是告状,从而产生警备和反叛心理,使老师和学生不能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很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达成共识。所以我认为我们做老师的要在平时多家访,通过家访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采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和谐、协助的关系,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的氛围。家访既有助于我们开展教书工作,又有助于我们开展育人工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这方面我是有过教训的:我班有个学生叫王小强,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纪律还是比较好的,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到校,有一次午休时间到的时候我刚走到学生宿舍门口,就发现他在宿舍里用手机,作为纪律较好的一个学生,竟然违反学校规定在宿舍用手机。我非常气愤,把他从宿舍叫到办公室一顿臭骂,并把他手机没收叫他回家叫家长回来领回去,他怏怏的回去了,之后好几天没来,我便到他家去家访,家访后才知道原来小强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父母为了方便联系给他配了个手机,但叫他上课期间不要联系,周末了可以用手机联系,但那天他爸爸最近得了严重的癌症,那天病情突然加重要转院,所以她母亲就打电话叫他回家跟爷爷说下,所以就违规在校使用了手机。事后,我悔恨极了,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学生家出了那么大的事都不知道,还错怪了可怜的学生,对他的身心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是多么失职的行为啊!所以我奉劝班主任们不能只在教室里管学生,要多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学生的家庭去!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表扬往往少于批评,在批评中一定要出言谨慎,要把“恨”铁不成钢转化为“爱”铁能成钢。贯穿“爱”字,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批评教育后通过了解,学生反映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但希望老师也肯定他们的优点,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育引导时重视体现“情”字,“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明之以纪”的科学方法,保护好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得到最真切的教育。

一个好的班级的班干部就相当于半个班主任了,可见一个班级中班干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依靠班干部的集体力量加强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当然这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谋划和巧妙的安排。班主任首先要帮助班干部树立在班级中的威信,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候我们应该私下和他们谈话,避免打击班干的信心,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在班级表彰他们的管理成效。其次要调动他们管理的积极性,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知认善用的用人观,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班级,让他们敢于管理班级。如果班干部有名无实,也就发挥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引领作用了。当然这个过程中班干部难免出现失误,方法的不妥,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及时指导班干部的管理办法,使得他们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无形中也减少了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平时我在班级经常强调:“要讲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有一天,我看见教室的地面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扔到垃圾桶现代教育参考里。我的动作被学生看见了,他们也都开始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并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老师都能弯下腰去捡一片小小的垃圾,我们更应该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事后,班级卫生明显有了好转。又有一日,我正在教育学生要有礼貌,见到老师或长辈要主动问好,班上忽然有一个学生问我:我们向老师问好,可是有些老师他却不回应我们,老师都没礼貌,凭什么要求我们讲礼貌?这个学生的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却提醒了我们为人师者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影响。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要完成这项具有多变性和艰巨性的工作,班主任只有在管理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责任感;严慈并济,贯彻班级规范;尊重学生,培养自主管理,搞好文化建设等,只有做好了上述工作,将上述工作做“细”做“实”,那么,对一个班级的管理就有了实质的内容,才会激励初中学生在学习的大道上不断努力前行,最终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之才。

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显得如其重要。课堂观察能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课堂学习状况并据此作出教学调控的行为。

日本教育专家板元昂认为,新老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最大的差别在于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及时的评价。此话也许过于偏激,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课堂观察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观察,提高自己的课堂观察能力。

一践行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要求。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要做这一点,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必需将眼光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差异。通过用心细致的课堂观察,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防止有部分学生的思想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通过全面全局的课堂观察,来促使每一个语文学习个体都能全程参与语文学习过程。

1实现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过程性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过去那种以结果论英雄式的做法,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课堂观察,通过对观察得到的信息的分析、加工、取舍来进行调整、动态规划自己的课堂教学进程和安排,确保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2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要求。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的单向传授,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条件和恰当的情境,促进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式的地进行学习。要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两种方式的有效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察显得犹为重要,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情感状态、参与程度、学习热情和学习困难、学生交往与师生互动等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课堂观察,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状态,以便及时调控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确保新的教与学方式的有效性。

二转变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要求。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生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真正实现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师的课堂观察。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要求教师课堂观察的多元化和多角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要求教师课堂观察的多维度和全局全程性。可见,也只有在教师对整个语文课堂作为一个全面的、动态的、有机的学习共同体进行有意识的认真深入地观察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实现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观察的原则。

语文教师的课堂观察对践行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语文教师的课堂观察并不能盲目的、随意的进行,在实施课堂观察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1准备性原则。

可靠、有效的观察来自于周到的安排、严密的计划和精心地准备。富有教学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会有意识地在教学的难点突破处、重点突出处事先准备,设置观察点,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以获取可靠的反馈信息,从而选择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个语文概念的形成,一条语文定理、法则的`呈现,一段语文探究的情境切入等都可能成为语文教师精心准备的观察点。诚如巴斯德所说的那样:“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盲目的、无准备的观察,只会得到零碎的、割裂的、无价值的信息反馈,不但于事无补,有时甚至还会使教师在课堂上出现手足无措的局面,这样的课堂观察也就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2准确性原则。

课堂观察的准确性原则,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对由课堂观察而得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取舍,去伪存真,判断出表面现象之下的真实含义。如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问全班同学是否都懂了,这时也许有调皮的同学滥竽充数,或者有自尊心强的同学怕遭受责备,于是一齐大声地喊“懂了”,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从而对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课堂观察的准确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必需做到全面、全局。比如,在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时,也许整个班级气氛都相当热烈,所有学生都热情高涨,积极投入,但教师一定不能被观察到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开阔视野、善于捕捉,及时发现隐藏在热闹背后的问题。同样,在进行课堂教学环节转换时,教师在课堂观察中要防止以偏概全,不可想当然地认为上个教学步骤中取得的良好效果也一定会持续到下一个教学步骤。

3即时性原则。

虽然说语文课堂观察的第一原则是准备性,但语文教师同样不能忽视课堂。。。

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

目前在我国初中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学生学习目的单一、教学的内容过于片面、教学的方法程序化、教学的渗透方式非常单一等。而教学的渗透方式非常单一是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对德育需要多元化渗透。

1.采用辩论形式进行总结,正确导向。

辩论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既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在课本中,如果遇到学生只能略懂一二,不能完全听懂,并且不能够确定自己立场的问题,可以对其进行设疑、质疑,来进行辩论。例如,关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决:第一,先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要急于询问学生的观点,而是首先要设定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的问题: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为什么?第二,组织学生分组对其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讨论的成果。第三,分别让每一组的学生代表进行陈述本组的观点并讲解原因。第四,可以让拥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对其进行辩驳,并说出理由。第五,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阐述观点。通过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并乐观地相信:地球自然环境能够容纳人口的最高数量远远大于地球上现有的人口,而且人口数量很难达到能容纳的最高数量,因为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的快速的增长也会对环境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2.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中,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要让学生既能联想到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也要学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另外,在带领学生认识人类改造地表形态的时候,如“梯田”,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人类拥有不断改造世界、创造环境的思想之美、力量之美和智慧之美。这样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可选取合适的办法,借用大自然之美,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学会发现自然之美,最终完成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欣赏自然情感的目标。

3.联系实际,巧设案例。

利用现有的地理知识和发现的规律,并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思想,这样既能够满足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满足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虽然某个工厂的区位非常不合理,但是它仍然存在,这是工业惯性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讲解,如石家庄的某制药厂;在对学生讲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实例来进行讲解,如上海通过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等方式。通过讲解身边的这些具体实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学风。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德育已经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育人者首先要做到自育,在不断地改进德育教育方法的时候,也要不断提高德育的自觉性,提高德育渗透的本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优势,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最近有初学摄影的朋友问我学摄影的时候,其实用甚么器材,是否一开始就用一些十分高级的slr,又或者有些甚么的镜头。其实,笔者最早期接触摄影时,用的只是一部kodak的塑料玩具相机,用127菲林,这一种形式,可能很多朋友听也没有听过,但我起码用127菲林用了三五年,后来又用过126一阵子,那时用的kodak塑料相机太简单,远比如今的lomo相机还要简单,根本拍摄不到任何好照片,但那时候由它所拍摄的影像,已教自己入迷,是自己最早期的snapshot!后来改用126相机,是不知问谁人借的相机,自然也是「傻瓜机」的一类,但可以加上闪光胆(不是闪光灯),一排几个,闪完便不可再用,十分「矜贵」,那时的器材简陋,拍出来的照片更见珍贵。

我的摄影启蒙年代,用的就是这样的两部玩具相机,对我来说,它们十分重要,因为它们带给我摄影的感觉,给我拍摄的经验,至于它们并不能让我拍摄到怎样怎样的好照片,那已甚不重要。摄影的再启蒙小时候用kodak塑料相机拍摄照片,完全没有任何「拍摄好照片」的动机,那时拍摄的,是生活的snapshot,是生活的纪录。

我说,摄影是生活,此观念由来已久。和多数玩摄影的朋友一样,我正式开始摄影,是由中学时代开始,我也是在高中开始才全情堕入摄影,一去廿多年。而且,我也是在中学时已参加摄影比赛,开始便获奖,很早期已参加「联展」,但奇怪的是我一直没有参加过中学的摄影学会,时至今日而没有参与任何学会,至今亦没有举办个任何个人展览,这都是办《摄影杂志》的错,人在「江湖」,总有点「避忌」,又是「避忌」!

有一次,他向我展示一帧小孩子的黑白照片,照中的小女孩大约几岁大,天真的笑脸,令人神往,但他却告诉我,照片拍摄不到半个月,刚晒好大相,正要送去给小女孩的父母的.,却知道小女孩已于一两天前生水痘急症病死了.

人生唏嘘,但摄影却可以让那一x那留住,是摄影的特性,也是影像的魔法,此事令我对摄影更加着迷。于是,我便开始了现在钻研摄影的生涯。开始的时候,我只用一部yashica的连动测距相机,不可以换镜头的,但可以调校光圈及快门,要手动叠影对焦,我利用它来拍摄夜景、拍摄日出日落、拍摄街头照片。和大多数拍友一样,你们体验过的,我曾体验过,那是一段颇愉快的日子。后来,我不再安分固定镜头的限制,开始使用单镜反光相机,第一部拥有的slr,是minolta的srt-super,至今仍令我难忘,我人生第一张得奖的作品,就是买了srt-super第一个晚上练习时所拍摄的一帧习作,没有这一部相机,我不会有那一帧得奖作品,也可能不再玩摄影,更可能不会在后来出版《摄影杂志》,但那已是后话。

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梁。

在我国十八大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小学学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加上他们的模仿天性,对接触了的各种思想进行模拟和学习。其中好的思想观念对其德育发展和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坏的一面则会使得小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让人失望。而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独立的机械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单纯的常规教育教学很难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此外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学课堂没有参杂德育教育就很难全面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不能保障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实施。而且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德育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视的,因为学生没有其独立的见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容易学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德行等出现问题。而有的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态度不够和蔼,生硬灌输或者强制限制学生,采用的方式方法很不恰当,小学学生很难在不完善的思维能力下掌握各种教师讲述的做人的大道理。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的智慧是无限的,但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很多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紧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忽视学生的情况,这就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也不可能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重要人物,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能在交流学习、小组合作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统一性分析。

小学常规教育教学包含了众多内容且有很多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德育教育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常规教育教学能和德育教育统一进行时效果往往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德育教育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用单独的科目给学生进行品德及思想观念教育,但是其真正落实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学生在课上容易出现乱动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在课前做好思想教育活动,告诉学生上课下座位是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应该做,这就是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有些小学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学成知识应对考试,把原本的德育课堂用来进行数学等应考科目的教学,这种将德育教育忽视的行为使得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要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德育教育和应考知识统一的课堂,需要客观分析了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认真观测学生在日常学习等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发挥他们表现好的一面,然后根据各科目实际教学的一些技巧引导其改正自己的不足,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沟通,做出行为表率。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很多地区的教学教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融合语言、趣味的插画、故事、寓言等鲜活的材料的教材,这些材料的利用也能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很多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观念,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插画、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先进的一面就能培养起学生融入学习、发展政治思想的习惯,也就是在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春天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学生开展情境探究活动。首先,在合作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以便更好的让学生形成分组。教师通过合作思想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小组快速凝聚起来,然后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春初的植被萌芽、春后的植物枝繁叶茂的现象,引导学生外出锻炼的同时学会观察,树立事物变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这样就把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进行,学科教学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小学德育教育一般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品德锻炼和情感知识教育展开,借用教师经验等的引导促进整个教育行为。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师生合作学习成为了潮流之一,这能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建立亲切的情感纽带,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德育教育中锻炼自己意志和品德。当教师的权威现象一去不复返,当师生间的情感合作成为常见现象,那么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很好的引导,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或者锻炼过程中成为思想引导、辅助者,就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和品德。小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思想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只有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观念及行为问题,才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展开合作,提升其品质和德行。

(三)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德育督导系统。

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系统,而是应该从他们的家庭开始,然后学校系统和家庭督导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把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针对学生品德缺陷,综合家长意见,制定详细的督导系统,确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系统中学会从小事树立德行,从生活锻炼德行的思想观念。比如:学生和家长都教导孩子要尊敬老人,他们才会在公共场所为一些老人服务。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保证,也是小学学生在未来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学教学中结合德育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身心的纯洁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鲜活的教材、生活经验构成的德育环境,把师生联系起来,把家校联系起来,用良好情感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督导体系建立。尽管学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推进困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用一些灵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美育与德育对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性论文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女性主体意识进行广泛调研。课题组利用德育课程教学,每个班级发放30份问卷(涵盖中职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共计4个班级),对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总样本为120份,回收问卷118份,回收问卷率为98.3%;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问卷率为95.8%。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调查分析如下:1.中职生女性意识淡薄。学生受媒体影响大,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73%。2.中职生女性独立意识弱,缺乏人格平等意识和经济独立意识。大多数女生对某些行业的高回报充满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幻想;将改变人生命运寄希望于婚姻或不切实际的高额工作回报。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51%。3.中职生对女性社会角色理解片面,对女性个体价值认识不足。女生从事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低于男生。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89%。4.中职生中存在女性男性化意识。单方面强调女性,割裂男性、女性的天然联系。所占比例为被调查学生的32%。此外,调查设计了关于婚姻观和性观念的开放性问题,学生的问题反映出性观念不成熟和刻意回避的态度。发展、培养中学生的现代女性意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有助于中职生克服女性心理狭隘、人格依赖;有助于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有助于女生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复萌,全面成人。德育课程作为女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女性主体意识培养的主课堂。课题组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德育组5名教师,开展女性主体意识教学实验。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开展的教学实验。

(一)目标定位。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要求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实验坚持结合理论知识点,联系社会现实,培养中职生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二)方案设计。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及本班级学生情况,结合教材,选取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这四个方面是:独立的人格培养、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美意识培养、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

(三)实施步骤。

1.学前测试。

实验前进行开放性测试,学生完成一篇自我认知文章,作为学生成长记录。

2.教学设计。

将四个模块的培养目标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的五个单元。总计教学课时32,比教学实验前增加2个实践学时。

3.教学过程。

(2)爱情观及性意识培养。中职生大多处于14岁至18岁,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课程缺少对学生爱情观和性意识观念的教育。这一时期,青年学生产生对性的渴望和幻想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教育的.关键是要疏和导而不是防和堵。使学生理解性是成年人的权利和责任。青年女性要学会独立思考,既不恐惧性,更不对其持无所谓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单元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既训练学生思维,又了解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和盲点。使学生自尊、自爱,学会自我保护,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美意识培养。从古至今,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中职女生阅历少,人生经验浅,往往简单地将“美”与容貌、金钱相联系,容易受到媒体、网络、他人等周围环境的影响。调查显示,将女性价值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型上,将女性生存空间限制在家庭领域的学生比例高达73%。教学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美意识,结合教材中“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4)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培养。人生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是中学阶段总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应当蕴含在每一门课程当中。发展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最终考量就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课题组成员在教授最后一个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时,设计了“价值观澄清”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发现最重要的价值观。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题组成员担任所在班级的兼职导师。兼职导师的设立旨在密切师生联系、及早发现和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认识。兼职导师走访宿舍,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生活入手,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及时解答学生疑惑。一方面课下的生活素材用做课堂教学的活动课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德育课程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容易接受,不觉得枯燥。另一方面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价值观现状,易于开展教学,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进行突破和创新。课题组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百分制打分)与开放式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回看课前撰写的自我认知小论文。评价结果显示,学生除掌握《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理论知识,对自身价值有了明确认识,尤其对两性关系、美意识认识深刻。(四)实施效果本学期,学生完成了深刻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效果较好,有的学生写道:“这个课让我第一次懂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自信自强才是人生的真谛。”全年级参加实验教学的两个班级,在各类大赛、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在全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上,共有12名同学积极参与,3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4名同学获得优秀奖。

三、结语。

女性主体意识是中职女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这种意识实际上是倡导中职女生的自我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女性主体意识一旦形成,将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点,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行为,也是一种良性的生存风格,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引导作为女性主体意识教学的重要平台,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开展德育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是所有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德育课程。第二,教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关键,大量知识补充和传播代替空洞的说教。教师的形象与能力往往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教育效果。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三,制度是进行教学实验的必要支撑。改变以往以识记考核为主的单一化考评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考评制度。第四,规范课程类型与要素,适当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本学期设置两个学时的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岁月如梭,每位班主任都要依依不舍地送走一批又一批自己辛勤耕耘的学生。我们作为教师的都这样感到,当学校生活已成为逝去的一页,当学生时代的憧憬正变为生活的现实,当人们十年或几十年后相聚时,谈起当年的校园生活,最难忘的话题之一就是当年班主任精心组织的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班级活动。其实,在校学生日常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校园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首先,开展班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思想政治色彩浓厚的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觉悟。

通过各种活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好传统。五六十年代的学雷锋、学王杰、学焦裕禄等活动,在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特别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曾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班主任没有很好地继承这种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局限在一般的口头传授上,效果不明显,如在宣传雷锋精神中,相当班主任只是说说而已,并不认真组织实施,没有计划性,使得“学雷锋”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际效果。为把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接受,我经常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活动,寓教于乐,却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如,为学习和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我组织开展了《纲要》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纲要》黑板报比赛。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去学《纲要》内容,并去查找相关材料出版报,这样,活动的过程就变为学生学习的过程、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样,在组织学生学习和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中,我也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如手抄报比赛、诗朗诵小组赛、“十六大知多少”问答赛、观看“十六大”专题图片展等,效果相当好。其他的活动如“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教育活动、“讲文明、树新风”、“科普周(月)”、“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等,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这些活动的内容本身从根本上说就是为宣传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而设计的,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而开展起来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其次,开展班级活动是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有利于班集体建设。表现在:

1、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不断地实现班级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

要建设班集体,开展班级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措施。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根据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活动,能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在团队活动中,都要求学生做到“守规”“民主”“团结”“互助”“奋进”等要求,而班主任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贯彻这些要求,并用以衡量学生的表现,从而达到把班集体建设成为“讲文明”“讲纪律”“勇攀登”等相应目标的班级。我发现每开展一个活动,就是向班级目标的一次迈进,而搞好一次活动,就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一次契机。

2、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不断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平时教师不易发觉学生的才能,而通过活动,却很快地发现他们的特长,以便日后让他们做到人尽其才,安排他们担任适当职务。如在开展体育活动中班主任会发现体育人才,在文娱活动中,会发现艺术人才,在演讲和朗诵比赛中会发现口才特长生。同时在活动的准备、实施、小结的过程中,班级干部会得到相应的锻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班干、团干在组织活动时,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赢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任。如果班干、团干一个学期从头到尾只是负责干送作业、安排扫地等“粗活”,那只能是培养了一个听话但没有创造能力的干部。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班级干部群体和各种有创造性发展的学生,这是建设班集体的重要保证和力量所在。

3、通过开展活动,能不断地促进班级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学生之间更加民主、和谐。

不少班主任在对内向型学生进行教育时,都选择了活动这一方式,因为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有助于同学间彼此了解、相互帮助,在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我班的一位男生,平时寡言少语,与同学交往与交流都很少,用同学的话说,就是一个“寡人”,我多次与其进行面对面的谈话都无济于事。后来,我特意安排他参与班级间的篮球赛、拔活赛、20×50米男女接力赛以及小组辩论赛等活动,在活动中他很快就受到感化,主动与同学交流看法、讨论问题。慢慢地,他开始关注班集体的荣誉了,也主动向小组提见意了,还帮助策划开主题班会,班上的同学也对他刮目相看,原来死气沉沉的小组活跃起来了。实践证明,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班级活动,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有助于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再次,开展班级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培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开展活动除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外,还在以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是相差甚远的。如果开展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现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成为教学的一项新要求和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学生在活动时不仅要看、要听、要写,而且要说、要做。如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学生要深入社区、家庭、厂矿、相关单位,与相关人员进行交谈,收集材料,甚至要亲自动手感受、感悟。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实践活动课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这也说明了班级活动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一些校园活动少的学校或班级,学生在起始年级“闲得慌”,而毕业班学生则“忙得昏”。“闲得慌”的学生常常违纪、受批评,带来了一大串的问题,“忙得昏”的学生却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成绩又不见上进。特别是在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下,上课、补课、赶课使相当学生感到心理疲劳和形体疲劳,由疲劳而产生厌学甚至弃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班级活动不仅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开展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想而知,一个班级里有书声、有笑声、有歌声,是多么生机活泼的局面。

3、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哪里体现?班级活动就是重要的舞台和场所,也是机会。爱好文娱的学生可在联欢会上纵情歌舞,喜欢争论的学生可在演讲、辩论活动中磨练口才,爱好体育的学生可在运动会上大显身手,特别是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会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开展班级活动,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对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益,受教师表扬的不再限于学习好的少数几个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须要学生有良好的个性和心理,而开展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综上所述,有计划地开展班级活动能使班集体充满活力与生机,能不断实现班级和个人奋斗目标,能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创建先进班集体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班主任应乐于和善于组织班级活动。

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教育,二是思想品德教育。其中,培育学生政治素质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则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学生政治素质的培育基础是建立在思想品德培育之上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先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再重其政治素质教育,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校学生施加社会主义教育影响,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组织纪律、有能力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一、德育及其内涵。

广义的德育是指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而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学校老师或领导对学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以及道德上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德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灵魂,不管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实践能力、知识水平、道德素质三者并驾齐驱,三者都要抓,且三者都要硬。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接班人,社会大众对其的要求是:不仅要有过人的头脑,超前的意识,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古人曾将“立德”作为“三不朽”之一。把“明德”、“传道”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对我们今天培养人才,教育下一代的学校,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列宁曾明确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毛泽东同志曾着重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也曾强调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郑重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端正正确的政治方向。

1.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更加偏重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忽视。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并且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惧怕和厌恶的心理。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变相体罚,家长对考试考砸了的学生的厉声训斥,再加上同学的嘲笑和鄙夷,生活中这些屡见不鲜的现象极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让学生变得内向而自卑,甚至做出傻事。

2.重文化知识教育,轻道德品质培养。

众所周知,学校是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人才培养基地,它的主要工作是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并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学校的教育工作不应该是纸上谈兵,德育教育也不应该是面子工程,光说不做。但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学校将德育教育当作城市道路上的“红绿灯”,认为教师就是红绿灯的控制者,其手里掌控着对学生学习的绝对控制权。且有这种认知的还不仅仅只是学校老师,就连某些家长都这样认为,老师说学什么好,那便学什么好,只要学生成绩上去了,那便什么都好。这样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道德品质培养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缺失,要么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要么就是将学生推向歧途,扭曲其人生观和价值观。

百年树人,德为本。然而在当代,青少年批判地继承了某些传统文化思想,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规范不够健全,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导致一些青年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某中学的一位音乐老师在琴房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一袋垃圾放在钢琴旁边,一周后从钢琴旁边经过的学生达到200余人。却无一人“理睬垃圾”。这种行为有力地说明了青少年德育培养是很重要的。

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动用激励论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思想进步目标,纠正不正确的动机和行为而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是非常重要。青年学生应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科学信念,用艰苦奋斗的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此外,诚实守信也是青少年品德中必不可少的,已经作为衡量一个人在道德上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标准,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往往被看作是不值得交往的人,如冠以“不讲信用”的评价,他在社会中将寸步难行。例如,现在可利用班会、营造争做“文明学生”的氛围。学校能为青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学校德育教育是重中之中,它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充分认识和认真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的意义,况且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要保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在培养人,在于培养一批又一批只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这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兴衰,是具有战略全面性的大问题,在进入新世纪的发展道路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德育工作还任重道远,要实施“以德治国”方针。我们要继续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结束语。

所以,德育在学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德育水平不容忽视,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合格人才。因此,学校德育极其重要,无论现在、将来,都应放在首位。

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

相关联的来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新人教版《数学》中,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中的章引言与章前图相呼应,提出如何根据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的表达式,求出这两个速度的大小问题,引入这章的主要内容:实数.章前图是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升空时的照片,在这时,我们可以就我国科技发展的进步展开,从神一到神十,从无人飞行到神五的开始带人升空,再到现时神十的成功升空和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要从小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2.联系生活,在实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教材是联系到许多民生热点问题的,我们可以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利用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德育话题教育.在七年级教材第十章中有一个关于从数据谈节水的课题学习.在这个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其他一些资料,获得更多的关于水资源储量、分布和利用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后面的信息,得到更多的结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知,较深刻地了解水的分布,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生活中许多人在浪费水的现象.同时让初中学生们回家通过电视节目或网络或书刊了解缺水严重程度,从而加深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并培养初中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害怕它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说:生活就是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在二次函数关于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的知识点中,在应用到销售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当自己是经营业者,看利润是关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又如何,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二次函数也就是身边的生活常识,这样就不会觉得太枯燥,从而慢慢喜欢数学.

精确和严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存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数学老师们就会告诉他们学习要态度认真.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勤思考,勤练习,做作业时要先独立思考,格式要统一规范,力求学生在解答习题时,要独立劳动,透彻地理解教师在授课时所叙述的理论性概括.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诚实、求是、坚持原则的理性精神.在数学解题中,许多学生是头脑比较灵活、反应较快的,可是他们却很多时候缺乏细心和耐心,会在小数计算中看错或写错小数点的位置;或会在表示数的时候忘记数后面的单位;又或者是在计算后没有进行检查和验算等.出现这些错误时,我们指导学生不要心急,不要自满,让他们自己想想如果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看错或写错一个小数点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让学生明白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缜密的心思和谨慎的态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条理的思维作风.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育过程,数学老师可以暂时充当一下说教者,展现一下也拥有其他学科知识面,让初中学生知道数学老师也不是只会数学的教育工作者,而是一个知识较广、多才多艺,并且关心他们各方面成长的良师益友.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方法,要做到顺其自然,切忌生搬硬套,做到精辟简洁,要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让我们学生喜欢我们的数学课,让我们的数学教育更成功。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图像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近两年江苏地理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试题多以地图为切入情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图像的判读方法,才能准确获取信息分析答题。”来自南京一中的地理骨干教师吴佩红走进扬子直播室,为考生解析重点图像的判读要领。错过视频直播的考生可以登录扬子晚报招考频道点击收看。

一、地理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是最基础的一类地图,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出现。判读地理分布图关键是: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来分析答题。信息从哪里提取:图名、图例、注记、结合区域特征。地理分布图常常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系,我们不可忽视一些重要区域的重要特征,尤其是与高中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区域。如:必修1中重要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区域;必修2中重要的农业区、工业区;必修3中涉及的世界和中国重要区域。

二、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也是每年必考的一类地图,类型很多。根据等高线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等值线的共同特征:(1)同线等值;(2)等差距全图一致;(3)等值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4)两条等值线不相交(等高线图中的陡崖处除外);(5)等值线疏密反映地理要素变化的快慢。

一般判读等值线图要注意“五读一分析”,即:(1)读数值;(2)读延伸方向;(3)读弯曲状况;(4)读疏密程度;(6)读介于两等值线间的异常区域;(6)分析成因。

在各类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是等高线图、等压线图和等温线图,要掌握它们的综合判读方法。

三、地理统计图。

人文地理试题最常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主要有坐标图和结构图。

读图步骤一般是:(1)读图名:该图反映什么数据;(2)读坐标:坐标的含义、向哪个方向延伸;(3)读数值:坐标点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重要转折点数值;(4)判断规律,分析答题:在以上显性信息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答题。

结构图判读的一般思路:(1)先看图例和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比较的地理项目;(2)其次看图中各地理项目的比例排序关系,特别关注比例最高的地理项;(3)最后揭示反映的问题,作出科学评价等。

四、地理示意图。

常见的地理示意图,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过程示意图、关联图、模式图、地理景观图等。既然是示意图,那么示的什么意是判读的关键。因此地理示意图判读的一般步骤:(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或图图转换;(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

德育论文

众所周知,职高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甚多,学生在入职初期难以适应全新的角色。特别是因为在职高教育中缺乏企业文化知识的渗透,导致职高学生对企业文化不了解甚至不认同。因此,职高德育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在日常德育教学的基础上,把企业的价值观、理念以及蕴含于企业内部制度和产品中的文化特色和基因教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最终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一、企业文化与职高德育教学。

1.企业文化的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来讲,企业文化是我们在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行为主体应当遵循和追求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诉求,如平等交换、积极主动的实干精神等。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更多地应当称之为市场文化,不过由于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所以用广义的企业文化来指称。狭义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职高德育教学的概念。

按照20xx年教育部修订的《职高德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职高德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和德育教育二者基础都是“德”,都是在价值观、品德、精神等方面对人的一些要求,这是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渗透的基础。

二、在职高德育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原因。

1.培养职高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大纲》指出,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大纲》要求,“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在职高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是贯彻《大纲》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切实提升职高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题中之意。

2.激发职高生学习热情的需要。

好学不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洞悉企业文化的相关作用,从而让职高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工匠精神、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体验在企业中个人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和面临的市场挑战,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去,最终为就业后的角色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职高德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职高学校应当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在不少职高学生在去企业工作时,面对与学校全然不同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起不到作用,相关职业意识缺乏,无法在企业这个新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企业的管理方法不习惯。实际上,好多刚毕业的职高学生并不是不具备相关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他们对企业环境暂时不适应,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不能迅速转换为专业技能,甚至遭到企业的淘汰。所以,职高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要尽快转变角色,而这个角色转换就需要我们在职高教学中提供条件,打好基础,而不能让学生在企业自生自灭。从这点来看,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是职高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文化渗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合理心理预期。

在中国普通的老百姓眼中,大学生、“上过学”的年轻人就不应当在生产或技能一线工作,而应当是“坐办公室”或“管人”的,加上许多职高生对企业的真实运行缺乏了解,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在入职后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学校在德育教学中,要对现代企业分工和人才梯队进行介绍,也可以组织实地参观。通过这种介绍、学习和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梯队是由不同学历、年龄、技术的人分工组成的。在企业中,职高生更多的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个角色与定位,学校要在德育教学中给予引导、明确,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能够调整好心态,选择好定位,建立恰当的心理预期,避免在就业后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影响工作和学生个人发展。

2.探索企业式教学。

企业毕竟是企业,无论在节奏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它不同于学校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德育老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要营造氛围,在教学与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早日融入企业。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实现的,它需要的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是职高德育课堂企业文化渗透的目的,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式教学主要表现在突出职业精神上。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在学校德育课堂中融入和体现企业文化。可以提前引入企业管理的方法,模拟企业管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类企业的管理,把学生当员工,把教室当车间,把教师当师傅,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会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人际关系,从而早日适应企业需要,早日融入职场。

3.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毕业后的目的地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所以,校企合作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使得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对接,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是邀请企业各级别人员到学校以课堂讲授、座谈、讨论等形式和学生沟通企业的相关运作方式、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通过现身说法使学生逐步了解、学习、认同企业文化,至少是广义的企业文化;二是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建设和展示,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流程、纪律、规范等,展现企业的奋斗发展历程,展现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为企业做贡献的信心,从而为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德育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

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德育评价的空泛和德育网络的松散。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缺少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干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三是开展各种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必须重视活动的传统性、时代性、趣味性、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挖掘素材,表现自我。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对道德观念的思考之中,促使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外部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体验,做到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在激情中渗入明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三、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远大的影响力量。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及其特性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例如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一个懒散的孩子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爱互助气氛的集体里,一个任性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隐性课堂,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净化校园环境要从学校宣传媒体、绿化美化工程、校园环境卫生建设抓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环境中。整洁、优美富于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潜能。

德育论文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原则和举措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更多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是人才培养的世纪,而科技和人才大多是由高校培养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依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因此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德智体美劳中“德”是第一位的。

1当代高校的德育方向。

当代高校不仅只重视和增强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也应与时俱进,完善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德育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当代大学生自身不仅只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还应加强自身德育建设,努力实践,努力做到“有德有才”。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1]高校应以此作为大学生成长长才的行动指南,以此科学理论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高校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应改变传统观念,由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转变。学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审时度势的调整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水平。

“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前提,是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先决条件。大学生的“德”育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培养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违心的假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自身素养的真实映射,大学生真正的“德”应是“德在平时”“德在身边”。

2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内容。

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是前提,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自身素养教育是动力,人文素养教育是催化剂的功能,全面促进大学生“德”的形成。

3新时代高校的德育潜在问题。

4高校对大学生德育的策略分析。

(1)高校应努力抓好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必修课、考试课”,安排优秀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改善教育方法,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2)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形式政策课教育。形式政策课有利于学生接触掌握最近最新的社会形式变化与国家动态、国际动态等。高校应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课时、不固定的教师专家、形式多样的课堂主题的形式政策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校外实践等。打造形式政策课“周周学、周周新”,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会建设、社团建设等的完善,它们都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高校应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园附有人文气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环境优美、舒适宜人,大学生身临其境、感染熏陶,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就渗透了“硬德育”的潜在功能。高校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各种比赛及学术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这样也就渗透了“软德育”的潜在功能。“软硬兼施、互相结合”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

(4)顺应时代发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5]高校组织专门网络人才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校园网络表彰先进个人事迹、传播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展现国家、社会最新事件、最新成就、前沿新闻、国际动态等,也可以开展网上辩论赛、组织各种网上文化交流活动和网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等,运用网络带动德育教育更新颖、更便捷、更全面。

(5)大学生自身应自觉自律,好学习勤思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互动交流,转变旧的陈腐的思想观念,不急功近利、不自负、不轻浮、不争强好胜,加强自身辨别能力、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树德于心,施德于身”。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应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顺应时代发展、遵从教育规律、利用内容丰富多方面的德育手段,传“德之正能量”于学生,并用于实践,让学生“德在平时”“德在身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邱伟光.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c]//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xx:12.

德育论文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最重要的途径。主要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做了几点浅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小学音乐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德育知识,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教育。那么,渗透德育教学具体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示范带动效应。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推崇,久而久之,就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效仿和跟随。因此,在教育行业,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实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文明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要有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的意识,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更多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穿着。很多音乐教师认为自己是与艺术接轨的,在课堂上打扮的过于夸张,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在教学中,穿着要大方、整洁,教学的姿态要端庄,教学语言要丰富、富有激情,板书不能潦草,要工整、干净。通过这些方面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好的习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筛选,尽量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挖掘,深入到题材中去,积极思考,找出在不同的歌曲中能够融入什么样的德育知识。例如,在教学《再见吧,冬天》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冬去春来,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回答:“小树会长出绿叶”“美丽的花儿会开放”“小草变绿了”等,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讲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美丽的画面,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画面的同时,也要爱护好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不被破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当然,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春天,农民伯伯们都在辛勤的播种,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通过选择这样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更加发奋学习,学会更多的德育知识。

三、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就是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歌曲中蕴含的意思教会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教师要认识到: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故事,都要它想要说明的感情。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堂放松,在教学中融入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革命前辈英勇无比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够更加发奋学习,刻苦努力。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可以在教之前给同学们讲一些以前的孩子是如何生活的故事,告诉他们以前的孩子根本就吃不饱饭、穿不暖,很多孩子在冬天常常被冻死、饿死,让他们在心里做一下对比,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还可以问同学们:“以前的孩子在那么艰苦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要刻苦学习,现在的你们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刻苦努力,不好好学习,这种行为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国家吗”?这时很多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辛苦培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也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幸福的生活。通过这样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良好的德育品德得以形成。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能够让这一堂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来完成。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歌》这一首歌时,很多学生会很难理解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情。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投入到当时的情景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兵张嘎》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在抗战时期,中国儿童团是如何英勇的抗击敌人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中国儿童团的一员,你在抗击敌人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由此一来,将学生置于这种情景中,学生就不难理解这首歌所蕴含的道理和感情了,学生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等方面出发,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培养起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1]童晓荣.借助音乐的审美效应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

[2]刘甜.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

[3]高翎雁.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j].民族音乐,

[4]谭慧.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

德育论文

摘要: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高中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缺乏精神和心灵的关爱和理解。本文通过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提出了怎样改善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脱离青少年的青涩,但没有成年人的成熟与稳重。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如果社会、学校和教师不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很容易使得高中生误入歧途。

一、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影响着每一个人,心理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它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高中生也不例外。学习、娱乐、升学等原因影响着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

高考是目前我国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唯一途径,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大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业紧张,每天奔波于家里、学校和各大补习班之间,学生没有一点私人的时间和空间,积累在心里的压力长期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发泄,时间长了学生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二)社会风气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比如20xx年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等词都是对当前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应。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风行,再加上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宣传引导,使得不少高中生的三观深受影响。学生不再觉得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攀比和炫耀,不再觉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曾有高中老师说到现在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统一着校服,学生不能再衣着上相互炫耀便转向鞋上进行相互攀比。当前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折射出学校德育教育的空白和漏洞。

(三)家庭学校忽视学生心理需求。

现在很困扰家长和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是高中生“早恋”,如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家长和老师只是一味的责备孩子,但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不排除其中有一些是因为攀比或者好奇,但更多的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缺“爱”。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不要说与孩子沟通聊天,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即可,殊不知孩子需要的往往是心灵上的理解和关爱。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常常无意识的伤害了学生敏感的心。

二、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在这个物质充足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高中生出现心灵的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多半是由于精神上缺乏关爱和理解,心里的压力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宣泄,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多方面努力。

(一)转变父母教育理念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家庭是学生最初成长和生活的地方,父母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良师,还应该是孩子的益友,不仅关注孩子身体的发育,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的需求。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的重要“转型期”,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关系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二)教师的理解和包容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教师是教育三个必备的因素之一,承担着塑造学生,为国家和社会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艰巨使命。雅斯贝尔斯曾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说道:教育就是一棵树去晃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外一个灵魂。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灵魂,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教育。爱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将学生放在与教师同等的位置,耐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包容和宽容学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关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仅表现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上,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选修课或者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四)社会要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高中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之外,另外一个接受教育的渠道就是社会教育,社会也要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承担部分责任。社会媒体和网络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如近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以及电视上热播的选秀节目和相亲的节目对高中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网络、报纸、电视应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工作,建设青少年绿色网络平台,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减少负面信息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要树立更多的模范人物和表彰先进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心高中生的心灵健康就是关心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

[1]谢占杰。论爱心及爱心教育[j]。许昌师专学报。20xx(01)。

[2]王佐芬。浅说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xx(16)。

[3]刘和平。论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建设[j]。教育视角。20xx。(01)。

[4]胡健。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附件教育学院学报。20xx。(02)。

[5]金朝洪。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06)。

[6]潘慧荣。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学教育。20xx。(11)。

文档为doc格式。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提到班会课,在很多时候是班主任一个星期工作情况的总结,仅此而已。如果把班会课当成处理班级日常杂务的课来上,那是没有太大教育效果的;如果认为上班会课是浪费时间而用来上文化课,那是应试教育的极端表现;如果认为班会课是搞形式、走过场、没有什么内容可讲,而让学生上自习课,那是对德育工作的轻视。在形式上,如果仅由班主任唱独角戏,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尽管是言之有理、用心良苦,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只是空洞乏味的说教,其结果必然是效果不好。那么班会课到底应该“上什么?”、“怎么上?”,给我们每个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主题班会要主题鲜明。

该主题应来自学生实际,可以是思想方面的,也可以是心理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也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主题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是侧重于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如针对上网影响上课,影响上进,可以组织“大话上网”主题班会,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主题班会准备要充分。

没有准备的班会不是一个成功的班会,班会的准备就象一节文化课一样,如果没有做好“备课”的准备,其结果只能让自己更被动,甚至有不利于最初目的的舆论导向。还是以上网的主题班会为例。没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可能完全有机会将反方观点驳辩成正方观点,因此没有充分的准备不轻易接触任何一个话题。就如战场中不打没准备的仗一样。

三、要减少教师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想象一下,如果整个班会都是班主任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样的班会只会回到刚才所讲到的空洞乏味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同样如果是班干部组织班会,如果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只可能是那几个班干部的班会而已。所以,我认为一个让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班会,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班主任做适当的点评;可以分散到各组,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倾听学生心声;也可以让学生才艺展示,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班会中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形式的目的在于突出主题。

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形式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内容才有存在的价值,二者只能统一,不能分离。在选择主题班会的.形式时,应明确认识到,选择班会形式是为了使内容更好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深刻教育。如在“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大家收集了许多古今中外科学家、作家、诗人、企业家的故事,或者可以采取辩论,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重新唤起了学生的自信,鼓起他们求学的信心。再如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时,可以采取书评座谈会、演讲会、知识竞赛以及出专刊等多种形式。总之,只要是适合既定内容的活动形式,都可以采用。当然,置班会的内容不顾,一味去追求形式上的新颖、有趣,就会违背主题班会预定目的,失去教育意义教书育人的过程是复杂的,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就得正确分析实情,遵循客观规律;是艺术就得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技巧技能,只有将二者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以上是我在开展班会活动课中,为努力使之生动、高效而尝试着做的一些方法,虽自觉浅薄,但我想我会继续努力的,争取把班会课上得更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德育的重要载体论文

在新世纪,应该创造一个更宽松、更民更合理的学术环境,要鼓励更多的科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从去年我国公布出的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看,总体上是逐年增多,可是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一所高等院校一年中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只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十分之一.

作者:冯长根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刊名:民主与科学英文刊名:democracy&science年,卷(期):“”(1)分类号:关键词:

德育的重要性

“从此,我走上了一条不可回头,并和以前完完全全不一样的道路,”从国企到民企再到外企,从打杂到程序员再到高级程序员到teamleader到技术主管,从小酒店mis到企业oa到全国性的大系统到世界领先的分布式计算平台集群软件,“若干年过去了,经历了高速的发展和获得了很多不同的经历,但唯有当时选择离开银行这件事情让我至今都为之兴奋。迄今为止,这是我自己觉得最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正如陈皓所说,“也许,最让一个人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情,不是他做成了什么,而是他选择了什么。”

认识自己。

多年打拼后,陈皓虽已是技术主管,但走的那些弯路,浪费的两年时间,一路中的心酸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今天,我对许多刚上路的朋友都会说,人生的规则很重要,从上大学时就要好好规划,这对国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对于国人来说,人生的头20年都是被别人规划的,导致了自己根本不会给自己做规划。这点是相当危险的。”

人生短暂,属于自己黄金的时间不多,如果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寻找道路和方向上,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事无成,要及早确定自己的规划,然后照着这个规划坚定不移的去执行。陈皓认为,做规划时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优势和性格;二是确定自己的专业和想从事的行业。只有在确定这两方面后,才能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像软件工程。

确定了自己的行业和专业领域后,接下来的事情应该是:1)努力掌握这个行业的知识,2)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这个专业和行业更为具体的各个子方向。然后在实际过程中再认识自己。比如,选择了计算机行业,应该尽量地尝试软件、硬件、网络、娱乐、媒体等计算机行业不同方向的工作,如果从事软件,又分web、系统、项目、erp、crm、数据库、嵌入式……,在工种上又分开发、测试、技术支持、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系统架构,售前,售后……。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去尝试所有的工作或工种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我们完全可以向从事不同方向的人咨询并结合自我认识来做出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迷茫的摸索可能是很难避免的'。能够及时得到前人的指点可能会是一个捷径,征求前人的建议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快速原型(快速尝试)或许也是好的办法。因为人与人不同,他人的路并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路还要自己去规划,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要经常性地跳出自己再来看自己,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让自己和别人掂量掂量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特点,然后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怎么样的事和并调整自己的职业路线,这是一个“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螺旋上升的进化过程。当度过对自己对社会的“陌生期”后,才有谈得上对自己人生和职业的规划。

个人的职业规划就像软件工程。我们都知道软件项目最大的敌人是需求的不明确和需求的大面积变更,同样,在个人的职业规划中,自我需求的不明确和需求的变更也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在职业计划实施了四五年后需求的变动和改变。只有需求确定以后,才谈得上个人的职业设计的hld(highleveldesign)和lld(lowleavedesign),以及具体实现。此后随着自身的日益成熟,可以随时为自己的bug打补丁(patch)改进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实施细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