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板

时间:2023-06-01 20:18:36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一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异议的选择。

当我们坐在学生身边,观察他们在课堂中是如何思考、如何与同学互动、如何处理错题与难题时,就会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中都经历了真实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或者没有达成学习目标,或者没有产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增长,反而在学习中养成了被动的学习心态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面临三大困境:虚假学习、机械学习、竞争性的学习。当学习成为所有学生在同样内容上的熟练度竞争,学习就变成了一件与自我、与人的发展无关的事情。当外部的控制和压力移除后,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习,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创造性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素养的核心。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否落实,真正的挑战在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项目教学,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为依托,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为解决一个具体项目,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自我确定学习内容和制定计划,是具有挑战性、自发性、持续性、真实性、反思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基于此,开展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学科核心素养:20xx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要构建围绕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6个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学生学习中职数学学科后,形成了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职业发展的本学科知识与能力,包括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活动经验等等。

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从数学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专业基础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开发案例和项目化教学资源,探索数学项目化教学手段,让案例和项目化教学更贴近学生专业需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中职数学课教学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紧紧围绕数学课学科核心素养,以中职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学习者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创造出新意义与新知识。中职数学的项目化教学,正是从数学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专业基础需求出发,紧紧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中职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深入挖掘开发贴近学生专业需求的案例和项目化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情景信息以及数学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力、概括等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奠定学生心智自由的基础。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中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上的落实与实施仍在论证与例证阶段,处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期,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体系。同时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应试教学的保守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也还处于教师学习与认知阶段,没有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西方教育家认为数学项目化教学并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后的一个实践活动,而是通过项目来学习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项目化教学难以逾越学生情况,实现“主餐化”。其实,也未必需要东施效颦,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对学生有挑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构建中国式的项目化教学,更有实践意义。虽然项目化教学对大多数教师和学校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创设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并不那木容易,回归课本的照本宣科、背诵、练习,毕竟简单方便的多。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探索才更有价值。

支撑性理论:

stem教育:stem课程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学素养,即运用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二是技术素养,也就是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三是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四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pbl项目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传统的数学教学较多地关注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公式、过程的变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具有知识目标高效达成的特点,但中职学生往往是传统教学的不适应者。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参与愿望,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在适当范围内探索数学项目化教学,聚焦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性的、调控性的、社会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核心知识为依托,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为解决一个具体项目,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自我确定学习内容和制定计划,是具有挑战性、自发性、持续性、真实性、反思性的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正确指导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落实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帮助基层数学教师去完成教学评价目标、教学研究方向,撰写、分析和设计教学案例的目标指向;有利于对于指向性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数学教学命题的设计、数学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有利于正面检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能达到的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数学具有描述世界和分析世界的巨大力量,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从中领略学习数学的意义,对结构不良的情境进行数学化的思考。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师生在落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促进能力和社会参与度的提高,正确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正确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努力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态度。让师生在正常的教学相长的互动中,回归到能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和正确做人、认真做事的价值观中,回归到数学育人的教育目标。

研究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研究,一是探究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不断充分挖掘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二是在课程教学中,以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对学生有挑战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构建项目化教学。

研究内容: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理论研究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实践课例研究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课程建设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跨课程研究

研究的重点

如何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项目化教学设计。

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

个案研究法用于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一阶段的促进转变,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和研究。

研究人员的分工

研究过程的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xx.4——20xx.5)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及调查,了解职高数学科学素养与项目化教学的现状,学习有关理论,作出初步概念界定。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xx.6——20xx.9)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尝试进行科学素养下中职数学项目化教学,进一步收集文献资料,初步确立研究课题的目标、内容和研究重点。

第三阶段:深入探究阶段。(20xx.10——20xx.1)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方案全面实施深入探究。

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xx.2——20xx.3)

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的预期

研究力量精干

本课题研究人员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的能力。成员有三名高级讲师,有海门市骨干教师及校级骨干教师,多次在省、市教学大赛中获奖。都扎根于教学一线,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恪守“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研究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厚。

研究基础扎实

在前期调研论证之时,课题组对区域内有关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对网络资源、学术期刊进行了广泛搜集,对国内外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占有,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第一手资料,奠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课题主持人是南通市数学中心组成员,长期致力于中职数学课教学研究,撰写了很多调研报告、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且丰富的资源以及开放的科研视野,已有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夯实了本课题研究的根基。

研究保障有力

组织保障:学校为课题组的研讨搭建好研究平台,提供理论书籍和各类资料以及一定的研究经费,并成立学校检查小组,督促课题组及时研讨和总结。

资料保障:学校具备高标准的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德育区域,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时间保障:建立课题运作的管理制度。在平台创建课程,除重大活动现场研讨外,有效建立了在线研讨、即时交流、高效对接的科研新机制,在课题协调、活动开展、成果共享、培训指导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总课题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适当减少课题负责人的事务性工作,以保证课题的研究与协调。

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经费上予以全力支持与保证,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学校将创造一切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结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二

吉林省白山市星泰外国语学校134300

摘要:在中国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第一是学生很容易因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第二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上,在授课中以“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未能调整课堂授课氛围,导致学生产生英语学习枯燥感。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在一听到“英语”时本能的选择了排斥,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整体教学计划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以课堂引导教学,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教学体系和教学机制建设,努力形成更加具有改革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但是,个别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反思并努力改进,以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在中国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相关难点进行“扭转”,使学生便于吸收英语相关的教学知识。在核心素养为基准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进行课堂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的“被动式”教学,进行“主动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深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读写环节。在学习中强化学生英语的交互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这对于中学生词汇量、语法、语句以及各种时态的掌握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综合提升了初中英语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一)、突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定要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应当把互动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协调性和综合性。比如,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不规则动词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不规则动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收集一个单元的不规则动词,并且制作成图表,最后在汇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所有不规则动词,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实施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特别是要有效地应用激励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游戏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将“教、学、做一体化”纳入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并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英语作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与母语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学生也无法得知在那种语言环境下生活是怎样的体验,所以对英语感到疑惑与苍白。但是语言又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英语生活氛围,尽量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其体验到英语与生活的关联性及其重要性,以此学生才能不断生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拥有学习的动力以及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关注时事热点,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上课内容感兴趣,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并且使其能够主动投身于英语学习中。比如,当教材中有涉及家庭成员的文章时,可以提前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自己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并在课上的 group work 中向大家介绍,介绍内容可以包括职业和兴趣爱好等等,以此营造一种活跃且真实的课堂氛围。课堂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更有趣的英语,也能把更多英语知识传递到学生中去。显然,这样更具实践性以及社交性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吸收和拓展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谐温馨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想要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并运用的程度,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核心教养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同学们之间互相督促,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成为小组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课下,教师也可以跟学生积极交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无话不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构建和完善英语学习系统。教师应该以阅读和听力训练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感知语言文化,同时培养属于英语的独特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发展性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三

;

摘 要:高中数学知识相较于初中数学知识来讲,难度比较大、知识量比较多,很多学生对于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抵触、厌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与理念,把数学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构建完整的高中数学与知识体系。笔者是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展开探究,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题海战术”“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来对待学生,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参与学习学习的自主性与自信心。同时,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还是用写板书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学生盲目地记笔记、听讲,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并且还会浪费大量的数学课堂时间。其次,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无法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数学学习质量比较低。最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过于僵化,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仅仅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数学教材知识之内,导致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较为狭隘,无法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是建立在建模统计、推理分析、数学测量、数学计算等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之上的,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态度,学生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素材联系起来,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必要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技能能力、数学知识能力等。其次,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观主要是站在哲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优秀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让学生更为深刻、透彻理解所学数学原理和概念,做到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拥有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最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下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用能力,这也就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由之前的单方面理论灌输过渡为双方的理论灌输,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一)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高中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以此来设定符合其发展的数学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数学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同时,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同样在教育工作中也出现了“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高中数学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比如,在学习“空间点、线、面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岳阳楼的照片,同时讲解岳阳楼的结构建筑特点,让学生对长方体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对空间点、线、面改变有初步的了解,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在讲解“任意角”的时候,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实际生活中包含的关于角度的案例,从中引出任意角的内涵与概念,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任意角现象,如手表指针形成的角度、体操转体角度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无形之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 培养学生个性化、独立化的思考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个性化、独立化的思考模式,这也属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类比、属性结合等方法与思想,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形之中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与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比如,在讲解“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的时候,这时候是学生最开始接触解析几何的时候,对于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较为不熟悉,这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运用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数学知识,这样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首先,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平行判断中利用同位角相等来证明数形的关系,然后通过直线方程中的斜率概率与坐标系来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使用特殊到一半的数学教学方法,通过一条直线来展现出直线的方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采用类比思想画出一个存在斜率与一个不存在斜率的直线,并且求得直线方程。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本堂课的数学知识点,构建完整、层次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

(三) 发展学生的感悟、反省能力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巩固、复习很快就忘记了,同样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引导学生巩固、复习所学数学知识,但是要改变以往的“题海战术”复习模式,而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感悟、反省能力,在数学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要善于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真实学习进度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效果,同时也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数学学习灵感,逐渐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反省能力。比如,在讲解了“诱导公式”之后,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等內容,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出错率非常高,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学生在集体反思过程中,既能够掌握重点数学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够梳理、归纳所学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逐渐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通用模型解题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模型来解析数学练习题,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理解能力,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有正确掌握数学建模思想,才能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时提高数学解题效率、正确率,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比如,在判定函数奇偶性的时候,通常运用都是的定义域判定方法,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为:一个函数属于奇函数、偶函数,那么定义域肯定和原点相互对称,这属于函数是奇函数、偶函数中的必要条件,假如定义域和原点属于不对称的关系,那么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假设已经给出了函数的定义域和原点是对称的,求得f(-x),就可以利用函数中的奇偶性来展开分析,同时这种数学思想可以在解析数学问题的时候做出相应的变形,如:f(x)-f(-x)=0,偶函数;f(x)+f(-x)=0,奇函数。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来掌握相关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如解答不等式、求得函数解析式、求值、求解方程根中的个数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而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模型运用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设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等,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学习观与数学观,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马建英,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三高级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四

;

【摘要】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研究在国际上比较成熟而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课堂教学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重点。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可能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关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和核心素养学科课堂教学等五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课堂教学是主要的研究焦点。同时,现阶段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未来的研究趋势应该主要集中在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本土化研究、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化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文献分析

引言

核心素养能力导向的教学观已成为现代教育观的主要组构成部分,既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核心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教学理念,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新思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课程与教育研究的焦点与热点。pearson & hiebert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直接作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1]。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已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研究趋势。

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包括中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选择“中国知网”,英文数据库选择“ssci”和“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方面,选择检索词“核心素养”并含“课堂教学”进行检索,截止到2018年12月1日,共检索到相关期刊文献389篇,除去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获取有效相关文献274篇。“ssci”和“google scholar”方面,选择选择检索词“core literacy”并含“classroom teaching”进行检索,截止到2018年12月1日,共检索到相关期刊文献418篇,除去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获取有效相关文献326篇。

2.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趋势

2.1研究数量分布趋势

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主要文献数量统计见表1。整体而言,无论是国内研究还是国外研究,研究数量的总数相差不大,在2009-2018年近十年的有效研究文献中,国内研究274篇,国外研究326篇,分别占比45.67%和54.33%。对于国内研究而言,研究数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从2015年开始明显增加;对于国外研究而言,研究数量趋势平稳且略有下降,且从2010年开始便明显增加。可见,关于“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主题的研究,国外研究早于国内研究,且目前国外研究相对成熟且稳定,国内研究还处于研究的上升阶段。

2.2研究内容分布趋势

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主要文献研究内容统计见表2。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和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在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中,整体占比9.5%,比例较小,研究时间较早,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平稳。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整体占比22.67%,排名第二,研究时间主要从2014年开始,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稳步上升趋势。在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整体占比16.33%,相对较多,研究时间主要从2013年开始,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稳定。在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中,整体占比13%,相对较少,研究时间主要从2015年开始,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缓慢上升阶段。在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中,整体占比38.5%,排名第一,研究时间主要从2013年开始,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快步上升趋势。可见,关于“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研究,关系研究最早,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研究最晚;目前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面。

关于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學对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和核心素养指导课堂教学发展两个方面。arnold-garza在教育大背景下研究了课堂教学对核心素养的作用,一方面指出学校教育比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全面化、专业化和系统化,能够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指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改进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总结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路径,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学校教育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提高来改进学生的核心素养[2]。董黎明和焦宝聪指出,核心素养是有效实现教育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综合素质本位的转型路径,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传统的以学科和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育人的根本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变革,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同时指出核心素养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持,一是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二是确立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三是完善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四是说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3]。

综合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主要侧重于两者的相互作用,但在相互作用的分析中,缺乏相应的理论高度,在未来的研究中,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calfee et al从活动理论的高度界定的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模式的内涵,文章指出,人类的心理思维均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学习和活动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以活动为导向的学习是最有效果和价值的学习方式,活动理论是“认识和理解人类学习与实践的有用框架”;所以依据活动理论框架,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模式的内涵是:以目标为方向,以学习为方式,以活动为中心,以课堂为中介,把综合素养置于活动情景,将学科知识置于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4]。周浩认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合作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第一步,设置任务。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将学科知识嵌入教学环节中,提出课堂教学的任务。第二步,制定规则。教师将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到行为层面中,提出完成任务的要求。第三步:独立思考。教师为学生创造思考氛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第四步,合作探究。教师根据互补性的原则,搭建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任务。第五步,展示交流。教师结合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实施学生任务展示和交流平台。第六步,总结评价。陈殿兵和杨新晓基于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要求,遵循“不忘本来、学习外来、面向未来”的研究思路,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指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的目标培养“好奇心、协作心、责任心,学习力、思辨力、发展力”等“三心三力”的现代大学生,改革的方向是改变“教师灌输、学生听讲”的应试教育现象,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的学习方式。

关于核心素养堂课教学评价研究,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评价内容方面,陈佑清和张琼从“大教育”的视角对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进行了评价,指出评价要考虑全面性和综合性,从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评价;石世刚从“微视角”开发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微评价,指出评价要具体细化,从“课堂氛围、学习响应、互动频率、学习态度”等微元素进行针对性评价。评价主体方面,newman, degener & wu基于核心素养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评价,强调应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习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重点突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学习学习成绩;裴昌根和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强调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还包括其他相关人员,具体的评价有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结果,学校的教学环境等方面。评价方式方面,galletly基于核心素养指出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方式应该从单一的纸笔测试评价转化为标准化测试、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文章以项目式学习为例,项目式学习是设定实践性的挑战任务,以学生的实践表现为基础,结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活动履行过程给予综合性的评价,既考虑了任务完成结果,也考虑了实践活动过程。

关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方面,joyce et al基于“三维目标”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指出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目标应该从分解割裂到融汇整合,文章认为三维目标强调个体发展的多维能力,在理论层面上反映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向,但在实践层面上教师大都只是对单一目标进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在不同维度的目标之间建立联系,三维目标往往呈现分解割裂的状态。因此,文章提出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改革的方向是:对三位目标进行全面整合,将碎片化的能力训练目标整合成一个整体。教学内容方面,张天宝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运用,信息和数据能够及时被收集,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也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习的知识获取渠道、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内容不应该是全面综合的结论性知识,而是少数关键作用的重点知识,教学内容需要呈现出“典型取向”,由从全面覆盖向深度理解进行改革。

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具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素质,课堂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因素;第一,“以实导学”,通过情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第二,“以问促学”,通過问题互动来提高学生的数据挖掘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第三,“以动求真”,通过合作交流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推断能力;第四,“以思善己”,通过自主探究来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陈艳君和刘德军通过对英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以及思维品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的设计,指出课堂教学设计应该重点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与主线;第二,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基石与前提;第三,成效是教学设计的目标与宗旨。胡卫平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结构主要包括构建核心概念、学习研究方法、了解科学精神、应用方法知识和体验科学精神等,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求实科学精神的塑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钱华指出,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化学课堂教学,是“知识本位”转型为“素养为重”的有效举措,首先,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价值观、目标观和过程观的培养;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中要突出选择之美、优化之美、和谐之美和适度之美;最后,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应综合考虑知识和素质,凸显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社会公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胡玉华指出,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度关注独立化的知识点,缺乏实践体验过程,知识内容设置不合理等。并基于核心素养提出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改进建议:以重要概念为基础,构架逻辑清晰的知识内容体系;以实践体验为导向,培养生物学的视野;以学生思维发展为要求,强调学科的 “育人”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五

;

摘 要:单元计划简单来讲其实就是教材、教学内容与教案之间的纽带,也是《九年义务体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当中体育教学思想、理念有效转化成学生核心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单元计划能够将体育教学管理效果,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理念与技能充分呈现出来,对学生培养发展趋向、初步效果做出合理预测。因此,针对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做出了深入探究。

在素质教育理念科学指导下,各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教育工作过程中也逐渐重视起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培养。为此,体育课堂教学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重新设计。对于体育单元教学设计来讲,其实就是基于对各种教学策略、形式的综合分析与利用,经过一段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单元学习。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取得理想教育培养成果,也能够为学生各方面潜能的挖掘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特点

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推行,不仅能够全面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够充分满足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出的各项要求。但就目前来看,要想取得理想推进,通常都离不开一线体育教师的准确把握与认真落实。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对《大纲》《课标》内容的综合分析,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认知情况,引用更科学、适合的方式方法来设想、计划未来课堂,将教师教育理念、思路充分突显出来。且基层教师若能够通过各项教学设计来突显体育核心素养,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也能够取得理想成果。本文就注重从指导思想、学情分析,以及安全隐患和教材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做出了深入探究[1]。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指导思想这一部分虽然比较形式主义,但却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是因为其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提供方向指导。而对于这一部分来讲,具体怎样写虽然没有明确、固定的模式,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应重视其体育品德、健康体育行为,以及出色运动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的充分突显,特别是与价值观、品德,以及态度等素质培养相关的内容,要重视、优化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相符合,真正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不要盲目地泛泛而谈。不需要特意针对某一节课来给予特殊指导,而是要结合学生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来提供有力的指导思想,要真正体现出简洁但不简单,清晰且具有较强针对性,以此来将其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来讲,其具体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在指导思想层面要给予充分凸显[2]。

(二)学情分析

针对学情分析来讲,在之后的体育教学中,除了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考虑之外,还要对小学生各阶段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做出充分考虑,更重要的是要完善课堂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机整合,要将体育价值观、思想品德以及学习态度等一系列非技能素养给予详细、清晰的交代,尤其是一系列不足之处,或者是存在问题的部分要给予着重呈现,不能以通用模板的形式来呈现学情分析,特别是班级里的特殊儿童,要将其各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准确找出,准确把握本节课的优势、功能,实现对各种契机的准确把握,为学生提供更技术、恰当的教学指导,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思想,真正实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全面考虑[3]。另外,要重视、完善教材与学情分析的有机整合,确保学生可以从教材功能,以及各类作用的发挥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以及需要具备的素养。同时,小学生不应该具备的一系列非良性态度、品德以及价值观,教师也要在教材中努力寻找教育的机会以及改正契机。

(三)教材分析

就目前来看,虽然还未针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相应的教学大纲、体育教材,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之后的教学大纲、教材中,一定会更重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会进一步凸显在体育教学活动怎样贯彻执行体育品德、态度与价值观中,在传授技术、技能过程中,怎样实现三者的有机整合也是教材分析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品德、情感与技能在实际培养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存在怎样的联系,要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教材锻炼价值、育人功能的透彻、全面且真实的分析,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对其依据、方法,以及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做出综合分析[4]。

(四)安全隐患

在实际运动过程中,极易存在不同类型的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可能是因为场地器材,也可能是因为教学方法、手段等。其中还有一些隐患是无法避免的,但教師却可以基于这些隐患的产生来进行保护技能、思想态度的教育,以此来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怎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进而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带来积极影响,完善安全意识的树立,以此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给其今后的运动锻炼、比赛带来积极影响。

(五)教学流程

通常情况下,教学流程都比较重视基本知识内容的讲解,尤其是技能与技术。而在核心素养的科学指导下,体育教学活动在设计组织中也逐渐重视起了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以及运动能力的科学培养。为此,在设计教学流程过程中其教师应给予充分考虑,尤其是在技能教学方面要呈现出清晰合理的流程,且即使整堂课程都非技能教学,也可以进行流程规划,或者是通过提前进行相应情景的预设来达到相应目的[5]。

在开始部分,要重视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的调动,而在基本部分要重视技能教学流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可以开展非技能教学的契机,如,情感态度、体育知识等方面的及时发现、科学培养。为此,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在带领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挑战性,或者是集体项目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关注外,非技能学习的关键点也要给予准确把握。另外,结束部分是引导学生放松的时候,在此阶段,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亮点给予点评,且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技能层面,非技能方面的评述也要给予足够重视、不断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呈现给学生更加丰满的体育课堂。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常都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体育教学中,不论是对相关运动技能的学习把握,还是优秀品格的形成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广大体育教师应基于对核心素养基本要求的综合分析、对先进教学理念的借鉴来创新设计体育教学单元,并在日常教学中给予积极大胆的尝试。基于核心素养要点的综合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到健全人格、珍爱生命,以及社会责任等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点。对此,教师应基于综合教育模式来进行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的科学整合,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養的实现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锻炼、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但就目前来看,体育教学单元设计教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其优势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给予全面检验与不断完善[6]。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来讲,要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关键能力,以及能够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对于怎样挖掘、发挥学生各方面优势潜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也是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关注、探究的焦点问题。但不论怎样完善的教学设计,要想取得理想成果,将其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都离不开体育教学实践的有力支持。体育单元教学设计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全面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各项要求,也能够充分满足课时教学标准,基于综合教育模式来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整合探究,主要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有效落实珍爱生命、社会责任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基本目标,不论是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讲,还是对于身心都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讲,这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不得不承认的是,不论对于哪一种教学模式来讲,在教育理念的科学引导下,广大体育教师应从不同角度来加强其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给未来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诸多参考。

(三)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首先,体育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具体可以体现在教学模式的理解、把握和科学引用上,要摆脱以往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局限;其次,作为课堂教学的观察者,体育教师不能在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主动权之后,就彻底撒手不管,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况给予认真观察与准确记录,对各小组在学习、运动锻炼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情况给予全面观察,同时将学生在运动比赛中的一系列表现详细记录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学生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才能够在之后的反思总结中,将这些问题、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最后,作为课堂教学的总结者,体育教师要及时、全面地总结反思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与学生对话,积极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此可见,体育单元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中,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

综上所述,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讲,不断完善体育单元教学设计,不论是对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是今后的体育学习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在教学实践中,其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入手,基于各阶段教育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综合分析来进一步优化单元教学设计。这样学生既可以轻松、高效地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也能够促进其身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编辑 王彦清

相关热词搜索:;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六

;

摘 要:物理是一门重思维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尤其是学生的科学思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强化科学思维培养刻不容缓。文章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就如何渗透科学思维培养理念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理念;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初中物理学科素养培养的核心,是学生正确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提升物理解题能力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当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教学,却忽视了科学思维培养,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培养理念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对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探究。

一、基于模型构建,培养分析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理性思维培养是学生能否攻克物理这门学科的关键因素,而模型的建构则是有效发挥以及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最为有效的手段。物理学科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涉及的问题也大都比较繁杂,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难度。为了快速、准确地解决自己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需要灵活地掌握和运用一些“简化”问题的方法。简化的方法本质上就是对所遇到的物理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紧抓问题的核心要素,忽略其他不会对问题本质产生影响的干扰因素,并综合这些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物理模型。在确定物理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相应地迁移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物理模型中涉及的问题,最终达到求解物理问题的目的。实际上,学生在构建解决物理问题时所用物理模型的过程,就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杠杆部分物理知识后,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地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杠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让学生在构建物理模型期间牢固掌握所学物理知识,如设置“在检修汽车发动机的时候,修车师傅常常需要将汽车的引擎盖打开,那么修车师傅在打开汽车引擎盖期间运用了何种物理原理”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一时间想不到正确答案。教师可以设置一连串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如“汽车上面的引擎盖属于何种杠杆类型”“在抬起汽车引擎盖期间,引擎盖重力发生了何种改变”“向哪个方向施加力才能达到最小值”等。教师借助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构建出图1所示的杠杆物理模型,可以深化學生对于杠杆部分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掌握简化问题以及抽象概括物理模型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提升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问题设置,培养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指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结合给定的条件与事实等,开展一系列逻辑运算与推导计算,最终基于特定事实给出正确的结论或判断。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推理能力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重要科学思维,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题能力方面的应用优势非常显著。在开展物理教学期间,教师要注意结合物理知识学习需求和课程授课目标,基于问题的科学设置来启发学生思维,最终达到提升他们推理能力的目的,这对于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发展同样会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在教学“反射与折射”时,物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贴合日常生活实际的现象与事实的问题,如“夏季,我们经常看到大雨之后的天空中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那么你们知道这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吗”等,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开展推理。学生在思考一段时间后,会意识到彩虹的形成主要是空中雨滴折射阳光所形成的。如图2,空中的雨滴在经过太阳光折射后会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单色光,之后各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又经过空中雨滴的反射,以不同折射角度折射出去。此外,如图3,空气中雨滴的高度各不相同,使得不同雨滴折射后的太阳光在进入人眼的时候形成了不同的单色光,加之空气中雨滴数量众多,最终使人眼中进入了许多不同的单色光,这样就可以使肉眼看到了空中的彩虹。

图2 雨后“彩虹”的形成机理图3 不同雨滴折射太阳光的情况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是指基于批判性观念与态度,对于自身或者他人所提出的结论或观点,进行逻辑严密、理由充分的论证,并进行大胆质疑和积极思考,确保可以搞清楚整个独立分析的流程,这对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物理授课期间要重视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教师应有效结合学生的物理实际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深入思考和大胆质疑,使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期间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物理教师可以基于“平面镜成像规律”这个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物理教师可以先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各个小组中的成员在白纸上面顺着蜡烛a和代替像蜡烛b边缘画圆(如图4),之后再引导他们绘制出玻璃边缘cd与c"d"。从各个学习小组所反馈的学习情况可知,学生所得到的数据无法证明“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一致的”,会思考是不是自己刚才的实验方法有问题,或者本身的规律不合理。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学生发现刚才实验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物距测量与像距测量方面出现了问题。学生通过进一步与同学沟通与讨论,最终确定正确、科学的物距和像距测量方法为:由于平面c"d"的反射光线比较弱,所以应该选择cd当作反射面,测出cd面和a圆右端之间的距离当成物距,cd面与b圆左端的距离构成像距,这样测定的时候可以确保数据测定的准确性。

在当下的初中物理知识学习中,一个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科学思维形成的方法就是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有效地利用了归纳与演绎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按照既有的知识框架,在逻辑思维的引导下积极展开深入思考,并最终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目的。思维导图本质上是一种将知识结构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思维工具,可以对思考的整个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有效展现。所以,物理教师应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光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期间,教师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图5所示的思维导图,之后为学生列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如湖泊中青山的倒影、河岸边人看到水中鱼、树荫下的光斑以及遥控器红外线等,这些现象都遵从了反射规律。教师为学生展示相应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光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图5 “光学”知识思维导图

总之,科学思维培养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是决定学生能否攻克物理这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的关键因素,最终决定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顺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可以基于模型构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基于问题设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基于反思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确保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