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解读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模板

时间:2023-05-27 09:15:13 作者:曹czj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一

专家的讲座,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科学、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两方面内容。而这两面的内容恰恰紧扣了小学《科学》的宗旨和核心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专家从科学的定义、含义、分类、知识、方法等方面,一层层条丝缕析地剖析开来,如层层剥笋一样,为我们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就是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

通过详细分析,了解了这种不同之后,让我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加掌握了小学生探究的特点,力争与小学生一起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

专家们还从他们多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范例及鲜活的事例,这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结构,而动手操作的训练,则锻炼了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操作能力。

除了这些专家的专业知识的讲授之外,主办方还安排了科考实践活动,为我们今后的小学科学实践考察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这一次除了与专家们面对面的探讨、学习之外,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在交流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也让我对同行们丰富的知识感叹。很多老师是从语文、数学、美术甚至是英语专业转到小学科学行业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样兼顾着其他的课程教学,但是他们能真正与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这让我到惭愧。今后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研究,真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与学生共成长。

短短的几天培训让我明白:一节好的科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科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才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科学:抓住科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乐学、爱学科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科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科学方法,体现科学课的灵魂,使科学课上出“科学味”!

不管愿不愿意,培训在意尤未尽中就这样宣告结束了,真的很舍不得一起学习的同事,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更要衷心谢谢给我们传授知识、解答我们疑惑的教师们。带着对你们的敬佩之情,在下面的教学中将会好好努力,努力增进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再接受更多的熏陶。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二

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暨美术学学科区域地区培训教育活动暨《关于美术核心素养解读》的基地培训于16年10月21日在二十五小(海甸岛分校)开讲,主讲人是蓝燕萍老师。

蓝老师主要围绕九大核心素养来开展对于美术核心素养的解读。

1、社会责任;

2、国家认同;

3、国际理解;

4、人文底蕴;

5、科学精神;

6、审美情趣;

7、身心健康;

8、学会学习;

9、实践创新。

在学科教学中,实现育德功能、育美功能、国际理解教育功能、科学精神培育功能等,是学科本身的价值指向,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程。

1、图像识读能力;

2、美术表现;

3、审美;

4、创意实践;

5、文化理解。

通过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素质教育出发的起点与落脚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国际教育发展、变革的必然趋势。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弱,也是影响学生自身发展与品格的关键。而蓝老师举的教学实例,让我深刻认识到,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运用所学知识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并从中感悟。

在教学中,老师更要灵活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把握课堂,将素养与能力贯穿到知识与技能当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三

;

培养途径人类精神活动主要以艺术为载体,可体现作者的情感需求、观念意识与审美情趣,能开启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但目前却普遍存在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不高的现状。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将文化课成绩放在第一位、家长观念比较传统、艺术素养培养方式单一相关。若学生仅仅在音乐、美术等课堂上接触艺术,则很难让学生走进艺术。对此,中小学阶段教师要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将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艺术素养概述

艺术素养也被人们称为“艺术修养”,指的是人们感受、体验、评价及能动创造的能力。艺术素养体现了一种综合素养,侧重点在于音乐、舞台剧或美术等方面。其需要有一定艺术素养的知识,需要了解艺术,从而构成自身的观点。具体来说,艺术素养可以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创新力、创造力与欣赏力方面。不同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认识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角度,对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收获也不同。在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中,教师要敢于实践和探索,不断想象创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创新学生素养,使其具有更多的新观点和新思路。

二、中小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陶冶情操作用,使人可以辨美丑,明事理,知廉耻。中小学生学习任务重,单一的文化课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价值观摇摆、情感空缺、心理焦虑等问题。艺术素养的培养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缓解焦虑,还能有效弥补学生形象思维的缺失,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从而对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每一门学科都或多或少蕴含了艺术的相关元素。通过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多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比如,数学课的旋转与平移,生物课的细胞模型,语文课上优美的诗词,美术课上点与线的合理搭配、音乐课上的旋律节奏、舞蹈课的肢体语言等等,都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本身所带来的意境,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想象和思考,将情感融入其中,不断探索其中的奥妙。除此之外,学生学习艺术还必须反复练习,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可以形成不怕吃苦、不断钻研的精神。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交往能力与情商对人类而言,艺术活动是比较重要的情感活动之一,主要以集体合作与多人合作为主。从其内容来看不但有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对人性光辉的讴歌。比如,舞蹈需要团队合作、合唱需要队员协调、戏曲表演需要情境沟通等,艺术活动的组织,可以为学生架构良好的沟通桥梁,学生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经验是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感受、知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学生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审美能力的提升往往在瞬间顿悟与感性顿悟中完成。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发现美,面对挑战时可以创造且有开拓性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不断挑战自我并完成自身使命,这也和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相一致。

三、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现状及原因

学生在学习期间除了要掌握教材知识之外还需要拓宽知识面,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从而更加彰显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情商与智商。然而,大多数学生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本知识的学习或者课业成绩上,不太重视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对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方法和路径,让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课本知识,还要丰富自身生活,提高艺术素养。然而部分学生思想消极,缺乏创新精神和艺术素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成绩,轻素养在以往的教学或者教学质量评估上,评价学生或者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是学生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兴趣爱好等综合素养的衡量与评估。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取得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各不相同。因此,这种只看重成绩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观点已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和新时代人才需求的标准,并且很难满足当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四

小学新课标的美术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为结构。它说明了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主要内目标。然后,美术素养的培养又需要以一系列的欣赏、创作(制作)、交流、评价等师生、生生间的活动来承载和体现。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和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尝试和肤浅的体会,籍以抛砖引玉。

一、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

纸上得来总觉浅。我们不是常说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吗?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去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学声的美术活动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现自己身边发生的一系列美好的事,捕捉自己身边的一瞬即逝的美好风光。才能不断从生活中获得进行美术活动的丰富的创作素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以自己特有的思维形式——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去观察事物和描绘事物的。要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有意有序的美术活动,首先就得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供给他们直观而美好的形象。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比中高年级的学生更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他们的画画还正处于“涂鸦”阶段,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存在着更多的是随心所欲的涂鸦成分,缺乏对描绘对象的取舍和画面的安排能力所表现的大多数是平铺直叙式的,更缺乏对形的描绘能力。如果要他们画一幅完全由自己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左上角一个红太阳,附近是几朵均匀排列、大小一致、颜色一样的云彩,云彩下面是几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蝴蝶,再下面就是房屋和排列均匀的花草和小白兔。不会去描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不用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了。正应为这样,就去要我们对他们进行耐心地引导。虽然如此,但要知道,美术的创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虽然小学美术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但这里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理所当然地包含了画画这一基本技能。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很多时候都是有画面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创新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基本技法的指导。这就像走路,一个人连路也还不会走,又如何去奢谈跑步。美术创作也是一样。只有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才能去进行创新(创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只有让他们从最简单的基本形状开始进行练习,从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形体的描绘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度到比较复杂的形体的描绘。虽然不要求画得很标准,只要有一定的样子就可以了,但总不能连一点样子都没有吧。这样的知识,在浙美版的美术教科书中很多。如《有形的世界》、《鸟的天地》、《大鱼和小鱼》等课文都比较重视对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的描绘。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不指导练习一些基本的形体结构,学生往往觉得不知道从何着手,不知道该怎样去画。因此,只重视创新而忽视基本技法指导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体系。如果知道学生从认识和描绘基本形体结构开始,通过对基本形体结构的描绘,让他们知道原来无论是多么复杂的物体,都是有长方、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形体构成的,画好这些基本形体对以后的画画有这么重要的关系,他们就会比较顺利地去完成作业了。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对学生的作业没有严格的要求。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持之以恒地、经常有意无意地讲解一些有关基本形体的知识。让学生时刻注意对形体的描绘。并逐渐地有简单到复杂转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一定的最基本的技能知识。如在上《小雨沙沙》、《爸爸妈妈真忙》、《我的老师》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人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知道人的身体是由圆形和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画人原来也不困难,也就乐意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了。

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画画正处在涂鸦阶段。往往是想到哪里画到哪里、落笔成章,不会再去做进一步的修改了。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精讲少讲,让学生有最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看到能较好地表现作业要求的作品,及时表扬,同时,把他的作业作为范例来讲解,引导学生观察这为学生是怎样来画的,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中学习知识技能。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不要怕影响须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让学生看到每一次修改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学生不但不会降低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因看到自己的进步而欣喜若狂,信心倍增,更乐于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另外,不要固定学生的创作(作业)时间。有很多情况学生可能不能在一节课里完成作业,可以给学生安排2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请他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帮助,当然这个帮助不能是包办代替了,而是请他们指点,作业还是要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