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体验总结 体验式教学的心得体会优质

时间:2023-04-30 09:18:03 作者:曹czj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体验式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小学合唱教学要求声音优美、和谐统一,教学中的音准与节奏是合唱教学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谱能力,还要加强歌曲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从而为合唱教学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音准的训练,提高学生听觉能力,增强耳朵的敏感度。我首先培养学生对音高的记忆,循序渐进地训练,在多听的基础上,听唱结合。班级合唱音准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练习、积累的过程,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不断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合唱才会生动、精彩!

节奏训练也是体验式合唱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节奏感、节拍感是学生所应具备的音乐技能。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技能。学生感受体验音乐,首先需要感知其音乐节奏,通过节奏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养成良好的节奏感,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如歌曲《夏夜》,优美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让我们也一起来模仿一下它们愉快的歌声吧。蟋蟀的声音(0xxxxx),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应该轻一些。在这样的音乐情境下,解决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难点,就感觉轻松愉悦,并且能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演唱,情感也得以体现。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节奏,掌握音准,我在合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音乐、掌握节奏。

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的体验合唱教学中的学唱方法有很多,那么究竟如何能让学生声音更好听,歌曲表现更准确呢?正确地咬字、吐字,这是歌曲学唱中重要的基本功。学生清晰的咬字吐音,用“圆音”、“纯音”在体验式的合唱学习中学会唱歌,进而形象表现歌曲情感、发挥出歌曲感染力。例如在合唱训练中,我用“lu”稳定声音,还通过图片、动画等效果让学生感知、体验歌曲的情感,通过歌曲的内容教育孩子们想象生活的美好,需要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美好。这种体验式教学更好地拉近师生距离,孩子们更愿意听,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合唱中声音的训练。

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唱歌要像说悄悄话一样,想象一个人站在远方听自己唱歌,把声音传过去,学会运用气息,快速吸气、缓慢呼气,但不要虚,放松喉咙,引导学生想象口中像含了一口水,使声音明亮集中,让学生演唱时做到“轻声”“高位”,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二声部的合唱训练声音要保持统一均衡,必须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相互倾听,学生演唱时认真倾听其他声部,能不断提高调整自己声部音准的能力,达到准确、和谐、均衡的音准效果,形成完美的音乐形象,以获得音乐的美感,身心得到愉悦。

例如二部合唱歌曲《送别》,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音乐之美,用抒情优美的歌声表达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唱好二声部歌曲。这首歌曲速度较慢,长句较多,要求气息够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和几个大跳音阶地方,我多次示范和教唱,要求学生声音要抒情优美,连贯含蓄,以情带声,感受二声部音乐的和谐美。“演一演”的体验式合唱教学。小学生都有其“好动”的性格,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表达对音乐的喜爱,孩子们的律动、歌表演,使得课堂合唱有美感、更有趣味。学生边唱边表演,体会歌曲中季节变化的微妙,感受生活的美好,学生自助设计与表演,能让他们较自信地表演唱,充分发挥对歌曲的体验与表现。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也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体验式的合唱表演,是以二声部的演唱为主,学生除了要掌握和熟练运用发声的规律,还要在音量、音色、音准和协调性上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训练,每位学生演唱歌曲时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展现出纯净优美的声音,进而使合唱更加和谐、完美。

体验式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

摘 要:身体自尊对个体毕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个体的身体自尊为主要出发点,分析身体自尊对个体自身看法、人际关系和生活体验三个方面的影响,将其与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并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社会宣传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身体自尊;身心发展;体育锻炼

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身体自尊就引起了许多心理学者的关注。james就曾提出自尊并非一个单维的结构,它应由多个部分组成[1]。shavelson, huber和stanton(1976)提出了多维度的自尊结构模型,其中就包括了身体自尊(body esteem)。该模型认为自尊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最高层是整体自尊,中间层则是具体自尊,包括身体自尊、学业自尊等,最底层则是在特殊情境下的自尊,其中身体自尊具体包括了身体能力和身体外貌[2]。综上所述,身体自尊作为自尊中的重要维度,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一种认知评价,同时也包括了个体对自身满意与否的情绪体验。身体自尊更加关注个体对自己身体的主观情绪体验、评价等[3]。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身体自尊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各类体育活动对个体身体自尊的影响[4-5]等。除了上述研究以外,近年来许多国内研究发现身体自尊对个体自身的看法、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据此提出一些启示。

从身体自尊的概念,不难看出其代表的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评价和情感体验。因此,个体身体自尊的水平会影响到个体对自身的看法。许多研究发现,个体身体自尊水平越高,其自我效能感也越高[6]。进一步研究表明,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害羞程度也有着密切的相关[7]。也就是说,拥有较高身体自尊水平的个体,他们的自信程度也较高,而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个体可能因为对自身外表的不足感到不满意,进而导致其感到自卑、害羞等。

不仅如此,许多研究发现相较于男性,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持有较为负面的评价。研究者发现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这四个维度上,男性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性,而在身体自我价值感维度上二者得分较为接近[8]。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压力或性别刻板印象给女性的身体、身材带来了一定的约束,从而造成了大部分女性对自己失去了自信,进而给予自身較低的评价。

1.2身体自尊对个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身体自尊不仅会影响到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和评价,还会对个体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郭瑞洁探究了初中生身体自尊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初中生身体自尊水平越低,他们的同伴关系也越糟糕,其中负面评价恐惧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9]。也就是说低身体自尊的初中生对自身评价较低,且青少年时期会出现“假象观众”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低身体自尊的初中生会认为他人也都注意到了其身体上的不足,由此升高了其对负面评价的恐惧,使他们无法与同伴进行较好的交往。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初中生,研究发现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会对社交回避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10],即消极的自身评价容易导致个体的社交焦虑以及回避。除此之外,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还会影响其恋爱关系[11-12],研究发现身体自尊与恋爱暴力呈负相关,可能是因为低身体自尊的个体对自己的形象过分关注,以至于担心或恐惧被恋爱对象嘲笑,使其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不仅如此,低身体自尊的个体也更容易成为暴力中的受害者,他们往往会认为是因为自己身体的不完美,才会导致自己遭受到暴力的对待。

因此,以上研究说明,个体身体自尊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改善个体对自身的评价,提升自信,进而促进个体的人际交往。

人们常说“身体乃是人最大的本钱”,其实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种种评价会对生活体验产生深远的影响。早期研究便发现身体自尊对不同人群生活满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来说,身体价值感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较深,而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更多的是受到其身体吸引力的影响[13]。而后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证明了身体自尊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14]。进一步研究发现身体自尊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还有助于提升心理幸福感。研究发现不论是大学生还是老年人,他们的身体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幸福感也会高[15-16]。不仅如此,一些对老年人的干预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能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如广场舞[4]),不仅能够改善老年人身体自尊水平,还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究其原因,如果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都拥有较高的自信,其体验到的积极情绪也会越多,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2身体自尊对个体影响研究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启示

为了更好的提高个体身体自尊的水平,本文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个体毕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社会宣传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2.1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对自身的认识

儿童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自我意识迸发并积极进行自我探索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他们对自身的关注日益增长,开始变得在意自己的外貌等,认为他人也时刻关注着自己。这一时期同样也是树立个人价值观等的关键时期。有研究发现从小学到中学乃至以后,个体的身体自尊均呈现下降趋势,如黄希庭等[1]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论男学生还是女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满意。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客观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学会接受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提升他们的信心,以此来帮助他们走出对自己身体不满和自卑,为日后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越来越多的干预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个体身体自尊的影响[17],即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提升身体自尊水平。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育者需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信。除此之外,教育者还需对体育锻炼的频率和强度设置适当的标准。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在中等及以上并且锻炼频数较高的情况下,个体的身体自尊会得到明显的提高[5]。若运动量过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运动量过大,则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反而起到反效果。为此,可鼓励学生每周应进行一定时常和中等强度的户外运动,通过一定的体育运动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恢复所需的心理能量,进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压力与困难。

[18]。为此,社会各界应多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够强健老年人生理健康,还能够减缓生理功能衰退对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幸福感。

2.3呼吁社会宣传应以健康为主

随着大众媒体、网络的发展,一些关于男女身材、外表等审美标准都得到了大肆的宣传,这在无形中给个体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众媒体以瘦为美的宣传、上行的社会比较倾向都对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3; 19]。其实,媒体、网络的宣传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呼吁大众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注重身材管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媒体过度强调男性应强壮、女性需苗条,这致使人们开始以该标准要求自己并希望自己能够符合该标准。当个体的身体与这些标准存有偏差的时候,个体就会对自身持否定的态度,进而表现出较低的身体自尊水平。因此,社会文化宣传应注意积极呼吁个体发展健康的饮食生活以及体育锻炼,倡导个体爱惜自己的身体并注重健康,不应为了追求过度的身材而牺牲自己的健康。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个体身体情况的差异。身材外貌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正视自身缺陷,积极面对生活、扩展视野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综上所述,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也因此引发了对教育、社会宣传等方面的思考。本文根据相关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启示,未来的真正解决之道还需要靠人们自己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相关热词搜索:;

体验式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前培训终于结束了,我校由于校舍条件和实验设备的匮乏,在校领导大力支持和争取下,在初三所有教师支持下,鹿老师和我终于完成了对学生的培训。(可以轻松一下啦)根据一个多月以来学生做实验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简单的总结一下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并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就强,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很高,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想不是做,在实验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在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另外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培养也很重要,比如学生在叶片横切装片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用镊子的一头挑取标本,很容易制作成装片,而用镊子夹住标本会破坏叶片横切面的结构,同时不容易放在水滴当中。

虽然我校的条件较差,但是我建议明年七年级生物教师在办公室准备一台显微镜,可以邀请学生在课下随时练习。避免学生在初三考试过程中突击。

生物实验操作中,教师示范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生物实验技能,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由于观察不仔细,不认真,导致错误操作,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显微镜观察中双眼观察,而不是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对光后,放入标本,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而不是目镜。

我校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教师,所以实验准备的任务都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培养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老师的助手,帮助教师摆放实验器材,培训一些小助手,先教会他们,然后再让学生教会学生。

一个月以来身心疲惫,好好休息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