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猫语文教学设计(汇总10篇)

时间:2023-10-12 10:42:21 作者:灵魂曲 2023年猫语文教学设计(汇总10篇)

意见建议应该客观真实,具有可行性,并且能够切实解决问题。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并能背诵这一段。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具体来介绍它的。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学习1、2、两段。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以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

2.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

4.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

5.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指读第2段,边听边标序号,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有关的一句话。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6.反馈、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鲜艳”时这句话的中心词。

7.读2——4句:

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的好?为什么?

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这3句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

8.小结学法,学习“学习提示”最后一句话。

9.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掌握“疾”“锐”等8个生字的字形,理解“锐利”、“隐约”

等词语。

2.讲读3——4自然段,品词析句,体会翠鸟敏捷、灵活的活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它的活动?

二.指读3——4段。

想一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翠鸟的行动敏捷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三.学习第3段。

从哪里看出它非得快?圈出有关词。(理解“疾飞”)

他停在苇秆上的目的是什么?(等鱼)

读第3句话,把“注视”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哪一个更合适。

四.学习第4段。

1.默读、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句字看出翠鸟捉鱼动作快?

2.根据学生反馈的顺序学习句子

(理解“锐利”)

第二、三句:这两句主要些什么?

圈出其中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蹬”、“叼”蹬词用法的准确,体会翠鸟行动的敏捷。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第4句:这句话些什么?能去掉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并运用“愿望”、“失望”三个词。

2.复习巩固总分段式,背诵第2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段。

1.翠鸟外形这么美丽,行动这么敏捷,“我”和小伙伴中滋生一个什么愿望?

2.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个小小的愿望是什么?

4.练习:选词填空——希望、愿望、失望,并说明理由。

5.齐读第5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

二.复习巩固总分段式。

1.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一段话。

2.填空:这一段是用()方法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从()、()、()这三方面把翠鸟羽毛的鲜艳写具体。

3.试背。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翠鸟的外形时那样小巧玲珑而美丽,动作又是那样敏捷,所以引起了小朋友对翠鸟的爱。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鸟,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鸟,才使大自然显得那么富有生气。我们不仅要爱翠鸟,还要爱其他的鸟。

四.作业。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二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课件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的时间了。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板书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那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看看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品读赏析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请同学看后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互读、互听、互学中读好描写优美景色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方法指导: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趣”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找出来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想,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拓展延伸

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景象?

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1、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指名读要认的字。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找出写景的文章,自己读读。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 个生字。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三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一、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就是认识合作很重要的过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写7个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初读课文,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在详细解读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认识新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巩固生字与新词,学会书写。分配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深入体会合作精神的可贵与必要。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出示梅花鹿、金丝猴、小猫、公鸡的图片,逐个认识。

2、说说这些动物都会什么?

梅花鹿会( ),金丝猴会( ),小猫会( ),公鸡会( )。

3、老师:这些动物的本领可真不小。其中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于是它们就进行了一场比赛。

4、板书课题:比本领

二、 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把稳重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比本领的最后的结果怎样?

2、按以上要求进行初读,师巡视。

3、检查读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摘苹果做成的)认生字。

(2) 小组接龙读课文,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 大家说说比本领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三、 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并画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

(2)学生汇报:“梅花鹿想……”“金丝猴想……”

2、老师:那真象它们想的那样吗?

(1) 同桌共同学习第二段,并讨论讨论:它们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摘不到?

(2) 学生汇报:“没有。”“梅花鹿虽然跑得快,但是果树太高摘不到。”

“金丝猴虽然会爬树,可它过不了河。”

3、学习第三、四段。

(1) 老师范读第三段。

(2) 听了大象的话它们怎么想?怎么做呢?请生说说。

(3) 学生讨论发言。

(4) 读一读,第四段。

四、 深入感悟课文思想。

(1)出示句子指名读:

a 它俩一下子明白了。

b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2) 考:它俩明白了什么?为什么笑了?

(3) 学生汇报……

(4) 老师小结……

五、 课后思考题:

1、什么叫合作?举身边的例子说说。

2、试着写一写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四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要爱护鸟类,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2.让学生观察第二图上画的是什么?(小朋友把小鸟放了)(小朋友放了小鸟,他非常高兴)

3.板书:放小鸟。(学生朗读)

4.小朋友为什么要放掉小鸟那?

1.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减字。

(2)给各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朗读。

羽毛一闪非常一定决心想找着急焦急翅膀窗外嘴喝朝

(2)指名朗读生字词,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

(3)朗读课文,指名学生读,轮流读,讨论各自然段的大意。

老师归纳:

a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我把它养起来。它一动不动,我很着急。

b窗外有鸟在叫,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c我决心放小鸟。

d我打开笼子,放走小鸟。

(4)出示长句子:

a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b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

c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d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然后就跟着妈妈飞走了。

(5)学生练习朗读,注意停顿和连接。指名读。

3.朗读全文

1.出示生字:非常决定

2.描红。

1.写字。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五

(一)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一)a、o、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二)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单韵母a

1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教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能变动。

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a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a。

3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教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的音和形。

4学生反复练习发a的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小火车,指名读)。

(三)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o音时,讲要领,做示范。

(四)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音时,讲要领,做示范。这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第二声。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e ee。

(五)小结

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

1“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时,口形不能变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a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着老师读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3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背景:

《绿色的歌谣》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一手动人的歌谣,这首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其主题在第二段歌词中“不能让绿色越来越少,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和渴望之情。

教学分析:

1、熟练掌握休止符的节奏型,能正确的演唱歌曲。

2、教师采取创设情境、激趣解疑、引导启发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初步学会《绿色的歌谣》,并能完整的唱下来。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动员大家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休止符的节奏型,能正确的演唱歌曲。

2、教师采取创设情境、激趣解疑、引导启发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初步学会《绿色的歌谣》,并能完整的唱下来。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动员大家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休止符的节奏型。

2.能完整的有感情地唱下歌曲。

教学准备:

课件(也可用卡片或小黑板代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音乐。

师:我来做,你来学,请大家跟着音乐动起来。

(播放歌曲《小手伸伸》,个人领,其他人跟着做,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相同音乐出现的时候派出一学生创编动作,其他同学跟着做。依次类推。

二、游戏激趣,解决难点。

师:(肯定、惊喜的)同学们跳得真棒!刚才我们进行了身体和音乐的协调训练,下面让我们的大脑也有节奏地动起来!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出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让学生通大屏幕能清楚直接地看到问题,并一起开动脑筋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解决问题。)

师:谁来读读,或拍出节奏?

找两至三名同学按节奏正确地读。(其中休止符、符点处节奏难把握)

师:给予肯定,并指出难点处的错误继续提问,谁来帮帮他们?

生:以游戏接龙的方式按节奏正确地读。

师:(肯定的)你太棒了,读得完全正确。

师:同学们齐读节奏。(然后男生读、女生读、分小组读等等。反复读,熟悉难点节奏)

三、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夏天!

生思考后回答:绿色,因为绿色代表草原、青山、森林象征着生命、希望、生机勃勃

师:今天我们就学唱一首《绿色的歌谣》,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色的世界,感受音乐吧!

1、学生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欢快,中速,优美)

师:这首歌是一首童谣,其中蕴含着很丰富的含义,我们来看一看歌词,你认为哪几句歌词含义最深,最重要?(生朗读歌词,师提示轻声高位置、有感情的)

3、生通过对比指出:“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

生:保护环境,做环保小卫士!

师:让我们一同加入寻找绿色的行列中,跟着一起唱一唱。

生:随音乐小声哼唱。

师:复听歌曲,感受歌曲节奏特点。

生:按节奏读词,师指正。(课一开始做了节奏练习,在这里进一步巩固)

6、再欣赏录音,整体把握歌曲的旋律。

7、师强调休止符在整个歌曲中的作用,以第一乐句为例分析,同学解决课本的第一个问题,同时出示大屏幕,强调顿音和休止符的区别与联系。

8、教师边弹琴边唱歌,学生随唱,注意改正唱的不对的地方。

9、提问学生唱的时候遇到哪些困难,对学生唱的不好的地方进行练习,着重强调气息的运用。解决课本上的第二个问题,分别比较休止符和连音线的作用。

10、生集体随琴再唱一遍,师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

11、生带着对歌曲的理解完整演唱。

四、情感的延伸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的表现非常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绿色是我们的需要。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绿色,保护共同的家吧!请同学们再次用充满希望的声音来呼唤绿色吧!(在同学们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七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认识基本笔画“弯钩”。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

1、认识生字。

2、初步感受象形字的来历。

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尝试认字。

人、口、耳、目、手、足、有、会、穿、自、已。

生:我认识“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字……。

2、圈生字,读生字。3、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

(1)出示11个生字的拼音,让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

(2)指名带读。

(3)读生字,并组词。

(4)齐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生:我记住了“口”字,张开嘴就像一个“口”字。

游戏:找朋友,认识“会、有、已、耳”等字形。

识字2

1、会写“人、口、目、耳、手、足”6个生字。

2、诵读儿歌,知道人的双手作用很大。

3、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

正确规范地书写6个生字。

会写6个生字。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有会穿自已

人口手目耳足

1、认识基本笔画:弯钩()

2、学习“人、口、手、目、耳、足”等字的笔顺。

人:口:手:

目:耳:足:

3学生书空练习,并说说这几个字的笔顺规则

人:先撇后捺。手:耳足(从上到下)目:先里边后封口。

4、在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八

(一)课文内容:

《选举风波》选自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文章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围绕着林武翔被砸事件的前后,刻画了贾里、鲁艳青、鲁智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歌颂了中学生身上那种真诚率直的精神,《选举风波》教案。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如此贴近中学生生活的作品,是因为她非常熟悉校园生活,同时也结识了许多青少年朋友,爱他们,理解他们,因而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就塑造得非常真实,非常受学生欢迎。以此为鉴,告诉同学们平时也要认真体验生活,多与同学交流,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人物,表达真实的情感。

本单元属于小说,都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品味精彩语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使之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二)实验目的:

根据实验教材特点,本课时制定如下实验目的:

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个性;

2、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写感想、谈感受;

3、对照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

(三)实验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课时的实验重点、难点设计为:

重点:分析文中人物性格,体会生动活泼的语言。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不要感情用事,逐步成熟。

为了完成本课的实验目的,突出实验重点,突破实验难点,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堂中我打算使用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自读要点”,精心设计思考点,通过自读、讨论,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关键词是相对而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效率,在多媒体教室采用powerpoint课件用具。

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打算这样安排教学程序,在自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贾里,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的,懂得要勇敢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坚强乐观地生活,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九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让学生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重视以下两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教学时,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阅读感悟,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去读懂兄弟俩怎样争论不休,领悟到这兄弟俩真笨,争论不休的时候已错过了射大雁的最佳时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强化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比如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理解正确了,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学:有的成语是在文本的感悟过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争论不休”,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带出,通过选择“休” 在字典中的解释,明确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过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领悟,如“不以为然”,理解了意思,让学生再做做“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样感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语如“两全其美”,就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话你明白吗?”明白了老人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两全其美”的意思了。这些词语,根据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随机出现,在作业中又安排了成语的积累练习。这样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达成“学语文,积累语言,最终用语言”的目的。

合理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以质疑导入,以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努力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初提出了很多问题: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样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争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提问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我再顺势而导,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一些有难度,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作为重点来教。这样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以质疑导入,把教学重点放在故事内容上。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谈故事蕴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课时对话训练的基础上,落实写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俩是怎样争论不休的,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读,体会提示语的恰当运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说话的语气、态度。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训练。在课文感想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安排以读学写的训练:文中兄弟俩是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实际生活中你们争论过吗?如果要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应怎么写?通过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复习反馈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明确除了要知道争论的内容,关键要写好争论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这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课堂素描,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学生围绕“能不能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的争论场面,当堂完成这一组对话提示语的添加训练。通过这样学以致用的扎实训练,我想学生对怎样写好对话,怎样正确使用提示语就会加深印象,从“学会”成为“会学”“会用”。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各种课外读物中选择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关的名言,进行拓展积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感想部分的教学,学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见,再学习课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俩让大雁白白飞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关键没有能先做起来。对“要抓住时机”这一道理,学生生活体验并不多,所以教师这时出示有关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抓住时机,不要空谈要行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谚语名言。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进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猫语文教学设计篇十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

3、默读课文4~6自然段,填表:

特点作用说明方法

4、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从灰尘的危害与好处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抄写目标1中的词语。

2、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二、指导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思维,明白道理

1、延伸课外,说说灰尘的优劣。

2、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讲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