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

时间:2023-07-10 15:32:23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德就是道德,而道德就是做人的品质。

培养孩子从小做人的道德品质,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对父母的孝。当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生育下来,并把我们养育成人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心血与汗水,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孝敬父母,更应该把他们说的话与做人的道理要牢记心中。

正如《弟子规》所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你,我们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延;父母要求你做的事,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去做,更不要拖拉偷懒。

我看到这里让我感到最感动的是,对于父母的教导,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的听从;父母对我们的指责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虚心接受。我们只有认真听从父母的教导,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会避免失误与误入歧途。

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20-年4月11日我们集通项目在项目书记的带领下已经第二次学习《弟子规》了,对于学习《弟子规》现在不仅仅限于学龄儿童了,引荐延深到企业里,教育员工的言行举止,让员工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争取做企业的精品。

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造成了很多损失,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不尊重别人,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与人相处的关系。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同样,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传达《弟子规》中的精髓,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国学,是我们中国智慧的宝藏。《弟子规》这本书,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两句,他们告诉我:事情虽然很小,但不可以擅自做主。自己有什么喜欢的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能自己偷偷藏起来。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水果店里买水果,我们挑好了后,妈妈正在买单,我偷偷拿了两颗提子吃掉了,当时我还很不以为然。后来读了《弟子规》里的这两句话,再想到那天吃的两颗提子,突然有如鲠在喉的感觉,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它告诉我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有一天早晨,我六点多就起床了,爸爸说:“早上这么好的时光,你读会英语吧!”当我正要磨蹭找个借口不想读时,忽然想起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于是马上动身,拿起了英语书,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以前早上我都要七点多才起床,现在每天我都会六点半左右就起床了,这样可以读半个小时的书呢。

《弟子规》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事,更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更是博大精深。身为当代的小学生、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一定认真品读《弟子规》,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家庭教育的课本。它是以圣贤之道,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而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

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习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三个字 “规”是规矩,“弟子”是什么意思?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圣人的学生。

《弟子规》是根据孔老夫子《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整篇的纲目来进行开解的。《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们必须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不是小孩子,他们都是成年人,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是力行《弟子规》的典范。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生活规范方面去扎根,而《弟子规》就是扎根的教育,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成圣成贤的根基。因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要学习,也都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去。因为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孩子的手里。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将来必定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而且他越有科学知识,但是没有品行就越危险。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才无德是毒品”,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这个事情有“利”,大家就趋之若鹜去做了。如果没“利”可图,大家就都不愿意干。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的悲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利、没有义,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中国古代的经典《礼记·学记》篇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我国的国民重要,对世界人民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辨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孝是根基,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开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得到提升了,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中国台湾孔子学院教授李耀君先生奔波于海峡两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授《弟子规》等经典。他受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监狱邀请等,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综合阐述,引经据典,纵横阐述,全面深刻地论证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李耀君先生认为,只有全社会总动员,全民族共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诵《弟子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体会非常深刻,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进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进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没坐下吃饭,我们应该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动乱,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我们的学习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知道吗?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儿童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们很纯洁。如果你恶他就恶,你善,他就善。

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家庭教育的课本。它是以圣贤之道,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而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

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习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三个字 “规”是规矩,“弟子”是什么意思?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圣人的学生。

《弟子规》是根据孔老夫子《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整篇的纲目来进行开解的。《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们必须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不是小孩子,他们都是成年人,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是力行《弟子规》的典范。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生活规范方面去扎根,而《弟子规》就是扎根的教育,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成圣成贤的根基。因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要学习,也都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去。因为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孩子的手里。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将来必定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而且他越有科学知识,但是没有品行就越危险。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才无德是毒品”,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这个事情有“利”,大家就趋之若鹜去做了。如果没“利”可图,大家就都不愿意干。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的悲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利、没有义,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中国古代的经典《礼记·学记》篇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我国的国民重要,对世界人民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辨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孝是根基,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开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得到提升了,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

这本书分为几个段落,分别是:总叙、入则孝、出则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不同的方面,告诉我:做人要懂得尊敬长辈、诚信对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须在幼小的时候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除此之外,它又教给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而且要做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学习《弟子规》,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提高人修养的过程,而且更是一个让人思想升华的过程。要学会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