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业发展工作计划 慕尼黑工业发展经验(模板5篇)

时间:2023-09-11 13:53:12 作者:灵魂曲 最新工业发展工作计划 慕尼黑工业发展经验(模板5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业发展工作计划 慕尼黑工业发展经验篇一

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迅速壮大经济规模,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我县在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快速崛起。

一、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工业振兴靠项目”的意识,把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重抓投入,大办项目,全面掀起一轮又一轮抢上项目的浪潮。一是重抓大项目。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规模大、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上,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主抓投入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集中精力为这些项目建设搞好服务。特别是对已在建的过亿元项目,例如今年在建的家有家私、水泥粉磨站、威泰力等项目,千方百计督促企业加快后期投入,力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早日形成新的增长点。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在手在谈的项目,力促早签约、早开工,为全县项目建设工作备足后劲。二是重抓推进进度。坚持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制度,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高压态势,确保新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在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继续落实领导挂钩推进制、项目建设责任制和会办制,全力为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影响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加大在建项目督查力度,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全力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和完善工业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办法,考核重点是开工过千万元项目数、项目实际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当年建成投产率等指标,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高项目当年投产率,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二、以两大园区开发为立足点,加快构筑项目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坚持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举全县之力加快东海开发区和浦南开发区建设,不断增强“两区”的集聚功能、承载功能和产出功能。截止到2004年底以县开发区、浦南开发区为主的,包括平明、张湾、白塔、驼峰、房山、石榴等产业集聚区在内,全县共有八个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6.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4亿元,企业总投入18.6亿元,入区企业269家,其中规模企业61家,现有职工21565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润1.84亿元,税收5753万元。一是加快项目集聚。坚持落实“共建共用”举措,每年都对全年进区项目进行再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和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将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积极鼓励乡镇和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或筹集资金,在开发区内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全力引进一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用地集约的项目进入两区,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今年两区力争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50个,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增长50%以上,推动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对园区水、电、路及美化、亮化等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园区整体形象。在建的晶都热电、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年内或明年初竣工,确保早日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房地产、餐饮、娱乐、商业等服务业项目进区的承载能力和吸聚力。针对东区项目用地存量不足的现状,积极引进资金,进一步拓宽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壮大开发区的发展规模。三是加快推进包片开发。坚持走市场化开发道路,大力推进“区中园”开发。东海开发区、浦南开发区先后规划并建设了江浙工业园、水晶工业园、苏源工业园、专利工业园、浙江民营经济工业园。

工业发展工作计划 慕尼黑工业发展经验篇二

更多原创-(http:///)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推进“工业百亿工程”的实施,加强工业发展有偿资金的管

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支持我区工业企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工业发展有偿资金,是根据××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绵涪委发[2004]15号)文件,由区财政安排资金建立的主要用于解决我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转困难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资金来源、支持范围、管理职责及使用原则

第三条工业发展有偿资金来源为区财政拨款、资金占用费和存款利息收入以及其他资金。

第四条工业发展有偿资金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技术进步,纳税关系在××区的各类工业企业。优先支持“工业百亿工程”确定的支柱产业项目。

区经贸局根据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工业企业发展目标和部署,负责建立工业发展有偿资金项目库,筛选并推荐项目。

××公司按照区人民政府的安排或根据区经贸局的推荐,负责资金管理、项目评估、资金发放和贷后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对工业发展有偿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工业发展有偿资金使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制度,按照“科学评估、择优支持、专款专用、安全完整、有偿使用”的原则使用。

第七条工业发展有偿资金实行有偿使用,资金占用费比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收取。使用期限一般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

第三章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企业申报工业发展有偿资金的条件是:

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纳税关系在××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企业。

2、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有连续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能提供有效可靠的担保措施。

3、信誉良好。

4、借款目的主要用于满足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短期周转。

第九条企业申报工业发展有偿资金需提供如下材料:

1、《××区工业发展有偿资金项目申报表》。

2、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贷款卡复印件、银行信用等级证明、购销合同等相关材料。

3、截止申报时间的财务会计报告及上两经会计师事务所审验的财务会计报告。

4、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1、申报企业向区经贸局提出申请,填写《××区工业发展有偿资金项目申报表》,区经贸局签署意见后送××公司。

特殊情况下企业可按照区人民政府批示直接向××公司提出申请。

2、××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申报项目进行独立的贷前调查、评估。申报企业应根据××公司的要求出具相关资料,提供可靠、足值的担保措施。

3、项目评估合格、担保措施初步确定后,由评估人员写出《项目评估报告书》,报××公司评审委员会集体评审。同意放款的委员超过三分之二以上人数时,则视项目通过评审。

4、项目通过评审后,由××公司报区人民政府进行最终审批。

1、企业基本情况

2、项目基本情况

3、项目及后续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分析

4、企业财务状况

5、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

6、企业资金及还款来源

7、安全保证措施

8、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9、结论

第十二条××公司评审委员会由财政、经贸、监察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项目评估人员和外聘专家列席评审委员会会议。

评审委员会应根据评估人员的调查意见和建议,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予以支持的项目和资金方案报送区人民政府。资金方案应包括借款对象、资金用途、金额、期限、利率和担保方式等。

第四章资金的发放管理

第十三条经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的项目,由××公司与申报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及相关合同,落实担保措施后发放资金。

第五章资金的贷后管理

应的文件、资料,不得阻碍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五条建立检查制度。××公司会同区经贸局、区财政局对申报企业的资金使用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应依法办事,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六条检查发现借款企业存在较大问题,××公司应于当日向区人民政府领导作口头报告,并于三日内以书面形式将存在的问题及初步处理意见报告区人民政府。对于存在潜在风险的项目,区人民政府领导认为有必要时,可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第十七条××公司应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专门人员,对自项目正式受理起至企业还款后的各项合同、资料进行立卷归档。

第六章资金的回收管理

第十八条借款合同到期前15日,××公司应当向借款单位发出借款合同到期通知书。

对逾期的借款,××公司要及时发出催收通知单,做好逾期借款本金和占用费的催收工作。

第二十条对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可以提出借款展期申请,展期申请应在借款到期前1个月提出,展期申请经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对展期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应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追偿。

第二十一条对于已结束的借款项目,应办理借款终结手续,包括注销抵(质)押登记等,并将所抵(质)押的资料原件退还借款企业。

第七章资金的财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公司应按当年占用费收入的50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坏账损失。

第二十三条××公司可按当年占用费收入的50比例提取业务费。业务费主要用于项目评估、专家咨询、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凭证账册等项开支,不得用于发放奖金、补贴和职工福利。

第二十四条借款项目出现风险损失,其发生的坏账经区财政局审核后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核销。

确认坏账的条件是:

1、借款企业破产或解散,其剩余财产经依法清算,并按规定清偿后仍无法收回。

2、经法律诉讼后仍无法收回的。

3、借款企业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

第二十五条××公司应加强对待处理抵债资产的管理。待处理抵债资产原则上不得自用,必须及时组织拍卖变现。特殊情况需要自用的,须报经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六条××应开立专用账户、设置专门账册,对工业发展有偿资金进行封闭管理和独立核算。区财政局负责对资金的管理和核算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公司应建立统计制度,对企业使用工业发展有偿资金后的产值、利润、税金和从业人员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区财政局应建立工业发展有偿资金的风险补偿制度,对××公司使用风险准备金和抵债资产变现后仍不足以弥补的坏账损失进行补偿,纳入当年财政预算。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公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从年月日起执行。

《区工业发展有偿资金管理规定》,欢迎阅读区工业发展有偿资金管理规定。

工业发展工作计划 慕尼黑工业发展经验篇三

57%,从业人员达到260万人,实现利税1342亿元。与1949年相比,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560倍,固定资产增长了4800倍。工业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就业的主渠道、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陕西工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文明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前,陕西工业经济十分落后,基础非常薄弱。1949年,全省工业年总产值2.86亿元,仅占当时工农业总产值的18.8%,固定资产原值7800万元,发电量2837万千瓦时,生产原煤61万吨、原油820吨、棉布3433万米、机制纸391万吨、机床30台。全省工业企业7万多户,从业人员16万人,平均每个企业只有2.25人。可见当时陕西工业基本上处于个体手工业阶段。

陕西现代工业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可以分成两个重要的时期。“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对陕西大规模投资,极大地促进了陕西工业发展。国家第一批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24项建在陕西,同时国家还在陕安排了50个大中型工业项目。关中地区一批军工、机械、电子、煤炭、轻工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西安的纺织城和电工城,使陕西成为当时全国三大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七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又大量增加了在陕投资,并有一批沿海企业内迁我省。新成立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100多家,使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电子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飞机制造厂,新建了精密机床、工磨具、电厂和煤矿等一批工矿企业。这段时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陕西基本建成了以能源、机械、电子、军工、冶金等重工业为主体,基础较好、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陕西工业稳步发展、不断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1979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为21.6%,1989年上升到34.6%,以后工业对gdp的贡献在50%以上。进入新世纪,陕西工业发展开始提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0亿元,是1267亿元,达到2988亿元,比增长了4倍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以更快的速度提高。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亿元,实现利润401亿元,达到873亿元,比增长12倍多。

经过60年的发展,陕西工业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军工总体实力全国第一,航空航天科技优势明显,企业科技力量雄厚,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原油产量全国第5位,原煤产量全国名列第4位,天然气产量全国名列第2位,包括钼、钛等在内的多项产品全国第一。航空航天设备、输变电设备、石油机械设备、重型汽车等多项装备工业全国领先。与1949年相比我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了2873倍,原油增长了30049倍,原煤增长了371倍,机床增长了515倍。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陕西工业进入全面发展、不断调整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呈现出速度不断加快、效益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均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呈现周期性增长,改革开放以后每8—10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经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为陕西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陕西工业大体上经历了3个完整的增长周期,每8——10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呈现出低点不断抬高趋势。1981——1990年是第一个周期,平均增长10%左右,低点出现在1981年为-3.8%;1990——是第二个周期,平均增长13%左右,低点出现在1990年为2.2%;——是第三个周期,平均增长17%左右,低点出现在为9.4%。以后,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我省工业结构将会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时期。

二是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

上。进入21世纪,随着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个转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在需求和价格双重拉动下,我省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产业加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多种经济成分得到较快发展。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互相促进的可喜局面。1978年几乎是国有工业一统天下,国有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的90%以上,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下降到60%左右。与此同时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商独资或合资等经济形式得到较快发展。

四是逐步形成了关中、陕北、陕南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三大经济区。

经过60年的发展,关中地区依托技术优势,主要发展航空航天、汽车、石油机械、数控机床、矿山机械设备等产业,形成了关中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北地区主要依托资源优势,以石油和煤炭为主的能源化工业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能源重化工基地;陕南地区主要以有色金属、中医药和绿色食品产业为主,形成了现代材料和绿色食品基地。省委、省政府确定“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战略以来,三大经济区呈现出优势支柱产业增势迅猛,带动区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是“十一五”以来,陕西新兴产业快速起步,正在健康有序地发展。

近年来,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太阳能光伏、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风电设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启动迅速、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在建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310亿元,按照规划到2015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陕西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在不断扩大,在西部地区优势也不明显。建国60年的实践证明,陕西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强则经济强、社会稳。省委、省政府在总结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省政府确立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发展思路,即“两大两化”战略。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制定了12个产业振兴规划和21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把当前保增长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这一系列的部署充分说明,陕西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关键是有效落实、稳步推进。实现工业强省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走具有陕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第一,发展壮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三大优势产业。目前这三大产业的总产值占全省工业的80%以上,影响很大。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将其打造成在全国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具有领先水平的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要做到“三个一体化”。一是产业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就是要把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与带动县域经济腾飞、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就是要强化政府和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资源,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重点在轻工业。轻工业虽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及重工业,但却能够吸纳较多劳动力、缓解社会矛盾。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保增长、保就业、保收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一点我们要有正确地认识。从资源禀赋角度看,陕西发展轻工业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条件:一是劳动力丰富、成本低;二是容易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三是农业资源丰富,原料供应充足、便捷;四是相对来说投资少、见效快。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轻工业发展。陕西曾经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也曾经是陕西的支柱产业,有很好的基础,目前在一些领域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应当加快振兴纺织服装业。食品工业发展重点是围绕优势资源和龙头企业,依托杨凌农科城,打造果汁、乳品、白酒啤酒、方便面等食品生产基地。

第三,大力培育以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和资源优势,由点到面实现突破。我省硅材料丰富,多晶硅提纯技术国内领先,光伏产业链较为完整,具有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良好条件。汽车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具备很大发展潜力。因此,可以将基础较好的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的突破口,进行大产业谋划、中长期布局、下功夫推动。要坚决扶持一批大型企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行业上规模、上水平。在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振兴规划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还要抓紧进行风能、环保产业等相关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总体上看,我省新兴产业起步早、动作快、技术先进,如果布局合理、措施得力,很有可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我们应当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着力点,工作力度要加大、支持态度要坚决。

第四,充分发挥我省的国防科技和军工优势,加快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我省航空航天和军工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航空产业资源,军工整体实力全国第一。要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和军工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采取体制机制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等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军民结合“双百”工程,即支持100个军民结合重点企业,选择100个军民结合重大项目。这次国家将大飞机项目落户陕西,为我省航空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以大飞机项目带动航空产业大发展,着力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成集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中国飞机城。

六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西部强省目标是完全符合我省实际的。从各个层面和指标的综合分析看,我省完全可以通过加快工业发展更有力地带动全省经济和社会腾飞。只要我们坚持工业强省的目标不动摇,政策落实不走样,积极推进不放松,就一定能够实现陕西工业的振兴和崛起,就一定能够实现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

工业发展工作计划 慕尼黑工业发展经验篇四

为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xx年食品工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办秘〔xx〕x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xx〕xx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xx县xx年食品工业发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推进食品工业发展,努力实现食品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体系更加完善。xx年,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15%以上,食品工业产值达到58亿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29家,年产值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3个、年产值10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2个,新增著名商标1个,力争新增驰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粮油食品加工业。xx年,产值亿元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力争达到9家(新增1家)、规模以上粮油食品加工业产值力争达到37.7亿元。(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经委、县财政局、县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粮食局、各乡镇政府)

(二)畜产加工业。xx年,畜产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4家(新增1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力争达到3家(新增1家),新增产值10亿元企业1家,规模以上畜产加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7亿元。(牵头单位:县畜牧兽医水产局,配合单位:县农委、县发展改革委、县经委、县财政局、县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政府)

(三)烟、酒类及饮料加工业。xx年,烟酒类及饮料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家(新增1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力争达到2家(新增1家),力争规模以上酒类及饮料加工业产值达到2.2亿元。(牵头单位:县经委,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委、县财政局、县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政府)

(四)果蔬加工业。xx年,果蔬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家(新增1家),力争规模以上果蔬加工业产值达8000万元。(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政府)

(五)健康养生食品加工业。xx年,力争健康养生食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家(新增1家),力争健康养生食品加工业产值达3000万元。

(六)加快县食品产业园规划建设。我县规划建设1个4.35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xx年食品产业园要全面启动,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招商等工作要齐头并进,重点推进325亩孵化园的建设,全面落实xx县食品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力争年内实现入驻项目开工建设。(牵头单位:县开发区管委会、县农委,配合单位:县招商局)

(七)培育龙头企业。xx年力争年产值亿元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3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达到2家。(牵头责任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经委)

(八)发展中小微食品企业。xx年,力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29家。(牵头单位:县经委,配合单位:县农委、各乡镇政府)

(九)积极创建品牌。积极推进食品企业创建著名、驰名商标,鼓励和支持东升、金冠、宏健等企业创建驰名商标。xx年力争新增食品工业著名商标1件,新增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各1件。积极组织参加评选“xx十大食品名牌产品”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各乡镇政府)

(十)加强产品展示宣传。积极组织申报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好“三大农交会”参展工作,积极支持食品出口。(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文体旅游局、县商务局、各乡镇政府)

(十一)加强食品工业原料基地建设。围绕食品企业需求,调整种养结构,重点建设优质品牌粮食、畜禽、蔬菜等特色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从源头上保障加工企业原料需求和质量安全。(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各乡镇政府)

(十二)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黑名单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健全产地环境和产前投入品、产中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后质量安全检测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粮食局)

(十三)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xx年,力争新增食品加工物联网应用企业2家以上。(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经委、县商务局)

(十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升阿里巴巴“xx馆”和“xx菜大师”企业入驻数量和交易规模,坚持线上和线下交易相结合,支持食品企业自建电商平台,创新商业模式。(牵头单位:县供销社,配合单位:县农委、各乡镇政府)

(十五)强力推进精准招商。xx年,至少拜访重点企业10家、落实投资意向3个、签订投资合同(投资5000万元以上)2个、引进并开工固定建设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食品工业项目2个;引进并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食品工业“凤还巢”项目2个以上。(牵头单位:县招商局,配合单位: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十六)强化融资支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扩大信贷投放。加强直接融资。xx年力争进入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家。(牵头单位:县金融办,配合单位:各乡镇政府)

(十七)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局、县农委另行制定下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等要向食品工业重点企业倾斜。(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农委)

(十八)落实扶持政策。认真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办法的通知》(亳政办秘〔xx〕145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食品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的通知》(蒙政秘〔xx〕21号)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十九)开展企业人才提升培训。积极组织龙头企业负责人提升培训。对企业负责人参加省农委组织emba学习培训的,给予费用补助。(牵头单位:县农委,配合单位:县财政局)

(二十)加强项目谋划。xx年,谋划投资2000万元以上食品工业项目不少于20个,力争有10个项目具备建设条件、5个项目开工建设。(牵头单位:县招商局,配合单位:县直单位、各乡镇政府)

三、压实工作责任

(一)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具体指导食品工业发展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督查调度。落实推进食品工业发展“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制度。每月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通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会同县政府督查室开展一次督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每季度主持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议,听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落实议定事项。

(三)营造发展氛围。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全面及时报道我县食品工业工作进展和发展成果,大力宣传产业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把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工业发展工作计划 慕尼黑工业发展经验篇五

同志们:

业经济加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奠定坚实基础。刚才,常务副市长通报了今年全市投资和项目工作情况,并对年尾收官工作进行了安排,等一会,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两点。

一、关于这次项目观摩会的印象和体会

一是部分重点项目初具规模。近几年来,围绕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后发赶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项目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老项目有新的增量,新项目有新的突破,比如镇宁、**区的黔中商贸物流中心、百灵天台山gmp技改项目,普定的示范小城镇建设,西秀区的久联民爆项目,关岭、紫云的农业产业等等,这些项目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有力支撑了我市项目建设。

二是项目内容日益丰富。这次项目观摩看到各地的项目建设涵盖了工业、城镇建设、高效农业、旅游产业、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各地已基本形成了谋项目、上项目、推项目的良好态势。

三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地高度重视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园区道路、水、电、气等设施加快推进,虽然有的正在建设过程当中,但部分园区已经实现“三通一平”和主路网主骨架的贯通,为项目落地创造了较好条件。

四是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一些项目建设结合了自身发展的实际,一方面发挥了资源禀赋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凸显了招商引资的新成效,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既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城则城的项目,又有因为发展环境改善而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新项目。

五是项目效益逐步显现。既体现了经济效益,又体现了社会效益,为扩大我市经济总量提供了新的增量,为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善了城乡面貌。

六是干事创业的干劲和信心日益提升。各级各部门抓项目建设的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具体工作中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从想干到会干,从不懂到懂,大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学边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抓项目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思想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二是抓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化解融资难、征地拆迁难等瓶颈制约的办法和措施明显拓宽,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干部。三是各地抓项目、抓发展已经形成了你追我赶、增比进位的良好态势,工作中抓进度算指标、提质量、增效益、比进位成为各级干部研究工作的主导。四是努力优化项目,深化前期工作,提高项目针对性、可操作性,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已经成为各地推动发展的工作重点。五是项目建设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互动结合,延伸发展有一些新举措,积极推动产城互动,园区建设与生态建设,高效农业示范与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移民与小城镇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融合发展。

一是重点项目、大项目少,小项目散,暴露出体量不大、不强的问题。二是部分园区发展还比较粗放,没有形成集约发展、聚集发展的格局。三是一些产业项目档次偏低,链条不长,上下游联动不好,能耗高,效益差。四是一些园区入驻率低,空置率高,招商引资任务艰巨,不少项目建设用地利用率低,投资强度不够。五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除了水、电、路、气、讯以外,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加以解决。

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后发赶超。

二、关于工业发展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总结成绩和经验,进一步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信心和决心

**年全省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工业发展作为增强全市经济提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总量提高。二是速度增长。三是结构优化。四是效益提升。五是投资增加。六是平台支撑增强。全市产业园区成长迅速,15个工业园区列入“全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0个产业园区列入全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七是市场主体增加。八是吸纳就业增强。九是创新能力提高。**年,全市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12件,是**年的2.2倍;全市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7100万元,是**年的1.97倍;工业企业的产品种类、质量、附加值、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三年来,累计新增培育省著名商标63件。

回顾我市近三年来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可以得出这样几条主要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推进工业发展。赵克志书记指出,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我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统一了发展工业的思想认识,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谋工业、抓工业、兴工业的强大合力。成功引进了久联民爆、顺利达纺织、恒远新型建材等企业,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工业总量不断扩大,集群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工业发展。我市认真落实国发2号和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年至今年9月,共争取上级支持项目154个,获得资金支持31997万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黄果树铝业二期、台泥水泥二期、西南水泥、华兴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红星钡盐技改等项目加快推进,不断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必须坚持园区建设走产城互动、集约发展的道路。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快规划编制,加强政策扶持,出台了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园区综合考评等措施。把产业园区建设与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全面加强道路、电网、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工业发展的路子,形成加快工业发展政策导向和办法措施。

四是必须坚持优化发展环境实现良性发展。组建四大班子领导带队的帮促工作组,市、县两级建立干部驻企蹲点帮扶制度。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大力实施“引金入安”工程,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3个15万元”扶持政策、“万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靠前服务企业,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出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几年的实践证明,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安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安顺发展实际,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工业发展快则安顺经济发展快,工业经济强则安顺综合实力强。我们要坚定信心抓工业,创造条件抓工业,克服困难抓工业,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做强做大安顺的工业。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对工业发展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排除一切杂音、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安顺经济总量做大做强,提升安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后发赶超。

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突出资源优势转化,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发挥安顺特色优势,壮大和提升**工业经济,形成工业发展的强劲态势。主要目标任务是:(到**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65亿元;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到**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9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80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以上。轻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7%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以上,主城区两个市直管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二是重点培育壮大五大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全力振兴特色轻工业,建设黔中重要的特色轻工业基地。

——巩固提升原材料产业,建设黔中资源深加工基地。

——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建设黔中重要的能源基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我市工业经济仍然存在总量小、实力弱、产业结构单一,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产业优势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加速发展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当前,我们必须保持一个较快发展速度,才能够在总量上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所以,发展的速度问题仍然是首要问题,没有一定的速度就形不成一定的总量,也就谈不上发展的质量。但是,我们要克服粗放式的发展,项目的选择要注重引进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工业项目,注重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工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二,处理好县域特色发展与统筹协调的关系。各地要认识到不是抓不抓工业的问题,而是怎样抓工业的问题,要根据自身工业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走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新型化工业发展路子。要合理布局产业,从实际出发打好特色牌避免同质化竞争,甚至无序竞争,要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第三,处理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我市作为旅游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虽然全市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污染治理重点项目特别是园区集中收集处理项目,提高工业废渣、废水的处理率和循环利用率;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第四,处理好工业发展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关系。在突破安顺工业发展的瓶颈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待工业化,要充分认识到“四化”同步发展相辅相成,联系紧密,要系统谋划,不能就事论事、单打独斗,一定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四化”同步发展的问题。要把握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系,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推动我市加快发展的两大动力,围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体、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构建产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要以抓工业的理念和方法抓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作用,把农业作为工业的车间和基地,大力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升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要推进工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充分认识工业与旅游业两者并不矛盾,围绕旅游创新工业发展,结合自身特色轻工业,大力开发各类旅游商品,扶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第五,处理好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自主发展对外开放的关系。**的传统优势在装备制造、军工技术、航空航天,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激活机制体制,发挥带动扶持作用,同时,在民品升级、转变发展上要实现新的突破,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思想模式,自主开放发展,这方面要为安顺的工业发展挑重担,作贡献。**的特色轻工业是具有一定发展传统的,要加快发展优质白酒、民族制药、特色食品、茶叶、蜡染及民族民间工艺品等优势轻工业,引进外来投资的同时,加强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工艺的升级改造,重振安顺轻工业的优势地位。

第六,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没有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无从谈起,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帮助农民转产转业,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把不断改善民生作为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下大力气抓投资。“今天的投资总量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量”,必须把投资作为我市工业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不断引导银行加大融资规模,挖掘社会资本投向工业领域,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既有项目要扩能扩量,新增项目要提速增量,要抓好项目建设的落地进度,竣工投产达产,形成既有项目有扩能,新增项目有增量,做大做强有形象的新局面。确保在2014年完成工业投资300亿元。

第二,下大力气抓园区。实施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确保到2014年新增关岭工业园区、黄果树旅游商品加工博览园等园区实现“七通一平”,新增建设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前各县(区)都要在所辖工业园区建立政务服务机构。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难得机会,加快青岛·安顺产业发展园区的规划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发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力争到2014年园区工业产值达到377.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21%。

第三,下大力气抓招商。大力开展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定向招商,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做好项目包装和推介。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服务能力,为投资者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省心的创业发展环境。要做到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板。2014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到78%、30%、35%和32%以上的目标。在引进外力的同时,要苦练内功,大力实施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到201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50亿元。

第四,下大力气抓谋划。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和重点支持方向,结合安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强项目谋划,滚动建立不低于3000亿元的工业项目库,提高储备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抽出一定时间和精力,组织高水平的团队,深入开展调研,提前谋划好明年的工业工作,做到指标早分析,任务早分解,项目早对接。对项目的谋划到实施再到投产达产的每个环节,实行年调度、年落实,并分解到月、到周,甚至每一天,同时,入库统计年终要算好账,完善统计要件,做到应统尽统。

这些年我们在工业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些成绩只是安顺工业发展的一个起点和基础,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基础性的,我们没有理由沾沾自喜,更不能骄傲自满。为此,我们只有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工业强市战略上来,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大力发展工业,提速推进工业,才能促进安顺提速赶超,实现安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