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清照(通用21篇)

时间:2023-12-04 16:50:53 作者:薇儿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如何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记忆中的易安,就是以一个天真活泼,自由爽朗的形象闯入我的心里。她的朝气、豪爽,以及那一身的才气,使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她和她的词。

也许是受她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很早便工书能文,通音律,在诗词的造诣上更是当时无人能及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如此之自然、活泼,充溢着少女生活情趣的词,便是她早期最擅长的。而她的人,也正如所写的词般充满灵性,惹人怜惜。正是如此的出类拔萃,如此的有才气,才使她遇到了懂她惜她之人――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赵明诚由于事务的繁忙,常不能陪在她左右,她便将思念化作一纸诗词,传递出自己的情感。用黄花来比人瘦,用人瘦来说相思的煎熬,低吟中跳荡着她对爱情生活的热烈向往。“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随着时间的流逝,易安婚后在深闺中的寂寞和孤独,向往广阔天地的愁苦却从未消失过――红菏残香,竹席生凉,独上兰舟,望天思夫,月满西楼,更映出她的相思之苦;流水无尽,花自飘零,更突出了她与赵明诚身在两出的苦闷。

也许天真的不从人愿,越是相思,便越难相守在一起。赵明诚在受命赴任湖州的途中与易安永远的分离了。如此悲痛之情,易安并不是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将感情寄托在了更重要,更理智的抱负上――国家安危。“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词中之愁,是对南宋朝廷求和苟安,不思抵抗的忧虑。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可此情又有谁知?一名弱小的女子又能为国家做什么呢?“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蝶恋花》)国破家亡,孤雁南飞,此等沉痛之情,纵是花光月影,春色宜人也是排解不了的。日日梦回故都,醒来时才方知只是梦而已,那种心底最深的悲伤,相信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体会到的。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错,记忆中的易安,是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的。她匆忙走过的一生,留下的是永世的敬仰。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

我认识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李白,也佩服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流人物”的豪放苏轼。而我以前从未了解过的女词人李清照,才是真的令我佩服。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颇有生活情趣的女子,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中所描述的,把自己和鲜花让赵明诚看一看,是花美还是人美。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在饭后饮茶时,与赵明诚做的“赌茶”游戏。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孤独悲观的。是“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的.孤独。赵明诚去世后,从前富有情趣的生活,已经变得清冷孤寂。而流传千古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怎一个愁字了得!”两句中,流露出的是李清照饱经忧患、家破人亡的悲痛。

是她,天真活泼的她,写下《如梦令.春晚》;。

是她,孤独悲观的她,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

是她,李清照,闻名天下的女文豪,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一代词宗。

我眼中的李清照演讲稿

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不明白李清照是不是个美人,可是至少,她自信自我的容颜。你读她的词,什么“人比黄花瘦”,“新来瘦”,人清瘦苗条,贴合除唐朝以外一般人的审美观。《点绛唇》里那名活泼娇美的荡秋千少女,谁也不必怀疑说的就是她自我。

女子总无可避免有些自恋情结。然,若非确有几分姿色,也是断不敢写下这等绝句佳词供世人把玩流传。再看她后部分作品,总有“起来慵自梳头”,“日晚倦梳头”,“任宝奁尘满”一类表达消极心境的句子。一名懒得梳妆打扮的女子,若丑,就更显得邋遢,不讨人喜欢;若丑,她也不敢在那么多文章中公然描述自我不梳头的'情景。然而,她是个美丽的女子,即便不梳洗,也自有那慵懒迷人的风情,非但不丑,反惹人生怜惜之情。

在我的眼里,毋庸置疑,李清照也应是美丽万般的。看她的诗、词、文,无不被那绝佳的文采所折服。所谓“秀外慧中”,当是作女子的最高境界。她的文思才情,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为她更添一份“知性的美丽”。

除美丽之外,应又是豪爽的。豪爽的女子可爱,豪爽的美丽女子更可爱。李清照对酒的感觉、及对酒的感情,至真至纯,令人感动。与友赏梅,便劝“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还有喝到“浓睡不消残酒”,“沈醉不知归路”,几分率性,几分率真,比一般故作娇态的庸俗女子不明白强多少倍,甚合我意。

所以,我是喜欢李清照的。虽然我们之间隔着深远不可逾越的时空鸿沟,我觉得她仍象是我身边一个投气的朋友。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

古往今来,嗜酒的女词人屈指可数。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李清照,远近闻名。

李清照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早期,酒伴随着李清照,渡过了浪漫、潇洒与安逸的日子。酒,成了她笔下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靖康之乱,国破家亡。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我却为之惊叹:一个饱经世态炎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人,写出的作品反而更脍炙人口。而且,像李清照这样嗜酒的人应该更容易麻醉自己吧!可她却没那么做。她用词,倾诉了内心的'苦闷,记载了历史。这段坎坷,使她的词风有了转折性的改变。她的词更加丰富,而且,她的全身心都得到了磨练,她变得更坚强。她为后人留下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可以说,是磨难造就了如今的李清照。我这么说可能太残酷了。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在我看来,磨难确实是一种财富。怎么看待磨难也是关键。若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它,那只能越陷越深;若坚强、正确地对待磨难,那就是无价之宝。李清照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但不管怎样,李清照的诗词、人生就像她的杯中酒一样,流光溢彩,回味无穷。

我眼中的李清照高中作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题记。

你才华横溢,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你的清新婉约,令人称道。十六岁的你,正是花季。和现在的我一样,你天真、好动,又有少女的纯情。你已不是那个处处依赖父母的小孩子,你已是远近闻名的小才女。荡秋千,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可你却借此写了你的第一首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我仿佛看到了轻盈的你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伴随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相仿的年纪,你的才华让我望尘莫及。

人比黄花瘦。"一种凄凉,愁苦,寂寥的情愫钻入我的心房,仿佛看到了闺房中的你,对着凄清的月亮,瑟瑟的西风把帘子掀起,望穿秋水,只为远在千里的丈夫,你的多情,忠贞让我感慨。

二十五岁的你,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但那份游山玩水、亲近大自然的兴致仍未减少,你从这山山水水间得到了一份怡然、闲适的心情,更使你的作品有了另一分文雅和高贵。"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真是一个暖风醉人的暮春时节,你那刚刚晨醒,慵懒地倚在枕上出神的情态跃然纸上。你的细腻优雅让我倾倒。

五十二岁的你,面对突然转折的命运,显出无比的沧桑。金人攻破了汴京,满腔热血的丈夫出师未捷身先死,你悲痛难忍;你和家人随难民流落江南,家财散尽,你受尽磨难;你难忍心中的寂寥,顶着世俗的压力改嫁他人,却因丈夫贿赂而随之入狱。此时的你,身心交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愁、伤感让我为之动容。

凄凉的人生结局。

捧起你的词,通过这淡黄的书页,我仿佛穿越过千年时光,看到你,李清照,在秋千上罗纱轻扬,绽放那嫣然一笑。

我眼中的李清照

我见识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李白,也佩服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流人物”的豪放苏轼。而我以前从未了解过的女词人李清照,才是真的令我佩服。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颇有生活情趣的女子,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中所描述的,把自我和鲜花让赵明诚看一看,是花美还是人美。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在饭后饮茶时,与赵明诚做的“赌茶”游戏。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孤独悲观的。是“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的孤独。赵明诚去世后,从前富有情趣的生活,已经变得清冷孤寂。而流传千古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怎一个愁字了得!”两句中,流露出的是李清照饱经忧患、家破人亡的悲痛。

是她,天真活泼的她,写下《如梦令.春晚》;。

是她,孤独悲观的她,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

是她,李清照,闻名天下的女文豪,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一代词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

荡完秋千的你,百无聊赖地看着自己纤弱的手。突然感到背后一股冰凉,转身,艳丽却不妖冶的花映入眼帘。你微笑,用手接住从娇柔的花瓣上滚落的露珠,丝毫不在乎自己已是香汗淋漓。那时的你,亭亭玉立,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那时的你,生活优裕,无忧无虑。那时的你,不解悲欢,只知一味地笑着。那时的你,是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幸福。

就算是和丈夫赵明诚结婚后,也是情投意合,过着如胶似漆的生活。可是生活,就是如此,它不会让你永远安逸。或许就在不经意间,美好的生活就会被摧残。所有的一切,都将如尘埃般,在空气中,消散。

哭了吧?月下,眼前已经是如梦如烟,只能回到残酷的现实……。

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凉的触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叶兰舟。偶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鸟鸣,下意识地仰头看天,望着远方飘来的洁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涩。唉,这相思之苦,离别之痛,才从微皱的眉宇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这时的你,已不似从前,没有从前的那份天真。这时的你,已陷入那忧愁的黑洞,不能自拔。这时的你,已然没有那么幸福。这时的你,被离愁之苦折磨得烦恼攻心。

当丈夫赵明诚病重过世,所有的不幸如潮涌似的袭向你,把你卷入那寂寞的深渊。你哭了,如此无奈。你问,世间谁懂吾心。却,无人回应。

倦了吧?伞下,眼前已经是似睡似醒,带着一抹悲哀徘徊百年……。

百年后,有人在感叹,李清照的悲剧人生只因生逢乱世。百年后,有人在感慨,李清照的流芳百世只因才情无双。百年后,有人在感怀,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只因世事无常。

她是才女,但她毕竟是个女子。她是有抱负之人,但她仍是女子。她追逐梦,但她不免女子的命运。

我眼中的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说李白、杜甫、苏轼等是出类拔萃的男。

诗词。

作家的话,那么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诗词作家。

李清照,自易安居士,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工于词章,母善属文,家中藏书甚多。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受苦难。十八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适意。靖康之变,身遭战祸,又逢丧父之痛,所藏文物尽失,后贫困悲苦,东飘西泊,客死江南。

李清照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在封建社会里,她冲破了一般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在家学女红的束缚,常常是走出闺房,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兴尽欲同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写出了李清照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凉的触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叶兰舟。偶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鸟鸣,下意识地仰头看天,望着远方飘来的洁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涩。唉,这相思之苦,离别之痛,才从微皱的眉宇之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这时的你,已不似从前,没有从前的那份天真。这时的你,已陷入那忧愁的黑洞,不能自拔。这时的你,已然没有那么幸福。这时的你,被离愁之苦折磨得烦恼攻心。当丈夫赵明诚病重过世,所有的不幸如潮涌似的向你涌来,把你卷入那寂寞的深渊。你哭了,如此无奈。你问,世间谁懂吾心,却无人回应。百年后,有人在感叹,李清照的悲剧人生只因生逢乱世。百年后,有人在感慨,李清照的流芳百世只因才情无双。百年后,有人在感怀,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只因世事无常。

她是才女,但她毕竟是个女子。她是个有抱负的人,但她仍是女子。她追逐梦,但她不免女子的命运。我眼中的李清照。少年幸福,晚年疾苦。因为她终究是个女子。

我们如果有安静的心,即使默默地坐着,也可以感受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但纵然时间流逝,历史轮回,也无法抹灭文学在我们灵魂中留下的烙印。

爱读古诗词的我,就与词人李清照相约在藕花丛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朋友一起游乐时的欢快之景,让我看到了快乐无忧的清照。

“低头却把青梅嗅”,一位少女的娇羞之态,让我看到了天真烂漫的清照。

读到词人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虽然不知其中的深意,只知道这句诗是赵明诚和陆德夫等人推崇的。我反复吟咏,似乎看到了词人形单影只,仰着瘦削的脸,披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菊花丛中,含忧的眼眸里透出的是彻骨的爱恋和深深的思念。秋风黄花表现的相思之情真是淋漓尽致,我眼中的清照是如此多情脱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双泪流。”几百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这黄花开了千百回,却已不再是那时的黄花,李清照寂然站立的身影在我的眼中放大,国恨离愁,家破人亡,词人眼眸中的泪何时干?“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晚年的词人历经金兵南侵,靖康之难,她夫死无子,内心的国破家亡之恨,背井离乡之哀,孤寂冷落之感,身世凄苦之痛凝为浓愁,永恒之愁。这么多的愁苦一下子压在了这个孤单瘦弱的女子身上,“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我更敬佩的是词人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谁说女子不如男,虽然清照不能上阵杀敌,虽然清照不能为国分忧,但贫病交加的词人却未曾丢掉做人的气节。我眼中的清照抛却了个人的离愁忧伤,面对滚滚江水,高举酒杯一抒内心那一腔热血真诚。她就是人杰,她不仅以风韵优美的词作,传神凝练的抒情笔法为后人称道,更因那关怀天下的精神,坚守的气节留在世人心中。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

在我眼中,李清照是一个坚强的,顽强的,关心朝政的,豁达的。她还是一代词宗,旷世文豪,这从她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她也没有一般小女子的俗气,从而体现出的是诗词华丽,气质高雅的贵族小姐。她的一生是坎坷的,因为她的坚强和顽强,才可以活下去。而她一生收集的金石字画,也因为金兵的入侵而毁于一旦,如果她不坚强,也不太可能有信心活下去呀。

她的坚强和顽强,是从金兵入侵了之后就体现出来了,她没有去躲到一个偏远的地方,而是跟着宋高宗一起逃亡,但是她完全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生死之交的决定,这一种坚强,是一般的小女子所没有的,说她关心朝政,这也是个事实,她经常慨叹自己不能去和士大夫一样去谈论朝政,当有两个使臣去金国出使的时候,她也和士大夫一样,写了几首给他们鼓励的,鼓劲儿的诗,这也体现出了她是非常渴望去商量朝政,谈论政事的,说她是一代词宗,旷世文豪,是因为她的《醉花阴》把赵明诚看的惭愧了,羡慕了,嫉妒了,还把她的那几句掺到自己词里了,让他的朋友说只有他掺的那几句写得好,也确实,一般的女子是写不出这样的`韵味儿的,那种细腻的心理描写的,连大词人都不一定些的出来呢。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清照,虽然没有子嗣,可是,他们留下了见证他们有过经历的一本书《金石录》,这记录了他们的坎坎坷坷,一时一刻,一天一年,这也是他们唯一留给后人的一本重要史记。在我眼中,李清照永远是才华横溢的,高雅的一位女子。

我眼中的李清照演讲稿

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极偏爱李清照的,绚烂的词坛上那么多风起云涌的人物,偏生地就爱上了她——那个在宋代那样理学昌盛,礼教严明的年代里才华横溢的女子。

无疑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曲折的生活使她的词香甜如久窖的美酒,越品越醇。她,就如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水,却又似最炽热的火,一抹微小的牵动却也惹得我心内涟漪满天。

总想,她定是位清丽婉约的女子吧。婀娜削瘦,吐气如兰,淡定里透着她的高傲与庄重。

想象她荡着小舟,破水于湖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也就信手掂来,只将小女子应对湖中秋色流连忘返的姿态跃然纸上。

想象她一袭白衣胜雪,执素纤腰上一抹流苏明晃晃地垂下,莲步轻移,顾盼生辉,又生得“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之佳句。

想象她倚栏而立,几缕青丝略显散乱地披在肩上,脸上只挂一抹慵懒的寂寞,却又自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妙语似天成。

捧一本厚重的《李清照词集》,一页一页慢慢地翻,似她的愁苦,又似她的叹息,心中的滋味欲说还休,看着看着更是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将它放下。

我眼中的李清照

你若问我她的模样,我不敢言。没有人知晓她的样貌,没有人真正理解她的愁苦。她留下的,只有那些无法再修饰的华美,如一颗颗明星一般始终绚烂着天空。

恍惚中,眼中映入一个窈窕的身影,似真似幻。只见那女子眉眼如画,不施粉黛,含笑而立。顿时我脑海中只呈现出两个词:清丽,柔婉。虽是纤弱女子,但眉宇间都透露出一种足以击败一切的寒气,令人不敢靠近。

于是,我停在原地,试探性地问:“你是谁?”

精致的脸庞上呈现出轻浅的笑容,只是那样随意的笑,却足以倾城。像是冥冥之中就有的默契,又仿佛是早已认定一般,我明了,她就是易安,那个时常在我梦中出现的易安。

她不语,于是我便自顾自地说。我说:“我知道你是谁,从我最初接触到你的作品,就被你深深地吸引了。你的言辞之间,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感人,你有太多太多的动人之处,没有什么人可以与你相提并论。”

她依旧不语,只轻缓地摇了摇头。

我深吸一口气,说:“我知道你一定在想,你区区一个女子,哪比得上须眉男子,可以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你的丈夫空怀满腔热血,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于是你便无人相知,在那乱世中颠沛流离。从那些人口中,你听到了谴责。你无法理解,亦无法承受。”

我看向她,那原本平静如潭的双眼睛蒙上了一层深深的哀愁。

“我懂得,你失去了太多,丈夫,亲人,朋友……可是你知道吗,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深深地敬佩着你,热爱着你。我喜欢你那么勇敢,敢于直面封建礼教;我喜欢你那么孤独,面对物是人非,绿肥红瘦,日日思君不见君,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喜欢你那么刚毅,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让我为之颤抖;我喜欢你那么那么的美丽——”,我顿了顿,继而又说:“我知道,双溪上的扁舟载不动你那么多的哀伤,你总是被人误解,默默承受着别离与孤寂,而感到力不从心,可是我明白,你那不是故作深沉,为什么?因为有好几次,品读你的作品后,掩卷,我都止不住两行清泪。所以这种感受,我懂。”

我抬起头,瞥见泪水渐渐盈满了那漂亮的眉眼,散落成一地忧伤。

思绪一转,突然发现自己说着说着,眼睛里早已盈满泪水。而她那如花的容颜却浮着一抹亮丽的笑容,在不经意之间。于是,我又笑了。

“易安,你放心,赵明诚不会忘记你,我不会忘记你,数不胜数的人,他们都不会忘记你,就连时光都会记得你。”我笑着说,目光里满是坚定。心想,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怎会被时光湮没。

她莞尔一笑,不肯作答。我心照不宣,知道她这是要走了。我又寻觅到那个似真似幻的身影,只见她广舒长袖,吟着那“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千古佳句,曼妙而去。我在心里轻轻地说,易安,易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翩跹,你依然在我心中,请你幸福。

一阵清脆的铃声。

我睁开双眸。一席自言自语换来一场泪眼滂沱。可我深知,我爱她的心却从未改变,反而是如此坚定。

抬眼间,她的举手投足似是翩翩而至。在时光的隧道中,她仿佛一站就是千年。可是只有我明白,她在我心里岂止是站了一千年,简直就是一生,一世。

我眼中的李清照

以往,有那样一个女子。她用低柔的嗓音,吟咏着世间的绝唱;用单薄的身躯,抵抗着令人绝望的生活。就像一颗星辰,闪耀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溪水清,荷花红;少女欢笑,水鸟惊起。那是一幅鲜艳蓬勃,富有生机的画面,而你,陶醉其中。似星,欢愉,热爱生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金人的入侵摧毁了你本该幸福的生活。国破,家毁,夫亡。“玉壶颁金”之巫,你只身奔亡,颠沛流离,怀着无限悔恨,黯然离世。

可是,夜空中属于你的那颗星辰,依旧闪耀。你有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宏伟志向。在那个男女有别的年代,这本该不属于你的英雄豪情,却使你熠熠生辉。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寄托着你对祖国河山无比深厚的情感,气贯长虹的民族气节,动人心魄的爱国豪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有力地鞭挞着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主义,这是来自一个妇人的无情控诉,似星,闪耀夜空,永不陨灭。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你作为一个妇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你满腹悲苦无人诉却依然对生活不屈的热爱。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她激越昂扬的爱国主义情怀。

仰望那一颗星,我看到了她对侵略者的无情控诉。

残酷的战争,无望的生活将你笼罩在无尽的黑暗中,但那些流传千古的绝唱,如闪光的星辰,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明白,那是你生命的延续。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如何的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乐趣。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己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后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还是充满爱国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样,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现在,出现了无数的诗人。他们就像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中华民族文明的夜空。在这满天星空中,我最爱这一颗——李清照。暑假里,我捧着《李清照经典诗词》,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一个多面奇女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逐渐鲜活起来。

活泼俏皮的邻家大姐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我不知读了多少遍。俏皮的李清照大姐姐,一定是父母宠上了天。晚宴归来,连回家的路都不认得了,在小舟上荡呀荡,清风徐徐,飘来一阵阵荷花的清香,兴许是陶醉了,小舟不知不觉驶入了荷花深处。在荷花丛中栖息的鸟儿,被这突如其来的小舟吓坏了,“哗”地从荷花中飞出来。此情此景,李清照一定也在兴奋得拍手叫好吧。

望穿秋水的闺中小妇人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写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对丈夫深深的思念,这种相思之情难以排遣,才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千古名句了。

我突然想到,每次爸爸出差,妈妈不是也常常一个人发呆吗?她一定是想爸爸了。有时,妈妈还会一天问我几次:“舒雅,今天几号了?你爸不是说今天回来吗?”“妈,我都告诉你n次了,爸爸是明天回来,是明天!”原来自古到今,天下的女人都是一样的。

铁骨铮铮的巾帼女豪杰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何等的.壮烈!这像是出自于一个柔弱女子笔下的吗?垓下之战项羽虽败,但他在我心中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大英雄,想必在李清照心中也是如此。我在《渔家傲》中还读到这样的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何等的气势!丝毫不逊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

我眼中的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曲声声慢,三处断肠愁。情愁,家愁,国愁,在她人生经历了所有不幸后,她写出了这首声声慢。而我与她的交集,正是从这97个字开始的。

我翻开手中的书,自语道:“我很好奇,你到底是谁?”我们的故事,从那里开始。

“秋风依依秋水寒,一片离愁两黯然。”我轻轻叹道,你与丈夫婚后,还未从甜蜜中醒来,便发现,自我与他,身分两地。“相思情,相思苦,你为什么会被如此对待?我轻轻地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这样回答我。我笑了,原先你这么乐观。我不禁迷上了你,手中的书又往后翻了一页。

“风起云涌正当时,家愁国难昆仑倾。”如今,丈夫已从青州回来,回到京城与你相见,你自是开心不已,打扮地漂漂亮亮,等待他的归来。可是,人心莫测,谁知他一回来,就有了纳妾的念头。你的心碎成万片。当你正为家事发愁时,北宋灭亡了。紧之后南宋建立,一条条屈辱条约的签立,使你心中如雪上加霜。“为什么?”你问我,我不知如何回答你:“或许是上天的考验吧?”明明白你不会相信,却依旧要说出来,手中的书再翻一页。你在悲痛中坚强着,吸引着我。

“百战天阙成白骨,卷天掠地入王胸!”国难正殷之际,你丈夫却弃城自保,留下一座空城,被万世耻笑。我能听到你的哭声,那样的悲壮,那样的愤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在滚滚江水之上,怀着悲壮的心境,带着报国的壮志,吟下这千古名句。我在一旁听着,不禁热泪盈眶。为国为民,你是如此之伟岸,你的万里豪情壮志,深深吸引着我。

“柔躯忠骨,谁比易安。潇潇南宋,英雄聚散。可叹朝廷,不织能臣。独怀壮志,浩荡激天。巾帼须眉,与你同在!我看着你远去的身影,大喊道。可惜你听不见,你无法再将你的豪情一展于世了。但你并不失败,你是民族英雄,国家之幸!

纵然你的一生伴随坎坷,纵然你的一生惆怅不断,你,终究成为了一个名扬天下的千古才女;纵然你被称为遗孀,纵然你被成为不节之人,你,终究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女英雄!

我眼中的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记。

我,是极偏爱李清照的,绚烂的词坛上那么多风起云涌的人物,偏生地就爱上了她——那个在宋代那样理学昌盛,礼教严明的年代里才华横溢的女子。无疑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曲折的生活使她的词香甜如久窖的美酒,越品越醇。她,就如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水,却又似最炽热的火,一抹微小的牵动却也惹得我心内涟漪满天。

总想,她定是位清丽婉约的女子吧。婀娜削瘦,吐气如兰,淡定里透着她的高傲与庄重。

想象她荡着小舟,破水于湖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也就信手掂来,只将小女子面对湖中秋色流连忘返的姿态跃然纸上。

想象她一袭白衣胜雪,执素纤腰上一抹流苏明晃晃地垂下,莲步轻移,顾盼生辉,又生得“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之佳句。

想象她倚栏而立,几缕青丝略显散乱地披在肩上,脸上只挂一抹慵懒的寂寞,却又自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之妙语似天成。

捧一本厚重的《李清照词集》,一页一页慢慢地翻,似她的愁苦,又似她的叹息,心中的滋味欲说还休,看着看着更是欲罢不能,久久不能将它放下。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如何的

荡完秋千的你,百无聊赖地看着自己纤弱的手。突然感到背后一股冰凉,转身,艳丽却不妖冶的花映入眼帘。你微笑,用手接住从娇柔的花瓣上滚落的露珠,丝毫不在乎自己已是香汗淋漓。那时的你,亭亭玉立,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那时的你,生活优裕,无忧无虑。那时的你,不解悲欢,只知一味地笑着。那时的你,是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幸福。

就算是和丈夫赵明诚结婚后,也是情投意合,过着如胶似漆的生活。可是生活,就是如此,它不会让你永远安逸。或许就在不经意间,美好的生活就会被摧残。所有的一切,都将如尘埃般,在空气中,消散。

哭了吧?月下,眼前已经是如梦如烟,只能回到残酷的现实……。

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凉的触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叶兰舟。偶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鸟鸣,下意识地仰头看天,望着远方飘来的洁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涩。唉,这相思之苦,离别之痛,才从微皱的眉宇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这时的你,已不似从前,没有从前的那份天真。这时的你,已陷入那忧愁的黑洞,不能自拔。这时的你,已然没有那么幸福。这时的你,被离愁之苦折磨得烦恼攻心。

当丈夫赵明诚病重过世,所有的不幸如潮涌似的袭向你,把你卷入那寂寞的深渊。你哭了,如此无奈。你问,世间谁懂吾心。却,无人回应。

倦了吧?伞下,眼前已经是似睡似醒,带着一抹悲哀徘徊百年……。

百年后,有人在感叹,李清照的悲剧人生只因生逢乱世。百年后,有人在感慨,李清照的流芳百世只因才情无双。百年后,有人在感怀,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只因世事无常。

她是才女,但她毕竟是个女子。她是有抱负之人,但她仍是女子。她追逐梦,但她不免女子的命运。

我眼中的李清照高中作文

清晨,枝头上还挂着露珠,你,正值豆蔻年华的你,像一只小燕子荡着秋千,掩映在绿杨深处。看着假山池沼,看着亭台水榭,看着柳絮飘飞,你醉了,连两手微微发麻,额上渗有晶莹的汗珠都未曾发觉。蓦然间,闯进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客人让你猝不及防。""袜划金钗和羞走"",他是谁呢?欲走还留""倚门回首,却把青梅。""。

呵,连碧水都笑了,好酸甜的味道!那酸酸的青梅,不就是你青涩的少女的初恋之心吗?

水面上泛起了阵阵涟漪,阴云着羞涩之情。

你与丈夫赵明诚游玩在藕花间,天空如此蔚蓝,飘浮着几朵白云,绿水潺潺,映出了荷花田田的姿态,也照出了你美丽的容颜,微风吹过泛起阵阵荷香,你醉了,赵明诚亦醉了,执子之手望着远方,望着浩渺的天际。就这样,就这样,天空仅弥留了三寸夕阳,你们才发现该回家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水花打湿了你的衣衫,倒映着你辛福的笑容。

汩汩流水,阵阵荷香,道不尽你与丈夫深沉的爱。

依旧碧宵万里,依旧大雁南飞,不同的是你已孤身一人,日晚倦梳头,女本为悦己者容,单无人欣赏又有何用呢?佳节乍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听闻附近有大好景色,孤身面对滔滔江水,只不过是感伤时事罢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独自站立在江边,心事重重,望穿秋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古道斜阳,晚风袭人,我久久伫立在江边,思你——命途多愁的李清照。

后记:母校虽然离我而去,但我依旧记得那一片南湖,那曾经无数次润泽我的心的地方,虽然写得不好,但只想一篇拙文献给母校,感谢那无数次润泽我的心灵的地方。

我眼中的李清照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了宋代有这么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似乎是从那首《如梦令》开始的吧!西亭日暮下,藕花幽深处,一切都显得那么闲暇、惬意;沉醉失归路,兴尽乃回舟,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古代女子所特有的矜持,此时,我眼中的她是个率直开朗、为受世俗束缚的女子。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里行间满载的是李清照对新婚不久便外出求学的丈夫的无尽思念。空中有雁飞过,左等右盼,都始终等不到她朝思暮想的人捎来的书信。孤孤单单的她只能望着园中的花朵在风中渐渐凋零。独上兰舟,回忆起昔日与丈夫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惆怅更是无穷无尽。初为人妇的她,在我眼中是一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女子。

南北两宋交替兴亡,历史巨变让李清照经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夫亡家散之痛。命运的无情捉弄令她将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从此,她所作之词不再如早期那样充满着闲情雅致,更多的是对故国、故人的思念和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这一句便道出了她心中无限的苦闷孤寂。梧桐兼细雨,夕阳西下,伤感的季节,伤心的人,一片凄凉。惨遇不幸后的她,在我眼中是一个无依无靠、孤孤寂寞的女子。

这样的一个女子,才华洋溢却命运坎坷。我同情她,为她不幸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时常有着这样一个想法:假如李清照是活在当下,活在国泰民安的现在的生活,那么,她也许就会写出更多更好的词。不过,后来一想,不过,这样一来也许她会什么也写不出来,或者写出的词再也无法与以前的一样好了。

我眼中的李清照

我见识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李白,也佩服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流人物”的豪放苏轼。而我以前从未了解过的女词人李清照,才是真的令我佩服。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颇有生活情趣的女子,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中所描述的,把自我和鲜花让赵明诚看一看,是花美还是人美。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在饭后饮茶时,与赵明诚做的“赌茶”游戏。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孤独悲观的。是“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的孤独。赵明诚去世后,从前富有情趣的生活,已经变得清冷孤寂。而流传千古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怎一个愁字了得!”两句中,流露出的是李清照饱经忧患、家破人亡的悲痛。

是她,天真活泼的她,写下《如梦令.春晚》;。

是她,孤独悲观的她,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

是她,李清照,闻名天下的女文豪,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一代词宗。

我眼中的李清照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我的乐趣。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我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进取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期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终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还是充满爱国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样,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我眼中的李清照

“清”不禁让人回想起清波玉珠的画面,晶莹剔透,就像她眸子里闪烁的碧光。她是李清照。就像一幅古封了多年的肖像画,佳作流传至今,未曾褪色。

古书里写到她的美写到了她从内而外的韵华气质,如诗如歌,被后人传颂回述。但对她的苦难总是悄然带过,被逼疯的痛苦与煎熬,便仅有她自我明白。

她命运多舛,以前出身高贵世家身份显赫,有名有利的大户人家,自幼善歌能作诗。因足够优秀而生活完美。多才多艺,向往自由。我相信她也深深庆幸自我少时的年代和生活。在那个相对和平的年代,这么安逸足以让她把头仰起。

她喜欢收藏各种金石字画,一有钱便忙着去换画换宝,时不时细心翼翼的拿出来细细品味一番,这便是她和赵明诚最幸福的时光。但这一切像被命运安排好了一般,为下文被张汝舟洗劫一空做铺垫。

这不怪她,是这个时代和人毁了她。

家园将灭,赵明诚死了,她自我没发觉会有这么狼狈的一天,只剩下了孤身一人,一切完美弃她而去,各色光景一哄而散,哪里还有什么婉约可存,连当年典雅轻柔的小诗也无迹可寻。难过悲伤凄凉无休止的思念如潮水一般围绕着她,芸芸众生无人与伴。

张汝舟骗了钱还要打人,逼李清照放下了温婉与高贵,放下了身份。他可能如骂过她是寡妇,让一个脱离封建礼教的女性再一次受到其摧折,直将她逼的发了疯却忘了她曾是一个和简一样不屈的人。于是便有了她令人叹惋的往事。

一个“愁”字,曲折难过被融入进去。我欣赏她憔败的“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看遍往事后平旷的心境再适宜可是。

我以往羡慕过李清照,羡慕她的好,也曾羡慕过她的悲伤,正是由此她才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才不会被人贴上一个一面的标签。她独立变强开始不懵懂的时候,就已经赢了。她敢于用雪白的手臂去触碰肮脏的东西,她敢于不受辱,挥手扇在张汝舟的脸上,一纸把他告上官府。我羡慕她的境界,羡慕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啊,一生都这样传奇。她的塑像,她的诗,无不宣告着这个人不可移易的存在。我咀嚼着她的诗作,感受着她的魅力,在今日与跨越时空的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