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小论文 数学论文初三(精选5篇)

时间:2023-09-23 05:48:11 作者:ZS文王 初三数学小论文 数学论文初三(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三数学小论文篇一

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巩固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依靠的是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求知、巩固和探索。本文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重点讨论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三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的自己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独立思考问题。

1.自主性

初三的数学包含了初中整个阶段的知识量,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有计划地重点巩固,对能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

2.主动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理,布置庞大的作业量,那样只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会产生厌恶、敷衍的做题情绪。

3.独立性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会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和结论,他们会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多种答案,教师在学生面前以辅导为主,为学生解疑答惑。

1.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问题会进行不断地假设、分析、论证、抽象、概括以寻求找到答案,就是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认知新问题,分析新问题。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

学生总是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下功夫,深刻探究问题答案,如果成功的解决了问题,就会增加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去探索难度更大的问题。这种求知欲会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3.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发展

自主学习脱离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语言交流,这样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会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避免因书写不当造成阅卷者不明其言何意的困境,使学生受益终生。

1.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初三的数学教学内容多,涵盖了总结归纳以前两年的知识,给学生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完成较多的知识讲授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

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导致课堂沉闷,压抑学生的数学积极性。所以,教师不能再创造紧张的学习氛围来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应适当愉悦、放松教学环境,给学生提问和独自解答问题的时间,让学生的独到见解可以与大家分享。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不足之处可以加强讲解或者重复讲解。同时教师也要把教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大家熟知的的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运用数学理论的主动性。

2.鼓励学生多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质疑就是要让学生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极力配合,也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只管讲授和提问,学生只管听和回答的情况。教师应当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质疑,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再辨明质疑的理由,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这些质疑,教师可以再让别的学生予以作答,其他同学也解决回答不了的,教师再亲自上阵回答学生的质疑,同事,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积极的讨论、争辩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优秀的思维品质。这样就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能质疑又能答疑解惑的程度。

3.教师要时时检查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在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初期,是离不开老师的检查和督促的,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经常布置自学内容,检查学习效果,对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纠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错误思想,不要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就是老师看不到也检查不到的学习内容,可有可无,对自己没有益处的思想。

4.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初三是非常关键的学习阶段。繁多的数学概念、定理、推论和以往的知识体系,会给学生造成压力,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退缩。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只听老师讲授习题答案的习惯,不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就会失去解答问题的信心,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解答问题的信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慢慢引导他们得出问题答案,肯定他们每一次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获得的结论,只有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学生才会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加战胜更困难问题的决心,,从学生内在心理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诚然,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

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发展性评价,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一次次被肯定,成功的体验不断被强化,也就逐渐树立了追求成功的信念。这样,遇上难事就成了他们挑战自己的机会,碰上失败就会当成是需要做出更大努力的鞭策。

总之,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课内、课外对自学的引导,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配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主观愿意接受自主学习方式,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初三数学小论文篇二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课程,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必须努力引导学生,在学生感受到教学趣味性与严谨性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结合我国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从注重初中数学教材特点、考题特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初三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教材;考题;方法

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中考命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展现了数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创新能力,在教材新知识引进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来源,在学生明确知识要点的同时解决相关问题。如,在二次函数引进时,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随着表面积、正方体棱长以及时间关系都形象地展示了二次函数引入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动手过程中去,通过实践操作明白立体图形概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从近年来,数学考试命题情况来看,由于中考具有强烈的选拔性,所以在试卷中格外注重双基能力考查的同时,还有大量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如,某年中考数学卷中,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如果将其剪成边长为a和b的小正方形,a+b=5,求a、b分别为?第二个问题是设计一种剪裁方法,并且说明该剪裁方法得到的两个小正方形的一般性。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对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考验。

从灵活的命题方式来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解决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必须注重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主动思维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其构建出良好的学习空间。其次,要鼓励大胆质疑、提问的学生,让学生敢于提问,在一题多解、多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初三数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不断探索、总结,将实际问题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初三数学小论文篇三

新课程理念 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

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下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对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学目标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去发现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所以,不仅要把数学教学活动搞好,还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发现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设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

另外,学生要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为自己而学,要积极主动探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发展自己,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会能力。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新旧教材变换之处,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养成知识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遗留问题等。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来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通过观摩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不断充实自己。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依然有部分教师还处在从原来的旧教学理念转变到新教学理念的过渡时期,在教学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从而制约了新课程的深入改革。笔者认为,要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抽象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不感到困难的情况下,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初三数学小论文篇四

初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工作压力较大。不过在各任课教师的相互协调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经过了一年的努力,特有以下总结。

关键词:初三数学 教学总结 因材施教 自身努力 科学备考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辅导与作业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我把每天的作业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做到全批全改。

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一是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

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处理,设置成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每一节的学习任务,并且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

由于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删去了部分内容,但是

另一方面,考试命题者还没有完全从旧教材中跳出来,经常出一些需要用旧课本知识解决的题目,并狡辩说课改后只要与课本内容有点占边的题目都不算超标,同时,尽管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但社会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也只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因此,本学期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应对命题者说“要与课本内容有点占边的题目都不算超标”的能力。

坚持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坚持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去学习,并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掌握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批改并及时讲评作业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课本习题和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使学生能及时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本人也根据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通过努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中等难度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也有部分学生能解决或通过合作讨论后能解决。

学生基础较差,有部分学生对初一、二课本里中等难度的题目都不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更是几乎没有人会做;大部分学生有粗枝大叶的作风,经常不小心做错题,影响了考试成绩。我会在初三下学期的总复习当中在克服。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具体要求是:

明方向、对方法、细备课、深挖掘、选材、强典型、清思路、实效果。复习分三个阶段:基础复习、专题训练、摸拟测试。

第一阶段要求紧扣教材,打好基础知识,做到三个重视。

重视易混、易错知识点;重视“三基”的落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即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重视原理掌握,设计变式题目训练,杜绝学生死读书现象。

这一阶段复习并不是对旧知识的机械重复和堆砌,而是查缺补漏、填平补齐,讲清知识的疑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实现知识重组、升华的目的。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要求抓好考点。

这一阶段设立了五个专题:一题多解问题,一题多变问题,题组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拓宽思维;通过题组教学,使学生掌握某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联想与类比,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通过解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

通过做卷,讲评,要求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针对学生能力不同,进行不同系列的练――评――练的教学活动。

及时进行复习阶段验收

对每部分复习都有2套资料。基础回顾;拓宽发展;每部分复习结束都要进行验收,测试后认真阅卷,做好试卷分析、查找得失原因,有针对性的讲评,达到满分的目的。

复习时处理好五个关系

初三数学小论文篇五

针对初三数学内容多、时间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校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初三数学课堂应该是高效的。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这是教师们头疼的事情,也是我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长期烦恼的事情。但是经过七年的数学教学积累,特别是对初三数学教学。

初三学生学部分比较认真,从某方面讲,他们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障碍式教学方法。障碍式课堂是在学生提前预习之后,教师提出与本节课重点知识有关的问题,即教师设置障碍,去发现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是否能解决?这种教学法需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但绝不是满堂问题,而是先针对重点提问找方法解决,再针对难点提问找方法解决,然后拓展应用。这种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并对学生的反应作出预料,这种课堂的优点是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在数学思维上得到锻炼。

初中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动,动口、动手,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先按照定义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一些折叠,提问学生能发现什么?再例如“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及两个推论”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将等腰三角形对折,使其两腰重合,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证明探索,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经验,假设出若干种可能的思路,探索出从条件到结论的中间环节,结果学生能发现证明命题的两种方法,然后再小组研究讨论。接着教师出一些练习题,既巩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又得出两个推论。紧接着是一组形式多变的训练题,运用“三线合一定理”巩固新知识,最后的评议小结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紧凑,效果理想。

这种方法适用于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学生针对自己的试卷错误或者是做题时的思路步骤的误区,展开讨论;然后总结规律;触类旁通。教师在选题时要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作用和智力因素,题目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注意解题分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各类习题的教学,巩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总结解题规律,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沟通教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处理试卷时,应以一个题为起点,以本试卷上的一类题为终点。

这个方法适合于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并把知识通过结构图板书,也可留出几个关键部分引导学生填空并给以重视。然后启发学生将单元基础知识、技能进行习题反馈,再精选配套习题,探讨解法,最后对反馈信息进行剖析,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并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公式化,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