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优秀19篇)

时间:2023-11-08 00:21:51 作者:JQ文豪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优秀19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可以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和学习重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边近一点点。10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体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众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2、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讲解动作要领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确实该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重新认识。

4、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三天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新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3

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教学研讨会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

在这里,我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教学研讨会培训学习。在整个培训学习期间,我有幸听到了江苏南京市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名师周卫东;天津市师范大学兼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主干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徐长春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安徽合肥市一级教师刘亚东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徐斌老师;北京市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心理学博士,刘加霞教授;等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及讲座,听了诸位专家的报告,感觉受益匪浅,我被他们的睿智、幽默所感染。我敬佩他们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剖析与反思,让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立志以更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我的教学教育工作中。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作为本次培训感受的总结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学习期间,一共听了十六位优秀教师及专家的授课和报告,感触最大的就是,在他们之间我找到了共同点,一是幽默感,二是渊博的知识。整个会议期间,我都很认真地听他们的授课或是报告,也很认真地做笔记。他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乏幽默感,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中还体会到一些生活的真理(尤其是徐斌老师,严谨的思维,简洁的语言,不乏幽默感,侃侃而谈,幽默中启迪人生)。同时想想自己的课堂气氛,我觉得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幽默感,我要在这方面好好地努力,向他们学习!

教师的价值在于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教师要用心做教育,满怀激情做教育。爱应出于真诚,发自内心,才可以感动别人,成为别人进步的动力。爱需要尊重及宽容,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尊重和宽容可让他们感念于心。爱应该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学生失意的时候,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足以让他铭记于心。教师要细心去体察,捕捉学生的需要。爱需要技巧,注意方式。好多时候,我们总想当然认为,只要我心里有爱,对方就能感受得到,因此忽视了爱的表达方式。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虽出于好意,却往往叫人受不了。恰当的表达方式,才可能让人产生感谢之心,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在这里我想和所有老师分享这样四句话,这四句话也是吴正宪老师送给所有老师的四句话:

1.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2.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3.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4.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通过此次培训,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自己讲得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这些年一直提及课改,对于什么是课改?在培训的过程当中,有一位老师总结的非常好,她是这样说的;课改就是,教师愉快的教,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学效果显著。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或者说,传统教学研究的是如何“教”,现在是少教多学,研究的是如何“不教”。这,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特别是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多读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教师一定是学生乐于接近的教师。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书本上的知识再好,都是死的,也只有学有所思,才能真正变成活的,为我所用。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适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使这个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明他真正达到了读书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专家的讲座,使我深深地认为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我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寂寞的事业。困惑时,需要有人点拨,困难时,需要有人拉一把。把自己融入一个集体,为他人的成功祝福,为自己的成长欢呼,体会合作带来的和谐与幸福,共享研究成果,一起思索问题的解决策略,共同行进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共同成长。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中,更来自于生活。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的同事。我们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工作的舒心与不快,都与我们的同事相关联。我们是与同事一起成长的。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这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人的内在素养,取决于人的境界。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做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做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可以说,提高教师内在幸福感的关键途径就是提高做人的境界。总之,知足常乐在努力提高感受幸福的境界和敏感程度,在教育生活中享受幸福,乐在其中。

在这次学习培训中,使我深切感受到各位专家、教授的敬业精神。是他们精心的准备、认真的传授,使我在短短3天时间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本次培训对我来说,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升华,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还让我看到了不同城市之间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上的差异,也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虽然培训暂告段落,但反思还在继续,学习没有停止。理论指导行动,目标牵引过程,学习灵活了我们的头脑,活泼了我们的思想,给了我们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最后,我真心感谢市教育局、师训科的领导,让我们获得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探索创新,把自己获取的新理念、新方法,一个一个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细细的咀嚼,争取将此次培训的丝丝营养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名师之路小学诗词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镇川小学王锦涛。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边近一点点。10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体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众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2、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讲解动作要领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确实该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重新认识。

4、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三天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

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延安实验小学王俞敏。

“名师之路”是一个感悟名师课堂、见习名家风采的学习舞台,也是一个学术沟通的桥梁、教学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见证绚丽多彩教育人生的“大咖秀”……2015年5月8日-5月10日,我有幸在西安石油大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英语研讨会,共观摩了9位名师的9节优质课和专家的8场专题报告。本次研讨会以故事教学和语音教学为主题,各位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惊叹;各位专家深入浅出讲述教育教学理论的精髓,更让我为之折服。名师专家们有太多值得我膜拜的地方,我惊羡,我反思,我向往着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成为英语课堂的“大腕儿”,如鱼得水,尽情演绎。

一、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成长为独具特色的魅力老。

师。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都将是亘古不变的。在这些名师的课堂上,我们切身感受到民主、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表现未能达到老师的期望值时,名师的做法不是责备,而是灵活的变通和引导。如在林丽老师的课堂上,当学生不能如期说出“hi!i’m…ilike…ihave…”等句子时,林老师灵活地改用问句“doyouhave…”“doyoulike…”时,学生统一用“yes”来回答。之后,林老师说“大家不能只习惯于说yes,其实我知道你们都可以说出那些句子…”果然,在林老师的带动和引导下,孩子们在之后的课堂上能自如说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句子。还有在王超老师’“it’sokaytobedifferent”的课堂上,一位学生几次把“it’sokaytoloseyourmittens”说成“it’sokaytolostyourmittens”,教师机智地用“it’sokaytomakeamistake”一句话处理了学生因犯错而畏难的负面情绪。

二、以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为基石,不断成长为独具特色的魅力教师。

一口漂亮地道的英语口语,一份扎实的教学理念,一颗永远爱生的童心,成就着这些名师,也滋润着祖国的未来。

三、

以扣人心弦的故事为线索,丰富多彩的活动贯穿课堂,不。

断生成别具特色的魅力课堂。

英国教育学家andrewwright。

事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英语语言的输入,从而为语言的输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次研讨会上,王劲春老师的“ahungrycaterpillar”,叶建军老师的“naughtyanimals”,林丽老师的“themouseandthelion”以及王超老师的“it’sokaytobedifferent”,他们的故事以兴趣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故事学习中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这些名师的课堂上,并不是遵循固定的感知故事-呈现故事-复述故事-表演故事的教学流程,而是插有let’schant,let’stalk,let’ssing以及韵律小诗等活动,他们的故事课堂在润物细无声中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动、教学习惯、教学性格亦会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命运。作为年轻的英语教师,大学毕业时的我们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那3年,5年,10年之后的我们,是否能以今日的这些名师为榜样,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别具特色的外语教师呢?不断的反思加不断的行动,定会有一个充满期待的未来在等着我们……comeon!

铭记专家教导,追寻名师之路。

听了诸位专家的报告,感觉豁然开朗,我被他们的睿智、幽默所感染。我敬佩他们乐观、进取的态度;敬佩他们平和的心态;敬佩他们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和专家们相比,不由地感到心中惭愧。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培训归来,内心一直波澜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反复翻阅笔记,不时闪现精彩瞬间。本次专家教授的讲座不是站在仰望星空的角度,而是站在脚踏实地的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显得真实而又贴切,和我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及教育现状,我愈发感觉自己的浅薄。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作为本次培训感受的总结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在学习期间,一共听了六位专家的报告,感触最大的就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这几位专家中,我找到了共同点,一是幽默感,二是渊博的知识。说实话,培训前,我就在想,听报告而已,有什么好听的呢?肯定又是照本宣科的东西。但是没想到,事实绝非如此!整个的报告,我都很认真地听他们解读人生,也很认真地做笔记。感觉他们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们用抑扬顿挫的声音,用生动的事例,把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而且他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乏幽默感,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中还体会到一些生活的真理(尤其是高金英老师,62岁高龄,胸中似乎有永也说不完的幽默,侃侃而谈,幽默中启迪人生)。但是想想自己的课,课堂气氛,我觉得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幽默感,我要在这方面好好地努力,争取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我们都知道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成为我们的指路明星。特别是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多读书是不可缺少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一定是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教师一定是学生乐于接近的教师。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专业成长离不开激情与创新。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团结协作,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我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团结协作可以取长补短,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众多名师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要想使自己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一定要融入一个集体,要有自己的协作组,有自己的研究共同体。教学,不应是孤军奋战,教育研究更不应该是单纯的个人努力。再者,合作创造和谐。教学是一个需要奉献的事业,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业。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难免会产生落寞感,势必会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悲伤需要有人安慰,成功需要有人喝彩,困惑时,需要有人点拨,困难时,需要有人拉一把。把自己融入一个集体,为他人的成功祝福,为自己的成长欢呼,体会合作带来的和谐与幸福,共享研究成果,一起思索问题的解决策略,共同行进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前途一定无限光明。

书,而更重要的是学会育人。今天的教师既是工作者,又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是具有这三种身份的专家。三个小时的培训课,感觉特别短暂,她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当老师的真谛讲得淋漓尽致。高老师讲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从如何教书,到当班主任的技巧和语言艺术;从调整老师的心态,到老师应从多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她的一句“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真正体现了我们老师在对待学生上,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太多了,我不能一一写出来,总之我不可能达到高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我会好好体会他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考察学习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教给学生什么?这次学习又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给学生什么?毫无疑问,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教给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取得好的成绩,是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东西,对我们学校来说,成绩是我们生存的资本,是我们的生命。

这真的需要我们深层次地、理性地思考。

这次培训,听了6位专家的报告,考察了5处学校,使我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应大力开展以“尊重、公平、自由、责任、正直、尽心尽力、关爱与同情、宽容与包容、诚实与诚信”为核心的价值教育。让人们(在学校里我们至少让我们的老师、学生)知道如何行为才是正当的、好的、对的、或高尚的,进而培养正直的、真正的、有良好品格的人。

负责;师厌教是教师对学生的不负责、对学校的不负责、对社会的不负责;生厌学是学生对自己的不负责、对父母的不负责、对社会的不负责!讲座中有一专家提到一点令人震惊,令国人蒙羞:现在,戴高乐机场厕所的墙壁上用汉语贴着“中国人,请你便后冲水”的牌子;夏威夷的宾馆里也常见到汉语的“请丢垃圾入桶”标语;歌剧院、电影院里的“请保持安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狗与华人不得入内”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扩大到国际范围内,成为一个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笑柄!

培训已经结束了,狼吞虎咽下的知识还来不及“反刍”,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细细的咀嚼,争取将此次培训的丝丝营养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培训给我指明了一条路,我一定要努力地走下去;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丽的风景!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16年固始县第二届名师培训学习。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县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非常感谢各级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本次培训我们认真听取了10位专家教授的报告,经历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评课互动等等的系统培训,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这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听了吴胜龙老师讲的慕课微课教学法与课程设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郑晓边老师的《教师职业生涯和幸福力》和王后雄老师的《成为卓越教师的十项修炼》,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相信本次培训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所帮助。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边近一点点。10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体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众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

2、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讲解动作要领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确实该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重新认识。

4、从他们的授课中可看出,他们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听名师讲课,如同与大师对话。短短三天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新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10月25日至10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名师之路”培训。首先,非常感谢校领导为我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面对面地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本次培训,以《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反思性实践研究》为题,无论是名师的示范课还是专家的报告,充分展示了数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与名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让一个从教二十余年的我,给自己的教学重新定位,在寻找缺点中转变教学思想。细细品味,他们的课犹如好茶留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它们的报告更是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1。从名师们的讲座中收获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曹培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教者要跨越实践与研究的断层,走出误区,创新实践。张齐华老师的《我们和“学习”的零距离》,从质疑当前教育的现状,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一些让人焦虑“假学习现象”,再到儿童数学学习的七大维度的探究。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从儿童的动作、形象、和逻辑思维的三个过程,阐述了教者要寻找一种与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在春风化雨里提升。

2。每节课都让人耳目一新。每位名师都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不脱离教材,也不背离生活实际。老师的《体积和容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前录制一些小视频,以一连串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分辨体积和容积,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每位名师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问。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图形中的秘密》一节课,整个课堂大部分都是学生在辩论,老师再推波助澜。在这节课中,教者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还教会学生认真聆听、仔细思考的习惯,一节数学课变成了一场辩论赛。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使我明白:学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在三尺讲台上尽显光彩,就必须得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脚踏实地地上好每一节课。

音乐“名师之路”培训心得

上周末,我和王楚蕾赶赴西安参加了小学音乐教师培训。通过本次学习,我对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让我有了很多感受。

感受一、要多学音乐教育理论知识。

很多人可能认为不就是教教小学生吗?学习那么多理论知识用得着吗?如果你听了储百春老师的示范课五年级的《古诗新唱》和他的讲座《三元论音乐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你就会觉得非常有必要了。老话常说: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储老师能把一节普通的课上得这么精彩,不正是源于他的音乐理论知识的丰厚积淀吗?所以,只有多学音乐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像储老师那样在课堂上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感受二、对于每一个音乐作品,一定要挖深、挖透。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来自台湾的黄世杰老师的'公开课。黄老师教授的是五年级的《创造思考的音乐欣赏与律动》。整堂课,黄老师以滑稽的教态、幽默的语言引得孩子们和台下的老师们阵阵发笑,真正的实现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他通过让学生反复听音乐,分辨乐曲中使用到的乐器,并将提前准备好的乐器,如:小号、圆号、长号等,让学生自行琢磨后说说它们的音色特点及怎样才能使它们的音色发生变化,再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中常用动作的演示,使孩子们很快就吹响了大号。最后通过选择题抢答为孩子们普及了相关的乐理知识。正是因为黄老师把教材挖掘的透彻,才能把课上得轻松,让孩子们听得愉悦。

感受三、要学会自己整合教材。

来自重庆的马红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四年级的示范课——《石工号子》。马老师通过让孩子们听《川江号子》,感受长江边上拉着纤的纤夫们劳动时的激情,重庆有山有水,水边有《川江号子》,山上就有《石工号子》,从而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边听边思考,总结出号子由方言、念白、唱念交替的表演形式构成。通过学唱,学生们感受到了石工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紧接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编不同的劳动号子,并试着用方言来表演,感受方言的魅力、体验号子高亢有力的风格特点。最后,通过播放石工号子的表演视频引导学生们在积极创新的前提下勿忘传统音乐,为发扬传统音乐尽一份力。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对小学音乐教学知识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将遵循新的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音乐“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27日我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参加了“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之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回顾展望研讨观摩会。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让我汲取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经验,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潘小明校长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份纯、是一份真;刘延革老师的《数的推理》让人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强振球老师的《认识厘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确定位置找数对》风趣幽默,富有激情;贲友林老师的《找规律》表现得从容、镇定,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慢慢的来,慢慢的完成等等。

一、非常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几位专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和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以学论教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资源,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于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三,“深度的课堂”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到和教学的思考性,他们的课堂真正读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他们的课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总之,专家们用他们的幽默与智慧,给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风采,是数学的魅力,更是一种学习的享受。他们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让数学课堂变的丰富有趣!这些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他们教学的魅力,真是受益匪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10月25日至10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名师之路”培训。首先,非常感谢校领导为我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面对面地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本次培训,以《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反思性实践研究》为题,无论是名师的示范课还是专家的报告,充分展示了数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与名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让一个从教二十余年的我,给自己的教学重新定位,在寻找缺点中转变教学思想。细细品味,他们的课犹如好茶留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它们的报告更是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1.从名师们的讲座中收获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曹培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教者要跨越实践与研究的断层,走出误区,创新实践。张齐华老师的《我们和“学习”的零距离》,从质疑当前教育的现状,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一些让人焦虑“假学习现象”,再到儿童数学学习的七大维度的探究。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从儿童的动作、形象、和逻辑思维的三个过程,阐述了教者要寻找一种与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在春风化雨里提升。

2.每节课都让人耳目一新。每位名师都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不脱离教材,也不背离生活实际。老师的《体积和容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前录制一些小视频,以一连串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分辨体积和容积,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每位名师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问。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图形中的秘密》一节课,整个课堂大部分都是学生在辩论,老师再推波助澜。在这节课中,教者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还教会学生认真聆听、仔细思考的习惯,一节数学课变成了一场辩论赛。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使我明白:学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在三尺讲台上尽显光彩,就必须得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脚踏实地地上好每一节课。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4曰14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6人有幸赴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之“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小学教学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赢得在场教师一次次掌声,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使所有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两天半的研讨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他们对新课标准确深入的领悟、对教材独特而细致的理解、深入浅出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有一次华丽的转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需名师指路。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在此,我粗浅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我们分别听了全国名师刘飞耀和程翔教学不同学段的《故乡》,陈延军老师的《挑山工》、薛法根老师的《半截蜡烛》、以及赵志祥老师的《三笑》等课。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风趣幽默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一线老师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赵志祥老师的文言文《三笑》让我们见识了优秀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功底和素养,让我们见证了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范式的成功实践。亮点一:基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目标意识。“三笑”分别选自三国魏国邯郸淳的《笑林》、明代冯梦龙的《笑府》和赵南星的《笑赞》,三则小古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言精品,而且“找奶奶属牛”文本更能为学生所津津乐道。亮点二:基于由浅入深编排体系和剥笋探新教学策略的过程意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特别是“屁颂”这则小古文,教学过程更是精彩纷呈,韵味无穷,整个课堂处处洋溢着笑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书声琅琅的吟诵中感受文言文的乐趣。亮点三:基于师生灵活互动的评价。在赵老师的引领和策动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高昂投入、趣味盎然,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补充完善,更多的是赵老师妙语连珠的点评与激励,都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入到“更上一层楼”的境地。赵老师设计的《三笑》小古文教学却踏入了“天上人间”的境界,“天上”指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人间”指能对接学生当下的生活,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本次教学研讨围绕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教学侧重点,紧扣语文课堂的转型展开研讨观摩。我们的课堂之所以会把握不准教学的重难点,是因为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领会不了编者的意图,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所以,今后我们想上一节好课,就应该理解教材,领会课标的实质,要知道,教材只是例子,教材只是引子,我们要通过例子挖掘出经典背后的内涵所在。

聆听了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尤其是何捷老师的《晏子使楚》,环节设计虽简约但扎实,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他们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毛玲霞老师、赵昭老师、张龙老师的词语教学,扎实到位:或归类,或以点带面,或图片猜字等方法,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赵昭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精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在文中找词。接着在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能从中对比词语的不同,从而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我觉得词语教学新颖,有趣,扎实。

在课前创设这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们用聊、猜、玩的方法,尽可能的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此刻,使我深深认识到想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课堂,前提就是要孩子们喜欢上你。如:赵昭老师在课前让学生猜猜自己的名字,以此来拉近与学生距离。赵志祥老师与孩子交流谈话,我与图片上的三位老人比帅,来逗乐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这十几位老师,都是在学生展开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并且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让人深切感受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新定位并有效运用。老师们诠释了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引导。从阅读文本入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去发现,去感悟。

总之,感受颇多,学习让我的精神在思想中得以洗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很多东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体验、总结、运用。要上好课,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学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向专家看齐,向同事学习,以专家和同事的引领、辐射,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聚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严格要求自己。

名师之路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周伟。

2017年12月2日至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办的“名师之路”全国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实施观摩研讨会为期两天的培训学习。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能与专家教授、优秀教师零距离接触深感荣幸。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

在这里,我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实施观摩研讨会培训学习。在整个培训学习期间,我有幸听到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科学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核心组成员,担任苏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科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曾宝俊老师的精彩授课及讲座;中共党员,陕西西安人,2013年9月参加工作的陕西师范大学御锦城小学科学教师,优秀教师,先进个人钟颖老师的精彩授课;拥有20多年无线通信系统芯片设计和丰富的国际化公司管理经验,他先后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和国美硅谷的芯片创新设计公司曹伟勋曹博士的讲座;江苏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海门市新教育小学校长,全国优秀科学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仇丽君专家教师的精彩授课及讲座;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专家李霞专家老师的精彩授课及讲座。为期两天的学习,听了诸位专家的报告,感觉受益匪浅,我被他们的睿智、幽默所感染。我敬佩他们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剖析与反思,让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立志以更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整个会议期间一共听了4位专家和1位优秀教师的授课和报告,我都很认真地听他们的授课和报告,也很认真地做笔记、拍照。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作为本次培训感受的总结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比如说我在听曾宝俊及仇丽君专家的课时,我觉得两位专家都能通过与陌生的学生聊天、交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仇丽君专家在和学生聊天时自我介绍之后还带给每位学生一份来自家乡海边的礼物——贝壳,学生都很喜欢,一下子就使原先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两位专家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们的发言和提问都很积极,都能较好的参与到专家门的实验教学中去,他们与学生之间的这种融洽的关系使我们听课者根本看不出是在给陌生的孩子上课。对于这一点,我还得向专家们学习,特别是今后我在新班级上课时一定要和孩子们通过拉家常、聊天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能较快的与我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能很快融洽,为学生能较快的投入到教学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器材准备很充分。实验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课前实验器材准备是否合理、充分、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会期间两位专家和优秀教师钟颖他们的实验器材准备的都很充分,很到位,(好多实验器材都是他们精心准备的),我很感动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他们的教学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给听课者留下了久久不能忘记的印象。通过专家看自己,我的科学课堂实验器材准备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有些实验器材实验室没有,自己课前分派给各小组的学生带,结果不是学生忘了就是学生家长怕花钱,再加上老师也怕花钱,买一次两次老师还能承受,时间长了老师也受不了。为了使我所带班级学生的科学课实验能较好的、有效的落实,我会像专家那样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做好课前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改掉我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坏习惯。

3、课堂拓展是关键。一堂好的实验课堂是会给学生留下思考,在实验结束时教师会抛出一个新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而不是就此止步。这在增教授和仇丽君教授的课堂中体现的是多么完美。比如曾宝俊专家下课时说:“我们除了课堂上研究的力与物体的运动外,还有哪些物体与力的运动有关?;还有就是仇丽君专家在下课时给孩子们抛出的问题是:“生活中还有哪些暗箱是不能打开的?”。他的话都给孩子在课后继续探究埋下了伏笔,是孩子们的探索不是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在课后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探究。对比专家想想自己,我在这方面也做过,但是少之甚少,没能坚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是自己具有专家教师的这种不光是注重孩子科学知识的渗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继续探究的欲望,使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4、课堂理念的更新。观课期间,我发现几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会后仔细琢磨发现几位教师拥有较新的科学理念,他们除了课前与学生拉近距离外还与教师不厌其烦的、耐心的引导、与教师的组织、与学生之间因观点上的不一互相辩论,与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分不开,曾宝俊专家的课在以上方面呈现的淋漓尽致,他利用课件做引领,提出了实验任务和实验要求后,通过耐心的引导使学生明白了“物体”这一概念后,学生通过分析、画图、讲台汇报后,学生之间互相辩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们探讨形成了基本统一的概念。还有仇丽君老师的课堂也是如此。现在想想自己的课堂发现还有很多东西要向专家们学习。比如:我的课堂中出现的现象犹如仇丽君专家在理趣课堂讲座中要杜绝的“提出一个问题做一个实验得一个结论”三段式学习,这种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验证式、封闭式朝向结果的探究。理趣课堂的探究,应该是引领学生向未知进发、让学生的智力资源不断被开发、被更新,要把学生“教聪明”,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的课堂不就是理趣课堂要杜绝的三段式学习,验证式,封闭式探究吗?要不是及时听取专家的讲座,我会一直错误地走下去。我一定要紧跟专家理念,进行初步探索,把专家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科学课堂中,让专家理念的种子在我今后的科学教学中生根发芽。

5、课堂细节抓的好。名师们的课上得好,主要是细节抓得好。比如:曾宝俊专家在让学生到讲台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时,对学生语言的要求及所站的方向都有严格要求。汇报员要说成:“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如果后面要汇报的小组成员的答案和前面汇报员的答案一致,后面的汇报员就要说成:“我们组同意上面的说法,……”然后再汇报与前面不一样的答案。汇报时一定要面对同学们。

6、人文精神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渗透。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果我们淡化科学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忽视科学素养的内化,将导致“科学危机”和“道德危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又是一把钥匙,即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让人类走向何方,需要人文精神的规范。我回忆自己着近十年来的科学课堂教学,只注重了学生的知识的落实,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少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这是我在科学课堂教学上的短板,我今后一定要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7、学中玩玩中学理念。曾宝俊专家通过课件、事例重点讲了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玩耍,比如:一个上中班的儿童提出要给妈妈洗碗,他的妈妈同意孩子洗碗,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孩子把碗洗好了,结果灶台上碗放到一起,盆放到一起,筷子放到一起,大的东西放到一起,小的东西放到一起……曾宝俊又通过课件呈现了孩子们子在一起玩影子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比如:孩子们想尽一切办法想与影子分离开来,可是怎么也分不开,孩子们为了与影子分离开来,分别向高处跳起,睡在地上压住影子,用一块黑布覆盖,躲到阴影处等办法,孩子们玩影子画,画树影,玩影子戏等。还有仇丽君专家的“暗盒中的秘密”一课中孩子们用验证的方法找暗盒中的障碍物,孩子们上下摇,左右摇,斜着摇暗盒,他们玩得多起劲,多高兴。孩子们都在玩耍中学到了知识,他们学的很快乐,也很轻松,学到了很多课本上都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走向了未知世界。真实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我今后也要把这种“玩中学,学中完”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科学课堂中。我还要把这种好理念带给其他教科学的人。

虽然培训暂告段落,但反思还在继续,学习没有停止。理论指导行动,目标牵引过程,学习灵活了我们的头脑,活泼了我们的思想,给了我们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最后,我真心感谢学校领导,让我们获得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探索创新,把自己获取的新理念、新方法,一个一个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细细的咀嚼,争取将此次培训的丝丝营养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洋县城西小学:周伟。

2017年12月4日。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各位名师都能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从感官上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从心理上博取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从始至终,都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只是利用好资源来引导,来调控,这是非常高明的。比如钱守望老师在教授四年级《速度》时,他先从许多有关速度的图片开始,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直接感触到了速度。还有徐长青老师,他没有什么课件,只是凭着一只粉笔、一张纸上一堂“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在欢笑中轻易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他在教学中,一开始就用“我会变魔术”这一说法,吸引了孩子们想知道老师到底要表演一个什么样的魔术,来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然后再进行演示和讲解,自然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其过程之精彩是我用语言无法描述的。还有的老师直接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入手等。这些都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他们的教学中融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想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一定要充分去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把我们的心多用在备课上。学校有的资源,我们拿来用;学校没有的资源,能借的借来用,能做的就自己做来用。一句话,把有限的教具以及别的对课堂有用的资源,都用在课堂上,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只会有好处。

从本次各位专家的课堂演绎来看,新课改发展到今天,从内容到形式都比以前成熟得多。比如从培养学生的双基到现在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记得新课改刚开始时,课堂教学搞得非常热闹,一会搬桌子,一会小组讨论,一会展示这样,一会展示那样,花花绿绿,让人眼花缭乱,课堂搞得很热闹,学生学到东西没有,那还得打一个问号。可这次的课堂教学,虽然各位专家的风格迥异,有的激情飞扬,发人深省;有的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但他们的着眼点都是一样的,都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都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都注意让每个学生参与各个学习环节,都很注重“四基”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稳中求和,和中求新。每一位老师的课看似没有严格的模式,但课程整体都环环相扣。他们将有形的模式已经转换到无形的活动之中。

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把学生的心能否抓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修养要达到某种层次。现在的学生,有个人崇拜的倾向。对某老师仰慕,学习要专注些,不喜欢某位老师,上课精力集中就差些。于是,我们的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挑战性。对于个人魅力来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修炼好的,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去不断完善我们自己,把学识,修养提高,让我们的学生不光对我们的知识感兴趣,还要让他们学习我们的个人修养,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名师们在上课时所用的语言,那是相当的精辟,比如:“你真聪明”、“你是我的老师”、“孩子”、“宝贝儿”、“能,一定能,绝对能”等等充满鼓励和幽默的语言。例如,张齐华老师把学生称呼为“王老师、李老师”等。吴正宪老师在学生答错问题时,不仅没有批评,反倒说“你真棒,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再思考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要知道教师的一次评价也许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学区、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让我领略了各位老师丰厚扎实的基础,精湛的教学技能,幽默的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奇思构想的教学设计,真是叫人叹服不已。

本次学习共听取了13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课及学术报告,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有以下几位老师,下面我就把本次学习的感受同大家分享一下:

通过这次学习我领略了各位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能。例如: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王传斌老师,他在讲容积和体积时,不像我们以往老师直接讲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怎么来计算,而是让学生把橡皮泥分别装进长方体和正方体中,让他们来体验和感悟:什么是容积?我觉得王老师这种不急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好的。他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容积原来是容器能容纳物体的多少。还有来自杭州的刘松老师,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一连四个为什么?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能根据一道普通的算式100—24×3,编出数学问题,真让人赞不绝口。

还有南京市北京路小学的张齐华老师,他的这节课非常朴实,没有任何课件,就用一根普通的粉笔在黑板上把认识负数这节课讲得淋漓尽致。他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负数。如:—1层、—8℃、—1849米、—20xx元。学生能根据这些负数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并能指出以什么为参照物(分界线)的。最有才华的学生用“—20xx元”写了一句话:“银联无银,欠钱二千。”这就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核心。还有一位老师是北京市昌平城关小学的柏继明老师,虽然身体行动不太方便,但是她让我看到了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她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四种蔬菜:西红柿、菜花、茄子、菠菜。让学生站到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队子,很快学生就掌握了什么是分类;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报数方法来数数,最后老师出示了一张统计表,让学生把刚才数的数填入相对应的表格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三个步骤:分类、数数、填表。……老师们的优点真是太多了,一言难尽。

另外,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我们教师讲的太多太细,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懒惰,就不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就会下降。以至于到最后课堂上就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课堂气氛变的死气沉沉。结合这次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把名位老师的优点内化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让学生接受知识时“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在循序渐进中掌握。”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20xx年x月x日我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参加了“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之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回顾展望研讨观摩会。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让我汲取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经验,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潘小明校长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份纯、是一份真;刘延革老师的《数的推理》让人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强振球老师的《认识厘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确定位置找数对》风趣幽默,富有激情;贲友林老师的《找规律》表现得从容、镇定,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慢慢的来,慢慢的完成等等。

几位专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和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以学论教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资源,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于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名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到和教学的思考性,他们的课堂真正读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他们的课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总之,专家们用他们的幽默与智慧,给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风采,是数学的魅力,更是一种学习的享受。他们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让数学课堂变的丰富有趣!这些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他们教学的魅力,真是受益匪浅。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上周五的下午在五龙口镇第一中学听了讲座,关于名师的成长之路,在没有听讲座之前,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工作做好,把孩子教好就行了,没必要非得成为一个名师,没必要把自己弄的这么累,但听了这次讲座之后,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教师需要学的还有很多,需要做的还有更多,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给学生们发展的动力,不是只单单的教,而是让自己充实的情况下,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

这次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作为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自己这份神圣的职业,如果去教好每一位学生,要想自己能够更好的发展,有更大的人生价值,就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光芒照耀在每一位可爱的学生的脸上。

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写教育随笔,营造精神家园,通过写教育随笔,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加的有意义。我们可以在“教育在线”和“研修茶座”里写我们的教育感言,或是教育上的困惑等等,“教育在线”和“研修茶座”是精神家园,是教师写教育随笔的最好途径,写教育随笔也是走学者型教师之路可以使我们教的更有尊严,因此,要想提升自己,要从写教育随笔开始。

第二,我们作为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享受教育的诗意。不要一味的责备学生,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要把学习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就像杨国顺老师说的“犯错误是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科学事实和概念”作为教师,知识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获得,而不是简单的由我们教师传递给他,要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4月25日、26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届“名师之路”小学数学观摩研讨活动。历史一天半,领略了小学数学界专家名师的风采,观摩示范课和聆听报告共达十节次。他们的课犹如好茶留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他们的报告更是让人受益匪浅。细细品味他们的课渗透着与我们不一样的教学观念,彰显着数学独有的魅力;他们的报告是他们经验的总结,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从他们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每位名师的背后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故事,不禁使我想到很朴实的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与专家名师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使我的'思想观念豁然开朗,让我给自己的教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对比之下,我颇受感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收获一:一堂好课就是要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没有任何约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每位名师的课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黄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把这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课前告诉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聊数学”,复习了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统一为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接着抛出问题:分数加减法能用以上方法解决吗?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以答辩会的形式展开讨论研究,孩子们的思维之花完全开放了,奇迹出现了,孩子们的答辩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非常精彩。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旁观者,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发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可以通过通分把它变成相同的计数单位,和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完全统一。

收获二:每位名师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脱离教材,也不背离生活实际,不断地开发教学资源,即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错误,经过教师巧妙地引导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识。徐老师在上《平均数》一课时,根据课题情景套圈游戏,出现了四组渐变式统计图:第一组个男生每人都套中7个,四个女生每人都套中6个,引“总体水平”;第二组四个男生每人套中7个,五个女生每人套中6个,讨论后学生发现:女生虽然多一人,但总体水平还是6个;第三组男女生人数相同,但每个学生套中的不一样;第四组男女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不同,总数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套的最多的和最少的不能代表整体水平,通过移多补少得出每人同样多这就是表示整体水平的平均数的范围。这种根据教材设置的层层深入的教学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们带入了知识的海洋。这一点也正是我在教学中所缺乏的。

收获三:教师在课堂上丰富的语言,给不同学生多种多样的评价,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如:“真是服了你;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真够水平”等等。这样就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

收获四:从名师们的专题讲座中感受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周老师《例谈数学课的“数学味”》中指出数学课应还原数学本质,要看到学科的本质,教材的核心,深入核心本质,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计算教学中,摆小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操作过程与计算算理之间的联系,更好的让算理外显;高老师提出了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六步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探究要求,学生自主探索,组织研讨,提升认识;徐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概念教学的策略,重视概念的产生来源,重视概念的教学本质,重视概念的相互联系,重视概念的灵活应用;黄老师提出大问题教学的理念,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围绕“大问题”的提出进行10分钟的模拟教学,由学生提出优化意见,上课老师稍作调整后进行第二轮模拟教学,再讨论优化。

走进名师,感受名师,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学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在三尺讲台上尽显光彩,必须脚踏实际上好每节课,学习名师但又不一味的模仿名师,创造出自己的课堂,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名师的课堂都有什么启发呢?你知道名师之路学习心得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供大家阅读!

首先感谢学区、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让我领略了各位老师丰厚扎实的基础,精湛的教学技能,幽默的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奇思构想的教学设计,真是叫人叹服不已。

本次学习共听取了13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课及学术报告,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有以下几位老师,下面我就把本次学习的感受同大家分享一下:。

通过这次学习我领略了各位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能。例如: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王传斌老师,他在讲容积和体积时,不像我们以往老师直接讲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怎么来计算,而是让学生把橡皮泥分别装进长方体和正方体中,让他们来体验和感悟:什么是容积?我觉得王老师这种不急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好的。他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容积原来是容器能容纳物体的多少。还有来自杭州的刘松老师,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一连四个为什么?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能根据一道普通的算式100-24×3,编出数学问题,真让人赞不绝口。

还有南京市北京路小学的张齐华老师,他的这节课非常朴实,没有任何。

课件。

就用一根普通的粉笔在黑板上把认识负数这节课讲得淋漓尽致。他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负数。如:-1层、-8℃、-1849米、-20xx元。学生能根据这些负数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并能指出以什么为参照物(分界线)的。最有才华的学生用“-20xx元”写了一句话:“银联无银欠钱二千。”这就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核心。还有一位老师是北京市昌平城关小学的柏继明老师虽然身体行动不太方便但是她让我看到了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她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四种蔬菜:西红柿、菜花、茄子、菠菜。让学生站到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队子很快学生就掌握了什么是分类;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报数方法来数数最后老师出示了一张统计表让学生把刚才数的数填入相对应的表格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三个步骤:分类、数数、填表。……老师们的优点真是太多了一言难尽。

另外,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我们教师讲的太多太细,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懒惰,就不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就会下降。以至于到最后课堂上就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课堂气氛变的死气沉沉。结合这次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把名位老师的优点内化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让学生接受知识时“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在循序渐进中掌握。”

20xx年10月27日我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参加了“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之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回顾展望研讨观摩会。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让我汲取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经验,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潘小明校长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份纯、是一份真;刘延革老师的《数的推理》让人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强振球老师的《认识厘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确定位置找数对》风趣幽默,富有激情;贲友林老师的《找规律》表现得从容、镇定,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慢慢的来,慢慢的完成等等。

一、非常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几位专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和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以学论教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资源,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于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三,“深度的课堂”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到和教学的思考性,他们的课堂真正读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他们的课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总之,专家们用他们的幽默与智慧,给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风采,是数学的魅力,更是一种学习的享受。他们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让数学课堂变的丰富有趣!这些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他们教学的魅力,真是受益匪浅。

2月22号,我们一行六人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名师之路”西部六省第(2)届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一共听了17节课,三个报告,最后一个报告因为要坐下午四点半的车回来,没能听成。经过三天的认真学习,各位专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育技能、幽默的教学风格、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让我领略到名家大师的风采!下面我就把我这几天的学习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高效的的评价。

听了各位专家的课,感受最深的是无处不在的高效的评价。比如:于永正老师的不留痕迹的评价。在朗读训练中,他这样评价:如:“你语气真好!”“你读的流利,既没加字也没减字。”“你是读的最好的一个,既流利又有感情,知识也很丰富。”“读中,注入了自己的全部感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你就能读好的。”“读书能使人聪明,越读越有味道。”“读书要学会做记号,静心读书,静心思考。”武凤霞老师极具提示的评价,她在教到“萧红在这个院子里做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线画下来。”她发现有的孩子画了大片的文字,就说“有的同学很会画,只把什么事画下来了,不是画很多句子。”“这个同学特别会画,只画了几个词。”“这位同学很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有了这些高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也就有了一加一大于二的高效课堂。

二、文本的秘妙。

王崧舟老师通过《长城》一课关于《文本的秘妙》分析印象深刻。《望月》教学更是将其“诗意语文“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把“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人文情怀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给我们展示了安详柔美的“江中月”;或天真,或孤独,或思乡,或欣喜,或满腹愁绪的“诗中月”;以及像天的眼睛一样的“心中月“。

武凤霞老师将茅盾对萧红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乡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贯穿于《我和祖父的院子》全课教学,让我看到了文本无处不在的秘妙,同时也感受到了武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没有对萧红作品的深层阅读,没有对萧红人生的深入关注,我想,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三、坚持。

面对我的课堂,我更需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实践,在坚持中前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各位名师都能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从感官上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从心理上博取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从始至终,都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只是利用好资源来引导,来调控,这是非常高明的。比如钱守望老师在教授四年级《速度》时,他先从许多有关速度的图片开始,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直接感触到了速度。还有徐长青老师,他没有什么课件,只是凭着一只粉笔、一张纸上一堂“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在欢笑中轻易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他在教学中,一开始就用“我会变魔术”这一说法,吸引了孩子们想知道老师到底要表演一个什么样的魔术,来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然后再进行演示和讲解,自然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其过程之精彩是我用语言无法描述的。还有的老师直接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入手等。这些都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他们的教学中融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想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一定要充分去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把我们的心多用在备课上。学校有的资源,我们拿来用;学校没有的资源,能借的借来用,能做的就自己做来用。一句话,把有限的教具以及别的对课堂有用的资源,都用在课堂上,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只会有好处。

从本次各位专家的课堂演绎来看,新课改发展到今天,从内容到形式都比以前成熟得多。比如从培养学生的双基到现在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记得新课改刚开始时,课堂教学搞得非常热闹,一会搬桌子,一会小组讨论,一会展示这样,一会展示那样,花花绿绿,让人眼花缭乱,课堂搞得很热闹,学生学到东西没有,那还得打一个问号。可这次的课堂教学,虽然各位专家的风格迥异,有的激情飞扬,发人深省;有的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但他们的着眼点都是一样的,都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都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都注意让每个学生参与各个学习环节,都很注重“四基”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稳中求和,和中求新。每一位老师的课看似没有严格的模式,但课程整体都环环相扣。他们将有形的模式已经转换到无形的活动之中。

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把学生的心能否抓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修养要达到某种层次。现在的学生,有个人崇拜的倾向。对某老师仰慕,学习要专注些,不喜欢某位老师,上课精力集中就差些。于是,我们的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挑战性。对于个人魅力来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修炼好的,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去不断完善我们自己,把学识,修养提高,让我们的学生不光对我们的知识感兴趣,还要让他们学习我们的个人修养,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名师们在上课时所用的语言,那是相当的精辟,比如:“你真聪明”、“你是我的老师”、“孩子”、“宝贝儿”、“能,一定能,绝对能”等等充满鼓励和幽默的语言。例如,张齐华老师把学生称呼为“王老师、李老师”等。吴正宪老师在学生答错问题时,不仅没有批评,反倒说“你真棒,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再思考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要知道教师的一次评价也许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收获。

听了专家的实战讲座,我有一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感觉。因为他们朴实的语言,脚踏实地的实战讲演,为我对新课改的认识指明了方向,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使我认识到:教学要关注长期性,实效性,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教师要从知者变为不知,学会缄默,学会木讷,学会慢一点,学会尊重,学会期待,学会换位思考,学会问:“谁和他想的不一样?”学会把自己当导演,导演好每一个细节,每一节课;学会“融错”;学会“变态”: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努力做到让自己的课堂像呼吸一样自然。比如,在潘小明老师的讲座中,他给我们认真的分析了新课改的总目标,也就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我更加清晰的知道了数学教育的方向。

说到教的方法,我不得不说徐长青老师的报告——《改善教的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是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他的报告使我记忆犹新。首先,他提出了在教学中教师应站的高,进行广义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问答式的教学,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两个关注:一,解决问题的起点。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只注重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其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起辅助作用,教师千万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干预。比如,鼓励、提示、点拨等。最后,教学方法应注意四个维度,即:长度,宽度,深度和温度。教育的长度是指本真的、生活中的思维的萌发。时间是加深思维宽度的钥匙。比如在上课时徐老师就经常用”稍等30秒,再回答“。他提出”听问题——思考——回答“需要时间来完成。徐老师的话至今令人深省:教师应带领学生从无意识的情景中做有意识的思考。

记得陈省身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接近知识,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接近知识。的确,我们哪位老师可以斩钉截铁的说自己小时候是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了才来当老师的。老师们,你们不妨用孩子们的思维来看看这些知识吧。

通过这次报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我们只有明白了要教给学生什么,才好进行怎么教的设想和操作,要不然,在整堂课上,老师天女散花,不知所云,那么学生自然也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盲目地追求课堂高效,若盲目地追求高效,那可能会适得其反,还不如不要这样的效果,因为快的东西,是保证不了质量的。正如刘松老师所说的海南的大米一样,虽然在海南一年能收三次水稻,但是那里的米做的饭没有我们这里收一次米做的饭香。是的,我们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上要教给孩子们的东西赿多,而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达不到预定目标,难道就说我们的教学失败了吗?我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希望赿大,失望就会赿大。

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中间者“。教师只需要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收益却很多。不过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数学素养,才能适应数学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我有幸聆听了郭xx、蒋xx、赵x等几位名师的课,各位名师精彩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实、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深。

一、语文课堂要简约、扎实。

几位名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他们的课堂中,让我感受到平实与质朴、扎实与简单。尤其是在赵x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环节设计简单、清晰,教学伊始赵老师就向学生提出“能提问,会思考”这一要求,并明确本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自读“落花生”、共议“落花生”、仿写“落花生”。接着让学生一一提出问题,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重点研读了第10自然段,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明白父亲所说话的含义。最后,还让学生以其它水果为例,练习说话。整堂课简约、扎实,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新教学理念,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作文教学方法要切实、有效。

本次“名师之路”研讨会,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思考,在以后的教学教研过程中,我会沿着“名师之路”指引的方向,再多一层思考,多一份责任,多一点提升,不断开拓教学教研新天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作为老师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合格者,还应该通过不断追求,不断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成为一个名师。那么,怎样走向名师之路呢?简言之,不仅要有师德和师能,还要有师智和师魂。

师德教师的道德。

“有爱便有一切”,这是育人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是师德。

教育应该是建立在爱之上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问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狂热追求。

师能教师的技能。

什么是师能?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是师能;灵活机动的教育机智,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师能;不断探索、力求创新,是师能;审美高雅、身心健康,是师能。

会上必修课,是一个层次的师能,亦会上选修课、上活动课、开各种讲座,是高一层次的师能。成为教学能手,是一个层次的师能,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则是更高层次的师能。

师智教师的智慧。

现代社会,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论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的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能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师魂教师的灵魂。

师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里的人师就是指教师的人格风范。为人师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

师之魂,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又时时润入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职业是美好的,当师魂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教师在对这种“美好”的理解和追求中,真切地体验并自然地表现出这种美好。

由上可知,走向名师之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基础;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关键;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成为名师的永不满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