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数控机床发展现状心得 济南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汇总

时间:2023-05-17 18:38:08 作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济南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篇一

;

【摘 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在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新产生的巨大活力,使得各省都意识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山东省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点,作为省会的济南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投入巨大,建立了山东省数字经济产业园,在智慧城市、社会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与上海、深圳、北京和广州等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不足,济南应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增加投入,继续发展数字经济。

【关键词】数字经济;济南市;发展现状;产业园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的概念是由加拿大的商业策略大师唐塔普科斯特定义的,他出版了一本著作《数字经济》,在书中详细概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自此又有许多经济学家纷纷对数字经济进行研究,数字经济的理念迅速流行开来。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但对数字经济的定义一直并未有明确的定义。

g20(2016)认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重在应用方面,在研究数字经济时,可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经济等方面与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经济形态研究。而在这些经济形态中,信息经济是与数字经济概念最为接近的,但信息经济的一些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一些新的概念来更好地解释这种新型经济形态。

(二)数字经济的研究现状

1.妥善发挥平台优势实现高精度经济治理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赵鹏认为,数字经济平台是经济治理的关键,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资源,而数据存贮在平台内。合理科学安全地运用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实现高效低的经济治理。

2.数字经济模式给传统增值税征管带来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数字经济具有流动性、数据依赖性、网络效应等特征,并具有多层面商业扩展、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倾向,这些特点为跨国公司规避增值税提供了可能。李淼焱(2017)讨论数字经济模式给传统增值税征管带来的挑战,借鉴欧盟经验,为完善我国增值税管理制度提出建议。

陈畴镛(2018)根据浙江大数据发展状况,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必须抢占产业制高点,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打好“三大攻坚战”。

4.“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两条腿走路实现未来产业升级

李凤亮和潘道远(2018)研究讨论了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文化和经济。他们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能忽略文化方面的创新, “文化创意”也是未来产业升级的途径。

由雷、李修全(2018)对北京数字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探索北京发展数字经济的产业模式和路径。张雪玲、焦月霞(2017)通过对数字经济内涵的界定,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指数法测算2007-2015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了信息通讯基础设施、ict初级和高级应用、企业数字化、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李义宏(2018)从构建智慧城市角度出发,在大数据视角下分析了济南各行业使用大数据的现状、济南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已经取得的成果,指出济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初步提出了济南建设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李兴家等人(2018)在分析“四新”产业的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中简单分析了济南部分行业融合数字经济发展变化情况,阐述了通过把握大数据态势对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意义。

自21世纪以来,中国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的新时代。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且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数字经济已经进入新的裂变式的发展阶段,创新成为了当今中国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数据变成了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共享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了影响,数字经濟的发展程度从东到西呈阶梯型分布,数字消费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和浙江,其发展也为中西部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被党和政府纳入工作报告中。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前20名企业中,数字经济企业占了近一半。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首次突破90000亿元。全国数字城市建设明显提速,已有442个城市将生活缴费等服务搬上了支付宝平台。

山东省目前已成为数字消费大省,在2018年,山东省的数字消费能力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广东、浙江和江苏。山东省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合作,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劲动力。数字经济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2018年,阿里巴巴国内零售平台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558万个。其中,山东省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第六位。

2018年济南数字经济规模达260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6%,高于全省全国水平。目前济南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下。

1.城市排名

新华三集团数字经济研究院于2018年3月公布《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评价了中国100个主要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满分100分进行评分。排在最前面的四座城市分别为上海、深圳、北京和广州。济南排在第24位,同省的青岛以74.9分排在第11位。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的山东半岛数字经济热点区域已经初步形成。虽然济南作为一个二线城市,能有这样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与2017年的排名相比,济南下降7个名次,评分从73.9下降到65.4分,青岛排名上升4位,评分升高1分。2017年排名落后济南的贵阳、佛山、东莞、大连在2018年的排名均超越济南,说明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竞争激烈。

2.数字经济产业园

要发展数字经济,必须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数字经济重点发展领域。随着产业园区从规模化走向功能化的发展,建立数字经济产业园有利于实现高端要素聚集。

2017年7月济南市市中区与2627家覆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公司、协会等签约,打算建立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为16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整个项目共分为三期。一期为济南“互联网+”型双创综合示范园和山东大数据产业园;二期4个项目,分别为山东智能产业大厦、双创大厦以及另外两个片区,将布局人工智能、创业孵化器、智能硬件、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产业。三期5个项目,将布局智能制造、数字内容、体验中心、青创营等。2019年1月16日,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已经正式开园,集聚了30余家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和机构,包括多家国家级产业支撑机构及一些企业。该产业园旨在建立数字经济产业的一园多集群。

3.智慧城市

大数据的智能化技术手段带来了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的机遇。实现智慧治理有利于促成数字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也能从需求方面促成数字经济的内涵式发展。

2018年济南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设取得较大进步。济南荣获2018中国领军智慧城市,成功举办全国首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国际峰会,政务云获得全国最高等级评估,政务数据开放和企业上云走在前列,荣获中国云计算大数据最佳实践奖。

4.政府规划

政府的重视程度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019年1月8日,济南市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政策措施共分为八大部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集聚发展、支持创新发展、支持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试点示范、统筹组织实施。文中对每个部分进行了细化,指明了责任單位,并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做出详细的资助、补贴、补助资金说明,资助力度很大。

2018年,济南市有5家企业(产品)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43家“瞪羚企业”、48家“隐形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达46%,居全省首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获批山东支柱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集群成为全省主导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全省首个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社会物流总额由2015年的全省第5提升为全省第3。5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1家,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2家,均居全省第一。

从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济南市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济南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在2018年达2500亿元,但与广州、上海沿海一带的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不足,政府相关部门仍然要加大推动力度。

(一)政府要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环境,通过数字元素驱动创新

在日前最新公布的《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中蓝皮书中显示:2018年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排名中,济南在全国排名第25位,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和青岛等市。可见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优化发展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大力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抓好数字经济园区的建设,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载体。大力实施数字技术项目带动战略,通过数字元素驱动创新,增强拉动数字经济的投资作用。

(二)企业要加快数字转型,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项目中

企业的发展能突出带动整个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应该扶持数字企业。对于企业自身,要做到放眼全球,敢于展望未来,敏锐地找准定位,果断地改进和升级产品,充分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大势所趋,推进产品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企业商业模式的数字转型。

(三)加大对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研发

互联网人才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别重要,而在济南,软件研发、网络安全、数据技术、产品运营等方向的高端人才尤为缺乏,高校资源相对匮乏,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所以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并加大对科技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大企业技术研发的力度。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济南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篇二

;

中国工业软件企业正面临三个尴尬现实,突破工业软件瓶颈,要靠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的持续融合与迭代。驾驭软件工程本身的极端复杂性,实现工业软件与企业运行流程的协同应用和优化,集成多种软件并提供“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三个梯度。

当今中国的工业产能、工业出口规模已经领先世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到了全球份额的28%以上,在联合国划定的所有工业门类和细分领域(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当中,中国企业都已是重量级玩家。可是中国工业企业要真正进入世界,至今仍面临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短板——工业软件。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现在最大的工业软件公司是华为技术。即使华为如此强大,设计产品时也要用三家美国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提供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芯片设计极其复杂,里面几十亿的晶体管,eda工具的极限设计精度是无可替代的。

工业软件绝不是一般的it软件,更不是一般互联网公司可以涉足的。仅就代码行数而言,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不是微软,不是 sap,而是全球最大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去掉制造业的表皮,剩下的核心技术就是工业软件,包括编程、数据建立分析、设备驱动、程序更改、传感器应用等全要依赖软件技术。近年,德国西门子、美国ge、法国施耐德为了维持传统垄断地位,使劲并购工业软件公司。比如2016年11月,西门子就是以4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三大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之一的mentor。

目前进入中国工业领域的重要工业软件,包括研发类的cad、cae、cam、capp,信息管理类的erp、crm、hrm,以及生产控制类的mes、pcs、plc,总共占比接近40%。另外60%主要是嵌入式软件(嵌入特定设备的专用软件),因为工业企业对工业智能终端、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化装备需求巨大。

工业软件企业是各个工业领域的一流公司,是长期积累的工业知识、诀窍的宝贵沉淀,而非it的产物。时至今日,几乎每一件工业品的出产、每一台工业设备的运行,都是先存在于工业软件的数字世界中,然后才有实体的产品和运行。

为何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目前难当大任,实现替代?通过分析工业软件公司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瓶颈,可以找出答案。

三个尴尬现实

工业软件是中国工业企业“短板中的短板”

现今,中国工业体系当中产生的很多优势技术、优势产业开始竞逐全球市场,但是,国内更多关注哪些短板要补?集成电路、数控机床、工业软件,已经是亟须突破的三大短板。

国内数控机床和集成电路已经有了不小的创新突破,中国机床产业至少在规模上是世界第一,华为海思设计的很多芯片产品也是世界一流水准,唯独国产工业软件(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仿真软件cae、辅助制造cam、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依然落后国际最高水平30年以上。国产工业软件原本起步不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甚至占有国内市场25%的份额,可是,现今急剧萎缩到5%左右,技术和规模都没有优势。甚至有人认为,工业软件是中国企业30年唯一没有多少进步的工业细分领域。

根据赛迪顾问与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近年的研究数据,中国工业软件公司普遍的营收规模集中在1亿--100亿元这个区间内。各个工业细分领域都有相对应的软件公司存在,而且分布平均,但几乎没有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技术、规模)的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出现。

中國工业软件企业数量不少,但完全没有行业主导能力

cad研发设计领域,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美国ptc以及美国autodesk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90%,国内数码大方、中望软件、山大华天等只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神舟航天、金航数码也仅仅在军工航天领域拥有一定市场份额。cae仿真软件领域,美国公司ansys、altair、nastran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95%。目前,在汽车研发、建筑cad领域,中国工业软件企业开始向国际对手发起冲击。

生产管理领域,德国sap与美国oracel公司占有高端市场的90%以上,国内的用友、金蝶大概只能占据中低端市场的80%左右。德国sap公司现今的营收水平达到250亿欧元上下,超过国内同行用友网络15倍以上。生产控制领域,西门子、施耐德、ge、罗克韦尔也是优势明显。而国内的南瑞、宝信、石化盈科因为在电力、钢铁冶金和石化行业深耕多年,具有一定竞争实力。

中国工业软件企业最缺乏技术诀窍的时间沉淀

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可以在很短时间就拥有多位一流产品经理,开发几款世界级的app(比如微信、抖音)。可是,为什么国内的工业软件企业不行?因为需要时间沉淀。

工业软件业内有两个基本共识:第一,软件是软件(代码+算法),工业软件是工业软件(典型的高端工业品),是工业知识、工作经验和技术诀窍(know-how)的集大成者。没有工业知识,没有制造业经验,只学过计算机软件的工程师,是设计不了先进工业软件的。第二,很多乡镇企业、街道工厂甚至车库里诞生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短短几年快速崛起震惊世界,但工业软件公司绝无这种可能。因为工业软件是千万聪明人无数的技术发明和经验积累,被反复证明有效,经年累月持续迭代、优化出来的。这个时间是多长呢,20年?30年?只会更长。哪怕苹果、谷歌、亚马逊这些市值过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也难以在工业软件领域有所作为,你再有产品创意、再会集成那些炫酷科技,也跨不过成熟工业软件的时间门槛。

工业软件企業当然知道要忍受寂寞、要持续投入,比如全球最大的cae公司ansys,每年研发投入3亿美元左右。但问题是,工业软件本来就难度极大,市场规模还很小,2018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在1600亿元左右,不如华为一个公司卖手机的营收规模。

沈阳机床曾经多次进入国产工业软件公司10强榜单,历经千辛万苦开发出来的 i5 数控系统软件也进入国际主流数控系统阵营。可是,因为商业模式一时难有可持续性,沈阳机床临近破产边缘。商业上的不成功,往往使很多工业软件公司熬不起时间。

持续融合与迭代

为什么工业软件具有极广泛的重要性?因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就是工业软件,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瓶颈也是工业软件。

国内各个工业细分领域都在推进智能制造、机器换人,若是没有成熟可靠的工业软件支持,这一切都可能建立在失控的流沙之上。因为所有硬件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要和制造工艺融合,都要有软件定义、编码和封装。而且工厂是“重资产”,折旧快,产能利用率、技术效能稍微发挥不足,就可能面临亏损。而工业软件是资源调动、配置的核心大脑,决定了工厂运营(成本效率)是否可以持续。

为什么中国工业软件一直没有做起来,瓶颈何在?缺钱、缺人才、缺技术都是原因,但最缺的是用力深耕。

中国工业软件企业当中,神舟航天、金航数码算是技术一流的。原本这些公司是没多大机会的,中国航天工业曾长期使用美国analytical graphics公司开发的stk分析软件,stk可以支持航天任务的全部过程,包括设计、测试、发射、运行和任务应用等。可是,美国政府从stk 7.0版本就开始对中国实施禁运,目前stk最高版本是11.0。中国航天工业只能转向神舟航天、金航数码这些国内公司,现实需求的倒逼之下,反而促使中国航天领域的自主研发、持续深耕,国产航天工业软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工业软件企业先天具有垄断优势,中国公司想要后发制人,那是很少见的,慢一步会步步皆输。为什么呢?工业软件不像阿里巴巴的钉钉,或者微软的office,任何公司谁都能用,而是针对不同工业现场的专用定制。

工业软件公司需要与很多不同的工业企业进行融合,工业流程和技术的程序化,要有强大工业流程和庞大技术数据做支撑,单打独斗的“纯工业软件公司”是活不下去的。可是,中国大型工业科技企业是否愿意与本土工业软件公司进行融合?比如华为技术过去在采购国产软硬件产品时,往往会安排一个专家组,只要专家组当中有一人意见保留,生意就很大可能谈不成。不过,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公司纳入“实体清单”以后,华为就开始主动培育本土供应链,并且与本土工业软件企业(比如自主erp公司用友网络、自主eda公司华大九天)深度融合。

用友已经与华为有过长期合作,与华为云更是深度融合,华为的打磨极益于用友产品的迭代升级。用友已经完成nc cloud、a++等产品与华为gaussdb数据库、鲲鹏云服务等it基础设施产品的适配工作,下一代erp产品yonsuite也在测试与部署中。

eda绝对是工业软件的尖端领域,中国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的进化迭代,很大一个制约因素就是eda。目前,三家美国公司cadence、synopsys和mentor占据了全球eda行业营收的70%以上。哪怕是中国本土的华大九天,经过多年积累已经有了一批特色方案和工具,仍然与国际一流水平存在20年以上的技术差距。其中最难的地方在哪里?融合与迭代。

eda主要用于芯片设计,而且设计费用持续增长,大概从65nm(纳米)的2800万美元,上升至5nm的5.4亿美元。而且从65nm、40nm、28nm、14/16nm,到10nm、7nm、5nm,每一次技术精度的迭代,软件都会有30%-50%的代码需要重新编写。纳米量级的很多物理现象以前没有见过,运算的复杂度也极大提高。很多物理突破,软件瓶颈是关键限制因素。

突破瓶颈的三个梯度

国内软件企业相对擅长管理软件(比如办公软件、财税软件),而工程软件明显偏弱,至今,国内80%的规划软件、50%的制作软件、95%的效劳软件无法做到自主可控。就算研发出来性能不错的工业软件,应用层面也需要时间打磨成熟。而且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需要建模、虚拟仿真、数学运算。可是国产工业软件的内核,目前主要由国外授权(国内仅有一家工业软件公司具有几何建模引擎的知识产权),这更是国内工业软件公司难以逾越的一道壁垒。

长期来看,国内工业软件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要跨越三个梯度。

第一梯度:驾驭软件工程本身的极端复杂性

工业软件企业每天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无疑是制造业的复杂性问题。金山公司调整了一次wps office软件代码,就用了3年时间,而wps office的代码行数不到微软windows 10系统软件的十分之一,windows软件的代码行数又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自己用的工业软件不可同日而语。可见,工业软件承载的是怎样大尺度的工程量。

而且,写代码太容易出错,代码越写越长,出错的频率指数级增加,总有一些错误藏匿在你不知道的角落里。有程序员甚至直言,也许他的余生,都要在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度过。windows软件出错了,你大不了重启系统。但工业软件是不能容忍哪怕一点瑕疵的,程序中的各处关联非常密集。比如发射火箭,软件是要控制火箭做动作的,哪个细节不对,火箭立即失控。

工业软件太过复杂,成本和可靠性就成了问题。你要确保这个东西不但能用,还得安全不出事,更要考虑成本和可行性,要让企业客户用得上、用得起。这就是为什么苹果手机每隔十几个月就要更新换代,而一款飞机或者一型航空发动机可以有30-50年寿命。不说精细制造环节,就是升级一次工业软件也是旷日持久的。

第二梯度:实现工业软件与企业运行流程的协同应用和优化

相关热词搜索:;

济南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篇三

近年来,我国五轴加工机床和技术突破了国外的封锁,取得了快速发展。五轴五联动加工机床国内生产厂家已增至20家。从1999年开始,在cimt、ccmt等国际、国内机床展览会上,国内的五轴数控机床产品纷纷亮相,国内五轴数控机床的市场逐渐打开。

cim t99、ccmt2000分别推出3台国产五轴联动机床;cimt2001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北京第一机床厂和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展出了主轴转速10000r/min的五轴高速龙门加工中心;北京市机电院的主轴转速15000r/min 的五轴高速立式加工中心;清华大学与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xnz63,采用标准stewart平台结构,可实现六自由度联动;大连机床厂自行研制的串并联机床dcb—510,其数控系统由清华大学开发,该机床通过并联机构实现x、y、z轴直线运动,由串联机构实现a、c轴旋转运动,从而实现五轴联动,其直线快速进给速度可达80m/min。这些机床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体现出我国机床工业为国防尖端工业发展提供装备的实力又有突破性提高。

国产五轴叶片加工机床目前已能批量生产,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五轴叶片加工中心已有十多台在东方汽轮机厂使用,替代了进口产品。首台为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的产品已通过使用方认可和验收。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十余台五轴加工铣床进入航空制造业。大连、沈阳、济二等机床厂的五轴五联动加工机床也进入了航空航天制造业和通用机械制造业。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最近自主研发的主轴a、b轴摆动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龙门加工中心,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封锁,首台即得到了飞机制造业的青睐。华中数控等公司已能生产和提供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和加工软件。

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后要特别重视新工艺的研究与创新,从而促进数控产品的创新;要特别重视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建立数据库的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要特别重视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提高数控机床性能;要特别重视数控技术的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其前景广阔。

针对国产五轴数控机床,政府应大力支持,数控设备生产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应特别重视,要不懈地努力工作,使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从跟随变为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