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部审核报告最新 内部专项审计报告精选

时间:2023-06-01 21:19:50 作者:曹czj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内部专项审计报告篇一

依据iso9001:20xx标准要求,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认清优势,找出不足,必要时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以确保本公司iso9001:20xx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顺利通过认证本公司的现场审核,顺利获取iso9001:20xx证书。

本公司质量手册覆盖的涉及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之相关部门及要素(5.6条款除外)

以抽样的`方式,现场交谈、询问、观察、审阅文件和质量记录等,获取客观证据。

20xx年10月7日。

1、文件审核结果:在现场审核前,审核组集中对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核,基本上没发现大的问题(严重不符合),说明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基本上符合iso9001:20xx标准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2、现场审核结果:(见下表)

1、对体系文件的评价:

2)整套体系文件基本适应本公司产品、过程特点和本公司实际,但是一些控制,如具体操作的指导文件还需完善,建议专门进行研究,以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对体系运作的评价:

1)本公司领导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工作思路清晰。各部门负责人普遍对本公司实施iso9001:20xx标准有正确的认识态度,但基层员工对体系文件的熟悉程度还有待提高。

2)质量方针得到大力宣传和贯彻,质量观念已深入人心,本公司各项质量目标基本达成。

3)体系自20xx年6月28日正式实施以来,各部门均进行了文件培训,对体系推行起到积极作用。20xx年10月5日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配合,完成了对各部门的审核,找出了不足,提出了纠正改善措施,为体系有效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a)产品标识及检验标识方面应加强;

b)对相关记录填写的及时性应加强。

b)对供应商的品质及交期的监督跟进的有效性需加强;

c)文件执行的力度方面应加强落实(各部门要加强文件的培训工作与贯彻)。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有效。

对于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由管理者代表要求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其它各部门应“举一反三”地实施系统性的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并且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完成日期为一周,一周后由管理者安排审核员进行跟踪验证,对于确有困难的,应至少完成纠正措施计划的编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由文控负责协助管理者代表对内审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并上报总经理,并由管理者代表上报管理评审。

附件:审核计划、首末次会议记录、内审检查表、内审总结报告、纠正措施单等。

内部专项审计报告篇二

;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qr/qp-09-02 版本/修改次数:01/00 №:001

审核组长: 刘国洪 2004年3月25日 第1页 共1页

1.审核目的:

⑴检查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 9001:2000标准及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

⑵检查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2.审核依据:⑴iso 9001:2000标准;⑵本公司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⑶适用的法律法规。

3.审核覆盖产品:密封圈、减震件。

4.审核时间:2004年03月25日~26日

5.审核组构成:a组:刘国洪 b组:包建斌

6.现场审核期间被审核方有关人员参加下列活动:

首、末次会议:最高管理者及管理者代表和审核有关的管理人员参加。

审核活动:按审核日程安排,被审核方有关人员在本岗位。

7.审核安排:

日期 时 间 审核组别 部门 审核涉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3.25 7:30-8:00 a、b 全体部门 首次会议 8:00-12:00 a、b 总经理及

管理者代表 4.1、4.2.1、4.2.2、5.1、5.2、5.3、5.4.1、5.4.2、5.5.1、5.5.2、5.5.3、6.1、6.3、8.1、8.2.3 13:00-16:30 a、b 生技部(车间) 6.3、6.4、7.1、7.5.1、7.5.2、7.5.3、7.5.5、8.3 3.26 7:30-12:00 a 质检部 7.4.3、7.5.3、7.6、8.2.4、8.3、8.4、8.5.1、8.5.2、8.5.3 13:00-14:30 a、b 供销部 7.2、7.5.4、7.5.1e)、7.5.5、8.2.1

7.4.1、7.4.2、7.4.3 14:30-16:00 a、b 办公室 4.2.3、4.2.4、6.2 16:00-16:30 a、b 编写不合格报告 16:30-17:00 a、b 全体部门 末次会议 审核每个部门均可能审核的要素 5.3、5.4.1、5.5.1、5.5.3 4.07 8:00-10:00 b 总经理及管理者代表 5.6、8.2.2 编制/日期: 审批/日期:

相关热词搜索:;

内部专项审计报告篇三

检查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对gb/t19001-标准的符合性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审核范围:

aa产品涉及的过程、活动、部门和场所。

审核依据:

gb/t19001-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第三层次文件、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等质量体系文件。

审核综述:

本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采用滚动审核的方法,本着尽可能多发现问题,尽早整改问题的原则,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省略了首次会议、末次会议的程序。对管理层、5个科(室)、2个车间进行了审核,通过与领导层座谈,询问各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操作人员、观察现场活动、查阅文件、记录,收集了客观证据,共查出不符合项4项,具体见《不符合项分布表》(附后)。通过对不符合项的统计发现:记录控制一项、基础设施一项、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一项,以上不合格项分布在4个条款4个部门,均为一般不合格项,且呈分散状分布,没有对质量体系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需要说明的情况有两点:第一,《不合格报告》中的不合格事实为发现部门,不一定是责任部门。第二,因为审核是一个抽样过程,不可能将受审核方的所有问题都查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各单位举一反三,对类似问题进行自查自纠。所有不合格事实应在11月10日前完成整改,由企业管理部组织跟踪验证。

本次内审,公司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十分重视,营造了全体员工参与的良好氛围,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强,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公司配备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完善了设备管理,优化了工艺条件,检测手段较先进,对手册覆盖的产品形成各过程严格控制,确保不合格品不出厂。公司产品质量稳定,10月由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出具的aa产品监督检验报告显示:产品符合gb2440-标准,结论为合格。

本次内审各受审核方与审核组积极配合并主动提出问题,找差距,员工贯彻质量体系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希望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贯彻质量体系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贯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有效地实施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的有效性。

内部专项审计报告篇四

;

xxxxxx有限公司

2017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记录-19-01

审核

项目

受审

部门 质量体系要素 4.1

组织

基本

条件 4.2

人员

管理 4.3

设施

和环

境条件 4.4

仪器

设备

和标

准物

质 4.5.4

文件

控制 4.5.5

合同

评审

4.5.6

检测分包

4.5.7

服务和

供应品

采购 4.5.8

纠正

措施 4.5.9

预防

措施 4.5.14

记录

控制 4.5.15

内部

审核 4.5.16

管理

评审

4.5.17

检测

和校准

方法 4.5.18

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4.5.19

抽样

管理 4.5.20

样品

管理 4.5.21

质量

控制 4.5.22

能力

验证 4.5.23

检测

报告 4.5.28

检验

检测

结果

发布 4.5.29

检验

检测

报告的更改 4.5.30

检测

档案

保存

4.5.31

风险

评估

和控制 办公室 检测室 质量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审核时间 2017年12月15日-16日 备注 此次审核的目的是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换版后,对体系运行情况的了解。

编制人: 上报时间: 年 月 日 批准人: 批准时间: 年 月 日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记录-19-02 第 1 页 共 2 页

编制人 xx 上报时间 2017年01月06日 批准人 xx 批准时间 2017年01月08日 审核目的 1. 全面检查试验室技术活动的符合性。

2. 验证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改进和完整管理体系。

审核范围 1.新运行的管理体系.2.管理体系涉及到的所有部门(管理层、办公室、检测室)场所和过程(现场检测) 审核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认证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审核组成员 组长:xx

内审员:xx、xx、xx 审核部门 审核时间 内审要素 备注 首次会议 2017年12月15日

7:30-8:30 首次会议

主持人:xx 内审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 2017年12月15日

8:00-11:30 4.1组织基本条件4.2人员管理4.5.4文件控制4.5.5合同评审4.5.6检测分包4.5.7服务和供应品采购4.5.14记录控制4.5.15内部审核4.5.16管理评审4.5.20样品管理4.5.30检测档案保存4.5.31风险评估和控制 审核员:

检测室 2017年12月15日

13:00-17:00 4.3设施和环境条件4.4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4.5.8纠正措施4.5.9预防措施4.5.17检测和校准方法4.5.19抽样管理4.5.20样品管理4.5.21质量控制4.5.22能力验证4.5.23检测报告4.5.28检验检测结果的发布4.5.29检验检测报告的更改 审核员:

质量负责人 2017年12月16日

9:00-11:30 4.1组织基本条件4.2人员管理4.5.4文件控制4.5.5合同评审4.5.7服务和供应品采购4.5.8纠正措施4.5.9预防措施4.5.14记录控制4.5.15内部审核4.5.16管理评审4.5.30检测档案保存4.5.31风险评估和控制 审核员:

备注 1、内审员要经过培训和授权有资质的人员参加。

2、内审员要独立于被审核工作。

3、审核员当审核到本部门时,自行回避。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记录-19-02 第 2 页 共 2 页

编制人 xx 上报时间 2017年01月06日 批准人 xx 批准时间 2017年01月08日 审核目的 1. 全面检查试验室技术活动的符合性。

2. 验证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改进和完整管理体系。

审核范围 1.新运行的管理体系.2.管理体系涉及到的所有部门(管理层、办公室、检测室)场所和过程(以及现场检测) 审核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认证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审核组成员 组长:xx

内审员:xx、xx、xx 审核部门 审核时间 内审要素 备注 技术负责人 2017年12月16日

13:00-15:30 4.1组织基本条件4.2人员管理4.5.4文件控制4.5.5合同评审4.5.6检测分包4.5.7服务和供应品采购4.5.15内部审核4.5.16管理评审4.5.17方法确认4.5.18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4.5.22能力验证程序4.5.30检测档案留存 审核员:

xx、xx、xx 末次会议 2017年12月16日

16:00-17:00 末次会议

主持人:xx 内审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备注 1、内审员要经过培训和授权有资质的人员参加。

2、内审员要独立于被审核工作。

3、审核员当审核到本部门时,自行回避。

签 到 表

时间: 地点:

记录-02-04

序号 姓名 职务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内部审核检查表

记录-19-03

受审核部门:办公室 内审员: 审核日期: 2017 年12月15日

条款 审核项目 审核方法 审核记录 审核评价 4.1 组织基本条件 (1) 检验检测机构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检验检测机构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 机构的法人性质、机构设置和成立文件、法人代码。非独立法人机构的法人授权文件。机构检测工作是否能够独立承担。 法人性质:独立法人

证明文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符合 (2) 检验检测机构有必要的财产与经费。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 机构的独立帐目和核算形式。 独立核算账号:大连银行支行

符合 (3) 检验检测机构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 机构的固定办公和检测场所的地址,办公和检测场所的面积。

是否配备了进行正确检测的设备和设施;

设备和设施是否能够独立调配,查产权和使用权合同;

设备和设施是否包括固定、临时和可移动的检测。 以固定的和可移动的进行检测,见手册

第一页,检验检测机构平面布置图见附件1-6 符合 正确配备了检测设备和设施见手册附件1-6、1-7 符合 可独立调配、见财产台账 符合 (4) 检验检测机构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 机构及其员工是否从事与检测活动相关的科研、咨询、商贸等活动;

出具的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否与机构及其员工存在利益关系。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未从事与检测活动相关的科研、咨询等活动、检测结果与员工不存在利益关系 符合 4.2 人员管理 (1)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查:人员一览表 见质量手册附表1-4

经现场审核符合要求 符合 检验检测机构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 查:使用正式人员数量和合同制人员数量,是否均签定合同。 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这些人员

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查: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的培训考核记录

未发生 查:监督员监督记录,上述人员的工作是否受到监督 未发生 (2) 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 查: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检测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的岗位资质和能力的规定。 有规定、见质量手册 符合 查:对从事上述岗位的员工是否按照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 查看培训档案、人员进行了资格培训、确认有确认记录 符合 查:对确认合格人员,查看其上岗证 所有人员均进行岗位培训 符合 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检验检测机构,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查:是否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 否 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否 (3)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

员培训程序和计划。 查:是否建立了人员培训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的的内容

查:人员培训计划,是否确定了人员培训需求。 人员培训程序jxjc/cx/13 内容齐全 符合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查:培训考核记录,人员是否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提问相关人员。 有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考核记录、现场操作、提问 符合 (4) 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 查:监督员监督记录,培训中人员的工作是否受到监督。 无新员工和转岗人员 符合 (5)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查:是否保存了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检查档案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有档案、档案内容满足要求 符合 (6) 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 查: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是否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具有工程师技术职称 符合 考核提问:职责和权利、具备的经历、熟悉质量管理程序、签字领域的标准、检测结果的判断力、报告签发程序、相关法律法规。 熟悉 符合 (7) 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

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

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 查:是否是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是 符合 其授权签字人是否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 满足 符合 4.5.4 文件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

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

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查:是否建立了文件控制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按照程序控制的规定,查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记录,控制的有效性。 见程序文件jxjc/cx/10/

包括了本条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记录齐全、文件现行有效 符合 4.5.5 合同评审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 查:是否建立了合同评审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见合同评审程序jxjc/cx/11 内容齐全 符合 查:合同评审记录,委托方的要求是否明确和得到满足。 有评审记录(检测合同、委托单) 符合 4.5.7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查:是否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按照程序控制,检查控制记录。检测现场查看使用的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满足要求 符合 4.5.8 纠正措施 检验检测机构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查:是否制定了纠正措施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对确认的不符合工作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检查记录、是否有效 纠正措施jxjc/cx/16

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见检查记录 符合 4.5.9 预防措施 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 查:对潜在的不符合的原因,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检查记录。 有预防措施 符合 4.5.14 记录控制 (1)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 查:是否建立了记录管理控制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有记录管理程序jxjc/cx/18 内容齐全 符合 (2) 检验检测机构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查:是否建立了记录管理控制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抽查档案管理、有设备、人员、标准、检验报告和体系运行档案 符合 (3) 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 /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 查:质量记录和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有否归档和保管期限的规定,查保管记录 记录管理控制程序有规定且进行归档

大部分按期保存 符合 (4) 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 查:各类检测原始记录的信息量,是否再现检测方法标准要求的信息 试验原始记录不符合导则模板要求 不符合 (5) 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 查:记录是否有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人员的标识。 原始记录中有相关人员签字 符合 (6) 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查:记录的安全保管情况,询问保管人员如何为客户保密。 档案保管齐全、经询问保管人员回答正确 符合 4.5.15 内部审核 (1) 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 查:是否建立了内部审核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内部审核程序jxjc/cx/19 内容齐全 符合 查:是否按照内部审核程序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审核时间:请审核员介绍如何进行内审的。 审核员能正确了解审核程序 符合 (2) 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 查:审核 计划、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和审核报告是否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 内审程序符合要求 符合 (3) 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

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

的工作。 查:审核员的数量,是否经过培训和确认其资格。 查:审核员是否独立于被审核工作。 独立于被审核工作 符合 4.5.16 管理评审 检验检测机构是否编制了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是否由最高管理者主持

管理评审工作应按照规定和计划组织实施,每次评审应有评审输入,评审应充分,结果应恰当。评审报告提出的有关措施应纳入改进,结果应得到验证。 查:是否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是否是由最高管理者主持。是否对检验检测机构工作概况进行分析,提出报告和建议。 管理评审程序jxjc/cx/20 内容齐全 符合 4.5.30 检测档案保存 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查:原始记录、报告等数据结果、结论的证据性、溯源性文件的保存期限是否满足要求。 抽查了2012年检测报告,数据保存完好。 符合 4.5.31 风险评估和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理、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 查: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是否建立健全有关程序、制定相关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有程序和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事项得以实施的证据记录。 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jxjc/cx/30,有程序和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事项得以实施的证据记录。 符合 内部审核检查表

记录-19-03

受审核部门:检测室 内审员: 审核日期: 2017 年01月11日

条款 审核项目 审核方法 审核记录 审核评价 4.3 设施和环境条件 (1) 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 查:机构检测场所、设施等环境条件,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

查:机构从事的检测工作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限制要求。 满足要求 符合 (2) 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查:是否按照要求对质量有影响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识别、监视、控制和记录,查看记录,控制是否有效。

查:识别在非固定场所进行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检测工作,有那些对环境和设施的控制要求和监控记录。 满足要求 符合 (3)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查:检查是否按照程序对其进行控制和有否控制记录。

检查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

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控制措施和设施及相应的急救措施。 发现在开关灼热丝附近无灭火器,存在安全隐患 不符合 (4)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

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查:是否具备保护环境的相应的设施设备;

检测产生的影响环境和健康的因素是否得到识别,有那些因素。

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规定和措施及控制记录。

对这些因素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未发生 符合 (5) 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查:检测场所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是否得到识别和有效控制。 满足要求 符合 (6) 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查: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满足要求 符合 4.4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

备进行正常维护。 查:是否对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维护记录,现场查看仪器状态。 满足要求 符合 (2)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 查:仪器设备有异常时,是否能够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标识;

是否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

查看维修记录和现场设备红色标识处理。 未发生 符合 (3) 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

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 查:修复的仪器设备是否经过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检查记录。 未发生 符合 (4) 实验室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所造成的影响。 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所造成的影响是否进行检查。 未发生 符合 如果要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且应

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查:使用否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是否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设备是否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未发生 符合 (5) 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查:检测现场是否放置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 满足要求 符合 (6) 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

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查:检测现场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是否都有状态标识;状态标识中的内容填写和标识位置是否规范。 满足要求 符合 (7) 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查:对设备脱离了机构的直接控制,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查:脱离时间、经受人、交回时间、交接人、设备状态记录。 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出入库记录不完整 不符合 (8)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查:机构的那些检测仪器设备需要进行期间核查;

是否规定了核查程序,进行核查的记录。 未使用 符合 (9)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查: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 能够正确使用,满足要求 符合 (10) 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查:使用否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

查看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未发生 符合 4.5.8 纠正措施 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

纠正措施; 查:对确认的不符合工作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检查记录、是否有效 对确认的不符合工作采取了纠正措施 符合 4.5.9 预防措施 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 查:对潜在的不符合的原因,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检查记录。 满足要求 符合 4.5.17 检测和校准方法 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等都应现行有效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查:检测工作现场是否有相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方便使用;是否现行有效。 方便使用,现行有效 符合 4.5.19 抽样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需要对物质、材料、产品进行抽样时,抽样的计划和程序,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应有程序记录与抽样有关的资料和操作。 查:是否制定抽样程序和计划,查证抽样程序和计划,是否满足标准、规范要求。抽样是否记录完整。

发生偏离、添加或删节时,证据材料是否齐全,包括客户的要求、通知相关人员。 满足要求 符合 4.5.20 样品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对用于检验检测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的程序,包括保护样品的完整性,保护检验检测机构与客户利益的规定。样品在检验检测的整个期间应保留改标识。接收样品应记录样品的异常情况或记录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 查:是否制定和实施样品管理程序,是否规范检验检测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过程。

样品是否有描述和唯一性标识、流转状态标识是否明晰,流转记录是否完整。

留样室是否满足样品存储和安全、保密要求。

是否有样品处置记录。 制定样品管理程序 jxjc/cx/26

检验检测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过程记录明确。

样品有描述和唯一性标识、流转状态标识明晰,流转记录完整。

留样室满足样品存储和安全、保密要求。

符合 4.5.21 质量控制 (1)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查:是否建立了质量控制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查: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活动记录,看其监控检测结

果的有效性

查:质量控制使用的方法和这些方法是否有效 建立了质量控制程序:hzjc/cx/25,满足要求

检测结果真实有效 符合 a)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a) 是否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未使用 b)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b) 是否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已参加 符合 c)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c) 是否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进行重复性检测 符合 d) 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d) 是否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不使用 e)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e) 是否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不使用 (2) 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查:是否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了分析,查看分析记录。

查:记录中有否控制数据将超出和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

查:对超差是否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

查:有无由此引起的检测报告错误结果。

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了分析有控制数据超差的方法和纠正措施

符合 4.5.22 能力验证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能力验证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资质认定部门的要求参加其组织开展的能力验证或者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以保证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 查;检验检测机构是否制定和实施能力验证程序和参加能力验证和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计划。

核查检验检测机构是否有参加能力验证和其他机构组织的考核、比对计划和记录证据。 制定了能力验证程序jxjc/cx/28

参加省检测中心的钢筋、水泥、环境检测,参加省技术监督局的钢筋、水泥比对。 符合 4.5.23 检测报告 (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

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和/或校

准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 查:是否建立了检测报告管理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有检测报告管理程序jxjc/cx/26 符合 查:各类检测报告各10份,看其出具的及时性;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否准确、客观和真实。 满足要求 符合 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查:检测报告数据计量单位的规范性。 满足要求 符合 (2)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查:检测报告的信息量,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满足要求 符合 a) 标题; a) 标题; b) 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与实验室

地址不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 b) 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与实验室地址不同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地点; c)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

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

结束的清晰标识; c) 检测和/或校准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 d)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 e) 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 e) 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 f) 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f) 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g) 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必要时); g) 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日期(必要时); h) 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

用抽样计划的说明; h) 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用抽样计划的说明; i) 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 i) 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 j) 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

字或等效的标识; j) 检测和/或校准人员及其报告批准人签字或等效的标识; k) 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

品有关的声明。 k) 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和/或校准样品有关的声明。 (3) 需对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做出说明的,报告中还可包括下列内容: 查:有无需对检测结果做出说明的,报告中还可包括下列内容: 满足要求 符合 a) 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偏离、增添或

删节,以及特定检测和/或校准条件信息; a) 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测条件信息; b) 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b) 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c)当不确定度与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

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

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

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c)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d) 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

加信息。 d) 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4) 对含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查:有无含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满足要求 符合 a) 抽样日期; a) 抽样日期; b) 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b) 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 c) 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c) 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d) 抽样人; d) 抽样人; e)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 e)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 满足要求 符合 f)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f)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5) 检测报告中含分包结果的,这些结果应

予清晰标明。 查:是否进行分包,查看检测报告中是否对这些检测结果清晰标明。 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 查:分包方报告检测结果的方式,是否使用书面或电子方式 (6) 当用电话、电传、传真或其他电子/电磁

方式传送检测和/或校准结果时,应满足

本准则的要求。 查:是否使用电子和电磁方式发送检测结果,是否满足报告管理程序。 不使用 (7) 对已发出报告的实质性修改,应以追加

文件或更换报告的形式实施;并应包括

如下声明:“对报告的补充,系列号……

(或其他标识)”,或其他等效的文字

形式。 查:有无对已发出报告的实质性修改,查看修改形式是否满足程序要求 未发生 (8) 报告修改应满足本准则的所有要求,若

有必要发新报告时,应有唯一性标识, 查:修改后的报告是否满足报告管理程序要求,其报告编号是如何控制的。 未发生 4.5.28 检验检测结果发布 检验检测报告格式应设计为适用于所进行的各种检验类型,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查:是否有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程序和实施记录。 有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程序jxjc/cx/29 符合

内部审核检查表

记录-19-03

受审核部门:管理层 内审员: 审核日期: 2017 年01月12日

条款 审核项目 审核方法 审核记录 审核评价 4.1 组织基本条件 (1) 检验检测机构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检验检测机构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 机构的法人性质、机构设置和成立文件、法人代码。非独立法人机构的法人授权文件。机构检测工作是否能够独立承担。 法人性质:独立法人

证明文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210281661116043k 符合 (2) 检验检测机构有必要的财产与经费。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 机构的独立帐目和核算形式。 独立核算账号:大连银行瓦房店支行

805004208010322 符合 (3) 检验检测机构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 机构的固定办公和检测场所的地址,办公和检测场所的面积。

是否配备了进行正确检测的设备和设施;

设备和设施是否能够独立调配,查产权和使用权合同;

设备和设施是否包括固定、临时和可移动的检测。 以固定的和可移动的进行检测,见手册

第一页,检验检测机构平面布置图见附件1-6 符合 正确配备了检测设备和设施见手册附件1-6、1-7 符合 可独立调配、见财产台账 符合 (4) 检验检测机构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 机构及其员工是否从事与检测活动相关的科研、咨询、商贸等活动;

出具的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否与机构及其员工存在利益关系。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未从事与检测活动相关的科研、咨询等活动、检测结果与员工不存在利益关系 符合 4.2 人员管理 (1)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查:人员一览表 见质量手册附表1-4

经现场审核符合要求 符合 检验检测机构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 查:使用正式人员数量和合同制人员数量,是否均签定合同。 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这些人员

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查: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的培训考核记录

未发生 查:监督员监督记录,上述人员的工作是否受到监督 未发生 (2) 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 查: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检测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的岗位资质和能力的规定。 有规定、见质量手册 符合 查:对从事上述岗位的员工是否按照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 查看培训档案、人员进行了资格培训、确认有确认记录 符合 查:对确认合格人员,查看其上岗证 所有人员均进行岗位培训 符合 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检验检测机构,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查:是否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 否 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否 (3)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

员培训程序和计划。 查:是否建立了人员培训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的的内容

查:人员培训计划,是否确定了人员培训需求。 人员培训程序jxjc/cx/13 内容齐全 符合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查:培训考核记录,人员是否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提问相关人员。 有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考核记录、现场操作、提问 符合 (4) 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 查:监督员监督记录,培训中人员的工作是否受到监督。 无新员工和转岗人员 符合 (5)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查:是否保存了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检查档案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有档案、档案内容满足要求 符合 (6) 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 查: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是否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具有工程师技术职称 符合 考核提问:职责和权利、具备的经历、熟悉质量管理程序、签字领域的标准、检测结果的判断力、报告签发程序、相关法律法规。 熟悉 符合 (7) 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

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

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 查:是否是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是 符合 其授权签字人是否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 满足 符合 4.5.4 文件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

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

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查:是否建立了文件控制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按照程序控制的规定,查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记录,控制的有效性。 见程序文件jxjc/cx/10/

包括了本条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记录齐全、文件现行有效 符合 4.5.5 合同评审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 查:是否建立了合同评审程序,程序是否包括了本款所有规定的内容。 见合同评审程序jxjc/cx/11 内容齐全 符合 查:合同评审记录,委托方的要求是否明确和得到满足。 有评审记录(检测合同、委托单) 符合 4.5.6 检测分包 检验检测机构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 检验检测分包是否形成文件。

分包责任是否由发包方负责。

发包方是否对分包进行评审,是否有评审记录和合格分包方的名单。 没有分包 4.5.7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查:是否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按照程序控制,检查控制记录。检测现场查看使用的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满足要求 符合

不合格(不符合)工作报告

记录/19/04

受审部门 检测室 部门负责人 内审员 审核日期 2017.12.11 审核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认证准则、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不符合事实 审核4.3(3) 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开关灼热丝附近无灭火器,存在安全隐患。

内审员: 2017年 12月13日

部门负责人: 2017年 12月13日 纠正措施 开关灼热丝检测仪附近设置灭火器

内审员: 2017年 12月14日

部门负责人: 2017年 12月14日 完成情况 已经设置灭火器。

部门负责人: 2017年 12月14日 纠正措施验证 经再次检查,已完成整改,纠正措施有效。

监督员:

内审员: 2017年 12月15日

不合格(不符合)工作报告

记录/19/04

受审部门 检测室 部门负责人 内审员 审核日期 2017.12.11 审核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认证准则、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不符合事实 审核4.4.(7 ) 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现场检查发现出入库记录中未标明出库时间和入库时间。

内审员: 2017年 12月13日

部门负责人: 2017年 12月13日 纠正措施 将出入库记录中标明出库时间和入库时间,这样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内审员: 2017年 12月14日

部门负责人: 2017年 12月14日 完成情况 检测室已责成有关人员将车辙仪进行标识。

部门负责人: 2017年 12月15日 纠正措施验证 经再次检查,已完成整改,纠正措施有效。

监督员:

内审员: 2017年 12月15日

不合格(不符合)工作报告

记录-19-04

受审部门 部门负责人 内审员 审核日期 审核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认证准则、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不符合事实

内审员:

部门负责人: 纠正措施

内审员:

部门负责人: 完成情况

部门负责人: 纠正措施验证

监督员:

内审员:

内部审核报告

记录/19/05

编号:2017-0120 第 1页 共 5页

审核类型 2017年度第 1 次例行内部审核 审核

日期 2017.12.10-2017.12.12 审核目的 验证新的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能够良好的运行新的体系,满足公司管理要求。 审核范围 办公室、检测室、管理层 审核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认证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标准规范 审核组成员 xx、xx、xx 审核结果:新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公司实际工作,运行基本有效。

总结报告:

一、审核概述

本次内审为公司2017年针对新实施的检验检测机构评审准则编制的体系文件及运行的一次内审,验证新实施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为现场审核做准备。

组织机构和质量体系情况:公司于2014 年 4月进行了计量认证扩项、复查,现公司技术负责人一人,质量负责人1人,主管科室2个。组织机构能使公司各个环节工作有效、协调的进行,体现了组织机构的适应性。2015年公司通过试验室间验证、比对试验等方式,不断使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与金华市建筑材料试验所有限公司进行了钢筋和水泥比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对结果满意。我们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地的检测报告。

质量体系文件:新版质量体系文件齐全完整,在总体上能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符合质量质量体系运行的要求,所有质量体系文件现行、有效。

建立质量体系的资源配置:

公司现有设备385余台套,检测面积1200m2,检测区域环境及布局合理,控制设施齐备,各检测项目独立分室,满足试验环境要求。

内审组组长:

2017年 01 月 20 日

质量负责人:

2017年 01 月 20 日

内部审核报告

记录/19/05

编号:2017-0120 第 2页 共 5页

审核类型 2017年度第 1 次例行内部审核 v特殊需求 审核

日期 2017.12.10-2017.12.12 审核目的 验新的证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能够良好的运行新的体系,满足公司管理要求。 审核范围 办公室、检测室、管理层 审核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认证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标准规范 审核组成员 审核结果:新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公司实际工作,运行基本有效。

总结报告:

公司人力资源满足要求。现有检测人员40人,高级工程师4人,其中注册岩土工程师1人,二级注册结构师1名,工程师10人,技术力量雄厚,承担相应检测业务。

开展的检验项目:

检测公司开展的检测项目分为建筑工程材料见证取样检测、市政工程材料见证取样检测、公路工程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室内环境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方面共25项检测项目321个检测参数。

见证取样分为水泥、钢筋、集料、砖砌体、砼抗浆、砼抗渗、砼强度、砼及砂浆配合比、防水材料、建筑外窗、管材管件、阀门、水嘴、管路连接件、电气、保温组成材料、饰面材料、混凝土拌合用水、建筑用粘结剂等。公路工程分为水泥、钢筋、集料、无机料、沥青及沥青砼 、砼及砂浆配合比、路基路面现场检测。地基基础检测分为基桩静载荷试验、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和地基基础浅层平板静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锚杆锁定力、水平承载力;主体结构检测分为强度检测、外观质量、缺陷检测、尺寸偏差、钢筋配置 (位置、数量、直径)、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制构件结构承载力检测、预制构件结构挠度检测、预制构件结构抗裂检测、预制构件结构裂缝宽度检测、混凝土后锚固抗拔承载力

内审组组长:

2017年 01 月 20 日

质量负责人:

2017年 01 月 20 日

内部审核报告

记录/19/05

编号:2013-1 第 3页 共 5页

审核类型 2017年度第 1 次例行内部审核 v特殊需求 审核

日期 2017.12.10-2017.12.12 审核目的 验新的证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能够良好的运行新的体系,满足公司管理要求。 审核范围 办公室、检测室、管理层 审核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认证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标准规范 审核组成员 审核结果:新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公司实际工作,运行基本有效。

总结报告:

检测、尺寸偏差、砌体砂浆强度、砌体强度检测;室内环境检测包括氡浓度、甲醛浓度、氨浓度、苯浓度、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土壤氡浓度、内、外照射指数、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苯、甲苯+二甲苯含量

内部专项审计报告篇五

一、基本情况

为了加强对公司物资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公司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物资采购流程分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物料采购,一类是五金物料采购。生产物料的采购,每月11日前生产部根据营销中心销售预算情况编制需料计划,供应部在5个工作日内根据需料计划经过询价后编制订货计划,报物管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与客户签订采购合同;而五金物料的采购,则由使用部门自行填写申购单,仓库核实库存量及采购量后,由供应部询价,报物管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与客户签订采购合同,某些零散的五金备件直接采购。在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不少于3家以上供应商以资质及询价筛选的方式,在合格供方中比价择优采购,而货比3家的先后依据是:质量、送货时间(是否符合我司生产需求)、付款方式、价格。一般情况下,符合资质的供方先将样板送来,待公司检验合格后,将其确认为可比可选的对象。公司开发供应商的途径有多种,以上网查询搜索或由供应商同行介绍为多。所选择的供应商必须按商品的类别提供相应的证照复印本,如原料(主料)需有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药品注册证;辅料需有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证;中药材需有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且购入的产地保持相对的稳定;进口商品遵守《进品商品管理办法》提供进口商品注册证、进口药材批件、进品药品检验报告书。为确保所采购的商品符合标准,质管部每年底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估、更新,并存档。

供应部在与客户签订采购合同时,都明确采购物资的品名、规格、质量执行标准、数量、价格、交货日期、运输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要素,并由授权人员代表签订。

供方按照合同规定的交货日期将货物送达公司仓库,仓管员根据订货计划签收货物,数量差异允许在5%-10%之间,但这种差异合同上没有明确说明,若差异较大,需请示领导。货物签收完毕后,仓管员及时报检,在收到检验室及质管部出具的验收报告单后,便将该批货物入账,若不合格,则通知供应部,一般情况下,供方选择换货。

仓库存放的物料都是分门别类的,部分贵重的药材放在加锁的地方,并限制人员接近。

货物验收后,供方提供合法票据给我司,供应部人员复核票据上的内容与采购合同、验收单上的是否一致,并根据合同上的付款要求填写付款申请单交送财务部。财务部优先考虑用银行承兑汇票付款,并对资金计划、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进行严格审核,经总经理批准,由出纳办理相关货款结算。

公司09年的存货周转率为4.71次,比08年的4.11次有明显提高。09年全年采购额约18,897.65万元,共耗用19,023.10万元。

分析说明:

(1)中药材09年耗用额比08年减少261.62万元下降率6.2%,其中当归减少259.8万元,占总额的99.3%,原因是当归从08年的采购单价41.83元/kg下降到09年的15.13元/kg,虽然09年耗用量比08年增长18844.53kg,增长18.21%,但还是导致总耗用额下降。除了当归,还有丹参、皂角刺、防风等9种中药材有这种采购单价差异情况。

(2)原辅料采购额及耗用额增长大的原因是09年将“空心胶囊”归入辅料中核算,而08年则归入包装物中核算。若不考虑“空心胶囊”,09年比08年耗用增长不到1%。而“空心胶囊”09年比08年耗用额增长2.81%。(3)包装物耗用额比08年减少175.36万元下降6.85%,主要原因是09年“空心胶囊”耗用427.92万元归入辅料中核算。

分析说明:

(1)原辅料耗用额09年比08年减少334.78万元,下降率为4.54%,主要原因是头孢拉定的耗用额比去年减少372.97万元。头孢氨苄的采购单价则由去年的469.06元/kg下降到317.71元/kg。

(2)包装物耗用额比08年减少65.08万元下降3.86%,主要原因是09年“空心胶囊”耗用其中215.85万元归入辅料中核算。

货款支付情况

分析说明:

根据公司的经营方针优先考虑以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09年比08年通过以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增加8.26%,但是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支付没有达到采购总额的50%。

二、审计内容

本次审计采取了抽查的方式进行。

(1)随意抽查一个月的订货计划书,检查其是否符合当期的采购政策。

原材料的订货计划是否根据当期的需料计划实施,是否按管理制度及权限规定要求办理审批手续,是否按预先编号、保管订货计划。

(2)分析比较需料计划、库存量及订货计划,检查其是否进行合理安排。

(3)检查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是否经过市场调查、比较、审批程序决定。

(4)检查采购合同条款是否充分,有无损害公司利益,是否有指定人员审核,是否交财务部存档,合同专用章是否经过适当审批。

(5)检查是否按需料计划申请订货计划,跟踪其实施过程,检查其采购价格、供应商及审批情况,比较当期实际生产及库存状况。

(6)审核供应商的发票与订货计划、采购合同、入库单的名称、单价、数量是否一致。

(7)检查是否存在超收,超收标准的规定;分析超收原料的价格与数量是否经济、是否合理。

(8)查阅询价是否有书面记录并存档,是否作为订货计划审核的依据。

(9)查阅供应商的档案是否健全并定期更新;是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评、且考评指标是否合理,查阅近期的供应商评价表,查看是否存在大量得分较低的供应商。

(10)查阅公司是否有关于采购批准额度的权限规定。

(11)查阅公司的质量原因造成退货的标准及其执行情况,查阅退货的“出库单”,检查其是否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退货是否充分、及时,供应商是否签字;退货是否符合质管部的建议,退货时是否有质管和财务核查。

三、审计结果

(1)订货计划符合当期的采购政策,原材料的订货计划都是根据当期的需料计划实施,且每份需料计划都经过生产部部长复核,订货计划则由总经理审批,方能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供应部将每月的需料计划、订货计划归档。

(2)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均经过市场调查,货比3家,但部分原材料的供应商只有一家符合我司资质要求,最后由领导审批。

(3)采购合同条款充分,无损害公司利益,并指定授权人员代表签订,保管合同专用章,合同签订后交财务存档,以便审核、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