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个人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

时间:2023-07-09 07:29:50 作者:曹czj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个人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也在不断推进。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小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研究的教育教学方向,同时作为小班化的音乐教师,我所制定的音乐教学的研究方向是:——小班化环境下音乐创新教学与学生个性教育的发展与探索,我实施的理论依据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音乐课程改革标准的目的要求,现行的教学模式必须从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德育教育、教学评价等,急需进行研究;根据教育发展的这一形式,我在音乐教学上做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音乐教学中不仅进行创新教学,同时我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方案,对个性化教学,我有以下三点阐述。第一,考虑小班人数少的特点,使音乐教学更好的面对每个孩子,注意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第二,音乐教学应该成为学生充分享受愉悦的天地,培养美好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第三,就音乐教学而言,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与其它学科的沟通,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音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素质,以达到个性的和谐。

二、研究的方式 :主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并把教学情况不断的向教研组进行反映,通过同学科之间的公开课以及跨学科校级公开课来进行效果体验,并不断纠正,不断钻研,不断创新,我发现,一切教育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便谈不上主体的发展,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以"学"论教,把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贯穿于实验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低效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通过实践,我发现,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主动思维,就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要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然后再因势利导,使这部分学生认为“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观念。

(二)紧扣新大纲的要求,以及小班化的特色,在音乐活动课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应给予充分鼓励。在音乐课中,无论主题是欣赏、唱歌,还是器乐演奏,教师都要用心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只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理解音乐的意境,体会旋律的优雅动听。

(三)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学科教学实际,改革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运用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智慧来进行学习。

(四)根据新教材改革的课程标准要求,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口,培养个性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科间的互相融合,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在研究当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具体实施是以内容为突破,提高综合素质:注重音乐教学自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不仅课内其乐融融,课外也能热情参与,发展爱好,开展内容多样的研究性学习。大量充实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对小班化教育在新课程教育中实施的一点心得体会,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研究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

一、小班化教育追求的是始终儿童置于主体的位置,一切以儿童的主体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儿童的需求及发展潜能。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二、小班化教育是一种优质教育

所谓优质教育是一种高质量、高水平、商效益的教育。它是指充分利用各类人力、物力资源,最大价值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促使儿童获得最充分的教育。小班化教育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与优化组合教育资源,又可以使儿童在活动中密度、强度、效度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时间与空间的利用率和效益也同步提升。这就使儿童不但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并且获得更多的作为活动主角的机会。又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教师有条件做到“面向全体儿童”,对每一位儿童实施“等距离教育”,让教师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避免了过去教育中教师容易“重视两头,忽略中间”的倾向,保障了每个教育对象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传统教学偏重于注入式讲授,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而小班化教育追求的是启发引导,注重儿童的主动探索及自身体验,力求增加儿童直接经验的积累。小班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给教师提供了分组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孩子受关注的程度提高,参与、交流的机会增多,避免了大班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情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更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初进学校的孩子克服对学校的恐惧和抗拒。学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了更多的参与机会、被关注机会、交流机会,使学生在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出现更加积极的倾向。“小班化教育”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隐藏在其后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以及教育方法的变化,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小班化教育”是以缩小班级规模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要创设适合小班化教育的环境

教育环境是一种综合性氛围,它构成了教育的情感场,对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小班化教育”的教育环境优化上,力求实现“个性化、情感化、知识化、童趣化”四者的统一。在个性化环境设置上,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化环境设置上,要为学生营造大家庭的温馨氛围;在知识化环境设置上,要让每块墙、每扇窗都能说话,进一步延伸教育时空;另一方面,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小班化教育”的环境增添童趣化色彩。

五、作为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变换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要实现人才观的转变。学习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具体的人的主体性活动,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儿童培养成一个自主、自立、富有个性的人。其次要实现师生观的转变。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知心话,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内外成为开发学生潜能的“绿色通道”。第三要实现评价观的转变。改变过去只重智力不重非智力,只重成绩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主观片面的学生评价观,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改“秧田式”座位排列为扇形、马蹄形、半环形、圆形等座位排列,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又能缩短师生、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

小班化教学能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为课堂中的动态交流、尝试体验、参与互动、激活创造提供良好条件。高成本、小规模、高效益的小班化教育模式将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我对“小班化”认识的改变

在学习“小班化”教学之前,我对“小班化”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小”字,对小班化教师非常羡慕,觉得班额小,学生少,相对来说应该轻松很多。但学习小班化教学与实践后才知道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二、我的课堂变了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想先从课堂教学的探索入手,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小班特色的语文教学。我从营造教学氛围、小组合作和多元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不同语文方法的尝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一点收获。

(一)教学氛围更和谐了。

我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和蔼的目光注视着每个学生,在整堂课中表现出对学生信任与激励的神态。一句句“讲得好”、“说得不错”激起学生兴趣,从而达到师生共享成功乐趣的感情交流。通过创设情景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使学生的每堂课都学得快乐、轻松,使学生处于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状态,符合“乐学”的原则。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是古板、拥挤、五六十人的济济一堂的大班教学无法比的。

(二)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多了。

小班化教学使我的语文课再也不是老师与几位“课堂明星”的一唱一和,这样的配合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把如今的语文课叫做“全生总动员”。不再担心那些胆小、不善表达的学生影响教学进度,而不敢请他们发言,让语文课成为每个学生演出的舞台。

(三)小组合作雏形

1、识字学习中的合作:

(1)找生字词:同桌对照一下找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起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该怎样组词正确。这是最简单的合作,孩子们都愿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说是简单的合作热身。

(2)学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以后,同桌你读一个,我读一个,如有不对的地方给对方纠正后再让对方读一读,读完后同桌交换读。这个过程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检查监督的过程,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学习。

(3)去掉熟字读生字: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这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或小组内说说记忆生字的方法。

2、写字中的合作:

(1)同桌一起书空田字格里的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如果写的一样就说明正确,如果不一样讨论一下错在哪里?)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对方听,既巩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词,又互相补充了对方认识。

(3)小组互相监督平时的读写姿势、纪律情况、发言情况等。。

(3)阅读学习中的合作:

a同桌对照一下自然段序号标注的一样吗?不一样的找一找问题在哪?

b同桌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马上给对方纠正,然后再读。

小组内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纠正后再读。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小组长分好工。(为今后真正的小组合作打基础,树立小组长威信)

4、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合作学习,我把竞争也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速记住汉字,在合作与竞争中正确阅读课文,在生生的互相帮助和提醒中不断进步,这样的上课效果甚佳,我发现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维得到最大发挥,记忆也特别牢固。

(四)多元评价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1、讲究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被赏识的快乐。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人都有一种引起注意,得到认可,获得赞赏的天然欲望,特别对于学习困难孩子一句表扬很可能唤起他的进取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上,我寻找机会给班上的特别好动的李靖激励性评价。“瞧,今天李靖坐得多直呀!”“你的发言真精彩,一定是认真听课了!”“要是你上课不乱动,老师就更喜欢你了。”降低对学习困难孩子的要求,提问时,也选择简单的问题,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学习自然就产生了兴趣。在教学中,我还把这种赞赏别人的评价教给每个学生,使他们更愿意合作,同学关系也更融洽。

2、重视非语言评价,增强亲和力。

在注重语言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非语言性评价。体态语言的激励评价。人体是一种信息发射站,人的接触除了有声的语言外,无时无刻不用动作、表情、体态等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例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会意的点头、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体态语都代表了教师的评价。这些都会牵动学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可以拉近你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次语文课,学习能力比较差的陈子鹏同学犹犹豫豫地举起小手,我以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请他回答。他大胆地站了起来,我微笑着对他轻轻点头,他得到鼓励后,答得很好。我请全班同学用鼓掌给他评价。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坐下去后就有点得意洋洋,讲起了小话,我看着他微微摇摇头,他马上坐直,不讲话了。我马上给他竖起大拇指。“无声胜有声”,无声的评价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能让学生接受,更能促进学习困难孩子的转化。

3、采用延迟性评价,给学生进步的权利。

学生的能力品行肯定是有差异的,做为语 文老师,我碰到那种因智力因素或懒惰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孩子就容易着急,但越心急越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尝试采用延迟性评价,并降低对学困生的评价指标。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只要他们的作业对自己来说是进步的,虽然没有达到优秀的要求,可以评优秀等,并印上小红星,但要对孩子说明他的“小红星”是打给他“认真的态度”。

4、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开展评价活动。

教室空间是班级文化的载体,利用教室空间的开辟小组评比专区。在背书、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考核孩子,只要达到老师要求,表现良好的就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贴在自己小组的荣誉栏里,集够十颗小星星就可以换一个笑脸圆月亮。每得到一个圆月亮小组内每个孩子都会得到老师的奖品——精美的书签,可爱图案的小即时贴、作业本等,这样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也是增强了孩子的小组意识,竞争意识。

三、小班化教学中的困惑

最新个人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新课程实施以来,生本教学理念已成为共识,但我们在平时的调研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系错位、缺位;学习目标的制定泛化、虚化;教学环节的设置盲目随意;学生的学习只有形式,缺少学习行为的规范要求,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只存在于教学设计中,课堂上难觅踪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堂上目标达成与否缺少有效的反馈检测机制;“教无启发,学无思考”“探究无意义、互动少争鸣、合作无目的”“课内损失课外补”等伪科学的教学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被“题山卷海”包围,课业负担重,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围绕“打造生本课堂”这一中心工作,大力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策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和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策略,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快速提升,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其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校本培训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认真落实“且学且行且思”教学研训一体化策略,通过不断地“学点滴、行点滴、思点滴”,促进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快速成长。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全力打造“诚和乐”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了“爱与责任”“用心去做”“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敬业乐业意识。二是提升业务水平,除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远程研修、教研活动外,进一步强化《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培训手册》《教师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常规、优秀教学法培训手册》《名师课堂教学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等先进理念的学习;立足校本,?j真组织开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小、实、真、急”校本专题研究,通过“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充分发挥山东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的优势,不断“走出去请进来”,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青岛市以外的名校考察学习,外出人员的学习体会均编入《且学且行且思?d?d他山之石》,作为二级培训的重要内容。这些措施有力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专业化水平朝着“六会”的目标前进,即教学理念会运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造,教学专题会研究。

二、加大“以生为本”理念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力度

如果说国标课程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全面中就要有重点,是“营养餐”,那么,校本课程开发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学生最需要什么就要开发什么,是“自助餐”,具有可选择性。我校立足实际,充分挖掘现有条件和资源,在对教材适当取舍、延伸、拓宽,重组的基础上,出台并认真落实《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开设了拓展型课程(如益智类的“中国象棋”,语言文字类的“写作”“古诗文诵读”,艺术、健身类的多个社团活动等)、探究型课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泊里红席、太极拳、剪纸;趣味数学等)等15项校本课程,力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选择机会,营造和而不同和个性张扬的氛围,让每个生命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以生为本”理念的集体备课研究和团队管理

集体备课可以汇集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以求教学的最佳效果。为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和管理,我校:一是践行“只有优秀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的工作常态理念,着力打造两个核心团体:以“面向全体、保优增优、转差补弱、整体推进”的全员育人导师制为载体,以级部、班级为主体的教学绩效“目标实现协作体”;以“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的集备活动为平台,以学科组长、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绩效“质量提高协作体”。二是紧紧围绕“三度”(学生参与度、思维深刻度和目标达成度),大力开展“课前研讨、课后追问”活动,即课前研讨“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什么方法和技能,通过什么过程去了解、观察、思考,获取哪些知识,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追问“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让学生怎样获得?是否每个学生都完成了学习目标?”三是落实好“巧布置、勤检查、快反馈、细指导、速整改”的常规管理精细化策略,实施“工作清单式”“问题解决式”工作方法,严把教学“五大环节”。

四、打造“以生为本”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2、五环节”4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杠杆,按照分层推进、立体实施、长期坚持的策略,下大力气探究“导、学、探、讲、练”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落实“六放”要求:即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的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确保“三个到位”:即教学目标确定到位,教学过程实施到位,课堂教学效果到位,不断追求“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学科之间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之间和谐”,以此营造高效愉悦的课堂氛围。

五、探究“以生为本”理念的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校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按照养成教育“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的要求,开发实施《成功的秘诀》《智慧应对中考》《走向成功》等校本课程,落实《泊中学生一日、一周学习常规》《养成教育一日常规30条》等规章制度,采取《家校联系本》、家长飞信群、有针对性地家访等指导督查措施,加强对学生课堂听讲习惯和早晚自习、双休日等在家时间的自主学习效率、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全力落实“三心”教育,即“信心教育”――提振学生的学习士气,“静心教育”――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责任心教育”――开拓学生的远大胸怀。

六、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的学生潜能开发

采用分层渐进式教学既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原则,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共同发展。我校牢固树立“五种思想”(即: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关爱每位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允许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搞好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学习欲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各年级各学科大力推行“面向全体、转差补弱、保优增优、整体推进”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的成功做法,落实“优生导师制”“边缘生承包制”“质量会诊制”“素质发展星定期评选制”等制度,利用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习共同体”工作手册》,着力研究好学生的现状及成因,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学生以后发展的重点和措施,加强个性化辅导和学生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分层次做好“优秀生、临界生、弱科生”的提升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聚精会神提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不扣严管理,伏下身子抓落实,把教育中琐碎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简单的事情做精细,使得管理再上新水平,质量再上新台阶,改革再出新举措,发展再添新亮点!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黄岛区泊里中心中学)

最新个人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虽然教龄超过20xx年,但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老的经验并不一定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我还在不断的摸索,仅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每一节课前,我们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面对重点班,普通班两个层次的学生,每节课都要根据课本内容以及高考考点要求,搜索各种资料和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等等,但是真正想做好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每一节课前我都会把上课的流程再过一遍,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哪个地方练习,出什么样的习题。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怎样教,还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去学。知识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教给学生,他们接受起来才更容易,才更愿意去学,而后者也是我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比如说哪个地方需要我讲,哪个地方需要学生讨论交流,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什么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考虑周到。只有自己条理清晰了,准备充分了,上课才有底气,才能灵活处理随机的一些问题。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成绩,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当教材内容较简单时,我会让学生自已看书自学,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对重点内容通过问题设置,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针对知识的应用,选编好例习题,尽量让学生板演,暴露出学生易错的地方,通过师生讨论、点评、纠正学生的认知;如果是一些新题型、新方法,我会给学生做好示范,再安排对应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反复练习,同时在学生板演中强调解题规范,教学中给学生培养一种意识,通过规范训练,保证会做的题考试得满分。数学教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课上要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每一章节知识、题型和方法是有限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和学生一起归纳本章节内的题型和思想方法,要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提高学习的效率。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数学学习,作业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业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我批改作业时都是把对的和错的分开,错的单独发下去改错,然后再收上来批改,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错点,再反复练习。个别学生我就单独找他来,让学生自己说错误原因,对他进行当面指导。批阅数学练习册,我利用晚上的自习辅导时间,给学生面对面的批阅,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我会在上课时特别强调,并集中讲评。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总之,在教学中我也还在不断的摸索,就是做细、做实教学常规,同时我还需要不断学习,还需要各位同仁的帮助。

最新个人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重新定位。

生本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你问我答”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从根本上尊重和依靠学生。它需要教师不但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还应在课堂上尽可能弱化自己的地位,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学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而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这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

因此,在生本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也有所改变。教师课前是设计者,在课堂上是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数学的课堂。

二、先行导学,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造就生本数学课堂的精彩。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关键是做好课前准备。在每节课之前老师都要给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小研究,学生必须在课前按教师的要求,根据第二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网络、书本、家长等去了解大量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整理资料、自觉预习并记录预习成果。否则在课堂上将无法进行合作交流与展示。因此,教师要提前策划好前置性学习小研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先学。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精彩的表现,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旨在引发每个学生思维,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中,老师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三个前置任务:第一,找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第二,画几个平行四边形,并猜想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或结论;第三,如何验证你的猜想。这三个问题,涵盖整节的学习内容,且简单、根本、开放,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探究,自行获取知识,学生拥有自由的探索空间,兴致必然极高,思维必然十分活跃。因此,本节课上,教材中共呈现平行四边形的三条性质,结果学生共讨论出六条,不仅仅是学生的结论远远地超越了教材,重要的是学生的获取过程与验证方法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可谓是:课堂上的一切精彩缘自于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出表现,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更加精彩。

三、自由开放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郭思乐教授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把传统的“老师苦教”比做插秧,多年来,农民把秧苗插的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的越多。可是这样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既减少了劳动量,又保护了秧苗,给他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同样,教育怎样能使受教育者自己提高自己,调动其积极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邓小平解决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这一难题的做法就是把土地还给农民;而教育怎样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呢?就是把学习交还给学生,即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将“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

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把我们口头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把学生可以自主学的部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体验成功、快乐学习。

四、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学习的课堂。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改变教学模式,践行生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把自己先学中遇到的困惑带到课堂;上课时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步骤,把讲台让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登台亮相。

生本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交流,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了很大作

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探究得来,再由学生传授给学生。老师讲解比较少,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老师才作适当的讲解,而老师的“无为”,却造就了学生的课堂上的精彩。

生本教育尊重了学生的生命本能,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让我们的教学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着无限的精彩。

最新个人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胡光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课改已十年有余,在这十余年里各种新教育理论乘着课改东风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开来,这里面不乏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但都因为不太成熟,或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而逐步销声匿迹,或渐行渐远。在此过程中我校也一直在课改的潮头迎潮而动。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从领导到普通老师,本着着眼长远的发展理念,积极学习“生本教育”并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反复调研学习在践行生本教育的同时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定位,教学氛围都需要重新构建。在初步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课堂似乎被一种无形的框架所束缚着,一样的教学流程、同样僵硬干涩的课堂,课堂上似乎缺少了什么。“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感悟”,在这样的理念下,本该开放的课堂,由于教师组织形式的单一,导的作用被无形的淡化了,甚至有些教师在怀疑这种教学模式,反对这种模式。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对变革的不适应,反映出我们有理论但还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策略来应对,有行动的意识但还没有灵活运用模式的能力,反映出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模式的内涵和思想,从模仿中走出来。如何走出现状,建构高效“生动”的课堂模式,不单纯去讲求课堂内容丰富生动,而是让学生们都完全参与进来,做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通过各自小组的讨论学习,让先会帮后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带动基础差的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老师教育教学的同行者,与老师共同进步成长,而不是单纯教育的附属品,如何让学生知、学乐、好学,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立足提高小学各科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原则和基本内容

如同任何教学经验一样,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所有学校,所有学生,所有学科的具体问题,教学研究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我们将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学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宝藏” 树立高效“生动”教学观。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相互帮扶等多种形式主动学习,使其思维不断碰撞出创造性火花。各参与教师以实践升华对理念的理解,从模仿学习逐步到内涵地切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2.以课题研究促进各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理念的指引下,细心雕琢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探索适合不同课型的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为各科教师构造一个完整的详细的可操作的教学流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指导自学,由扶到放 “兵教兵”,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订立“赶、比、超”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通过高效“生动”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为达成以上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2.观摩学习生本等高效课堂,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关键是分析各基本环节,领略其实质内涵,不仅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而且要在行动中实践、突破,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研究教法的选择,立足学生的学情,立足各科教材的不同内容和课型,灵活运用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关键在“导”上下功夫。

4.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研究自学提示的设计,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存异质疑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

5.研究并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单一的程式化的模式过渡到多元的灵活的高效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原则):

1.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课研与教改相结合,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4.总结反思性原则。充分利用果庄小学教研群与同伴加强交流,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实验水平;通过反思和总结,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思路。

5.教育资源实现最大优化原则。实验过程中,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重组,实现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突破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主要流程是:辅助环节(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提示约2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是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提问、讨论),后教(约10分钟,学生相互更正或兵教兵,师生讨论),最后则是教师总结指导,并当堂训练(约13分钟,教师指导总结约3分钟,剩下10分钟学生完成作业),这是借鉴“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我校实际设计的教学流程,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运用此模式,对各环节的要求往往会差别很大,在流程的运用上也会有效果的千差万别。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细化生本教育模式,分科目、分课型进行研究,尝试找到、不同科目不同课型运用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流程,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将着力突破两点: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二是突破教师“导”的艺术,将教师直接的引导提问,逐渐变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整体上构思,于细微处点拨。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调研动员、初步探索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1.广泛开展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理念研讨会,深入研究“生本教育”。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案例,在案例中理解“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5.确立《高效“生动”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并开题,明确各成员研究任务。

6.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8月)

1、学校成立《构建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果庄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

1.课题组成员全面实施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课题负责人及成员不定期推门听课,检查落实情况。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一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开展更为广泛的校级示范研讨课,请更多参加高效“生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参与进来,集思广益,推广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科课型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5年3月—2016年6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细节问题研究。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化研究的成果。2.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研讨会、博客交流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不同学科课型的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高效“生动”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展现学生真我风采”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激发兴趣 ”“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我们将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我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在校学生。重点关注参研教师在高效“生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各种积极的情感。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说明

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实践研究法。把“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行为。

2.归纳总结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学期内所上课型相同的两位或几位教师共同比较研究课的设计过程,初步确定所选课型在运用“先学后教”理念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并集体商讨通过。研究成果中要注明每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学生思考是什么,教师采取的策略是什么等,尽可能详细地把实践此类课型时所遇到的问题或可能的问题都表达出来,形成一个有理有据,符合实际的操作流程。

3.网络资源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对高效“生动”课堂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4.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最新个人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教师要与学生相等对待,建立一个相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要做到。这样,学生才华服气,才华建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一马当先,建立威信,才华给学生以典范的示范作用。

教育学以为:“教育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直接阅历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心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会的进程。教师要充分信赖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动获取知识的情感根底。在作业中,我以真挚、相等的心态与学生共处,我的诚意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仅是教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日子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协助,讲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究中,讲堂气氛既严峻又简略,我们用心考虑,踊跃发言。甚至现已下课了他们也常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态和言谈中流显露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出色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可激起学生发作自傲、自强、猛进向上的决计。

在讲堂教育进程中,不能老选用一种教育方式,这样或许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爱好,简略在讲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规划讲堂教育时,应使用各种教育办法办法,使教育进程形象、生动。除了使用多媒体教育外,在上课时,为了激起学生爱好,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竞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天然学到了东西。教育阅历证明,常常变换教育方式,简略激起学生的爱好,前进学生学习用心性和学习效率。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便是奖赏对方说话的一种办法,是接收对方、尊重、了解对方的具体表现。你能耐性听别人倾吐,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前进对方的自尊心、自傲心,加深互相的情感沟通。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不耻下问,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重。在倾听中师生了解沟通,毕竟实现教育相长,讲堂教育就有了灵性。

以上便是我参与教育作业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育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少,但是我会持续尽力,不断迎候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