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蚂蚁观察日记优质

时间:2023-07-09 15:45:57 作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蚂蚁观察日记优质篇一

今天,我从网上购买的蚂蚁工坊邮寄到了。我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容器,里面装着绿色的凝胶,模拟出蚂蚁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一个蚂蚁生态园。由于事先看过说明介绍,我先用吸管在软软的凝胶上戳了四个深约1厘米的小洞(以方便蚂蚁日后开工打洞),然后熟练地拿出旁边两个透明的塑料导管,装在容器端口,它们就像两架“天桥”,给这个生态园中的蚂蚁出行活动带来了便利。之后,拿出配送的小塞子堵住通风口,只留下一个孔等待蚂蚁进入。

蚂蚁是装在一个两端塞着海绵并被钉紧的小吸管里,共30只。吸管上还扎有几个小孔,以便蚂蚁呼吸外界空气。透过吸管可以看到,蚂蚁们都很活跃。由于担心把它们放入容器时会跑出来,细心的妈妈剪掉吸管一端,慢慢地拔出事先塞入的海绵,与此同时将此端口对准工坊的进口。蚂蚁陆续欢快地进入了“新家”,但还有几只似乎留恋旧窝,迟迟不愿进去。我们只好敲击吸管,将它们“逼入新家”。

进入工坊,蚂蚁们都又活跃起来。起先在休息室里不停地爬来爬去,相互之间碰碰触角,打着招呼,很是友好。很快地,有两只最活跃的蚂蚁离开休息室,通过“天桥”,爬到了工作室里。我以为它们要工作去打洞。谁知,它们只是来来回回爬了两三圈后,又回到了休息室。

妈妈说;“它们刚入新家,还不适应,可能过一段时间才会去工作。”我想想也有道理,那就再等等吧。

我购买的这些蚂蚁都是工蚁和兵蚁,据说善于挖掘打洞,一般在12个小时之后就会开始工作。它们靠吃胶体维持生命。我用放大镜观察,它们浑身漆黑,比普通蚂蚁的个头大一些,跑得也快一些,体长最大的有1厘米多,最小的也有7~8毫米,长有粗壮的上颚,头大,近三角形,前、中胸背板较平,有胸腹节,身体有一定光泽。通过网上查找对比,我判断它们是日本弓背蚁,这种蚂蚁在我国东北地区、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都有生存。

嗯!有道理,最近气温偏高,一直都是30℃多,我们人类都热得受不了,何况这些小昆虫呢。这不,今天就在休息室里发现了两只蚂蚁的尸体。可是,转眼又想:中午太热时,我不是也开着空调呢,这样温度应该也有25~27℃吧。唉!也许是湿度达不到蚂蚁们活动条件吧!

仔细想想,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购买的只是一些工蚁和兵蚁,没有蚁王和蚁后的领导,它们打洞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天气还是很炎热,每天爸妈去上班,我就开着空调呆在房间里看书写作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呆在蚂蚁工坊旁边,观察蚂蚁活动。但是蚂蚁们仍然没有一点要“动土”的样子。这十天来,真是让我很失望。你瞧!它们有的趴在绿色的凝胶上面,有的簇拥在一起,有的勉强爬动几步,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休息室……就是没有要打洞的样子。真是折磨人啊!我简直要失去关注它们的兴趣了。

突然,我发现工作区内有一小堆蚂蚁的尸体,数了数,死蚂蚁大概有十多只的样子,都是断开的,一节一节的。再看看休息室,前几天陆续出现的几只蚂蚁尸体不见了。看来,是活的蚂蚁将同伴的尸体集中清理,堆积在一起了。

蚂蚁还是没有打洞,倒是每天都有一些蚂蚁陆续死去。有时是死在休息室,有时是死在工作间。但每次在第二天早上,我都会发现尸体集中堆积在工作室的凝胶上面,慢慢地由一小堆变成了较大的一堆,尸体堆里还夹有一些凝胶。活着蚂蚁照样爬来爬去,或一动不动或积聚在一起,就是不去工作。

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蚂蚁不管死在哪儿,其它的蚂蚁就会把尸体运到离休息室较远的地方,集中堆积掩埋起来。它们很有环保意识,怕腐烂的尸体污染自己的家园。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运送尸体的吗?那我就告诉你吧:它们先用大鄂把同伴的尸体咬成一节一节的,再把碎尸一点一点的清理运送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室),堆积在一起,并衔一些凝胶进行掩埋。看到这些,我不由得对这群蚂蚁产生了敬意:它们真是既讲卫生又懂感情啊!

关于蚂蚁的死亡,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上网查询,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只要有一只蚂蚁死亡,就会散发出一种气味,其它的蚂蚁闻到气味后,会把这只蚂蚁“安葬”掉。工坊内透气性不好,这种气味不能很快去除,其它的蚂蚁身上只要沾染了这种气味,就让别的蚂蚁错以为它们已经死了,也会当作尸体来处理,但这些蚂蚁是活的,当然不会任人“活埋”。于是也会发生蚂蚁之间的互相撕咬和残杀,然后就有更多的蚂蚁死去。死去的又被活着的清理堆积,如此循环而已。

早上刚刚起床,我来到蚂蚁工坊旁,只见尸体堆又慢慢增大了一些,看来蚂蚁又死亡了几只,数了数,活着的蚂蚁只有9只了,它们在最边上那条事先戳的绿色凝胶洞周围进进出出,似乎在忙碌什么。当它们相遇时,还不忘用触须交头接耳。再看看凝胶洞,啊!比以前变长了。我测量了一下,已经有2厘米多了。“蚂蚁打洞了!”我高兴地叫起来。

我想:这几天来,我把一直把蚂蚁工坊放在空调房里,一定是在晚上气温较低或恒定时,蚂蚁们陆陆续续工作了一些,只是因为进度不明显,所以我才没有及时发现。

我好伤心啊!蚂蚁现在只剩下1只了,看来这只蚂蚁的生命力还是最顽强的。它体型较大,应该是只工蚁,而且是这群蚂蚁中的领导。只见它孤零零漫无目的地爬来爬去,一会来到休息室,一会来到工作室。

蚂蚁尸体堆上不再是完全黑色的,而是周围长出一层白白的、黄黄的东西,我用小棍拨了拨,似乎有些粘性,可能是长螨虫了吧。有机玻璃容器周围也蒙有一些淡淡的水汽。看来,随着蚂蚁们的死亡,这个生态园已经被污染了。

今天下午,最后一只蚂蚁也死去了,它的尸体就躺在尸体堆旁,没有同伴替它清理。看来,我对蚂蚁工坊的观察生活也即将结束了。我拿着工坊来到小区草地上,用小棍慢慢清理出蚂蚁们的尸体,然后用土掩盖好。

1、凝胶质量较差,缺乏营养或者是营养单一。

2、天气炎热,气温偏高,使蚂蚁的生活习性受到影响。

3、工坊内通风不好,死去的蚂蚁不便及时清理出去,污染了生存环境,加速了其他蚂蚁的死亡。

4、蚂蚁群中没有蚁王和蚁后的领导,集体活动组织性不强。

2023年蚂蚁观察日记优质篇二

蚂蚁是怕樟脑丸的。

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相传秦末两支起义军刘邦与项羽争霸,结果项羽兵败乌江;一天黄昏,项羽在军帐外看到了无数蚂蚁写成了大大的“死”字,他想这是老天要我死我不得不死,于是就拔剑自杀了。“蚂蚁会写字?”我不信,爷爷硬说他信。怎样才能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起来。

我先拿出一瓶空瓶子、一些蜂蜜、一只毛笔和一些水,再把爷爷叫了出去,来到一片空地上的墙边,我把蜂蜜和水到进瓶子里,把毛笔放在水里转,均匀后我在墙角写了一个“超”字,我对爷爷说:“爷爷,我已经准备就绪了,一会儿就有一堆蚂蚁会在这里组合成一个‘超’字。”“我不信。”爷爷肯定地答道。过了一会儿,有一只蚂蚁爬了过来,又爬了回去;又过了一会儿,有一大堆蚂蚁爬了过来在我画的地方,“写”出了一个“超”字。

蚂蚁是一种十分很常见的动物,我在楼下的花坛中经常看到它们。他们常常为了生存,成群结队的出去寻找食物。可是他们是如何找到家的呢?于是,我打算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

我捉住一只掉了队的蚂蚁,把它放在一个不透光的纸杯里面,只让它看见天空。“拘留”了一个小时后,把它放在了泥地上。它居然还认得路!这对它来说可是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呀!我想。于是,我立刻又把它捉了回来,又把它拘留了一个小时。不过这一次,我在杯口上蒙了一层黑布。等把它放出来的时候,它居然有一些不知所措了。从这个事实说明,蚂蚁是靠阳光来认路的。

蚂蚁还有什么方法认路呢?我又做了一个试验。我跟着一只去找食物的蚂蚁走,在它走过的路后面,我撒上了许多黄沙。然后,用一根小树枝不停地骚扰蚂蚁。蚂蚁被突如其来的树枝吓坏了,转过身来就向家里逃。一转过身,它就愣住了,然后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爬,回家的路找不到了!最后,本人不得不亲自把它送回了家。看来,蚂蚁除了靠阳光来认路,还靠一个好记性呀!

这小小的蚂蚁,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我以后,可不敢再小看蚂蚁了。

我在教室扫地时发现了一只大蚂蚁,它真是太大了,我打算好好观察它。

我准备拿镊子把它夹到文具盒里,可它似乎知道我的心事,像犯了罪的人一样东逃西窜,我总是捉不中它。瞧它好像在嘲笑我:“笨蛋,笨蛋,你捉不住我!”我很生气,再一夹,哈哈,总算捉中了。

我得意地走向座位边,把这名“罪犯”放进“囚牢”——我的文具盒里。

我仔细地观察它的外形:这只蚂蚁的个头比我们平常见到的蚂蚁大多了,足有一厘米长。它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头部、胸部和腹部。腹部比胸部大,胸部比头部大。胸部和腹部下面都有脚,胸部下面有两只脚,腹部下面有四只脚。腹部又圆又鼓,像有一个蚂蚁卵。

突然,它翻过文具盒,出来了。我急忙拿起镊子,夹它。我向左夹,它向右跑;我向右夹,它向左窜……最后,我费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夹到了,再次将它放入文具盒里。

它在文具盒里卷起来,并慢慢地爬动。我想它肯定快死了。突然,它翻了一个身,拉直身子,向出口奔去!要不是我反应快,说不定它就又出去了。

我恍然大悟,刚开始它卷起身子是在装死,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这调皮的大蚂蚁!

2023年蚂蚁观察日记优质篇三

今天下午,我在外婆家楼下发现了一群正在搬运食物的'蚂蚁,禁不住好奇,我便蹲下来观察了起来。

他们身体呈黑色,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头上还有一对触角在不停地摆动。它们腹部有一、二节呈结状。前足距离大,呈梳状。回想曾学过的内容,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蚁、挖洞、搜集食物的是工蚁,那眼下这一排排歪歪扭扭的队伍应该就是工蚁了吧。接着,我又想起课本上写蚂蚁是靠气味辨别方向和传递信息的,就伸出手在蚁群周围蹭了蹭,他们立刻像摸不着头脑似的乱转了起来,估计是失去气味后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我还觉得没有玩够,便想到了一个曾在书上看到过的实验:把一只蚂蚁烧成灰之后,撒在另一只活蚂蚁身上,其它蚂蚁就会认为它已经死了,不管那只“死蚂蚁”怎么动,其它蚂蚁还是要把它抬走。我按照实验步骤,把死蚁灰撒在了一只活蚂蚁身上,再把它放到蚁群当中,果然发生了这种情况!那只被撒了死蚁灰的蚂蚁被其它的蚂蚁当成了死蚂蚁抬着走了,尽管它在不停的挣扎,抬着它的蚂蚁似乎还像没感觉到一样,竟“毫不动摇”。但再一想,蚁群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嗅到了死蚂蚁的气味,自然会认为它已经死了。

我高兴地把这些发现记了下来,又继续低头仔细观察了起来,我发现较大块的食物都是好几只蚂蚁一起配合搬运的,前面几只什么东西都不搬的应该是领头带路的。它们的合理分工真是令人惊叹!

形成组织的蚁群能分工明确、团结一心,让我自愧不如。我们班级虽然有值日表贴在墙上,但也难以像它们那样有条不紊,也没有像它们那样团结。小小的蚂蚁倒成为了我们的老师,教会了我群体之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都不仅仅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老师。而生物学就是我们读懂自然奥秘的钥匙,热爱生物也就是热爱自然。

2023年蚂蚁观察日记优质篇四

今天,我看见了蚂蚁搬家这个有趣的现象。

我在小区的.花园里玩耍,突然发现石阶上有成群结对的蚂蚁。它们整整齐齐地连成一条线,像一支训练有素是队伍,一个接着一个,始终朝一个方向前进。

不好,前面有一块石头拦在了路中间,像一个霸道的拦路虎,蛮横地挡住了小蚂蚁们前进的步伐。只见小蚂蚁不慌不忙,迅速地爬过石头。看来,为了到达目的,它们不惜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啊。

我想试探一下这支“军队”是否真的那么遵守纪律。于是我拿起一根小树支,将排列整齐的蚂蚁队伍打乱,让它们“溃不成军”。在几秒钟的动乱之后,它们又立即重新组织好了队伍,真是让我惊叹。

我问老妈小蚂蚁要到哪儿去,老妈说这是蚂蚁在搬家,哦,那就可能要下大雨了,它们要往高处搬,这样才不会被淹。不过多久,天空果然从远处飘来了很多乌云。

我心里暗暗的祈祷:希望这支坚毅的队伍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到达目的地。

我到这一只只团结友爱的蚂蚁,我真开心。

细心观察生活中现象,就可以发现好多有趣的东西。

2023年蚂蚁观察日记优质篇五

今天似乎没什么特别,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特别无聊。

突然,我看到前方路上黑压压的一片。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它们正把一大块面包分开搬运。我很好奇,就蹲下来观察。

只见好多只蚂蚁在把面包搬运到他们的“家”——绿化带中的石缝中。一只小蚂蚁搬着比他大1倍的面包,艰难的向绿化带里走。他走走停停,走走停停,不时和其他蚂蚁碰碰触角。那些蚂蚁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一起帮那只蚂蚁搬运,不一会就成功搬走了。

一只蚂蚁脱离了大部队,跑到了一颗大树底下,竟发现了一些细细碎碎的面包屑。它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边去搬运碎屑,边告诉同伴。一会,大部队分离成了两部分,而且朝面包屑方向去的蚂蚁越来越多了。我拿起面包屑,放到靠近绿化带的地上,想帮帮他们,可我一拿他们就吓跑了,只好作罢。面包屑搬运完成了,同时大面包也被处理光了,真为小蚂蚁高兴。

蚂蚁竟是那么团结,他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我,令我不由自主的佩服他们。

2023年蚂蚁观察日记优质篇六

下午,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可是,勤劳的小蚂蚁还在寻找食物,我去给它们带点好吃的吧。

我只好又去看别的小蚂蚁,这里正运得欢呢!只见它们自己能搬的用前足顶起蛋糕,匆匆往洞口走,好像生怕别人和它抢食物吃似的。正在这是,原来那只头也不回就走的小蚂蚁却回来了,只见它后面跟着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它们的头互相轻轻地碰撞,告诉对方该去哪个方向,哪里有美味等着它们,看得我眼睛都花了。噢,原来它是去找援兵了!

告诉你吧,蚂蚁们可不是一下子把食物全部都搬走的哦。面对那么大一块蛋糕,我正愁着它们怎么搬回家呢!聪明的蚂蚁自有办法。瞧,老蚂蚁咬下一小块,放在边上,再由小蚂蚁搬走,搬到家后,又匆匆赶回去助同伴一臂之力,它们用“化整为零”的办法运走了美味。咦,那块蛋糕自己会走路吗?原来蛋糕底下有好几只小蚂蚁正齐心协力地拉着蛋糕,一点一点向洞口移去,我真正感到小蚂蚁的力气大无比!

我把最后两块蛋糕放在地上,发现蛋糕的小蚂蚁立刻又去报告了,呵呵,还有几个贪吃的躺在上面偷吃呢!

离开时,我仿佛听见蚂蚁洞里传来丰收的欢呼声,心里别提有多快乐了!

2023年蚂蚁观察日记优质篇七

一提起动物,大家肯定都会想起慢吞吞的蜗牛、美丽的`孔雀和凶猛威武的狮子。而我却想到了那微不足道的蚂蚁。

今天刚一放学,我就看到了一群蚂蚁在院子里搬东西,我急忙的回到了屋子里,拿了一些面包渣放到了地上。领队的蚂蚁过去,闻了闻,然后跑到了蚂蚁群中,告诉蚂蚁们:兄弟们,前面有好吃的,大家赶快去把它搬到洞里去吧!于是,所有的蚂蚁就到去搬运面包渣了。

9月30日星期一晴

早上,我刚起床,就又来看我的蚁朋有们来了,我来到了蚁巢旁边,发现蚂蚁们在和一条千足虫搏斗,蚂蚁们先是爬到千足虫的身上,一口一口得咬它,千足虫疼得跳了起来,想要趁机逃跑,蚂蚁们还是在后面穷追不舍,经过很长时间,那条千足虫终于被蚂蚁们给咬死了,虽然蚂蚁们在千足虫的面前显得是那么弱小,但是蚂蚁们团结的精神就足以打败那条千足虫了。

我们通过蚂蚁的这件事学会了团结、坚强的品质,这次观察,让我们深入的知道了蚂蚁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