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比亚迪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论文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优质

时间:2023-06-01 21:36:01 作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篇一

刘文云 马栋之 王克平

[摘要]实地考查山东远方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当前运营状况及所处竞争环境,介绍汽车零售企业竞争情报的收集方法及途径,分析该企业内外部优劣势所在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采用swot方法和定标比超法对所收集的竞争情报进行综合分析,向此汽车零售企业提供竞争情报解决方案建议。

[关键词]竞争对手 竞争情报 竞争环境 swot定标比超

[分类号]g350

山东远方汽贸所处的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

2.1 宏观环境

“十五”以来,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2007年全年汽车生产量高达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2006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2006年净增157.60万辆。然而,由于受中央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等政策的影响,油价、保险费用上涨的原因,2008年上半年,汽车市场整体产销增长速度放缓。2008年下半年,汽车生产厂商受国家宏观政策、法律法规及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影响,产量也可能会出现波动,近期实施的《反垄断法》指向汽车销售中的限制最低销售价格、限制跨区销售和品牌授权专卖三大潜规则,《反垄断法》必将影响汽车销售态势。从消费市场来看,单纯一次油价上涨,对消费影响不大,但如果油价持续上涨,可能会对汽车市场影响很大。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汽车经销商。

2.2 中观环境

有59款之多,在这些新车型中以中级车型为主。众多新车型不断涌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汽车市场尤其是轿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多是对销售渠道的竞争。目前,国内大城市市场竞争已白热化,因而幅员广阔的二三级市场成为众多汽车厂商争夺的大蛋糕,东风日产、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主流合资企业,正在加速进军二三级市场。而自主品牌厂商由于在二三级城市的生存空间明显受到挤压,激发了自主品牌厂商的“进取心”,于是,比亚迪、华晨、奇瑞等自主品牌厂商开始“反攻”中心城市,甚至进军北京、上海等一线中心城市,力争在与合资品牌的较量中分得一杯羹。

2.3 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在淄博地区内销售其它品牌轿车的汽车经销商与山东远方汽贸之间构成的竞争环境。淄博地区众多汽车经销商大多集中在淄博中部,多达数十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目前,山东远方汽贸主要销售中高档轿车,在淄博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有:①淄博恒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销售广州本田及东风本田系列轿车);②淄博安泰别克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销售别克系列轿车);③淄博世纪车行(销售一汽丰田及一汽大众系列轿车);④山东鸿达汽车发展有限公司(销售一汽马自达系列轿车)。

3.1 企业内部

大量竞争情报——戈登指出也许多达所需信息的80%——来自于本企业,这可能是许多企业主管想不到的。企业员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无意识地接触到许多关于本行业的情报信息,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及实践经验,经过他们潜意识的分析会得出一些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竞争情报。而且,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通过员工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取或多或少的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信息。所以,理应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信息流通机制来加强对竞争情报的获取。

3.2 公开出版资料

美国海军高级情报分析员埃利斯·扎卡利亚斯说,情报的95%来自公开资料,4%来自半公开资料,仅1%或更少来自机密资料,这说明竞争情报主要来源于公开出版物。

·行业报告:通过行业报告可以了解行业状况、产品销售、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趋势等信息,从而在宏观上把握汽车行业的行情。

竞争车型生产厂商的总结报告:通过分析可以了解汽车生产商家的未来规划重点或战略规划。

·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信息:关注并跟踪竞争对手在电视、电台、报纸等所刊登的广告及文章,可以及时获取竞争对手的活动信息,并且通过分析得知竞争对手的营销重点。

3.3 电子网络信息源

·汽车行业专业分析网站,如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的汽车版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网站,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等。

·汽车生产厂商的网站、淄博地区门户网站或汽车经销商网站。

通过关注这些网站了解生产厂商信息及竞争对手近期的内部新闻、促销等信息,从而有助于判断本地区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

收集和整理情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分析与利用,为决策者提供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充分认识和正确判断,并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条件和能力,提出建议,从而 为企业决策者制定竞争战略提供充分依据。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有很多,如swot分析、定标比超分析、价值链分析、专利分析、波士顿矩阵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

零售企业主要通过实现经营理念创新,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和服务形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信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信息管理等途径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有些分析方法不太适用于零售企业,如专利分析法,本例中笔者主要采用swot分析和定标比超分析法进行分析。宏观层面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远方汽贸的各种要素(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微观层面上利用定标比超法对某一竞争对手进行专项分析。

4.1 swot情报分析

·经营规模以量的扩张为主,成立的品牌4s店众多,但真正盈利的只有少数几家,有的品牌4s店经营状况不佳,产品质量较差,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影响了企业整体信誉。

·经营分散,开展业务众多,但有些业务为企业所做贡献并不显著,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管理不集中,各个品牌4s店独立经营,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与管理。

·员工文化素质水平相对偏低,新进员工服务质量差,且员工“跳槽”频繁。

通过对以上竞争情报的分析,对山东远方汽贸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对国家政策法规及行业信息的关注程度,建立“政策档案”。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化以及市场不断地规范化,由汽车生产厂家规定汽车价格及禁止跨地区销售的格局必将被打破,汽车销售集团通过不断扩展经营范围,增加销售网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汽车的销售价格。

·建立原始信息数据库,向员工提供所收集的信息,提高他们的情报意识。

·建立竞争对手档案库,随时关注并跟踪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

·大胆进行机构改革,精减冗余机构,提高部门之间沟通能力及信息交流能力。

·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加强员工业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汽车零售行业面临的竞争相对于汽车生产厂商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取得长远发展,是汽车零售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竞争情报相关工作做好。企业通过对强劲竞争对手的跟踪、情报收集,比较分析,了解差距、优化战略规划,结合使用各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制定策略方案,增加优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对竞争情报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汽车零售企业应该注意,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两种或多种分析方法。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篇二

;

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却走出了一波“不合时宜”的上涨行情,其逆势而行的胆略及方法,值得人们关注。

不久前,比亚迪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比亚迪汽车完成销量176795辆,同比增长176%。而同期内,中国市场汽车销量达到600万辆,同比增长17.69%。尽管同处上升通道之中,比亚迪超出同行业平均水平将近10倍的发展速度,仍然让业内人士惊呼为“2009年成色最足的一匹黑马”。

但在比亚迪员工的眼里,这个成绩的取得与“黑马”无关,而只是多年来比亚迪经营策略的“厚积薄发”。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由 20 多人的规模起步,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 it 及电子零部件的世界级制造企业,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能源供应商;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的记录;2003 年比亚迪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汽车产业;2007年年底,比亚迪电子在香港成功分拆上市。目前,比亚迪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

据比亚迪公关部负责人介绍,比亚迪一直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大力投入研发。目前公司已经成立有5000名研发人员的中央研究院,同时还设有电子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所,为企业的逆势增长突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此外,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比亚迪还坚持营销创新。他介绍到,比亚迪曾在经典车型f3上市之初首创了“精准营销”策略,经过3年的时间,比亚迪f3已经被打造成一款名副其实的冠军车型,月销量达到20000辆以上。而精准营销也成为比亚迪的营销原则,每一件比亚迪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都伴随着对市场的精准定位。

成本“杀手”——垂直整合

“比亚迪生产的汽车,除了玻璃和轮胎以外,大部分零部件都由自主研发生产”,这是比亚迪员工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是他们的自豪之处。

在如今全球汽车行业分工日趋细化之际,这样的做法无疑显得另类,然而,这条“不是寻常路”的道路却被比亚迪走得日趋开阔。

“比亚迪坚持大部分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是为了有效控制依靠二三级供应商所带来的差价成本和物流成本”。比亚迪负责人这样介绍道。

这种垂直整合的生产模式是比亚迪成功的法宝之一,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比亚迪直接介入供应商的材料开发环节。从方案设计到最终生产全部实行“一站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从内部对各种零部件产品的成本进行调整,将利润的控制能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it领域,比亚迪的竞争对手曾详细核算过比亚迪的产品成本,调查发现,比亚迪的it产品成本比一般的电子制造企业大约要低15%-20%,而降低的这部分成本是竞争对手“暂时绝对无法做到”的。

而在进军汽车领域之前,比亚迪收购了北京模具厂,建立研发检测中心,完成了产业链上的布局,为实现自主研发生产、成功嫁接垂直整合生产模式打好了基础。

“垂直整合模式是比亚迪崛起的一把利剑,充分整合了比亚迪在模具制造、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一方面比亚迪减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一方面比亚迪掌握了更多的核心技术,可以通过改善产品制造各环节来提升产品的品质,拥有更全方位的品质控制力。”比亚迪员工在谈到成本控制时,总会提及垂直整合模式,并认为这是实现成本与品质双赢的“神来之笔”。

而这也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掌门人王传福的观点相对应,王传福曾公开表示:“通过限制出差等方式实现的成本控制没有意义,其一是省不下多少钱,其二是破坏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但通过技术创新控制成本,也许在一个细小的环节上就能节省数千万元。”这是王传福,也是比亚迪的成本控制思维。

“新能源”——新“占”场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比亚迪新能源车f3dm赫然在列,而这也是《目录》中出现的唯一一款轿车产品。

比亚迪副总经理王建钧表示,比亚迪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其一是看中了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市场,新能源的运用,将为传统燃油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提供解决方案;其二,是因为比亚迪从中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尽管经济危机削弱了发达国家的实力,但要想在燃油车领域完成对欧美等国的超越,难度依然很大。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两者则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此消彼长,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工业赶超欧美提供了捷径。

而比亚迪的新能源车研发的确赢得了对手的重视,今年5月,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宣布,已和比亚迪签署了备忘录,双方将在混合动力和锂电池动力汽车方面展开合作。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新能源车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各个跨国汽车巨头都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蛋糕。大众与比亚迪的合作,表明了大众看重比亚迪在新能源运用上的研发能力。而此次合作,比亚迪依然拥有主动地位,因为比亚迪在电池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双方的合作也将把比亚迪推向另一个高度。

经济危机之下加紧布局

“2015年做中国第一,2025年做世界第一”,这是比亚迪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初立下的豪言。

北京某汽车品牌4s店经理吴先生告诉记者:“在刚听到比亚迪‘两个第一的目标时,许多业内人士私下里都嗤之以鼻,但比亚迪用年年高增长的业绩回击了各种质疑。如今业内人士已经开始重新审视比亚迪的目标,而最近比亚迪的连续收购,被普遍认为是比亚迪加速扩张,以图实现目标的表现。”他所说的连续收购,是指今年7月,比亚迪在斥资6000万收购湖南美的三湘客车的全部股权后,又表示将在西安开发区建设一个生产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新工厂。上述两个项目建成后,比亚迪的产能将从现有的40万辆扩充至120万辆。此外,据媒体报道,比亚迪还将投入约30亿元人民币,在湖南建设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新基地预计年产量达40万辆。

比亚迪的扩张不仅局限于汽车领域,去年10月份,比亚迪就以近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宁波中纬6英寸半导体公司,成立了“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其目的是为了拥有自己的电机产业平台。此外,据有关人士透露,比亚迪正在积极谋求a股上市,现已递交了上市申请,正在等候有关部门批准。业内人士分析,一旦申请获批,比亚迪通过证券融资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汽车研发、扩展汽车产品和汽车零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项目等。

相关热词搜索:;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篇三

写作日期:2012-4-25

班级:

姓名:学号

文章内容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1、发展历史

2、公司类型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为“科技的富士康”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3、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发展历史

1974年富士康在台湾肇基;1988年开始投资中国大陆;1996年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建,跨足电脑机壳、准系统领域;1997年高科技实验室完成建置;1998年入列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2000前宣告开启机光电整合计划;2003年收购芬兰艺模及摩托罗拉齐瓦瓦厂奠定手机ecmms光机电垂直整合;2004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工厂;2005年跻身《财富》500强。如今富士康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至2011年富士康出口额占中国大陆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

2)公司类型

富士康如今是最大的ems工厂。所谓ems,即所谓的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ems工厂因为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可能会遇到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引用:电子产品代工,学名叫电子制造服务业。这其实是一个利润微薄的的产业,如果整条产业链有10美元的价值,除加工制造外的6大环节产生了9美元的价值,中国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只不过占到了其中只有1美元价值的环节。而这1美元当中,抛去上游ic芯片原料、设计、制造的0.65%,生产价0.35%,真正的利润只有可怜的几美分。(“中国代工:产业链上利润被压榨殆尽的一环”,《阿里巴巴》资讯)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首先,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典型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向新兴和低成本市场转移。中国大陆以其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

其次,富士康的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全球大规模电子产品需求急剧膨胀,而富士康业已形成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具有高度的技术相关性,为富士康生产制造电子信息类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发展高速期正好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高潮不谋而合,从而为其迅速成长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再次,中国大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18载,正全力以赴迈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改革开放发展高潮,而富士康正好赶上了新中国的这一波发展浪潮。作为台资企业,富士康1996年大规模投资大陆建立龙华工业园,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使自己迅速成为了中国代工业的龙头。

最后,随着多年的发展,ems已经从最初的电路板装配进化到全面系统制造、供应商与库存管理,并正在向设计、物流和售后(维修)服务等方向迈进。随着oem公司努力实现差异化,ems公司充当oem供应链顾问的角色正在日益增强。ems产业正在从多年来最佳的外包环境中受益。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首先,从90年代起,各大代工企业纷纷转战低成本新兴地区,中国大陆首当其冲,包括伟创力, 四海, 天虹, 捷普等全球各大ems企业也出于同样的战略转移阶段。然而,成本控制、服务优化、质量保证已经成为所有ems企业的标准,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富士康在郭台铭独创的「ecmms」服务模式及严格的纪律与效率要求的领导下,透过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ecmms为机光电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模具、治具、机构件、零元器件、整机、设计、生产、组装、维修、物流等服务均涵盖在内。在ecmms的运作下,集团的华南厂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更是全球最短的3c供应链!这为富士康建立起巨大的经济规模,并为提供出色的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及实惠的价格和创造惊人的利润打好了基础,而这是其他ems企业仍然缺乏的优势。再次,富士康通过自己强大的政府政策公关能力、对外营销能力、与客户争取订单的能力、以及将“速度、人才、弹性、品质、成本+附价值”融合的能力,充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通过超低成本富士康与其他代工生产企业展开了激烈的正面交锋。由于富士康将代工企业各个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其他企业根本无法与之全面抗衡和竞争。自2005年起,富士康便开始稳坐“世界代工之王”的宝座。

再者,富士康虽然大力参与共同研发并从事代工,但富士康坚持不开发自家品牌,行事低调。这为其it雇主减少了隐患,也获得更多的信任。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1)供应方

产业链上游:富士康与供应商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原因是它为了追求低成本战略经常向供应商打价压价,甚至在打压情形下不按时付款以至最后供应方只能被富士康以大吃小来解救,这导致了供应商追求自身利润和高效率,提供劣质的原材料,从而导致富士康极高的产品返工率,达不到客户的提货要求,富士康不得不让员工返工。从一个角度看,这反而增加了富士康的成本。从另一角度看,这不但造成了富士康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张,也造成了与员工的关系紧张(因为超高的返工率,员工不得不经常紧急加班)。

2)购买方

补贴减少、以及中国大陆因通货膨胀和汇率差异造成的人工成本优势减弱、土地价格上涨,代工企业的植根于中国大陆的低成本优势岌岌可危。与此同时,购买方对于ems的运作能力和价格构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期待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提高自身的利益。

3)现有竞争者

富士康现有的竞争者是被富士康超越的创伟力、四海等国外企业和比亚迪、华为等新兴竞争者。相对而言,富士康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和最有实力的挑战者应该是同样植根中国大陆的比亚迪。虽然从总收入来看,富士康远远高于比亚迪,但比亚迪显然正处于高增长、高收益阶段。而且比亚迪的增长恰好是对富士康的蚕食,因为比亚迪所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富士康重叠的,两者此消彼长。许多富士康的客户都有连过比亚迪,比亚迪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与富士康同样的低价策略将是对富士康最大的威胁。

4)替代产品企业

由于富士康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几乎都是根据品牌商的设计进行指令性生产,即便富士康参与研发,其关键产权都属于客户所有,因此暂时不存在替代产品的影响。

5)潜在进入者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节节攀升,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将逐渐取代中国的全球代工工厂地位。因此,毫无疑问,东南亚与南亚等更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将成为富士康的潜在竞争者。富士康已然开始进军东南亚,但其植根于中国与政府的良好公关能力优势等将不再起到关键作用。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

富士康将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拉开与现有竞争者之间更大的差距。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郭台铭提出“万马奔腾”计划,万马奔腾电器超市门店遍及全国各地省份,提供一应俱全的电子商品购物服务, 主要以经营家电、通讯、数码产品为主的3c卖场,目前虽只是针对富士康内部员工,但这依然被认为是富士康从“代工王”转型为全业务链,试图摆脱代工困境完善自身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和铺垫。

3)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飞虎乐购”为一新兴成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定位于打造“3c家电网络商城”,富士康为其主要股东。该网站之前专为富士康内部员工服务,于2010年下旬正式对中国市场提供b2b服务。在这个属虎的企业家看来,他的公司就应该像老虎一样迅捷,扑捉猎物要以速度取胜。因此布局电子商务也要快,富士康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仍在调试的“飞虎乐购”短时间内就已建站完毕,产品主要是富士康代工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飞虎乐购商品目前涉及it计算机、手机通讯、摄影摄像、影音、家电、日用百货等方面,并打出“飞虎乐购,放心齐go”口号。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篇四

写作日期:2012-4-25

班级:

姓名:学号

文章内容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1、发展历史

2、公司类型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为“科技的富士康”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3、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发展历史

1974年富士康在台湾肇基;1988年开始投资中国大陆;1996年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建,跨足电脑机壳、准系统领域;1997年高科技实验室完成建置;1998年入列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2000前宣告开启机光电整合计划;2003年收购芬兰艺模及摩托罗拉齐瓦瓦厂奠定手机ecmms光机电垂直整合;2004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工厂;2005年跻身《财富》500强。如今富士康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至2011年富士康出口额占中国大陆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

2)公司类型

富士康如今是最大的ems工厂。所谓ems,即所谓的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ems工厂因为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可能会遇到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引用:电子产品代工,学名叫电子制造服务业。这其实是一个利润微薄的的产业,如果整条产业链有10美元的价值,除加工制造外的6大环节产生了9美元的价值,中国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只不过占到了其中只有1美元价值的环节。而这1美元当中,抛去上游ic芯片原料、设计、制造的0.65%,生产价0.35%,真正的利润只有可怜的几美分。(“中国代工:产业链上利润被压榨殆尽的一环”,《阿里巴巴》资讯)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首先,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典型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向新兴和低成本市场转移。中国大陆以其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

其次,富士康的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全球大规模电子产品需求急剧膨胀,而富士康业已形成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具有高度的技术相关性,为富士康生产制造电子信息类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发展高速期正好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高潮不谋而合,从而为其迅速成长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再次,中国大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18载,正全力以赴迈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改革开放发展高潮,而富士康正好赶上了新中国的这一波发展浪潮。作为台资企业,富士康1996年大规模投资大陆建立龙华工业园,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使自己迅速成为了中国代工业的龙头。

最后,随着多年的发展,ems已经从最初的电路板装配进化到全面系统制造、供应商与库存管理,并正在向设计、物流和售后(维修)服务等方向迈进。随着oem公司努力实现差异化,ems公司充当oem供应链顾问的角色正在日益增强。ems产业正在从多年来最佳的外包环境中受益。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首先,从90年代起,各大代工企业纷纷转战低成本新兴地区,中国大陆首当其冲,包括伟创力, 四海, 天虹, 捷普等全球各大ems企业也出于同样的战略转移阶段。然而,成本控制、服务优化、质量保证已经成为所有ems企业的标准,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富士康在郭台铭独创的「ecmms」服务模式及严格的纪律与效率要求的领导下,透过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ecmms为机光电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模具、治具、机构件、零元器件、整机、设计、生产、组装、维修、物流等服务均涵盖在内。在ecmms的运作下,集团的华南厂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更是全球最短的3c供应链!这为富士康建立起巨大的经济规模,并为提供出色的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及实惠的价格和创造惊人的利润打好了基础,而这是其他ems企业仍然缺乏的优势。再次,富士康通过自己强大的政府政策公关能力、对外营销能力、与客户争取订单的能力、以及将“速度、人才、弹性、品质、成本+附价值”融合的能力,充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通过超低成本富士康与其他代工生产企业展开了激烈的正面交锋。由于富士康将代工企业各个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其他企业根本无法与之全面抗衡和竞争。自2005年起,富士康便开始稳坐“世界代工之王”的宝座。

再者,富士康虽然大力参与共同研发并从事代工,但富士康坚持不开发自家品牌,行事低调。这为其it雇主减少了隐患,也获得更多的信任。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1)供应方

产业链上游:富士康与供应商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原因是它为了追求低成本战略经常向供应商打价压价,甚至在打压情形下不按时付款以至最后供应方只能被富士康以大吃小来解救,这导致了供应商追求自身利润和高效率,提供劣质的原材料,从而导致富士康极高的产品返工率,达不到客户的提货要求,富士康不得不让员工返工。从一个角度看,这反而增加了富士康的成本。从另一角度看,这不但造成了富士康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张,也造成了与员工的关系紧张(因为超高的返工率,员工不得不经常紧急加班)。

2)购买方

补贴减少、以及中国大陆因通货膨胀和汇率差异造成的人工成本优势减弱、土地价格上涨,代工企业的植根于中国大陆的低成本优势岌岌可危。与此同时,购买方对于ems的运作能力和价格构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期待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提高自身的利益。

3)现有竞争者

富士康现有的竞争者是被富士康超越的创伟力、四海等国外企业和比亚迪、华为等新兴竞争者。相对而言,富士康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和最有实力的挑战者应该是同样植根中国大陆的比亚迪。虽然从总收入来看,富士康远远高于比亚迪,但比亚迪显然正处于高增长、高收益阶段。而且比亚迪的增长恰好是对富士康的蚕食,因为比亚迪所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富士康重叠的,两者此消彼长。许多富士康的客户都有连过比亚迪,比亚迪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与富士康同样的低价策略将是对富士康最大的威胁。

4)替代产品企业

由于富士康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几乎都是根据品牌商的设计进行指令性生产,即便富士康参与研发,其关键产权都属于客户所有,因此暂时不存在替代产品的影响。

5)潜在进入者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节节攀升,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将逐渐取代中国的全球代工工厂地位。因此,毫无疑问,东南亚与南亚等更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将成为富士康的潜在竞争者。富士康已然开始进军东南亚,但其植根于中国与政府的良好公关能力优势等将不再起到关键作用。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

富士康将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拉开与现有竞争者之间更大的差距。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郭台铭提出“万马奔腾”计划,万马奔腾电器超市门店遍及全国各地省份,提供一应俱全的电子商品购物服务, 主要以经营家电、通讯、数码产品为主的3c卖场,目前虽只是针对富士康内部员工,但这依然被认为是富士康从“代工王”转型为全业务链,试图摆脱代工困境完善自身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和铺垫。

3)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飞虎乐购”为一新兴成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定位于打造“3c家电网络商城”,富士康为其主要股东。该网站之前专为富士康内部员工服务,于2010年下旬正式对中国市场提供b2b服务。在这个属虎的企业家看来,他的公司就应该像老虎一样迅捷,扑捉猎物要以速度取胜。因此布局电子商务也要快,富士康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仍在调试的“飞虎乐购”短时间内就已建站完毕,产品主要是富士康代工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飞虎乐购商品目前涉及it计算机、手机通讯、摄影摄像、影音、家电、日用百货等方面,并打出“飞虎乐购,放心齐go”口号。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篇五

写作日期:2012-4-25

班级:

姓名:学号

文章内容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1、发展历史

2、公司类型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为“科技的富士康”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3、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发展历史

1974年富士康在台湾肇基;1988年开始投资中国大陆;1996年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建,跨足电脑机壳、准系统领域;1997年高科技实验室完成建置;1998年入列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2000前宣告开启机光电整合计划;2003年收购芬兰艺模及摩托罗拉齐瓦瓦厂奠定手机ecmms光机电垂直整合;2004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工厂;2005年跻身《财富》500强。如今富士康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至2011年富士康出口额占中国大陆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

2)公司类型

富士康如今是最大的ems工厂。所谓ems,即所谓的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ems工厂因为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可能会遇到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引用:电子产品代工,学名叫电子制造服务业。这其实是一个利润微薄的的产业,如果整条产业链有10美元的价值,除加工制造外的6大环节产生了9美元的价值,中国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只不过占到了其中只有1美元价值的环节。而这1美元当中,抛去上游ic芯片原料、设计、制造的0.65%,生产价0.35%,真正的利润只有可怜的几美分。(“中国代工:产业链上利润被压榨殆尽的一环”,《阿里巴巴》资讯)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首先,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典型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向新兴和低成本市场转移。中国大陆以其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

其次,富士康的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全球大规模电子产品需求急剧膨胀,而富士康业已形成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具有高度的技术相关性,为富士康生产制造电子信息类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发展高速期正好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高潮不谋而合,从而为其迅速成长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再次,中国大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18载,正全力以赴迈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改革开放发展高潮,而富士康正好赶上了新中国的这一波发展浪潮。作为台资企业,富士康1996年大规模投资大陆建立龙华工业园,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使自己迅速成为了中国代工业的龙头。

最后,随着多年的发展,ems已经从最初的电路板装配进化到全面系统制造、供应商与库存管理,并正在向设计、物流和售后(维修)服务等方向迈进。随着oem公司努力实现差异化,ems公司充当oem供应链顾问的角色正在日益增强。ems产业正在从多年来最佳的外包环境中受益。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首先,从90年代起,各大代工企业纷纷转战低成本新兴地区,中国大陆首当其冲,包括伟创力, 四海, 天虹, 捷普等全球各大ems企业也出于同样的战略转移阶段。然而,成本控制、服务优化、质量保证已经成为所有ems企业的标准,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富士康在郭台铭独创的「ecmms」服务模式及严格的纪律与效率要求的领导下,透过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ecmms为机光电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模具、治具、机构件、零元器件、整机、设计、生产、组装、维修、物流等服务均涵盖在内。在ecmms的运作下,集团的华南厂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更是全球最短的3c供应链!这为富士康建立起巨大的经济规模,并为提供出色的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及实惠的价格和创造惊人的利润打好了基础,而这是其他ems企业仍然缺乏的优势。再次,富士康通过自己强大的政府政策公关能力、对外营销能力、与客户争取订单的能力、以及将“速度、人才、弹性、品质、成本+附价值”融合的能力,充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通过超低成本富士康与其他代工生产企业展开了激烈的正面交锋。由于富士康将代工企业各个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其他企业根本无法与之全面抗衡和竞争。自2005年起,富士康便开始稳坐“世界代工之王”的宝座。

再者,富士康虽然大力参与共同研发并从事代工,但富士康坚持不开发自家品牌,行事低调。这为其it雇主减少了隐患,也获得更多的信任。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1)供应方

产业链上游:富士康与供应商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原因是它为了追求低成本战略经常向供应商打价压价,甚至在打压情形下不按时付款以至最后供应方只能被富士康以大吃小来解救,这导致了供应商追求自身利润和高效率,提供劣质的原材料,从而导致富士康极高的产品返工率,达不到客户的提货要求,富士康不得不让员工返工。从一个角度看,这反而增加了富士康的成本。从另一角度看,这不但造成了富士康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张,也造成了与员工的关系紧张(因为超高的返工率,员工不得不经常紧急加班)。

2)购买方

补贴减少、以及中国大陆因通货膨胀和汇率差异造成的人工成本优势减弱、土地价格上涨,代工企业的植根于中国大陆的低成本优势岌岌可危。与此同时,购买方对于ems的运作能力和价格构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期待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提高自身的利益。

3)现有竞争者

富士康现有的竞争者是被富士康超越的创伟力、四海等国外企业和比亚迪、华为等新兴竞争者。相对而言,富士康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和最有实力的挑战者应该是同样植根中国大陆的比亚迪。虽然从总收入来看,富士康远远高于比亚迪,但比亚迪显然正处于高增长、高收益阶段。而且比亚迪的增长恰好是对富士康的蚕食,因为比亚迪所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富士康重叠的,两者此消彼长。许多富士康的客户都有连过比亚迪,比亚迪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与富士康同样的低价策略将是对富士康最大的威胁。

4)替代产品企业

由于富士康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几乎都是根据品牌商的设计进行指令性生产,即便富士康参与研发,其关键产权都属于客户所有,因此暂时不存在替代产品的影响。

5)潜在进入者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节节攀升,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将逐渐取代中国的全球代工工厂地位。因此,毫无疑问,东南亚与南亚等更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将成为富士康的潜在竞争者。富士康已然开始进军东南亚,但其植根于中国与政府的良好公关能力优势等将不再起到关键作用。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

富士康将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拉开与现有竞争者之间更大的差距。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郭台铭提出“万马奔腾”计划,万马奔腾电器超市门店遍及全国各地省份,提供一应俱全的电子商品购物服务, 主要以经营家电、通讯、数码产品为主的3c卖场,目前虽只是针对富士康内部员工,但这依然被认为是富士康从“代工王”转型为全业务链,试图摆脱代工困境完善自身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和铺垫。

3)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飞虎乐购”为一新兴成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定位于打造“3c家电网络商城”,富士康为其主要股东。该网站之前专为富士康内部员工服务,于2010年下旬正式对中国市场提供b2b服务。在这个属虎的企业家看来,他的公司就应该像老虎一样迅捷,扑捉猎物要以速度取胜。因此布局电子商务也要快,富士康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仍在调试的“飞虎乐购”短时间内就已建站完毕,产品主要是富士康代工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飞虎乐购商品目前涉及it计算机、手机通讯、摄影摄像、影音、家电、日用百货等方面,并打出“飞虎乐购,放心齐go”口号。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篇六

写作日期:2012-4-25

班级:

姓名:学号

文章内容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1、发展历史

2、公司类型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为“科技的富士康”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3、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发展历史

1974年富士康在台湾肇基;1988年开始投资中国大陆;1996年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建,跨足电脑机壳、准系统领域;1997年高科技实验室完成建置;1998年入列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2000前宣告开启机光电整合计划;2003年收购芬兰艺模及摩托罗拉齐瓦瓦厂奠定手机ecmms光机电垂直整合;2004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工厂;2005年跻身《财富》500强。如今富士康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至2011年富士康出口额占中国大陆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

2)公司类型

富士康如今是最大的ems工厂。所谓ems,即所谓的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ems工厂因为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可能会遇到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引用:电子产品代工,学名叫电子制造服务业。这其实是一个利润微薄的的产业,如果整条产业链有10美元的价值,除加工制造外的6大环节产生了9美元的价值,中国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只不过占到了其中只有1美元价值的环节。而这1美元当中,抛去上游ic芯片原料、设计、制造的0.65%,生产价0.35%,真正的利润只有可怜的几美分。(“中国代工:产业链上利润被压榨殆尽的一环”,《阿里巴巴》资讯)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首先,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典型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向新兴和低成本市场转移。中国大陆以其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

其次,富士康的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全球大规模电子产品需求急剧膨胀,而富士康业已形成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具有高度的技术相关性,为富士康生产制造电子信息类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发展高速期正好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高潮不谋而合,从而为其迅速成长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再次,中国大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18载,正全力以赴迈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改革开放发展高潮,而富士康正好赶上了新中国的这一波发展浪潮。作为台资企业,富士康1996年大规模投资大陆建立龙华工业园,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使自己迅速成为了中国代工业的龙头。

最后,随着多年的发展,ems已经从最初的电路板装配进化到全面系统制造、供应商与库存管理,并正在向设计、物流和售后(维修)服务等方向迈进。随着oem公司努力实现差异化,ems公司充当oem供应链顾问的角色正在日益增强。ems产业正在从多年来最佳的外包环境中受益。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首先,从90年代起,各大代工企业纷纷转战低成本新兴地区,中国大陆首当其冲,包括伟创力, 四海, 天虹, 捷普等全球各大ems企业也出于同样的战略转移阶段。然而,成本控制、服务优化、质量保证已经成为所有ems企业的标准,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富士康在郭台铭独创的「ecmms」服务模式及严格的纪律与效率要求的领导下,透过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ecmms为机光电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模具、治具、机构件、零元器件、整机、设计、生产、组装、维修、物流等服务均涵盖在内。在ecmms的运作下,集团的华南厂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更是全球最短的3c供应链!这为富士康建立起巨大的经济规模,并为提供出色的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及实惠的价格和创造惊人的利润打好了基础,而这是其他ems企业仍然缺乏的优势。再次,富士康通过自己强大的政府政策公关能力、对外营销能力、与客户争取订单的能力、以及将“速度、人才、弹性、品质、成本+附价值”融合的能力,充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通过超低成本富士康与其他代工生产企业展开了激烈的正面交锋。由于富士康将代工企业各个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其他企业根本无法与之全面抗衡和竞争。自2005年起,富士康便开始稳坐“世界代工之王”的宝座。

再者,富士康虽然大力参与共同研发并从事代工,但富士康坚持不开发自家品牌,行事低调。这为其it雇主减少了隐患,也获得更多的信任。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1)供应方

产业链上游:富士康与供应商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原因是它为了追求低成本战略经常向供应商打价压价,甚至在打压情形下不按时付款以至最后供应方只能被富士康以大吃小来解救,这导致了供应商追求自身利润和高效率,提供劣质的原材料,从而导致富士康极高的产品返工率,达不到客户的提货要求,富士康不得不让员工返工。从一个角度看,这反而增加了富士康的成本。从另一角度看,这不但造成了富士康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张,也造成了与员工的关系紧张(因为超高的返工率,员工不得不经常紧急加班)。

2)购买方

补贴减少、以及中国大陆因通货膨胀和汇率差异造成的人工成本优势减弱、土地价格上涨,代工企业的植根于中国大陆的低成本优势岌岌可危。与此同时,购买方对于ems的运作能力和价格构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期待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提高自身的利益。

3)现有竞争者

富士康现有的竞争者是被富士康超越的创伟力、四海等国外企业和比亚迪、华为等新兴竞争者。相对而言,富士康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和最有实力的挑战者应该是同样植根中国大陆的比亚迪。虽然从总收入来看,富士康远远高于比亚迪,但比亚迪显然正处于高增长、高收益阶段。而且比亚迪的增长恰好是对富士康的蚕食,因为比亚迪所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富士康重叠的,两者此消彼长。许多富士康的客户都有连过比亚迪,比亚迪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与富士康同样的低价策略将是对富士康最大的威胁。

4)替代产品企业

由于富士康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几乎都是根据品牌商的设计进行指令性生产,即便富士康参与研发,其关键产权都属于客户所有,因此暂时不存在替代产品的影响。

5)潜在进入者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节节攀升,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将逐渐取代中国的全球代工工厂地位。因此,毫无疑问,东南亚与南亚等更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将成为富士康的潜在竞争者。富士康已然开始进军东南亚,但其植根于中国与政府的良好公关能力优势等将不再起到关键作用。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

富士康将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拉开与现有竞争者之间更大的差距。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郭台铭提出“万马奔腾”计划,万马奔腾电器超市门店遍及全国各地省份,提供一应俱全的电子商品购物服务, 主要以经营家电、通讯、数码产品为主的3c卖场,目前虽只是针对富士康内部员工,但这依然被认为是富士康从“代工王”转型为全业务链,试图摆脱代工困境完善自身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和铺垫。

3)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飞虎乐购”为一新兴成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定位于打造“3c家电网络商城”,富士康为其主要股东。该网站之前专为富士康内部员工服务,于2010年下旬正式对中国市场提供b2b服务。在这个属虎的企业家看来,他的公司就应该像老虎一样迅捷,扑捉猎物要以速度取胜。因此布局电子商务也要快,富士康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仍在调试的“飞虎乐购”短时间内就已建站完毕,产品主要是富士康代工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飞虎乐购商品目前涉及it计算机、手机通讯、摄影摄像、影音、家电、日用百货等方面,并打出“飞虎乐购,放心齐go”口号。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篇七

写作日期:2012-4-25

班级:

姓名:学号

文章内容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1、发展历史

2、公司类型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为“科技的富士康”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3、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发展历史

1974年富士康在台湾肇基;1988年开始投资中国大陆;1996年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建,跨足电脑机壳、准系统领域;1997年高科技实验室完成建置;1998年入列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2000前宣告开启机光电整合计划;2003年收购芬兰艺模及摩托罗拉齐瓦瓦厂奠定手机ecmms光机电垂直整合;2004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工厂;2005年跻身《财富》500强。如今富士康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至2011年富士康出口额占中国大陆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

2)公司类型

富士康如今是最大的ems工厂。所谓ems,即所谓的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ems工厂因为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可能会遇到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引用:电子产品代工,学名叫电子制造服务业。这其实是一个利润微薄的的产业,如果整条产业链有10美元的价值,除加工制造外的6大环节产生了9美元的价值,中国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只不过占到了其中只有1美元价值的环节。而这1美元当中,抛去上游ic芯片原料、设计、制造的0.65%,生产价0.35%,真正的利润只有可怜的几美分。(“中国代工:产业链上利润被压榨殆尽的一环”,《阿里巴巴》资讯)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首先,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典型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向新兴和低成本市场转移。中国大陆以其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

其次,富士康的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全球大规模电子产品需求急剧膨胀,而富士康业已形成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具有高度的技术相关性,为富士康生产制造电子信息类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发展高速期正好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高潮不谋而合,从而为其迅速成长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再次,中国大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18载,正全力以赴迈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改革开放发展高潮,而富士康正好赶上了新中国的这一波发展浪潮。作为台资企业,富士康1996年大规模投资大陆建立龙华工业园,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使自己迅速成为了中国代工业的龙头。

最后,随着多年的发展,ems已经从最初的电路板装配进化到全面系统制造、供应商与库存管理,并正在向设计、物流和售后(维修)服务等方向迈进。随着oem公司努力实现差异化,ems公司充当oem供应链顾问的角色正在日益增强。ems产业正在从多年来最佳的外包环境中受益。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首先,从90年代起,各大代工企业纷纷转战低成本新兴地区,中国大陆首当其冲,包括伟创力, 四海, 天虹, 捷普等全球各大ems企业也出于同样的战略转移阶段。然而,成本控制、服务优化、质量保证已经成为所有ems企业的标准,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富士康在郭台铭独创的「ecmms」服务模式及严格的纪律与效率要求的领导下,透过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ecmms为机光电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模具、治具、机构件、零元器件、整机、设计、生产、组装、维修、物流等服务均涵盖在内。在ecmms的运作下,集团的华南厂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更是全球最短的3c供应链!这为富士康建立起巨大的经济规模,并为提供出色的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及实惠的价格和创造惊人的利润打好了基础,而这是其他ems企业仍然缺乏的优势。再次,富士康通过自己强大的政府政策公关能力、对外营销能力、与客户争取订单的能力、以及将“速度、人才、弹性、品质、成本+附价值”融合的能力,充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通过超低成本富士康与其他代工生产企业展开了激烈的正面交锋。由于富士康将代工企业各个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其他企业根本无法与之全面抗衡和竞争。自2005年起,富士康便开始稳坐“世界代工之王”的宝座。

再者,富士康虽然大力参与共同研发并从事代工,但富士康坚持不开发自家品牌,行事低调。这为其it雇主减少了隐患,也获得更多的信任。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1)供应方

产业链上游:富士康与供应商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原因是它为了追求低成本战略经常向供应商打价压价,甚至在打压情形下不按时付款以至最后供应方只能被富士康以大吃小来解救,这导致了供应商追求自身利润和高效率,提供劣质的原材料,从而导致富士康极高的产品返工率,达不到客户的提货要求,富士康不得不让员工返工。从一个角度看,这反而增加了富士康的成本。从另一角度看,这不但造成了富士康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张,也造成了与员工的关系紧张(因为超高的返工率,员工不得不经常紧急加班)。

2)购买方

补贴减少、以及中国大陆因通货膨胀和汇率差异造成的人工成本优势减弱、土地价格上涨,代工企业的植根于中国大陆的低成本优势岌岌可危。与此同时,购买方对于ems的运作能力和价格构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期待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提高自身的利益。

3)现有竞争者

富士康现有的竞争者是被富士康超越的创伟力、四海等国外企业和比亚迪、华为等新兴竞争者。相对而言,富士康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和最有实力的挑战者应该是同样植根中国大陆的比亚迪。虽然从总收入来看,富士康远远高于比亚迪,但比亚迪显然正处于高增长、高收益阶段。而且比亚迪的增长恰好是对富士康的蚕食,因为比亚迪所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富士康重叠的,两者此消彼长。许多富士康的客户都有连过比亚迪,比亚迪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与富士康同样的低价策略将是对富士康最大的威胁。

4)替代产品企业

由于富士康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几乎都是根据品牌商的设计进行指令性生产,即便富士康参与研发,其关键产权都属于客户所有,因此暂时不存在替代产品的影响。

5)潜在进入者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节节攀升,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将逐渐取代中国的全球代工工厂地位。因此,毫无疑问,东南亚与南亚等更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将成为富士康的潜在竞争者。富士康已然开始进军东南亚,但其植根于中国与政府的良好公关能力优势等将不再起到关键作用。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

富士康将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拉开与现有竞争者之间更大的差距。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郭台铭提出“万马奔腾”计划,万马奔腾电器超市门店遍及全国各地省份,提供一应俱全的电子商品购物服务, 主要以经营家电、通讯、数码产品为主的3c卖场,目前虽只是针对富士康内部员工,但这依然被认为是富士康从“代工王”转型为全业务链,试图摆脱代工困境完善自身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和铺垫。

3)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飞虎乐购”为一新兴成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定位于打造“3c家电网络商城”,富士康为其主要股东。该网站之前专为富士康内部员工服务,于2010年下旬正式对中国市场提供b2b服务。在这个属虎的企业家看来,他的公司就应该像老虎一样迅捷,扑捉猎物要以速度取胜。因此布局电子商务也要快,富士康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仍在调试的“飞虎乐购”短时间内就已建站完毕,产品主要是富士康代工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飞虎乐购商品目前涉及it计算机、手机通讯、摄影摄像、影音、家电、日用百货等方面,并打出“飞虎乐购,放心齐go”口号。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篇八

写作日期:2012-4-25

班级:

姓名:学号

文章内容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1、发展历史

2、公司类型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为“科技的富士康”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3、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一、富士康公司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发展历史

1974年富士康在台湾肇基;1988年开始投资中国大陆;1996年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建,跨足电脑机壳、准系统领域;1997年高科技实验室完成建置;1998年入列美国商业周刊全球信息百强;2000前宣告开启机光电整合计划;2003年收购芬兰艺模及摩托罗拉齐瓦瓦厂奠定手机ecmms光机电垂直整合;2004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工厂;2005年跻身《财富》500强。如今富士康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至2011年富士康出口额占中国大陆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

2)公司类型

富士康如今是最大的ems工厂。所谓ems,即所谓的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ems工厂因为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可能会遇到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引用:电子产品代工,学名叫电子制造服务业。这其实是一个利润微薄的的产业,如果整条产业链有10美元的价值,除加工制造外的6大环节产生了9美元的价值,中国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只不过占到了其中只有1美元价值的环节。而这1美元当中,抛去上游ic芯片原料、设计、制造的0.65%,生产价0.35%,真正的利润只有可怜的几美分。(“中国代工:产业链上利润被压榨殆尽的一环”,《阿里巴巴》资讯)

二、富士康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

首先,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典型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或地区将自己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向新兴和低成本市场转移。中国大陆以其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

其次,富士康的高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全球大规模电子产品需求急剧膨胀,而富士康业已形成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具有高度的技术相关性,为富士康生产制造电子信息类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发展高速期正好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高潮不谋而合,从而为其迅速成长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再次,中国大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18载,正全力以赴迈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改革开放发展高潮,而富士康正好赶上了新中国的这一波发展浪潮。作为台资企业,富士康1996年大规模投资大陆建立龙华工业园,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使自己迅速成为了中国代工业的龙头。

最后,随着多年的发展,ems已经从最初的电路板装配进化到全面系统制造、供应商与库存管理,并正在向设计、物流和售后(维修)服务等方向迈进。随着oem公司努力实现差异化,ems公司充当oem供应链顾问的角色正在日益增强。ems产业正在从多年来最佳的外包环境中受益。

2)企业内部发展优势

首先,从90年代起,各大代工企业纷纷转战低成本新兴地区,中国大陆首当其冲,包括伟创力, 四海, 天虹, 捷普等全球各大ems企业也出于同样的战略转移阶段。然而,成本控制、服务优化、质量保证已经成为所有ems企业的标准,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富士康在郭台铭独创的「ecmms」服务模式及严格的纪律与效率要求的领导下,透过并购等方式进行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ecmms为机光电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模具、治具、机构件、零元器件、整机、设计、生产、组装、维修、物流等服务均涵盖在内。在ecmms的运作下,集团的华南厂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更是全球最短的3c供应链!这为富士康建立起巨大的经济规模,并为提供出色的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及实惠的价格和创造惊人的利润打好了基础,而这是其他ems企业仍然缺乏的优势。再次,富士康通过自己强大的政府政策公关能力、对外营销能力、与客户争取订单的能力、以及将“速度、人才、弹性、品质、成本+附价值”融合的能力,充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通过超低成本富士康与其他代工生产企业展开了激烈的正面交锋。由于富士康将代工企业各个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其他企业根本无法与之全面抗衡和竞争。自2005年起,富士康便开始稳坐“世界代工之王”的宝座。

再者,富士康虽然大力参与共同研发并从事代工,但富士康坚持不开发自家品牌,行事低调。这为其it雇主减少了隐患,也获得更多的信任。

三、富士康现有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1)供应方

产业链上游:富士康与供应商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原因是它为了追求低成本战略经常向供应商打价压价,甚至在打压情形下不按时付款以至最后供应方只能被富士康以大吃小来解救,这导致了供应商追求自身利润和高效率,提供劣质的原材料,从而导致富士康极高的产品返工率,达不到客户的提货要求,富士康不得不让员工返工。从一个角度看,这反而增加了富士康的成本。从另一角度看,这不但造成了富士康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张,也造成了与员工的关系紧张(因为超高的返工率,员工不得不经常紧急加班)。

2)购买方

补贴减少、以及中国大陆因通货膨胀和汇率差异造成的人工成本优势减弱、土地价格上涨,代工企业的植根于中国大陆的低成本优势岌岌可危。与此同时,购买方对于ems的运作能力和价格构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期待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提高自身的利益。

3)现有竞争者

富士康现有的竞争者是被富士康超越的创伟力、四海等国外企业和比亚迪、华为等新兴竞争者。相对而言,富士康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和最有实力的挑战者应该是同样植根中国大陆的比亚迪。虽然从总收入来看,富士康远远高于比亚迪,但比亚迪显然正处于高增长、高收益阶段。而且比亚迪的增长恰好是对富士康的蚕食,因为比亚迪所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富士康重叠的,两者此消彼长。许多富士康的客户都有连过比亚迪,比亚迪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与富士康同样的低价策略将是对富士康最大的威胁。

4)替代产品企业

由于富士康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几乎都是根据品牌商的设计进行指令性生产,即便富士康参与研发,其关键产权都属于客户所有,因此暂时不存在替代产品的影响。

5)潜在进入者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节节攀升,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将逐渐取代中国的全球代工工厂地位。因此,毫无疑问,东南亚与南亚等更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将成为富士康的潜在竞争者。富士康已然开始进军东南亚,但其植根于中国与政府的良好公关能力优势等将不再起到关键作用。

四、富士康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1)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

富士康将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从“制造的富士康”转型为“科技的富士康”,拉开与现有竞争者之间更大的差距。

2)实现产业升级战略,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

郭台铭提出“万马奔腾”计划,万马奔腾电器超市门店遍及全国各地省份,提供一应俱全的电子商品购物服务, 主要以经营家电、通讯、数码产品为主的3c卖场,目前虽只是针对富士康内部员工,但这依然被认为是富士康从“代工王”转型为全业务链,试图摆脱代工困境完善自身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和铺垫。

3)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飞虎乐购”为一新兴成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定位于打造“3c家电网络商城”,富士康为其主要股东。该网站之前专为富士康内部员工服务,于2010年下旬正式对中国市场提供b2b服务。在这个属虎的企业家看来,他的公司就应该像老虎一样迅捷,扑捉猎物要以速度取胜。因此布局电子商务也要快,富士康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仍在调试的“飞虎乐购”短时间内就已建站完毕,产品主要是富士康代工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飞虎乐购商品目前涉及it计算机、手机通讯、摄影摄像、影音、家电、日用百货等方面,并打出“飞虎乐购,放心齐go”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