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

时间:2023-07-22 11:50:01 作者:江sx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篇一

一、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和就业方面,特别是在长期以考试考核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下,简单地认为将学生招进来、再毕业就是整个教育过程,然而却大大忽视了学生是否有能力胜任职位,以及对于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等方面都缺乏较高的关注,也就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二)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由于受到传统教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陈旧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教育至今都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化课程体系。而课程的合理开设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如果高校缺乏职业化课程,那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则是一张空头支票,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也就毫无任何意义。

在应用技术类型大学中,实践教学处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但是,由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实践型教师匮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系统不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不规范,导致高校实践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实践教学脱离内容、止于形式,进而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对策

(一)教学教材注重更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容

应用技术类型大学的教材内容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教材内容应该着重凸显实践应用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在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尤其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将社会实践与职业化教学过程紧密连结在一起,进而建立健全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应用知识深厚、职业能力较高的.应用技术类型教材体系。另一方面,在体现时代性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内容系统性的把握,依据各个学科发展规律,将学科内容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和系统性。再者,高校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保持一定的针对性,摆脱过去盲目、被动的教学模式,教材应该注重满足各个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和教学效果的要求,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更好地将教材中的基础、重难点凸显出来,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高校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化水平

教师的职业培训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培训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整体上提高职业化教学能力和素质;另外,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职业化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进行校企联合,通过聘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士壮大教师队伍,建构专职和兼职二者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充分发挥当前教育科技与网络途径,给教师开展实践型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从根本上做到将社会中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发展要求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给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完善应用技术型教学的考核体系

目前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应用技术型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结合社会实践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技术型教学考核体系。首先,可以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考核,不单单只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同时应该把平时作业的完成与否、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其他考核形式纳入考核体系中。其次,可以进行任务型考核模式,在特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并对于任务给予开放性的答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能力评价。最后,可以选用捆绑型考核方式,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诸多讨论小组,在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从中随意选择一名学生,并以其成绩作为小组其他成员的考核分数,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篇二

1我国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历程

20世纪90年代至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一是实验。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在于验证理论知识,巩固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规范操作实验仪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解释现象、分析原因、撰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实训。实训的本质在于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缩短学生与职业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三是实习。实习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上进行的现实演练。学生在实习教师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到生产、服务或管理现实中来,在实际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生产技能,积累知识和经验,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现实的职业氛围中磨练职业心理品格。

2我国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1)课堂实践教学方面

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文科课程的教学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一成不变的在讲台上讲,学生机械的在下面听,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姿态甚至语音语调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学生往往就是睡觉的睡觉,逃课的逃课,玩手机的在玩手机,老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更不要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文科课程在大学里面被学生称为是最枯燥可听可不听的课程,当然有部分课程会采取“模拟演练”、“演讲比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真正得到锻炼。

(2)实习实践教学方面

为了让学生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我国高校都会安排毕业生参加实习工作。实习不单是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目前高校的实习却与毕业相联系,作为必修课,但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实习往往是应付流程,收不到好的效果。毕业论文在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文科论文的选题往往是老师指派,围绕理论谈理论,缺乏创新。

(3)课外实践方面

文科课程内容相对于理工科内容来说容易理解,文科生只需要提前预习就可以轻松掌握课程内容,所以文科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多余精力,这也给文科生的实践锻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实际中,我们却发现大部分的文科生都有课外兼职,比如做家教、做礼仪、做销售等等,却都是已赚钱为目的,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优势并无多大关联,很少有学生愿意去做那种报酬少但却真正可以得到锻炼的兼职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历程从组织学生去工厂、农村开展实践锻炼,到后来重视培养文科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再到加强文科实验、实训、实习等相关实践环节,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发展。但是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课堂实践教学方面,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意识和实践教学经验,学生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实习实践方面,缺乏教师指导,过程流于形式;课外实践方面,盲目、无法与专业和自身优势相结合,效果收获甚微等。要使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收到成效,应严格教学、科研、社会锻炼三个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篇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全球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备较高英语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是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重要平台。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所以,研究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而对于英语教师,尤其是各大高校中承担着英语公共课程任务的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以及不断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英语应用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按教育部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做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即是对英语教师所需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可见,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各高校对其培养却呈现诸多问题。由于各高校的英语公共课程隶属于基础公共课程,并不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或是发展方向,所以导致英语公共课教师在入职培训、职务晋升、科研项目等诸多方面与高校专业课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效的考核。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职级晋升中的科研压力较大。近些年,各大高校在完善教师职称改革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许多高校改变了以往对高校教师职称的设置,从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型”“教研型”“职业教育型”等各种职务类型并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中评定要求单一的局面。而职称晋升一般均要求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或是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对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来说,英语类的科研课题是一道“难题”。

据统计,英语公共课教师能申请到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还不到其他专业的四分之一,而接受英语类文章的期刊也是少之又少。同时,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在研究范围、专业程度,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的层次上均略显逊色。在职称晋级等任务的重压下,英语公共课教师必然把工作的重心向科研方面倾斜。另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也成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在。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而带来的对英语公共课程的需求,而不断增加英语公共课教师的额定课时。有些高校的教师每年要完成360到420学时,基本上一周要有16到20学时才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教师疲于授课。

而同时,英语公共课的授课班型也逐步地从“小班”变为“大班”甚至是七八十人的“超大班型”的授课。大班型的授课使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再加上相当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得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没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或是对学生的培养上,更不用提及参与高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了。其次,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基本功”一类基础技能的再塑造。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师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公共课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录用不够慎重。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还是海外留学经历等的要求都不够严格,这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辽宁省某高校为例,其英语公共课在职教师有3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仅有3人;本科以及硕士阶段均为英语或英语相关专业的占72%,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34%;而具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经历的占47%,其中,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仅占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学历偏低,海外留学经历偏少,而且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偏少。这些也是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最后,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经济全球化对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赖于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仍常年处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仍然以课上板书、课后作业、课堂教案等传统的教学标准为考核内容,教师只需做到这些基础内容,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少能把英语的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口语应用、职场英语等实践类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甚至有些英语公共课教师只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对其他实践类的英语比赛辅导、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以及英语社团活动却置之不理。另一方面,高校对英语公共课程改革的要求不高。

例如,对高校英语公共课程中网络课程的使用要求有限。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网络课程,但是英语公共课的网络上线课程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能与专业课程相比,而英语教师亦很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实施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与大学生实践的需求相去甚远,使英语公共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性。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培养从而逐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受益。首先,逐步完善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业绩的考核机制。完善的科研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高校英语教师能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一方面,高校应该针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考核标准。由于英语公共课教师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无论是申报难度还是申报等级都较为困难,所以,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的考核力度应该适当放宽,并更加注重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应该完善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多数高校现在仍以教师能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能否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与奖励标准。但是,仅靠教学工作数量的提升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果的。只有“质”的保证,才能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英语课堂环境并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所以,高校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培养工作。

其次,加强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基本功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或是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对英语的语法、语音等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国家国情、民俗等相关语言文化素养不高,导致课堂中经常出现基础语言类或是外国文化常识类的错误,这些错误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对英语语言认知错误以及实践应用错误。

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给予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出国留学或是在职培训等必要的培训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或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其并非师范类毕业。虽然我国要求所有的在编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但是集中的岗前培训只利用短短的几个周末,仅对《高校教师伦理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几门教师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粗略的讲解,不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应用实践方面都是不足的。这些偏重理论的课程并不能完全使教师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对于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不能给予有效的解答,导致一些教师由于课堂掌控能力差而面临没有学生选课的尴尬境地。

所以,高校应该在岗前培训之后加大对非师范专业英语教师的进一步跟踪培训。应该经常组织同行教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或是教研室经常组织集体备课,使这类英语教师能够顺利进入角色,成为英语基础与教学基础扎实的大学教师。最后,应该增加对英语公共课教师“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求职就业的国际化市场中,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是一门基础技能。而这门基础技能只有在融入了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后,才能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作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先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把国家提倡的新方针、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成为英语基础知识过硬而且还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师是培养大学生英语技能以及英语实践能力的主力军。所以,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公共课教师进行持续性的培养,并不断强化英语教师的考核机制、专业技能以及创新与实践意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术与英语素养全面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篇四

一、课前学习为课堂学习铺垫

我们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上课后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习时时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开展“绿色语文”实践活动,就强调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事先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课文,对所授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如教学《观潮》《海底世界》《说茶》等课文,可事先让学生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是如何形成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景象”“茶的历史、茶的种类、茶文化”等资料,拓宽他们学习的渠道,让他们在课前先体验学习,进行实践活动,为课内学习夯实基础,触类旁通,学起课文来就水到渠成、一触即发了。

二、课堂学习向课后学习延伸

传统的教学活动就是把所有问题在课内解决,无问题结课。而“绿色语文”实践活动强调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到课外,带向生活,带向社会,带向终身,从而在实践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语文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学了《咏柳》《绝句》这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后,要求学生课外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细细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表现春天的并在活动课中交流;学习《燕子》后,让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并写成文章。学生的习作可谓多资多彩,有诗歌形式的《春来了》,有散文形式的《迎春》,有记事形式的《找春天》。他们在文中写道:“叮叮咚,叮叮咚,泉水在欢快地歌唱:春来了,春来了!”“桃花擦上胭脂,春雨弹起钢琴,柳姑娘跳起长辫舞,她们在干吗呢?她们在迎接春天!”如课文《落花生》,课堂学生讨论“你想做苹果式还是落花生式的人物”,课堂上不给统一答案,让学生课后采访当地杰出人物,把这一人生观问题带到课后。这样,课后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就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实践中更深更真地体会到了文章内容的妙与真。

三、与日常生活结合

“语文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时刻离不开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机会。我班的××同学获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全国特等奖,应邀去北京参加夏令营活动。新学期开始,全班学生听说她去了北京,都好奇地围着她,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见此情景,我就提议王业涵召开“小记者招待会”,满足大家的要求。在“小记者招待会”上,学生有的问:“你去了长城,登上长城有什么特殊的感受?”“你都见了哪些地方来的.朋友?”你们都聊些什么?”“北京有什么特点?和我们这儿有什么不一样?”……××同学一边回答一边拿出从北京带回的相片,一一介绍了长城、故宫、天安门等旅游胜地,还娓娓地讲述了在北京与小朋友一起的生活趣事。全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情高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今天这场面记下来,有的写了《难忘的“小记者招待会”》《一堂有趣的语文课》《难忘一刻》《欢迎新北京人》……在这节课中,许多学生虽然没有去过北京,但通过××学生的介绍,他们也了解了许多于北京的知识,同时这又是一个很好的习作题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习作情境,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与社会生活结合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与社会生活结合就是充分利用这个大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环境形势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配合社会开展“公民道德纲要建设”的活动,让学生在寻找、采访社会有关“美德”的人和事,并针对这些人和事,撰写有关“美德在身边”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分小分队开展“寻找真美,发现真美”的假日活动,活动后在班队课中交流“什么是美”。活动后与活动前,学生面对“美”的理解截然不同。××同学根据一系列活动撰写的《品德美才是真美》参加县“美德在身边”征文比赛获一等奖。把语文学习实践融进社会中,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语文的“文道”结合两不误,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篇五

一、实践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优化措施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中职会计教学的开展需要遵循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宏观角度展现实践的检验性,强化学生的实践操控能力,为学生更好的进行社会生活和实践提供了基础。对于我国中等职业会计缺失实践教学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优化措施。

1.强化对实践性的认知。从理念上强化对实践的认识是优化基于实践视角的中职会计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从本质上来说,学校、教师乃至学生都需要理性的认知和分析实践教学这一概念,了解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发挥其在具体教学中重大的作用,因而我们想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实践教学的做用必须从理念上强化对实践的认知。

2.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课时设置。我国中职会计教学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我们要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数量,优化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实践的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性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制定专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进行等级评定,以实习、实训作为评定专业技能等级的依据,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此外,我们还应不断优化中职会计专业知识内容,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符合时代及企业实际的需求。教学内容要模拟的真实的.工作实务,以达到实践检验的标准,不断完善实习内容,使之与现代企业实际业务相一致。

3.优化实践性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中融入实践性,在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合理地融入实践性,此外,学校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和争取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更好地发挥实践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实训基地,并适当的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可以形成学校、学生和企业为轴线构成的三维空间,以达到教与学、产与教、产与学的多维结合,达到学校、学生、企业的多维盈利,理论与实践,实践与产值的双赢。基于实践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合格的中职会计要求是能够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教学,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财观念,培养其理财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意识,将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收益均衡等现代财务管理观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通过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以体现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基于实践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对于我国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说,需加强理论融入实践的认知性,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课程设置,采用先进合理的教学手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本质与社会需求的完美结合,彰显我国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与时俱进,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引导下,使学生跟上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适应现代企业会计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凸显出中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使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篇六

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语文作为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学生人际交流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囊括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是高中语文教材,大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因而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历来都是重要的大事,尤其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革,新课改教育理念已经注入深入人心,在注重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学习思维,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十分显著、突出。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

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加强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各项知识逐一灌输给学生,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及时回答。而这一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知识仅来源于教材,在练习过程中往往都只有唯一的一个标准答案,且在习题练习过程中采取分类练习,而这种教学模式所秉承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散。针对这一问题,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传播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学生传授更多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扩散,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思考空间,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打破和创新教学观念。例如笔者在进行《勾践灭吴》一文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在人物的`议论和对话下突出的矛盾冲突下掌握人物性格的刻画手法外,还要求学生对文中古汉语的现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古汉语常识,并在教学之前对《国语》进行简单的介绍时代背景,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勾践要选择卧薪尝胆呢?如果不选择又会出现哪些结果呢?提出如此等思维发散性的问题,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以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过程中,虽然一些教师能大胆地进行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难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进行,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往往创新的表面性较强,教学形式往往都是浅层次的进行,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必须在注重教学观念创新的同时注重教材的钻研和学生创新思维和品格的培养,方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外,还应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例如在开展情景教学时,教学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启发,在接受课文传递信息的同时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画面,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最为代表性的《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同时在脑海中浮现美丽的荷塘月色,引导学生领悟朱自清喜获超脱的喜悦之情,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是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其找出与自己不合的认知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能力,解放学生的思想。二是着力改变学生现有的思维定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私立的研究,并适当地插入相应的与学生思维方式不符的问题模式,突破学生的禁锢,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进行学习,达到强化意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开展综合性学习,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文章的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学校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或者各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是各种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学生综合利用一系列的知识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惑,通过语言的活动与实践拓宽视野,发放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篇七

摘要:对当前的教学发展阶段来说,加强对高校的会计教学的改革比较重要,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从现阶段的高校会计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校会计教学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用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我国的高校会计教学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在课程标准进一步实施的背景下,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步伐也有待加强。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能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上得到充分重视,还要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只有在多方面的教学环节体现出科学性,才能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此次对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理论研究,希望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实质性意义。

一、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用分析

高校的会计教学和其他专业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比较繁多,只有充分重视教学的多方面内容,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给予充分重视,这是新教学改革的重要需求。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对社会人才的要求,这也是会计专业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另外,会计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在社会发展中,会计领域的发展比较迅速,在一些业务以及制度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对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加强。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加强,才能帮助其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和优化策略

1.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高校会计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过程中没有正确充分的认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重视,对会计实践课程盲目减少课时内容。这些方面的问题就会对会计教学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高校的会计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在会计专业教学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比较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就没有给予充分重视。这就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就业的优势突出。在会计教学中的老师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生方面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有着体现[2]。面对新的教学改革的发展环境,要能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以加强。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实施相对比较缺乏。会计教学在理论知识上比较丰富,但是在会计岗位的工作经验方面就相对比较缺乏,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化的呈现。这些教学现状都需要认真进行分析,以找到改善现状的针对性措施。再者,从会计教学中的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问题来看。只重视对基本的专业能力培养,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没有充分遵循,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就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提高。在会计实践能力的操作上就有着诸多方面的问题,缺少实质性的锻炼。在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的培养上有着诸多的不足,在教学的改革措施的实施上流于形式。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职业能力的认识方面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一些学校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还没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对这一方面的教学没有重视,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以及方法上也没有得到科学的应用。由于这些方面问题的存在,就对高校的会计教学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

2.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优化策略

第一,高校的会计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能在课程体系的完善构建方面进行加强。这些工作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从具体的.实施措施上就要注重加强在基本能力培养课程系统方面的教学,还要能够在会计专业的关键能力培养课程系统上进行加强,要能在会计学的原理课程以及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上来分析实际问题。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系统方面要能科学构建,只有在这些方面的课程体系上得以科学构建,才能真正有利于会计教学的健康发展。第二,要想让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就要注重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会计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要能得以保证,这是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加强,学校要加强对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能为教师提供相应的福利,对教师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不仅要从理论培训上加强,还要注重教师技术方面的培训。在专业教学的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技能培训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加强,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第三,注重对高校会计教学的深化改革。从改革上进一步深化,就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这就需要在会计教学的课程结构上进行优化,对传统课时的设置要进行相应的优化改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并重发展。要能对专业的选修课项目进行相应的增加,这些都会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对会计教学课程教材的修订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加强,在教材的内容上要能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需求相结合。教材中要增加实践中的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实践能力。第四,从教学的模式上进行转变,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要能够将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充分利用起来,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学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要对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有效调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会计岗位的实训中去,让学生能够在会计知识的学习上有深刻的体会,在实践经验上不断丰富化。要能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得到加强,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等综合性的能力不断提升。第五,从学校层面来说,就要加强校企结合的力度,使职业能力的层次性得到有效提升。学校要和会计工作企业单位加强合作,要能按照既定的岗位工作内容来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企互动的方式下,学校要能够定期对学生进行上岗培训,通过企业单位的专业会计人员到校进行对学生加以指导。总而言之,保障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要通过多方面措施进行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在理论以及技术等诸多方面充分重视,将两者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及个性发展要充分注重,只有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此次主要对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措施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实际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篇八

摘要:培养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形成学校良性循环发展、传承社会文明的保障,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师资的后劲及未来发展甚至对国家的整个教育大计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提出加强人才引进、树立榜样、扩大督导范围至学生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联动等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希望对教学管理工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学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传承社会文明、探索未知世界更加任重道远。然而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和岗位需求,既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迫切期望也是高校管理者不断追求探索的目标。当前形式下高校青年教师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转入新教师,即从社会其他岗位转入的;二是就业新教师,即从高校结束学业直接走向教师岗位工作的[1]。就笔者单位近的情况看,两类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学历学位至少是博士学位,部分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专业知识宽厚,而且新转入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但不可否认,两类教师在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缺或至少可以说存在一个蜕变的过程。如何将青年教师广博的专业知识完美转化为大学生易于且乐于接受的授课形式,从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甚至优秀的高校教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且须长抓不懈的课题。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

[2]1.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能力。

即教师通过学习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按照科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2.语言表达能力。

即教师用清晰、流畅、简练、完整的语言表达理论知识。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讲来,深入浅出,生动流畅,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而有的教师讲课呆板、生硬、枯燥乏味,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这就是语言艺术的体现。

3.课堂管理能力。

即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能有效控制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调节学生情绪,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4.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

即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通过对他人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进行观察、分析,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对这种新的思想策略积极地进行验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以上这些只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完全做到并非易事。

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

1.进行系统教学岗位培训。

(1)青年教师入职之初,学校对非教师专业的青年教师集体组织参加全北京地区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等,旨在弥补其教育专业知识的空白,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

(2)每年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及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不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集中培训”,邀请国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名师及往届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与新教师面对面分享教学感悟、探讨教学艺术。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青年新教师夯实教学基础理论;提升教学认知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增强职业道德修养。

(3)学院领导及各系所联合把脉,选派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在教学方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助课培训指导。

2.建立短期助课培训与长期跟踪督导相结合制度。

短期助课培训主要指新入职教师助课考核制度,即入职第一学年新教师跟随指导教师从写教案、备课、制作ppt、上课、判作业、为学生答疑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入手参与教学,跟随主讲教师助课。助课完毕,由学院组织专家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助课验收,经过试讲、专家点评,考核合格方能上岗。而长期跟踪督导指的是助课考核完毕,对于本科教学工作不满2年的新任课教师及根据督导专家反馈意见需要指导的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长期跟踪督导。导师的配备,由系所推荐思想觉悟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并由学院退休反聘德高望重的教师、学院党政领导、系所领导及知名教授组成的专家组每学期随机听课,听课打分汇总,听课意见集中反馈给青年教师以利于及时调整听课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3.搭建平台,建立教学梯队,实现教学的传帮带。

学院根据学科基础课开设情况共建有16支教学团队,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老教授在“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怎样传授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和示范作用;鼓励青年教师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勇于探索教研教改,并在实践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学院注重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效性工作进展的考核,定期听取团队负责人汇报,根据团队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建设性指导意见或资金支持。学院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并提高教学水平。学院、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定期在相应层面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竞赛成绩通过评比教案设计打分、专家打分、学生打分产生,胜出的优秀教师推荐到北京市参加市级比赛。通过基本功比赛既增进了青年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又让青年教师深刻体会到课前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充足,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展示才会越精彩;此外,为鼓励青年教师加大教学投入,注重积累教育教学成果,学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通过组织全国多媒体课件和微课比赛、积极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交流与培训扩大教师视野,增强校际甚至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4.新任课教师实行小班授课制。

青年教师刚刚讲授一门新课,在对教材把握的广度和深度的尺度上难免有偏差,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展开教学;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做出及时调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把控课堂和学生的前提下,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设计教学。

四、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持续改进措施探索

青年教师培养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它与教师的选聘、考核、晋升等环节密切相关,只有关注相关环节的渗透、协调、一致[3]才能确保青年教师培养良好的实效性;此外,为了从整体上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根据已有的措施和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及外校优秀人才招聘引进相结合,形成青年教师遴选的源头活水。本着本人自愿、政策吸引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这种方式有助于将本校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教学优势和传统留在本校,尽管有的研究人员认为本校毕业的留校教师同学校的学术创新之间有一定的副相关性,存在“近亲繁殖”带来的学科视野不宽,研究方向偏窄等问题[4],但就本单位留校的青年教师发展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留校的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因此,笔者认为,适当比例的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在教育优势资源传承上优势明显。统筹考虑解决青年教师工作待遇以及建立公平发展的培养平台。青年教师事业刚刚起步,同时面临家庭生活的压力,必须解决青年教师全身投入教学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青年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内动力;另外,要树立榜样激励青年教师投入教学。许多年富力强的中老教师多年如一日,在教学上兢兢业业,面对学生始终精神矍铄、风采熠熠并且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很好,学校应着力制定相应政策将这样的教师推选出来并充分给予精神和物质表彰、奖励,从而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激发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工作是一个良心活,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但短时期内很难见到成效,如果青年教师感觉长时期投入很多但回报很少,就很容易形成疲沓的面貌从而对教师自身发展及教学本身不利;反之,对肯于投入和创新的青年教师采取择优扶植,破格提升高级职务等措施,无疑有助于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其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的内动力。扩大教学督导范围至学生。院校督导专家对青年教师跟踪听课是必须的,但听课的随机性难免带来片面性,克服这种片面性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教学督导范围至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发言权。学生上完一门课收益大小,对老师教学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由学院集体组织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座谈会,也可以由青年教师自己组织跟学生的非正式的会谈形式,总之多方面听取意见,青年教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督导的选派应注意出勤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可以不事先通知,时间上以期中、期末两次为宜。开展以教学方法和工程背景为主导的系统培训。多数工科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和能力不同程度存在欠缺,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如毕业设计、实习等)明显力不从心,长此以往,很难根本上摆脱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内在联系机制,为其拓宽参加生产、设计、施工单位实践训练的机会,从而优化工科青年教师的工程背景。

五、结语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学习、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整个学校相关部门或环节协调联动,共同为青年教师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十精选篇九

[摘要]当前许多企业在会计岗位招聘时更加倾向于具有良好实操经验的会计人才。面对这样的市场发展要求,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应改变培养策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

一、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作用

(一)实践教学是整个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高校会计专业是一门对专业性和实务性要求都很高的科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会计问题。在传统会计理论教学中,学生只能学到书本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这就很难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会计工作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对此,高校在会计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和会计专业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岗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态度。

(二)实践教学是会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方法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压力加大,许多企业在会计相关岗位招聘时,往往更加倾向于能够直接上手工作的“熟手”,空有理论而无实操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并无岗位竞争优势。对此,高校需要开设实践教学课堂,通过模拟、仿真财务操作,让学生能够快速、全面掌握各部门各环节的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处理流程。

(三)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讲授方式中,多数为“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种方式只是将枯燥且理论化的会计知识输送给学生,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无法引起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相比之下,实践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可以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四)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就业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极为严峻,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只会理论知识的学生已经无法得到市场及企事业单位的认同,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强化会计实操能力,并通过“实战演习”成为一个真正有经验、有能力的会计工作者。

二、当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未建立起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主干课程依然采取理论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流程固化,多数依然是陷入了“预习—新课—复习—作业巩固”的死循环,这样的教学模式固然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输送给学生,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高校学生普遍没有升学压力,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已经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在当前职业环境中,企业对会计人才却提出了较高要求,包括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个人能力、实践经验等。因此,高校应树立职业教育理念,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定向培养。然而,从当前高校会计教学现状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且针对会计专业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更缺乏系统性的实践培养目标。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跟不上市场需求

会计实践的范围很广泛,并不是局限于财务做账、做报表等工作,需要相关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状况做相应的实践指导。事实上,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企业单位财务实操经验,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操作演示技能等。然而,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许多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一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甚至没有行业从业经验,准备的教学材料往往缺乏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和把控,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过于理论化、理想化,与真实的财务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经费不足,在会计实训上的软硬件及场地投入有限,很难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标准要求。

(三)课堂内容设置存在缺陷

第一,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及沟通。在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这些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较多内容交叉,如果彼此之间能够有效串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会计学习的架构体系,尤其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串联,可以让学生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知识的情景化、实践化。然而,事实上很多授课教师之间往往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对彼此之间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并不清楚。第二,课堂创新力不足。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中依然无法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学方式脱离实务,多数以模拟实验室为主,通过习题练习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这也仅仅只是实务虚拟化,并不能让学生了解真实的财务工作。第三,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会计实践教学主要还是采用讲授方式进行,使得很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过于被动,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四)技术引入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中实训室教学居多,主要是引入会计实训软件让学生利用软件系统进行模拟操作。这种操作固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比于真实的财务处理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学生对真实的财务室环境、财务工作情况以及各部门财务信息处理等都仍然是一知半解,单纯利用软件系统模拟是无法真正感受到这些信息的。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对策

(一)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学校应注重对学生日常财务实操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会计学习的宣传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财务管理思维,并通过对日常花费的账务处理反复练习会计核算方式。另一方面,高校还应重视与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和输送体制,让学生能够在节假日和实习期内能够接触到更多真实的会计工作,让他们在不同行业中了解到会计岗位的操作技巧。第二,打造优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团队的打造,然而当前这些教师当中有很多并没有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也无法迎合市场现状。对此,高校必须要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让高校教师在假期前往企事业单位加强社会实践,更需要外聘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财务人才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巧分享给在校学生,为学生带来更多财务工作的“干货”。

(二)加强社会实践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为了确保学生未来能够顺利就业,高校需要注重本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对此,学校应牵线搭桥,与企事业单位长期签订会计实践协议,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财务工作经验,并对自身所学的财务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社会实践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高校应在学生社会实践结束后,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融入情景模拟课堂,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不仅能够巩固会计理论知识,更能够出现社会实践情景再现,产生相应的联想性和关联性。例如,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会计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岗位职务等设立模拟情景、模拟职务,包括财税关系机构、企业单位常规部门、财务部相关岗位等,通过明确各机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会计工作的流程。与此同时,在课堂中还要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情景模拟的感受,以及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性、差异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显著提升授课效果。

(三)创新案例教学模式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案例教学模式的引入,改善原本枯燥乏味的会计课堂,让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在更加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会计实操技巧。具体来说,会计实践课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和规章政策等,搜索整理案例,在具体案例教学中按照“讲解案例—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汇总评论”或“讲解案例—撰写分析报告—学生自评—教师总评”这两种思路开展。整体来看,在案例教学之初,教师都应该帮助学生做好教学前准备工作,包括案例资料搜集、课前小组分配、教学流程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在短暂的课堂中真正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在案例讨论设计以后,也应注重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堂改善意见,以为后续提升案例教学质量做基础。除此之外,高校需要注意的是,在积极拓展教学资料来源的过程中,需要慎重选择案例资料,杜绝过时教材和虚假教材,在案例选择中要贴合企事业单位的操作时机,让学生针对不同行业产生案例关联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将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当中

第一,将vr技术运用到会计实践教学当中。vr技术实现的是通过动态逼真的三维物体模型实现全新体验的人机交互,在此其中融入文本、视频以及音像等因素,从而让原本抽象的会计概念变得更加立体化、可视化,方便学生利用立体画面感快速接收知识。而且,vr技术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只要学生佩戴相应的vr设备,就能够让身临其境地站在财务办公室当中,这不仅能够感受财务人员的工作氛围,还可以借助360°全景视野的随意切换来清晰地观摩财务工作中每一个环节情况和操作细节,让学生在vr的世界中切实了解到日常财务工作的真实状况,并通过全景观摩和随意切换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工作职责,更可以切换观摩其他不同从业者的工作职责及合作方式,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打基础。因此,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可以引入vr技术,创设虚拟现实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例如,传统实训课堂中需要通过实物场景布设让学生融入情景之中,vr技术则弥补了传统实训课程在场景铺设中的问题,模拟场景都是提前设定好的,场景切换十分自如,且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创建三维实训室,还可以与公司场景实现无缝仿真,真实还原公司运作的各个环节。而且vr技术跨越了实践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反复练习,有利于熟能生巧。第二,融入微课手段提高课程质量。随着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也开始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会计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快速传播的特点,教师通过课程加工将一个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教学课件,这样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有限的学习精力,尤其是那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非常适合做成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像、视频、图文等元素集于一体,并通过ppt、camta-siastudio、美摄等资源进行综合呈现(课程时间约6~8分钟左右),能够给学生以很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