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上第二单元演讲稿(汇总5篇)

时间:2023-08-28 15:16:09 作者:灵魂曲 2023年六上第二单元演讲稿(汇总5篇)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上第二单元演讲稿篇一

一、重要的词语。

二、重要的多音字。

量               当  

三、本单元重要的读音。

四、本单元重要的近义词。

五、本单元重要的反义词。

六、本单元重要的词语的搭配。

七、本单元重要的词语分辨。

抗        悄        捎         蜂

八、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重要段落。

1、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加标点的句子》。

2、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名言名句》。

3、语文园地二,我会填《字词的填空》。

4、第五课《灰雀》中的第一段。

5、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六上第二单元演讲稿篇二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犀黛,沼等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大自然之美的细致描绘。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重点: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具:自然美景图片。

教法:朗读法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展示搜集的自然美景的图片。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宗白华去体会不同时期他对大自然的种种感受。二、初读课文,初建对大自然美景的印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三、深入精读,寻访作者笔下云、风、山、湖之美

1.在作者小时候、少年时、青年时究竟以什么自然风景吸引了作者?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再读全文,颂大自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积累内化:

1. 由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2. 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水边石头上看天上白云的变幻,心里浮动着幼稚的。天上的流云,一会变成,一会变成。

实践活动:

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

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优美句段。

板书:

小时候 大自然 引起幼稚的幻

大自然少年时 奇异的情感

心中最美的诗 青年时 微妙的音符

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读后

每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可回避地面对三种客观环境,一是家庭;一是社会;再一就是大自然。

对襁褓期的婴儿来说,社会是遥远的,大自然是未知的,他朝夕可见的是妈妈甜蜜的乳头,轻柔的双手和满含笑意的眼神。

等到懂事的童年来临时,会觉得家庭是温暖的,社会是生疏的,大自然则是无比神秘的。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就是作者从一个世纪前的亲身经历中精心切取的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接触大自然的纵断面。在短短的7段文字中,作者自述了童年对大自然的幻想,少年对大自然的梦想,青年对大自然的遐想。

读者对作者的喜爱与痴迷,肯定会感同身受;但是不会注意到作者在文章中竟然写到足有40余处声情并茂的自然景色。诸如,在描写客观的自然界时有:白云、晓雾、雾色、海、海岛、沙洲、湖沼、莫愁湖、湖光、水边、地气、森林、山色、峰峦、峦影、清凉山、石头……在描写自然界的装饰与建筑时有:小城、垂柳、华灯、扫叶楼、雨花台、远寺、白帆……在描写时间与季节时有:初春、星期日、清晨、黄昏、晚霞、落日、落照、月光、月下、夜……在描写空间与地域时有:天空、郊外、桥畔……除了这些有目可以共睹的景象之外,还回响着有耳可以同听的钟声和箫笛声。

作者几乎是在不经意间把读者领入出神入化的自然景色里,他一方面给我们展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精美画卷,另一方面还以神来之笔,或贬抑或张扬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

课文的第3段,写的是作者充满梦想的少年。他基本没读什么书,也没听过诗,只是坐着幻想的魔毯,继续做着奇异的梦。

课文的第4、5、6、7段,写的是作者充满遐想的青年。他大病初愈,已然开始读书深造,不仅自己喜爱读诗,而且喜欢给别人读诗。他的思想转向辽阔的海、远去的白帆,化入湖光峦影,绘出诗情画意,在他的生命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妙的音符”。此刻,大自然是心中最美的诗,作者也成为讴歌大自然的最美的诗人。

作者宗白华生于1897年,他的7岁至17岁,应是在1904—19xx年期间。作为距离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的小学生,去理解他们祖辈都没有赶上的时代,显然是勉为其难的。而且,今日的小学生已远非昔比,科技进步到影视时代和数字时代,他们已能较早地接触形象中的社会,甚至很小就有机缘跟随大人去游历名山大川,从而有了辨别是非区分美丑的实感,甚至形成价值观念的雏形。

据此,教师应该看清当代小学生认知中的长短,组织实地观察或运用影视资料,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让大自然走进学生的心里,在进行爱的教育的同时,生动活泼地进行美的教育。

大自然是作者心中最美的诗,也是广大读者心中最美的诗。美感的特征不但具有直觉性,而且具有愉悦性和超越性。当作者“独自躺在床上,最爱听那远远的箫笛声,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奇妙地搅动我的心。我仿佛和那窗外的月光、雾色融合为一体,飘浮在树林间,随着箫声、笛声远去……"他直言不讳地说:“这时我的心最快乐。”作者从悟到“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到“充满诗情画意”,到“结成微妙音符”,到“灵犀一点,脉脉相通”,不仅是认识上的飞跃,同时也恰恰是美感的超越。

在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本课时,自然不能忽略学生的心理要素。从文字的感知到生活的感知,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是一对孪生姊妹,是创作之母。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学习《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须要找出那些展现联想与想象的语句,并从语境反观作者的心境与再创读者的心境。

在本课,联想与想象的例子俯拾皆是。“天上的流云,一会儿变成海岛沙洲,一会儿变成峰峦湖沼。”这种云龙苍狗的变幻,属于相似联想。“一种遥远的情思吸引着我,让我在森林里、在落日的晚霞里、在远寺的钟声里有所追寻。”这种似远如近的映像,属于接近联想。“夜里,独自躺在床上,最爱听那远远的箫笛声,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奇妙地搅动我的心。”又是凄凉,又是幸福,与远远的箫笛声融合在一起,则属于对比联想。

这些联想与想象,自然植根于对自然美的基本形态的细心观察和持久积累,但同时它也发酵于审美者的情趣与体验。在《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中,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千姿百态。“天上的流云,一会儿变成海岛沙洲,一会儿变成峰峦湖沼”“清晨晓雾弥漫的海,落照里白帆掩映的海,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示着美的壮丽;“那四周的山色浓丽清奇,似梦如烟;初春的地气,在山水里蒸发得较早,举目都是浅蓝深黛;湖光峦影笼罩得人仿佛也成了一个透明体”,体现着美的幽静。

教学内容:向往绿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对绿色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体会绿色所带来的生机及其美。

难点:感悟绿色的美妙。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有关描写绿色的语句。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向往绿色,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绿色的美妙的?

五、精读课文,领悟绿色的美妙。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绿色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对绿色是怎样的感受?

3.读了课文,你也更喜欢绿色了吧?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现绿色的美妙时,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引用与抒情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4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缕缕阳光透过,给清新的树干投下的光影,给绿荫添几道光线。我抬头望去,天空,阳光明媚。

3.造句:

不是……也不是……但是……

四、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一种春景,用自己话描绘它。

板书:

我喜欢绿色、迷恋绿色。

向往绿色

绿色生命的音符“我”心中的一首诗

教学内容:古诗四首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四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二、读熟诗句: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四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板书:

晚日

晚春江 情寄友人 远山晚景 绮丽

春草怀恋家乡

望乡

作文教学内容:作文我爱大自然

目标:

知识: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美景,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它的它的特征,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

能力:练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通过观察与描写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能把观察到的写具体,并有一定的顺序。

教具:例文 教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三、同学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初步说说从哪些方面展开?

2.分组:喜欢同类景色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

3.互助: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四、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观察的景物的奇特,介绍其特点。2.分小组展示,评议。

3.提示写法。(1)注意介绍景色的奇特。要抒发你对大自然的赞美。

(2)可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自己亲近的自然往事。

(3)可以写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倡议与措施。(4)注意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学生动手写作。

5.引导评改:

(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作文的,推荐修改方法。(2)请学生用推荐的方法修改本次习作。

(3)评改示范:

a.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疏通语句。   b.同桌互相修改。 c.开展美文赏读活动。

板书:

把你喜欢的自然美景奇特写具体

我爱大自然把自己和所写的自然景色联系起来,表达你对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自己的描写的景色,自命题目

六上第二单元演讲稿篇三

第二单元测试题(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画掉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三、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莫明其妙    无原无故    语重心常

遮天避日    昏黄一体    鹏成万里

四、读一读,把你想到的一个成语填在括号里。

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

五、选词填空。

1.在老师的耐心下,晓军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    )地向老师作了检讨,他的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受到了老师的(    )。(诚恳、诚实、称赞、赞扬)

2.我国自己(    )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大大(    )了一切愿为四化做出贡献的人们。(鼓励、鼓舞、制造、创造)

六、给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

七、按要求把成语填补完整。

1.填近义词:

高(  )远(  )-(  )二(  )五(  )四(  ) 生(  )活(  )

手(  )足(  )千(  )万(  )山(  )地(  )

2.填反义词:

大(  )无(  ) 大(  )大(  )口(  )心(  ) 天(  )地(  )

出(  )入(  ) 一(  )-(  )(  )应(  )合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赛马是我们家乡古老的风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每到这个时候,草原上就(展现、呈现、映现)出热闹、现腾的景象。上百名哈萨克小骑手,把自己膘肥体壮的好马打扮得英俊漂亮,马尾编成小辫,马身上还系上(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绸带,好像在鼓励马儿争气。发令枪一响,十几匹一字排开的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气氛十分壮观。经过激烈的比赛,连续三次夺魁的骑手被选为冠军。人们簇拥着冠军,给他戴上大红花。这时,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中。

1.联系下文理解“打扮”在文中的意思。

2.把描写赛马的句子画出来。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选择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

(二)凭着一颗火热的心

1970年春天,张海迪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

有一天,跟海迪比邻而居的一位大娘半边脸肿了,原来她牙疼病又犯了。又有一天,村里一个孩子病了,没多久却死了。海迪真想去探望患病的大娘和失去孩子的家长。

“我能不能帮助乡亲们干一点什么呢?”十五岁的海迪想。

她请求爸爸买来一盒银针,一本《针灸学》,一本《人体解剖学》。

张海迪不管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总是日夜苦读,把两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她擎起一枚银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又在自己躯体上那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试验。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耿其之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王怀栋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连一只吃饭的匙子都端不起来,她给治愈了;一个叫小宝的六岁男孩,站都站不起来,经她数百次针灸,小宝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一个瘫痪的小姑娘,要给病人扎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当海迪给病人治病时,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向那病残的腰部和臀部。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只得把右肋骨压在轮椅的扶手上。几年下来,她变得左臂细,右臂粗,脊椎骨也弯得变了形。

但海迪的内心是欣慰的。数年来,她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给周围的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黯然泪下:

2.填空。

(1)张海迪有时不免黯然泪下的原因是(          )。

(2)“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说明( )。

(3)张海迪给病人治病扎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是(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滋养(    )    探望(    )    警告(    )    简单(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    火热(    )    温暖(    )    欢乐(    )

答案:

一、戈壁、清晰、新疆、枯萎、锻炼、优雅、依赖、膝盖

二、

四、1.取长补短  2.不耻下问

五、1.诚恳、称赞   2.制造、鼓舞

六、 ,:;,、……、;、,。

(二)1.指因为情绪低落,伤心而流下眼泪。2.(1)她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能与轮椅、床和静寂为伴。(2)她凭着日夜苦读和反复试验很快掌握了有关医学本领。(3)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给人治病会经受很多痛苦。3.滋润、看望、劝告、容易。4.热闹、冰冷、寒冷、悲伤。

第二单元测试题(二)

一、看拼音,写句子。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金(灿灿)

水(   )  甜(   )  红(   )  蓝(   )

冷(   )  乐(   )  绿(   )  白(   )

三、把下面的每组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1.迎春花   腊梅   桃花   菊花

2.欧洲     世界   罗马   意大利

3.老年     儿童   青年   少年   中年

四、在括号里填上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

2.在我们的故乡——山上,不是有许多水晶和玛瑙吗?(    )

3.它糊里糊涂听着小青石的话,一会儿竟睡着了。(    )

4.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3.小姑娘独自旅行。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六、选择打比方的句子。

1.她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  )

2.他长得像他的爸爸。(  )

3.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她。(  )

5.运动员仿佛离弦之箭,朝前飞奔。(  )

七、修改下面的病句。

1.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指导》和《生学习报》等报纸。

2.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3.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八、阅读答题。

(一)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

我爱牵牛花。

1.用短文中的句子给文章加上标题。

2.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乐于——

本色——

坚忍不拔——

游离——

3.写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把(          )比作(          )。

4.写出文章中的一句拟人句。

5.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

6.三段之间的关系是(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          )    的精神,抒发(          )的感情,所以作者把(          )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二)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异口同声:

(2)胸有成竹:

2.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3.本文主要叙述了(                    ),告诉我们(                    )。

答案:

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水淋淋、甜滋滋、红通通、蓝花花、冷冰冰、乐陶陶、绿油油、白茫茫。

三、1.迎春花、桃花、菊花、腊梅(按季节先后)2.世界、欧洲、意大利、罗马(按地域大小)3.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按年龄大小)

四、1.比喻  2.反问  3.拟人  4.排比

五、1.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2.北海有鱼。3.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到意大利旅游。4.大雪过后,地上想铺了一条厚厚的白毯子。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舞蹈嬉戏。

六、1   3   5

七、1.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指导》和《生学习报》等杂志和报纸。

2.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香蕉、西瓜等。

3.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带鱼、黄鱼、鳗鱼和鲸鱼。

八、(一)1.我爱牵牛花。2.乐于:对做某件事感到快乐。本色:本来面貌。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游离:移动,离开。3.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这句话中把花索比作彩带。4.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5.第一段(1):我爱平凡的牵牛花。第二段(2—4):向高处攀登是牵牛花的本色。第三段(5):我爱牵牛花。6.总分总,奋力向上攀登,喜爱牵牛花,向高处攀登是牵牛花的本色。

(二)1.异口同声:胸有成竹:2.第一段(1):总写林巧稚的回忆。第二段(2—6):一堂生物课的经过。第三段(7):林巧稚悟出的人生道理。3.林巧稚上一堂生物课的故事;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六上第二单元演讲稿篇四

第二单元复习

2

复习

1

复习《春笋》、《雨点》、《小池塘》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正确地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3.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能将句子补充完整。

4.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默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记住偏旁。

难点: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能将句子补充完整。

一、复习指导

(一)《春笋》

1.背诵课文。

2.听写词语。

3.辨析形近字、同音字。

(二)《雨点》

1.背诵课文。

2.听写词语。

3.根据偏旁归类。

(三)《小池塘》

1.背诵课文。

2.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二、巩固练习。

一、复习指导

(一)《春笋》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快——块    外——处

块——决    在——再

(二)《雨点》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3.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三)《小池塘》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波——破  

吹——次——欢

(2)量词练习

一(   )白鹅   一(  )大眼睛 

一(   )气     一(   )气球

一(   )小船  一(  )星星  

一(   )珍珠   一(  )世界

二、巩固练习

(一)默写生字词: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唤醒  春笋  声音  欢迎  跳跃  落进  倒映 

(三)读出下列偏旁部首,并写出几个含有此偏旁的字。

士:声、壳

冫:冰、冲、决、冻

石:砍、破

夕:外、多、够

止:正、此、步

见:觉、

攵:放、收、散

阝:队、阳、阴、除、阵、邓、郎、部、都

女:奶、她、如、妇、妈、妹、姐、姑    

纟:红、级、纱

口:古、另、只、叫、可、台、叶、吃、听、吹

(四)背诵课文,并填空。

1、春笋(   )(   )泥土,掀翻(   )(   ),(   )(   )(   )(   )从地里冒出来。它们(   )着(   )(   ),在(   )(   )(   )(   ),在(   )(   )里(   )。

2、雨点分别落进(   )(   )、小溪、(   )(   )、(   )(   )。

3、雨点在(   )(   )里睡(   ),在小溪里(   )(   ),在(   )(   )里(   )(   ),在(   )(   )里(   )(   )。

4、(   )(   )倒映在(   )(   )里,像(   )(   )白鹅。(   )(   )倒映在(   )(   )里,像(   )(   )(   )(   )的气球。

5、(   )(   )的(   )(   )(   ),美丽的(   )(   )(   ),映出(   )(   )五彩的世界。

六上第二单元演讲稿篇五

好想有个星期八!为什么?因为我忙呀!

我在班里是班长,要管理班级里的大小事情,每天小腿就像灌满铅一样,乏透了!

好不容易回到家,想歇会儿吧,还有那么多家庭作业。只好叹口气,打开书包,翻开书本。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本应该出去玩玩,或是在家里休息休息。可我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其他的“档期”也排得满满的。周六要学英语,周日还要学弹琴。

总之,一天到晚都没有能停歇的时侯,只能眼睁睁看着别的同学像出笼的小鸟——自由自在。

偶尔有别的同学邀我一起出去玩,可我一想到爸爸妈妈那严厉的目光,就不寒而栗,只好垂头丧气地摇摇头。

周末不是快乐玩耍的日子吗?别的小朋友都可以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游山玩水,为什么我就不行呢?哪怕是跟爸爸妈妈逛逛街也好啊!

真希望能有一个星期八,可以让我休息一下,可以让我自由支配这一天。亲爱的`上帝!求求你,请赐予我一个星期八——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星期八,一个只有游戏和欢声笑语的星期八!哪怕这一天能在梦里实现也让我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