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

时间:2023-06-28 18:10:08 作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篇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黄龙溪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四川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始终坚持以旅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黄龙溪正在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黄龙溪古镇坐落在黄龙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心,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无论春秋,一派静谧。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六条老刚进行完一年的闭关维修改造,全部铺上了红石街面,两侧建筑也恢复了本色,古色古香。

景区与府河漂流游览连在一起。从成都市郊望江楼起程,沿府河经黄龙溪顺流而下,可达彭山县的江口镇。两岸风光如画,有8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

双流龙舟古镇

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

位置:

出成都东门沿成仁公路(成都-仁寿)向东南方向前行约40公里,便是近几年被影视界人士和旅游者看好的新年辟旅游景点-黄龙溪。

景区特色:

上古牌坊、古寺庙、古代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古渡口浑然一体,极具川西情调,风光独具魅力。每年正月初一至大年十五,黄龙古镇会举行多种娱乐活动,如耍火龙、彩龙、水龙等,场面十分热闹。黄龙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每天每两小时打一次更,游人在此可真正感觉到黄龙镇的古朴民风。

黄龙溪古镇位于双流县西南,距离成都市区约40公里,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镇上有明清时代的青石板古街,与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等浑然一体。镇上传统民俗“烧火龙”活动,场面恢宏,被称为“中国火龙之乡”。

古镇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有“水乡”的风味。一条溪水穿城而过,两岸是青石铺就的路面。路两边多为明清建筑,傍水而筑,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宁静古朴。如今古镇是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电影《芙蓉镇》、电视剧《海灯法师》等近多部影视片在这里取过景。

正街上有三座古寺,分别是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古龙寺内有上千年的黄桷树、清代的戏台。此外还有一个奇异的“三县衙门”,因历史上的黄龙溪镇地处三县的交界处,号称“一脚踏三县”,所以三县在这里设立了这个机构。

黄龙溪古镇的小吃也是鼎鼎有名,一根面、焦皮肘子、珍珠豆花、红烧黄辣丁等都值得品尝,在古镇内的大部分餐馆都能吃到。

黄龙溪民俗风情浓郁,以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的“烧火龙”为最。“火龙”栩栩如生,而家家户户则准备好烟花爆竹,待龙灯临门时,烟花齐射向龙身,表演结束后,众人将龙身烧毁,残灰撒入江河,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

游玩黄龙溪古镇,可以成都当日往返,也可以在镇上住宿一晚。古镇入口处的新镇有很多住宿点;古镇中心有家“大院坝”,是一座真正的川西大院,也提供住宿。

成都旅游最不可错过的古镇之一,便是黄龙溪古镇。黄龙溪古镇全镇幅员面积达50.4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人,此外黄龙溪古镇曾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是成都通往乐山的水路要冲,也是成都历史上最南边的江防据点、屯兵要地。

黄龙溪古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黄龙溪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全镇由一湖(龙潭湖)、两河(锦江、鹿溪河)、六寺(正街的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和外围景区的金华庵、观音寺、大佛寺)、七街(镇龙街、复兴街、黄龙新街、黄龙正街、仿清街、上下河街)、九巷(鱼鳅巷、担水巷、烟市巷、扁担巷、龙爪巷、篙竿巷、蓑衣巷、艄公巷、打更巷)组成。古街、古巷、古树、古庙、古堤堰、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岩墓和古衙门,构成了黄龙古镇的旅游特色。

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篇二

刻造像,广政碑,近代的红军碑林等。特定的历史原因,赋予了皇泽寺的多重历史文化积淀,加之近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皇泽寺更加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游客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历史的伟大和壮烈。

女皇真容地——则天殿

一是石像神态表现出登基以后的持重安祥。

武则天一生执政49年,在位21年,当了28年的皇后,6年的皇太后,67岁正式改唐为周,登上了帝位,成为大周的圣神皇帝。

二是石像作比丘尼装扮。

这也是武则天重佛,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的例证。当时李家皇族信奉的国教是与皇族同宗同姓的李耳为教祖的道教,统治思想仍是传统的孔孟之道,母仪天下的太宗皇帝的长孙皇后,就是贤德的典范,常居深宫不出,还精心编写出《女则十篇》教化全国女性。唐王朝主张男尊女卑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地扎根在统治阶层。而佛教却有转轮女王的说法,于是,借助《大云经疏》的出台,武则天把她转换为女身弥勒佛降世,更能为自己政治上的亮相而得到堂皇正统的铨释。皇泽寺又是北魏时期开创至唐时越发兴盛的佛教寺庙,把自己装扮成佛身,因而更加合适。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人们总是争论不休,褒美和贬詈并存,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没有第二个人物能使史学家们有如此相悖的评价。她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独一无二的,孔孟之道流传千年的文明古国脱颖而出的女皇帝,单凭这一点,就使得武则天注定成为一个"盖棺"也不能"定论"的充满魅力的人物。

但是,有几点是历史所公认的。

(一)积极推行富民路线,重视农业发展。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稳步上升,人口由太宗时期380万户增长到女皇晚期615万户。

(二)国力强盛。国家版图东西南北四域达到了整个唐代的极至。军事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贞观时期。

(三)任人纳贤。数次下诏求贤,对有才干的人破格重用,从而选拔培养出一大批人才。

(四)善于纳谏。当时连农夫樵人都可求见皇上申述意见。还着力改善妇女地位,使唐代妇女生活,出现了封建时代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局面。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她的局限性也很突出。有过重用酷吏、任用外戚、扰乱刑罚、滥杀无辜之失,给国家造成了一些灾难和损害。

关于武则天宠信男宠薛怀义,二张等人的行为,历来是人们纷纷指责的焦点之一。但古代皇帝哪一个又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呢?男皇帝如此,女皇帝未尝不可?封建正统史家对此贬斥为"母鸡司晨""*乱宫闱",会"天下大乱"。然而,在武则天执政数十年时间里,却没有发生过一场成规模的农民起义。

女人称帝,这需要何等超凡的能力与智慧、胆量与气魄!当时不管历经沙场的武将,还是学富五车的文臣,都统统跪拜在一个女人的脚下,正如鲁迅先生说:"武则天当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

所以,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曾专门题写了"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的评语。郭沫若先生也专门题写了这副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就是说武则天执政,继承和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启发了唐玄宗创建的开元盛世,她的功德在巍巍剑门关一带流传颂扬,光辉业绩使家乡广元也感到荣光。

"真容石刻造像"的右侧,陈列了这样一块碑——广政碑。此碑是1954年,皇泽寺门口修宝成铁路(现铁路己迁)时出土的。碑刻所镌刻时间是"广政二十二年",即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年间,为公元959年所刻。碑首额作"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昭武军节度使李奉虞所立。全文29行,每行29字,骈体文,文中凡遇"后"、"天后",必提行顶格,遇敬语则空三格,对武后备崇。此碑是研究"皇泽寺"历史较早的实物资料,也是考证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重要证据。要点有二,一是因为此碑上己明确写着"皇泽寺",这个名称,比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要早120余年;二是碑文说"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句,表明武则天是在其父亲任利州(广元)都督期间,生于广元。碑文还记载了唐五代时期,武则天已被当地人当作神明膜拜,一遇灾事"军民祈祷于天后之庙,无不响应"。以及当时建寺规模、庙产等情况。后来,祈求武后赐福这样一种民间的自发祭祖活动,演变为在武则天生日那天的"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的广元民俗,也是广元现在每年9月1目的"女儿节"的由来。

学者郭沫若先生是以唐李商隐诗"利州江潭作"、皇泽?广政碑"和"武后真容石刻像"等为主要依据,考证出武则天"毫无疑问出生于广元"。

石刻艺术瑰宝——皇译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是国务院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分布在寺内西山东壁脚下崖面上,寺内造像大小窟龛54个,造像1203躯。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盛于初、盛唐时期,唐以后基本逐渐成为武后专祭祖庙,不再继续开龛造像。

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篇三

您们好!

欢迎大家游览蜀南竹海。相信各位在这广阔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绿色海洋里,一定会被她那幽深、清丽、秀雅的大自然之美所吸引,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现在,我们就乘车启程,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蜀南竹海的简况。

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管辖的长宁、江安两县相连的连天山余脉,距宜宾市区60公里,是一个以竹景为主要特色,兼有文物古迹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竹林密布,碧浪接天,1986年列为四川省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近10年来,蜀南竹海的开发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家和省上重点推出的旅游线路之一,并列为四川省4个优先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

蜀南竹海又名万岭箐。万岭形容山乡之广阔,箐就是巨大的竹林。相传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贬官到戎州(今宜宾)时,来此寻幽访古,面对翠秀无边的竹海,连声赞叹:"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姊妹耳!"乡人敬酒请题辞,黄推开酒碗说:"秀色使吾醉矣",就用竹扫帚作笔在百壁上大书"万岭箐"三个巨字。而今字迹虽已风化,万岭箐之名却洞用至今。

竹海怎样形成呢?说法很多,有说太古时候女娲炼五色百补天,将剩下的红石堆放于此,成了万山红岭。后来,仙女瑶箐因犯天条被玉帝贬下凡间,来到这里,见一片赤土实在可惜,就营造了万顷竹海。又一种传说是:诸葛亮南征班师回朝经过这里,当时万山裸露,赤日流火,山道生烟,熔了蜀军的马蹄,20万战马倒毙,战士们狼狈退走,弃于山壑的马鞭意长成了成片竹林。如今,竹海内溪河中很多马蹄形的水幽,就因河沟正是当年的石路,是马走过留下的痕迹。这些传说,不过是人们臆造的神话,反映了人们对竹海美得神奇超凡的一种赞誉。其实,竹海的来历,应该是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太好。大家知道吗?这里虽然山峦起伏,海拔只有400—1180米,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5.5度,无霜期345天,常年降雨量有1250毫米,空气湿度常正85%左右,肥沃的土壤,暖湿的气候,十分适合竹的生长。再加上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培植和粗心呵护,才造就和保留下今天这浩淼万顷的竹的海洋。所以应当说蜀南竹海既是大自然的赐予,也是竹乡人民世代劳动的成果。一句话:竹海是天人结合的产物。

竹海风光,四季不同,晴晦各异。春天,新笋齐发,花开鸟鸣,处处生机一片;盛夏,新竹添翠,林风送爽,满目清凉世界;金秋,修篁如黛,红叶逞娇;隆冬,峰峦铺银,翡翠披纱。晴天,万顷竹浪筛金溢彩,令人心神如醉;雾中,竹海笼烟,景物迷离,如人梦幻仙境。总之,无论何时,只要您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会在这景象万千的竹海中领略到无穷的妙趣。

现在,我们从宜宾驱车过金沙江大桥,出陈塘关,经长宁县城,就到了清澈的清江。秀丽的清江为竹海的外围景区,象一条玉带,连系着长宁、江安、兴文、珙县的一座座城镇山村。清澈的江水,夹岸的竹林,富绕的田野,点缀些村舍人家,你们如果乘船或竹排而下,真的会有"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现在我们已到达蜀南竹海的西大门,大门外石刻的"竹海"两个大字是张爱萍将军的手笔。西大门是一座用楠竹建造的碑坊,巧妙的设计,突显出这里是竹的天下。过牌坊行一公里,豁然开朗,小桥到了。

小桥是长宁万岭镇政府和竹海管理的所在地,也是蜀南竹海西景区的食宿娱乐和购物中心。镇上有中西结合、古典幽雅的二星级酒店、竹海宾馆,现代建筑的蜀南宾馆,以及小巧、别致的农家小楼。

请随我进入景区!博物馆墨溪河忘忧谷

从小桥河上行,过了龙潭,一条用整石铺成的石板桥,桥长5米,宽1米,石板厚0.75米。这么沉重的大石板如何运来了可见竹乡人民对力学早有研究,此桥原是两块大石板,现已断了一块在沟里。传说是清军被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领军击败,追逃至此,想断桥阻挡追兵,石板太厚打不断,就用桐油硫磺来烧,右边一块石板刚炸裂,太平军已经追来,清军望风而逃,石达开的队伍扑灭火焰,救下半边石桥,又用小条石补好断桥,竹农感激,称它为翼王桥。

翼王桥旁,是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长宁竹海博物馆",以陈列展出竹类资源、竹文化发展,以及竹类工艺品为主,现已征集实物资料800多件,内容丰富,很长见识,请大家进去参观(博物馆有专门解说)。

过桥左走,一条溪流黝黑如墨,就是墨溪河。传说这溪水泛黑的原因,是当年黄庭坚题罢"万岭箐"三字大笔一甩,落入溪中,染黑了一溪山水,染黑两岸兰花,连溪中的动物也染黑了。其实,捧起溪水,清亮透明,那来黑色?原来是因为溪流的百河床长满深绿的青苔,在两岸竹林密拥、天光暗淡的相映下,造成这眼前奇景。溪上几座竹桥、石板桥朴素无华,把墨溪装点得更幽深了。上一里处是九叠泉,每叠一米左右,从山顶叠泻而下,半掩于竹林中,很有韵味,由于水小岩高,撒落成一片烟雨,笼罩在山壁之上,又因壁石像一个龙头,人们称这一景叫"烟雨龙宫"。峭壁右边有一山洞叫"猴子洞",原来水帘挂在洞口,也算一景,曾有诗人咏它"洞门开凿自何年?深谷高陵江变迁。唯有水帘流不去,至今常挂翠岩边。"可惜而今也?"常挂"了。

在墨溪大门右侧有竹海索道,全长2700余米,乘索道缆车而上,可达竹海中心景区的观海楼、翡翠长廊等景点。从索道上看竹海,眼界更宽,景观更壮,另有一番情趣。

过翼王桥向右,穿慈竹林,走绵竹溪,前面竹大林密,光线隐暗,林风拂来,凉意浸人,溪中乱石杂陈,有的长满青苔,有的披着汀兰,有的却长出小树,偶尔会看见在溪面上跳跃的水鸟,使人顿生远离红尘的宁静感觉,这就是忘忧谷。说起忘忧谷,还有一段美的故事呢?相传当年竹海外面居住着曾姓和杜姓的大家族,两家因山林地界之争而世代为仇。后来曾家有一子叫曾男,而杜家有一女小名杜鹃。曾男自幼聪明能千,杜鹃心灵手巧,他俩深深爱恋着世代相仇的对方,这就遭到双方家族的反对,软禁严守,棍棒相逼,但二人矢志不移,毫不屈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支白额猛虎咆哮着冲进曾家大院,吓退家丁,抓破牢门,驮起曾男越墙而去。也在同一夜晚,杜家也发现软禁在秀楼上的杜鹃突然失踪。据说是两人的苦恋,感动了瑶箐仙子,派使者把他们接到竹海里来了。多年以后,人们发现这条谷中长出一种高大伟岸的常青大树,与之相依的是一种开着一簇簇粉红花的清艳娇柔的灌木,人们都说那就是他二人的化身。于是就叫大树为桢楠,称这种花树为杜鹃。这谷中还常有翠色鸟儿唱着歌儿赞美这一对永世相伴的情侣,仔细听来仿佛是叫"忘忧忘忧,有情人终成眷属"。按这个故事的说法,这忘忧谷的得名原来是鸟儿叫出来的。

沿小桥公路上行三公里,观云亭高耸于山丘之上。这里原名轿子石,传说清同治元年,翼王石达开在山下的官兴大败清兵,清兵主将唐友耕重伤无法骑马,坐轿到此,听说追兵来了,吓得丢下轿子跑了。路中的大石就是当年的轿子。观云亭临岩而立,远山隐隐,凉风习习,山下块块梯田,秋后像重重排列的明镜,入夏似层层叠放的绿毯,一派恬静的山乡秀色。若遇阴天,又是另一番景象,但见满壑云雾滚滚,远山近景变得若有若无,自身也似乎化于云雾之中了。

从观云亭前行,地势逐渐平缓,竹林更显得苍郁和幽深,这里两旁绿竹齐向路中拥来,遮天蔽日,人们穿行于林中红砂路上,就象走进碧红相间的玉石隧道一般,但觉林风阵阵,竹涛萧萧,身心一片清凉,此处就是著名的翡翠长廊了。今天正好天晴,请看这一道道的阳光,透过枝间叶缝,筛下点点金色光斑,这时的长廊色泽多而明快,简直变成了一条美丽的画廊了,大家慢步走着,一定会对"心旷神怡"四个字有更深的体会。

穿过长廊,走出林带,眼前天光大现,原来已面临绝壁。我们站在"普渡众生"的观音神像前,脚下是万丈深谷,奇险惊心!身旁有飞瀑从山崖直落谷底,这就是十三叠泉。深谷那面的一片山岩叫挂榜岩,传说是仙寓洞成仙的邵道人招收道徒时,将录取名单题在石壁上,因此得召。大家从台阶下来,沿石道穿过水帘就到仙寓洞了。这股水帘高约5米,宽约3米,不同季节水势有所变化,因为在阳光照射下常显出几种色彩,被称为"紫云佛光"。石壁上那一条20公分宽的链条图案,天然造就,色泽斑驳,人们说它是仙女留在这里的一条项链。

仙寓洞实际并不算洞,而是一条长约500米的半边山洞,背靠绝壁,前临深谷,我们四川叫做"洼岩腔"。这里从前飞阁流丹,香火兴旺。洞中分为卧佛殿、大佛殿、二佛殿、玉皇殿、天公地母殿、灵官殿,还有明朝王德年间重修殿堂的碑文。现在殿阁都己不在,只残留下几壁明代的摩崖造像,也不同程度的风化了。请看这一壁灵官造像,高1米左右,脚踏风火轮,手举打神鞭,瞪圆双目,张开大口,威风凛凛,刻工粗犷有力。还有一块完好的明刻九龙碑,在高50公分,宽30公分的石块上刻出九条石龙,昂首翘尾,活灵活现。石洞顶板上题刻文字很多,可惜苏东坡所题已不存在。记得他题的是一付对联:"天际出悬岩,石窍玲珑,问混浊何年凿破;云中寻古洞,篆烟缥缈,看神仙海外飞来。"请各位品味一下,苏老先生见境生情的这一问一看,不正好给仙寓洞增添了深长的妙趣吗!

二佛殿前悬岩上那道飞瀑直泻的水幽里,卷卧着一条石牛,此景叫"天河饮牛"。相传有年大早,织女怕老牛渴死,要拉他上天,老牛坚持要协助竹仙播完竹后才与竹仙一齐回到天上。眼见此地无水解渴,老牛就要渴死,织女又再犯天条,用织梭凿破了天河,放下一股清泉来救老牛,而此时老牛已因又累又渴死去化成了一条百牛。其实这是竹棍术,大旱不断,清冽可口,有健胃肠助消化的功能,是理想的减肥健体的山泉水。

仙寓洞地处万岭箐的最高峰下,风光相当美丽。晴天,百里山河尽收眼底,使人心胸舒展;雨日则雾缠嶂岫,四周一片溟蒙,恍如飘涉于云天之上。前人有一首诗说:"仙寓之上高插天,上有石洞悬其巅,一径盘空绝人迹,只许猿鹤时翩跹。"现在路道修得好了,我们会觉得这诗说得夸张了一点。但是,茫茫竹海中这一处高山景观,确也为竹海添色不少,既到竹海,这里是不可不游的。

从天宝寨再东去约3公里,就到了江安县的万里镇。这里是蜀南竹海东景区的旅游接待中心,镇上有竹海山庄等宾馆。

走出万里镇,沿公路几百米,就到了"七彩飞瀑"景点。上游水流到此已经无路可走,只好跳下高岩,形成了三叠而下的瀑布,高达200公尺,气势非凡,声震数里。如是阴雨天,满谷被雾气笼罩,时浓时淡,瀑布也随着时隐时现,犹如云中白龙,又是一番情趣。请大家注意看,所谓七彩飞瀑是指三叠瀑布的中叠,高约50米,宽度4-5米,因位置高低适当,又在竹山边沿,对面空旷,日照强烈时水面折射出瑰丽夺目的七彩颜色,而且能随日照上下浮动,有时彩虹般的色彩也延展到下叠瀑布上段和落瀑坠地激起的水幛上,洁白的水流摇动着斑斓多姿的彩光,这种活动的景色真要胜过挂在天上的彩虹呢!

从飞瀑往东沿公路前行1.5公里,就见到右边一个不小的出间平湖。它原名万里龙潭,顾名思义,它算是万里乡水最深的地方了。因为水质清澈,湖身蜿蜒,头大尾小,现在叫做青龙湖。湖面约有2平方公里,从岸边看去,四周翠竹拥抱,岸上绿草如茵,湖中倒影如画,水天一色,真使人清心爽目。如在晴天的早上和黄昏时分,阳光从东边或西边射向湖面,那满湖的粼粼金波,映衬着湖边略显朦胧的竹丛和湖中两座若沉若浮的碧玉般小岛,更令人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湖中备有游船和竹排,乘坐游湖,别有情趣。各位如有兴致,不妨一试。

请大家上车,我们到离这里20公里的"夕佳山民居"游览。

夕佳山民居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清代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清顺治年间进行扩建,民国十九年又新辟一小花园——怡园,形成现在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房屋108间的大型园林建筑。庄园在四周一片郁郁葱葱的桢楠树林簇拥下,由两个对称的"四合院"组成,客厅、堂屋、花厅、绣楼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建筑群中的石台阶、栏杆、柱石上的龙凤花草浮雕,刀法精湛,镂刻细腻,图案精彩,形态自然,而且保存完好。整个庄园展示出清代的民间建筑技艺水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幽雅别致的怡园是近代建筑,有四季常青之树,八节不谢之花,曲径萦回,阴影浮动,堪称佳境。屋后的桢楠树林有60多亩。每年春季,数千只白鹭来此栖息,很为庄园生色。198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安县夕佳山民俗博物馆",以庄园为馆址,以利于庄园建筑的保护和用其展出川南地区民俗文物资料,介绍四川民间社会风俗文化生活。1996年,夕佳山民居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博物馆藏有文物1千多件,分别以《耕织劳作》、《食俗服饰》、《祭礼信件》、《婚俗》、《葬俗》、《民间工艺》、《民间舞蹈》、《戏剧》等专题展出,欢迎大家参观。

说着说着就到达夕佳山民居点了,让我们一齐下车观赏。庄园有专门的解说人员为大家介绍。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程到此告一段落了。蜀南竹海景点众多,有的正在规划开发之中,有的是因为时间关系不能都去游览。我想:留下一点悬念未尝不是好事,也许因此会吸引大家再来竹海作客,谢谢大家同我的美好合作!

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篇四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大省,地处长江上游。

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人口大省。

主要民族有汉、藏、彝、羌、回、苗等53种,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3种,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

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

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

现根据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

《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封,蜀与焉”。

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

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

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人四川盆地,被称为“氐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

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泰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

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

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

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

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

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

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

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

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

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

1997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

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现在的四川省共有21个地区(市、州)辖县(县级市、区)128个。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

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史,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巴山蜀水风光无限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西高东低。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

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其他三个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

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

境内的河流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

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人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古人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山蜀水,绚丽多姿,自古为文人学士所景仰。

且盆地四周山脉构造各异,景观独特。

盆地东缘山脉——巫山山脉,现属重庆市地域,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壮丽多姿,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廊。

盆地南缘山脉,指宜宾到奉节的长江以南山地,主要山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

区域内有金佛山、四面山,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

盆地西缘山脉——龙门山、邛崃山。

龙门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

境区内有九峰山、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

这里有冰川分布,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有著名的卧龙、蜂桶寨、喇叭河等自然保护区;有青城山、西岭雪山、峨眉山、蒙山、夹金山等风景名胜区和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盆地北缘山脉——米仓山和大巴山,总称大巴山脉,是秦岭的东南分支,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界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

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山”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区域内有以溶洞景观为主的诺水河风景区和以奇峰峡谷为主要景观的光雾山风景名胜区。

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有: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东北坡产大熊猫,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螺髻山、泸山等风景名胜区,又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

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

这里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区,仅理塘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

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就在稻城县境内。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南北延伸400多公里,是横断山系主要山峰之一。

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也是古冰川发育最完全的山地。

著名的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之地。

大雪山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西部的地貌、气候、农业和民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的所谓“关内”和“关外”以此山为界。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川甘两省边境,南北长500多公里。

四川境内是岷山的中南段,主要山脉有红岗山、羊拱山、鹧鸪山、雪宝顶等。

岷山中高山湖泊甚多,著名的有九寨沟、黄龙牟尼沟等。另有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

还有唐家河、王朗、白河、白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岷山还是岷江、涪江、白龙江(嘉陵江上源)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

四川西部高原山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大渡河边、夹金山脊、大雪山、红原草地、千里岷山都留下了不少红军长征遗迹。

因此,中央在松潘川主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园。

这里是“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最惊险、绝妙的地段。

四川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主要河流水系有:金沙江水系。

金沙江是四川同西藏的界河,四川境内的流域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是一条峡谷型河流,水能资源约占整个长江的43%,流域内的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的48%。

也是省内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和藏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区。

其中最大的支流雅砻江,全长1500公里(四川境内1375公里),由于河床狭窄、岸陡谷深,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在攀枝花市境内建成的二滩电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所形成的二滩水库是目前四川最大的内陆湖,已成为水上旅游场地。

岷江水系。

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茂县、汶川一带为羌族聚居区;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是成都平原主要灌溉水系;乐山至宜宾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最大的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公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漂流旅游的主要河流。

还有青衣江,古称平羌江,沿途多风光名胜,著名的有碧峰峡、中岩风景区及平羌江小三峡等景观。

沱江水系。

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沱江上游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个源头,均发源于九顶山。

沱江进入成都平原后,由岷江水系分出的柏条河、青白江于金堂汇入沱江,所以沱江与岷江被称为“双生”河流,金堂以上为上游,资中以下为下游,最后在泸州注入长江,全长702公里。

沱江的主要支流有10条,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沱江主要流经盆地丘陵地区,是古蜀文化最集中地域之一,主要有广汉三星堆遗迹,成都附近的三国蜀汉遗迹、资中古城、自贡恐龙、盐都遗迹等。

嘉陵江水系。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嘉陵一名出自陕西省西凤县的嘉陵谷。

上源有白龙江、西汉水。

白龙江发源于四川若尔盖县的郎木寺,西汉水发源于秦岭,略阳两河口以下称嘉陵江,两江在昭化汇合,全长l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流经广元、南充、广安,到重庆市注入长江。

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段为中游。

嘉陵江支流众多,最大的两条是涪江和渠江。

涪江发源于岷山雪宝顶,流经绵阳、德阳、遂宁、广安等川中丘陵地区,全长700公里;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又称潜水,流经巴中、达州,至渠县三汇镇始称渠江,全长720公里;两江均于合川与嘉陵江汇合。

嘉陵江是四川水路运输的主要河流,仅干流流经的13个县市的运输量即占四川内河航运量的1/4。

嘉陵江流域是四川古蜀道遗迹和三国蜀汉遗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四川北部和东部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巴蜀大地资源富集四川是中国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可称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

就土地资源而言,四川的耕地、林地、草地、水面资源在全国都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其中,耕地面积456.04万公顷,是中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林地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30%左右,森林主要分布于江河上游。

从1963年开始,四川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0处,总面积233.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81%。

全省森林蓄积量13.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是中国第三大林区。

四川的草原、草坡面积约1600多万公顷,特别是西部的红原、若尔盖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

就动物资源而言,全省有维管束植物9000多种,约占全国的1/3,是一个天然基因库;动物资源中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多种,约占全国的40%;鸟类和珍稀动物约占全国的一半。

资源植物全省有4000种以上。

其中,中药材品种多、产量大,是中国三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珍贵植物达100种以上,水杉、银杉、珙桐、树蕨等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其中大熊猫还是四川的特产动物,四川因此被称为“熊猫的故乡”。

四川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居中国第二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1.1亿千瓦,占中国总量的24% ,居中国首位。

四川也是中国矿产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有“世界地质博物馆”的雅称。

目前已找到的矿产有132种,已探明工业储量的有94种。

四川矿产蕴藏的特点是:相对集中且伴生矿多,在地区范围内矿种组合好、配套程度高。

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位。

攀西地区是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矿的集中产地。

四川还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

全省有黄龙、九寨沟两处风景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只有3处);峨眉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也只有4处);另有青城山、都江堰正在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目前四川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9处(全国有120处),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最丰富的省分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个。

四川是中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成都平原,自古就是中国的粮仓。

远古时期,四川人就学会了栽桑养蚕,到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已发展成专门的手工业,国家设有专门官吏管理织锦业,蜀锦成为朝庭的主要贡品,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地中海一带;四川的制盐业、冶铁业在汉代已具有相当规模。

隋唐时期,四川的粮食生产已自给有余,据史书记载,武德二年“运剑南米,以实京师”,又以“剑南义仓米百万石救饥人”。

经济作物方面,四川的葶麻种植已具有相当规模,仅贡麻织品就有绵布、葛布、筒布、弥牟布等很多品种;四川是茶叶生长的发源地之一,很早就发明了烘焙之法,境内名茶辈出,尤以蒙顶的石花号称第一,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誉;制盐业、造纸业在汉唐时期已很发达,当时四川生产的黄、白麻纸供朝庭书写文书和诏书的专用纸,成都制的蜀笺纸更是闻名全国。

经济的发展使四川成为历代王朝的重要经济基地。

据唐代陈子昂的《蜀州安危疏》称:“国家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西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莫不取办于蜀,此诚国之珍府”。

宋元时期,四川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进一步发展,织锦业出现了官营的织锦工场;随着制纸业的发展,出现了雕板印刷业;井盐开采技术方面发明了卓筒井的凿井工艺,使用了冲击式钻头。

商业更加发达,成都每月都有专业市场,并出现了商业资本。

明清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生产品种和经济门类不断增多,普遍开始种棉花;矿业方面,除铁的生产外,金、银、铜的开采业也发展起来;丝织业出现了地域分工,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具备了相当规模;商业资本开始渗入到手工业部门。

四川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总量指标较高,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总量占西部l0省、市、区总量的1/3。

但四川有8000多万人口,所以人均水平仍然较低,贫困地区数量不小。

四川最突出的经济成果是解决了8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粮食总产量占中国西部10省、市、区总和的1/3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以上。

四川还是中国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农产品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大量外销,其中尤以猪肉外调约占全国的l/3左右,一时有“川猪安天下”之说。

四川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是川西平原的温江等23个县,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14%;棉花生产基地则是川中和川北的金堂、中江等19个县(市、区),其总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甘蔗生产基地集中在内江、南克、攀枝花的20余县(市、区),其产量占全省70%以上;油菜生产集中在川西平原;芝麻生产集中在达州和宜宾等地;烤烟生产在凉山、宜宾;畜牧业则主要在川西高原牧区。

四川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川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的大后方,不少兵工厂由沿海迁入,部分私营企业也迁入四川,壮大了四川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四川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庆市。

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和“二五”时期,当时国家把建设重点放在成、渝两市;“二五”时期,工业建设项目逐步向铁路沿线和长江两岸分布,但成渝两市的工业总产值仍占全省的60%以上。

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是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

当时,国家从战备需要考虑,把从沿海到内地的中国大陆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决定重点建设三线,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大量的工业企业、军工企业(后均转为民用产品生产)和科研机构迁入,从而奠定了四川雄厚的工业基础。

工业布局也在盆地内部全面展开,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畸形发展的状况,成渝两地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并涌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如宝成铁路沿线的广元、绵阳、江油、德阳、广汉;成渝铁路线上的资阳、内江、简阳;成昆铁路线上的'乐山、西昌、攀枝花;襄渝铁路线上的达川、万源;以及长江沿岸的宜宾、白贡、泸州等。

今天的四川,工业企业门类繁多,在全国40个工业门类中,四川就有37个。

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食品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四川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机械、电子工业基地。

工业实力在中国西部占领先优势。

目前,四川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已制订并开始实施优先培育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以及改造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规划,以谋求新的发展。

四川确定的支柱产业是:水电能源、电子信息、机械冶金、旅游、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六大产业。

据考古资料,四川最早的处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1951年在资阳黄鳝溪发掘的一个人类头骨和许多哺乳动物化石。

这个头骨所代表的人种被考古学家命名为“资阳”人,属早期的新人类型,比北京山顶洞人原始。

四川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分布比较广泛,川西平原和雅安、芦山、天全、木里、西昌等百余处都有发现。

奴隶制社会时期,四川长期由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古代巴蜀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巴蜀文化。

史书载,古代巴人能歌善舞,汉初的乐人曾加以整理,谓之“巴渝舞”;巴人喜欢用镦于和钲一类的打击乐器,贵族用的乐器以编钟最为精致,涪陵小田溪出土的编钟14件,通身以浇铸和错金的技法饰以兽面、蟠夔和几何纹组成的图案。

在古巴蜀文化遗迹中最引入注目的是蜀人的大石遗迹和巴人的悬棺葬。

史载、古蜀国“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斤、为墓志”。

此大石即传说中的成都石笋,保存至今还有现文化公园内的支机石。

古蜀国文化遗址最集中的代表是广汉三星堆遗址,它将蜀国历史上推至9000多年前,使四川无可争议地被确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雕像、金手杖和枝叶繁茂的青铜神树、头像、面具等大批珍贵文物,展示出公元前2000多年前古蜀文化的历史丰彩,它标志着古蜀人的文化、宗教和地域特性的形成。

以及古蜀人在绘画、雕塑、冶金、浇铸、打磨等方面的精湛技艺。

秦汉时期,古巴蜀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巴蜀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最突出的标志是,汉景帝时,蜀郡守交翁在成都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校《蜀郡郡学》,又称《文翁石室》,据载,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曾在石室教过学。

四川在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是文学:一是郭舍人在乐山的乌尤山注释《尔雅》,现尔雅台遗址尚存;二是名传千古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有《子虚赋》、《上林赋》等多篇名著流传后世。

三是汉代另一著名辞赋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杨雄也有《法言》、《太玄》、《方言》、《蜀王本纪》、《长扬赋》等名篇巨著传于后世。

此外还有著名辞赋家王褒、李尤等。

汉代遗存下来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一是汉阙,二是画像砖。

“阙”是汉代官吏为显示自己的官爵和地位修建的一种纪念碑。

根据朝庭规定,奉禄至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才可以生前在门前立阙观,死后在墓前立墓阙。

四川保留至今的汉阙有绵阳的平阳府君阙、雅安的高颐阙、渠县的冯焕阙、沈君府阙、夹江的杨宗阙和杨畅阙、德阳的上庸长阙等。

所有这些阙的建筑造型、碑石的浮雕人物、车马、鸟兽图案,汉隶碑文等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汉代画像砖多从汉墓中发掘而出,四川汉墓甚多,尤以东汉墓最多。

画像砖是装饰墓壁的艺术品,它题材丰富,构图独立而完整,结构严谨,无论从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上去观察,都具备了绘画艺术的特征,是一种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的绘画作品。

作品内容有表现生产的播种、收获、采莲、摘桑、取卤制盐、弋射行猎等图案,也有表现建筑的门阙、楼观、庭院、仓房,以及表现官僚地主生活的场面和神话故事的图案等。

三国及两晋南北朝时期,四川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是史学。

当时,四川先后出了谯周、陈寿、常璩等著名的史学家。

谯周,字允、西充县人,三国时蜀国名士,蜀亡后,司马昭封周谯为阳城亭侯,其主要著作有《古史考》、《法训》、《蜀本纪》、《益州记》、《三边记》等。

其中以《古史考》最有名,它引证旧典对《史记》的一些谬误作了纠正,为当时学者所推祟。

陈寿,字承祚,南充人,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益部耆旧传》、《蜀相诸葛亮传》等。

他最大的成就是撰写了《三国志》65卷,被誉为“良史”。

常璩,字道将,今祟州市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所著《华阳国志》是一部有名的地方性通史著作,其《蜀史》部分较《三国志》更为详尽。

隋唐时期,四川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成果是诗歌和石刻艺术。

唐代著名诗人几乎都到过四川,巴山蜀水秀丽的自然风光、繁荣的社会经济、丰富多彩的民俗民情,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其中生于四川或长期滞留四川的诗人有被称“诗仙”的李白,四川江油人,24岁时才离开四川,他描绘成都的繁荣盛况和蜀中山川名胜的诗篇,干余年来一直在四川民间广为传颂;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曾两次居留四川,他留给后世的1400多首诗歌中,有240多首诗歌写于成都,有400多首写于奉节,几乎占他诗集的一半。

还有射洪人陈子昂,很得武则天赏识,他倡导诗歌要恢复“汉魏风骨”,所著《感遇诗》为李白、杜甫所称赞,有《陈伯玉集》留传于世;还有生于成都的女诗人薛涛,其传奇的身世和清婉、感人的诗篇很得唐代诗人的同情与赞赏,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等都与其有唱和之作。

此外,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令狐楚、裴度、杜牧、刘禹锡、张籍等都曾逗留四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是四川石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到现在的还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摩崖石刻、巴中南龛石窟、安岳石刻、夹江千佛崖、乐山大佛等。

宋元时期也是四川文化名人辈出的时代,《宋史》所载蜀人入列传的就有185人之多,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是苏氏父子,特别是苏轼,被称为一代文豪。

史学界也出现了范祖禹、范镇、李焘、费著等几位大史学家,著名史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新唐书》、《民族谱》、《成都志》等都凝聚着他们毕生的心血。

宋代四川还有画家文同、医学家唐慎微、数学家秦九韶等出类拔萃的人物。

明清时期,四川虽没有出现唐宋时期那样有名望的人物,但也出了不少人才,如文学、戏剧界的杨慎、费密、彭端叔、李调元、张问陶;思想家唐甄、刘光弟;书画家竹禅、赵熙;科学家张鹏翻、张宗法等。

当今的四川是中国的科研和教育基地。

这里有举世闻名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有中国最大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有中国西部的“硅谷”——绵阳科学电子城。

四川拥有科技人员113万,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6名,科技队伍阵容名列中国前茅。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成都分院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先进计量测试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输研究所、西南磁学研究所等,是中国重要的高科技研究机构。

此外,四川还有200多所独立的科研机构和6800多所民营科研机构。

在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四川实施了新兴产业工程和改造传统产业工程并举的方针,目前正全面实施的“千亿工程”,即是到本世纪末通过发展科技产业和推进科技成果在全社会的应用,实现产值一千亿元人民币。

目前四川的教育是以近5万所小学,4500多所中学作保证的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占四川人口10%的青少年都能进校接受义务教育。

求职以后的成人亦可进入50多所成人高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

400多所职业学校所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则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最紧密地结合起来。

全省的42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有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四川大学,有中国著名的华西医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

中国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四川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

四川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所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中国东部向西部延伸的前沿,又是联系中国西南和西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四川的经济总量在西部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而目前的生态环境形势问题不少;四川还是中国优势资源的富集区之一,许多资源还有待开发;四川又是拥有高科技和国防尖端工业优势的中国可靠战略基地,如何发挥这一优势,促进四川经济大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根据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今后10年发展目标是:建成中国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其中几项战略性的指标是:到2010年,全省1、2、3产业的比重将由现在的25:42:33达到15:45:40;全省城市化的水平达到30%以上;全省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7%以内;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1、2、3级公路达到1.3万公里。

2005年,全省通讯光缆铺设达到10万公里;交换机容量27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9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21.9%。

为实现上述目标,四川加速开发的重点是:1.适度超前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即大力开展以公路为中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气网、通讯网、广播电话网的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主要工作是: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加快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的进度。

3.着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努力建设旅游大省。

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旅游业全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大力推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争取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南电北送”的战略;生物资源的开发,搞好深度加工,形成产业优势;搞好天然气资源开发,争取把四川建成全国的天然气化工基地;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重点是钒、钛资源和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

5.进一步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工作目标是: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积极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高科技术产业;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加快国防尖端工业发展等。

1.四川牟尼沟导游词范文

2.四川导游词

3.四川峨眉山导游词范文

4.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

5.四川千佛寨导游词范文

6.2016四川导游词

7.四川导游词精选

8.四川导游词大全

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篇五

你们好!

现在我带领大家来游览剑门蜀道上的一处奇特景观——窦圊山。展现在我们面前拔地而起的山峰就是蜀中奇山窦圊山。窦圊山以险、奇名闻天下。其实窦圊山并不高,海拔高度仅1140米,由于它地处龙门山脉及四川盆地的结合部,从成都平原往北行,经过德阳、绵阳的浅丘、低山地带,就进入了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江彰平原(俗称中坝),窦圊山在江彰平原的边缘腾空而起,直耸云宵,山虽不高,却有险峻、奇特之胜。窦圊山为典型的砾岩丹霞地貌,山峰岩体裸露,在阳光照射下,更是丹赤如霞,三峰矗立,似一道画屏。少年时代的李白在游览窦圊山时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绝句,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窦圊山的神韵。

窦圊山有五绝:李白的诗,于佑任题字,宋代飞天藏,铁索飞渡,高山滑翔。圊山五绝使窦圊山显示了对游客强大的吸引力,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将一一领略到。

朋友们,前面就是通往山顶的步行石梯——通天道。通天道长513米,806级石梯,垂直高差63米,俊俏满洒,直指云端。抬眼望去,两巨石矗立如门,那就是天门。在天门之上窦圊山峰相对而立,更是天上蓬莱仙境了。在天音亭小事休憩,可闻天籁之音。走过单檐歇山式的天音亭,来到位于山腰的前寨门。寨门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江油乡绅欧某为躲避清军和李永和、蓝朝鼎义军之间的战争而建。整个寨门由条百砌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气势雄壮。现存寨门高2。45米,宽2米,门额横书福地仙关,两边对联日:地籍云岩成保障,天生石壁隔烽烟。

穿过寨门,沿着蜿蜒曲折的九倒拐条百小路漫步而上,在路右边的绝壁上刻有云岩剖石四个遒劲古朴的大字,因此处常年云雾缭绕,故称云岩;剖石是清代窦圊山云岩寺第四代主持的法名,因开山修路,建庙有功,其徒孙为纪念他曾塑法像于此。现存云岩二字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陕西人段莹书写?剖石二字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赵晋书写。转身向山下望去,涪江浩浩荡荡,穿于葱绿的原野之间,田野平畴,风光如画,顿感心旷神怡。

转过云岩剖石,便来到了胜迹重辉景区。景区内有百味皇林、回仙亭、白云松风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百味皇林共有223尊帝王塑像,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是精美的民间雕塑艺术品。信步廊中,数千年的历史风云扑面而来。为纪念卖圊山的开山鼻祖窦真人,特建回仙亭,让游客缅怀古人。置身于深山幽林之中,你的身心就回到了自然。为感受这松林的涛声、大山的灵气,请上前面的白云松风亭,听阵阵的迎客松涛声。走过皇帝林,就来到了浪桥,过浪桥是件惊险刺激的事儿,但你只要坚信桥是坚固的,就可信步而过。站在桥上,下面是绿地毯般的灌木丛,四周是松林和白云,让你感到你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眼晴都清亮起来了。

经鳞池夜月景区,便来到了云岩寺山门前。在山门前有一白皮松风亭,白皮松(或称白松)也称得上圊山一绝,主要生长在山腰百缝间,无土、无水、无肥,自然造化,花纹美丽,可供建筑、文具、家具、医药之用,是名贵的观赏树,历经500多年仍然生气勃勃,龙钟挺拔,可称圊山活化石。

镇山铁桅,位于云岩寺山门前,云岩寺主持瑞生于清乾隆十一年(1756年)建立,左右各一根,高11米,生铁铸造,中空,直径29厘米,俨然玉柱可擎天,在桅杆高8米处各有一无底铁斗,呈方形,左斗铸国泰民安,右铸风调雨顺。

飞仙亭。位于云岩寺前东侧悬崖上,方丈木禅为纪念窦子明在此修炼飞升成仙而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现亭为1985年重建。窦子明系唐代彰明县(现江袖市)主簿,传说他弃官隐居于此,日日炼丹,后羽化成仙,飞升而去。李白也曾十分仰慕窦子明的行迹,曾写诗赞美说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窦圊山的得名也与窦子明有关。

云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靠圊山三峰,座北朝南位于山脊之上,临崖负山,极有气势。云岩寺古号云岩观,位于窦圊山中部,背依三座顶峰,面对江油古城,东傍悬崖绝壁,西临群峰密林,视野开阔,气势宏伟。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佛道相争,其建筑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庙宇布局,但是佛道二教又在文化与建筑上融为一体,东为禅院,西为道观,此种格局在四川省内并不多见。主要建筑均沿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外而内,依次为山门、文武殿、护法殿、大雄殿、宸经楼及东西配殿、客厅、禅堂等,形成了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风格。由宸经楼附近侧门处,经南岳殿上峰顶,有东岳殿、窦真殿、鲁班殿等建筑共同组成蔚为大观的云岩寺古建筑群。象云岩寺这样建于山脊上,又是中轴线对称布局的 古寺建筑群,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云岩寺山门面宽三间呈八字型,为歇山式假重檐结构,前柱础刻石狮,木柱上有雕花雀替,撑弓、落罩,上雕花纹和人像,屋脊翼角造型别致,琉璃瓦屋面,显得富丽堂皇。当心简装林门为通道,左右次间原塑有白马两匹,有马排子别各,门上施爪柱,悬立匾,著名书法家于佑任手迹云岩寺金光闪闪,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峰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文武殿,为云岩寺第二重建筑,因原塑有关羽和文昌而得名。殿宇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建筑,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左右各重建亭式钟楼、鼓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四方共立八柱,有座栏,楼内各置铁钟、皮鼓。

护法殿,又名天王殿,因内塑四大天王而得名。殿正面为雕花六合门,上刻道教八仙人物图案,雕花格纹、球纹等。殿两边为百砖墙,殿内地面铺方砖,上为木质顶棚、装木板,板上原作壁画,乃明代遗物。殿中供奉弥勒佛,两旁塑四大天王。

大雄殿,是云岩寺的主体。殿前有百条梯步,百梯中为百质浮雕盘龙王道。西侧修记事碑亭。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气势雄伟。前廊柱上设装饰斗拱,安龙象云雀赞。殿正面装六合门,上雕龙纹。殿中设神龛,上坐佛祖释迦牟尼,侧侍阿兰、迪叶,两旁塑十八罗汉。

飞天藏,位于大雄殿前西侧,殿分二间,上下两层檐下施玉作斗拱,上檐下有清光绪年匾一道,上书万善俱成四字,下檐有匾一道,上书飞天藏。飞天藏在飞天藏殿内,是窦圊山精华所在。飞天藏,又名星辰车,是根据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的小木作转轮经藏而建造的。建造格式为:中立大圆柱,柱下端固定于地坑中名寿山佛海的藏针上,上端包在梁架之中,圆柱上架木枋,构成八棱八方四层的巨型木塔。藏身高10。3米,直径7。2米,可由人推运转。飞天藏除按一般转轮经藏的形制造设外,上部还有精美的天宫楼阁。下檐平座处斗拱密促,结构繁复,制作异常精巧;其叶板上的木雕花卉,上下檐及八面板壁上木雕人像,风格细腻,恬垫朴实,极富内心表现,甚为生动。阑额、镂空牙帐、付阶檐柱上的沥粉,典雅富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木制转轮经藏。传说推动星辰车,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在大雄殿的东西两侧有东禅堂、甫岳殿等,其后有三清殿、玉皇殿等道观建筑。

从云岩寺的宸经楼左侧出门,途经李白读书台、通幽、别有天,我们可以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到达东岳峰顶,一路上大家可以看到丹霞地貌的真实面目。

好不容易上了东岳峰顶,大家看到的是东岳殿,站在超然亭中,极目远眺,江彰平原温柔地躺在众山之中,静如处子。清江、盘江如练,农舍点缀在葱绿的原野中;江彰平原扼守四川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北方中原与西南巴蜀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聚散中心之一。富饶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哺育了许多驰名世界的历史文人、高士: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文学家、科学家杨大惠;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先驱王佑木;一代高僧海灯法师等。同时也是我国道教名著封神演义创作的发祥地,留下了大量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

在窦圊山北峰顶端的鲁班殿,是建修窦圊山寺庙的工匠为纪念鲁班、求其保佑所建。殿内供奉鲁班泥塑像,系清代雕塑,旧时工匠们每年都上山聚会纪念鲁班。

在窦圊山西峰的殿是窦真殿,传说为纪念开发窦圊山有功的窦真人而建,又传说是为祈祷能免除小孩子痘疹的窦真娘娘而建。内供奉赛真人、窦真娘娘及其长子三人塑像。檐角挂铁铃,内有铁质悬鱼,山风吹来叮当作响,如闻仙乐。

铁索桥,是连接东、西、北峰的唯一通道,历经260少多年雨淋雾罩,仍然不蚀不锈。离地50多米,是窦圊山一大奇观。最早为竹绳桥,唐代起,换为铁索桥,生铁铸造,桥体就是上下两根铁链,相距1米,上根较细,盈手可握;下根粗扁,呈鞋底状,供脚踏。解放前寺院有专人负责在左右摇晃的铁索上代香客到对面殿中进香。现在有经过训练的表演者在铁索上做倒挂金钩、韦陀献杵等惊险动作,令游客闭目吸气,不忍卒睹,真是幻将铁索加飞桥,世路尘氛到此消。堪称华夏一绝。

过白鹤亭和栖鹤亭,是一条清幽的林间小道,大家可以多呼吸点难得的自然空气,马上就可以看到清秀的窦圊山驼峰叠翠了。

看到了驼峰叠翠,就来到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也是圊山一绝的团山滑翔。滑翔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简单易学、惊险刺激,融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窦圊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滑翔运动特殊需要的气流和气候,是全国最佳滑翔运动场地之一,每年均有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来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窦圊山滑翔俱乐部成功举办过全国滑翔比赛,有全国一流的教练和设备,如果大家有兴趣,以后可以到这里来学习,领略云在脚下走,风从身边过的奇特经历。

从索道来到山前的停车场,我们的旅程就结束了,其实窦圊山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观看,坐索道上山也不致劳累。欢迎大家再来窦圊山做客,祝大家旅途愉快!

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篇六

阆中锦屏山系国家aaaa级风景区,古称阆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阆中市锦屏山。

省阆中市城南,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句“阆中张宪祠盛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即指此。现在的锦屏山园林共占地80多万平方米,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有配衬古城风水的奎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

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有杜陵祠、阆峰亭等。明嘉靖初,保宁知府张思聪更建锦屏书院,内有尊道阁贮藏经史,另建三贤祠祭祀理学家朱熹、张栻、黄裳。后杨瞻增修望江楼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学锦重建三贤祠,改祀杜甫、司马光、陆游,并在锦屏山麓建张烈文侯祠,在阆南桥附近立“张烈文侯故里”碑,纪念抗金名将阆中人张宪。清代先后建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太白楼、邱祖殿、观音殿、三贤祠、武侯祠、静应祠、瞰碧亭、惠泉亭、“天下第一江山”碑(此碑已毁)等。现在的景点主要有:张宪祠、九曲长廊、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杜工部祠堂、放翁祠、碑林、儿童乐园、动物园、赛锦屏、观星楼、荷花池、锦屏山造像及石刻、怀飞亭等。物换星移,多所替废。特别是1981年7月久雨,锦屏山大滑坡,楼亭垮塌殆尽。

现在的锦屏山园林,为1984年重建,共占地1200多亩,修建楼台亭阁一万余平方米。游锦屏山如从海棠溪拾级而上,先见“嘉陵第一江山”巨碑屹立于“阆风之苑”门左,右折为黄瓦朱槛长廊,缀以观澜亭。左下是张宪祠,为一黄色琉璃瓦的四合院,坐西向东,一楼一底。院内塑张宪武像,正堂挂有著名画家赵蕴玉绘制的张宪画像,两侧竖立原“昭忠祠”石碑,两壁挂张宪生平功迹画图和诗文对联。堂下两厢为武将馆,陈列阆中历代武将画像,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业绩。右上为瞰碧亭,再上为碑林,重要碑刻有张飞《立马铭》、吴道子《行道观音》、张善孖《上山虎》、《下山虎》、马德昭《魁星点斗》、《重修临江楼碑记》、《黎学锦重修锦屏山记及锦屏全图》等,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研究价值。经碑林右去,则为杜少陵祠堂、放翁祠、纯阳洞、飞仙阁,最高处为八仙洞。杜少陵祠为两重楼院,上重正堂有汉白玉“诗圣”像,面北而立,握笔凝神,似正构思新章,为全国一级珍品。纯阳洞又称吕祖殿,殿内塑吕洞宾像,洞门西侧挂有长联,相传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联句。殿前为飞仙楼,双层吊脚于峭岩之上。殿顶为层楼叠翼,爬壁而上,上临云天。八仙洞,因吕洞宾游此而名,洞内塑道家八仙,即钟离汉、曹国舅、韩湘子、李铁拐、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彩和等。站在八仙洞前俯瞰,嘉陵江绕流如带,古城楼台掩映,阆中全景尽收眼底。在八仙洞下,有一行草书诗碑,名“纯阳瓜皮诗”,传说吕洞宾到锦屏山访道友严君平不遇,便用瓜汁作墨,瓜皮当笔,题诗于壁。不料字迹不灭,成为奇迹,故刻碑特作纪念。

从八仙洞沿石阶而下,向左绕翠竹古径,沿山出圆门,有彩虹亭。折而循环山树荫花径,过荷花池,便至耸立于前的观星楼。楼前有西汉阆中人天文学家落下闳青铜像和他所创制的浑仪。观星楼为三层六角楼,高24米,顶楼另塑落下闳、任文公父子像,中层塑三国蜀汉周群等祖孙三代像,底层塑晚年定居阆中的袁天罡、李淳风像。他们均为汉、唐时的著名天文学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事迹。由此下橄榄林,过怀飞亭,有巴蜀第一廊,至景杜亭,下有翠云亭掩映在松林间。抬头可见远山似烟,近看则花木拥径,真有人间仙境之感。

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山上有配衬古城风水的奎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嘉庆十三年(1808)拆迁城中建中天楼。光绪十四年(1888),在其遗址上重建,“0”中拆毁。1988年再建高36米、四层琉璃瓦高楼,并配置四合院落,雄伟壮丽。登临环望,云山四合,脚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如在画图中。

锦屏山风景区,除锦屏山、奎星楼外,还包括环列于锦屏的东山园林、滕王阁等阆苑名胜。

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篇七

非常欢迎各位(女士、先生、领导、同学......)参观张大千纪念馆!

前院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敬仰的艺术大师。为了纪念张大千,他的故乡内江专门修建了这座纪念馆。

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位于内江市东兴区东桐路圆顶山,东临古刹西林寺及西林开发区;西与10余所高、中等学校相邻;南俯沱江,北为浅丘田园风光。地貌为一狭长小山丘陵。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75米,占地面积20973平方米,是台北张大千纪念馆的10倍,也是迄今为止全国19家近当代书画名家纪念馆中占地面积的馆。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群建筑是张大千纪念馆的一期工程,也叫主体工程或"大风堂"工程,它是根据张大千的故居特点和川南民居建筑风格建设而成。看上去亲切自然,乡土气息浓厚,给人一种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感觉,是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

现已开放的纪念馆第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包括三个陈列展览厅,一个接待室,一个展销厅及行政业务用房等。之外,尚建有一座长36米高2米的镌刻有大千先生及胞兄张善子先生书画作品的艺术墙,一个360平方米的荷花池,一个约800平方米的芭蕉园和"大风堂味苑"餐厅。

一般说来,为名人塑像往往选择大理石、铜、汉白玉等材料,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张大千雕像却是青石制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张大千一生特别重亲情、乡情、友情。他晚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为此,纪念馆就特别选择了具有乡土气息的、地道的内*石作为雕像材料。不少大千先生亲朋好友、门人看了这充满乡情、栩栩如生的石雕像后勾起许多回忆和思念,以至于驻足留恋,不忍离去。

在前院的南侧,各位所看到的是"大千艺术墙"。原本这里是准备修围墙的,但纪念馆的管理者们却独具匠心把它修成了艺术墙。在全长36米的艺术墙上,我们看到了用空花窗间隔的21面大理石碑,碑上镌刻的是张大千和其胞兄张善子的作品,可以说,大千艺术墙是融安全性、艺术性、观赏性等为一体的一座展台。

为大千纪念馆题词题名的名流不少,如启功先生、刘海粟先生、胡绳先生、谢稚柳先生等等。这是张学良将军为本馆题写的馆名。当然也是张学良将军在大陆极有限的墨宝之一。

棠棣联辉厅

(展厅内)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自幼随母习画,后得兄姊教诲。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苦学力行,精进不懈。二十年代,因临摹石涛作品而声名大震,被艺苑誉为"百涛专家"。30年代,被徐悲鸿推崇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敦煌行之后有"南张北溥"(溥心禽)之说。 50年代世界艺坛又有"东张西毕"(毕加索)之赞,1958年被国际艺术学会公推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其实,他一生不仅创作了数以万计的包括山水、人物、走兽、花卉等题材的中国画,而且还是书法家、金石家、收藏鉴赏家、诗人、摄影家,可谓全才通才,多方面发挥着他的才能,为弘扬并传播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大千胞兄张善子一生饲虎,画虎,以虎寄信,以画言志。他精山水、走兽。抗日战争中,他与张大千共同举办义卖画展并变卖家产赈济灾民,继而远渡欧美举办《张善子、张大千兄弟画展》等,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并将所得10余万美元全数寄回祖国。1940年归国后仅十余天,由于劳累和疾病,长辞人世。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家乡的土地养育了一代艺术大师。大千故里内江市位于川中腹地,素以商贸兴旺、交通发达、文化昌盛著称。这座山环水绕的城市又誉为甜城、书画之乡。据史载,内江在古代"人文荟萃、多产英才"如"孔子之师"苌弘,文章天下第一"的范崇凯,数学家秦九韶,"理学鼻祖"高道陈抟等。近现代,她又养育了喻培伦、公孙长子、范长江、陈毅等杰出人物,也哺育了张大千、张善子这样的文化名人。这是大千故居的照片,这是他父亲张怀忠、母亲曾友贞、二哥张善子、三哥张丽诚、四哥张文修等。张大千排行"老八"。

大千先生21岁自日本学习染织技术归国后,正式拜师学艺,先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书法,并以书法通画法,从石涛起步,旁及八大、石溪、渐江、老莲、唐寅诸家;上追隋、唐、宋、元各代,从中长薰三沐,探求古代名家书画艺术真谛。他遵循石"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从祖国名山大川中吸取养料;他居青城,攀峨嵋,三上黄山,游履西康,泛舟长江,从生活中采集创作素材。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认识到"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要善学善变"。同时大千先生还注意从戏剧、摄影、园林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

四十年代初,张大千为了进一步"师古",赴敦煌临摹壁画长达三年之久,直接吸取了我国古代绘画鼎盛时期的成果,导致他画风巨变。同时,关于敦煌,张大千又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一是为敦煌石窟编号。他是第一位为敦煌编号的中国人。二是宣传敦煌。张大千在兰州、重庆、成都等地举"临摹敦煌壁画展",使国人提前了几十年了解了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同时,展览的举办也影响了不少人的一生,如原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即是在重庆参观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之后,前往敦煌并立志献身敦煌。三是保护敦煌。由于张大千对敦煌研究深透,因而他认识到政府必须赶紧成立专门机构对敦煌进行保护,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于1943年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使得这一民族的艺术宝藏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吸取西方艺术之长,大千先生于1949年离国,开始萍踪海外的艺术生涯。他先后暂居香港、阿根廷,置宅巴西(八德园),购屋美国(怀毕庵),1978年定居我国台湾省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50至60年代,是他痛苦探索,奋力挣脱世俗羁绊的时期,然而其艺术成就、名声却达到鼎盛,从"师古。到"师自然",最后闯进了"以心为师"的自由王国,独立于世界现代艺术之林。他独创的大泼墨、大泼彩和墨彩合泼法,画面瑰丽幻化,构图气势雄浑,作品更加博大精深,使中国画技艺技法跃上了一个划时代的新台阶,为中国绘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篇八

各位女士、先生,您们好!欢迎大家游览蜀南竹海。

相信各位在这广阔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绿色海洋里,一定会被她那幽深、清丽、秀雅的大自然之美所吸引,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

现在,我们就乘车启程,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蜀南竹海的简况。

蜀南竹海位于xx市管辖的长宁、江安两县相连的连天山余脉,距xx市区60公里,是一个以竹景为主要特色,兼有文物古迹的风景名胜区。

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竹林密布,碧浪接天,1986年列为四川省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近10年来,蜀南竹海的开发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家和省上重点推出的旅游线路之一,并列为四川省4个优先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

蜀南竹海又名万岭箐。

万岭形容山乡之广阔,箐就是巨大的竹林。

相传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贬官到戎州(今宜宾)时,来此寻幽访古,面对翠秀无边的竹海,连声赞叹:"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姊妹耳!"乡人敬酒请题辞,黄推开酒碗说:"秀色使吾醉矣",就用竹扫帚作笔在百壁上大书"万岭箐"三个巨字。

而今字迹虽已风化,万岭箐之名却洞用至今。

竹海怎样形成呢?说法很多,有说太古时候女娲炼五色百补天,将剩下的红石堆放于此,成了万山红岭。

后来,仙女瑶箐因犯天条被玉帝贬下凡间,来到这里,见一片赤土实在可惜,就营造了万顷竹海。

又一种传说是:诸葛亮南征班师回朝经过这里,当时万山裸露,赤日流火,山道生烟,熔了蜀军的马蹄,20万战马倒毙,战士们狼狈退走,弃于山壑的马鞭意长成了成片竹林。

如今,竹海内溪河中很多马蹄形的水幽,就因河沟正是当年的石路,是马走过留下的痕迹。

这些传说,不过是人们臆造的神话,反映了人们对竹海美得神奇超凡的一种赞誉。

其实,竹海的来历,应该是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太好。

大家知道吗?这里虽然山峦起伏,海拔只有400—1180米,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5.5度,无霜期345天,常年降雨量有1250毫米,空气湿度常正85%左右,肥沃的土壤,暖湿的气候,十分适合竹的生长。

再加上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培植和粗心呵护,才造就和保留下今天这浩淼万顷的竹的海洋。

所以应当说蜀南竹海既是大自然的赐予,也是竹乡人民世代劳动的成果。

一句话:竹海是天人结合的产物。

竹海风光,四季不同,晴晦各异。

春天,新笋齐发,花开鸟鸣,处处生机一片;盛夏,新竹添翠,林风送爽,满目清凉世界;金秋,修篁如黛,红叶逞娇;隆冬,峰峦铺银,翡翠披纱。

晴天,万顷竹浪筛金溢彩,令人心神如醉;雾中,竹海笼烟,景物迷离,如人梦幻仙境。

总之,无论何时,只要您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会在这景象万千的竹海中领略到无穷的妙趣。

现在,我们从宜宾驱车过金沙江大桥,出陈塘关,经xx县城,就到了清澈的清江。

秀丽的清江为竹海的外围景区,象一条玉带,连系着长宁、江安、兴文、xx县的一座座城镇山村。

清澈的江水,夹岸的竹林,富绕的田野,点缀些村舍人家,你们如果乘船或竹排而下,真的会有"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现在我们已到达蜀南竹海的西大门,大门外石刻的"竹海"两个大字是张爱萍将军的手笔。

西大门是一座用楠竹建造的碑坊,巧妙的设计,突显出这里是竹的'天下。

过牌坊行一公里,豁然开朗,小桥到了。

小桥是长宁万岭镇政府和竹海管理的所在地,也是蜀南竹海西景区的食宿娱乐和购物中心。

镇上有中西结合、古典幽雅的二星级酒店、竹海宾馆,现代建筑的蜀南宾馆,以及小巧、别致的农家小楼。

请随我进入景区!博物馆墨溪河忘忧谷

从小桥河上行,过了龙潭,一条用整石铺成的石板桥,桥长5米,宽1米,石板厚0.75米。

这么沉重的大石板如何运来了可见竹乡人民对力学早有研究,此桥原是两块大石板,现已断了一块在沟里。

传说是清军被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领军击败,追逃至此,想断桥阻挡追兵,石板太厚打不断,就用桐油硫磺来烧,右边一块石板刚炸裂,太平军已经追来,清军望风而逃,石达开的队伍扑灭火焰,救下半边石桥,又用小条石补好断桥,竹农感激,称它为翼王桥。

翼王桥旁,是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长宁竹海博物馆",以陈列展出竹类资源、竹文化发展,以及竹类工艺品为主,现已征集实物资料800多件,内容丰富,很长见识,请大家进去参观(博物馆有专门解说)。

过桥左走,一条溪流黝黑如墨,就是墨溪河。

传说这溪水泛黑的原因,是当年黄庭坚题罢"万岭箐"三字大笔一甩,落入溪中,染黑了一溪山水,染黑两岸兰花,连溪中的动物也染黑了。

其实,捧起溪水,清亮透明,那来黑色?原来是因为溪流的百河床长满深绿的青苔,在两岸竹林密拥、天光暗淡的相映下,造成这眼前奇景。

溪上几座竹桥、石板桥朴素无华,把墨溪装点得更幽深了。

上一里处是九叠泉,每叠一米左右,从山顶叠泻而下,半掩于竹林中,很有韵味,由于水小岩高,撒落成一片烟雨,笼罩在山壁之上,又因壁石像一个龙头,人们称这一景叫"烟雨龙宫"。

峭壁右边有一山洞叫"猴子洞",原来水帘挂在洞口,也算一景,曾有诗人咏它"洞门开凿自何年?深谷高陵江变迁。唯有水帘流不去,至今常挂翠岩边。"可惜而今也?"常挂"了。

在墨溪大门右侧有竹海索道,全长2700余米,乘索道缆车而上,可达竹海中心景区的观海楼、翡翠长廊等景点。

从索道上看竹海,眼界更宽,景观更壮,另有一番情趣。

过翼王桥向右,穿慈竹林,走绵竹溪,前面竹大林密,光线隐暗,林风拂来,凉意浸人,溪中乱石杂陈,有的长满青苔,有的披着汀兰,有的却长出小树,偶尔会看见在溪面上跳跃的水鸟,使人顿生远离红尘的宁静感觉,这就是忘忧谷。

说起忘忧谷,还有一段美的故事呢?相传当年竹海外面居住着曾姓和杜姓的大家族,两家因山林地界之争而世代为仇。

后来曾家有一子叫曾男,而杜家有一女小名杜鹃。

曾男自幼聪明能千,杜鹃心灵手巧,他俩深深爱恋着世代相仇的对方,这就遭到双方家族的反对,软禁严守,棍棒相逼,但二人矢志不移,毫不屈服。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支白额猛虎咆哮着冲进曾家大院,吓退家丁,抓破牢门,驮起曾男越墙而去。

也在同一夜晚,杜家也发现软禁在秀楼上的杜鹃突然失踪。

据说是两人的苦恋,感动了瑶箐仙子,派使者把他们接到竹海里来了。

多年以后,人们发现这条谷中长出一种高大伟岸的常青大树,与之相依的是一种开着一簇簇粉红花的清艳娇柔的灌木,人们都说那就是他二人的化身。

于是就叫大树为桢楠,称这种花树为杜鹃。

这谷中还常有翠色鸟儿唱着歌儿赞美这一对永世相伴的情侣,仔细听来仿佛是叫"忘忧忘忧,有情人终成眷属"。

按这个故事的说法,这忘忧谷的得名原来是鸟儿叫出来的。

天生桥是忘忧谷的主要景点,它是水力的杰作,溪水从巨石中猛挤出来,飞冲直下,冲出一个天然拱洞,正像一座小桥。

请看桥旁这个高4米,宽5米,长6米的巨石,刀斩斧劈般切开一道约60公分宽的石缝,周身挂满藤萝,却从石缝中冲出一排玉柱似的楠竹,好象是竹子凿开石崖,刺向天空,故名"石破天惊"。

啊,是什么雷声贯耳!请抬头看,原来此地三面高峰耸峙,迎面一条高大瀑布从云雾中坠落,就地溅起一片蒙蒙水雾,直奔谷口而去。

瀑布里那个凹进的岩腔被水帘掩荫,显得有些神秘,人?"飞帘琼宫"。

观云亭翡翠长廊观海楼

沿小桥公路上行三公里,观云亭高耸于山丘之上。

这里原名轿子石,传说清同治元年,翼王石达开在山下的官兴大败清兵,清兵主将唐友耕重伤无法骑马,坐轿到此,听说追兵来了,吓得丢下轿子跑了。

路中的大石就是当年的轿子。

观云亭临岩而立,远山隐隐,凉风习习,山下块块梯田,秋后像重重排列的明镜,入夏似层层叠放的绿毯,一派恬静的山乡秀色。

若遇阴天,又是另一番景象,但见满壑云雾滚滚,远山近景变得若有若无,自身也似乎化于云雾之中了。

从观云亭前行,地势逐渐平缓,竹林更显得苍郁和幽深,这里两旁绿竹齐向路中拥来,遮天蔽日,人们穿行于林中红砂路上,就象走进碧红相间的玉石隧道一般,但觉林风阵阵,竹涛萧萧,身心一片清凉,此处就是著名的翡翠长廊了。

今天正好天晴,请看这一道道的阳光,透过枝间叶缝,筛下点点金色光斑,这时的长廊色泽多而明快,简直变成了一条美丽的画廊了,大家慢步走着,一定会对"心旷神怡"四个字有更深的体会。

出长廊到了观海楼。

此楼本为林业部门撩望林区火警之用,游人也可上去登高望远,体会一下碧波万顷的竹海气势。

仙寓洞天宝寨

穿过长廊,走出林带,眼前天光大现,原来已面临绝壁。

我们站在"普渡众生"的观音神像前,脚下是万丈深谷,奇险惊心!身旁有飞瀑从山崖直落谷底,这就是十三叠泉。

深谷那面的一片山岩叫挂榜岩,传说是仙寓洞成仙的邵道人招收道徒时,将录取名单题在石壁上,因此得召。

大家从台阶下来,沿石道穿过水帘就到仙寓洞了。

这股水帘高约5米,宽约3米,不同季节水势有所变化,因为在阳光照射下常显出几种色彩,被称为"紫云佛光"。

石壁上那一条20公分宽的链条图案,天然造就,色泽斑驳,人们说它是仙女留在这里的一条项链。

仙寓洞实际并不算洞,而是一条长约500米的半边山洞,背靠绝壁,前临深谷,我们四川叫做"洼岩腔"。

这里从前飞阁流丹,香火兴旺。

洞中分为卧佛殿、大佛殿、二佛殿、玉皇殿、天公地母殿、灵官殿,还有明朝王德年间重修殿堂的碑文。

现在殿阁都己不在,只残留下几壁明代的摩崖造像,也不同程度的风化了。

请看这一壁灵官造像,高1米左右,脚踏风火轮,手举打神鞭,瞪圆双目,张开大口,威风凛凛,刻工粗犷有力。

还有一块完好的明刻九龙碑,在高50公分,宽30公分的石块上刻出九条石龙,昂首翘尾,活灵活现。

石洞顶板上题刻文字很多,可惜苏东坡所题已不存在。

记得他题的是一付对联:"天际出悬岩,石窍玲珑,问混浊何年凿破;云中寻古洞,篆烟缥缈,看神仙海外飞来。

"请各位品味一下,苏老先生见境生情的这一问一看,不正好给仙寓洞增添了深长的妙趣吗!

二佛殿前悬岩上那道飞瀑直泻的水幽里,卷卧着一条石牛,此景叫"天河饮牛"。

相传有年大早,织女怕老牛渴死,要拉他上天,老牛坚持要协助竹仙播完竹后才与竹仙一齐回到天上。

眼见此地无水解渴,老牛就要渴死,织女又再犯天条,用织梭凿破了天河,放下一股清泉来救老牛,而此时老牛已因又累又渴死去化成了一条百牛。

其实这是竹棍术,大旱不断,清冽可口,有健胃肠助消化的功能,是理想的减肥健体的山泉水。

仙寓洞地处万岭箐的最高峰下,风光相当美丽。

晴天,百里山河尽收眼底,使人心胸舒展;雨日则雾缠嶂岫,四周一片溟蒙,恍如飘涉于云天之上。

前人有一首诗说:"仙寓之上高插天,上有石洞悬其巅,一径盘空绝人迹,只许猿鹤时翩跹。

"现在路道修得好了,我们会觉得这诗说得夸张了一点。

但是,茫茫竹海中这一处高山景观,确也为竹海添色不少,既到竹海,这里是不可不游的。

往前我们到天宝寨,据说天宝寨是邵道人修仙的地方。

请看寨口这根有10多米的石柱,顶上一方石头形如伞盖,危而不坠,这就叫"黄伞百"。

民间传说,寨前本无此百。

邵道人在寨中修炼成仙飞到丰都,恰好遇见竹海人陈员济的阴魂,邵道人可怜他被官家苛税逼死,又认为他升仙后第一个遇见的乡里算是有缘,就说:"你死得太冤,我赠你20年的阳寿,你快快回去。

"当时大雨如注,邵借给一把雨伞,陈回到竹海果然活了过来,把伞送还到寨边放下,这把伞就变成了这座石崖。

天宝寨全长1500米左右,高约20米,宽处约10米,大部分是半边山洞,部分是人工凿成的山洞,洞上绝壁凌空,洞下削壁千纫,陡不可攀,为古代"蛮军"屯兵的山寨,沿山壁小路曲折前行,内有13道独具匠心的坚固的百寨门,门墙上有箭眼,即使被敌人打进洞来也能门门设防,步步退守,的确十分险要。

1997年,在洞中雕凿了《三十六计》,精选人们熟悉的战例,以浅浮雕刻成巨幅画图,大家可进去参观。

七彩飞瀑青龙湖夕佳山民居

从天宝寨再东去约3公里,就到了xx县的万里镇。

这里是蜀南竹海东景区的旅游接待中心,镇上有竹海山庄等宾馆。

走出万里镇,沿公路几百米,就到了"七彩飞瀑"景点。

上游水流到此已经无路可走,只好跳下高岩,形成了三叠而下的瀑布,高达200公尺,气势非凡,声震数里。

如是阴雨天,满谷被雾气笼罩,时浓时淡,瀑布也随着时隐时现,犹如云中白龙,又是一番情趣。

请大家注意看,所谓七彩飞瀑是指三叠瀑布的中叠,高约50米,宽度4-5米,因位置高低适当,又在竹山边沿,对面空旷,日照强烈时水面折射出瑰丽夺目的七彩颜色,而且能随日照上下浮动,有时彩虹般的色彩也延展到下叠瀑布上段和落瀑坠地激起的水幛上,洁白的水流摇动着斑斓多姿的彩光,这种活动的景色真要胜过挂在天上的彩虹呢!

从飞瀑往东沿公路前行1.5公里,就见到右边一个不小的出间平湖。

它原名万里龙潭,顾名思义,它算是万里乡水最深的地方了。

因为水质清澈,湖身蜿蜒,头大尾小,现在叫做青龙湖。

湖面约有2平方公里,从岸边看去,四周翠竹拥抱,岸上绿草如茵,湖中倒影如画,水天一色,真使人清心爽目。

如在晴天的早上和黄昏时分,阳光从东边或西边射向湖面,那满湖的粼粼金波,映衬着湖边略显朦胧的竹丛和湖中两座若沉若浮的碧玉般小岛,更令人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湖中备有游船和竹排,乘坐游湖,别有情趣。

各位如有兴致,不妨一试。

请大家上车,我们到离这里20公里的"夕佳山民居"游览。

夕佳山民居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清代庄园。

始建于明朝末年,清顺治年间进行扩建,民国十九年又新辟一小花园——怡园,形成现在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房屋108间的大型园林建筑。

庄园在四周一片郁郁葱葱的桢楠树林簇拥下,由两个对称的"四合院"组成,客厅、堂屋、花厅、绣楼分布其间,错落有致。

建筑群中的石台阶、栏杆、柱石上的龙凤花草浮雕,刀法精湛,镂刻细腻,图案精彩,形态自然,而且保存完好。

整个庄园展示出清代的民间建筑技艺水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幽雅别致的怡园是近代建筑,有四季常青之树,八节不谢之花,曲径萦回,阴影浮动,堪称佳境。

屋后的桢楠树林有60多亩。

每年春季,数千只白鹭来此栖息,很为庄园生色。

198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xx县夕佳山民俗博物馆",以庄园为馆址,以利于庄园建筑的保护和用其展出川南地区民俗文物资料,介绍四川民间社会风俗文化生活。

1996年,夕佳山民居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博物馆藏有文物1千多件,分别以《耕织劳作》、《食俗服饰》、《祭礼信件》、《婚俗》、《葬俗》、《民间工艺》、《民间舞蹈》、《戏剧》等专题展出,欢迎大家参观。

说着说着就到达夕佳山民居点了,让我们一齐下车观赏。

庄园有专门的解说人员为大家介绍。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程到此告一段落了。

蜀南竹海景点众多,有的正在规划开发之中,有的是因为时间关系不能都去游览。

我想:留下一点悬念未尝不是好事,也许因此会吸引大家再来竹海作客,谢谢大家同我的美好合作!

1.上海景点口试导游词

2.四川导游词

3.四川景区导游词

4.四川导游词精选

5.四川导游词大全

6.四川导游词范文

7.四川成都导游词

8.四川景点导游词

最新四川导游词大全篇九

关于四川导游词范文,怎么写才更显得专业,下面小编整理推荐四川省峨眉山导游词材料,欢迎阅读与借鉴。

四川“天府之国”,人们总是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古,巴山蜀水、人杰地灵、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数不胜数。那么这一次呢?将带大家去领略一下一次别样的旅行。我们将由成都出发前往峨眉山,途中游览乐山。距离呢?大约在160公里左右,行车时间要用三个小时。

那为什么要反此次旅行称为别样的旅行呢?因为,此次游览路线可以把它说成是一次佛教文化之旅,大家可以体验一种佛教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行程当中。乐山!有号称世界第一大佛之称的乐山大佛,“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体验一下它的辉宏气势,并且可以让大家置身其间,临时抱一抱佛脚。峨眉山!称“峨眉天下秀”、“仙山福地”,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在中国,甚至国外,佛教徒或信教民众中影响极为深远。而且,在由成都出发至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在夹并分道,一边前往乐山大佛,一边前往峨眉山。一路之上,大家可听可看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啦!并能领略到川西南地区所特有的田园和“竹笼”风光。四川自古“天府之国”农业发达,“水旱从人,不知饥瑾”(那一个是四川地区的人民勤劳朴实,但是四川自古交通难为。这虽然是它的缺点,却也成为四川少有破坏,保留下众多的民俗,特有的风情。连抗战期间蒋介石先生也将自已的行政官邸搬到四川重庆)。而且,从成都不能超过乐山、峨眉的途中大家还可以看到川西坝子非常有特点的一种民居方式被称做“竹笼”式的建筑。在沃野千里的田野上,星星点点的房屋总是座落于葱绿的竹林当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

好了!该言归正传介绍一下峨眉和乐山啦!先讲一讲乐山。乐山!古称嘉州。古语有云:“蜀之山水在嘉州,州之胜曰凌云”。这里山灵水秀,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会合于凌云山下,龟城山、凌云山、乌尤山、马鞍山临江屏列,风光雄秀西南。

凌云册位于乐山城岷江东岸,卓然秀拔,唐朝时在这里倚山开凿的佛像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一大佛。大佛依山而建,威镇三江,面对峨眉,历经丢掉风雨,依然完好无缺,不得不让我们吧为观止!那大家认为这个世界第一大佛是雕凿的我们众多佛像中的那一位呢?它是一尊弥勒坐佛像。

在1989年,一位来自广东顺德的老先生在游历乐山大佛时,拍摄了一组照片,无意中发现乌山、龟城山、凌云山联接在一起时就好像是一尊佛像仰卧。乌尤山、形如其头,且五观、口、鼻、眼可以清晰可见。凌云山状如其身,龟城山状如其脚,游客观后,无不谓之其神似。还将其同三峡神女、云南石林的阿诗玛石像相比较。一时之间引来无数的游客纷纷前来一睹睡佛的尊容。

据史料记载,秦孝文王时,蜀郡守李冰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而这离堆呢?就是今天的乌尤山,为睡佛的头顶。但无匚不成书的是,乐山碱化是人工与大自然在无意中的一种巧合吧!也可能不愿意如此,乐山碱化开凿的位置端坐于睡佛的心脏部位,是无意这中的一种匚合,还是古人在开凿时的`一种刻意安排。现在我们已无从得知。

乐山大佛是当今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象。依凌云山而建,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称。大佛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31年)完工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九十年的时间。大佛造型伟岸高大,通高71.2米,头上发髻1021个,而且大佛各部位比例适度,巨细和谐,而这一切的却完成于1000多年以前。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使我们不得不为之佩服称之为奇迹。

开凿乐山大佛的发起人是当时的海通法师。对于这位高僧的生平,已无法考证了。只知道他是贵州人,结束于凌云山。他见三次水汇聚山下,惊涛拍岸,过往船只时有船毁人亡之情。于是发宏誓,开凿佛像,欲仰仗无边法。“易暴浪为安流”。于是海通历尽艰辛,到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动工凿佛。后人为纪念海通法师,就在巨佛左面约30米处将一座崖墓改造成“海师洞”。海通修大佛的业绩载于唐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中,大佛修建完工,为当时的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叙述了海通开凿大佛的缘由,及章仇兼琼继修,韦皋以“俸钱五十万佐其费”得以峻工的经过据史料记载,大佛建成以后,曾有一覆盖大佛全身的楼阁,名大佛阁,宁时称“天宁阁”,后毁于兵灾。

大佛历边为九曲栈道,左边为凌云栈道。瞻仰大佛,可沿九曲栈道而下,九曲栈道为唐时修建大佛开凿,共173阶。大佛脚下右侧有一洞,题为“天洞”。入“天洞”上凌云栈道。凌云栈道开凿于1983年全长500米是一条独具特色的路线,栈道出口,即名楼。壁津楼。

参观完乐山大佛后呢,各位游客可以通过峨乐高速公路直达峨眉山。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既是如此更何况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蜀国多仙山,峨眉藐难匹”。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至今仍淬于民间。但峨眉册的百里秀色,那短短几句诗又怎能道其万一呢?欲识“庐山真面目”髯到峨眉走一遭。峨眉山海拔高度为3099米。与莽莽昆仑一脉相连。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区突然拔地而起,真可称得上是“雄秀西南”。《水经注》里记载:“从成都远望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屹立,细长俊美,好象美女的两道弯弯的蛾眉”。峨眉山由此而得名。

峨眉山远非一个“秀”字就可以将其所有的景色全部包含其中,是集“雄、秀、奇、险、幽”为一体的特色,故唐朝诗人李白将其尊称为“仙山”。“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胜景更是让峨眉远近闻名,为海内外游客所向往。

县以山为名。在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县时,称峨眉山所在地为峨眉县,由此可见当时的峨眉山已是相当有名气的咯!到了明代,峨眉山又被人誉为“震旦第一山”。

有人把峨眉山称为仙家之地,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在此驻足,并有方士在山上隐居,开坛设炉,结庐山终了。到了汉末三国之际,道教开始在峨眉山传教。而西来的佛教则是在两晋时开始在峨眉山上修建寺庙,佛道之争在峨眉山上也很激烈。唐宋时期,三教并存。可是到了明代,道教开始衰落,到了清初,一些道观更改为寺,从此神仙无踪无影,遍山菩萨金相。佛孝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到清代为止全山先后所建大小寺庙170余座。

峨眉山全山较为有特点的寺庙比如起点寺庙报国寺,唯一的尼姑寺院,伏虎寺,金顶华藏寺,半山腰外的万年寺等都是峨眉山非常有特点的寺庙。

那么峨眉除了以它独有的佛教文化吸引着大家它还有其它的景观也是值和人们去游玩观赏的。比如说:报国寺门前的凤凰堡上安放的“圣积晚钟”是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所铸。重12.5吨,高2.3米,口径2米,仅次于中国最大的现存于北京大钏寺的大铜钟,有巴蜀钟王之称,钟上还刻有部份佛经《阿含经》以及历代统治者与峨眉山佛教的渊源泉关系,此钟表里共刻有61600余字,由于它铸造于圣积寺,晚上才敲,故名圣积晚钟。据说它第敲击一次,声音可延续1分50秒左右,可传音40里。

在峨眉山最有趣又最受欢迎的动物是“峨山猴”。“峨山猴”称“灵猴”又叫“猕猴”。当地人叫它“山儿”,朝山的居士又把它叫做“猴居士”。可是,这猴子也和人一样咯!脾气有好有坏。它们有时向游人索要食物,但决不强抢估吃。它们常爱 嬉戏。但也有占山为王者,夹道抢劫,无所不为,实在让你哭笑不得。

当你游历完峨眉山的佛教寺院,从冥冥梵音中走出。从辉宏的殿堂当中走出来的时候,一定会为这四大佛教名山这一的峨眉山而感叹不以。再回首,遥望巍峨飘渺的山峰,你不尽回想到她秀丽的景色,壮阔的气势,深奥的佛教内含,玩味她幽深的意境。使人一时忆起明代诗人解缙的两句诗“两川风景世间少,令人长忆峨眉山”。让更多的朋友到峨眉山来游玩,将她的美景尽收眼底。将她的美景长记心中,留下一切最美的回忆。

推荐阅读: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贵州黄果树瀑布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

四川羌寨导游词

四川九寨沟导游词

中国文化遗产导游词

1.四川导游词

2.四川景区导游词

3.四川导游词精选

4.四川导游词大全

5.四川导游词范文

6.四川成都导游词

7.四川景点导游词

8.四川概况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