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卷优质

时间:2023-04-25 20:34:13 作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卷篇一

1、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课前准备

1、测量体重的磅秤和尺子 教学过程

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 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

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

(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

(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

5、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

(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2、林中的树

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阳光照射等。)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了解海尔蒙的实验。

(1)讲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思考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 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之后,他推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从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他的推测吗?在学生思考提出观点 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

三、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演示实验:课前将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带进教室,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 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

(2)讨论并推测:几天之后,叶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推测记录 在科学笔记本上,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实验结果,看谁的预测是正确的。)

(3)课外活动:①保护好教室里的实验植物。②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一做这个 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

①请在家里做了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②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化是有原因的。)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

①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

叫叶绿体。

③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

①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

②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

③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

④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

⑤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

(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树木中的纹路

教学目标

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知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3、能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

5、具有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愿意与人合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验的过程,通过交流导入新的探究过程。)

二、观察树干横截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接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2)交流发现,提出问题。

三、观察其他树的横截面。

(2)交流与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随堂板书,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看一看,这 些问题中,哪些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观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学们互相解答?把已经解决 的问题做上标记。然后给剩下的问题进行分类。

四、了解年轮的形成。

(2)交流。

(3)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五、了解更多的来自年轮的信息。

什么数出圈数就是树的年龄。)

(4)记录讨论结果并交流。

(5)你还知道年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六、课外拓展。

(1)继续观察伐木留下的树桩或者锯下的树干截面上的年轮。

(2)收集有关树木年轮的资料,读一读,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蘑菇 教学目标

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5、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6、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一、导入。

(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

二、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 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 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三、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四、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

(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 交流。)

五、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第二课时

一、了解细菌和病毒。

(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

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

(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也有正反两 方面的作用。)

二、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

(1)小组交流、展示。

(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

(4)名片展示与评价。林中的鸟

教学目标

1、认识更多生活在林中的鸟。

2、知道常见的鸟的翅、喙、爪的特点,知道这些外形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是 相适应的。

3、能仔细观察鸟的外形,并能分析外形与它的习性及生活环境的关系。

4、能在观察的同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有做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5、能积极地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1、啄木鸟、鹰、鸽、燕等鸟的飞翔状态的图或视频资料。

2、啄木鸟、麻雀、猫头鹰等鸟的图或实物标本。

3、鸟类在林中栖息、捕食的视频资料。

4、鸟类与人类关系的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1)提问:你认识哪些生活在树林里的鸟?向同学们介绍你认识的鸟。

二、观察鸟的翅、喙、爪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与环境及生活习性的关系。

(1)观察鸟的翅。

行方式相同吗?你认为它们的飞行方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②观察描述鸟翅的特点,认识鸟翅的四种类型。

③小结:鸟翅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适于飞行的方式也不同。

(2)观察鸟的喙和爪。

时候给学生提供标本,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活的鸟,学生在观察中可以看,甚至触摸,总之,尽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局限于这三个方面,鼓励学生表达其他发现。)

(3)研讨:鸟的翅、喙、爪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及习性的关系。

②讨论:鸟的翅、喙和爪,对于它们在林中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④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鸟的外形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及习性相适应的例子?

三、爱鸟护鸟,从我做起。

(1)师生交流:喜欢鸟吗?为什么喜欢?

(2)播放鸟与环境和人类关系的资料片,提问: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讨论:为了鸟类的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4)小结。

四、课外拓展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 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五、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茅草与锯子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3、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 明的思路。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6、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

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 尝试——发明锯子)

(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二、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

三、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

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很相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发明的设想。

设计制作:根据发明的设想精心设计,根据设计试制出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

实验定型: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发明。

四、课外活动。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构思一件科技创新作品。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创新设想。

(1)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画科技作品设计图。

保护,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一件科技小作品除了有创意之外,还要考虑实用和可行性。)

(4)向学生介绍一些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小发明作品,供学生学习借鉴,讲解常见的创造发明方法。

二、指导学生完善科技作品设计方案。

(1)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2)组内交流方案。

三、制作科技作品。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3、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 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4、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 性。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 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搜集信息资料

(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 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二、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出示并简介鱼类活体,安排学生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为下一步研究活动做准 备。

察,观察之后将结果记录在“我们的发现”表格里

2、分小组进行观察、讨论、记录。

3、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内容,认识鱼的各种鳍。

三、制定研究方案

1、教师出示并简介各种学具,告诉学生这些学具主要用于观察研究鱼的运动和呼吸方 式。

2、各学习小组制定“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研究计划和步骤,预测研究 结果。

3、各学习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和预测,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四、开展科学探究

1、分小组按照研究方案先进行“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观察研究,并将 结果记录下来,在“我们的发现”表格中。

2、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第二课时

一、(接上节课)开展科学探究

1、你对鱼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用什么办法研究解决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 据学生表述进行板书)。

2、根据实际,各小组选择一项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同时制定研究计划和步骤。

3、分小组汇报研究方案,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4、分小组对选择的研究观察项目进行研究,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集体讨论,统一意见。

二、总结与交流

课本空框中。

三、应用与实践:

中没有“鱼”字,可它们属于鱼类,如泥鳅,海马等)。

41页),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蛙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识别蛙和蟾蜍。

2、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两栖动物在外形、生活方式和个体发育过程方面的共 同特点。

3、能将两栖动物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两栖动物的外形、生活方式与它 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文字准确描述两栖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 方式和个体发育过程。

5、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6、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1、两栖动物在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个体发育等方面的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塑料缸)、塑料袋、毛巾或卫生纸。

3、青蛙和蟾蜍活体。

4、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搜集关于蛙的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

体发育的相关图片或课件一次性展示(播放)完,展示(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用词组或短句板书在黑 板上。(此处不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述关于蛙的知识结论)。

二、制订观察研究方案。

1、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课堂上学生的表述灵活处理)。

三、开展科学研究。

1、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的青蛙活体及相关实验材料,按照活动方案有 组织地观察青蛙的外形特点、如何游泳,做蹼足作用的实验,比较蝌蚪与幼蛙的不同。

2、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

3、填写“我们的发现”表格。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讲评。

第二课时

一、指导认识了解蟾蜍。

1、教师出示图片指导看书或播放课件。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要点作为主板书板书在黑板中央。

二、总结与交流。

2、分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其主要特征。总结出一条就在课本上规定地方画一面小红旗。

3、小组汇报,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讲评本课学习情况。

4、学生将其共同特点填写在31页课文中间的空框中。

三、应用与实践。

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识别龟和鳖。

2、通过观察,记录并归纳爬行动物在外形、行为方式、繁殖等方面的共同特点。

3、能将爬行动物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爬行动物外形、行为方式等与它 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描述爬行动物外形及行为方式特点,能归纳 填写信息记录表,并通过比较了解爬行动物共同特点。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6、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1、有关龟和鳖的种类、外形特点、行为方式、繁殖等相关的挂图或课件。

2、水槽和水、筷子或木棒、毛巾或卫生纸。

3、龟和鳖的活体。

4、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为爬行动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

展示(播放)完,展示(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制订观察研究方案。

1、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结论由学习小组长有条理地进行记录,最后总结归纳。

三、开展科学研究

1、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所需的龟和鳖活体及相关实验材料,按照活动 方案观察龟和鳖的外形特点、如何爬行和游泳、受惊吓时的反应等。

2、各小组总结归纳观察研究结果。

四、总结与交流。

1、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讲评各小组 学习情况。

2、学生在课本33页中间表格中填写观察研究获得的信息。

五、应用与实践。

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识别龟和鳖。

2、通过观察,记录并归纳爬行动物在外形、行为方式、繁殖等方面的共同特点。

3、能将爬行动物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爬行动物外形、行为方式等与它 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描述爬行动物外形及行为方式特点,能归纳 填写信息记录表,并通过比较了解爬行动物共同特点。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6、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1、有关龟和鳖的种类、外形特点、行为方式、繁殖等相关的挂图或课件。

2、水槽和水、筷子或木棒、毛巾或卫生纸。

3、龟和鳖的活体。

4、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为爬行动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

展示(播放)完,展示(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制订观察研究方案。

1、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结论由学习小组长有条理地进行记录,最后总结归纳。

三、开展科学研究

1、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所需的龟和鳖活体及相关实验材料,按照活动 方案观察龟和鳖的外形特点、如何爬行和游泳、受惊吓时的反应等。

2、各小组总结归纳观察研究结果。

四、总结与交流。

1、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讲评各小组 学习情况。

2、学生在课本33页中间表格中填写观察研究获得的信息。

五、应用与实践。

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池塘常见水生植物。

2、观察植物外形,了解其生活环境,能将观察结果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知道 其外形及生长方式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3、了解更多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能利用语言描述水生植物外形及生长方式特点,能通过 观察、实验了解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依存关系。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6、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指导生活。

1、有关池塘植物的挂图、课件。

2、种植了池塘水生植物的生态缸(瓶)、毛巾或卫生纸。

3、挺水植物标本。

4、供学生观察、实验的水生植物。教学过程

一、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制订探究方案,开展科学探究。

1、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此下面的观察就以观察菱来展开,各小组在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对植物器官逐个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上。

3、各小组领取植物样本进行观察和记录。

4、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集体讨论订正。

三、对假设作出推断与猜想。

2、小组交流讨论,对假设作出合理推断。

3、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4、老师布置课后实验任务。

四、应用与实践。

1、有的物种在改变环境后不仅没有生长不良,反而大量生长繁殖,使原来生活在这里 的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动物无法生存,甚至引起物种消亡,成为了具有极大危害的物种,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

物种引起生态灾难的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本地经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讲小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待池塘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初步形成池塘群落和生态 系统的概念。

2、进一步明白食物链的含义,知道池塘生物除食物联系外,还存在更为重要的其它依 存关系。

3、了解生态平衡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推断和解释。

5、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6、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准确表述所观察的自然现象和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1、池塘生物图片(或课件)、池塘生物水族箱(内养生物活体)。

2、反映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

3、反映池塘生物依存的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上一课安排布置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和总结。

2、学生分组汇报,统一观点,教师小结。

二、复习已学知识,提出探究问题。

2、提出问题:树林中的生物之间存在食物联系,那么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有怎样的食 物联系呢?这些池塘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教师引导学生观赏池塘生物水 族箱,并播放相关录相(课件)。

三、开展科学探究。

1、学生观赏池塘生物水族箱,欣赏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后,回答问题,相互质疑,教师指导。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第二课时

一、(接上一节课)开展科学探究。

1、池塘中的生物之间,除了食物联系之外,还有其他的依存关系吗?教师播放相关课 件,学生观赏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

3、学生根据集体订正结果填写课本38页空框。

二、总结与推断:

1、引导学生在小结“池塘中的动物和植物存在着哪些联系?”的基础上推出“池塘群 落”定义。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也可由学生讨论回答)。

3、师生共同学习和理解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学习、理解过程可 结合池塘、森林等生物实例进行讲解说明。

三、应用与实践: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明白关于“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其他 生物群落的含义。

2、课外选择一块草地,观察一下“草地生态群落”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课外查阅资料或上网了解“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生物群落 中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单元“自由研究”检查与指导

度、困难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做个小生态瓶

教学目标

1、能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简易的科学探究所需的生态瓶,并对生态瓶中生物关系作出 科学解释。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正确修订自己的探究方案。

3、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遇到的现象作出判断和解释,并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提高生活水平。

4、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教学准备

1、生态瓶(缸)样本(或相关图片、课件)。

动植物,学生自备容器。农村学校可在教师带领下到浅水池塘或水沟现场采集水生动植物。

3、清洁砂、水、水槽、毛巾或卫生纸。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探究问题:

1、复习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样保持生态平衡的?

二、制订活动方案

2、小组讨论,将所需材料名称填写在39页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骤记录在草稿纸上。

遗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学的材料。

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还应注意哪些方面因素来保证生态瓶中生物正常生长。

5、分小组展开讨论。

6、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教师小结评讲。

7、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课本40页空框内。

三、绘制生态瓶制作图

1、学生根据所学,初步设计绘制小生态瓶设计图。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生态瓶设计图,相互交流经验。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四、课外参观实践

料,对自己小组绘制的小生态瓶设计图进行修改完善,将小生态瓶设计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 术性。

第二课时

一、分小组制作小生态瓶。

1、学习小组各成员讲述参观实践活动所见所闻。发表自己修改设计图的意见。

2、教师展示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相关图片或播放录像(课件)。

3、小组讨论修改设计图。

4、各小组汇报修改小生态瓶设计图的内容和原因,相互取长补短。

5、各小组有秩序地在讲台前方不同位置领取不同的材料。

6、分小组按制订的方案和设计图有步骤地制作小生态瓶,教师巡回参与制作活动,对 有困难的小组适当指导。

二、交流和讲评。

以画四面小红旗。

2、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三、课外实践活动安排。

每位同学由家长陪同,在家乡池塘采集小型健康生物活体和无污染水制作一个属于自己 的小生态瓶,保证水生生物存活一周。

四、安排准备“自由研究”课堂教学

度进行抽查,要求学生下一节课将“自由研究”调查表带来。

自由研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研究任务

轮转1圈,另一个齿轮转3圈。

二、小组活动

根据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提示如下要求:制作齿轮需要考虑到材料、工具及操作的安全性,制作的主要步骤,设计图纸,同时使齿轮的各齿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即各齿要均匀地分布。正式动手活动之前,教师还可以设定某些奖励措施,刺激学生更专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然后是小组制作。在小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鼓励他们自己动手,但教师直接参与的不要太多。

三、交流展示

评定,兑现活动之前承诺的奖励。水泥与沥青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一、引出问题

后面的教学。

二、开展观察和实验

第一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教师出示为各组准备好的观察材料及工具,了解水泥与沥青本来的“真面目”。

们在不同时间段如何观察水泥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还能回到原来的粉末状水泥吗?

三、认识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

前面水泥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给出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的基本概念。

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按这两类给列举的变化分类。

15盘山公路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生活生产中的使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并自觉地在实验中做到与同学默契配合。

关于盘山公路和教学图片、资料。各实验小组准备测力计或橡皮筋、长短不同的木板、带有牵引小环的物体、四方的木块(或字典,用于搭建同一高度斜面)。

第一课时

一、认识盘山公路,提出问题

一个直线的斜坡,而是在山间绕来绕去,形成“盘山”之状,谓之盘山公路。

绍坡度的概念,为后面的教学扫除理解、表达上的障碍。

如果学生理解盘山公路这个“变形”的斜面有困难,就及时引出第二个生活中的事例,利用搭起的斜坡往汽车上搬运重物。要通过寻找更多的例子作支撑,帮学生理解。

二、研究斜面

结果记录在书中的相应位置。

面展开的研究。

于拘泥于原有教学设计。

各小组开展研究时,教师应放手让他们自主实验,随时了解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三、分析讨论斜面的作用

使用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同一重物的比较。

他小组用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进行解释,必要时可以让这个小组重新演示。

四、分析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到斜面的事例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增强对斜面原理的形象理解。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特点等方面并不相同。

2、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体会到模型 的制作在生活生产中的积极意义。

3、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桥的模型。教学准备

棋子。制作桥的模型时,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准备相应的材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激趣

不同结构和特点,感受到桥梁的美。

同与不同。最后引到认识桥有着不同的形状与结构上来。

二、研究桥承受力

构造可能有哪些科学道理。

后,学生自由实验,验证自己研究的桥。教师参与学生实验研究。最后汇报研究情况,实现 资源共享。

力方面有什么异同。

三、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本课主要是制作桥梁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桥,是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有学生在课前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桥的相关知识,也不妨让他们讲一讲。

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以玩具汽车为载体的学习,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玩具小车的运动,并倾听和尊重其他 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

3、在描述玩具小车运动时,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一、引入

使别人准确地了解某一辆汽车或指定的某一位同学的运动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回答,并提示他们把主要的描述内容记录在书中的空格处。

二、小组研究

教师直接指出,本课将利用玩具小车来模拟车的运动,并学习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的物 体。

各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开展研究,教师重点提示两个问题:一是观测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卷篇二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外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并在后面附上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70首。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5、能熟练背诵新课标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

三、活动实施

(一)课外阅读的计划制定。

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的阅读量为5万字,分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应达到1250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分解到每个学期应达到10万字,也就是相当于两本语文书的字数。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1)各班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壁、广播站等,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小学生阅读报》等报刊杂志上都有介绍。)各班黑板报每学期至少出一期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课外阅读的指导。

1、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是精心备课。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2、认真组织好晚自习阅读课。

(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周所背诵的古诗。

(四)课外阅读的组织与交流。

(1) 各班每周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如是长篇可让学生读一些片断),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以督促学生完成。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博士”、“读书小明星”等。还可以每班设置《读书成长册》,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读书情况。

(3)“每周一诗”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每节课的课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对不认真背诵的学生要求其重背。争取到六年级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背诵的底线——70首。

(主要介绍一些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的内容简介),读后感(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名言(可以是学生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读书方法介绍(向其他同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关的语文活动。低年段开展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活动,中高年段则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并辅之于阅读手抄报评比、朗诵会、阅读经验交流会、背诗擂台赛、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手抄报展评、自编自演课本剧和小品等学生们乐于参与的活动。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1)每周晚自习第二节40分钟为学生统一阅读时间。

(2)各年级要挤出时间,自行安排。除固定晚自习时间,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应保证20分钟以上,并根据年级的不同争取阅读时间的连贯性。

(3)“五·一”、“十·一”等长假期,应充分利用起来进行课外阅读。

(4)各班借阅图书时间为:周一二年级;周二三年级;周三四年级;周四五年级;周五六年级。

(1)教师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是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2)对教师的评价重在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及活动开展情况。具体评价内容有:各班每学期要上好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课有教案,主要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要求、阅读内容等;班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有活动方案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卷篇三

有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

有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东星资源网为大家准备了《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大全》,供大家参考阅读。

【篇一】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大全:《祖父的园子》

我会写:

蝴:蝴蝶、蝴蝶结、蝴蝶花

蝶:蝴蝶、蝶泳、彩蝶、招蜂引蝶

蚂:蚂蚱

蚱:蚂蚱、蚱蜢

樱:樱桃、樱花

拔:拔草、拔剑、选拔、拔河、出类拔萃(cuì)

瞎:瞎闹、瞎忙、瞎想、眼瞎、黑灯瞎火

铲:铲地、铲平、铲土、铲菜、铲除、铁铲

割:割草、割掉、割断、割舍、忍痛割爱

承:承认、承担、承载、承重、继承、承包

拴:拴马、拴住、拴牢、拴线、拴束

瓢:水瓢、瓢泼、瓢虫、瓢饮

逛:游逛、闲逛、逛街、逛公园

形近字:

蝴(蝴蝶)、湖(湖水)

拔(拔草)、拨(拨打)

瓢(水瓢)、飘(飘落)

多音字:

晃:huǎng明晃晃 huàng摇晃

结:jiē结果子 jié结束

近义词:

漂亮——美丽

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

特别——非常

随意——随便

阴凉——凉爽

反义词:

新鲜——陈腐

漂亮——丑陋

承认——否认

黑暗——光明

随意——拘束

阴凉——炎热

理解词语:

【明晃晃】光亮闪烁。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光芒四射】指强光向四处照射。也形容人或事物光彩照人,极具影响力。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词语扩展:

abb式:

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静悄悄

黑沉沉

香喷喷

亮晶晶

课内词语:

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榆树

锄头、承认、水瓢、随意、阴凉

圆滚滚、明晃晃

句子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样样都有”可见花园里昆虫种类很多,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扳着手指头给人显示她的富有,那种满足、得意、炫耀的神态跃然纸上。

2、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描写了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的色彩丰富。

3、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运用比喻修辞,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形态。“胖乎乎,圆滚滚”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自己满心的快乐。

4、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这句话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

“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

不好。“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如果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的丰富多样,则不能传达出这种感情。

5、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因为……所以……”这一句式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喜欢事物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结果子的喜欢,不结果子的好像不存在。

6、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先冒烟”是雨点落在纸页上,雨珠成线就像冒烟那样。这里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

7、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写阳光下的榆树叶子,闪光发亮,充满活力。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榆树的高大?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描写大榆树的高大和充满活力。

8、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我”跟随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我”并非真正地劳动,而是儿童的天性——爱模仿,甚至还很淘气,把菜种踢飞。这些行为表现了“我”的天真幼稚、顽皮可爱。

9、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因为我太小,祖父拔下锄头杆,让“我”单拿着“头”铲地,表现祖父体谅我,不愿让“我”太劳累,表现他对“我”的疼爱。

10、我并不细看,……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这一段中运用“摘、丢、追、采、捉、绑”等动词,从“我”这些动作中,写出了“我”在园子中一刻也不停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对园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

1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运用拟人、排比修辞,写出园子里的花、鸟、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1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其实也处处表现了“我”的自由自在。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4~15):具体叙述“我”和祖父在园子里一起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16~20):写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和谐相处,一切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和成长。

问题归纳:

1、花园里面有什么昆虫?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些昆虫的?

答: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作者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十七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一段中反复出现的是“愿意”“就”这两个词。作者反复运用这些词语,表面上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心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面,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借景抒情,清新自然。

3、“我”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答:(1)园子给了“我”自由。“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耍,即使是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

(2)园子给了“我”快乐。这里有“我”喜欢的昆虫、花鸟、植物,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活力的,是“我”喜欢的环境。

【篇二】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大全:《月是故乡明》

多音字:

斗:dǒu星斗 dòu斗争

燕:yān燕国 yàn燕子

近义词: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气派——气势

盼望——期望

澄澈——清澈

广阔——辽阔

平凡——平常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

容易——困难

澄澈——浑浊

广阔——狭窄

平凡——伟大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理解词语:

【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

衬托。②陪衬的事物。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胜:尽。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浩渺;

辽阔无边。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映:映衬。趣:意趣。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萌动】(事物)开始发生。

【晶莹】光亮而透明。

【澄澈】清澈透明。

【离乡背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旖旎】柔和美好。

【无垠】没有边际。

【碧波】碧绿色的水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雄奇】雄伟奇特。

【绝伦】独一无二;

没有可以相比的。

【耄耋】指老年:高龄。素:七八十岁的年纪。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优美的景色。良辰:美好的时光。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不可胜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恒河沙数

句子解析: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故乡。开头简洁、自然。

2、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作者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

3、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

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含义。

第二部分(2~4):回忆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5~6):写离开故乡后的生活,表达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第四部分(7):抒发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之情。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篇三】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大全:《梅花魂》

多音字:

抹:mā抹布 mǒ涂抹 mò抹墙

折:zhé折扣 zhē折腾 shé折本

近义词:

偶尔——偶然 爱惜——珍惜

训斥——斥责 清白——洁白

慈祥——和蔼 郑重——庄重

欺凌——欺负 眷恋——留恋

反义词:

漂泊——定居 偶尔——经常

训斥——表扬 清白——污浊

慈祥——严厉 郑重——轻率

理解词语:

【冷艳】耐寒而美丽(多形容花)。

【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文坛】指文学界。

【颇负盛名】形容名气很大。盛名:很大的名望。

【古玩】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供玩赏的器物。

【玷污】弄脏;

使有污点。多用于比喻。

【郑重】严肃认真。

【欺凌】欺负;

凌辱。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折节】屈服于别人。

【境遇】境况和遭遇。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严冬。

【凉飕飕】形容有些凉。

【蒙胧】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相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句子解析:

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

3、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写从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强烈情感。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2~15):回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春恋之情。

第三部分(16):照应开头,赞扬外祖父的爱国精神。

问题归纳: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

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主题:

本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的深切爱国情,也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一、交际内容:

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邻居,再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问之前,先列一个提纲,把提问对象和问题写下来。

如交际对象是祖父母,你可以这样提问:

⊙您小时候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二、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2、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整理记录。

三、具体做法。

1、选择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

首先确定自己要选择的对象,然后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恰当合理的问题。选择的对象要是大人,问题必须围绕“大人的童年生活”展开,不能偏离主题。

2、做好记录,选择有趣的事例。

大人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听,做好记录。整理记录时,要选出大人童年生活中让你感兴趣的典型事例。

3、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感悟。

和同学交流整理的记录时,要有条理地表达,可以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还可以谈自己的深刻感悟。

【篇五】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大全:《语文园地一》

一、交流平台

朗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2)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3)抓住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4)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描写广阔背景之下的大月亮,以此对比家乡的小月亮,突出故乡月亮之美,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个句子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对比,说明家乡的桂花已经融入母亲的生活,成为母亲生活中的一部分,表达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个句子把姑爹破旧的小船与绍兴精致的乌篷船作对比,表达“我”对父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日积月累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注释:

①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②意恐:担心。

③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秆,也指子女的心意。

④报得:报答。

⑤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诗意:

赏析: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一、习作要求:

(1)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如引发心灵的触动,让自己明白某些道理,感觉长大了。

(4)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选材指导:

(1)品德方面:看到出现皱纹的妈妈,懂得了关心父母;

看到为自己操劳的爷爷懂得了关爱老人;

看到生病还坚持上课的老师,懂得了尊敬老师;

得到同学帮助的那一刻,懂得了关爱同学;

帮助低年级的小同学修好文具盒,那一声谢谢让我感受到助人后的愉悦……

(2)学习方面:课堂发言受到老师表扬的那一刻,懂得了要努力学习;

克服困难,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那一刻,懂得了要学会独立思考;

读书交流会上得到同学们掌声的那一刻,懂得了要主动探索新知识……

(3)能力方面: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为自己感到自豪;

放学了,爸妈没来接我,独立回家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喜悦;

晚上自己在家没有感觉害怕,得到爸妈赞许的那一刻内心非常激动……

把自己的钢笔借给朋友,听到谢谢的那一刻,我懂得了要帮助别人……

三、写作技巧:

1.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中心。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但我们要选择那些引发自己真实感受,让自己真正成长的典型事例,更加有力地突出中心。

2.要详略得当,突出事情的重点。

我们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叙述完整。一般详写事情的经过,略写起因和结果,让读者很快清楚事件的主要环节。

3.抓住细节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进行细致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可以多运用心理描写,写清自己的心理感受。

①心理描写要扣住本质。心理描写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不要兴之所至,信笔写去,使心理描写成为累赘。

②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心理描写要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扩大。过于冗长繁琐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

③心理描写要和其他描写方法相结合。只有把心理描写与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4.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做到以情动人。

最真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生活是怎样的你就应该怎样去写,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既不能“造假”,也不能“矫情”。这样才能感染人、打动人。

四、拟题思路:

本次习作让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瞬间长大的事情,一般直接用单元习作的题目拟题,如《那一刻,我长大了》。还可以用具体瞬间+我长大了或“那一刻,我长大了”拟题,如《演讲成功了,我长大了》《稳稳地骑好自行车的那一刻,我长大了》等。也可以用事物拟题,如《妈妈的白发》《卧在碗底的荷包蛋》等。

【篇七】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大全:《古诗三首》

我会写:

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

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

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

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

多音字:

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

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

形近字:

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

晓(报晓)浇(浇水)

问题归纳:

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

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

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 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

2."谈起往事

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 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

老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

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

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 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

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 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4.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

8.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华国 中国现在不得了 将来一定了不得

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11.带"风"的诗句有: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梅舒寒)一.《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 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

也让我们知道

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

才能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

三.《变色龙》 1.《变色龙》一课

2."变色龙"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 类似的三字俗语有:

3.含有动物、昆虫名称的成语

4.歇后语列举: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扁担挑水--心挂两头

西施脸上出天花--美中不足 孙悟空闹天宫--打上前去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玻璃杯沏茶--看到底 5.有关观察的格言

细节在于观察 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

戴上墨镜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流传久远 并浓缩成三个成语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张口结舌:因离去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二、《推敲》

2、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三条理由:①表明作者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③读起来也响亮些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三、《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

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 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后羿:力大神勇、为民造福;

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 一心为民;

逢蒙:奸诈贪婪

四、《读书莫放"拦路虎"》

最好的方法就是

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耐心 二是要有恒心

五、《伊索寓言》

寓言

是通过一个小故事 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六、练习三

他都会冷静对付

"时令不好风雪来的骤" 比喻形势险恶

敌人越来越疯狂;

"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提醒母亲要时刻提高警惕

不可大意;

不可稍有疏忽;

平时还要"防野狗" 即警惕敌人特务爪牙耍花招;

面对白色恐怖 要学会斗争

还要充满胜利信心

2、戏曲的剧种除了京剧还有淮剧、越剧、秦腔、昆曲、评剧、黄梅戏等等

2、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火眼金睛、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开天辟地等

5、描写"月亮" 的诗句有:①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唐 李白 《月下独酌》

②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 杨万里《竹枝词》

③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最新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推荐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卷篇四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后来呢?”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但每次笑的含义都不同,“三个听众都笑”,包含了对老朱做法的肯定和赞许;“四个人都笑”则表达出对扶贫工作见成效的开心和满足。

5. “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小说写了三个扶贫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艺术效果。(6分)

试题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 b(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a项考核结构,bd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不当。 “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文中没有依据;“逼迫”说法不准确,乡长说的是“逼着他们富起来”,“他们”指的是老百姓;“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概括不当。)

5.老朱是一个精通农业知识,工作踏实,为农民着想,廉洁奉公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1)精通农业知识:农大毕业生,讲桃子讲樱桃都很内行。(2分)

(2)工作踏实:给农民栽了一个春天的樱桃树。(2分)

(3)为农民着想:帮助菜农,联系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2分)

(4)廉洁奉公:把菜农送来的蔬菜送到食堂。(2分)

(答出3点得6分,未答出身份地位在得分基础上扣1分,没有结合文本扣1分,结合文本分析合理即可)

6.联系:三个故事分别展示出扶贫工作中的难心,开心和闹心(1分),多侧面地反映出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1分),使小说内容丰富,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性(1分)。

艺术效果:三个故事表现出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百姓对政府由不信任到信任再到依赖的过程(1分),反映出政府扶贫工作逐渐深化,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1分),深化了小说主题,引人深思(1分)。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卷篇五

楼下小花园,修建一座藤萝架。走廊形,钢筋水泥,涂以白漆。下面还有供游人小憩的座位。但藤萝种了四五年,总爬不到架上去。原因是人与花争位,藤萝一爬到座位那里,妨碍了人,人就把它扒拉到地上去,再爬上来把它的尖子揪断,所以直到现在,藤条已经长到拇指那么粗,是东一条,西一条,胡乱爬在地上。

藤萝这种花也怪。不上架不开花,一上架就开了。去年冬天,有一位老年人,好在这里休息晒太阳,他闲着没事,随手抓了一条塑料绳子,把头起的一枝藤条系到架上去,今年开春,它就开了一簇花,虽然一枝独秀,却非常鲜艳。

正当藤萝开花的时候,有几位年轻母亲,带孩子来这里坐,有一个女青年,听口音、看穿衣打扮,好像是谁家的保姆,也带了一个小孩,来架下玩耍。这位小保姆,个儿比较高,长得健康又俊俏,她站在架下,藤萝花正开在她的头上,在早晨的阳光照耀下,就好像谁给插上去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妇女服饰大变,心态也大变。只要穿上一件新潮衣裙,理上一个新潮发型,就是东施嫫母,也自我感觉良好,忽然变成天仙。她们听着脚下高跟的响声,闻着脸上粉脂的香味,飘飘然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这位农村来的女青年,站在这些人中间,显得超凡脱俗。她的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更没有描眉画眼的做假。她好像自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她站在这些时髦妇女中间,丝毫没有“不如人家”的感觉。她谈笑从容,对答如流,使得这些青年主妇们,也不能轻视她的聪明美丽。她成了谈话的中心,鹤立鸡群。

藤萝架旁,每天还有一些老年妇女练功。教她们的.,是一位带着江湖气味的中年人。这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人,见到藤萝散落地下,在他的学生们到来之前,他就找些绳索,把它们一一系到架上去。估计明年春季,藤萝架上,真的要繁花似锦了。

1、解释下面两个词语。

①东施嫫母:

②鹤立鸡群:

2、文章从题目到正文,处处都没有离开“藤萝”,其作用是:

3、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举例加以说明。

4、试说说“估计明年春季,藤萝架上,真的要繁花似锦了”这句话的深意。

1、①长得很丑的女性。东施、嫫母,古代丑妇 ②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2、以藤萝为背景、为线索、为衬托,并以此聚合人物,展现风貌。

3、强烈的对比(或“正反对照”)。具体表现在时髦城市妇女和农村女青年身上的对比,在主妇和保姆之间,表现一个浮华一个朴素,感情的天平倾向了对自然美的歌颂。

4、“热心公益的人”的美好德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人,美好风尚的形成使得这棵藤萝一定会枝繁叶茂。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卷篇六

一学期以来,我们年级组全体教师都能做到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工作上相互配合,积极进取,不但如期实施了本级组学期计划中的各项工作,还顺利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同心协力、和谐相处

本年级组有十多位教师,平时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如一,教师之间互相配合,诚心实意地交流思想,寻求共识,认真讨论年级组工作中,班级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平等协商的气氛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德是基础,抓好师德促工作。我组积极创设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交流。认真参与师德、评课等培训。通过这些活动,更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了良好的组风:团结、务实、奉献、高效、创新,广大教师团结一致,共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干劲倍增,形成了爱校如家,爱组如我、爱生如子的良好氛围,问题及时提,漏洞人人补,活动勤参与蔚然成风。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团结协助、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良好氛围,使整个年级组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二、以德为首,齐抓共管

教育以德为首。德育工作是搞好其它工作的重要基础。年级组的老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创建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级风、班风。开学初,我们就确定了从狠抓学生在校行为规范教育做起,以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此带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了保证此工作落实,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

1.开好一个头,每班在开学初就组织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公约,并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学习按照自己所制订的班级公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积极参与学校开心一节的各项活动,科技节中学生的自培植物,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和爱护花草的责任心;四五年级的航模比赛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喜爱航模的男同学,他们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才艺节中,我们四五年级的小达人们更是显示出他们不凡的才艺能力,梁方琪的独唱,吴予乐的魔术,李佳星的恰恰都获得了评审团和家长评审团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3.写好每一次的连新卡,班主任把它作为了解学生,联系家长的又一途径,也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三、提高效率,把好质量

我组的语、数、英老师,在工作上个个都是真劲实干、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他们敬岗爱业,一心扑在教学第一线上,从不说累说苦,总是那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战斗力。本学期,四年级面临市质量监控,四年级的语数英老师不计得失,抓紧时间补缺补差,对待个别学习困难的同学更是关心备至,使每一位同学能认真对待这次的质量监控。

一学期以来,以班主任为核心,认真研究,精心策化,周密部署每项工作,使年级组的每一位教师都非常支持年级组的工作,使我们的想法、安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当然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要加强班级的有效管理,注重整体学习风气的培养,牢牢把握教学质量关;工作虽然扎实、有效,但创新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都很高,应注重工作的灵活性与其他教师的交流。衷心希望三四年级组全体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树立一种人人向上奋发、不进则退的年级氛围。

1、开学初,每班评选出两名暑期优秀学生,对于在暑期中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假日小队活动和社区活动的学生给予了表彰。

2、科技节中,各班班主任辅导学生出好一期科技节黑板报;开展环保金点子创意设想比赛;组织学生举办自培植物展并进行参观和评比;指导学生用一张卡纸折出一架纸飞机,进行掷远比赛;每班评选出9名科技小能手。

3、在校大队部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学生前往佘山月湖公园进行秋季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组织有序,学生放飞了心情,增长了见识。

4、才艺节活动中,各班班主任辅导学生出好一期才艺节节黑板报。组织第二届达人秀的复赛,选送优秀节目参加决赛。

5、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学校教学擂台赛,其中钱珠获一等奖,严虹、吕凌云获二等奖,周敏敏、江雪获三等奖。

6、组织学生参加阳光体育大联赛。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入场式表演的编排和训练。比赛当天,邀请了部分家长做义工,在比赛中,学生精神饱满,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其中,企鹅中队获入场表演和广播操比赛第二名。

7、加强一年级学生的常规训练。举行了一年级学生入团仪式。训练好旗手和主持人。

8、万花筒俱乐部的任课教师将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以版面的形式在校园中展示,受到好评。

9、10月19日、20日、11月9日分别举行了二、三、一年级“教学开放日”活动,老师们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形象、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听课结束后,各班举行了家校研讨活动。班主任向家长汇报了本学期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任课老师就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家长们也畅谈了听课后的感受,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一学期来,教学质量管理中心紧紧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在全体老师的配合、努力下,工作按原定计划井然有序地逐一开展、落实。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程、新理念

开学初,学校给每位老师下发了20**年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等材料,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各教研组也多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深入领会课程理念,实施课程创新。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区教育局提出的关于“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有效落实,10月中旬,组织全体教师又一次集体学习了“绿色指标”10个指数,并对作业减负、课堂增效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将结合家长问卷等形式反馈减负增效的成效。

二、实践磨练,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1、“拜师结对”,规范培训

2、教学擂台,你争我追

本学期,学校顺利举行了第三届“桃李园”杯青年教师教学擂台赛,学校35周岁以下共19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比赛共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专场,学校聘请了区、片的骨干教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每位青年教师能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学定教,探索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学中掌握知识,快乐学习。课后,听课教师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各位评委作了精彩的点评。让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使更多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这是本次活动的宗旨。

3、技艺学科,全面丰收

本学期,美术、音乐学科的三位教师承担了区级公开课,得到了教研员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在区教学新秀比赛中,我校青年教师江雪和王闽敏分别获得音乐学科一等奖和美术学科二等奖的好成绩。两位体育教师在资深教研员朱忠培老师的带教下,成长迅速,顺利举办了校阳光体育大联赛,在区大课间评比中也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提升教学品质

学校现有区级骨干教师2名,校级骨干教师9名。区级音乐骨干教师朱东方是区“音乐名师班”成员,本学期在xx区小学音乐学科落实“古诗乐进课堂”教育研讨活动中借班上了一堂四年级教学研讨课——古诗乐歌唱教学《相思》。学生通过聆听、模唱、对比识谱等活动唱熟歌曲旋律,在合作、交流、吟唱中获得审美情感的体验。学校骨干教师张爱萍老师今年参加了区第十七届教育管理研修班学习,由导师邱新校长带教,在疁城实验学校挂职锻炼。张老师在疁城学校的英语教研活动中执教了一堂二年级的交流展示课。张老师自然亲切的教态,丰富的肢体语言,巧妙的课堂设计,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师生配合默契,情感投入,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显示出了张老师扎实的英语教学功底。

四、丰富学生经历,形成校园文化

1、主题教育,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午会这一教育主阵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各种主题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分年级分别开设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心理健康学本、环境教育、法制教育、规则与廉洁五个主题教育,每班每周一课时,教材循环使用。

2、快乐悦读,书香阵阵

推荐经典,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本学期,学校继续为各班配备每人至少一本的阅读书籍,要求各班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做好每次图书的借阅、发放、保管工作,一、二年级填写好 “快乐悦读单”。一学期累积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基本达到了五万左右,其中高年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超过了十万。

每周二的午会课为“经典诵读”,按年级分别为“古诗吟唱、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宋词”,让学生走进经典,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学期来,一年级学生学会了吟唱八首古诗,二、三年级已经背诵了《三字经》、《弟子规》 的三分之一。

3、专家讲座,传承美德

学校挖掘资源,邀请区关工委讲师团的王伦英老师,为学校四、五年级学生作了一次主题为《节俭,不该忘记的美德》专题报告。王老师通过一个个古今名人节俭的故事,激励孩子们要继承节俭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一粒米、一支笔,做一个节俭的好学生。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言,让学生们又一次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4、优秀作业,硕果满园

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桃李园年度优秀作业展如期举行。此次展出的每份作业都是由各教研组经过班级、年级层层选拔,遴选出的最出众的作业。在“语文快乐宫”、“数学智慧园”、“英语kid’s woderland”、“综合百花园”四个展板上齐聚了孩子们精美、端正的书写;严谨、工整的计算;奇妙、五彩的想象、创造……各教研组经过精心布置,一块块展板汇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余时间,老师、学生聚在这里观摩、学习,领略各学科规范、端正的作业风采,感受学习传递出的快乐。

五、科研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认真组织好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组织和帮助教师在基于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积极申报教育科研课题,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帮助申报人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加强对校级课题的申报、审核、立项等指导管理工作,已确立7个校级课题。

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请科研员孙卫民为全体老师作了一次务实的科研普及讲座,详细地阐述了教育科研课题的概念,并结合《教育科研申请书》,孙老师悉心地指导教师们如何正确规范地填写申请书,并就“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途径”等内容逐一进行了阐述,使每位老师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也明确了开展科研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以《基于“以学定教”的小学语文中年级教材重组的实践研究》为重点课题,聘请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为课题指导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深入指导。吴教授要求课题组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全面梳理教材的教学目标,汇总有效的问卷数据,做好课例的实践研究,逐步积累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经过吴教授的指点,对课题的后续研究充满了信心。这一校级课题也被列为区级重点课题。12月31日,举行了开题论证会。xx区进修学院科研室主任杨文斌,科研员孙卫民、徐颖,实验小学副校长郁玉红等专家老师莅临指导。专家组们认真聆听,仔细思考,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课题组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指明了一条更加明确的研究道路。

六、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本学期,一至五年级各班都有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钢琴、体育、美术、自然、信息技术八门课程、24节公开课。400多位家长走近孩子,走进课堂,关注教育。此次活动安排了家长听课、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参与实践等多个环节,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们对学校的教学有了更全面、全新的认识,也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情况,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对学校的管理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家长填写的反馈表来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总体评价”一栏,“很满意”率达到了74.8%,“满意”率是35.1%,整体满意率达到了99.9%,只有一份填写了“一般”,说明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卷篇七

您们好!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作为班主任,我想说说以下几点:

1、思想上要引导好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教育孩子爱劳动,讲文明,尊敬长辈,待人有礼。教育孩子该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好,以身作则的教育魅力是巨大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孩子的坏习惯其实就是跟大人学的。试想一个做任何事都精益求精的家长,他的孩子一定是个认真细致的孩子;反之,生活在一个关系不和睦,环境脏乱的家庭中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是粗鲁、暴躁的。“小树易直也易弯”,家长们,只要我们从小教育引导好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那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2、行为上要继续辅导孩子。比如,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我发现班里有一些孩子到现在书包都不会整理,这可能与家长的包办有关系。其实在很多事上,我们家长只要多引导孩子,多辅导孩子,他们能做的很好。

作为语文老师就说说期中考试的情况。

我们四(1)班44名学生,男生较多,而且调皮也较多。有些学生受个别学生的影响,成绩有所下滑。另外,三、四两个月,我本人在外学习,经常半天在校半天不在,孩子们看班主任不在,他们在学习上就松懈下来了,在行为上就不够约束自己。由于各种原因,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不够理想。期中考试考得比较好的有:吴梦皓、何海阳、刘嘉惠、夏雨晨、浦能、沈浩飞、杜燕。大多数同学都在八十几分。他们失分最多的是阅读和作文。

下面就我们就存在的问题谈一谈:

1、限制性阅读。有些老师和家长怕孩子的学业受到影响,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限制态度,即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一些辅导丛书和极少的几部名著以外,一般的课外书都被列入禁读“黑名单”。

2、强迫性阅读。很多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的读的书很多,就以此为典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求孩子“去读书”,并给孩子布置了大量读书的任务。这时,孩子的接受是被动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反而更抗拒读书了。

3、“零”阅读。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是学校里的事,只要孩子成绩够好,读不读课外书都无所谓。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太差,在校连最基本的作业也完成不了,加上家长不重视,到了四五年级,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接触过其他课外书。

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天天晚上全家共读。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生受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的好恶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长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孩子读好书,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1、尊重喜好,“诱惑”孩子读好书

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会有一股购书的欲望,而且往往喜欢自己选购。作为家长,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大胆让孩子自己选购,因为孩子对自己选购的书总是乐意翻看,甚至爱不释手。这是激发孩子阅读的有效方法。当然,在让孩子自由选购图书的时候,父母也要帮他筛选,只要不是暴力、恐怖的书籍,孩子都可以看。如果孩子看中的书是一个系列的,或者是很贵的,这时候父母不一定非要买,可以想办法“诱惑”孩子去图书馆借阅,这样一来,既省钱,又可以促使孩子快速阅读,一举两得。

2、巧妙设障,“诱惑”孩子要读书

现在的孩子对电视的喜爱胜过课外阅读,怎样才能让孩子把注意力从电视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呢?我觉得首先应有意设置障碍,让学生无电视可看。比如:家长可以偷偷拆卸电视机零件,然后一再拖延修理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先开始读一些书,并用书中一些吸引人的情节去 “诱惑”孩子,让他在百无聊赖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并渐渐摆脱对电视的迷恋。为了防止电视“修好”后孩子又回到没完没了看电视的状态,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提出看电视的规定,并以身作则,尽量少看电视,抽时间多看些书,这是对孩子无痕的教育。

总之,总之要提高语文成绩并不难。这里要做到的就是三个字:一个是“勤”,另外两个就是“坚持”。要做到这三个字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不光是孩子要这样,家长教育孩子更要这样。扮演父母的角色是不可以省时间的,身为父母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费时间,而不是越省越好!也送给我自己,和大家共勉。

借此机会,向各位家长提一些建议:

1、每天请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坚持不懈。检查完后作业本上请签名。

2、请督促孩子背书,背完后请在课题后签名。

3、家长的善导是家庭教育的黄金,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每天与孩子进行亲切交流,和他们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哪篇新课文,知道哪些道理,今后打算怎样做,交谈时,要有耐心,不能简单粗暴。

4、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对孩子的优点、不好的习惯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可以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不合理之处,也欢迎家长们能坦诚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