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通用8篇)

时间:2023-10-14 13:33:30 作者:曼珠 2023年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通用8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写总结时要注意段落的分布,合理划分主题,使整篇总结结构清晰。以下是一些著名大牛的总结范文,通过阅读他们的总结经验和写作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写作的技巧。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剪纸,导入教学

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2、欣赏剪纸图片,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感受。

3、课文中也用一个词赞扬了姥姥的精湛技艺,你能找到吗?(神)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神了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技艺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仿照书上的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互相夸夸。(媒体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3)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3、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剪纸绝活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1)“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理解熟能生巧】

1)熟能生巧?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3)你能用学过的俗语、谚语、名言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4)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理解吗?

(2)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身心入境。

三、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拴”是什么意思?姥姥是用什么拴住“我”的?

2、看看姥姥都给“我”剪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3、讨论交流: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这两幅剪纸是什么意思?

b.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从那时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从开始的“拴”到现在的“缠”,你体会出了什么?(剪纸)

5、拴住作者的还是什么?

四、升华情感,真情告白【升华情感,体会作者情感】

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1、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1)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2)这时姥姥对我的期待,期待我怎样?

(3)“联结”找一个近义词吗?(连接)那么作者怎么会想到用“联想”的“联”和“打结”的“结”呢?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这不仅仅是剪纸,更是我和姥姥之间的浓浓的情啊!

2、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2)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把作者的心声读出来。

(3)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想想作者在梦中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五、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六、作业: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姥姥的剪纸

熟能生巧神

身心入境

思念、依恋、怀旧、感恩、回归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剪纸”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片断一:

师:“刁难”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

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

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

生:顽皮

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

反思: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我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我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片断二:

在学完了7——12自然段,姥姥给我剪的牛驮小兔,牛与小兔啃食青草的那几个画面后,我再回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熟能生巧。

师:“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生: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从中找到窍门。

生:姥姥如此熟练,因为老是不断地剪。

生;姥姥“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就是对“总剪”的具体说明。

师;“准头”的意思?

生;心中有数

师:出示练习说话:

熟能生巧,总,。

生:熟能生巧,总背,就能默出来了。

生;熟能生巧,总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了。

……

反思: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生的说话练习还需老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12、《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

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教学设计姥姥的剪纸教案12姥姥的剪纸教案

姥姥的剪纸教案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三】《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与反思】《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姥姥的剪纸教案三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六年级

课题:六年级上册第12课《姥姥的剪纸》 

课时:两课时 

分类:家庭作业

教材简析: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平凡又非凡。说她平凡是因为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而她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不仅让所有的人对她赞不绝口,也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浓浓的亲情感人至深。

作业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因此,在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摒弃枯燥机械的重复式作业,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培养积极的情感,张扬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能力。

作业设计的具体内容: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作业类别,认真完成,获取相应的分值。其中第一题为必做题。

1、小组合作搜集各地剪纸艺术的资料及图片,了解各地剪纸的特点。先组内交流,再参加班级剪纸艺术交流展。(1分)

2、以课文插图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2分)

3、《我的梦》为题,想像文章结尾我的梦境,续写《姥姥的剪纸》。(3分)

4、亲手实践制作剪纸,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4分)

预计学生完成时间:

1、第一题以搜集资料为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家庭和个人能力的不同,时间可稍长一些。提前两到三天布置,预计一个小时完成。

2、第二、三题课后作业,写小练笔,预计40钟完成。

3、第四题和美术相关联,需动手实践,加上完成作文,预计需要一个半小时。

作业批改的要点:

1、第一项作业是课前作业,了解有关剪纸的特点。检查时老师要注重学生资料搜集的途径及过程,小组分工是否明确,要求人人参与。介绍时,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

2、第二项作业能细致观察图画,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图画的内容。

3、第三项作业批改时要看学生所写的内容是否围绕课文内容有感而发。

4、第四项作业要把自己制作的剪纸的过程写清楚,注意把感受写具体。中心明确,语句通顺。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姥姥的剪纸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是讲姥姥剪纸像,“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讲姥姥的剪纸活了,活灵活现。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有求必应,求姥姥剪纸的人多,这正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桃子红通通,剪个香蕉长溜溜。”“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个花篮喜洋洋,剪个房子好气派。”)

二、剪纸喻理。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越是写我调皮捣蛋就越能表现出姥姥高超的技能。)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数九隆冬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三伏盛夏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日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月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灯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摸黑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第一层:具体事例,姥姥在密云多雨的盛夏为我剪纸。第二层:

“我”上学前、上学后还为“我”剪纸。)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课前谈话:

师:认识我吗?我是宿迁的老师。介绍宿迁。宿迁有哪些名人。

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师:将这句话送给你,送给老师们。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继续跟随作者走进他的故乡,童年,姥姥的剪纸。

读课题,读深情一点。个别读齐读。

师:姥姥的剪纸给我美好的回忆,伴随我成长。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自由读,个别读。

师:说感受

生: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喜爱自己的家乡。

生:知道了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这是我与姥姥的情感通道,加深了我与姥姥之间的爱。

师:一想到它,我的梦境与心境变得有声有色。

齐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

生: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

生:姥姥的剪纸无可挑剔。

师:能不能一个字说白了说透了,在书上找一找。

生:一个“神”字。

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找到写姥姥“神“的语句,画出来品一品。

生默读课文。

交流。

生:从啧啧赞叹看出别人都对姥姥的剪纸啧啧赞叹,说明姥姥手艺高超。生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我也从中看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也读一读。

生:从“剪个……”看出姥姥的剪纸是活灵活现。

师:这样写就化静为动了,请读一读。

生:“便要什么有什么”看出姥姥的剪纸是深入人心,惟妙惟肖。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姥姥的剪纸。

配乐欣赏剪纸作品。

师:看了姥姥的剪纸你一定读更有情了。

生个别读。

生:从普普通通中看出把平常的东西化为神奇的作品。

生:我从第四段看出,无可挑剔,没有办法从细节指责,从中看出姥姥的剪纸的神。

师:谁来读读这一节。

理解词:身心入境

生:身临其境

生:全身心投入了。

生重新读词,读文。

指正:沙沙声,强调:悦耳

生再读。

师:最后一句读得特别好。

生:我从中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水平高。姥姥的剪纸是惟妙惟肖,深入人心。

生:从无可挑剔看出她的作品是十分完美的。

生:“摸着剪窗花”说明水平高。

师:此时我是什么感觉?

生:敬佩,

师:哪个词看出

生:服了,呵,

读一读。

师:还可以怎样读这句话?

生读,再读,

生:读出内心的喜悦。

师:读出你的喜悦。

生读。

生:读出了我的喜悦。

生:我十分惊讶。读文。

师:一个字就能读出这么多东西,现在再读这段话就更有感觉了,请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你都快把奶奶的眼珠子看冒了,说得这么容易,功夫可不简单哪。

奶奶的手像……引读。

再读“无论何时……”

师:让我沉醉,更把调皮的我拴在屋檐下。哪个词用得好?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

生:是“拴”字。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

拴过东西吗,怎么拴?

生:牢牢地系住。

师:这里指用什么拴?

生:用姥姥的剪纸拴的。

师:细细读课文,哪些剪纸拴住了我?

生默读。

生: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

生:草地上啃青草……

生:蹦跳的……

师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生个别读,我仿佛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兔子骑在勤快的老牛身上。

生:我仿佛看到小兔子蹦的跳到老牛身上

师:表现了小兔的调皮。

生:小兔舒服地叭在老牛身上。

师:真舒服。

师: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来读。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姥姥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像老牛与小兔。

生:姥姥的生肖是牛,我是小兔,所以仿佛看到我与姥姥在玩耍。

生:我仿佛看到姥姥与我在快乐地生活,我可以趴在姥姥的背上休息。

师:是的,休息,玩耍,都可以,请读出我的顽皮。

生读(两个)

师:就这样细细地读,静静地想,从中还可看出什么?

生:牛与小兔在草地上,牛温柔地看了小兔一眼,长叫一声,叫声里有对兔的爱。

生:我会看到老牛把好的青草留给兔子吃。

生:怜爱

生:亲密无间

生:对小兔的关心。

生:小兔很快乐,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

师:什么样的老牛?

生:拉车的……

生:勤劳

生:敦厚

生:温顺

生:关心小兔的老牛

师:这勤劳的老牛,无微不至地关心小兔的老牛,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指名完整地读这一段。

生读。

师: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思念。

生:仍然十分爱我,想念我。

生:期待。

生:希望。

师:思念期待都融入了剪纸,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个别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

师:奶奶静静站在村口,望着远方,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生:孩子,早去早回

师:嗯,这是纯朴的愿望

生:不要忘了姥姥啊

师:会永远想着你的

生: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

生:以后在外工作,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生:要注意身体啊

生:别忘了姥姥的剪纸啊

生:长大了,要更懂事

生:注意身体,别着凉了,多穿衣服。

师:那我会说什么呢?

生:会记住你的话的

生:不会忘了自己有家乡

生:会永远记住奶奶的剪纸,想着你的。

生:我有空会来看你的

生: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与温顺敦厚的老牛会一直在一起

生:无论走多远,会记得你的

师:这一切我何曾忘得了……忘不了……

生:忘不了姥姥的爱

生:忘不了姥姥的慈祥的笑容

生:忘不了姥姥剪纸时悦耳之极的声音

生:忘不了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师:这一切都不能忘,我的梦,我的心永远这般有声有色。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

生个别读,

师:是呀,作者的情感流淌在他的文字中,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我们的心,我们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静静的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感受。

师生齐读这段话。

下课。

板书:

姥姥的剪纸

神拴

有声有色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六

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

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

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

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

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

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

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姥姥的剪纸的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的手巧来自哪里,来自他的勤劳,来自她的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坚持不懈呀。因为熟,所以生巧,因为能给别人带来祝福,带来和乐安详幸福。所以姥姥乐于剪纸,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有姥姥的剪纸。

此时的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术,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和乐。

所以品味出心灵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解读姥姥

姥姥的心灵手巧,文中是这样写的:

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这句话中,有几个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左邻右舍”和“都”;一个是“心灵手巧”与“劳作”。

这句话还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那么奶奶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里呢?

文是写道: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找鸣。”

这段话中,奶奶的手巧表面在哪里呢?

一是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是普通的,彩纸是普通的,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好像是随手拈来,就可以动剪刀啦。

二是动作的娴熟,就那么翻过来折过去,感觉挺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动作,一幅剪纸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所以作者说姥姥是“无所不能”。

这一段中,不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奶奶的手巧吗?

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

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

文中写道: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马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里面,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一个是身心入境,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感知,姥姥剪纸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凭着意识与感觉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来!

两段话中,还有两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这句话为下文写姥姥“拴”我做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另一个是姥姥说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与下文遥相呼应的句子还有一句,那就是对剪刀声的描写:

“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直播,悦耳至极。”

这句话,与文中最后一段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姥姥的手巧来自哪里,到这儿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它来自勤学,它来自苦练,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

所以文中继续写道: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从这一段中,可以解读出什么来呢?

一是姥姥为村里人剪“喜鹊登枝”剪得多,因为庄稼人喜欢,所以请姥姥剪的也就多,姥姥通过剪纸,把吉利送给我乡里乡亲,把祝福送给了乡亲们。给他们带去了吉庆祥和。

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摸着黑也能剪出美丽的窗花来。

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手中的剪刀就像是自己的手指头那般灵活了。剪刀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地支配它,使用它。

三是从中,还可以体会到姥姥的勤劳。体会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术来自她的“总剪”。

而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恰恰写了姥姥的勤快能干。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

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

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说说那个“拴”字

一、拴的是什么?

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

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罪人”了,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

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天地对“我”的熏陶,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

而教师问“长大之后,姥姥还能拴住‘我’吗?”

我认为这样的问,是在误导。

难道姥姥的本意是要“拴”住“我”吗?

肯定不是,那是因为姥姥寄来的剪纸,让我难以忘怀童年的时光,姥姥的剪纸和她剪出的艺术形象,已经像一坛发酵好了的老酒。香醇了作者的一生。他的难忘,是回味,是思念,也是缅怀。

因为剪纸里藏着浓浓的祖孙情。那是长者倾心地像牛一样地付出,是后来者在长者的关爱之下像兔子一样快乐成长的这情吧。

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拴”,不是谁要“拴”住谁,而是感悟亲情之后的美好回味。

姥姥的剪纸,他对我的关爱,剪纸艺术的种子,剪出的美好形象,已经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我长大之后的心田里萌发,萌发出一片充满绿意的思念。

而这,正是纠缠着的浓浓亲情之感。

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

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

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缠”的韵味

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

“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

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

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

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

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姥姥的关爱,让有拥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乐啊。

沉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的我,还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吗?

教学的设计,从题目入手

从题目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就能把全文给统一起来。

一是品姥姥。品姥姥,不仅品她的剪纸的技艺,更品她的勤劳,还品她的善。

二是品剪纸。品剪纸带给乡村人的情,品剪纸对我的熏陶,带给我的亲情。

其次注意的是,在品的时候,不要抓整个的句子,可以抓关键的字词,从字词入手,然后到句,到段。抓字词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点,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涣散。而一涣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触角,而不容易把握了。

可以抓的字词又有哪些呢?

一个“巧”字,一个“神”,一个“善”字,一个“熟”字,一个“拴”字,一个“缠”字。一个“梦”字。

这些,不都是表情达意的字眼吗?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12、《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

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教学设计姥姥的剪纸教案12姥姥的剪纸教案

姥姥的剪纸教案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三】《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与反思】《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姥姥的剪纸教案三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七

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

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

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

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

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

所以品味出心灵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解读姥姥

姥姥的心灵手巧,文中是这样写的:

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这句话还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那么奶奶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里呢?

文是写道:

这段话中,奶奶的手巧表面在哪里呢?

这一段中,不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奶奶的手巧吗?

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

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

文中写道:

与下文遥相呼应的句子还有一句,那就是对剪刀声的描写:

“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直播,悦耳至极。”

姥姥的手巧来自哪里,到这儿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它来自勤学,它来自苦练,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

所以文中继续写道:

从这一段中,可以解读出什么来呢?

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摸着黑也能剪出美丽的窗花来。

而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恰恰写了姥姥的勤快能干。

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说说那个“拴”字

一、拴的是什么?

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

而教师问“长大之后,姥姥还能拴住‘我’吗?”

我认为这样的问,是在误导。

难道姥姥的本意是要“拴”住“我”吗?

而这,正是纠缠着的浓浓亲情之感。

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

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缠”的韵味

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

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

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

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

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姥姥的关爱,让有拥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乐啊。

沉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的我,还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吗?

教学的设计,从题目入手

从题目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就能把全文给统一起来。

一是品姥姥。品姥姥,不仅品她的剪纸的技艺,更品她的勤劳,还品她的善。

二是品剪纸。品剪纸带给乡村人的情,品剪纸对我的熏陶,带给我的亲情。

可以抓的字词又有哪些呢?

这些,不都是表情达意的字眼吗?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三、剪纸喻理。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