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德的议论优秀 美德的议论文

时间:2023-06-21 16:56:43 作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美德的议论优秀篇一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浪费,我们在无意识下浪费着地球上宝贵的资源。物资是有限的,但循环是无限的,我们若能把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资循环利用,这就保护了资源,这就是节俭的一种方式。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而节俭是一种道德之美。有的人把使用过一次的塑料袋扔进垃圾桶;有的人把干净的水撒在地上玩;有的人满满餐桌菜却只吃了一点点……浪费和破坏的现象实在太多太多,数不胜数。

小部分人的浪费都发生在无意之间,而大多数人的浪费都是一种习惯。世界上大约有69.09亿人口,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总计高达13亿吨,多么可怕的数据啊!倘若能保留这些粮食的四分之一,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9亿的饥饿人口。

那为什么会浪费13亿吨呢?假设每人每顿饭倒掉0.5千克,那么全世界的一顿粮食就浪费了大约34.545亿吨,一天三顿就是103.635亿吨,一年也就是37826.775亿吨,但数据不可能是均衡的,因为存在着大多数人享受着良好的资源,却浪费着最多的资源。世界上至少百分之十的人每天为了让自己吃饱绞尽脑汁,有百分之二的人吃不上饭,好在现在大力宣传提倡“光盘行动”,若没有这一提倡,没有更多人的醒悟,单单在粮食方面一年就能浪费至少37826.775亿吨。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浪费,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庞大又可怕的数据。所以,节俭对世界没有害处,对人类更没有害处。

假若我们人类都能做到身边的节俭,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家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不管是在外面吃饭,还是在家做饭,宁愿吃少一点,也不愿浪费,就算有吃不完的,也会打包留着当天解决完,也不会随意倒掉避免浪费。每当我看见学校食堂那满满的两大桶剩饭剩菜,我就感到可惜,如果他们能少倒点该多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光盘行动,农民伯伯就不用这么辛苦,粮食就不用这么被浪费,也许还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有时候看到街上漫天飞舞的各种塑料袋,我就在想,人们为什么就不能随手把这些塑料垃圾装好呢?还让环卫工人这么辛苦到处去捡。我们都知道,塑料袋的降解能力非常弱,我们可以重复利用,尽量减少新塑料袋的使用,或许就不会生产出更多的塑料袋,降低恶性循环;我们可以把塑料袋扔到指定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或许海洋生物就不会被我们迫害去吞食这些塑料垃圾,还能净化环境保护自然。这样也许人类也能在地球上多存活一段时间。

从古至今,多数名人都在提倡节俭。孔子曾说:“俭以养德”,节俭不光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节俭不是某些人的责任,它更是每个人甚至全世界的责任。地球母亲向我们无私的奉献了它的资源,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珍惜它,回报它,爱护它!

2023年美德的议论优秀篇二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母亲,那便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孩子--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实在太多了。我们勤俭而诚恳,友善而勇敢,这是叫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传统美德。(开头两段,第一段扣住"传统"--漫长,第二段扣住美德。入题快。)

"勤",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闻名于世的。中国人以农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硕硕丰成,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因为"勤",加上极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圆周率、浑天仪、《本草纲目》等等智慧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此段说"勤",引用的诗句体现"勤",四大发明等说明"勤"的结果。)

中国人是勇敢的,有傲气的。南宋名将岳飞以精忠报国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抗敌,保卫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终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从容就义。他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何等壮烈感人的豪语!他们的忠义能与日月争光,在民族史册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迹!

中国人爱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非笔墨可形容的深感情。爱国诗人陆游在遗作《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对死亡泰然处之,临终时还念挂着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学家及政治家范仲淹,忧国忧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情操。翻开中国历史,这样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等等,真是数之不尽。(此两段说"爱国",例举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爱国人物,议论中有强烈的感情,用语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

孝道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卧冰求鲤""黄香暖席"的故事,广受传颂。而古诗里的人物花木兰更是家喻户晓,她为免老父再受征战沙场的痛苦,决心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观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风餐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实际上,这种人是名副其实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嘘,对他人的才华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这的确是现今社会的一大哀歌。(此两段说"孝",先说"根植在人心",再"反观现今的社会",写得简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这些社会弊病越来越多,越积越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我认为,中国传统美德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时代,有重新提倡其价值的必要,以廓清社会歪风,为年青的新一代培养优良的品行、淳朴大方的风度,重见我国道德文化的光芒。(此两段说现实意义。)

2023年美德的议论优秀篇三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文明有超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有幸生长在这样的国度里,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是我们的荣幸,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中国有超五千年文明史而自豪。

在稍纵即逝的六年时间里,我从一个牙牙学语,幼稚无知的适龄孩童来到了传播文明境地的学校,逐步成长成了今天即将有着风华正茂的文明少年。回想过去收获的点点滴滴,有什么能离开祖国的文明美德的熏陶呢?有什么能在我空白的心中的潜移默化助推我求知若渴呢?有什么能阻止这无形的好伙伴悄悄地伴随在我身边和我一起成长呢?无疑就是他——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了,给了我巨大的推动力,为我的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了基础。

“人之初,性本善。”在来到学校的那一天,老师教给了我第一天的知识,使我在求知的起跑线上接受到了最初的文明洗礼,在上课的铃声里学会了第一个“老师您好!您辛苦了”,在这朦胧中有了中国“礼仪之邦”的最初信号。

在那朦胧的认知里,我第一次认识了带有神秘色彩的象形字——汉字。更多的是在老师的讲解中,一个个个汉字让我着迷,真可谓神魂颠倒。那些有趣的汉字,使我陷入了对他的热爱和深深的学习中,一个汉字在我心中就是一个故事。

汉字啊!了不起的汉字。你满载知识的帆船,驾驭我在祖国五千年知识中遨游,让我在五千年的文明美德里取其天地之精华的文明。

哇!忘了告诉你,我最亲的汉字,你除了给我巨大的文明传播,你还是世界上唯一被人们用来欣赏的美体,试问世界有那国文字能与你媲美。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类人物更是把你推上了美的最高境界。

瞻仰你的文明,我不由得心中产生阵阵震感。震撼那充满令世界人们陶醉的唐诗宋词元曲。我相信在你——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强烈感召下,我将披荆斩刺,发奋学习。

祖国五千年不光有着带有神秘色彩汉字组成的中华文明,还有着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科技的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世界领先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古代文明成为历史上的繁荣,有着“百家争鸣”大繁景象。西汉发明天平式温度计,南朝祖中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这些灿烂的科技成果,要比其他国家早上千年。除此之外,祖国古代还有许多影响世界的科技成果,诸如浑天仪、《夏历》、《九章算术》、《齐名要术》、《天工开物》。以致中国人今天的太空行走,无一不显示出中国人的才智聪明。( )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的文明史,犹如人类世界历史上黑夜大海中的一盏灯,指引着世界人民向文明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可以骄傲地说世界文明史中如果没有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参与,世界文明至少还在处于摸索之中。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我勇往直前。

2023年美德的议论优秀篇四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在厨房洗苹果,准备上学时。突然,我的目光锁定在了那两个人身上:一位老伯伯骑着载满菜与水的车走在街上,一位帅气的大哥哥骑车走在老伯伯后面。不知怎么,大哥哥的车就撞到了老伯伯的车上,“啪!”老伯伯车上的东西全部掉了下来,装水的罐子摔到地上裂了,水洒了满地,菜也掉下地了。大哥哥说什么也不帮老伯伯把东西捡起来。过了2分钟,大哥哥不耐烦地把老伯伯的东西捡起来了。没过多久,一位叔叔骑着摩托车拐弯时,车上掉下一个盒子,正好,后面有一位叔叔看见了,却装做没看见一样走开了。

可就在我去上学时,有一位阿姨骑自行车走在路上。当时路上车很多,阿姨只顾着看路,没注意到衣服滑落在地上了。这时,后面的一位阿姨大喊:“喂!你的衣服掉了!”并且下车主动帮那位阿姨捡起,递给了她。

让我们做一位拥有美德品格的人!

2023年美德的议论优秀篇五

不知何年何月何日起,有那么一些人,因为有钱,而开始浪费了。起初可能只是一时的糊涂,但是,若干年后,就完全变成主动浪费了。

早在晋朝,晋武帝的舅舅王剀与荆州刺吏石崇就大量购买奇花异树、奇珍异宝,不务正业,竞相比富。经过几次较量,王剀自叹不如,只好认输。身为皇亲国戚,王剀竟然比不过刺吏,可见石崇的挥霍程度是多么大了。但为什么同样是掌握权势的人,诸葛亮却没有浪费呢?他死后,遗产只有800棵桑树,田地15顷。

这种不好的风气并没有及时被制止。到了现代,愈演愈劣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青人虽然高薪,却经常伸手跟父母要钱,挣的不如花的多!有钱时,俨然就是大款,什么都敢玩,什么都想买,想游遍天下美景,吃遍天下美食,而不仅仅是肯德基和麦当牢!

渐渐地,这股风开始刮进了校园,刮进了学生的心中。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随处可见:某某同学正在写字,一同学走过来:“你的铅笔这么短了还在用?扔了扔了!我的铅笔还要长了,早就被我扔了!”早上吃早餐,买了很多,吃不了多少。剩下的怎么办?垃圾筒里一扔!让人痛心!

我希望人人都能够从小事做起,节约,不再浪费!

2023年美德的议论优秀篇六

只要你一来到公交车上,活力焕发的年轻人或天真烂漫小孩子就会为你让座,因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早就根植在他们心中了。“请、您好、谢谢、对不起?”这些词汇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连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也习以为常。走在大街上,简直一尘不染,这多亏了人们社会道德观念的改变。环卫工人一天忙下来,不亦说乎!

在班级里,老师不单单教我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求我要“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知识与道德财富造就了我们顽强、勤劳、待人宽厚的品格。我自从养成了节约这一好习惯,就从不浪费纸、不浪费水电、不乱花钱,班上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变废为宝”小组。

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单单教我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要求我“尊重他人、孝敬长辈、勤俭节约?”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因此,在大家的眼中我就是一个待人礼貌、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大家的呵护下,我快乐地成长着。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让我们伴随着文明美德茁壮成长吧!让文明之花到处开放,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2023年美德的议论优秀篇七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因为我们每天要喝水,粮食的生长离不开水,工业生产离不开水。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炎热的夏天,正当人们感到酷暑难耐时,来一场雨该有多痛快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用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呢?是自来水厂的工人叔叔将江河水或地下水引进工厂,把水放在沉淀池,加入药物消毒杀菌,除掉有害万分和杂质,这样道道把关,地下还埋了许多管子。这些管子是一根根结起来的,它是许多水厂工人叔叔日夜辛勤劳动的成果。当我们拧开水龙头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流出来的水里面包含着多少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节约用水的意义吗?请看一笔帐:一吨水大约可供炼钢150千克,发电每小时一千度,生产化肥500千克,织布220米,磨面粉34袋。"滴水成河",如果人人节约用水,积累起来,就可以派上多在的用处啊!

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校外,都要注意节约用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2023年美德的议论优秀篇八

节俭就是勤劳和俭朴,指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珍惜劳动成果,用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自己动手制造劳动财富。诸葛亮曾说过:“静以修身,俭以美德。”这不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的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备勤俭节约这一美德。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贫苦,但是他坚持刻苦读书,为了节省粮食和节约时间,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锅粥,等冷下来结成块,他就带到学校去当干粮。到吃饭时用刀划平,上午吃两块,下午吃两块。虽然现在他的做法我们不可取,但是他的勤俭节约的美德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明代清官海瑞死后,人们清点他的家产不过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段,旧衣数件。”他节俭的美德,是值得我们赞叹的。

而今,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民敬佩的领袖。由此可见,节俭对于我们修身养德是大有益处的。节俭这一美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而随之发展。

南京路上的好八连,不正是体现了这个观念?他们以前的“三件宝”:草鞋、纸糊信封、针线包。现在已被学习包、贮存各种资料的u盘、帮助官兵消费的阳光卡的“新三宝”所代替。可见社会的进步,节俭这一美德也随之而发展。

不,我们要肩负起发扬这一美德的使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使节俭这一美德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