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硕培养方案的论文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3-08-09 09:23:40 作者:韩ll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护理专硕培养方案的论文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篇一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为主体,兼有订单式培养。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本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广泛征求行业专家、医院和社区一线护理专家及资深专业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工学结合、校院合作”办学模式,进行创新而设计出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种培养模式的确立主要来源以下三点:1、紧密围绕护理职业岗位需要;2、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教育认知规律;3、遵循从初学到专家的人才成长规律。基于这三点思想,构建了由学校与合作医院相互融合共建、三个技能层次、三个时段训练的培养平台。第一个技能层次指的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的基本护理能力,在第一学年完成;第二个技能层次是专项技能,培养学生各专科护理能力,在第二学年完成;第三个技能层次是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力,在第三学年完成。在培养过程中,全面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融学于做,融教学做于一体。

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以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和“如何做”为出发点,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及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授课形式,采用项目教学法、融入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法、头脑风暴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营造真实临床情境,使学生体验护士角色,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意识。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开发教学课件和影像资料,实现网络资源和校内实训中心面向学生开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校外护理行业专家及护理教育专家的大力协助下,大力构建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护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为中心的建设基准,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为了突现自身特色,特别将营养护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建设,以实现营养护理能力目标的实现。在大力建设校内“护理专业实训中心”的基础上,与包括本校附属医院——鄂州市中心医院在内的多家教学医院广泛合作,搭建仿真与真实环境相结合的情境护理实训教学平台,学生在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条件下完成护理工作项目。

运用“任务导向法”、“项目驱动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临床实习法”等进行课程教学实施,同时注意学生护士素质的养成。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要求学生汲取其学习素材,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通过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教学实践活动、阶段测验、技能考核等方面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并通过有效方面向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反馈,共同促进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提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4.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着重面向本地区及武汉城市圈、中部地区培养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急需的护理人才。瞄准基层市场特别是社区、家庭、养老福利院护理人才极其短缺的现象,通过与省内外多家临床医疗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合作关系,选派教师和学生到临床护理一线研修、顶岗实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教材及教学设备,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促进护理交流与合作,培养能够适应基层护理工作的护理人才,并积累护理教育管理经验,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影响力。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1)以国家注册的护理品牌“冬梅护理”为平台,注重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以营养护理为本专业的特别能力为突破口,形成本专业独特的能力特色。

5.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展:

在“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服务于医疗卫生机构,适当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的具体要求作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护理专硕培养方案的论文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篇二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现代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需求,护理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为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部从2015年起分层次全方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养。

一、加强新护士培训

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等。

三、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

护理工作经验;手术室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急诊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2年以上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肿瘤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利用远程教学的平台,与全国知名的专科医院或标杆医院对接和帮扶,互通信息,通过远程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直接到对方医院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以提高我院重点专科整体护理水平,并逐步建立起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也可采取院内进修、轮转等方式培养各层次的专业护理人员。

培训。根据需求可分批派往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继续深造。

(二)对于新上任的、年轻的护士长,可以通过自学、院内管理知识的培训或通过参加清华班管理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院内管理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现代管理理论在记录管理中的应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等以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三)设立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德才兼备,有一定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群众基础好,年龄35岁以下,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大本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士。通过自愿报名与科室推荐相结合,重点选拔,选择到医院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进行定向培养。培养方式如下: 1、可在院内重点科室轮转,每个科室1—2个月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2、安排有经验的护士长专门带教,跟班学习; 3、安排到护理部轮转2——3个月; 4、参加院内管理知识培训; 5、通过重点选拔,定向培养,考核合格后可选送参加清华班的培训。 每个科室都必须建立起护士长、副护士长及后备人才三个层次的人才梯队。对于人才断层的科室,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每年人才招聘(大本生的补充)或通过全院调整来逐步完善。

一、学制、招生类别

护理专业学制三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护理技术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护理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培养途径,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专业精、技能强、人文全、素质高”的护理人才培养特色,主动适应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培养适应城乡、社区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卫生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一定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能力结构要求

(一)知识结构

2、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

(二)能力结构

5、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6、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

3、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具有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

5、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

6、具有敢于拼搏、勇于尝试、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7、具有善于沟通与协调,与人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技能资格证书

本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取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专科a/b级)》和卫生部颁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四、主干课程和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等。

2、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实训教学项目包括:见习和校外医院实习。见习包括:医院见习、社区见习、人文见习。校外医院实习包括:内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儿科病房、急诊科病房等科室病房实习。

五、课程教学要求和职业能力结构

本专业主要面向全国各省、市、县、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适应岗位群需要,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护理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护理人才。因此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护理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在护理教育中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护理职业风范,能够指导自己的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的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通过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六、主要课程说明

(一)公共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我国的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

3、体育(62学时)

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

4、大学语文(62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两部分:一部分以阅读为主,精选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另一部分以写作为主,系统介绍写作知识。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名篇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5、大学英语(93学时)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资料的能力,听说能力和基本的书写外语信函等应用文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使用能力打好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6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

1、人体解剖学(92学时)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学科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人体各局部的层次解剖、重要器官的配布与毗邻关系以及解剖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2、组织胚胎学(30学时)

本课程主要由组织学和胚胎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课程组成。组织学是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学科。它可分为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系统三部分。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育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从受精卵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分化、逐步发育成新个体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先天性畸形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3、医用化学(45学时)

本课程主要分基础化学和医学有机化学两部分。基础化学部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医用化学,医用化学要研究什么,生命化学进化及化学本质,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如何去学习和研究化学。并讲授溶液理论、结构理论、电化学、胶体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内容。医学有机化学部分: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常识、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及有关应用。通过医用化学的学习,为后续医学基础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4、生理学(60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生理活动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

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

5、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3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熟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基本原则,了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等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初步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问题。

6、生物化学(48学时)

本课程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 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近来年,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研究均深入到分子水平,并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各个学科的问题。同样,近代医学的发展经常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许多疾病的机理也需要从分子水平上加以探讨。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

7、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64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包括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

8、病理学(90学时)

本课程是学习临床护理学的重要基础课程。该学科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各组织和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代谢和功能的异常,阐明疾病本质。

9、药理学(90学时)

本课程是护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能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并能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

(三)专业课

1、护理行为学(含人际、礼仪)(30学时)

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较高的美学素质、优美的礼仪举止、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规范的护理职业行为,培养学生学会塑造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2、护理心理学(3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措施;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3、健康评估(96学时)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护理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各章内容均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系统阐述了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同时对心电图、影像和实验室检查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格式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4、基础护理学(170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护理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士素质及其行为规范、护理程序、护士与法、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病区护理管理新模式、临终护理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

5、老年护理学(36学时)

本课程通过介绍和讨论老年护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现老年护理的特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不论在医院还是在社区,均能提供保持老年人人生的连续性和个性化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潜在能力。本课程作为开阔学生学科视野,拓宽知识面的必修课程,可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并使其感受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6、社区护理学(36学时)

本课程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制定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7、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36学时)

本课程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护理规律的学科。属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本学科从护理学角度观察眼、耳鼻咽喉、口腔等器官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提出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探讨用护理学的技术方法,协同医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促使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8、内科护理学(102学时)

本课程内容包括内科护理学总论和叙述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的内科护理学各论。也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内科病人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和保持健康。本课程内容包括内科护理学总论和叙述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的内科护理学各论。

9、外科护理学(102学时)

通外科护理,颅脑、胸部、泌尿、骨关节等系统的护理以及常用的外科护理操作技术。

10、卫生法律法规(32学时)

本课程是以医疗行为所涉及的法律和法律问题为对象进行分析和解决的一门实用性法律知识普及课程。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由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卫生法环境的形成,使得卫生社会关系变得复杂且具有特殊性,进而使卫生法律社会关系也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在这样一个社会进程中也使卫生法自身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特殊性的部门法律体系。对卫生法律法规本身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形成的一门应用法律学科即卫生法学。

11、传染病护理(32学时)

本课程是内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将在以往所学医学基础课程及内、外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强调以临床症候群和病原微生物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能力。

12、妇产科护理学(80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及在非妊娠期、妊娠期、计划生育中和胎儿、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人类生理的反应、疾病预期结果、护理措施;并监测以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及状态的临床专科护理之一。

13、儿科护理学(64学时)

本课程是临床护理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研究促使小儿身心健康成长及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的一门护理专业课。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病的护理等。

14、急救护理学(48学时)

本课程主要从临床和教学实际出发,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主要内容包括急诊科管理、急诊分诊、心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休克、创伤、脏器功能衰竭、急性中毒、急救技术、常见急危重症救护等。

15、中医护理学(64学时)

本课程根据中医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包括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基本任务、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整体护理、一般护理、中药用药护理、经络腧穴、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内容。

16、精神科护理学(32学时)

本课程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精神障碍急性期病人的护理、慢性期或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如何早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护理学科,其与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并列为精神领域的四大学科。

17、康复护理学(32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由于损伤、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化造成功能障碍的残疾者身体、心理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在整个护理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护理学的第四方面,与预防、保健和临床护理共同组成了全面和整体的护理。

18、护理管理学(32学时)

本课程将管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护理管理实践结合并逐步发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本课程重点讲授、讨论和见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通过学习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以及在护理业务技术和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保证和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目的。

19、预防医学(48学时)

本课程是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公共卫生、社会卫生和自我保健等措施,充分利用环境中有益因素,控制和消除环境中有害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效率为目的的一门医学学科。

20、临床营养学(32学时)

本课程是从治疗的角度研究日常饮食和临床疾病的关系,即各种食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及各种饮食配方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教学对象了解营养治疗与临床各方面的关系,全面认识营养治疗在医疗上的重要性,自觉地落实营养治疗措施,遵守营养治疗的各项规定。

(四)其它

入学教育及军训(90学时)

为使学生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期或集中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和入学教育。主要学习解放军内务、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等知识。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习年限:3年 ,获得152学分及以上,采用2+1的模式。

二、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卫生市场需求,具备护理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具有从事临床和社区护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胜任各种护理工作岗位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二)职业岗位

1.医院预检分诊及门、急诊护理工作。

2.医院病区护理及教学工作。

3.医院供应室、手术室、透析室护理工作。

4.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工作。

三、培养规格

1.具有与临床护理岗位相适应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和卫生保健知识。

2.具有规范的护理操作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并保障病人的舒适和安全。

3.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各种病人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确定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实行程序化护理。

4.具有对常见疾病病情、心理变化和常用药物疗效、药物反应的观察能力;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

5.具有与不同人群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仪表端庄、行为规范、语言亲切;关心爱护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保健指导;初步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

6.具有初步的病房管理和协作能力。

7.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8.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护理文件书写能力。

四、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指标体系

1.职业能力考核 包括理论学习评价、技能训练评价、综合能力考核三种形式。共分三个阶段:过程评价安排于教学过程中;阶段评价安排在期中、期末规定的时间进行;终末评价包括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考试、综合技能考核在毕业时进行。考核安排详见教学进程表。

2.通过“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

3.通过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b等考试。

4.专业技能考核 主要指《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外科护理》实践技能的考核和毕业前的实践技能综合考核。由系部统一组织,成绩单列。

5.实习出科考核 毕业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组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理论和综合实践技能考核。

6.毕业考试 包括《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和《健康评估》、《外科护理》和《急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

五、时间分配与学分计算

(一)时间分配

3年共计150周。第1~4学期为21周,其中教学18周,入学教育或教学见习1周,长假1周,复习考试1周;第3学年毕业生产实习40周,包括医院及社区实习32周、社会实践8周。

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7学时,每学时40分钟。

(二)学分计算

1.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毕业生产实习为必修课程,必修课程(除毕业生产实习)18学时计1学分。必修课的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未通过必修课程考核时,可补考2次获取学分。

2.选修课为校定选修课,根据学校教学和学生实际需求特选定9门课程作为校定选修课。9门校定选修课总学时为324学时,计14学分,学生获得12学分及以上时为选修课合格。选修课的成绩评定采用合格与不合格制,未通过选修课程考核时,可补考1次获取学分。

3.毕业生产实习1周计1学分,共计40学分;实习出科考核合格,并获得30学分及以上学时为生产实习合格。

4.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须获得必修、选修和毕业实习的学分计148学分及以上时,准予毕业。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

(二)内容要求

【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职业道德与伦理基础:主要内容是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个性,医德概念、医德实践和医德现象等,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立业创业的观念和意识,遵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成为品学兼优的医务工作者。

哲学与人生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和观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点是将哲学理论与人生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学习和实践,为将来的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卫生法律法规基础:主要内容是宪法、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等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对学生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内容是职业分析和选择、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目标、职业潜能、职业发展空间和对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

2.语文应用基础:(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英语:(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和短文,能读懂简单应用文。

4.医用化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是护理专业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

5.数学应用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2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主要内容为护理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6.体育与健康:(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7.信息技术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52学时)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8.解剖学基础:(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主要内容为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

9.生理学基础:(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生理学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

10.病理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主要内容为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

1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主要内容为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

12.药物应用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为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使学生具备药物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13.心理与精神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常见心理过程障碍、人格障碍、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心理护理、神经症的护理、精神疾病的护理、心身疾病的护理、精神障碍的护理。

14.护理学基础:(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100学时) 主要内容为护理学概念、护理程序、护理法规等基本知识及基础护理技术,如铺床法、搬运病人、帮助病人更换卧位、保护具的应用、院内感染预防、病人清洁护理、生命体征测量、饮食护理、冷热疗技术、排泄护理技术、各种给药法及药物过敏试验、输液与输血、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临终病人的护理、医疗文件的书写等。

15.内科护理:(12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主要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等。

16.外科护理:(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8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休克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以及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等。

17.妇产科护理:(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护理、病理产科护理、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生育等。

18.儿科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

19.护理专业技术实训:(实践教学9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专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等,通过学习和实训,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护理方法和技术对常见病病人进行护理。

20.健康评估:(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史采集、护理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常用辅助检查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并从社会、心理、生理角度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估。

21.急救护理技术:(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为院外急救、急诊科设置与管理、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创伤、急性中毒、中暑、淹溺与触电、急救技术等。

22.社区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方法、社区家庭护理、社区人群保健、社区疾病预防等。

23.护理礼仪:(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 主要内容为护士仪容礼仪、护士举止礼仪、护士服饰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理工作礼仪等。

24.人际沟通:(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 主要内容为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交谈中的沟通技巧、演说能力的训练、无声语言的沟通等。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25.老年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老年的界定及人口老龄化、老年心理健康及健康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家庭护理、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等。

26.中医护理(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学时2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中医护理评估及辨证、中医一般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等。

【选修课程模块】

七、实践教学、军训安排及入学教育

(一)实践教学安排及要求

1.课程、实验、见习:见教学进程表

2.毕业实习:40周,1400学时。在指定医院的临床各科和社区护理实习。医院实习科室主要有内、外、妇产、儿、急诊、手术室、供应室等。

(二)军训、课外活动安排及要求

1.军训: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安排军训二周,培养学生的军事素质和组织纪律观念及宿舍内务管理能力。

2.入学教育: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主要使学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专业。

八、实施说明

1、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三年制教学安排的方案,我校普通护理专业实为联合办学,第一学年在我校就读,其余两年在联办学校就读,本计划制定时既考虑到我校实际,也考虑到与联办学校的衔接,实施时仅参照第一学年计划。

2、公共必修课模块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部分以专业“够用”为原则,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任意选修课模块中,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有多次选择,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种需要。

九、教学计划表

1.教学时间安排

2.教学计划进程表

护理专硕培养方案的论文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篇三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能全面掌握从事护理专业服务所需要的各科基本知识,具备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所需要的较高能力。能在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医学科学事业,有献身医疗卫生事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学制

学制:三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护理学、心理学。

主干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

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护理

心理学、护理学基础、诊断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

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 。

五、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六、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及进程

(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及进程(分学期安排)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a 070461 计算机文化基础 2 64 32

春季学期

第二学年

秋季学期

春季学期

第三学年

(含社会实践)

毕业实习时间安排:内科11周、外科11周、妇产科7周、儿科7周、传染科6周、社会实践5周、机动1周。

(三)选修课程总表

a组: 医学方向

b组: 公共组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现代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需求,护理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为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部从2015年起分层次全方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养。

一、加强新护士培训

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等。

三、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

护理工作经验;手术室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急诊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2年以上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肿瘤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利用远程教学的平台,与全国知名的专科医院或标杆医院对接和帮扶,互通信息,通过远程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直接到对方医院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以提高我院重点专科整体护理水平,并逐步建立起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也可采取院内进修、轮转等方式培养各层次的专业护理人员。

培训。根据需求可分批派往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继续深造。

(二)对于新上任的、年轻的护士长,可以通过自学、院内管理知识的培训或通过参加清华班管理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院内管理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现代管理理论在记录管理中的应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等以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三)设立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德才兼备,有一定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群众基础好,年龄35岁以下,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大本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士。通过自愿报名与科室推荐相结合,重点选拔,选择到医院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进行定向培养。培养方式如下: 1、可在院内重点科室轮转,每个科室1—2个月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2、安排有经验的护士长专门带教,跟班学习; 3、安排到护理部轮转2——3个月; 4、参加院内管理知识培训; 5、通过重点选拔,定向培养,考核合格后可选送参加清华班的培训。 每个科室都必须建立起护士长、副护士长及后备人才三个层次的人才梯队。对于人才断层的科室,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每年人才招聘(大本生的补充)或通过全院调整来逐步完善。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农村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护士。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

2.人文素质:具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逊正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

3.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慎独意识强;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二)知识要求

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与急救的护理配合;了解护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

2.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3.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方法。

4.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三)能力要求

1.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1

3.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能力和护理能力。 5.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适应第一线工作环境的基本能力;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基础医学 临床护理学 四、主要课程

六、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

2

七、课时统计与比例

第一、二年教学总学时:1916节,公共基础课时:426节,占总课时22.2%;专业基础课时:452节,占总课时23.6%;专业课:1038节,占总课时54.2%;第三年实习实践课1280节,第一、二年实验、实践、见习714节,实践课占总课时37.3%。

八、实验实践实习

1.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好教学医院资源。要求学生在假期进医院、进社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或临床观摩2周。实习前组织实验实训强化三周。

2.实习安排要求在二甲医院32周,总学时安排1280学时,内科护理8周、外科护理8周、妇产科护理4周、儿科护理4周、急症抢救4周、手术室护理4周。

九、成绩考核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安排对各门课程的考核,建立健全各门课程的考核标准和要求。毕业实习阶段组织安排各轮转科室的出科操作技能考试,建立健全出科操作技能考试的考核标准和要求。毕业前组织安排毕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依据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准予毕业,授予毕业证书。

附:护理专业教学进度表

3

一、学制、招生类别

护理专业学制三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护理技术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护理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培养途径,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专业精、技能强、人文全、素质高”的护理人才培养特色,主动适应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培养适应城乡、社区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卫生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一定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能力结构要求

(一)知识结构

2、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

(二)能力结构

5、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6、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

3、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具有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

5、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

6、具有敢于拼搏、勇于尝试、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7、具有善于沟通与协调,与人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技能资格证书

本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取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专科a/b级)》和卫生部颁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四、主干课程和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等。

2、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实训教学项目包括:见习和校外医院实习。见习包括:医院见习、社区见习、人文见习。校外医院实习包括:内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儿科病房、急诊科病房等科室病房实习。

五、课程教学要求和职业能力结构

本专业主要面向全国各省、市、县、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适应岗位群需要,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护理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护理人才。因此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护理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在护理教育中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护理职业风范,能够指导自己的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的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通过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六、主要课程说明

(一)公共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我国的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

3、体育(62学时)

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

4、大学语文(62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两部分:一部分以阅读为主,精选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另一部分以写作为主,系统介绍写作知识。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名篇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5、大学英语(93学时)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资料的能力,听说能力和基本的书写外语信函等应用文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使用能力打好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6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

1、人体解剖学(92学时)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学科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人体各局部的层次解剖、重要器官的配布与毗邻关系以及解剖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2、组织胚胎学(30学时)

本课程主要由组织学和胚胎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课程组成。组织学是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学科。它可分为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系统三部分。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育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从受精卵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分化、逐步发育成新个体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先天性畸形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3、医用化学(45学时)

本课程主要分基础化学和医学有机化学两部分。基础化学部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医用化学,医用化学要研究什么,生命化学进化及化学本质,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如何去学习和研究化学。并讲授溶液理论、结构理论、电化学、胶体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内容。医学有机化学部分: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常识、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及有关应用。通过医用化学的学习,为后续医学基础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4、生理学(60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生理活动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

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

5、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3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熟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基本原则,了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等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初步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问题。

6、生物化学(48学时)

本课程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 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近来年,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研究均深入到分子水平,并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各个学科的问题。同样,近代医学的发展经常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许多疾病的机理也需要从分子水平上加以探讨。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

7、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64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包括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

8、病理学(90学时)

本课程是学习临床护理学的重要基础课程。该学科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各组织和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代谢和功能的异常,阐明疾病本质。

9、药理学(90学时)

本课程是护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能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并能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

(三)专业课

1、护理行为学(含人际、礼仪)(30学时)

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较高的美学素质、优美的礼仪举止、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规范的护理职业行为,培养学生学会塑造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2、护理心理学(3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措施;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3、健康评估(96学时)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护理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各章内容均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系统阐述了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同时对心电图、影像和实验室检查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格式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4、基础护理学(170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护理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士素质及其行为规范、护理程序、护士与法、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病区护理管理新模式、临终护理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

5、老年护理学(36学时)

本课程通过介绍和讨论老年护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现老年护理的特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不论在医院还是在社区,均能提供保持老年人人生的连续性和个性化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潜在能力。本课程作为开阔学生学科视野,拓宽知识面的必修课程,可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并使其感受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6、社区护理学(36学时)

本课程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制定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7、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36学时)

本课程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护理规律的学科。属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本学科从护理学角度观察眼、耳鼻咽喉、口腔等器官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提出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探讨用护理学的技术方法,协同医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促使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8、内科护理学(102学时)

本课程内容包括内科护理学总论和叙述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的内科护理学各论。也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内科病人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和保持健康。本课程内容包括内科护理学总论和叙述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的内科护理学各论。

9、外科护理学(102学时)

通外科护理,颅脑、胸部、泌尿、骨关节等系统的护理以及常用的外科护理操作技术。

10、卫生法律法规(32学时)

本课程是以医疗行为所涉及的法律和法律问题为对象进行分析和解决的一门实用性法律知识普及课程。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由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卫生法环境的形成,使得卫生社会关系变得复杂且具有特殊性,进而使卫生法律社会关系也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在这样一个社会进程中也使卫生法自身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特殊性的部门法律体系。对卫生法律法规本身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形成的一门应用法律学科即卫生法学。

11、传染病护理(32学时)

本课程是内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将在以往所学医学基础课程及内、外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强调以临床症候群和病原微生物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能力。

12、妇产科护理学(80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及在非妊娠期、妊娠期、计划生育中和胎儿、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人类生理的反应、疾病预期结果、护理措施;并监测以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及状态的临床专科护理之一。

13、儿科护理学(64学时)

本课程是临床护理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研究促使小儿身心健康成长及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的一门护理专业课。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病的护理等。

14、急救护理学(48学时)

本课程主要从临床和教学实际出发,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主要内容包括急诊科管理、急诊分诊、心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休克、创伤、脏器功能衰竭、急性中毒、急救技术、常见急危重症救护等。

15、中医护理学(64学时)

本课程根据中医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包括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基本任务、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整体护理、一般护理、中药用药护理、经络腧穴、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内容。

16、精神科护理学(32学时)

本课程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精神障碍急性期病人的护理、慢性期或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如何早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护理学科,其与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并列为精神领域的四大学科。

17、康复护理学(32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由于损伤、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化造成功能障碍的残疾者身体、心理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在整个护理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护理学的第四方面,与预防、保健和临床护理共同组成了全面和整体的护理。

18、护理管理学(32学时)

本课程将管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护理管理实践结合并逐步发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本课程重点讲授、讨论和见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通过学习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以及在护理业务技术和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保证和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目的。

19、预防医学(48学时)

本课程是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公共卫生、社会卫生和自我保健等措施,充分利用环境中有益因素,控制和消除环境中有害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效率为目的的一门医学学科。

20、临床营养学(32学时)

本课程是从治疗的角度研究日常饮食和临床疾病的关系,即各种食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及各种饮食配方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教学对象了解营养治疗与临床各方面的关系,全面认识营养治疗在医疗上的重要性,自觉地落实营养治疗措施,遵守营养治疗的各项规定。

(四)其它

入学教育及军训(90学时)

为使学生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期或集中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和入学教育。主要学习解放军内务、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等知识。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

护理专硕培养方案的论文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篇四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为主体,兼有订单式培养。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本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广泛征求行业专家、医院和社区一线护理专家及资深专业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工学结合、校院合作”办学模式,进行创新而设计出护理专业“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种培养模式的确立主要来源以下三点:1、紧密围绕护理职业岗位需要;2、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教育认知规律;3、遵循从初学到专家的人才成长规律。基于这三点思想,构建了由学校与合作医院相互融合共建、三个技能层次、三个时段训练的培养平台。第一个技能层次指的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的基本护理能力,在第一学年完成;第二个技能层次是专项技能,培养学生各专科护理能力,在第二学年完成;第三个技能层次是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力,在第三学年完成。在培养过程中,全面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融学于做,融教学做于一体。

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以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和“如何做”为出发点,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及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授课形式,采用项目教学法、融入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法、头脑风暴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营造真实临床情境,使学生体验护士角色,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意识。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开发教学课件和影像资料,实现网络资源和校内实训中心面向学生开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校外护理行业专家及护理教育专家的大力协助下,大力构建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护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为中心的建设基准,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为了突现自身特色,特别将营养护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建设,以实现营养护理能力目标的实现。在大力建设校内“护理专业实训中心”的基础上,与包括本校附属医院——鄂州市中心医院在内的.多家教学医院广泛合作,搭建仿真与真实环境相结合的情境护理实训教学平台,学生在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条件下完成护理工作项目。

运用“任务导向法”、“项目驱动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临床实习法”等进行课程教学实施,同时注意学生护士素质的养成。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要求学生汲取其学习素材,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通过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教学实践活动、阶段测验、技能考核等方面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并通过有效方面向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反馈,共同促进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提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4.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着重面向本地区及武汉城市圈、中部地区培养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急需的护理人才。瞄准基层市场特别是社区、家庭、养老福利院护理人才极其短缺的现象,通过与省内外多家临床医疗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合作关系,选派教师和学生到临床护理一线研修、顶岗实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教材及教学设备,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促进护理交流与合作,培养能够适应基层护理工作的护理人才,并积累护理教育管理经验,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影响力。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1)以国家注册的护理品牌“冬梅护理”为平台,注重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以营养护理为本专业的特别能力为突破口,形成本专业独特的能力特色。

5.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展:

在“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服务于医疗卫生机构,适当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的具体要求作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护理专硕培养方案的论文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篇五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现代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需求,护理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为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部从2015年起分层次全方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养。

一、加强新护士培训

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等。

三、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

护理工作经验;手术室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急诊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2年以上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肿瘤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利用远程教学的平台,与全国知名的专科医院或标杆医院对接和帮扶,互通信息,通过远程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直接到对方医院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以提高我院重点专科整体护理水平,并逐步建立起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也可采取院内进修、轮转等方式培养各层次的专业护理人员。

培训。根据需求可分批派往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继续深造。

(二)对于新上任的、年轻的护士长,可以通过自学、院内管理知识的培训或通过参加清华班管理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院内管理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现代管理理论在记录管理中的应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等以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三)设立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德才兼备,有一定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群众基础好,年龄35岁以下,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大本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士。通过自愿报名与科室推荐相结合,重点选拔,选择到医院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进行定向培养。培养方式如下: 1、可在院内重点科室轮转,每个科室1—2个月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2、安排有经验的护士长专门带教,跟班学习; 3、安排到护理部轮转2——3个月; 4、参加院内管理知识培训; 5、通过重点选拔,定向培养,考核合格后可选送参加清华班的培训。 每个科室都必须建立起护士长、副护士长及后备人才三个层次的人才梯队。对于人才断层的科室,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每年人才招聘(大本生的补充)或通过全院调整来逐步完善。

一、学制、招生类别

护理专业学制三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护理技术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护理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培养途径,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专业精、技能强、人文全、素质高”的护理人才培养特色,主动适应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培养适应城乡、社区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卫生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一定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能力结构要求

(一)知识结构

2、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

(二)能力结构

5、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6、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

3、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具有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

5、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

6、具有敢于拼搏、勇于尝试、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7、具有善于沟通与协调,与人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技能资格证书

本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取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专科a/b级)》和卫生部颁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四、主干课程和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等。

2、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实训教学项目包括:见习和校外医院实习。见习包括:医院见习、社区见习、人文见习。校外医院实习包括:内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儿科病房、急诊科病房等科室病房实习。

五、课程教学要求和职业能力结构

本专业主要面向全国各省、市、县、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适应岗位群需要,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护理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护理人才。因此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护理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在护理教育中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护理职业风范,能够指导自己的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的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通过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六、主要课程说明

(一)公共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我国的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

3、体育(62学时)

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

4、大学语文(62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两部分:一部分以阅读为主,精选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另一部分以写作为主,系统介绍写作知识。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名篇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5、大学英语(93学时)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资料的能力,听说能力和基本的书写外语信函等应用文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使用能力打好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6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

1、人体解剖学(92学时)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学科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人体各局部的层次解剖、重要器官的配布与毗邻关系以及解剖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2、组织胚胎学(30学时)

本课程主要由组织学和胚胎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课程组成。组织学是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学科。它可分为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系统三部分。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育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从受精卵开始通过细胞分-裂、分化、逐步发育成新个体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先天性畸形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3、医用化学(45学时)

本课程主要分基础化学和医学有机化学两部分。基础化学部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医用化学,医用化学要研究什么,生命化学进化及化学本质,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如何去学习和研究化学。并讲授溶液理论、结构理论、电化学、胶体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内容。医学有机化学部分: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常识、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及有关应用。通过医用化学的学习,为后续医学基础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4、生理学(60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生理活动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

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

5、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3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熟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基本原则,了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等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初步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问题。

6、生物化学(48学时)

本课程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 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近来年,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研究均深入到分子水平,并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各个学科的问题。同样,近代医学的发展经常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而且许多疾病的机理也需要从分子水平上加以探讨。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

7、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64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包括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

8、病理学(90学时)

本课程是学习临床护理学的重要基础课程。该学科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各组织和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代谢和功能的异常,阐明疾病本质。

9、药理学(90学时)

本课程是护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能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并能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

(三)专业课

1、护理行为学(含人际、礼仪)(30学时)

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较高的美学素质、优美的礼仪举止、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规范的护理职业行为,培养学生学会塑造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2、护理心理学(3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措施;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3、健康评估(96学时)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护理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各章内容均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系统阐述了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同时对心电图、影像和实验室检查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格式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4、基础护理学(170学时)

本课程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护理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士素质及其行为规范、护理程序、护士与法、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病区护理管理新模式、临终护理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

5、老年护理学(36学时)

本课程通过介绍和讨论老年护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现老年护理的特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不论在医院还是在社区,均能提供保持老年人人生的连续性和个性化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潜在能力。本课程作为开阔学生学科视野,拓宽知识面的必修课程,可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并使其感受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6、社区护理学(36学时)

本课程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制定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7、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36学时)

本课程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护理规律的学科。属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本学科从护理学角度观察眼、耳鼻咽喉、口腔等器官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提出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探讨用护理学的技术方法,协同医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促使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

8、内科护理学(102学时)

本课程内容包括内科护理学总论和叙述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的内科护理学各论。也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内科病人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和保持健康。本课程内容包括内科护理学总论和叙述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的内科护理学各论。

9、外科护理学(102学时)

通外科护理,颅脑、胸部、泌尿、骨关节等系统的护理以及常用的外科护理操作技术。

10、卫生法律法规(32学时)

本课程是以医疗行为所涉及的法律和法律问题为对象进行分析和解决的一门实用性法律知识普及课程。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由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卫生法环境的形成,使得卫生社会关系变得复杂且具有特殊性,进而使卫生法律社会关系也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在这样一个社会进程中也使卫生法自身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特殊性的部门法律体系。对卫生法律法规本身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形成的一门应用法律学科即卫生法学。

11、传染病护理(32学时)

本课程是内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将在以往所学医学基础课程及内、外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强调以临床症候群和病原微生物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能力。

12、妇产科护理学(80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及在非妊娠期、妊娠期、计划生育中和胎儿、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人类生理的反应、疾病预期结果、护理措施;并监测以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及状态的临床专科护理之一。

13、儿科护理学(64学时)

本课程是临床护理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研究促使小儿身心健康成长及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的一门护理专业课。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病的护理等。

14、急救护理学(48学时)

本课程主要从临床和教学实际出发,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主要内容包括急诊科管理、急诊分诊、心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休克、创伤、脏器功能衰竭、急性中毒、急救技术、常见急危重症救护等。

15、中医护理学(64学时)

本课程根据中医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包括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基本任务、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整体护理、一般护理、中药用药护理、经络腧穴、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内容。

16、精神科护理学(32学时)

本课程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精神障碍急性期病人的护理、慢性期或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如何早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护理学科,其与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并列为精神领域的四大学科。

17、康复护理学(32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由于损伤、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化造成功能障碍的残疾者身体、心理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在整个护理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护理学的第四方面,与预防、保健和临床护理共同组成了全面和整体的护理。

18、护理管理学(32学时)

本课程将管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护理管理实践结合并逐步发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本课程重点讲授、讨论和见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通过学习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以及在护理业务技术和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保证和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目的。

19、预防医学(48学时)

本课程是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公共卫生、社会卫生和自我保健等措施,充分利用环境中有益因素,控制和消除环境中有害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效率为目的的一门医学学科。

20、临床营养学(32学时)

本课程是从治疗的角度研究日常饮食和临床疾病的关系,即各种食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及各种饮食配方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教学对象了解营养治疗与临床各方面的关系,全面认识营养治疗在医疗上的重要性,自觉地落实营养治疗措施,遵守营养治疗的各项规定。

(四)其它

入学教育及军训(90学时)

为使学生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期或集中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和入学教育。主要学习解放军内务、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等知识。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农村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护士。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

2.人文素质:具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逊正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

3.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慎独意识强;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二)知识要求

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与急救的护理配合;了解护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

2.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3.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方法。

4.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三)能力要求

1.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1

3.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能力和护理能力。 5.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适应第一线工作环境的基本能力;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基础医学 临床护理学 四、主要课程

六、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

2

七、课时统计与比例

第一、二年教学总学时:1916节,公共基础课时:426节,占总课时22.2%;专业基础课时:452节,占总课时23.6%;专业课:1038节,占总课时54.2%;第三年实习实践课1280节,第一、二年实验、实践、见习714节,实践课占总课时37.3%。

八、实验实践实习

1.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好教学医院资源。要求学生在假期进医院、进社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或临床观摩2周。实习前组织实验实训强化三周。

2.实习安排要求在二甲医院32周,总学时安排1280学时,内科护理8周、外科护理8周、妇产科护理4周、儿科护理4周、急症抢救4周、手术室护理4周。

九、成绩考核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安排对各门课程的考核,建立健全各门课程的考核标准和要求。毕业实习阶段组织安排各轮转科室的出科操作技能考试,建立健全出科操作技能考试的考核标准和要求。毕业前组织安排毕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依据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准予毕业,授予毕业证书。

附:护理专业教学进度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