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及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实践教育基地策划方案推荐优秀

时间:2023-06-01 22:15:52 作者:曹czj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实践教育基地策划方案推荐篇一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实践教育基地策划方案推荐篇二

;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林学专业以培养如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面向林业及相关延伸单位,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工作讲究诚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应用写作、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公共知识,植物识别和林业调查等专业基础知识,森林培育、森林管护和森林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具备林业种苗生产、森林管护、森林资源管理、森林分类经营的施工与技术指导能力,获得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林业行业职业资格中高级合格证书,能从事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森林管护等工作,符合林业生产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丰富业务培养要求(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 具有该专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并具有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

2.掌握森林植物、森林环境与森林生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森林植物调查及森林土壤调查与速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具有识别常见森林植物及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能力。

3.掌握江西及赣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种苗生产、良种繁育、造林更新、栽培管理、抚育采伐的基本知识,了解营造林方面的技术规范,基本掌握林木种子检验、主要造林树种的栽培及森林经营的技术与方法。具有开展苗圃作业设计、森林营造(含营造林工程监理)、森林经营、林果栽培、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城乡绿化及林区多种经营的能力。

4.了解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和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规范。初步具有要森林资源调查管理和营林作业设计的能力,了解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过程与方法。掌握上班区划和小班区划失误率不得超过3%。

5.掌握林业有害生物控制、野生动物保护和林火预防的基本知识,具有森林病虫害调查测报和防治检疫、病虫害标本采集制作的能力。

6.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的基本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具备依法进行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能力。

7.掌握本专业实用文体写作和林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工商管理、银行、税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创办小型苗圃或林场和组织基层林业生产的能力。

8.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一般技能及与本专业有关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具有本专业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含英语应用能力),并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9.了解林业科技发有的趋势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具有对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10.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至少应修满154学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三、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一)专业主干课程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战略布是“西治、东扩、北休、南用”;战略重点主要是推进林业六大工程,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和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力度、保护森林资源,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建立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提高森林质量,以及推进林业各项改革等。江西主要围绕“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思路,建立“绿色银行”。因此,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有森林植物、森林与环境、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森林经营技术、森林资源管理与资产评估、林业行政执法等。

(二)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1.森林植物(含植物学基础、树木学、植物生理)

(1)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森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本地区主要树种、花卉、草本植物的识别能力,掌握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技能,学会采集制作的植物标本。其主要内容有: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植物的分类方法;裸子植物识别;被子植物识别;木材的识别等。

(2)主要技能项目

鉴定识别本地区常见森林植物的种类及其分类地位;森林的植物基本调查方法;采集和制作森林植物腊叶标本和浸液标本;常见木材的识别方法。

2.森林与环境(含气象学、土壤学、森林生态)

(1)相关理论知识:理解气象学及土壤知识,基本掌握气象观测方法和土壤调查、土壤速测方法,掌握常见化肥的简易识别及苗木的施肥技术,了解森林的作用与结构待征、森林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森林群落的发生与演替、森林分布和森林生态系统等知识。

其主要内容有:森林与环境概述;物候观测技术;土壤调查与分析技术;森林生态因子;森林植物群落;森林生态系统等。

(2)主要技能项目:气象(物候)观测方法、土壤调查、分析和土壤养分速测等方法、森林群落样地调查等。

3.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1)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林木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与管理、种子采集、调制、储运、检验和苗圃生产的基本技能。其主要主容有:林木良种选育技术、林木良种繁良基地建设与管理技术;林木种子生产技术;苗圃建立;播种育苗技术;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移植苗及大苗培育;苗木抚育管理;苗木出圃;容器育苗和温室育苗;组织培养和无土育苗技术等。

(2)主要技能项目:林木育种的基本技术;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管理技术;林木种子生产技术;常规育苗管理技术;容器育苗和温室育苗;组织培养和无土育苗技术等。

4. 森林营造技术(含造林工程监理内容)

(1)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森林营造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造林基本技术、造林规划设计、工程造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的方法,掌握本地区主要林种的营造技术,了解基层林业工程监理的概念、种类、项目建设程序、设计施工验收的基本的要求,掌握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作业设计和施工管理。其主要内容有:造林基本技术;造林规划设计;工程造林;林业工程监理; 分林种树种的造林基本技术等。

(2)主要技能项目;各林种的森林营造技术;主要树种栽植技术;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编写;生态建设工程的组织、管理、施工、监理等。

5.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含测量学、测树学)

(1)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森林调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森林测量、森林计测和森林调查的基本技能,满足从事林学专业各岗位对该类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内容有:距离丈量与定向;罗盘仪测量;水准测量;地形图应用与gps在林业上应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角规测树;生长量测定;森林抽样调查方法;rs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gis在林业中的应用等。

(2)主要技能项目:标准地调查方法与资料统计分析;森林抽样调查方法;罗盘仪测量;水准测量;地形图应用;林分生长变化分析。

6.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1)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林木病、虫、杂草、外来生物及鼠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发生规律;熟悉相关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原理和技术措施;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与预测预报方法。其主要内容有:森林昆虫及控制;森林主要病害基础知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原理和技术措施;森要主要害虫及控制;森林主要病害及控制;森林鼠在及控制;外为病虫草害及控制;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预测预报等。

(2)主要技能项目:林业有害生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方法;常见林业有害生物识别;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与预测预报;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独立拟定并指导实施经济、有效、可行的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方案。

7.森林经营技术

(1)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森林经营技术基本理、基本知识、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森林经营技术在森林培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森林经营技术实践能力,能将所学森林经营技术理论用于森林的培育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内容主要有森林抚育;抚育采伐与施工、低价值人工林改造;次生林经营;天然林资源保护;封山育林;主伐作业与更新;森林采伐作业;森林防火等。

(2)主要技能项目:幼林抚育技术;人工修枝基本技术与方法;森林抚育采伐技术与方法;低价值人工林和次生林的改造技术;天然林资源保护及封山育林措施;皆伐、择伐及渐伐等采伐作业设计和施工;预防森林火灾的技术措施等。

8.森林资源管理与资产评估

(1)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森林区划与森林资源调查的方法及技术规范,初步掌握森林调查规划方面软件的使用方法理解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过程与方法。学会森林资产的界定,森林资源的调查,森林资源资产的核查,评估资料的分析,评估方法的选择、测算以及评估报告、工作档案的编制的各项技术方法和技能。

(2)主要技能项目:森林区划与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森林调查规划方面软件的使用方法;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资产的核查;评估资料的分析;评估方法的选择、测算以及评估报告编写等。

9.林业行政执法

(1)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林业行和执法依据的表现形式、效力等级、适用规则和各种林业行政执法及监管制度的基本概念、立法目的、设定意义;熟悉现行林业政策、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植物检疫条例、林业执法以及与创办上型苗圃或林场相关的企业管理法规、合同法、税法等;掌握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管理、林权及其流转管理、林地管理、林木种子和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处置管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管理、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管理、林业规费征收和林业档案管理、林业行政处罚管理和林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2)主要技能项目:熟练解答林业政策法规咨询,填写、制作林业行政法律文书、林业证书,审查、审核、核准林业行政许可证申请证明材料,调查、收集和运用行政证据调处林权纠纷,依法进行林业行政检查、行政批准、行政征收和行政处罚,依法申请林业行政复议、提起林业行政诉讼和应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准确认定林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合法与违法与犯罪界限,调研、论证、书写林业行政执法中的新问题、提出新建议、新对策。

(三)专业技能训练

1.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模块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包括植物分类技术训练、物候观测技术训练、土壤调查技术训练、森要经营技术训练、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技术训练。

包括种子检测技术训练、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训练、造林规划设计技术训练、种苗培育技术训练、工程造林技术训练、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训练。

3.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实行导师制,由指导教师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师生共同确定论文内容和工作计划,学生在校内外实训中结合论文要求收要资料,顶岗实训后形成文字材料,毕业前完成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安排

(一)总学时安排

1.课内总学时:1721学时。

2.课内试验及实训总学时:311学时。

3.实践环节总学时(按每周30学时折算);1350学时。

其中,阶段核心实训660学时;毕业设计(论文)60学时;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420学时;技能训练150学时;劳动实践60学时。

4.全学程教学活动总学时:2921学时。

5.实践教学总学时:1661学时,占全学程教学活动总学时比例为56.8%。

(二)总学分安排

必修课程总学分:132学分,限选课程至少应修10学分,任选课程至少应修8学分,毕业论文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劳动实践1学分,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1学分,毕业总学分154学分。

五、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修满154学分,操行成绩合格,并获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准予毕业。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各类技能等级考核,对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极证书的学生经予学分奖励。

六、必要的说明

该计划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线,以现代林业生产技术为主体,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打破学科制的课程体系,淡化理论教学,强化林业生产新技术课程结构,强调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

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计算结业成绩,实行考试、考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一般每学期是进行2-3门主干课程的综合考试和1-2门核心主干课程的技能操作考试,其他课成为考查课。凡实践、实训、实习成绩达不到合格要求者,不能参加该课程的结业考试,待测试合格后方可补考。各课程考核不合格者须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须进行重修,重修不合格者须从学院指定的选修课程内修足相应学分方可毕业。

本文章是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林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号为:0743。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教育基地策划方案推荐篇三

一所生机勃勃的学校,其治校的基本原则就是鼓励一切个体向一切可能发展的方向上探索。每个个体都是鲜活的,每个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因而教育也体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的特征。学校要为同学个性发展而创新教育行为,让学校成为同学学习的乐园,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园,教育科研必需先行。课题研究已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手段。

当前,我们学校正积极开展《小同学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此课题是20xx年承当的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校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小同学责任教育研究》,旨在通过各种方式对同学进行责任教育,努力营造“责任教育”学校文化,在理论、实践和教育文化上寻找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有效提升德育效果的途径。我们以此课题为载体,坚持“让每一个同学学会负责,让每一个同学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

“让每一个同学学会负责”,就是以同学的“责任心”为突破口,将同学培养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一起活动、行为规范以和他所承当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主要由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四个局部构成。让同学从小学会“对自身、家庭、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人类、自然负责。”让同学在认知、思想品德、情感以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展”,即是每一个同学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个同学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得到提高;每一个同学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将同学培养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从选题至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下面我就此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立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绩自我的重要途径。

课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一个或一组问题。考虑到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心目中“好同学”、“好小朋友”的衡量规范就是学习成果,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同学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同学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同学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畸形发展,导致在局部中小同学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示: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家长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没有远大的理想或目标,易满足,不求上进,只求得过且过;攻击性强,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时髦,却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遇事推脱责任,责任感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严于律人,宽于待己……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考虑。当今,无论谁,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作出成果,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获得胜利,他都必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很难想象,这样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的下一代,将来如何担负起民族振兴的大业。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最实质的东西。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就要从道德中最实质、最核心的要素点切入。而抓责任教育就是这个切入点。所以,学校决定以“小同学责任教育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以培养同学“责任心”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2.1、建章立制,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责任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锲而不舍抓好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除了将《小同学守则》和《小同学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同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小同学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动身,制订并实施了责任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小同学责任教育一日行为规范》、《小同学责任心基本要求20条》等,并把它们作为同学责任教育的具体要求,以行为规范的训练为抓手,塑造“责任意识较强、人文素养较厚、身体素质较高”的同学人格特征,让同学从小树立“对自身、家庭、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人类、自然负责”的意识,做诚信、文明、负责的现代人。

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同学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同学在校的表示,发现问题,和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和时记录。把同学表示与期末“六好文明班级”的评比结合起来,让同学平时的行为表示时时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之下,使同学能懂得对自身行为负责从而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入手,把责任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红领巾责任岗“千分赛”检查考核制度:由红领巾监督岗执勤对干从纪律、文明、锻炼、卫生、平安等方面对所有班级进行全方位考核,各项考核总分1000分,按15‰计入班主任月考核常规管理,大、中队干值岗表示也与班级考核挂钩,考核结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

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由执勤教师与红领巾监督岗执勤对干负责检查考核,考评结果与班主任月考核挂钩,每两周评选一次“卫生红旗班级(办公室)”,并在班主任月考核中嘉奖10分。

“学会负责我能行”班级检查考核制度:以责任教育为突破口,“从对自身负责”、“ 从对他人负责”、“从对集体负责”三方面根据考核细则,结合班务日志由各班组织班干部进行考核,同学责任行为的考核与班主任月考核挂钩,考核情况占千分赛的10%,考核结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

“责任之星”评比制度:根据“学会负责我能行”班级检查考核结果,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每个月每班评选出一名“责任之星”,由学校大队部进行表彰,同时,照片与先进事迹和时通过橱窗展示出来,为其他同学树立生活中的典范。同学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同学责任意识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2.2、注重细节,扎实抓好科研的过程。

2.2.1、组成三个机构,培养三支队伍,建立三大体系。

通过校内组织机构、校外教育基地的建设、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着力组成三个机构,培养三支队伍,建立三大体系,构筑起了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把规范养成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同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打破了保守德育封闭的局限,建立起了同学自立、自治、自理的机制。

三个机构:

1、以党组织和行政组成的德育管理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决策和指挥。其具体任务是:①明确目标,制订计划,使德育的内容生活化。②组织队伍,统一思想,使德育途径整体化。③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优良校风,重视德育质量考证的科学化。

2、由政教处、大队部一起组成的中层执行机构——德育工作检查小组。其任务是负责安排并检查每项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

3、由年级组、教研组、班集体、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德育工作落实小组,他们是德育工作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局部,虽然他们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但他们担负着德育管理的具体任务实施,是德育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层组织。

三支队伍:

1、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党支部、政教处、大队部。

2、全体教职员工。

3、同学干部和全体同学。

三大体系:

1、学校教育体系。学校党、政、工、团、队、年级组、教研组、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全员育人,构成学校德育工作教育系统。

2、家庭教育体系。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全体同学家长,全面关心同学,构建与学校教育和谐协调的家庭教育系统。

3、社会教育体系。由政府部门、教育职能部门以和社区居委会等联合构成,努力为同学的健康生长营造一个校内外一体化的“空气清新”的大环境。

以上三个机构、三支队伍和三大体系一起构成了一个合作育人的网络,它们既能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2.2.2、做到“四定”、“四抓”和“四查”。

“四定”:就是“定人员”——根据教师的志愿和个人申报,确定科研人员;“定课题”——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自身选择子课题;“定时间”——科研人员在学校教科处的总布置下,自身确定科研时间;“定目标”——根据自身的课题制定完成目标。

“四抓”:就是“抓骨干”——抓好骨干,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开花;“抓过程”——抓过程实施、抓过程管理、抓过程调控、走好每一步;“抓效果”——积极发明条件,抓教师科研效果的形成,要求每学期有科研效果一至两项;“抓量化”——以学校教师素质评价为考核依据,对教师的科研进行量化考核。

“四查”:就是“查实施”——每学期对教师实施科研情况检查2次,看实施情况是否正常;“查小结”——每学期中进行中期小结一次,每学期末对科研情况总结一次;“查进展”——不定期的对教师的科研进行督导、抽查,看进展是否顺利,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查记载”——看科研记载是否详实,是否在积极开展。

2.3、多措并举,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为了确保育人的效果,在校内,我们将责任教育校本课程纳入课表,由教导处根据教科室提供的任课教师名单统一排课。教科室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过程如教学内容、教学常规、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进行全程指导和监控,以促进校本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同时,我们对广大教师提出“贴近同学,开展对象研究”。利用网站、橱窗、红领巾广播站、板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平台对同学进行全方位宣传教育,并把了解教育对象的所思、所感、所需作为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动身点,将德育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真实且能震动他们心灵的小事对同学进行教育,以引起他们道德的共鸣,从而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此外,我们还要求全校教师都要以同学为对象进行个案跟踪和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案,力求使德育最大限度的走近同学。

在校外,我们转变家长一切代替代替的观念。发明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对同学进行责任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一是利用家长会,对家出息行家庭责任教育讲座;二是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培训;三是积极实施家长开放日制度,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小朋友在校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了解教学;走近小朋友,关注教育;走进学校,参与管理。

2.4、实践活动,展示同学自主教育潜能。

学校本着一切从同学发展的需求动身,让同学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身的意志,激发自身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们每学期都要组织同学到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责任教育专题实践活动。多年来,我们无论是跟社区合作组织开展的“社区环保小卫士”社区实践活动,还是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摘棉花”等劳动实践活动,都为同学提供了自主教育、自我能力提高的广阔平台。我校同学在团城山公园开展实践活动时,用实际行动维持了广场的环境卫生同学们在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光荣的同时,也树立了“维护环境我有责”的责任意识。

此外,我们还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对他人负责的意识。如每年三八节让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一是开展对本校贫困同学的协助活动。二是为良山小学同学献爱心开展了“千本图书捐赠活动”。

我们积极协商家长围绕责任教育活动开展家庭责任教育活动。如我们组织开展了“我当‘鸡妈妈’”实践活动,活动之后,组织同学写心得,参与由大队部举办的责任教育专题征文、演讲活动,同学参与面广,兴趣浓。此次活动既增强了同学的责任观念,同时对同学进行孝亲敬长等教育,让他们在此活动中体验当家长的不易,从小学会关心家长。

以上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有效地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心、孝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提高了同学自我教育的能力。

2.5、责任教育课程化,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