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实用9篇)

时间:2023-09-10 14:35:28 作者:紫衣梦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实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篇一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把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组成了我们国家的梦,中华民族的梦,因此每个人的梦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我们才能幸福和谐的生活。

现在是“法治”社会、文明时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刻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只有学法、懂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话,对于法律,我们必须了解它、学习它、遵守它。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这“规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人们在不断地淡化道德意识,甚至有人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社会秩序。

纽约,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却是犯罪率最高的恶源。有统计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而在我国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如:强要同学钱财,参与抢劫,更有甚者结帮犯罪。据报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万宁市17岁学生温某,因持塑料枪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现象也呈上升势头,加入黑帮犯罪的一般是18岁以下的在校学生。来自公安机关的一则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让人心惊的是,刚刚进入法定处罚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l%。犯罪,无疑永远威胁着我们安定的生活。但是,我们应当坚信的是,法律永远维护正义。诚然,就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制而言,的确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一个“利”字,背离职业道德,背离良心,钻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说,我们的法律正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坚信法律的正义性,并学会扞卫它!

只要我们心藏法制,我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就不会做违反国家利益,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我们会维护国家和人民以至社会,当我们的行为都很好,很规范了,我们的国家就会和平,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里,快乐和幸福就会伴随着我们。

我最大的骄傲是身为一名中国人,最大的自豪是外国人叫我“chinese”,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中国,最不想放弃的称谓是中国公民。我想你们大家应该也是如此,在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所以让我们一起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篇二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10班的张永杰,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法制、安全 伴我们成长”。

同学们,当文明学生,做守法公民,接受健康的思想,并时刻以法律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监督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前提。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特别是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另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40多人死亡。由此可见法制、安全对于我们何等的重要。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会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个人原因:一些同学法律意识浅薄,不成熟、法制观念淡薄,极易受到不良诱惑,在做事之前不考虑后果,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还有一些同学不爱学习,整天混社会,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讲哥们义气,为了他所谓的朋友感情,不明真相,不辨是非的去盲目帮忙。

还有的同学没有安全意识,在校园里骑飞车,在楼道里拥挤打闹,吃无安全保障的食品等等,这都是极其危险的。

借此机会,我们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倡议: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真履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校规校纪约束自己的行为,因为遵守纪律是遵守法律的最基础的环节。

2、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学会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增强法制意识。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

3、要胸怀宽广。遇事要三思而后行。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丑恶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我们都应坚决制止。让我们携起手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一起追求健康高尚的生活,共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谢谢!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篇三

(一)、当前中小学校领导体制的格局

党组织是学校政治领导核心。党的组织是中小学校政治领导的核心,是学校行政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者,是各种群众组织的领导者。在实践工作中表现为:党组织的负责人参与学校重大工作决策;支持校长和行政部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做好统战工作;组织和领导教代会、共青团、工会、学生会的工作,对他们进行政治领导;切实做好党员教育和党组织发展工作;与校长一起共同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校长是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法人代表。在实践工作中,校长握有与责任相一致的权力,如对各项工作的决策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和奖惩权,等等。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各种群众组织的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是:听取校长报告,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和审议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后提交校长决定;评议和监督包括校长在内的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建议;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支持校长工作。这种领导格局,既非党支部负责制,也非一长制形式的校长负责制。实际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领导体制也并非是校长一人说了算的校长负责制。在我国,事实上还存在着两种体制并存的现象。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党、政、群的关系,还有待于继续探讨和完善。

(二)、校长的权力

校长的合法权力

权力是为了履行职责而赋予的,因而,应该以校长的管理职责范围为依据来确定校长的权力。校长的权力究竟应该有哪些?凡是与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有关的事务,校长都有权管理。包括机构、人事、经费、教育教学、校产等五个大方面。那么,校长就应该相应地拥有这五个方面的管理权力。

1、机构设置权

机构设置权是指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设置有关行政机构和业务机构,如有权决定教育教学业务机构是按年级设置,还是按学科设置。校长有权调整和改革学校机构设置,设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各级有各级的责与权。这里还必须明确指出:对于工会、教代会、党支部等依法确定的其他性质的机构,校长应依法设置。

2、人事管理权

学校人事管理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从进到出的全过程管理。校长不仅有权在校内外自主聘任教职员工,量才录用,实施奖惩,对不合要求的教职员工有权解聘,而且有权自主组建领导班子,即根据规定和需要选择德才兼备又志同道合者组成领导核心,提出副校长人选名单报请上级批准,并可以直接任免中层领导干部。

3、经费使用权

经费使用权是指校长有权支配上级下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对学校的经费,在财经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校长有权决定经费使用方案;对国拨经费根据实际需要有权跨项目使用;结合本校实际批准财务支出;有权建立校长基金,用于奖勤罚懒,鼓励先进。

4、教学管理权

教育教学管理权包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的管理权力。如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思想管理、教学制度管理、专业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第二课堂管理等等。

5、校产管理权

校舍校产管理权是指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添置、维修、使用、保管好国家公共财产与集体财产;有权抵制任何单位、个人随意动用学校财产和平调学校设备。但校长无权对学校土地和房屋进行转让、出售、抵押或提供经济担保。校舍土地所有权又有国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分。

这五个方面的权力,使校长有职、有权、有责。学校贯彻政策不力,教育质量不高,开支不当,都要追究校长的责任。任何人只要承担了校长职务,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三)、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些权力只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能变为个人谋私的手段。因此,为人民服务就是自己的"天职"。校长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时刻把师生的冷暖挂在心上,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要为师生办实事,变领导型为服务型。这种服务表现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进步,思想上帮助他们提高,工作学习上给予大力支持,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照顾与关怀。

1、明确两个观念

一是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领导就是服务"是邓小平提出来的,意在强调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是职责分工不同。在学校中,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也不是对教职员工的恩赐,而是一种职责的约束、岗位的要求。因此,不应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命令教职工的法宝,而应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

二是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权力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并非因为无权,恰恰是由于权力的使用者失去了责任感所造成的。他们看重权力而漠视责任,只想当官,不想做事,使权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把权力与责任统一起来,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为民尽责。

2、增强三个意识

一是勤政意识。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客观上为校长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每一位校长都应该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人民的信任,充分发挥权力的作用,为教职员工谋福利。放下"官"架子,去掉身上的"官"气,虚心听取教职工意见。

二是廉政意识。权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为民造福,又可以为己谋私。保证权力不被当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工具,重要的一点在于掌权人是否能够廉洁自律、秉公用权,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的诱惑无时不在考验着领导干部,无时不在要求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要求校长必须按原则用权,公正、公平,不凭感情用权,不用权力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必须依法用权,按照各项权限的规定使用权力,不揽权、不越权,认真做好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必须按程序用权,克服权力使用的随意性、专断性,坚持民主制度及程序,重大事项一定要集体讨论,个人不能独断专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运用廉洁高效,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三是自律意识。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后,校长权力相对来说膨胀起来,形成权力的"真空带"。手中的权力是用来"谋公"还是"谋私"是衡量校长素质高低的本质条件。自律是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源泉。校长必须增强自警自律意识,努力提高自身政治、道德、思想、业务素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充分发挥非权力影响,成为教师的人格榜样和激励力量,做到公正廉洁,使自己不至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横流的物欲所侵蚀。只有这样校长才能产生无声的感召力,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

3、处理好四个关系

要真正做到以校长负责为中心,党组织为核心,党政工团互相合作,在统一目标下,协调一致,形成共同合力,共同办好学校,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校长个人负责和权责的关系。根据权责对称原则,上级对下级应有一个授权问题,而且权力应符合其职责。有多大的权力就承担多大的责任,有多大的责任,就需要有多大的权力。权责对称与个人负责最有效的措施是健全岗位责任制,即明确规定不同管理层次和部门的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和权力界限,使每个人员各司其职、各行其是。避免因人设职,防止产生人浮于事、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

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手中有了权,能否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手中的权,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是体制正常运转和校长成败的关键之一。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的分配,只有正确地认识权力,才能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力。但是如果一切事物都经过校长决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又需要分权,使每个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各有其权。放下去的权,是带有校长委托的性质,自然校长保留着干预和收回的权力。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人总是把个人负责与个人专权联系在一块,这是非常错误的。

二是校长"一长制"与民主管理的关系。校长负责制涵义不是校长说了算。因为校长负责制是个人负责和集体决策、组织监督、民主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校长必须摆正校长、党组织、教代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三者之中,校长是关键因素。校长只有先摆正了自己,才能摆正和党组织、教代会的关系。对于校长"民主"有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民主作风;二是民主制度。校长首先要有民主作风,而体现民主作风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反对意见的问题,因为真理只能在比较中存在,在斗争中发展。只有当教职员工看到校长是真心实意地听取他们的反对意见的时候,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才能增加。民主的问题还需要制度化,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以使民主得到保证。

校长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这是领导方法,也是管理艺术。在民主的基础上,校长要敢于当机立断,敢于集中,敢于做出决定,做到议而有决、决后必行。这也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

三是党的领导和行政的关系。学校党支部与校长应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校长是党员,就是党员个人与党组织的关系,应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处理好这个关系。从党支部与学校行政来说,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的保证,应当支持校长使用其职权,同时,要认真监督,并努力协调各种矛盾关系。另一方面,无论校长是不是党员,都应该增强党的观念,尊重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并主动为这种保证监督创造必要的条件,自觉接受基层组织的监督。

在处理党政关系中,校长和书记的个人关系问题应该特别予以重视。支部书记与校长的关系,是党政分工关系,这种关系是平行的。因此,双方都应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相互配合、加强团结,在党性原则基础上,共同办好学校。校长和书记的"分"是岗位之分、职责之分。校长和书记的和谐是学校团结和谐的象征,对办好学校至关重要。校长和支部书记合作,主要体现在:校长工作决策前,主动与支书商量,书记当参谋;校长决策后,书记要动员党团组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促使决策的实现,起保证监督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好校长与党支部书记分工的两个交叉点。一是人事问题,如干部的选拔考核、教职工的调动,总的来讲,应采取协商一致的办法处理,具体开展工作则各有侧重。行政系统的人事问题,应以校长为主,提出意见研究;党团工会系统人事问题则应由党支部研究并征求校长意见,在干部的选拔、考核、晋升等人事问题上,以校长为主提出方案,党支部书记应协助上级党政部门作好审查工作。二是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谁都应该管,但也应有侧重。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支部书记应着重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由支部书记与分管学生思想教育的副校长或书记组成领导班子,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统一指挥。处理好两个交叉点,可以减少很多矛盾。

校长与党支部书记如果在工作上有了矛盾,则应提出意见,共同研究,争取求得统一。不能统一的,在教学、行政一方,首先按校长决策意见办。允许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必须互相支持,不能旁观,更不准互相拆台。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开拓型的校长与一个开明型的书记组合。

四是校长与行政领导班子内部的关系。办好一所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要。学校行政领导班子问题首先是团结问题,是集体威信问题。就校长而言,要有协调和平衡班子成员的能力,要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班子的团结和集体威信,当好后盾。通过校长卓有成效的领导,形成一个内部可以统一认识,可以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的领导集体。

增强校长威信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与下级的关系。从责权关系看,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与副校长之间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副校长对校长负责,也不是集体领导、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负责,而是校长拥有决策权,但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明智的校长在重要问题上,必定会组织一班人,集体研究而后做出决定,再交给主管领导去执行。执行中出了问题,校长要主动承担责任,绝不能居功诿过。在集体研究时,如果意见一时难以统一,一般不必急于部署执行,可以再议。校长之间的职责分工要明确,校长要授权副校长去独当一面,在分管的工作中有决策权和指挥权,以充分发挥副校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校长应尊重副校长行使自己的权利,特别是主管副校长已经表态的事,就按表态的办,不妥之处,校长不要在公开场合谈论,更不能当众责备,应在下面同其本人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后,由他本人去纠正。这样,即可以团结同志、做好工作,也可以维护副校长的威信,同时,这样也可以使校长减少忙乱,有时间去调查、思考、研究一些本校全局性的工作。

校长与中层干部的关系。校长与中层干部的关系无疑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校长要按分级管理和职、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起一个层次公开的管理系统。即校长与那些不属于自己分管的中层干部之间是间接的领导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校长不应越级指挥,但可以越级检查。中层干部和教职工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但不应越级请示处理问题(即使教职工越级请示工作或请示处理问题,校长也不应答复)。校长应十分注意维护这种分层负责、分级管理的系统,尊重分管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的职责。处理好这种上下级关系既有利于校长摆脱大量的繁琐事务,集中精力抓大事,又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培养干部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校长工作责任制内容是由学校工作内容决定的,不能让有工作无责任的现象存在。

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主持全校行政工作,确定全校性工作措施,主持校务会议。

2、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规划和计划完成的情况。

3、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合理地组织安排教学人员,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实现。经常深人教学工作,提出教改和教研的意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4、领导和组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密切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加强对学生校内外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

5、关心尊重教职员工,组织和支持教职员工参加必要的学习、培训和进修,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管理好校产和财务,接受上级对校长在职期间的审计。贯彻勤工俭学的方针,增加学校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师生的集体福利。

7、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8、支持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共青团、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在办学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一)、对校长的考评

对中小学校长进行考评的意义在于:一是通过校长考评,有利于对校长的选拔和任用;二是通过对校长办学思想的考评,可以更有效地端正办学方向;三是通过对校长管理工作的考评,使学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四是校长考评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重要配套内容。通过考评校长,一方面可鉴定校长工作,另一方面也可激励校长的自我完善,增强校长自我意识、改革意识、民主意识。

对学校领导干部考评内容有:办学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民主作风,工作实效和德才素质等九项内容进行评议并填写测评表。重点是对校长,同时也涉及其他干部。

也可采取对中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教职工座谈会、民意测验等方式分别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存入主管局校长工作档案。用评议这样的方式,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增强团结,促进干部作风,改进工作以及德才素质的提高。

(二)、对校长的监督

1、组织监督

2、群众监督

3、制度监督

在职审计。一般包括如下方面内容:学校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和决算;学校资产和各项资金、基金的管理使用及其效益;学校财务收支及有关教学服务、经营活动的情况;校办产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损益;基建项目,较大维修工程的开工报建及竣工决算;学校各处室负有经济责任干部的经济责任;对校投资项目的立项协议、运营及效益;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本校财经制度的执行;上级审计机构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离任审计。是指由教育局对将离任的校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涉及遵守财经纪律与法规、财产管理、学校发展、创收及职工福利、师资素质提高等方面,对督促中小学校长认真执行、维护财经法规,廉政建设和学校发展均有促进作用。校长离任经济审计是考察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校长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澄清经济责任,促进干部廉政建设和学校财务管理规范的有效措施。这是增强中小学校长的廉洁自律意识,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又一个有利保证措施。

(一)依法治校的涵义

学校是教育人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要想让这项事业能健康有序地顺利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道德共同来维持。教育部提出了要"依法治校",并将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列为中小学校长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岗位培训的必修课程的内容。

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二)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第一条职责就是依法治教。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职责的角度看,依法治教首先是职务责任,其次才是管理手段。因此,是否坚持依法治教,是履行不履行校长职责的问题;懂不懂得依法治教,是称职不称职的问题。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校长,就得过好法制关。

强化校长法律意识是依法治教的需要。这里,校长应有两个清醒意识:第一,依法治教是国家和国家机关运用法律手段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第二,依法治教是学校运用法律手段对教育事业的管理。通过教育立法,使学校权限明确,同各方面关系更加协调,内部职责更加分明,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可以调动各方面力量依法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依法治校的要求

1、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负起依法治教的责任。

2、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和健全内部管理体制。

4、掌握主要的教育法律、政策以及与中小学办学、管理有关的其他法律政策。中小学校长要学一点法律基础知识,知法懂法是守法执法的前提和基础。校长要真正做到依法治教,必须努力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教育法律政策,以增强自己的守法意识,系统掌握法律武器,掌握依法治教的操作要领,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学校管理实际问题。

5、抓好教育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

最后,谈谈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问题

权力性影响力是指由组织赋予的,在校长任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要求教职工服从的影响力,其核心是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以外力的形式发生作用。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与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因此,这种影响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校长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非权力因素对教职员工造成的影响力。

两者区别与联系

权力性影响力是"权"的体现,它的核心是"权",属于硬件影响力。有以下特点:a职权是法定的权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b职权是由外界赋予的,这种影响力是外来因素;c职权的大小、变更既带有法定性,又带有领导体制的规定性,其权力性影响力既受组织的调控,又受社会各种体制的制约。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尽管各有其特点,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首先,校长的影响力是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统一。权力性影响力是校长影响力的前提要素。校长手中有实权,才能支配下级,实现领导功能。这种影响力带有强制性,有一定的威力,它只能使人畏服,不一定能使人信服。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校长影响力的基础要素。要使教职员工自觉地、真正地服从领导,仅仅依靠职权是不行的。一位校长只有具备多种学科知识才干,而且品德高尚,作风正派,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坚持原列,秉公执政,办事公道,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下级才会接受你的影响力。因此,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构成校长影响力的最坚实的基础。

其次,两种影响力相互影响,其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着权力性影响。威信的高低可导致实际权力大小的变化。权力性影响力也对非权力性影响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总有一种服从感、敬畏感。如果领导者有一定的职权和资历,就会对非权力性影响力起到增力作用。所以,我们的校长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人格魅力是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核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没有人格魅力作后盾的校长,要赢得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尊敬和爱戴,是难以想象的。一个明智的`中小学校长不应该注意权力的大小,而应注意自身行为和素质的提高,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权威的作用。

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刻苦学习,增强本领。当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是:教育的民主化越来越高;教育的科学化不断发展;教育的国际化已成定局;教育的信息化是明显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了我们学校教育的新课题。面对新的形势,我必须努力学习,学理论,学管理,学业务,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办学方面,怎样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加强学校同社会的横向联系和信息交流;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怎样变保姆式为自主式;在教学方面,怎样从培养"知识型"的人为主,转变为培养"德能型"的人为主;在抓好"双基"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方面,怎样变家长式为民主型、服务型,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校教师和职工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勤工俭学方面,怎样引进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大胆管理,真抓实干。事业是干出来的。讲得不对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篇四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失去了法治,社会将会变成罪恶之都。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法治在身边的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哟。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听到“法治”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吧,没错,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中就有“法治”二字。但是你知道法治是什么吗?其实,法治很简单,法治就是在学校时遵守校规,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法治就是人人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法治就是比赛时遵守比赛规则,输就输赢就赢;法治就是社会有秩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法治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我们身边的法治。

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身边关于法治的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张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有一次,他为了抢一笔生意而闯了红灯,结果生意抢到了,但是根据最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闯红灯应记6分,罚100元,可是因为当时交警不在,所以当时没有实行相应处罚。过了几天,王先生接到了一个从公安局打来的电话,原来,当地的警察通过附近的摄像头发现了王先生闯了红灯,要求王先生拿出罚款金100元,并记了王先生6分。王先生辩解了一番,但最后还是无奈地拿出了100元罚款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乱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就算有再急的事也不能。如果违法了交通规则,但警察没有看见,我们应该自己去告诉警察。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诚信这两条。

第二个故事:一名男子因家里没有钱,又没有工作,所以吃不起饭,经常被人瞧不起。时间长了,那名男子受不了了,心中便有了恶念头:决定去超市偷菜。但他第一次偷就被当场抓获了,超市的营业员打了110,警察不仅罚了他很多钱,而且还把他带到警察局拘留了一个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取我们应得的东西,不能偷偷摸摸,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没错,只要我们遵纪守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自由。

谢谢大家!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一提到法治,我们一定会想到那可恶的小偷,可恨的骗子。

我们在小区中不可以玩抛掷石块的游戏,比如一个小区中,五个小朋友玩抛掷石块的游戏,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被迎面飞来的石头击中了右眼。花去医疗费二十八万左右。有些人不应该把垃圾桶的“肚子”给踢扁,这样坐既不文明,还会把整洁的环境污染。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玩看到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东西,一个人突然大吼起来,把我吓一跳,我扭头一看,他们两个人打了起来,还有一个人嘴里不停的说:叫你上午在墙上写我的坏话,写我的坏话。他更加猛烈的拳打脚踢,另一个人被送到了医院检查,经法医鉴定为轻微伤,法院一审便判决那个拳打脚踢的监护人赔偿各种损失五千余元,对拳打脚踢的那个人被学校开除,他的父母恳求学校再给孩子一次机会。我们不能干那些违法的事情。我们要和同学友好相处。

我从法治中学到了无数的道理,我爱法治,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法治就在我们身边。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大家好!

法治是什么?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是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也包括法律宣传教育在内,是“依法办事”的原则。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法治的话,就没有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正确合法有效的准绳。法治是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简而言之,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治具有保护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它,法治是我们生活中的卫士,是国家生活的屏障。

其实法制是有两个规矩,一是道德,二是法律。道德告诉大家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法律告诉大家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两个规矩一设好,我们才能继续往前走。才能走得正。才能走得远。

但是为什么我们身边查出三无作坊,地沟油,问题奶粉事情还这么多呢?难道那些厂家不知道吗?他们是被利益冲昏了头,只想着金钱没有顾及到买东西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法治的只是没有普及。所以才会干这样的事情。我认为应该从小就该普及法治的知识让人们做到心中有法,做每件事钱都想想是否触犯了法律。这样犯法的人才会少。

这类问题就要进一步加强司法体制改革,从根本上实现法的公平正义

还有前些天的新疆喀什巴楚的严重暴力恐怖案件,造成了15人死亡、2人受伤。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真面目。所以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是很重要的。

法治是现代社会正义的代表,而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花朵。我们跟要学会懂法、用法、守法、护法。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为祖国的明天绘下美好的蓝图!

谢谢大家!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篇五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依法治税观念先行》。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经常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讨饭的人怕被狗咬,就随身带了一块石头,可是当天他遇到了两条狗同时来咬他,打跑了一条,另一条却狠狠地咬了他一口。第二天出门时,他带了两块石头,谁知三条狗来咬他,打跑了两条,第三条狗还是把他给咬了。第三天外出讨饭时,他带了三块石头,结果四条狗来咬他。就这样每天增加一块石头,每天都被狗咬。后来经高人指点,这位讨饭人把石头丢掉,换成了一根打狗棒,从此就再也没被狗咬过。

故事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观念或认识。对于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现象,如果对这个问题和现象的认识与观念不同,那么由此产生的行为、情绪都会完全不一样。

众所周知,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给社会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人治与法治,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也成为了文明与愚昧的重要分水岭。而我们所倡导的依法行政、依法治税,首先就要求我们摒弃人治的观念,树立法治的观念,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试想,在我们的税收征管工作中,若是有法不依,凡事由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说了算,我们怎样去追究违法行为?征纳矛盾会有多大?为国聚财的使命又如何完成?同时,若是税收执法者都无视法的存在,又有何资格要求纳税人遵从税法?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不说吗?“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由此可见,法治观念的树立,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自身的执法行为,还有纳税人对法的理解和遵从。

依法行政,依法治税,表面上看,即是指依法执法,依法解决征纳矛盾,究其更深层次意思,还要求我们引导纳税人依法遵从。这就为我们提出了又一个课题:如何引导纳税人遵从税法呢?我的答案是: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

为纳税人服务,简单的六个字,说来容易做来难,让习惯了家长角色的执法者俯下身段充当保姆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的税收工作已经迈入了“服务型”现代文明税收的新阶段,税收的“三性”,也只是其形式特征,我们不能将其中的“强制性”同为纳税人服务对立起来。有了这种认识,我相信我们在税收工作中就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的要求之一:“高效便民”。

在此再跟大家讲一个我身边的故事。某月末的一天,一个纳税人前来我局申请代开发票,按照规定,该纳税人缺少证明,资料不齐全,无法代开。但涉及到月末做账的问题,该纳税人很是着急,一直解释说证明一时没办到,隔天一定补齐。若是以管理者自居,该纳税人资料不齐不予代开合法合理;但观念一转变,站在服务者的立场,为纳税人着想,给纳税人方便,我们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为纳税人开出了发票。纳税人拿着开好的发票,千恩万谢,第二天一上班就拿着补办的证明出现在了办税大厅。从那以后,该纳税人前来办理业务全都照章办事,再没缺过什么资料。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全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与依法治税并无冲突,反而提高了税法遵从度,为法治税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试想想,若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无论征、管、查哪个环节,少了为纳税人服务观念的指导,我们的工作又会有多被动!

西方教育心理学有这样一段至理名言:“播下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把这句话加以浓缩,一个新的哲学命题就产生了:观念决定命运。

各位同事,您知道吗?我们的观念,将决定国税的命运。所以,还等什么呢?从现在起,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依法治税工作的主动性,为国税事业的发展传递我们的正能量吧!

谢谢大家!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篇六

大家好!我是来自张家庄学区张家庄小学的牛艳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制之花绽放校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当今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师德,更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作为班主任,要向学生贯彻学习法律知识,引导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通过教育,要让他们从小就明是非,识善恶,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我班有一个学生李某,因为家庭环境优越,从小养成了花钱如流水的毛病。他的父母发现后,为了让他改掉恶习便开始限制他,给他很少的零花钱。但这早已不能满足他的胃口。渐渐地,他便去偷,由偷父母,偷同学,到偷邻居。由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我了解情况后,曾几次找他谈心,给他讲一个个因不能控制自己而走向犯罪的真实例子。并且告诉他,如果他不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作法,以后很可能会发展成为犯罪。他听后很后悔,向我保证说“老师,我一定改正,请您帮助我!”于是,和他谈心,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可是有一天,班里另一个同学书包里的十元钱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被锁定为怀疑对象。我调查时,他矢口否认。第二天,钱有了下落,原来那个同学把钱放错了地方。但是李某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会怀疑他。我告诉他说:“要想让大家改变对你的看法,首先要改变你自己。这样,你才会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啊!”他坚定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他果然改掉了恶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节到了,我收到了他的贺卡:“老师,是您的教育让我不再懵懂、彷徨。您就像妈妈一样,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前方的光亮!祝您幸福!”我热泪盈眶,是啊!看到这个在法制光环下重新振作起来的少年,我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感到骄傲!

花朵是美丽的,它的美丽可以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我们播下一粒法制的种子,那么就会升腾起一个生长的希望;如果我们播下一种行为习惯,那么就会收获一个法制梦想。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做一轮红日吧,让法制之光在校园里闪耀!做一面旗帜吧,让法制精神在校园里飘扬!做一缕轻风吧,带来法制的缕缕清香!依法从教吧,让法制之花绽放校园!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篇七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在我心中》。法律,给人一种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但它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那是太抽象、太模糊了,是学校的普法教育让我懂得了许多法律知识。让我明白了学法、守法的重要性,更知道遵纪守法要从点滴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现在社会很多犯罪分子都是从“小恶”开始一步一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它就如一只小白蚁在船板上咬一个小洞是很不起眼的,但如果任其发展起来,船就会沉没。它是告诫少年预防犯罪要从预防不良行为做起。

再看看社会上的违法现象:不法商人为谋取暴利将法抛于脑后,大肆造假售假,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的人不劳而获,把法置之度外,打架、斗殴、偷窃、闯交通信号灯等这些行为都对社会遗害无穷。“无规矩不成方圆”,试想,假若人人都轻视法律,那么社会将变的行尸走肉、战乱四起,我们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将一去不复返!

现在,少年犯罪的案例不胜枚举,我们学生要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学法、知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远离犯罪,做一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好学生,做一名守法的小公民。

我们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从小培养法律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法铭记于心,养成守法的的好习惯,以小手拉大手,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创造平安和谐的法制环境!

谢谢大家!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篇八

依法治校不是一部分人“治”另一部分人,而是全体教职员工依据法律和校规自己约束自己。如果校规的制定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如果校规的内容得不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某高校有一位法学教授当了院长,一方面大讲依法治校,另一方面又大讲恶法亦法。他明确要求教师和学生遵守学校有关机关制定的全部规章,而不管这些规章是人事处制定的还是房管科制定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至于有关机关是否对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地执行这些规章,那他是管不了也不愿管的。显然,在他看来,校规不过是学校有关机关整治师生的工具。这样的依法治校,只能让师生们更加寒心,只能搞坏依法治校的名声。

任何法律都具有预先公布、同样情况同样处理和强制实施的技术特征,否则就不是法律。商鞅变法的时候曾贴出告示:谁把一根木头从都城的甲处搬到乙处,就可以从政府领得若干黄金。一般人都不相信,但有一个人按告示去做了,商鞅果然给了他告示上所说的黄金。可见法的强制性决不仅仅意味着政府执法时不许百姓反抗,而且意味着政府及其官员必须守法和执法。如果高兴就执法不高兴就不执法,法律就没有权威,人民就不会守法,法律从而也就达不到它的目的。国家的法律是这样,校规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看,这位院长治下的某些“校规”是不配称之为校规的。例如学校房管科制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方案规定:博士一人一间,硕士二人一间,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者三人一间。而实际所做的是:博士即使是刚毕业的都分给两居室,本科及本科以下者都分给二人一间,理由是学校规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标准是下限;而硕士即使教了七、八年书也还是两人一间,这时学校规定的集体宿舍分配方案又成了上限。我想,除非在这个学校里硕士被明确规定为贱民或私生子,否则即使根据恶法亦法的原则,这样的校规也不配叫做校规。恶法可以在法律的内容上不平等,但在实施上仍然必须是平等的;否则只能是人治。

现在讲依法治校,首先当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是依法治校并不是要在学校里实行商鞅式的严刑峻法统治,而是要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民主法治的学校。如果这样来理解依法治校,那么下面几个问题就是不能回避的。

首先,依谁的法治校?学校不能超然于国家法律之外,它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校规只能规定国家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详的问题。那么这些校规应当由什么人或什么机关来制定呢?根据民主原则,我认为只能由民主选举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来制定。学校各行政部门只能享有提案权,而不能享有规章制定权。涉及学生利益的校规,还必须让学生代表列席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我并不主张赋予学生代表以表决权,除了学生年轻幼稚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校里是过客,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只有这样制定的校规,才能具有最大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遵守。校规只有这样制定,广大师生员工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才不至成为被动服从而又心怀不满的无所作为的被治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按人口比例从各部门产生,而应当按国家关于后勤社会化和精简行政机构的要求,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比例(这一比例必须保证专职教师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分别从教师和非教师中产生。教职工代表大会除了规章制定权外,还必须拥有学校自筹资金的预算决定权和决算通过权。法律的权威必须由立法机关控制钱袋来保障,校规的权威也必须由教职工代表大会控制钱袋来维护。这样一来,学校行政部门的权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他们同样可以从依法治校中获益,他们将不再有“听哪个领导的”这样的烦恼。

其次,依什么样的法治校?简单地讲恶法亦法显然是不对的,否则就不会有“多数人的暴政”这个概念了,当年的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也就可以凭依法行暴的理由而不受惩罚了。法律必须公平,必须保障被治者的权利;校规也一样。最起码,校规不得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相冲突,不得以多数人的意志剥夺少数人的平等权利。像“男三十五,女三十二”这样的分房条件,就明显与宪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原则相冲突。就校规讲恶法亦法,只有满足了以民主程序制定、不与国家法律(包括宪法)相冲突、不歧视这三个条件,才能说得通。但是一项校规如果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即使需要修改,我们也只能说它是不合理的校规,而不宜叫它“恶法”。对于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不合理的校规,在正式废除或修改以前,我们仍必须遵守。

再次,依法治校是谁治谁?现在讲恶法亦法的人心中,依法治校似乎指的是由行政部门来代表学校治教师和学生,依法治校就是要加强领导和行政部门的权威。这种观念必须改变;因为它一方面助长了领导和行政部门的特权思想,另一方面又打击了广大师生依法治校的积极性。依法治校不是一部分人治另一部分人,而是全体教职员工依据法律和校规自己约束自己。如果校规的制定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如果校规的内容得不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我并不主张废除一切强制,但是一项法律或校规如果不是把极少数人而是把大多数人假定为需要强制的对象,它是注定要大打折扣并且要短命的。

最后,依法治校怎么治?跟法律一样,校规也不能只有实体性的规定,还应当有合理和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代表学校执行这些校规的机构必须按规定程序执行校规。如果没有程序性规定,则必须符合正当程序原则。正当程序的有些内容已经由法律或法院的判决予以明确,例如对某一个或某几个人不利的决定应当在作出决定前听取当事人的申辩、应当给申辩者以必要的准备时间、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及时送达。起码,正当程序原则要求执法者在无具体程序规定时凭良心操作,不得滥用权力。

法治教育演讲比赛题目篇九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法治路》。

记得《中国合伙人》里一句台词让我记忆深刻,“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既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

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有机联系,表明了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和谐社会的性质就包含着对于法治的要求。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的重任,在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是我们每一位监狱人民警察神圣而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名有责任感,有职业理想和崇高价值追求的监狱警察都在为实现心中美好的职业愿景努力奋斗者,为此,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法知责”,“依法尽责”。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还要求我们监狱人民警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立场,必须要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威严服务,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使自己具有更加丰富的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能力。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民主法制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我们监狱人民警察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托,为了实现“法德结合,文明改造”的新理念,让更多的失足囚子早获新生;为了让共和国多一份祥和与安宁,让更多的家庭尽享天伦之乐,我们愿将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监狱,将其变成放飞希望的绿洲;把昔日的浪子,改造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用博大无私的爱,去完成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光荣使命!

二年级:李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