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治理什么水平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通用

时间:2023-05-09 18:07:58 作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篇一

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篇二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人。各级组织部门要着眼乡村振兴发展实际,从产业的长远发展、科技的活力赋能、生态的宜居环境、群众的致富增收方面着力,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锻强乡村振兴“人才链”,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动能。

锻强乡村振兴“人才链”,要“外引内蓄”壮大人才体量。

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把人才的体量不断壮大,把人才的聪明才智、自身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事业的“创新指数”就会不断上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就能再攀新高。“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在人才的引入上,要以“周公吐哺”之心引,要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引,让有技在手、有能在身的人才都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要给人才“铺设道路”,让“千里马”在乡村的沃野竞相奔腾;此外,乡村振兴的发展还要注重把外出人才用好,千方百计动员外出人才返乡创业,让“归雁”成阵、群雁齐飞,用好“靶向挖才、乡情挖才、政策挖才”等举措,以真心实意让人才“回流”,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锻强乡村振兴“人才链”,要“刚柔并济”锻强人才队伍。

组织部门要及时与人才谈心谈话,了解人才的思想动态、现实需要,把人才思想上的“负担”卸下,让乡村成为此身落处,更成为此心安处,扎根乡村、奉献农村,在乡村事业的发展上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以有力的服务保障促人才思想上的“专注”,以组织关怀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此外,还要注重人才成长期的“灌溉作用”,要从人才本身的特性着手,把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历练,放到基层一线、斗争前沿去磨砺胆色、强化意志,以放手“压担子”的方式让人才磨砺出能扛起重担的“硬肩膀”。正所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组织部门要善于用“疾风”去考验人才,用“烈火”去冶炼人才,让人才走出“温室”,把人才放在吃劲岗位和重大任务中去“经风历雨”,在实践锻炼中练就过硬本领、砥砺品性意志。

锻强乡村振兴“人才链”,要“铺台架梯”释放人才活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组织部门要为人才搭建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让人才“千帆竞发”中各展所长,在“切磋琢磨”中学习他人的所长、汲取他人的智慧,提升“优势板”、激活“创新板”。一方面,要加大人才的轮训和培训力度,以“师带徒”的形式因人制宜开展培训,实现既出成果也出人才,实现既带队伍也壮队伍的循环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支部+基地+乡土人才”“党员+示范园”等多元模式,发挥各类人才在科学技术、产业布局、谋划发展上的优势,让人才的创新思维和过硬本领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助推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各级组织部门需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让人才的活力在乡村这片土地上充分涌流。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_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__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_精神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__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一、把__大精神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务工作。

二、把__大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三、把__大精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坚决维护好__,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四、把__大精神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__大精神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看到江梦南的故事让作为同龄人的我们备受鼓舞,虽然江梦南被命运折断了一只前行的桨,但江梦南一直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付出多出常人无数倍的努力最终梦圆清华。我们难以想象她吃力专注读着别人唇语的模样,看到她的故事,我们青年干部还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

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韧劲尽情开放,拥抱阳光。

面对无声的世界,她从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父母的不甘心,江梦南的不认输,她走的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却硬靠自己的努力逆袭到清华,她伟大而勇敢,放下内心的“包袱”轻装上阵追逐梦想,她努力的样子是这世界最美的光芒,终于江梦南赢得了这场胜利,身残志坚,不负韶华。江梦南的那句“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激励着我们青年干部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一路向阳追赶超越。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闯劲傲然挺立、不卑不亢。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必须做到”是江梦南对自己严苛的要求,这些年她克服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她的坚毅支撑着她朝着梦想奔赴,凭借着坚定勇敢和不卑不亢,在人群中不断突围,无声的世界有多痛苦,她突围的力量就有多么强大,激励着我们年轻干部在苦干实干中破局开路,在不卑不亢中吐露芬芳,在基层用 “赴汤蹈火,舍我其谁”的气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毅为民服务。

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坚韧不拔、闯关夺隘。

江梦南不向命运低头,抱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激励着青年干部用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创新的精神越过人生中一座座“高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闯关夺隘,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吃苦在前、拼搏在先的斗志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勇当先行者。我们不要为了天亮而奔跑,而是跑着跑着天就亮了。

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感动的力量经久不息,江梦南的故事给我们青年干部无限力量。有些花虽然会迟开,但终将会迎来最美的怒放,做一朵灿烂的“向日葵”,面朝阳光,嘴角上扬。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用拼搏的决心、刚强的意志、过硬的本领、无私的奉献让这条路上充分“精、气、神、蕴”,一起奔赴与创造乡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接续奋斗,绽放乡村振兴路上的“无限精彩”。

有句农家谚语是这样说的,“人勤春早功不负”,这句话启示我们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道路上要谋划在先、担当在先、作为在先,下好“先手棋”,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目标任务笃定前行,在新的征程上用努力奋斗凝聚力量、绽放精彩。“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党员干部要以热爱之心、奉献之志、担当之能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团结奋进新征程,奠定良好的农业基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锚定目标不放松,保落实、聚力量、促带动、谋未来,以全力以赴的拼搏拼搏姿态躬身实践,用对事业的热爱凝聚逐梦的力量,接力前行、接续奋斗。

无惧无畏,集聚乡村振兴路上的“深厚底气”。

在疾风里生出逆风飞翔的“翅膀”,在逆境中迈出逆行向前的“步伐”,在巨浪里划好勇往直前的“破浪桨,以无惧无畏的勇毅姿态开拓进取,让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更广更实。“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会面对各色的考验,这些考验是“锻铁之火”“炼金之炉”,一切艰难险阻与挫折都是初心意志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主动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于“跨栏”,在实践的“大熔炉”中磨砺自我、锤炼本领,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信念创造出更大的业绩,在奋斗实干中为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初心如磐,激发乡村振兴路上的“坚韧精神”。

“一脸汗水”“一脚泥水”的“一”字当头彰显着党员干部的拳拳为民之心。乡村振兴的发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解决好群众的难题、办好群众的实事,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攻坚克难,才能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质效。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及时对接问题,不遗余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地帮群众算“长远账”,谋划发展之路,打消群众在思想上的顾虑;手把手教授群众种养殖方法和科学技术,以好方法好技术为产业发展注入力量;心贴心地讲解具体政策、专业知识和作物的生长习性、注意事项,让群众能听得懂、用得好,增强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的能力水平,提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坚持到底,解锁乡村振兴路上的“深刻蕴含”。

一颗颗吃苦耐劳的恒心,一个个功在不舍的身影,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没有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奋斗、坚守尽责的奋斗,就没有乡村振兴道路上丰硕的成果。作为党员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要专注于事、奉献为民,扎扎实实地撸起袖子、俯下身子,以执着之心摸索方法、探寻道路,以专注之心精益求精、不断突破,不怕山峦巍峨、不怕村道曲折,以“扎根”之姿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稳步发展,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昂扬奋发的旋律奏响在乡村广袤的沃土上。

五四青年节将至。李大钊先生曾说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年身上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矢志不渝的青春力量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拉动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科技的力量、促进了环境的改善、重塑了乡村的发展面貌。目之所及,焕然一新;眼中所见,美不胜收。广大青年要接续奋斗,当好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先锋兵”,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拼搏与奉献中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勃勃的“青年力”。

“青年力”向“环境美”开始,塑造了乡村发展“新颜值”。

建筑的落成从基础打起,一个地方的变化以环境为首要。从土路泥地到干净平整的道路,描绘着“良田美竹,屋舍俨然”的生活场景;从泥潭水沟的脏乱到如明镜照形的湖面和绿树连片的怡然,描绘着“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古诗意境。环境美不美,是乡村展示于外的“发展形态”,只有环境美了,才能留得住乡愁,也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乡村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从而拉动乡村的经济发展。广大青年干部要积极投身乡村实践,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在环境整治行动中争做先锋、笃行实干,带动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中,让乡村的“环境之美”精勾细绘、更加夺目,水清、天蓝、景美,让乡村愈加美丽的“新颜值”更添秀色。

“青年力”由“特色美”领航,提升乡村发展“多元色”。

乡村之美是多元的、丰富的,有外在之美,自然也有内在之美。乡村之美不仅是干干净净的阡陌和鲜花绿叶的点缀,还要将乡村原有的历史、特色、文化融合到产业发展中去,让美的“层次”更为丰富,方能让内外兼具的“美”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广大青年要着眼科学发展路径的探索,加快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手工艺、茶文化的展销……充分挖掘乡村本土特色,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以调整结构、推进升级为主线,主动对乡村历史文化、故事的收集与归整,注重对特色农牧业方案的规划与实施,主动运用好乡村独具特色的“老元素”融合与时俱进的“新元素”,在“三个融合”中让乡村的底色更丰厚,让乡村的发展“引擎”更强,以百业兴推动产业兴,以“特色美”绘就乡村的独特美。

“青年力”向“民生美”汇聚,提升群众生活“幸福度”。

乡村振兴的发展,归根到底的目标是造福于民,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青年要扛起使命责任,以民生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了鲜活样板。青年干部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群众的实际技能水平的提升为有力抓手,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不断拓展着群众的致富增收路。要从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深入群众、感同身受,与群众亲如一家,从深入生产基地,帮助田埂泥地的村民插秧灌水、整地拓土到生产车间里了解群众的收入情况,从帮助群众办成一件件实事到为群众的“产业地”里增品种、增规模,在初心与使命的践行中增进“鱼水情”,让美好新生活带给广大群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为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干部,紧紧追随党的脚步,不仅要以“生龙活虎”的干劲抓好落实,更要以“雷厉风行”的猛劲补齐短板,还要以“矢志不渝”的恒劲共谋发展、展望未来,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新本领,以持续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十足的“干劲”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定好位,以实际行动谱写新篇章。

以“生龙活虎”的干劲找问题抓落实,不断奋勇当先。

基层群众的困难和复杂的工作环境都需要驻村帮扶干部不断增强观察力、辨别力、判断力,强化预见性,第一时间深入基层一线,以良好的服务把“为民”放在第一位,用务实的精神找到问题的“病根子”,开好“药方子”,把为民服务办出“药到病除”来,并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声声入耳,从群众的发声中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急难愁盼”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列出“办事清单”,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一件一件地及时去解决,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乡村振兴大道上的难题和挑战冲锋,为民生事业发展不断奋勇当先。

以“雷厉风行”的猛劲补短板争一流,提高服务质量。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帮扶工作事无巨细,作为基层一线的帮扶干部在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立足帮扶村实际情况,以“群众无小事”为目标,以迎难而上的气魄激发奋进担当作为,进一步把群众的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时,要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把细节落实在每一个步骤上、每一个流程上,要不断提高办事的方式方法,以高质量、高效率推动落实好帮扶村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以“矢志不渝”的恒劲下真功出实招,共谋乡村发展。

基层一线的驻村帮扶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将个人奋斗和脱贫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相融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帮扶村的发展相结合,这种无我的“奉献因子”镌刻在广大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干部人的心上,彰显在他们驻村工作的日日夜夜中。新形势下,作为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干部要怀“为民解忧”的赤子之心,在走村入户中练好行走调研的“脚力”,自觉自愿用青春奋斗感知乡村振兴的大步伐,在扶贫扶智工作中不断书写为民奉献的时代感人故事,在帮扶村变化的浪花中以“小我”的奉献彰显“大我”的情怀,在为民服务工作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以坚守执着的奉献精神来沐浴农村大课堂的“风雨”,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书写青春华章。

青年干部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把广阔无垠的乡村作为散发光热的“大舞台”,也要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作为“大课堂”,在奋力拼搏中增强奋斗之志、磨砺能力本领,在新的征程中当好“时代先锋”,在“新赛道”上跑出新风采、开创新业绩,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淬炼成金,以不懈奋斗、开拓进取攀登高峰,用好乡村振兴“三种密码”。

乡村沃土“扎得深”,下好赋能“平日功”。办好农村的事情、提升事业的成效,首要的就是要“深扎根”,“根”扎得够深,精神动力才能更足,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才能更实。青年干部要在平时多练习“基本功”,在思考积累中练好创新功底、在实践锻炼中练好解题功底、在勤学书卷中练好理论功底,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练就扎实的本领和过硬的身手,方能在乡村振兴“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担得起,在事业发展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得出来”,更能够“干得出彩”,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当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建设者”。青年干部要以高度的干事热情投身乡土,一次次实践是技能的“加油站”,是干事的“训练营”,青年干部要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当好能干事、干成事的能者。

为民实践“融得进”,凝聚闯干“攻坚力”。要想事业旺起来,为群众办成一件件实事、好事,就要融入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我们在做,群众在看;我们争着做,群众积极做。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青年干部要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困难重重,越是要冲破阻碍、突围困难;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勇于拼搏、持久攻坚,直至抵达目标。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考验,我们要做“闯将”,打响冲锋的鼓点、打好奋进的鼓声,拿出铁打的意志、坚定必胜的决心,把久久为功的耐力拿出来,跑完一程再跑一程,把勇毅与魄力跑出来,把决心和意志跑出来,带动群众一起“跑”,凝聚干事创业的最强力量。

勇走前列“干得好”,激发赶考“精气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一颗恒心、一股恒劲,在奋斗中砥砺志向、激发豪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紧盯“靶向”,以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激情融入事业,在“淬火熔铸”中锻造力量,在“摸爬滚打”中砥砺斗志,在基层这片大天地尽情发出光热、发挥所长,始终把使命记牢在心,不松劲、不懈怠、不止步,朝着奋斗的目标一往无前、昂扬奋进,把敏捷活跃的思维力、善作善成的行动力用在乡村振兴发展上,积力之所举去奋斗,以走在前列的自觉、以勇立潮头的风范、以使命必达的信念创造出更大的事业业绩。

近年来,在“三支一扶”计划引领下,一批又一批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扎根乡村,为偏远落后地区注入了发展活力,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希望田野,大有可为,广大“三支一扶”人员要激扬青春梦想,在不同领域和岗位上矢志奋斗、担当作为、无私奉献,用智慧和汗水浇灌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用一个个动人的奋斗故事书写“青春答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扎根基层一线,践行青春誓言。

回望最初立下的志向,脚下之路愈加坚定执着,响应“三支一扶”号召的青年们,要树牢“条件越艰苦越能练筋骨”的意识,自觉践行“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铮铮誓言,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扎根服务群众第一线,将自身追求汇入时代发展脉络,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命运,在基层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增强攻坚克难的真本领,练就建功立业的硬功夫,争做不畏艰险的奋斗者,不当畏惧风雨的泥菩萨,满怀激情干事创业,以实干笃行诠释青春价值,扣好前行路上“每一粒扣子”,坚决破除过客心态和“跳板”心理,顺利完成从“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将青春和热血跳动成时代之歌的最美音符。

深耕乡村沃土,闪耀青春担当。

四季轮回不变的是对乡村沃土爱的炙热,“三支一扶”人员有才华、有理想、有拼劲,要坚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自信,以百分百的热情耕耘“支教”事业,撑起三尺讲台,打开知识海洋,为孩子们点亮希望的烛光;以百分百的认真耕耘“支农”事业,守护绿水青山,推进农业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助力添薪;以百分百的专注耕耘“支医”事业,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有效保障“病有所医”,甘做守护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以百分百的努力耕耘“帮扶乡村振兴”事业,用所思所想所学改变当地面貌和百姓生活,扎实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熠熠闪光。

浇灌群众心田,绘就青春梦想。

“三支一扶”计划是年轻人放飞青春梦想的最好舞台,基层是服务群众的大本营,要将青春梦想融入服务群众始终,用辛勤汗水浇灌百姓心田,持续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顺民意、赢民赞,用沸腾的热情化开基层治理难点、顽强的斗志征服乡村振兴关隘,以沉入基层的“泥土味”换来党群连心的“亲情味”,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中让青春梦想生根发芽、抽穗结果,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做到情系群众“心连心”、贴近群众“面对面”、服务群众“实打实”,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享受幸福,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必须抓好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发展创造动力源泉,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镇领导班子“担使命”,当好“领头雁”。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关键人”。一方面,领导班子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价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攥指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抓牢班子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班子队伍”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不合格、廉洁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探索“班子队伍”函询回复分析、抽核工作等机制,确保班子队伍过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样。

驻村第一书记“亮身份”,当好“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第一书记给贫困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群众“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的是让这根“主心骨”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第一书记“关键人”。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坚决杜绝“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层混乱现象,把基层当成学习成长的大熔炉和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抛弃“镀金”想法,沉下心来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情况,定期进行摸排调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众监督”等灵活机制,对“不到位”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单位将任职工作落实抓细。

农村乡土人才“强责任”,当好“带头人”。

基层干事创业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要走好“筑巢引凤”这条“路”难度颇大,乡土人才是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抓好乡土人才“关键人”。一方面,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选人用人职能,抛开“唯学历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线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持续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村种养等行业的人才信息库,选拔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作为带头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给予乡土人才支持,做好资源“倾斜”,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长效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开辟“专属通道”,并适当考虑纳入镇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能够放开手脚“使劲干”,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结束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篇三

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篇四

按照厅党组和党委办部署要求,畜牧处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处内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集中学习、自主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原文原句通读通学十九大报告,并积极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积极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按照厅《关于撰写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的通知》,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对“三农”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三农”发展必将开辟新局面,亿万农民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然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到20_年,我国将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并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农业、富裕农民、振兴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如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和路线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遵循。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在农业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与农村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要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持续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一)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与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优质特色产品发展滞后,面临需求结构变化的挑战。

当前居民消费快速升级,优质、特色、绿色畜产品需求明显增加,但畜产品供应仍以“大路货”为主,品牌产品仍不够多,鹅、兔等草食动物及畜禽地方品种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特色优势产业亟待进一步培育发展。近年牛羊肉市场需求日益增大,而全省畜牧业肉牛、肉羊产量仅占肉类产量的2%,与全国平均水平13%的差距很大。目前牛羊畜种和草种两大繁育体系不健全,种牛种羊供应严重不足,牧草种子繁育体系尚未建立,种畜和草种仍依赖从省外引进,成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草食动物育种水平、养殖技术、技术队伍力量远滞后于猪禽。

二是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尚未普及,面临资源环境制约的挑战。

畜禽粪便是天然有机肥,但随着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种养主体分离,种植业依赖化肥,土地板结,畜禽粪便还田利用缺少渠道,排到环境造成污染,畜牧业发展面临环保约束日益加大,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需要成本,养殖场户不愿投入,养殖场未能与周边种植建立有效联系,种养未能有效结合,粪肥无法有效资源化利用,排到环境造成污染。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亮起“红灯”,继续拼资源、拼数量、拼环境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

三是家畜育种缺乏民族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畜禽种业面临着优势减弱的挑战。

省黄羽肉鸡育种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但是猪、牛、羊等家畜育种相对落后,地方猪品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与全国一样生猪品种结构单一,以引进的洋三元瘦肉型猪种为主,核心种源依赖进口,鸭、鹅等水禽育种水平明显滞后于肉鸡。外省畜禽种业发展后发优势明显,种业优势减弱。

四是饲料行业发展进入调整期,饲料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放管服”改革任务艰巨。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环保压力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逐步放缓,不可避免地传导影响饲料行业发展,饲料行业利益空间逐步缩减,大型企业与中小饲料企业竞争力差距逐步拉大,部分中小企业失去持续增长能力,饲料行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才能适应新形势。饲料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个别饲料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仍然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工作,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推进。监管职权下放后,市县农牧部门将面临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如何提升工作效能,做好辖区饲料监管工作,亟待认真研究谋划。

(二)今后努力方向及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处将认真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发展等战略部署,按照“减猪稳禽增牛羊、提升种业强特色、绿色发展保生态、延伸链条提效益”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全省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强种业建设,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1、未来主要发展目标

一是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猪养殖减调并举,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加快推进珠三角和水网地区生猪减量,鼓励生猪企业到外省建立供粤养殖基地,到20年逐步调减生猪出栏量500万头以上,同时加快淘汰小型养猪场等落后产能,将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从61%调高到68%,品牌土猪供给能力由110万头提高到500万头以上。家禽养殖稳量提质,发展优质黄羽肉鸡和地方特色品种,至20年优质黄羽肉鸡出栏3亿只以上,肉鸡规模化率由65%提高到70%。牛羊养殖强基增量,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加强地方特色牛羊保种育种,建设高产优质草场,20年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63万头、54万头(比年增长7%、6%)。饲料生产提质增效,重点支持安全、高效、环保饲料技术研发和规范化大型饲料企业建设,推进饲料行业与养殖企业“厂场对接”,推广配合饲料散装运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至20年,建设1个省(部)级饲料科技研发中心(产学研共建),全省建成100家上规模,安全、高效、环保饲料示范企业,产量占全省总产量达70%以上。

二是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完善扶持政策,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扶持政策,加强科技支撑,强化装备保障,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绿色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到20_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畜牧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上述目标。

2、重点工作

(1)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全省草地资源清查,全面清查省草地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质量和生产利用等信息。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行动,扶持建设草食动物示范基地,开展品牌建设,促进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指导湛江市实施好雷琼黄牛、雷州山羊保种场和种公牛站建设,指导湛江市和阳江市实施好热带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畜禽规模高效养殖,加快淘汰小型养猪场等落后产能,鼓励生猪企业在省外建设持续供应的养殖基地。

(2)着力加强畜禽种业建设。实施畜禽遗传计划、畜禽品种保护开发工程,健全畜禽种业育繁推体系,支持地方及特色品种资源保护及产业化开发利用,推动生猪联合育种创新机制建设。支持“龙头+农场”等模式建设特色畜牧业优势产业区,引导更多企业加大“土猪”、优质鸡等特色产品开发生产力度,满足市场需求。

(3)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48号),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与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考核制度,对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开展考核。

二是完善绿色发展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扶持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在养殖密集区积极培育第三方专业处理机构,打通种养循环通道,整县开展资源化利用工作。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会同省环保厅制定印发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组织各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研讨和现场会等,总结经验,推介典型,因地制宜,深入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技术。

四是加强信息动态管理。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全面摸清掌握规模养殖场废弃物产生、处理和利用信息。组织各地建立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台账,未配套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的,实行“销号制”,因场施策,限期整改,治理一个,销号一个。

(4)大力推进现代饲料业建设

一是强化饲料行业监管。严把生产许可准入关,依法淘汰一批小、乱、差企业,减少企业数量和产能过剩。严格落实饲料质量安全、突出抓好“瘦肉精”、生鲜乳三聚氰胺和皮革水解蛋白等违禁添加物专项整治及重金属超标整治,强化监督检测抽样计划,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切实履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确保饲料质量安全及安全生产,饲料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5%以上,力争饲料产品中“瘦肉精”保持“o”检出,全省不发生重大饲料质量安全和生产事故。

二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积极推进“放管服”工作,重点抓好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提升饲料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畜牧饲料业提质增效。力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饲料行业与养殖企业“厂场对接”模式。

三是着力推进环保、安全、高效饲料的技术研发。支持建设省级绿色高效饲料研发中心,推进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推广低氮、低磷、低矿物质饲料,严格控制铜、锌用量及饲料中总砷含量,构建精准配方技术体系,提高饲料使用效率。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篇五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只有把每个党支部都建设得坚强有力,每个党员都发挥出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全面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筑牢党长期执政的组织“根基”,必须紧紧围绕开展新时代基层党建提质攻坚行动,着力“四个狠抓”,不断凸显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组织功能。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和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用好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平台,广泛运用微党课、新媒体等方式,做到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党的组织生活作为查找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锻炼党性、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熔炉,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严格按照 “六个有”(有标准、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制度、有成效)要求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支部就是一面旗帜。拿破仑有句名言叫:“一头雄狮率领着的一群绵羊,会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实践证明,选好用好一个人,能够强化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造福一方百姓。要完善落实党组织书记“选、建、育、管、用”五个环节工作机制,对各村(社区)在职干部、后备干部进行认真摸排研判,加大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创业人才、复员军人中储备、回引、选拔“一好双强”村级带头人。要建立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五步工作法”“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三种模式”等内容,开展全员培训、精准培训、实战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和带领群众能力。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参与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公开选拔,注重创造条件,打通上升通道,让他们有既有干劲又有盼头。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和标准,注重从80后、90后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不断为基层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

农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要通过党建示范融合扶贫、建强支部引领扶贫、党员创业带动扶贫、干部驻村联户扶贫、第一书记助推扶贫方式构建“党委联支部、支部联小组、小组联党员、党员联农户”的“四联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自我发展。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干部和党员帮扶覆盖、产业帮扶覆盖,推动脱贫攻坚力量再下沉。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篇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经出版发行一段时间了,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常常奔忙于下队入户,忙于各种报表和汇报材料,但是学习是不能掉队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能更好地指导我们开展工作,也让我们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的是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各级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懂弄通,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破解工作难题、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启迪了思想,增强了干劲,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就必须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而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相较城镇滞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新时代,农业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群众有更高的期待,需要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振兴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论,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抽出时间来进行学习,而且要整体地、系统地学习,认认真真逐篇研读、深入思考、深入领会,同时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作为公职人员,我们要永葆初心,无论职务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矜矜业业,扎扎实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交流材料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悟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篇七

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篇八

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部门乡村振兴学习心得篇九

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