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风景谈教案(优秀19篇)

时间:2023-10-15 19:51:15 作者:曼珠 2023年风景谈教案(优秀19篇)

小班教案的撰写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掌握好高二教案的编写技巧,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风景谈教案篇一

2017年全市公开课:

《家乡的风景名胜》

福泉特校

叶宝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福泉的一些风景名胜区名称,知道它们所处位臵,有何代表性观赏价值。

2、能力目标:能够从自身出发,规划旅行参观路线,安全出游,实地体会家乡的美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及结合实地参观体验,懂得家乡美景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景点名称、地理位臵记忆。

2、爱祖国、爱家乡、爱护自然的情感培养。

三、教学方法及准备:

1、讲授法: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心里建立具体风景名胜的形象认识。

2、活动法:组织师生互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景点的具体项目细节。

3、制作ppt: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加深学生获得知识的印象。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多彩贵州”是贵州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歌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舞蹈大赛、国际摄影展等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多彩贵州”挖掘、展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主要是长征文化,阳明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国酒文化,茶文化等!

在“多彩贵州”推动下,各地纷纷挖掘出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宣传各地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旅游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有汉、苗、布依、侗、彝、水等2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76.7%,少数 民族人口占23.3%。福泉是贵州东线、南线旅游第一站。境内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旅游景点众多,是研究古夜郎文化的重要遗址,已被收入《中国名城大词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古城垣历经数百载依旧巍然屹立;葛镜桥、竹王城建筑风格早为建筑学者钦佩;古色古香的张三丰纪念馆和神奇娟秀的福泉山让游人留连忘返;以奇、悠、古、绝名播遐迩的著名省级风景区洒金谷被选入昆明世博园展馆。福泉景点多而相对集中,融文物、神话、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及科学考察为一体,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请 随我一起走入盛景。

(二)福泉市简介:我们生长在这里

福泉市,古称且兰国,为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下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贵州中部,黔南州的北部,介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与瓮安县相连。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属低中山丘陵地貌,西部较高,东部较平缓。东经107°14′24〞-107°45′35〞,北纬26°32′28〞-27°02′23〞。年均气温14.7℃,年降水量1205毫米。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和瓮安县相连。南北最长55.2千米,东西最宽52.1千米。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人口31.39万人(2007年末),有汉、布依、苗等民族,以汉族为多。现辖2个社区、5个镇、1个民族乡:金山社区、马场坪社区、凤山镇、陆坪镇、龙昌镇、牛场镇、道坪镇、仙桥乡。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卫生文明城市。这里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自然景观独特,境内峭壁、瀑布、溶洞、天生桥形态各异,其中洒金谷风景区以其奇、幽、险、古等为特色,是贵州东线旅游第一站。

“风景名胜”解释: 凡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为风景名胜区。

(三)介绍福泉市主要的几个景点:总说分说结合,师生互动结合,部分学生到过一些景点,让他们说说有什么体会。

补充:关于张三丰的传说

从历史上看,不少高人都是在贵州悟道成功。其中著名的一位是王阳明,另一位就是张三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有张三丰在福泉山修炼过,福泉山名声大振,明初就成为蜀中十大道场之一。

草鞋井 在福泉还有很多有关张三丰的传说。相传当年平越大旱,张三丰在福泉山上一脚踏出一口水井,因水井外沿形如一只草鞋,所以被称作草鞋井。只是这只草鞋就算姚明来试都嫌脚小,估计和人猿泰山的脚板尺码差不多。这个“鞋印”有半米多深,终年有泉水溢出,是张三丰为造福平越百姓留下的一处小型饮水工程。

葛镜桥 由于葛镜桥所处的位臵非常险峻,传说葛镜当年历时多年数次造桥都未能完成。葛镜不仅名字听上去和郭靖有点像,办事情一根筋的精神头也颇有郭大侠的风采。张三丰知晓此事后很是感动,于是托梦给葛镜,告诉他在江岸石壁上写有“砥柱”二字的地方下桥基。葛镜第二天到江岸查看,果然发现“砥柱”二字,于是把家里数千顷良田都卖掉,重新招募人手开始造桥。但是造桥时又面临石料不足的难题,此时张三丰让城内百姓每家磨一箱豆腐放在门口,令山神土地连夜加班搬运到江边备用。豆腐就位后,张三丰亲自将豆腐点化为石料,帮助葛镜在洪水到来之前将桥建好。现在去看葛镜桥,其石料仍方整均匀、状如豆腐,当地人又将其称为“豆腐桥”。

2、蛤蚌河景区

简介 位于仙桥乡的蛤蚌河风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这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珍稀动物种类繁多。蛤蚌河蜿蜒曲折自东向西在此流入清水江,水质清澈诱人。景区多峡谷、悬崖和奇峰异岭,“夜郎神妍(姊妹石)”、乌龟石、蛤蚌石等绝世奇观便产生于此。该区区域较大,各段景色奇异不同。如桥景,有情人桥、木桥、逍遥索桥、拱桥等大小33座。如戏水,徜徉在峡谷林间,流水潺潺。喷薄而下的山泉,彻头彻尾的清澈溪水倘若在夏季,会令人情不自禁涉足其中,与水共欢。如猴趣,丛林间,野猴密布,悠然生活于这世外桃源中.此外,景区内还可体验河床林荫 隧道、芦苇映水、峡谷幽静、漂流、篝火狂欢、烧烤等景致,独赏一线滩、岩溶洞、水帘墙瀑布群、银链潭、芦苇荡等景色。景区的餐饮和住宿也比较独特。餐饮主要有鱼、土鸡、羊、蚌等主菜,配有清香可口的农家风味菜.夜宿点有水上中心食宿接待处,以及景区大门处风情别致的木楼、草屋和帐篷等选择。

网友说:整个漂流过程真的与人生很相似,很多时候只能随大流,个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个人的努力只能稍稍改变一下行程的快慢,方向是改变不了的,能稍稍坐稳就行了!

3、双谷“金谷福梨”观光园

观光园距市区6公里,离火车站约5公里,距贵阳龙洞堡机场98公里,交通便利,是黔南州最大的水果种植基地。现路通、电通、水通、通讯通。

“金谷春雪〃花海双谷”梨花节系列活动:梨花节期间,将举办金谷牛王争霸赛、有奖徒步及骑行游园体验活动、旅游运动商品及农特产品展销会等一系列游玩活动,使游客在观赏梨花美景、品尝特色小吃的同时,还能参与各种民俗文化活动。

4、黄丝江边布依寨

江边布依寨位于福泉市黄丝村西南角,面积3平方公里,由上、中、下三个自然村寨组合而成。村寨依山而建,共89户359人。寨前是面积达800亩的田坝,四周峰峦叠嶂,四季如春,当地民族风俗浓厚,独具特色。是一个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5、岔河一线旅游之:高车水库

高车水库位于福泉市岔河,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清水江干流重安江支流上游鱼梁江左岸支流围阻河,距城区9.3 km,福泉至岔河的乡村公路通过坝址左岸,交通便利。是一座以城镇及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观赏路线:从万亩果园的观光步道,在观景台可以看到高车水库坝区全景。往岔河方向公路行走,可以欣赏两旁巍峨的青山、脚下清澈的河水。公路旁居民怡然自乐、垂钓者静心守候、乡村旅游者及骑行的年轻人往返穿梭,人们在这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岔河一线旅游之:古银杏

其高30余米,树径10余米(11个成年人才能合抱)6000年树 龄。该树曾经遭雷击,将树的主干部分劈为几块,树的主干已成空心状,可至今仍枝繁叶茂,林学专家称之为世界之奇。

6、竹王城:并非传说的传说

在竹王城村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村妇在杨老河边洗衣服,一粗大竹子顺流而下直奔她跟前,她将竹子推开,但推了几次竹子都未离开,这时从竹子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她觉得奇怪,便将竹子拖上岸后劈开,见竹内有一肥胖婴儿,她便将婴儿抱回家中抚养。孩子因在竹中诞生,就起名为竹,孩子长大后聪明能干,带领部落的人们从事劳动,后部落逐渐壮大,日趋强盛,竹自立为夜郎侯,这人就是竹王。

《华阳国志》有记载,《史记》对竹王也曾纪录。

(三)小结:

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美丽迷人的地方,是谁建设的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福泉特校

叶宝吉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的授课题目来自于特殊教育教材苏教版七年级的《生活适应》其中一节《家乡的风景名胜》。通过这次上课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和上课过程,我自己的收获也很大,首先是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增强了对自己家乡的深层次了解,同样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作为家乡主人的一员感到高兴和自豪。其次,在备课制作ppt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对信息技术技能的运用和掌握,感到在这个方面还有许多东西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增强自己适应教育科学技术的本领非常有必要。下面从几个方面说说对此次课堂教学的设想。

一、从教学内容上说

这节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所以参考了自己曾经参与过的校本教材的内容并收集了网络资源,在这一节课中,分六个块面介绍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十来个景点。对这些景点的介绍,主要是简略介绍大致情况,具体的参观感受还有待于学生自己有了机会去体验。

二、从学生上说

这些地方学生去过的极少,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这是与他们所在的家庭经济环境及家庭的出行经历分不开的,学生的见识太少、智力程度很低、形象思维极差。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节课只能采取简明扼要的讲授法,用最简单的词语来让他们得到一些粗浅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记忆影像。

三、从教学目标上说

授课班级学生为智力残疾,从学生智力程度上,不可能接收到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只需要学生知道老师所介绍的是自己的家乡,知道一些地名名称及有些什么就可以了。

四、从教学方法上说

我们不能期望学生能有积极有效的参与课堂互动,学生的知识储存器里,空间很大,而存储入口却很狭窄。作为教师,对特殊学生的知识传授,采取的方法只能是最笨也是比较有效的填鸭式的讲授法,通过老师的缓慢的语速、简单的词汇、符合学生经验的想象等教学手段,一点点慢慢的从那个狭窄的入口塞进一些知识,而且还必须反复多次的重复这个动作,这样才符合特殊学生的记忆规 律。

在教学手段上,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辅助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的记忆特点基本上还处于形象记忆,所以我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获得相应景点的信息,他们可以在这些信息中心提取部分对自己来说相对熟悉的东西。

在活动设计上,针对学生虽然说不好、说不对,但是发言的欲望却很强的特殊性,同时也考虑有个别学生知道部分景点。所以,给学生发言的时间相应较多,但是要做到仔细辨别学生发言的有效性,挑出那些学生做有实效性的发言,并适当给予补充纠正及鼓励,以此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五、从价值观来说

让学生了解这是人们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从而树立劳动光荣,只有劳动才会有美好生活的思想。并让学生懂得自己是家乡人民的一员,是祖国的一员,逐渐树立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认为自己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几个方面,学生对家乡福泉有了一定的了解(个别学生因智力程度不在此列)。多数学生对于爱劳动、建设更美家乡有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感情。对于这样的特殊学生群体,不能期望一次教学活动达到多么理想的目标设定,他们需要教师把知识点掰得更细一些、需要教师讲授更加生动形象些、需要教师多次反复强化。

这个课题更需要的是学生的实地体验。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学生对某种美好事物或经历往往记忆深刻、念念不忘。我觉得,这些学生心里也同样有对美好的事物的独特评判及期望。如果具备条件,我们应该把学生带到这些地方,让他们亲自欣赏家乡的美丽,感受自己家乡的魅力。很多学生的家庭因为经济原因或家长本身缺乏这样的意识,不可能为他们做这些事,所以我希望国家、社会、学校来为这一群折翼的天使们创造条件,使他们真正共享伟大祖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风景谈教案篇二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具:线描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当你走过大街小巷,有时你会发现,身边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同学们说说你认为有趣的事,让大家也来分享一下。(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只要我们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你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卷。(揭题:《身边的风景》)

二、讲解如何构图。(以课本第8页范图为例)

1.当我们看风景时,能看见的风景很多,如何来取景呢?

2.学生思考、讨论。

3.取景:双手组成镜框,先观察周围的景色,选取吸引你的部分,仔细观察,确立主体。

4.把你看见的景象用简单的线条画下来。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三、分析范图:课本第9页吴冠中作品和两幅学生作品

1.吴冠中的《山村新居》:从画面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2.你能用美术的语言说说画家吴冠中是用了那些绘画手法体现出你们所感受到的美丽?

四、多媒体展示线描写生作品,学生欣赏。

五、讲解描绘步骤:

1.起稿:根据画面主体勾画草图,可适当进行取舍和位移。

2.深入:对定好的草图进行深入的刻画,可整体考虑也可从局部画起。

六、风景写生练习

1.要求:能勾画出草图并简单对主体进行描绘。

2.指导学生选景写生:

(1)选好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面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

(2)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图。一次画不好,可以反复修改。

(3)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简繁。

七、课堂小结:作品展评。

风景谈教案篇三

1、引导幼儿学习用手印画表现夏天的树,用添画描绘夏天的风景,用暖色表现炎热、用冷色表现凉快。

2、能根据自己对夏天的认识,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作业,体验集体创造的快乐。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夏季特征和周围生活环境的相应变化。

2、每组一张大图画纸,在适当位置画好树干。

3、油画棒、绿色颜料、毛笔。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教师提问:小朋友,夏天到了,你们看到夏天是怎么样的?人们在夏天里穿什么衣服?干什么事?怎样才能凉快些?用什么颜色可以表现出夏天的炎热?什么颜色看上去凉爽些?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小组对夏天的认识和体验,并选出一个幼儿发言。教师总结: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夏天的树叶很大很密,看上去很凉爽。夏天人们穿得很少,喜欢在大树下乘凉、吃西瓜。红色、衬衫、橙色看上去比较暖,可以表现炎热;蓝、绿色看上去比较冷,可以表示凉爽。

2、交代要求,引导作画,师指导。教师:今天我们每个小组来合作画一幅画。我们以前学过手印画,想想我们的小手象不象一片夏天的树叶,我们今天用手涂颜料来印画树叶,再添画夏天的风景。每个小组自己画,先商量好画什么内容,画的时候还要注意颜色是不是符合夏天的特征,怎样画才能使画面更漂亮。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在合作画中互相商量,真确选择夏天风景的颜色,并保持画面清洁,集体完成任务。

3、总结评价,结束活动。展出幼儿作品。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画面谈谈夏天的风景以及对夏天的感受。活动延伸开展“西瓜品尝会”或进行“玩水”等夏天的活动。

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幼儿在亲自作画时非常的高兴,和同伴相互合作的很好,也很团结,更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我认为只要一堂课满足孩子的需求,完成了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风景谈教案篇四

带一些塑料瓶、小铲子等

带一些食物、水、风筝等

选择好交游地点,确定路线。

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知道爱护环境。

感受并发现秋天的特征,秋天里人们的活动。

感受、观察秋天里大自然的美景,体验交游的乐趣。

我们等会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写什么?(不能抢先过马路,不能很多小朋友一起过马路……)

(这一环节让幼儿知道外出须知,出发前的准备)

让幼儿观察田野里的花以及农作物,鼓励幼儿用语言形容那些农作物(如田野里的.花真多啊,田野里的稻谷真是漂亮及了,让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带领幼儿捡树叶,让他们收集外型好看的树叶。捡被别人扔掉的垃圾,维护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幼儿从小就了解要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

(这一环节让幼儿从小就知道要让大自然的景色变的更加漂亮,就要随手不立即扔的垃圾桶的好习惯)

可以事先在树丛中、石头下准备一些小纸条,让幼儿按照纸条上的要求完成一项任务,就有一份小礼物。(这一环节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对秋天的景色更加的喜爱)

把事先准备的风筝、足球……拿出来给幼儿自己玩。

风景谈教案篇五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师生以谈话形式进入主题

1.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什么给你印象最深?

2.学生描述身边的风景。

二.看书中图片,这些景物时怎么表现出来的?

通过写生的方法把身边的景物描绘出来。

三.教师讲解写生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1.取景构图是写生的一个重要方法,把自己选取的理想的景物用取景框取下来。

2.怎样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景物的美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留心观察,细心体味是发现美的一个重要环节。

3.写生作品在忠实于大自然的同时,又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的感情,将感兴趣的景色表现出来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

4.画面要有取舍,在作品中要有亮点,把亮点刻画出来,做到详略分明。

四.学生写生

1.讨论写生步骤,选取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面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

2.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可以反复修改。

3.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生

1.勾出轮廓。

2.刻画细节。

3.黑笔勾线。

二.教师辅导

细节的刻画

三.评价

选取主次分明、构图恰当、细节刻画精致的作品讲评。

风景谈教案篇六

1、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五谷粮食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五谷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重庆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粮食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教学重点

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

奥松板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

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2、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

3、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注: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

(1)学生构思、起草。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

(2)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入理论与技巧性的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留出时间给学生制作。

(3)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

(4)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初次接触五谷画,比较陌生。多数设计课均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较大,往往是制作的时间不够,课上很难有出色的作品。教师巡回讲解指导,参与到学生作品制作中,给予鼓励与学生一起完成。

文档为doc格式

风景谈教案篇七

野外风景写生的教案反思

鄂宇

去夏今秋,在硕果累累和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按着学校领导的安排部署,带领高中班的学生到风景优美、令人陶醉的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画人之家写生基地,以蓝天绿地为课堂,以建筑、自然风光为对象,兴致勃勃开展了风景油画、水粉的写生训练。

新建镇河阳村画人之家写生基地是我校确定的美术教学的第二课堂。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融合,是典型的江南景色,尤其是我驻的新建镇河阳村写生基地,自然景色优美多姿,房屋建筑古朴典雅,绘画元素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同学们油画、水粉写生训练。在写生训练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时间很短,但同学们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绘画热情,新建镇河阳村自然风光的神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跃然于同学们的画中,同学们也把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凝聚在画中,在写生训练中创作了100多幅作品中,有很多画风严谨、结构工整、色调优美的油画、水粉佳作,受到师生的好评。

作为野外风景写生的指导老师,回顾写生教案并经过认真的反思,我感到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油画、水粉风景野外写生,是美术课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聋生美术技艺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写生时学生直接面对大自然直观性强,协调感受表达的能力集中。写生与临摹不同,他不仅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热情,以及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这一点尤其是对听障学生思维开发和兴趣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二野外写生尽管条件很艰苦,为了让同学们多画几幅好画,我们经常冒着风雨,顶着烈日全身心地绘画,虽然过程很艰苦,但同学们兴趣很高,结果很美。通过野外写生训练,我们感到不仅画了些好画。获得了美的享受和快乐,而且对每个人都是一种生活的磨练和意志的`培养,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通过野外写生训练,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指导写生绘画的“三勤”教学法,即1手勤;我每天白天都亲自自画写生要给同学们作指导示范绘画。2眼勤;在同学们绘画过程中老师要经常注意见学生一比一划的举动、及时发现错误,予以改正,使每幅画都在不断修改中进步。3“嘴勤”;每天晚上都要辅导学生绘画进行讲评,还要开展师生互评,对同学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大家在学画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发现自已的责任与价值。

四野外写生时很好的美术教学手段,他不仅激发学习绘画兴趣,使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在作画过程中获得无法言喻的快乐,而且能锻炼色彩感觉,提高捕捉色彩、观察色彩的观察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是改变听障学生在课堂里对色彩感觉迟钝,缺少新鲜感的有效手段。

以上是我在野外写生教学中的反思和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评指正。

10月

msn(中国大学网)

风景谈教案篇八

1、《风景谈》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中心《语文》基础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篇。

2.我想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系统论所强调的整体性、联系性和条理性来把握所教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文体要求和单元要求。这个单元是记叙文单元,重点是记叙的中心和材料,《风景谈》由六幅画面构成,看起来很散,但它们又由议论句子很好的有机的串连在一起正好反映了这个教学重点,很好的表现了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也能反映学生的认识过程,所以安排在第二册的第一单元之首。

3教学目的:

在拟定教学目的的时候,老师心目中必须要装有语文教学大纲所明确规定的总目的,然后再根据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要求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的。据此我就确定《风景谈》的具体教学目的为:

a.理解课文赞美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并发扬他们所代表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b.掌握课文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六个画面之间的联系。

c.掌握课文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

4、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体现课文的教学目的。据此《风景谈》的教学重点应是:

a.掌握每个画面风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关系。

b.掌握每个议论对画面的作用及议论之间的关系。

c.掌握课文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

5、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的确定既要考虑课文本身的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的实际情况故教学难点

a.风景描写与人物描写如何有机联系的

b.作者如何通过议论对人物进行赞颂的

c.哪些词语准确、精练、生动、含蓄

6、教学课时及内容安排

本课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讲解第一幅画面。第二、三幅画面由学生讨论。

第二课时:复习,学生讨论第四、五、六幅画面。总结本文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

学法:讨论法、听记法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老师始终都要考虑到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忌填鸭式、满堂灌,硬塞结论给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很形象:“真正的老师不是让学生观察已经峻工的科学建筑,而是带领他们一起去修筑基础的工程,直到修完科学的大厦为止。”另外,我们老师还要激思增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鉴于以上理论,《风景谈》共有六幅画面,如果依次讲解分析,那就显得平谈呆板。因此,我就根据教学的变式原则,采用教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学法:讨论法、听记法。具体的作法是:第一幅画面由老师示范讲解,其余五幅由学生讨论完成。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一、二、三幅画面风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

教 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

学 法:讨论法、听记法

(一)导入新课

导入时,力求做到先声夺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他们对课文的直接兴趣。

这也与作者生活在重庆有关,为了能在重庆发表,文章只能写得含蓄些、隐晦些。第5页“黄土高原”,10页的“北国”,指的是延安。第6页多处描写了“河”,那就是“延河”。人物活动的描写,诸如欢歌掮犁夜归的人,从“生产”归来、操七八种文音、唱雄壮歌曲的有文化的青年人,在荒山石洞读书的人,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聚会在“茶社”里的青年,还有清晨号兵,都可以让人想到写的是延安人。

(二)、作者简介:

初中阶段学生已读过《白杨礼赞》,对作者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里可让学生介绍,然后老师补充,明确几点;作者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长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曾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其他极有影响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追求》)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三)教学过程:

1、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碎片的叠加,而是首先感知到了整体的现象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无素。据此,我在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之后,让学生速读课文,处理思考练习题一,从而明确六幅画面的名称。

它们分别为庄严妩媚的“沙漠驼铃”、古朴纯净的“高原晚归”、弥漫着生命力的“延河夕照”、清新怡然的“石洞雨景”、注入了“第二自然”的桃林小憩、粗犷刚性的“北国晨号”。这一幅画面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表现了“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在这里也教学生学会利用“阅读提示”,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2.课文分析:老师示范分析第一幅画面(沙漠驼铃)

a.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沙漠的语句。(四顾茫茫一片、平坦、纯然一色、寂静)。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点的两个词语(最单调、最平板)。

b.找出具体描写驼队语句(黑句、安祥而坚定、昂首高步、铃铛“丁当”的柔声、和谐、长方形猩红的大旗)

c.指导学生探讨这一画面所蕴含的意义。沙漠这个大自然是最单调最平板“改变”之巨大,又用一个反问句强调改观后的沙漠就是“风景”。这一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文章具体写沙漠的单调平板,反衬驼队出现后的庄严妩媚。段末的议论,揭示了“沙漠驼铃”这一景观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如果说描写的是“画龙”,那么段末议论则是“点睛”

明确:它形象地告诉人们,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为改观,这就突出了人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表现“人类更伟大”。其次,这样写使文章别具一格,在它的基础上,下文逐一展开画面,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呈层层铺垫、环环紧扣的特色。第三,这样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也体现了本文含蓄的语言特色。

3.学生讨论第二、三幅画面。(分析“沙漠驼铃”采用的主要是接受学习的方法,在耳濡目染之中给学生以思维训练、学法示范),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学生在活动,采用的是发现学习的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运用这一方法也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在学生讨论时,区边巡视指导,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3.讨论学习第二个画面(高原晚归)

a.作者用了“于是”、“又”作衔接和过渡,所以很自然又想到另一个画面来

b.“黄土高原”加上引号,前面又用上“所谓”,后面再加感叹号,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黄土高原加上引号是表示它有特定的意义,需要强调,用“所谓”也是为了突出强调,懂得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这“黄土高原”指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感叹号是表示强烈情感的,用在这里是表示一种赞美之情。

c.写山上的梯田,写山上的植物,是要写黄土高原的特色;穷山秃岭上开出了梯田,黄土高原上种上了庄稼,正好显示了人改选自然的力量。这些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的活动。结尾的歌声描写则着力刻画“种田人”,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敌后能有这样的一份乐土,心情愉快,就是要表明他们是以劳动创造为乐事的人,显示了延安人民的精神面貌。

4.第三幅画面(延河夕照)描绘“静穆的自然”,描写“弥漫着生命力的人”。

a.这里写的是延安的山,延河的水。作者用准确、生动而又精炼的语言去描写景物,夕阳“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构成了美丽的静穆的景色,更好地映衬那些充满生命力的人们。

b.这些人是什么人?

“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说明他们是一群文艺工作者。他们操着“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又用同一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说明他们有着同一目标——抗日,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他们吃的是小米饭和青菜,参加劳动后,手“一律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在生产劳动中认识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所以“兴奋地谈话”,发出“爽朗的笑声”,愉快地在河边戏水。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困乏、一点厌倦,他们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静穆的自然有了这些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当然会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c.第4自然段比第1段的议论推进了一层,由赞美“人的活动”到赞颂“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表达的情感也更强烈了,连用四个“伟大”,加一个“尤其”,还有句末的感叹号,对延安人发的劳动的生活的赞颂。

(四)、小结

1.第一个画面写“沙漠驼铃”,这不是抗日根据地的风景。在结构上,写这一段的目的在于揭示题旨,领起下文。

2.第二、三两个画面是写根据地军民的劳动生活,说明人的活动能使自然改观,人类比自然伟大,写到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风景谈教案篇九

课时:3-4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第2-4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风景谈教案篇十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一)

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欣赏范画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

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体会怎么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

(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

(3)可用多种方法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风景谈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

《风景写生》——钢笔淡彩

二、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学会取景,并运用钢笔淡彩的表现方法画一幅风景写生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

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四、教学难点:

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五、教学教具:

1、在校园内选定一处有特色的简洁面层次分明的景物供学生写生。

2、布置学生携带铅笔、钢笔、水彩。

3、教师准备钢笔淡彩风景作品和示范用品。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出示钢笔淡彩作品,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钢笔淡彩作品分析,指导学生从作品的选材、构图、表现方法等去认识大自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绘画兴趣;认识钢笔也是绘画工具,知道本课是要求用钢笔淡彩作风景画练习。

2、分析钢笔淡彩的特点:

“钢笔淡彩”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线为主,色彩辅之。

a、用钢笔勾出风景画稿。

b、淡淡的涂上水彩色。

c、着色以固有色为主。

3、绘画方法:(教师示范全过程)

(1)取景(运用取景框或用双手做框,选取美的构图。

(2)用铅笔定位置(画面应有前、中、远景,把主要景物放在

中景里,使画面层次多,立体感强。)

(3)用钢笔线条进行刻画。

(4)着色。用固有色薄涂。

三、学生集队到指定的地点写生,教师指导取风景,提醒学生注意透视现象,本节课完成用钢笔描绘风景的大体效果。

四、讲评对构图好,层次分明,形象较准确的作业给予表扬,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水彩用品。

第二节

一、检查、讲评上次作业,导入新课。

二、讲授钢笔淡彩的绘画方法:

1、用钢笔画好景物,对主要景物作细致刻画,远景处理宜简。

弄脏画面,着色可以从远到近。(教师示范)

三、带队到指定地点,进行风景写生,学生着色,教师指导。四课堂小结。

张贴学生作业,共同评议,对主体突出,色彩明快、钢笔淡彩特点强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同学课余多作练习。

风景谈教案篇十二

余江韬奋学校

吴 炜

教学目标:

1、学习祖国传统绘画,传承民族精神,陶冶美好的情操。

2、通过国画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与才能。

3、学习用泼墨法表现荷花,感受国画中的笔墨情趣。 教学任务:

1、能控制毛笔的水份,并用不同层次的墨色来作画。

2、能借助毛笔和水墨的功能来表现自己心中感兴趣的事物。

3、能大胆的挥豪作画,并加入自己的见解。

一、课前准备

1、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水桶、书画毡等。

2、教学相关资料及教师示范用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以诗歌导入荷花,让学生在背诵与荷花有关的诗句中,感受诗人诗歌里,描绘的荷花美。

b、让学生欣赏一些荷花的图片,感受现实生活中摄影家眼中荷花的美。

c、通过欣赏古今国画大师的荷花作品,让学生感受画家笔下的荷花的美,重点介绍张大千、齐白石、八大山人的画,对他们的风格、题材及用笔用墨进行比较,感觉国画托物寄情的功能。

(2)发展阶段

a、教师黑板上示范作品,展示泼墨写意荷花的绘画过程,让学生体会写意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及构图。

b、学生自由练习,老师随堂辅导,画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古典美的意境,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绘画中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自由、轻松的绘画。

c、作品完成后,将学生的部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明白自身画作的优缺点,从而更好的学习国画。

拓展:

1、通过欣赏历代国画大师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国画作品,揭示国画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画的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2、学生课后自行完成2—3幅泼墨荷花作品。

3、查找、搜集与荷花及梅、兰、竹、菊相关的作品,体会画家的托物寄情的意境,并试着临摹一幅喜爱的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让我得到了锻炼,收获了很多。由于平时上惯了野课,课堂较为闲散,从没有注意过教法教态教法,所以一到正式场合就上不了台面,虽然脑子中将课构思的如何如何,但语言组织上却终是跟不上。因为没有底气所以声音较小,上课同事们说我好像是讲给自己听,以至于部分教师建议我这位男老师上公开课时带上 扩音器,想来真是有损我身为一名男教师的阳刚形象,只好将教学中的每一句话写下来背课。想来真是可悲啊!那是对‘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感触特别深。相反学生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却让我从此对他们刮目相看,我的示范过程,四年级的小学生居然能如数家珍的给我归纳下来,让我自己说也说不到那么好,看来我对学生的能力还是很缺乏了解。学生的绘画作品十分新颖,他们并不拘泥于中国画的条条框框,而是加入了许多他们自己的画法习惯及见解,用他们稚嫩的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幅美妙生动的画卷,让我惊叹不已。

通过这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积累了我的国画教学经验。同时也对我自身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大的触动,端正了我的教学态度,提高了我对自身的要求,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进步!

风景谈教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

本课可视为前两节课的延续,既可以作为“近大远小”的实践,又是对“线”造型能力的“举一反三”。而本课所增加的内容也一目了然——取景框。在“学习要求”中虽然提到了自制取景框,但是,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取景框更为重要。这其实涉及“构图”问题。和“焦点透视”一样,其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死知识,而是借助取景感受和体会“构图”对作品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学习提示”中特别强调“注意主体突出,线条组织疏密有序”。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展示三幅不同题材的线描风景写生作品,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景物的选取,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出示学习要求和学习提示。在课后拓展中,展示了两幅创作风景作品,意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师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抒情的音乐和美丽的风景给学生营造出温馨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绘画热情,同时展示几幅线描风景写生的作品,让学生对线描风景写生绘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自然地引出课题。在新课讲授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理解在风景写生绘画中,应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的变化来处理画面,其次安排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取景框的制作方法以及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取景框的使用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取景框,将自己喜欢的风景有主次地进行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取景以及线条的运用进行指导。在作品讲评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使学生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进行修改,使作品更完美。课后拓展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通过利用学生们对熟知的诗句、文学作品或者音乐的联想,进行绘画。

教学建议:

(一)引导阶段

教师:播放歌曲视频《乌苏里船歌》,让学生感受乌苏里江的美景。

学生:听音乐,欣赏美景。

教师:很多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很喜欢家乡美丽的景色,老师这就有几张赵喜云老师的风景写生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教师展示赵喜云老师的线描风景作品四幅,带领学生欣赏线描风景绘画作品)

教师:这些风景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看出来了吗?

学生:是用线的方法画出来的。

教师:这些作品都运用了哪些线呢?

学生:有直线、曲线、弧线、折线……

教师:这些简单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将美丽的风景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也用线描的方法画一画美丽的景色吧!

(教师出示课题——《风景写生》)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自学提示。(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教师小结:通过学生的回答,讲解在绘画时要灵活地运用线条,注意线条的轻重、疏密的排列,同时要注意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面对远处的景物要用较虚的线条,近处的景物线条则要实一些。

2.小组合作:制作取景框。

学生:可以只画出其中的一部分。

教师:面对很庞大很复杂的景物,我们绘画时,对景物应进行取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法宝,有了这件法宝,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选取我们需要的景物了。(教师出示取景框,并将若干取景框分发到各小组)

教师补充:如果在野外写生,没有取景框,我们可以拇指和食指交叉成一个四边形,做一个临时取景框。

3.师生共同研究取景框的使用方法。

教师小结:首先用取景框选取出最喜欢的一处风景,将最喜欢的建筑或者风景中的主要物体放在画面接近中间的位置,注意水平构图或者垂直构图时,景物的排列以及前后的遮挡关系。

4.课堂练习:下面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风景图片,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风景进行绘画,在绘画构图时应注意取舍,主体要突出。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展评:(1)自评——谈谈自己选取了风景图片中的哪一部分景物,如何进行构图的。(2)互评——谈谈作品的优点。(3)师评——教师运用鼓励式的语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或者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进行小结:只要你用心就能体会到,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拿起画笔,将我们身边的美景表现出来!

(四)拓展阶段

请同学们在课下由文学描述或音乐展开联想,创作一幅风景画。

评价建议:

1.能否灵活地运用取景框进行绘画。

2.能否自己构图,画一幅线描风景写生作品。

3.能否运用美术语言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做出评价。

风景谈教案篇十四

课型:造型.表现(线描写生练习)

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具:线描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当你走过大街小巷,有时你会发现,身边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同学们说说你认为有趣的事,让大家也来分享一下。(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只要我们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你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卷。(揭题:《身边的风景》)

二、讲解如何构图。(以课本第8页范图为例)

1.当我们看风景时,能看见的风景很多,如何来取景呢?

2.学生思考、讨论。

3.取景:双手组成镜框,先观察周围的景色,选取吸引你的部分,仔细观察,确立主体。

4.把你看见的景象用简单的线条画下来。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

改。

三、分析范图:课本第9页吴冠中作品和两幅学生作品

1.吴冠中的《山村新居》:从画面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2.你能用美术的语言说说画家吴冠中是用了那些绘画手法体现出你们所感受到的美丽?

四、多媒体展示线描写生作品,学生欣赏。

五、讲解描绘步骤:

1.起稿:根据画面主体勾画草图,可适当进行取舍和位移。

2.深入:对定好的草图进行深入的刻画,可整体考虑也可从局部画起。

六、风景写生练习

1.要求:能勾画出草图并简单对主体进行描绘。

2.指导学生选景写生:

(1)选好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面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

(2)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图。一次画不好,可以反复修改。

(3)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简繁。

七、课堂小结:作品展评。

板书设计:

第4课身边的风景

取景方法:双手组成镜框取景

风景谈教案篇十五

1、根据自己对夏天的认识,互相配合,体验集体创造的快乐。

2、能用暖色表现炎热、用冷色表现凉快。

3、学习用手印画表现夏天的树,用添画描绘夏天的风景。

重点:学习用手印画表现夏天的树,用添画描绘夏天的风景。

难点:根据自己对夏天的认识,互相配合,能用暖色表现炎热、用冷色表现凉快。

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夏季特征和周围生活环境的相应变化、每组一张大图画纸,在适当位置画好树干、油画棒、绿色颜料、毛笔。

一、开始部分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分组进行讨论

1)交流自己小组对夏天的认识和体验,并选出一个幼儿发言。

2)教师总结: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夏天的树叶很大很密,看上去很凉爽。夏天人们穿得很少,喜欢在大树下乘凉、吃西瓜。红色、衬衫、橙色看上去比较暖,可以表现炎热;蓝、绿色看上去比较冷,可以表示凉爽。

2、交代要求,引导幼儿作画,师指导。

1)今天我们每个小组来合作画一幅画。我们以前学过手印画,想想我们的小手象不象一片夏天的树叶,我们今天用手涂颜料来印画树叶,再添画夏天的风景。每个小组自己画,先商量好画什么内容,画的.时候还要注意颜色是不是符合夏天的特征,怎样画才能使画面更漂亮。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在合作画中互相商量,真确选择夏天风景的颜色,并保持画面清洁,集体完成任务。

三、结束部分

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出幼儿作品。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画面谈谈夏天的风景以及对夏天的感受。

风景谈教案篇十六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部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风景谈教案篇十七

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照片、文字等资料直观感受,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运用比喻的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准备好已写的片段文章搜集的几处风景优美的图片

1、导语:我们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璀璨的“东方之珠”。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还欣赏了千岛湖,济南泉城、天安门广场、拉萨的天空等美景。

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天安门广场》一文中,介绍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时是按照从南边——到东边——再到西边的方位顺序进行描写,按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先总写后分写。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2、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风景优美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看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师:把书翻到77页,自己读一读,划一划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写作内容:写一个去过的地方或想去的地方

写作重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

教师总结:刚才小导游介绍时,都抓住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抓特点)

1、选择日记片段中描写景物特点的段落,发现问题。

师:下面我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片段(这是许宸日记中的一个片段):

养马岛的前海有海水浴场,那里有沙滩,有海水,水里有小鱼。

2、回顾课文,回顾把景物写清楚具体的方法。

师:咱们来回顾学过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我把第三段修改了一下。

修改后的第三段:夏天,树木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太阳出来了,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野花。

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野花等景物来描写,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不具体,不吸引人。)

出示原文第三段: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大家一起读一读。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小兴安岭茂盛的大树,浓浓的白雾,太阳发出像利剑一样的金光,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你觉得原文写得怎么样?(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非常吸引人。)板书:写清楚,写具体。

师: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生)

师:是的,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3、针对日记片段,指导说清楚、具体。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我们应该在哪个地方展开进行具体描写呢?

学生讨论。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养马岛的前海有海水浴场,那里有沙滩,有海水,水里有小鱼。

学生试着修改。

出示海水浴场的图片再次修改

这样一修改,就把养马岛海水浴场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了。

1、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的一处风光来写一段话,注意选择其中的2——3个景物,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为学生提供几个家乡美景的图片:养马岛跨海大桥天马广场(学生可以写这两处风光,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地方的风光。)

3、全班展示,评价。

过渡语:同学们把喜欢的这个地方的一处风光写得这么具体生动,相信我们的这次习作“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会写的更出色。

风景谈教案篇十八

带一些塑料瓶、小铲子等

带一些食物、水、风筝等

选择好交游地点,确定路线。

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知道爱护环境。

感受并发现秋天的特征,秋天里人们的活动。

感受、观察秋天里大自然的美景,体验交游的乐趣。

我们等会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写什么?(不能抢先过马路,不能很多小朋友一起过马路……)

(这一环节让幼儿知道外出须知,出发前的准备)

让幼儿观察田野里的花以及农作物,鼓励幼儿用语言形容那些农作物(如田野里的花真多啊,田野里的稻谷真是漂亮及了,让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带领幼儿捡树叶,让他们收集外型好看的树叶。捡被别人扔掉的垃圾,维护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幼儿从小就了解要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

(这一环节让幼儿从小就知道要让大自然的景色变的更加漂亮,就要随手不立即扔的垃圾桶的好习惯)

可以事先在树丛中、石头下准备一些小纸条,让幼儿按照纸条上的要求完成一项任务,就有一份小礼物。(这一环节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对秋天的景色更加的喜爱)

把事先准备的风筝、足球……拿出来给幼儿自己玩。

作业点评。

风景谈教案篇十九

《水墨游戏

(一)》教案

教材分析:

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课是小学第一次接触水墨画,所以本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性能,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

因为面临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主要内容是用笔和用墨两个方面,以及文房四宝和中国画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用笔这方面又分直线运笔、侧锋、滚笔和点笔等多个层次,力争从简到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有序地进行游戏,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和工具的使用。 2.通过尝试练习,体验中国画用笔和用水的特性。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尝试水墨的特性。教学难点:毛笔、水份的控制。教学准备:

教具:毛笔、墨汁、宣纸及其他各种纸影视文件、脸盆、范画等。

学具:毛笔 墨汁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老师也喜欢玩游戏,今天这节课就是游戏课,今天的游戏不光是你、我,老师还带来了几个新朋友——毛笔、墨水、宣纸、水,这些朋友虽然不会说话,但都很有本领,大家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老师一一介绍墨水、毛笔、碟子、宣纸等材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为了看看那个组在游戏中最遵守游戏的规则,老师把我们四个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老师将表扬好的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提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有序地进行游戏,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师生探究:

1、老师示范蘸墨技巧。取出毛笔,轻轻放入墨水中,取出、再在碟子边添一添,画不同的线,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有哪些变化?(粗细、干湿的变化)教师示范,试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毛笔先竖直了画,画出的线很细,用力按下去,毛笔接触纸面面积变大,所以就变粗;毛笔越画笔里含的墨越来越少,所以就越来越干)学生练习。

2、毛笔除了可以竖直了画线外,还可以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教师示范不同运笔,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老师的示范,将新授的内容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得以体现,从蘸墨——添笔——画线——再蘸墨——侧着、点着、滚着、逆着画,有简单的直线到“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尝试不同运笔,这也是本课的重要内容,有简到繁,层层递进。)

3、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与我们刚才画的图片有什么不同?墨的颜色有深浅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又是这样出来的呢?(加水)

4、教师示范:在毛笔中加水、再加水画线、画点……甚至可以在原来不同墨色上重复着画,一层又一层,学生练习,感受水墨变化。

(设计意图:在单色用笔的基础上,学习加水后的用笔变化,拓宽和丰富内容,有层次、有变化,把专业的中国画用笔、用墨、用水、积墨、破墨等的知识分解开来,让学生容易接受,进一步感受水墨画的神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毛笔、墨水、水、宣纸功能的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既是本课内容的小结,又是导入环节的呼应。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主导的地位)

6、学生练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宣纸、毛笔、墨水、水的本领,分小组自由练习,看看谁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前面是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而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放手创作,学生的练习,是对这课内容的小结,又是创作激情和情感的迸发)

7、宣纸、毛笔、墨水、水的本领很大,其中笔墨纸砚是传统水墨画的文房四宝。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练习、总结铺垫,自然引出文房四宝的知识,新鲜而不突兀,容易接受,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

8、今天的游戏结束,谁来给今天的游戏取个名字?——水墨游戏。谁能用学过的拼音把这四字写出来。学生写过后,老师用汉字楷书揭示课题。并小结:水墨不仅可以画画,还可以用来写字,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

(设计意图:给游戏取名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也是本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先先让学生尝试用拼音写课题,老师再示范书写,既新鲜又能自然引出书法的内容,层层铺垫,引起学生极大兴趣)

9、欣赏水墨作品,水墨不仅可以画线,还可以进行造型。鼓励学生课后尝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将传统的水墨技巧情趣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本课的设计主旨接近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征,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特性,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注重兴趣的培养,情趣的形成,让学生在快乐和自由的活动中自由表达和体验。特别是给课题取名字、师生分别用拼音和汉字书写课题,符合、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兴趣高涨,把书本知识进行很好延伸和拓展,效果很好。所有的知识、体验都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完成,让学生形成浓厚的水墨新趣,大胆表达,在活动中体现出愉悦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