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23 08:55:33 作者:曹czj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篇一

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篇二

1、写诗词时要有一个明确的立意。

意境要深远。

2、要突出重点。

抓住事物的本质来写。

诗词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

景要为情服务。

凡是事物都是相通的,就如摄影取景,好的景很多,但要选择与内容相关的景物来拍摄,要不然会显得很零乱,重点不突出。

3、注意句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性,关联性。

整篇诗词前后要逻辑严谨,如一个画面不能同时出现太阳与月亮。

所谓的关联性是当句或前后句之间有没有关联。

句中或句与句之间应步步紧扣,关系紧密。

不要出现脱节。

4、句子忌用熟语,用了往往不能出新。

诗词往往很短,用语要凝练,用一个字能表达清楚的,一般不要用两个字。

如蝴蝶,用蝶能说清楚,就要省略一个字。

5、诗词中尤其是律诗忌用重字,尽量少用叠字。

6、适当的用一些数字,颜色词会使画面生动活泼。

5、注重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

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篇三

诗 如 其 人----读于桂亭励志诗感悟李大中虽然于桂亭的大名在沧州妇孺皆知,他的建树与业绩也有口皆碑,屡见于屏幕报端,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与于桂亭始终无缘谋面,也许是机缘不到,也许是我这个人自馁于身份低微,不敢唐突相扰。

尽管如此,于桂亭精明睿智的风采,坚毅实干的风格,幽默无惧的风度,在我心中是挥之不去的精英风范,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智能人。

我有幸拜读了好友孙明杰先生的《风在沧海雨如虹》之后,如影随形地让我更加真实地、准确地了解了于桂亭,认识了于桂亭。

他对事业非同一般的执着,对人生乐观豁达的知见、关爱自我超越自我的真情实感,以及在体现人生价值上的我行我素,让我不得不重新定位身边的这位中国的哈罗德·杰尼。

起初,受嘱于张广复先生书写此文,心怀忐忑,不敢面对。

当我在《风在沧海雨在虹》书中看到在于桂亭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他自撰诗词、由著名书法家李德瑞先生书写的“海阔天空宇宙间,风云雨雾锦绣天。

天尽头外千帆过,心潮澎湃点江山。

秦迹新墨留千古,是非功过付笑谈。

为老为少苦亦乐,志杰行廉心迹宽。

斗转星移人生促,来去自由也坦然。

事业有成心中静,只争朝夕谱新篇。

”这一章节时,一种由衷的佩服与冲动,坚定了我完成这项任务的决心与信心。

就这首诗而言,仅仅12句,84个字,把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于桂亭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也曾见过不少附庸风雅的老板,他们为了在自己所谓的光环上添加文化色彩,引经据典、拼词凑句,皇而堂之地装点其间,而多数是事与实违、实与人违,不但没有提升格调,反而更加显露出了过多的虚荣与浅薄。

可是当我反复读诵于桂亭的诗后,从内心不由地升起一种更加复杂的敬仰,诗中字字掷地有声,句句推心置腹,让我感受到他的真挚、真心、真实与真正。

说实在的,我对诗词没有过甚的研究,功底很肤浅,只是喜好而已,不好从诗词格律与平仄上妄加评析,只能以我粗陋之见略谈一下读后的感想。

于桂亭的诗词内容既大度又通俗,既谦和又豪放,没有究词缀句的罗列,没有哗众取宠的浮华,只是心有所想、笔抒心声的质朴和我行我素、任人评说的至诚。

一个摸爬滚打于商界与企业之间的领导者,能有此闲情逸致抒发情感,能有此激情舞文弄墨,可见其智慧、行为、修养绝非等闲。

我不是吹捧,单是从字面的气势与情感就能得见于桂亭其人其心。

“海阔天空宇宙间,风云雨雾锦绣天。

”于桂亭为东塑集团题写的宣言是:日出东方 塑造明天一轮东方的朝日,当她喷薄升腾,跃出大海怀抱的时候,除了太阳固有的品质,还独具了飞霞流光、异彩纷呈的神韵,以及更深层次的内涵,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新的希望诞生了,一个充满神奇的造化开始了。

东塑象冉冉升起的太阳,她确立了“以工为主,多业并进“的发展战略。

事业把人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让今天的事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才会把明天塑造的更辉煌。

日出东方的气魄,塑造明天的胸怀,这就是东塑的内涵。

当于桂亭身置山东成山角天尽头海边时,他有了海阔天空的感受,有了海阔天空的志向,有了海阔天空的雄心壮志。

宇宙充其量就是海阔天空的延伸和无限扩大。

有了海阔天空的胸怀就贴近于宇宙之大道,道是世间万物的本原,是智慧的关键,有海阔天空的胸怀就能任凭红尘滚滚、物欲横流,而在任重道远、困难重重中求得万事得力、一顺百顺。

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篇四

在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4、有扎实的诗歌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都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们对诗歌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课前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较好的,课堂都比较成功,老师们大多数从自身的生活着手活跃课堂气氛,得学生们的喜欢。

我认为大多数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课程开始后,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习,再到对话讨论,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学生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并且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本节课的语法重点,很多老师还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改变课本原有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篇五

2015年4月9日,我有幸到菏泽市实验小学观摩了三节各具特色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而今想起,回味悠长,点点体会如潮水般袭心而来。

一、以读会诗,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这三堂课都重视了古诗词的朗读,并采用了齐读、范读、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大声读出韵律,小声品出诗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热忱,点燃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引导学生直接与古诗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学生带回了作者的时代,一起欣赏庐山的瀑布,感受绵绵的春雨,体验楚河的辛苦。

当想象大门被打开,学生就有了飞翔的翅膀,既能飞入文本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又能飞出文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这一系列的想象带给了学生欢乐的体验,课堂上飞扬的神采和迸发的热情以及踊跃的回答,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诗词的韵味。

二、营造意境,让诗意在音乐和画面中流淌

以陈老师执教的《瀑布》为例,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诗意的解读,再配以或空灵或优美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诗词氛围。同时充分挖掘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又读又唱,读出了声,唱出了情,画出了美,让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得到情感启迪,自然而然的就愿意积累课外的古诗词。

三、语言运用,文字迁移,提升语文素养

三位执教教师都贯彻了2011新课标的要求,在品诗诵美的同时,着眼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如在《锄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时间)——(谁)——(干什么),——干得——,我想到——。既注重了对诗歌内容的掌握,重视了语言的迁移和运用。

总之,古诗词教学让我触摸到了语文的温度,语文教学不正是一首流动的诗吗?惟其执着,才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惟其思考,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惟其无私,才能体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他们的优秀更让我反思自己的不足,长路漫漫,不曾止步,向上,依然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姿态;学习,仍旧是我们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惟其如此,语文的人生才会更加绚烂,更加充实。行走在语文的殿堂,愿掬一捧古韵清泉,浸润灵魂,滋润生命,雨润学生。

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篇六

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发展。然而,如何使学生不增加负担,又乐于学习诗文,不再一味死气沉沉的背诵,而换之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记诵呢?下面是我聆听戴建荣老师讲座,来聊一聊他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这是他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的是一种古今结合的诵读形式。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们都是按照“两字一顿”的节奏来教古诗。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诗文朗读便成了“小和尚念经”。由于朗读呈“千篇一律”的状况,缺乏新意,学生对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大大减弱。而戴老师将“平仄”引人诗文朗读,则能扬长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文的节奏感,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平仄”是格律诗中最主要的语音规律。“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样是两字一顿,如果结合了“平仄”,五言诗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长仄短”的方法(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去朗读,韵味就理浓了,古诗的音乐美在此充分体现。

同样是朗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按照“平仄”规律朗读,一句诗中平仄相间,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与“两字一顿”的“普通”朗读方法相比,优势不言而喻。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来吟诵。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当今的诗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吟诵古诗这一教学方法被人渐渐淡忘。而我认为“熟读成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我们的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抑扬的节奏中,学生们曼声而唱,既增强了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深一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诵时如结合一段悠远的民族音乐,如萧、古琴等乐器弹奏的乐曲,更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给学生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古人所谓的“吟”就是唱。古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就是按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的曲,唱出了哀怨别离之情,流传至今。吟唱是吟诵的发展。《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吟诵不足则吟唱,全部是唱,不再是“半念半唱”。优秀的吟唱曲既表现了诗词的声律特点和节奏关系,又加强了歌唱性,能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感情,引起人们的共史鸣。

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谱,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后人谱的曲,如《登鹳雀楼》;有的可自己谱曲,在吟唱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诗词内容的画面,再加上诗文的歌词。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诗情,进入诗境。

在学生吟唱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借助体态语,亦歌亦舞起来。我们常借用手语增加吟唱的效果,因为手语中有字形、有书空、有主动的形象。手语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强,吟唱中再结合手语,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打手语这一环节,由于允许学生即兴发挥、自由表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小孩子们特别活跃。课堂里,孩子们天籁一般地吟唱声伴着他们此起彼伏的手语,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生动有趣的诱人景象呵!

戴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法让我们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但诵读活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文化浸润。万事贵在坚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头脑变得敏锐而智慧,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这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经之道。

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篇七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单周诵读、双周写字),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

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读书大王”等评选活动。

读古诗词的心得体会篇八

在低年级的学生中,知识面窄、语言贫乏,认识的字也不多。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障碍。当引出了课题之后,就要引出课文的生字。引出生字可以直接带出,也可以提问题引出。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首古诗,你们会读吗?”“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自觉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这首诗了。读完后找出生字词,接着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出不会读的字词。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从来都不急着去回答,先问学生有谁知道答案,让会的学生来解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班学生都不会的情况下,我才说:“你们想认识它们吗?”随着学生的一个“想”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到一个高潮。从而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快乐。

熟读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都会把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就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字一句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自己在旁适当点拨。有时,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去翻找工具书,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这样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古诗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去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了诗意,知道作者是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这样我叫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帮助学生创造一个独自在家的情景:“今天,你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现在你一个人在家,外面黑黑的,四周静悄悄的……”“这时你的心情怎样?最想的是谁?”“你在家都那么的孤独,特想你的爸爸妈妈,那你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看着家乡的月亮却不能回家的心情是如何?会想谁呢?”学生会脱口而出:“孤独,想家,想家里的人。”这样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课外拓展的延伸是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以及发现美,表达美。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引出要珍惜家人和朋友以及尊敬老人。“那我们平时要怎样做呢?”这一个问题进一步深入教育。从而达到最终的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们只有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优秀的人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