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调研报告做(精选16篇)

时间:2023-11-18 08:10:28 作者:书香墨 公益调研报告做(精选16篇)

调研报告是对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和阐述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调研报告的案例分析和讲解,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一)辅助性社会管理类岗位。

(二)基层服务类岗位。

(三)后勤服务类岗位。

(四)其他适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资金总量小,公益性岗位开发投入不足。

(二)相关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三)“4050”人员的自身因素影响工作的开展。

(二)规范工资待遇。

(三)加强舆论引导。

(四)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五)加强法制宣传。

(六)完善人员进出机制。

全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调研报告

街道保障事务所开展公益性岗位情况调研报告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也是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支队伍既是一个新鲜的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如何管理好这个新鲜又特殊的群体性岗位人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文化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抽调5名机关干部,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深入到街道的各科室站所和各社区就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由于此次调研工作领导重视,准备充分,调研征求意见涉及面较广,问题贴近公益岗人员切身利益,收到了较好的实效,下面,就文化街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的调研情况思考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目前,我街共接收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56人,其中:调出10人,退休3人,现实际公益岗人员总数43人。主要岗位有劳动就业服务、劳动关系协理、劳动保障服务员、社区保洁、社区城管、司法纠纷调解员和社区残联主席等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零就业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符合条件的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退伍军人、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等等。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分两块,一是xx年6月前每人每月480元;二是xx年6月以后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650元。

为了把公益性岗位人员合理、科学的运用到了街道社区的各个工作岗位当中,充分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文化街积极探索实践了“三化式”管理模式,强化了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合理配备公益岗人员和设置岗位。文化街一班人重视从实际出发,对4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原单位的工作表现、本人现有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员情况和经济收入支出情况等等进行了排查,细致的掌握;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在掌握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尽可能的去发挥利用他们的特点、长处,发挥其长,避其之短的角度出发,按照岗位分工、年龄大小、原来所从事的行业、责任心强弱以及个人爱好等等方面的因素,把他们安排到各个社区的岗位当中,分担社区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综治司法工作、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困难群众的.帮扶等项工作,统属于街道下设的社区居委会和特殊群体,由街道和社区具体管理、分配任务、责任明确、检查考核,最大限度的调度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社区的和谐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加强教育,多方面提高公益岗人员的综合素质。公益性岗位人员大部分是一些文化偏低、家庭困难的同志,他们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企业重组改制和新的形势认识不清、了解不透、掌握不准,为此我们从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采取了强化教育与正常教育相结合、会上教育与会下教育相结合、集中结合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把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社区成员当中,与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样进行管理、进行安排工作,一起开会、一起学习、一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做到了一视同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就是社区的一员,了解掌握我们松原市目前在企业重组、生产经营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做到了以情感人、以德管人、以理服人。通过灵活就业,结合实际的教育,公益岗人员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岗位来之不易,体验到了组织的照顾、领导的关心,认识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作用也真正发挥出来了。

四是严格考勤,着重落实,对公益岗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文化街党工委一班人对公益岗人员始终坚持严格考核、着重落实。街道抽出专人,由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牵头组织专门机构定期的对各个岗位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对检查出来的情况,在例会时进行通报,并报区就业局备案,对表现突出的,纳入半年和年终评先选优之中,对表现不好的,按照管理办法提出批评,并且提出整改方案和下步工作要求,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严肃性,增强了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发挥作用,和谐发展,对公益岗人员实行经常化管理。街道根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做好深入细致的经常化管理工作。首先我们把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与社区委员一样对待,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中、生活中处处关心他们,活动一同参与。每次召开的工作会、谈心会,工作上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其次是倾听他们的对街道和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思想上一些想法和生活中的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工作中把他们当做同事,生活中当成朋友,使他们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们在社区工作时能够大胆管理,严格要求,经常开展不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排查,经常性的调解居民群众的邻里纠纷、民事纠纷、家庭矛盾纠纷,帮助老弱病残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事情,使社区的一些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矛盾得到及时化解。能够以较好的心态、饱满的精力在社区的各个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他们成为我们管理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由于街道对公益岗人员教育管理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就业服务到位,几年来社区治安明显好转、辖区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未发生集体上访事件,为辖区打造了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深受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居民称赞他们是社区的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信息反馈员、工作联络员、劳动就业服务员和生活的贴心员。

三、存在的问题。

二是从业队伍不够优化。一方面是人员素质偏低。由于就业困难群众的自身年龄偏高、并且缺乏工作技能,导致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工作形象较差;另一方面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第三就是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都取消,家庭收入比上岗前没有增加,认为还不如在家吃低保;有些素质较高、有专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工作不安心,有跳槽现象发生。

四、几点建议。

1、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议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目前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县区负责。

3、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对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从xx年1月起,将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每年按松原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增长。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虽然目前公益性岗位还有很多急待规范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区委、区政府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各街镇能够相互支持配合,我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必将更加规范有序。

全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调研报告

自以来,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以开发就业岗位为目标,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以落实政策和加大资金投入为手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增加了就业再就业的数量同时,注重提高了就业再就业的质量,特别是在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帮助“4050”就业困难人员,为他们提供就业帮助。

自以来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141个,其中:开发936个,开发753个,开发452个。目前,我市的公益性岗位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保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安全保卫等方面。开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在市政建设方面开发出来的一些就业岗位,然后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和“先特困,后困难”的原则,优先录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无技术特长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就业困难人员。

自以来全市共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各项社会保险补贴为268.09万元,其中: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各项社会保险补贴124.58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各项社会保险补贴30.68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各项社会保险补贴112.83万元。

三年全市共安排再就业资金2664万元,其中:安排695万元,安排944万元,安排1025万元。由于再就业资金总量小,所以在公益性岗位开发中的投入就不是很足。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主要由再就业资金中进行支出(再就业资金的支出范围包括: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及贴息、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公益性岗位补贴、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公益性岗位补贴占再就业资金的17.93%,公益性岗位补贴占再就业资金的3.25%,公益性岗位补贴占再就业资金的11.01%。

按照现行政策,能够享受岗位补贴的对象为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即“4050”人员,这样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开发公益性岗位上积极性不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开展此项工作有一定难度。

(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联动机制未形成。

在开发公益性岗位时,由于没有一个很好的联动机制,各部门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合力,各自为阵。例如,城建部门主管的物业管理公司招聘的物业管理人员和城市街道清洁人员,公安交警部门招聘的城市交通协管员等部门的岗位开发,由于没有建立一种稳定的信息沟通、工作联动机制,因此都没有很好地将有限的公益性岗位纳入统筹使用的范围,使劳动保障部门未能及时掌握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和用工情况。

(四)有关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由于再就业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有关的政策宣传主要集中在工作开展的.初期,在工作初期虽然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后期宣传工作跟不上,造成舆论氛围不浓,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知之甚少,也极大的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五)“4050”人员的自身因素影响工作的开展。

“4050”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这些与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影响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

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203人,其中“4050”人员2528人。他们年龄偏高,技能单一,就业困难,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没有竞争能力,在市场经营中又缺乏创业能力。只有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对他们进行公益性安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生活和就业问题,这也是各级政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安居乐业是大事,为人民群众谋实事的具体体现。今年的再就业资金将主要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贴,各级政府应加大再就业资金中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比重。

(二)实行多方筹集资金,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

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的从业人员的经费,实行由用人单位出一点、社会保障部门出一点的办法来进行筹集专项用于公益性岗位。对于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4050”人员,用再就业资金提供免费培训、按月给予工资性补贴、符合条件的再给予养老、失业保险补贴。用人单位也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的从业人员的工资进行补助,公益性岗位开发的从业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全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调研报告

第一条为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进一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宁政〔2015〕31号)和宁德市财政局、宁德市人社局《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6〕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主要由政府投资开发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城市非营利性、辅助性社会公共管理岗位和城市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岗位,如: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卫生保洁员等。)。

(一)以开发基层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为主;

(二)以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为安置对象;

(三)符合条件,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兼顾困难;

(四)统一规划、分级负责,保持规模、动态管理。

第四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安排辖区内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

第五条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规模控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需求和就业资金承受能力,合理控制本地公益性岗位规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每年7月底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报下一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当年度公益性岗位资金使用情况和社会需求对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进行审核,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就业资金预算安排。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确定下一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后,应将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情况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

第六条公益性岗位开发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确定的开发计划,征集辖区内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对用人单位申请开发公益性岗位情况进行初审,提出拟核定的岗位数量、时限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标准及资金需求,提交《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表》(附件1),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审核意见,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公益性岗位开发。

第三章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第七条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无经费来源和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a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根据岗位劳动贡献、劳动强度、技能要求等,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和不高于工资指导价位标准确定岗位补贴标准,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有经费来源或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b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

第八条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由当地财政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应由企业(单位)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第九条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享受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前年度已享受过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人员,享受期满后,不再重复享受该政策。

第十条公益性岗位,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兼顾困难”的原则共同负责招聘。具体程序:

(一)方案上报。用人单位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同提出招聘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定。

(二)信息发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广泛发布公益性岗位招聘信息,发布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三)组织报名。乡镇或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应根据招聘要求,积极推荐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人员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也可自行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报名人员应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交《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公益性岗位登记表》(附件2)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创业证》等相关证明资料(原件和复印件)。

(四)推荐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招聘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推荐,并会同用人单位组织招聘,进行面试(如因工作需要可增加笔试)。

(五)拟用公示。公益性岗位拟聘用人员名单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就业困难人员户籍所在地乡镇或社区(村)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六)聘用备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招聘结束7个工作日内将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用人单位或其委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劳务派遣机构,在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之日起一个月内,应与其签订不超过3年的.书面合同,并将劳动合同、《就业创业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用人单位依法处理。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

(二)连续旷工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

(三)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四)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出现解除劳动关系以及自然减员等情况时,用人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报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即停止发放各项补贴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如确有需要,可按规定流程聘用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已满继续留用的,可由当地财政提供适当的岗位补贴。

第十三条对a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按季预拨、季末结算”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a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3);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予以审核,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十四条对b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按季申报”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一季度已发放的岗位补贴和已缴纳的社保补贴。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b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5);

2、《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月明细表》;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申报材料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每半年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十六条在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中,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确保公益性岗位招聘做到“公开公平、兼顾困难”。同时,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七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使用及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虚设岗位、冒名顶替、空岗挂岗、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的,要停止其使用公益性岗位的资格并追回套取的补贴资金,并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对所申请拨付的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我省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并在我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以下人员: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城镇居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包括离校未就业一年以上高校毕业生,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城市规划区内,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30%,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耕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具有宁德市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并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以下人员: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中,男年满40周岁以上、女年满30周岁以上人员;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农村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

第二十条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益社区调研报告

社区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生活环境是构成社会最重要要素之一,“以人为本”是驱动社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念。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通过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志愿者为载体广泛开展社区活动,完善社区服务,促进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动,以此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美满,社会更加和谐。因此在社区不断探索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丰富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努力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社区志愿者的发展道路和方向,我们通过书面汇报和实地调查对全市城区社区志愿者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20xx年,xx市成立社区后,各社区相继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其主要构成包括社区党员、居委会干部和工作人员、社区里退休干部、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先进积极分子,由于这部分人员所组成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具有较强稳定性,与社区居委会联系紧密,因此我市社区志愿者人数基本维持在社区总人口的2%左右,近年根据工作实际和需要,部分社区又相继组建了市民环保队、市民学校、社区文艺队等多个社会团体,社区志愿者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

伴随全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过七年的建设,全市社区志愿者逐布壮大,志愿服务理念渐入人心,广大社区志愿者充分实践“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参与市精神文明创建以及社会各项公益性活动,展现了社区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风貌,志愿者活动已逐步成为人们社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居民之间加深情意、互惠互助的桥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社区志愿者的活动弥补了社区服务功能的缺失。我市社区居委会自成立以来,行政职能在不断强化,截止20xx年,社区居委会已经承担了包括党建、计生、低保、社保、治安等等在内10余项行政职能,严重限制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展,使社区居委会的服务性质相对滞后。为此各社区通过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区共建单位的志愿者以“利民惠民”为核心开展便民设摊、就业培训、青少年教育、组建爱心超市等服务活动,服务项目涉及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家政服务、法律法规、劳动就业、权益维护、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其面向特殊人群和公益性的特点,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累计有4000多人次的市民能从中受益。

2、社区志愿者活动修复了社区公共管理功能的缺陷。社区由于最贴近百姓生活,因此社区居委会在大部分时间都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社区正在通过组织社区志愿者介入社区管理,弥补社区居委会的人员不足和管理死角,例如在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上,社区志愿者巡防队在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对市容卫生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为社区落实整改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社区志愿者巡逻队负责巡视居民区,承担了社区稳定工作,积极维护社区治安环境;由部分小区居民组长和热心人士组成的社区志愿者协调队积极协助社区居委会协调社区的人事纠纷、维系社区的和谐安宁,此外社区辖区单位也积极组织人员志愿参与公共管理,更帮助社区提高了管理水平。

3、社区志愿者活动完善了社区社会保障功能的覆盖。根据报告显示,全市各社区多次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保障居民安居乐业,广泛与困难家庭、优抚对象、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结对帮困,积极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效实现了社会保障功能在社区的延伸,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4、社区志愿者活动提高了社区救灾救济功能的效率。5.12特大地震灾害的袭击让我们看到了我市社区志愿者发展的惊人潜力,5.12地震后,全市社区均遭受重大损失,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各社区居委会殚精竭虑,工作量达到极限,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庞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站在党委和政府身后不遗余力的给予支持,在上千个灾民安置点煮饭的是志愿者,帮助政府运送救灾物资的是志愿者,在物资仓库装卸物资,在居民临时安置点帮助发放救灾物资的还是志愿者,甚至可以看到义务接送的志愿者出租车队,义务送饭的志愿者个体商人。客观的讲,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如果没有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我市的灾后恢复会滞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全市的应急救灾更有效率。

二、社区社区志愿者工作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活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和谐社区建设的更高要求面前还有差距,社区志愿者工作顺应形势的能力尚待提高。从目前来看,制约和影响社区社区志愿者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统一管理。目前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是由市宣传部、团市委、民政局和社区居委会等部门临时组织安排的,志愿者并没有明确个人选择的意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翻开社区的志愿者登记册,登记在册的人寥寥无几,完全无法和5.12地震后志愿者所展现出的惊人规模相比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平时大多数社区志愿者没有进行身份和资质登记注册,其服务内容和功能不能做到定向、定位,只知道是做好事,什么事都行,是一种被动的、盲目的服务。同时,这种服务中存在着岗位分配和分派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了个人志愿服务的色彩,科学的志愿服务理念并没有真正确立。另外,很多社区志愿者参与活动都是比较随机的,临时被指派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很高,但长期坚持参与活动很难。

2、缺乏统一组织。由于没有分门别类的组织机构安排统一活动,志愿者服务资源得不到整合,现在社区里有相当一部分志愿者活动存在着散兵作战、各自为政的现象,这部分志愿者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才能,这一点在抗震救灾中充分体现出来,救灾过程中许多志愿者所展示出来的专业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缺乏组织造成大量优秀志愿者资源的浪费,使志愿服务长期徘徊在无组织的低水平的重复之上。

3、缺乏正面宣传。一是忽视了典型的示范的标杆效应,对志愿者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个人缺乏及时、持续、系统的宣传报道,宣传的手段还较为单一,时间上也缺乏连续性,影响了典型作用的发挥,二是忽视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正面宣传。导致很多居民认为社区志愿者活动形式大于实际,是沽名钓誉、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工作宣传的需要,没有实质内容。志愿者出力但是却无法达到实际效果,只能白白增加工作量,忽视了志愿者活动对人素质的内化作用和对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甚至有时志愿者的义务劳动被质疑目的不纯。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降低了志愿者立志为民服务的热情,使志愿服务逐步失去群众基础。

4、缺乏经济扶持。有些志愿活动需要购置工具、耗材和零件;有的大型志愿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撑。这对于目前社区志愿者而言,并不具备长期花钱为别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经济条件,还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经济扶持和资助。而事实上,由于社会信任度因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很难得到任何社会组织的定向捐助。

5、缺乏相关制度和法律保障。这种松散型、随机型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社会上自发性的一些志愿者队伍,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会受到很大程度地限制和影响,志愿服务事业难以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和信任。

三、主要对策及工作建议。

1、全市应高度重视社区志愿者支持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快速健康的发展。将这项工作目标化、制度化、责任化,做大、做强、做出全国示范;应在社区志愿者组织的组建、培育和运作中,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和支撑;应加大志愿事业的宣传力度,普及社区志愿服务相关知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的精神。社会的认同和理解是志愿者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

2、建立良性运作的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成立“xx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由市民政局主管。在该协会运行初期,市民政局抽调专人进行扶持组织;在各城区乡镇下设社区志愿者分会;在各社区下设社区志愿者总队;在各总队下设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3、建立完善的规范、详细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明确个人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建立志愿者档案分类信息管理制度,整合资源,统一组织和安排各类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从更高层次上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

4、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励机制。给志愿者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和回报的同时,通过开办志愿者“时间银行”,认真对志愿者的社区服务进行计量登记,以便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和回报。以鼓励更多人来参与志愿者事业,积极发展和壮大志愿者队伍,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5、定期组织社区志愿者进行各类业务的统一培训和指导。努力使社区志愿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6、建立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需求者和提供者都要在这个平台上建立互动的交流机制,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效率和功能。

目前我市民政局已经和中国社区志愿者协会取得联系,已成功注册为中国社区志愿者协会的会员单位,即将开通联网全国的社区志愿者注册平台,依据中国社区志愿者协会的规章制度对全市社区志愿者进行统一注册管理,统一分类安排志愿者工作,并通过联网平台向全国报道志愿者的典型事迹,是我市社区志愿者工作步入正轨。

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是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援助措施。公益性岗位主要从事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公益性岗位既避免了直接资金援助的形成的依赖性,也提高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就业能力。目前我县公益性岗位人员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但使自身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也为xx的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辅助性社会管理类岗位。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协管、城市市容协管、城市交通协管、环境卫生协管、园林管护等岗位。

(二)基层服务类岗位。包括街道(乡镇)和社区等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科技服务、法律服务、民政托。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集体部分由就业专项资金承担,个人部分由本人承担。20xx年我县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月集体缴费757.69元/人,月个人缴费295.64元/人;20xx年社会保险月集体缴费864.15元/人,月个人缴费317.86元/人;20xx年社会保险月集体缴费281.93元/人,月个人缴费311.88元/人;20xx年社会保险月集体缴费649.72元/人,月个人缴费281.9元/人。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标准为我县最低工资标准,每人每月1500元,按季度发放。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实行“谁用人、谁主管、谁考核、谁负责”的原则。用人单位承担公益性岗位管理的主体责任,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公益性岗位管理第一责任人,县人社局对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实施监督、指导、检查。每年由县人社局牵头、汇同县纪检委、局等部门,对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

(一)就业资金总量小,公益性岗位开发投入不足。

由于就业资金总量小,所以在公益性岗位开发中的投入就不是很足。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主要由就业资金中进行支出(再就业资金的支出范围包括: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及贴息、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公益性岗位补贴、劳动力市场建设等)。

(二)相关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由于再就业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有关的政策宣传主要集中在工作开展的初期,在工作初期虽然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后期宣传工作跟不上,造成舆论氛围不浓,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知之甚少,也极大的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三)“4050”人员的自身因素影响工作的开展。

“4050”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或缺乏,这些与用人单位对员工要求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型、高素质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

一方面,求职者对自身定位不准,忽视自身实际情况,嫌弃推荐的就业岗位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不愿意上岗,出现“轻松岗位多人争抢,脏累岗位无人问津”的尴尬现象;另一方面,对公益性岗位存在依赖心理,将其理解为“铁饭碗”,个人寻求就业机会的积极性不高。

公益性岗位是一种临时性就业援助政策,不是终身制,更不是一种福利待遇。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年龄偏大,无就业技能,在公益岗位工作三年后,年龄更大且仍无技能,很难从公益岗位上走出去,走向社会后缺乏就业竞争力,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不退出,就又会造成另外一些就业困难人员无法到及时的帮扶救助。

(一)理顺管理_,健全相关工作长效机制,明确各方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制度。

(二)规范工资待遇。要充分发挥浮动工资的激励作用,切实做到基本工资与浮动工资相结。

乡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镇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奋力建设“生态xx”的科学决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景观植物,力争2到3年时间发展景观植物2万亩,打造出荷花农业的特色亮点,创造出荷花农业的效益增长点,目前,全镇已累计发展以紫薇为主体的景观植物4000亩,种植苗木10万多株,建立示范基地5个,成立专业合作社3家,带动近5000余户农户积极参与,预计3到5年内可实现产值过亿元。

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定思路。

随着**工业园的不断发展壮大,亟需一个市场适应力强、收益见效快的产业替代企业周边的传统桑蚕产业和普通农作物。针对这种情况,荷花镇迅速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深入调研,摸排情况,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制定了《荷花镇景观植物发展长期规划》。规划以省级旅游名镇建设为大环境,以生态文化长廊建设为基础,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反复比较,反复论证,选定观赏效果好、经济价值高、适应能力强的紫薇景观树作为主攻方向,既实现农田增值农民增收,又缓解了企业周边村企地关系,实现一举多赢。全镇按照“点-线-面”的思路全面铺开,其中:“点”即在利用绿化节点栽培的基础上,建设4个连片景观植物基地;“线”即在宜保线、荷当线建立景观植物生态绿化带;“面”即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在全镇发展景观植物20000亩,全力创建省级紫薇大镇。

二、借经取宝,疏通思想抓动员。

以得民意的思想,抓好宣传动员工作。为了促使景观植物这一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贯彻到群众中去,专班人员首先从思想认知层面入手,进村入户,分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主会、屋场会、现场会等各种大小会议30多场次。给群众讲解镇扶持和奖励政策,帮助计算成本账,算经济收入对比账,帮他们理清发展思路,疏通思想障碍。先后8次组织干部群众代表100余人到点军区土城乡毛家店村、夷陵区黄花乡军田坝村、荆门市十里铺等地参观,学习他们发展景观植物的超前理念、学习他们的栽植经验、种植模式和土地流转方式,组织参观人员开会讨论,谈收获、谈体会、谈打算,促使参观学习换思想达到预期效果,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种植热情。

三、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抓推进。

充分运用陈宗乾、罗方权、朱培文、郑文等4个种植大户成熟的技术、基地和市场,因势利导,扶持成立了xx荷花紫薇园景观植物专业合作社、xx红叶景观植物专业合作社和xx古海奇石景观植物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发展社员近100多户,栽植面积近2000亩。二是规模流转办基地。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将土地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给经营大户或者合作社,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打造了以窑河千亩紫薇园为首、荷花店、苟家垭、广坪为辅4处景观植物种植示范基地,共计1500余亩,惠及农户260余户。三是大力扶持广发展。制定景观植物扶持方案,按照每株幼苗补贴2元到户,减轻农户成本投入;对连片发展100亩以上的基地,由镇政府统一规划,解决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对于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协助其向金融部门争取贷款资金达200多万元,并由镇政府贴息1—2年。对于在公路沿线栽植景观植物的分散农户可获得政府80%的苗木补贴。

四、优化服务、主动作为抓落实。

以求成效的作风,雷厉风行狠抓落实。

一是软磨硬泡引企业。景观植物专班服务人员多次与xx县七彩园林公司反复商谈,寻求合作共赢模式,极力为农户争取最大利益,从起初的利益**分成到五五分成、四六分成,再到签订购销合同,技术服务承包合同和最低收购价协议。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可以自行销售,也可以统一还销给七彩园林公司,真真实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稳赢模式,充分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增强景观植物种植底气。

二是保姆式服务赢支持。镇专班人员为各经营主体提供贴心服务,全程协助办理合作社登记注册、林木经营许可证,为各合作社落实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用服务来体现政府的真心诚意。在土地流转中,专班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疏通60多户农户的思想,按每亩800元的价格为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土地1000多亩。镇主要领导多次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主要领导协商,为专业合作社落实贴息贷款事宜,共落实启动资金达400万元。

三是多样化培训提技能。全镇统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聘请技术服务人员开展集中培训7场次,印发技术服务手册500多份,参训人员高达1000人次。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和示范基地的作用,采取牵线搭桥、拜师学艺的方法,进行技术指导和一对一帮扶,增强了农户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雷厉风行见成效。按照“三月见初效、半年有看头、一年显成效、两年上规模”的思路,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细化任务到天、责任到人。镇党委书记执行一周一督办,并多次亲临农户、基地,协调解决矛盾10余起,推动我镇景观植物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乡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镇有机关干部25人,其中党员18人,纪检干部3人。全镇有6个行政村1个社区,42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村干部24名,334名农村党员,6个农村党组织纪检小组,18名纪检干部。

二、具体做法。

1、突出重点抓关键,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加强教育,增强落实责任制的自觉性。无论是镇党委会,还是组织生活会,镇党委始终把各项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来学习贯彻落实。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和党政办公会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数次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工作作了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执行省、市、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会议精神,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相关要求。同时,在全镇党组织中开展了创先争优创建活动和党员先锋创建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和廉洁教育。特别是通过深刻剖析一些违法违纪事件,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增强贯彻责任制的自觉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是明确分工,增强落实责任制的主动性。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团结协作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镇党委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监察督促落实,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分解目标,级级落实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按照要求,镇党政主要领导人为总负责人外,我们对镇党政其他领导同志按照分工明确了各自任务,并明确了镇级有关部门和镇纪委组织协调职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工作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了人头,严格实行分管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了机关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认真督查,增强落实责任制的严肃性。为保证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斗争引向纵深,切实抓好督促检查,发现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积极研究治理对策,督促有关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工作各项措施和领导责任制落实到位。

2、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确保了镇党委政府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进行,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突出重点,切实纠正机关干部不正之风。把纠正机关干部不正之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针对一个时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整治。一是认真落实《五通桥区“廉政宣传周”制度》,结合我镇其他工作的宣传,适当拓宽宣传渠道,如与计生办入户宣传,与信访办在街道集中宣传,与司法所在村委会集中宣传等。二是加强督查。镇纪委注重发挥牵头协调督促作用,加强对各纪检小组工作的指导,扎实推进。结合我镇制定的《桥沟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化体系工作规划》,为进一步切实解决村(居)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今年村委会将面临换届,5月份我镇专门制定了《桥沟镇村级干部届期换届审计工作方案》,对全镇6个村—三年村级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了为期20天的财务审计。

(二)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化。一是在完善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同时,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的建设。逐步完善“一站式”代的办制,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行政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加强了对纪检小组工作的指导与督促,充挥发挥纪检小组的职能作用,在各村城乡环境综治治理等工作中,各村纪检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使得各项日常及重大工作更加程序化、制度化、公开化。三是根据各支部工作及干部的实际情况,组织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各支部的班子成员就结合自身实际作出深刻批评,同时相互之间提出意见,通过此次民主生活会,增进了班子成员的沟通,加强了团结,有利推动了工作。

3、坚持督办检查,强化责任考核。

一是坚持执行述廉述责制度。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责任体系,我们坚持对各村社区“一把手”实行述廉述责制度。

二是强化党内监督。一是加强干部监督。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六不准”的规定,进一步加强首问负责、按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加强了对上下班时间、用车及财务经费支出等的督查。通过开展效能建设,全体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的改进了机关和干部作风。二是加大纪检案件督查力度。对群众的举报镇纪委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报党委同意,作出相应处理。目前正在对会云村党员李国荣违法被判刑一事进行调查处理。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做好信访接待工作。我镇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做到了与群众信访工作相结合,与“村(居)民说事”工作相结合。坚决要求信访接待干部认真做好日常接待工作,耐心做好上访人的思想工作,稳定上访人情绪,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及时将受理的信访件转给领导,让领导批示。上半年全镇共受理群众上访25件,其中纪检监察业务内的群众信访案件为零。

4、坚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一是强化学习,增强自律意识。长期以来,无论是镇党委会,还是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镇党政主要领导都坚持参加,认真学习。此外,我们还把自学以廉政自律为重点的各项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是严以律己,坚持廉洁从政。管住自己才能管好身边的人,影响周围的人。我们时时处处注重加强廉政建设,努力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事,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时刻警钟长鸣,处处防微杜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和发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积极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群众疾苦。对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广泛针对部门和群众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加以整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三是严格管好身边工作人员。我们始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务和职权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的规定,对自己的亲属严格管理,要求他们不能谋私,不得接受他人礼金,不得欺压普通百姓,不得为亲朋好友说情谋利。同时,严格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既不为他们谋取私利提供方便和可乘之机,更不为他们违法违纪当保护伞。通过严格管理和要求,我们亲属和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坐不下去,学不进去,加之平时再不注重学习,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知识一知半解、知之甚少,不能细心领会。二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舆论氛围不浓。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忽视了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农村纪检工作人员力量薄弱。镇纪委人员少,且都是兼职,由自身的工作量大,导致其对平时检查、监督工作较少。

四、工作对策。

结合本镇实际,镇党委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加措施、再加力度,切实把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第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帮助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了解责任制的具体内容,掌握责任制的精神实质,明确自己担负的职责,使领导干部能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落实责任制的自觉性。

第二,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打破以往年初部署,年终检查的模式,做到年终检查与平时检查、半年检查及督办检查相结合,与干部述职、考核任用相结合。

第三,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评结果,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对落实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对落实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公益社区调研报告

摘要:1.此次活动我为发起人和策划人,协办人为我的中学同学—其他几所大学的大学生。

2.活动时间为x月xx日至x月xx日的11天,包括前期策划书的撰写,联系社区单位寻求帮助,联系活动协办人以及正式捐书活动。

3.活动获得了社区群众捐赠的近200本旧书,部分送给社区家庭贫困的学生,剩下一部分用于补充社区公共图书馆。

4.这次活动帮助了贫困家庭,丰富了社区藏书,促进了社区和谐,而我也从这次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也有所加强。

5.由于是第一次策划发起这样的活动,没有任何经验的我走了一些弯路也遇到一些困难,但在同学朋友(活动协办人)的帮助下,活动比较成功的结束了。

内容。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毕竟身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所以要让自己面对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增加自己的阅历,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暑假前拿到社会实践表格时,我就萌发了策划一场爱心捐书活动的想法,那时我信心十足,觉得这只是一场小小的捐书活动,程序再简单不过了,写策划书时我想到在我生活的城南社区中,仍有部分家庭生活在贫困中,这些家庭的孩子正忍受着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重匮乏,把书捐给他们,从身边小小的爱心活动做起,同样可以带给人们温暖。

确定了活动主题和目的后,我开始联系中学同学,因为我从未搞过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这类的活动经验。我联系了十几个分别在不同大学读书的同学,他们欣然表示协助我,并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他们的话语让正在迷茫中不知所措的我有了很多信心和勇气,而他们告诉我的很多实践活动经验,注意事项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我再走更多弯路。

活动策划书几经修改,前后共写了四份才敲定了比较满意的一份。当我拿着策划书去居委会盖章,遇到种种困难。那时的我真的心急如焚,几乎想放弃了,没想到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它的准备工作却是如此繁琐而累人,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要考虑到。

我终于在x月xx日那天盖到了同意活动的章,同时,居委会主动表示向我们提供活动所需的长桌、椅子等物品,并会在活动结束后负责将得来的旧书分送给社区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了所有我们担心的问题。“万事具备,只欠海报”,由于第二天就要正式举行捐书活动了,25号下午我抱着两摞海报纸去同学家,从来没有过出海报经验的我们俩折腾了整整一个下午才终于出好了两张海报。

x月xx日活动当日,除了我之外来自那七所大学的我的十名同学过来协助现场活动,其中四名男生,六名女生;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半,但我们从八点半就到达了活动现场——我们城南新村中心晨练中心的大转盘。男生负责去居委会搬长桌和椅子,我们女生则在现场张贴海报,进行活动前的宣传。九点半活动正式开始后,忽然有城管人员过来,我们拿出居委会盖了同意印章的策划书给他看,他才没说什么,转身走了。我们在放心之余又学到一些活动经验,那就是活动一定要得到相关部门的书面同意,比如盖章什么的,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当作非法活动处理掉。

那天驻足的群众很多,但很多人竟把我们当成是大学生卖旧书的活动,我们仔细看了一下海报,才发现海报上忘了把最重要的活动信息“捐赠旧书”写上去,真是忙中出错。修改海报肯定是来不及了,结果那天我们十个人站在活动现场口干舌燥的向每一个前来询问的居民一遍遍解释,一直到下午一点半,心里直犯晕。

那天我们收到近200本捐赠的旧书,虽然数量不多,但活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事:年龄最小的捐赠者是一个三岁的小男孩,由他八岁的表姐领过来,当他很郑重的把一本连环画交到我们手中时,他脸上那认真而自豪的表情让我们无比感动;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妈妈,一下子捐了三十几本书,我们恳请她留下姓名时,她只是摆摆手微笑着走了……很多很多事情,现在一想起来我的心里还是暖暖的。

这次活动算是比较圆满而成功的完成了。活动前期繁重的准备工作让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说是一回事,真正实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没有什么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全心付出;在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困难,会出现错误,我们都要坦然而正确勇敢的面对,切不可半途而废;个人能力有限,所以应该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必要时积极而诚恳的向他人寻求帮助。

这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增强了我的自信心,给我原本空白的实践经验经历填上了重要的一笔,而且捐赠所得的旧书送给了需要它的贫困学生,更让我的心灵得到教育和洗礼,让作为大学生的我开始一步步承担起对这个社会应尽的责任,在社会实践中证明和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1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个月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也知道了: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里哪里的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的。不是让社会来适应自己,只有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才行!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处世的能力。让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我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让我们面对社会更加自信。希望以后学校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从各方面锻炼我们!

公益招贴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的增高。新中国成立^v^亲自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命名解放,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直到20xx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为2211万辆和2198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和.这些数据都在说明我国汽车的产销量还在不断的增长,将来汽车的保有量将大大的增加。机动车保险业务也随之的到迅速的发展。1983年将汽车保险改为机动车保险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性。在1980年至1999年的20年间,全国保险市场承保的机动车辆从7922辆迅速上升到万辆,总保险费也从人民币728万元猛增到人民币306亿元,赔款支出人民币亿元,赔付率为.从此以后,汽车保险就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保险种类。

2.选题的意义。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汽车也逐渐的成为了普通家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保险专业开题报告范文保险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我国汽车还在不断的发展阶段,预计将来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将是个很大的数字。汽车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工地作业等带来很便捷的作用,但是其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是不可忽略的。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为了保障交通事故中人生,财产安全,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汽车保险业务也就应运而生。汽车查勘定损岗是直接接触标的车,对交通事故、汽车损坏等汽车保险把守第一关。

一般的情况下保险理赔中涉及到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两个角色。保险责任是根据保险条款中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来确定。不同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和免除责任又是不相同的,不同保险公司的定损标准有差别。保险业务想要在市场扎下的筋基除了有一个大市场的需求之外还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是公平、公开、公正,又能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955年到1980年相隔25年之久,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国外汽车保险行业的制度相比于国内还是先进很多的。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运用到汽车保险业务之中。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车险现场查勘定损方法势在必行。

论文应完成项目。

(1)国内外汽车保险查勘定损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2)国内外汽车保险查勘定损的工作特点对比分析;。

(3)我国汽车保险查勘定损工作的人才构成、行业规范、行业范畴等要素分析;。

(4)车险查勘定损工作内容细化分析;。

(5)车险查勘定损岗位的操作方式标准化研究。

拟解决关键问题。

1.查勘的调度流程是怎样的。

2.如何判断事故的真实性。

3.查勘员需要懂得的交通知识与整个赔款程序。

4.定损员拍照的技巧。

5.判断零件修复还是更换的标准。

6.定损员如何入单。

1.选题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各种学术文献,全面的了解车险现场查勘定损的方法。

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社局20xx年开展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通过座谈、电话咨询等方式,对全乡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xx年起,开展了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工作,从20xx年至20xx年有30人享受了公益性岗位补贴(含各村劳动保障协管员),主要岗位有劳动保障、圩镇保洁、计生、公共卫生服务、基层民政、基层财政等,安置对象为: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家庭困难的残疾人等。20xx年有18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均在岗。

我乡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乡政府提出,经市就业局审核同意后,我乡再进行公开招聘,乡劳保所与受聘人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工作人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后,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心圩镇脏乱差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多数新农保协管员发挥了作用,能够积极宣传新农保政策,征收新农保资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公益性岗位没有实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无法实现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

2、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偏低,工资主要是由就业局支出,每人每月给予300元至700元的岗位补贴,仅凭这一点补贴解决其工资是远远不够的,而乡镇财力有限,无法保障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能够同劳同酬。二是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何时能涨工资、涨多少都没有一个预期。

3、从业队伍不够优化。一是素质偏低,缺乏工作技能;二是工作积极性不太高,主要表现在:有的认为公益性岗位反正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只是为了安置他们,做不做事无所谓;三是队伍不够稳定,因为每三年就要换人,导致有些人工作不安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尤其是村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三年时间刚刚熟悉工作又马上到期,会影响新农保的征收。

4、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较多,而公益性岗位有限,供需存在矛盾。

五、建议与对策。

1、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使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2、加大公益性岗位考核机制,加强考核。比如对新农保的征收,每年年初农保局就要与协管员签订协议,按工作成效发放工资,而不是等到征收工作进入尾声,进展不大再来停发工资。而且各村征收进度不一,如果搞一刀切,很容易挫伤积极性。

3、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并不是一种福利待遇和救济手段,而是政府开发的就业岗位,是服务社会公众的一种劳动岗位,只有通过劳动付出才能获取劳动报酬;引导从业人员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只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岗位,其工作待遇不可能很高,不要出现攀比等现象。

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也是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支队伍既是一个新鲜的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如何管理好这个新鲜又特殊的群体性岗位人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文化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抽调5名机关干部,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深入到街道的各科室站所和各社区就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由于此次调研工作领导重视,准备充分,调研征求意见涉及面较广,问题贴近公益岗人员切身利益,收到了较好的实效,下面,就文化街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的调研情况思考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目前,我街共接收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56人,其中:调出10人,退休3人,现实际公益岗人员总数43人。主要岗位有劳动就业服务、劳动关系协理、劳动保障服务员、社区保洁、社区城管、司法纠纷调解员和社区残联主席等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零就业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符合条件的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退伍军人、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等等。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分两块,一是xx年6月前每人每月480元;二是xx年6月以后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650元。

为了把公益性岗位人员合理、科学的运用到了街道社区的各个工作岗位当中,充分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文化街积极探索实践了“三化式”管理模式,强化了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合理配备公益岗人员和设置岗位。文化街一班人重视从实际出发,对4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原单位的工作表现、本人现有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员情况和经济收入支出情况等等进行了排查,细致的掌握;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在掌握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尽可能的去发挥利用他们的特点、长处,发挥其长,避其之短的角度出发,按照岗位分工、年龄大小、原来所从事的行业、责任心强弱以及个人爱好等等方面的因素,把他们安排到各个社区的岗位当中,分担社区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综治司法工作、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困难群众的帮扶等项工作,统属于街道下设的社区居委会和特殊群体,由街道和社区具体管理、分配任务、责任明确、检查考核,最大限度的调度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社区的和谐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加强教育,多方面提高公益岗人员的综合素质。公益性岗位人员大部分是一些文化偏低、家庭困难的同志,他们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企业重组改制和新的形势认识不清、了解不透、掌握不准,为此我们从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采取了强化教育与正常教育相结合、会上教育与会下教育相结合、集中结合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把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社区成员当中,与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样进行管理、进行安排工作,一起开会、一起学习、一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做到了一视同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就是社区的一员,了解掌握我们松原市目前在企业重组、生产经营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做到了以情感人、以德管人、以理服人。通过灵活就业,结合实际的教育,公益岗人员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岗位来之不易,体验到了组织的照顾、领导的关心,认识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作用也真正发挥出来了。

三是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对公益岗人员实行制度化管理。按照松原市和宁江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实际思想现状,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实施方案》、《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末位淘汰制度》等规章制度。街道与每一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了岗位用工协议书,在协议书中明确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责、权、利,使每一位公益性岗位的同志工作有目标,思想有压力,管理上有办法。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加强了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有效促进和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街道的各项管理有序开展,顺利实施。

乡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20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财社122号),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八类人员,即: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困难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单亲(丧偶)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人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现役军人家属、公安民警家属中就业困难人员;企业军转干部;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目前,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共计1436人,其中:

1、市公安局警察员715人。

2、市劳动保障局协理员316人(含军转干部家属12人)。

3、市计生委计生专干212人(含企业军转干部10人)。

4、市民政局低保专管员74人。

5、市行管局保洁保安员70人。

6、市统计局统计专管员38人。

7、市行政服务中心保洁保安员11人。

我市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三块构成:一是岗位补贴,按我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由的每人每月350元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540元(扣除社会保险个人承担部分后实际领取410元);二是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各用人单位发放的奖励、补贴等。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各有不同。

1、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量和业绩考核,警察员工资从430元—1000元不等;

2、市计生委计生专干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从4月起,相山区计生委给予本区75名计生专干每人每月60元奖励性计生补贴,街道对工作突出的计生专干也有奖励。

另外,1998年计生委联合市人事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名大中专毕业生计生专干,工资薪酬不在公益性岗位补贴范围,享受普通社区干部待遇,工资由市财政定额专项下拨,不足部分由相山区政府承担。目前工资待遇1000元左右,并且仍有每年5%工资增长幅度。

3、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就业再就业财政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给予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乡镇劳动保障专职工作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岗位补贴。市劳动保障局协理员每人每月实发工资610元。

4、市民政局低保专管员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

6、市统计局统计专管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30元;

7、市行政服务中心保洁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00元;保安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60元。

业务主管部门按月提供工资名册,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批,由市财政根据公益性岗位从业人数将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拨付到用人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委托银行以存折形式按月支付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

主要是采取业务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逐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业务主管部门自主进行公开招聘。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础台账和人事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变更,必须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市劳动保障和市财政部门审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公益性岗位待遇不均衡。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同样是公益性岗位,计生专干、民政低保员、劳动保障协理员和公安警察员的工资收入不同,差别较大,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攀比,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办法不健全。目前,公益性岗位由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用人单位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直接分派到街道(乡镇)社区,人事、工资等管理与街道(乡镇)社区脱钩,造成业务主管、县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人、岗、事”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有些部门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被长期抽用从事其他工作。

三、建议。

(一)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议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暂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县区负责。

(二)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把好“入口关”,从严控制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规模。今后,因特殊工作需要增加公益性岗位的,须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变更时,应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完不成工作任务或违反劳动纪律等规定的人员,及时使其退出公益性岗位。

(三)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对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从1月起,将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统一提高至610元,各用人单位取消现行的各种福利、津贴。1月后,各用人单位不得擅自以各种形式发放各类补贴。公益性岗位工资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每年按淮北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增长。

公益诉讼调研报告范文

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__在会上专门对建立这一制度作了说明,突出强调“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也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_常委会加强了公益诉讼检察立法保障,xx年7月做出决定,授权在13个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xx年6月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正式建立这一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对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新要求,省、市_会先后听取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专项报告,专门做出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决定。根据省高法、省检察院《关于实行省内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集中管辖的规定》,从xx年9月1日起,所有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的起诉归xx铁路检察院集中管辖。

检察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两大领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五大领域;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精神,经xx省_会授权,检察机关在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交通安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不特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工作。xx年以来,xx检察院认真领会_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系列要求,积极落实公益诉讼检察制度顶层设计要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基本情况。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四)抓宣传、抓引导、提升办案影响力。结合办案敢宣传、会宣传、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公益诉讼,提升影响力,积极助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下一步将制作“公益诉讼小卡片”发放到社区及村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并支持群众积极反映问题和情况,形成检民合力,实现区域共治。挑选区域影响较大案件举行公开听证会,以取得更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公益性岗位调研报告

广西公益性岗位开发至今,极大地发挥了促就业、保稳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开发缺乏规划、管理不太规范等问题。为准确掌握广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情况,我们深入单位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总结分析了广西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原因。

广西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有:社会公共管理类,包括社会保障协管、交通协管、社区治安联防协管、环境管理、物业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社区公益类,包括街道(乡、镇)或公立医院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敬老院后勤服务岗位,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包括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1.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开发从20xx年开始,初期主要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和破产需安置人员的就业问题,后逐步扩大范围。现安置对象含以下五类人员:残疾人员、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连续12个月以上人员(含高校毕业生),及其他难以实现就业的情形(如因失去土地或因重大自然灾害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水库移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

2.岗位开发情况。据调研统计,20xx—20xx年,广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数量234598个,其中:社会公共管理类51996个,占22.16%;社区公益类48618个,占20.72%;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20376个,占51.31%;其他13608个,占5.8%。

截至20xx年底,共有公益性岗位35716个,分布如下:社会公共管理类8395个,占23.5%;社区公益类5853个,占16.39%;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9294个,占54.02%;其他2174个,占6.09%。

1.管理模式。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坚持“公开招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在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服务中心承担具体日常事务,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的核拨,用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并出具所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数量、劳动报酬等相关资料,经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并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工种安排、工资(含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办理社会保险等业务。

2.劳动合同期限。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合同期满,公益性岗位人员经用人单位考核,考核合格者,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劳动合同;考核不合格者,用人单位终止其劳动合同,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据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含五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三年。

3.享受补贴人员情况。从调研统计数据来看,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平均比例为78.5%,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详见表1)。

4.工资收入水平。广西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主要由岗位补贴和单位补贴组成,从调研情况来看,岗位补贴高的地区单位补贴相应要少,而岗位补贴低的地区则利用单位补贴来补充(如玉林、百色、河池等地),两者之和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当。其中,岗位补贴标准由各市规定,至20xx年,最高补贴标准为来宾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30%),其次是桂林市(120%)和柳州市(110%),其他市最高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部分市对从事脏活累活、技术类岗位和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每月有50—150元的补贴增额;单位补贴除少数地区有明确标准(如玉林、百色两市不低于200元,河池市一般人员不低于300元、大专生不低于400元、本科生不低于500元)外,其他地区均由用人单位确定,额度偏低,且没有保证,对提高在岗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促进不大,因此广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资金使用情况。

1.岗位补贴标准及社保补贴项目。

广西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以当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限,有两种补贴方式,一种是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岗位补贴。广西大部分市采用这种办法,除柳州、桂林、来宾外,其他市按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另一种发放形式是按岗位(或类别)确定补贴,如钦州市勤杂类岗位补贴900元/月,技术类岗位补贴950元/月,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以1100元/月的补贴标准发放;梧州市专职协管员(含劳动保障协管员、学校安全协管员、交通安全协管员等)的补贴标准为950—1000元/月。

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四类,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据调研统计,20xx年至20xx年间,广西共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19826.38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73081.87万元。20xx年开始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支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比例较小,为15.17%,随着开发规模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占专项资金支出比例逐渐增大,到20xx年底,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达63.53%,上升趋势明显。

(1)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先垫资发放,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公示后将审核意见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资金拨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

(2)社保补贴:用人单位按规定先缴纳,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保征缴机构出具的缴费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审核公示后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然后从就业资金专户划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补贴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岗位补贴按月申报,社保补贴按季申报。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规范化。

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就业援助的一项硬性指标,加强领导,统筹开发。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实行阶梯式管理模式,对公益性岗位做到定岗、定责、定位,基本实现了人员管理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常态化。

建立准入机制,遵照“本人申请、社区推荐、公开招聘、严格考核”的程序,对应聘人员进行逐级审查,严把入口关。逐步探索建立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原则、标准和方法,依照工作业绩、日常表现、服务质量等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对表现较差且无改进的实行解聘或劝退;鼓励对在岗位上作出积极贡献、良好业绩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岗位服务专业化。

针对大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的实际情况,从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技能教育,坚持“一岗多能”原则,结合社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服务项目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知社区服务内容,提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借助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引导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员通过创业改变生活现状。

(四)建立弹性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设置科学化。

一方面立足实际创新开发管理方式,对公益性岗位进行科学细致的设置,细化残疾人服务、助老服务、信访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个板块,按需设岗,尽量整合公益性岗位职能,确保有岗有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扬长避短,将其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1.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没有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有的用人单位人为设置条件,在工作技能、工作时间、工作纪律等方面要求苛刻,而有的用人单位又放弃标准,“过严”和“过松”同时并存;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岗人员怠慢松散,用人单位疏于管理,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未能得到规范实施。

2.缺乏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基本都是按固定标准发放,单位补贴大部分没有落实,有部分单位制定了处罚措施,却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导致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思想。

(二)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1.缺乏明确有效的管理办法。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公益性岗位人员身份尴尬,业务上受市、城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直接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安排,行政上隶属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目前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有劳动保障管理员、医保专管员和其他部门(系统)设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存在着条、块分割,劳动保障协管员除做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城区政府、街道办、社区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甚至占用了较多的休息时间,但相应的补休、加班费等福利却得不到保障。

2.导致新的失业问题。按目前政策规定,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发放期限一般为3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5年),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都是就业困难人员,3年期满后年龄增大、再就业更加困难,解聘后再次登记失业,成为新增的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了周期性失业问题。

(三)工资待遇不太合理。

1.工资待遇整体偏低。由于用人单位效益不同,单位补贴难以统一标准,补贴发放缺乏政策约束,大部分地区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随意性较强,时发时停、时多时少,额度都不高,且不能按月发放;岗位补贴一般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也有部分地区适当提高了标准,但额度不大),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整体上比较低,平均水平略高(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从业人员待遇不合理。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差异,同类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存在待遇不均衡和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往往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而环卫、护工等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甚至比部分其他岗位待遇差,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相互攀比、在岗不在心的现象严重。

3.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基本由政策约束,时效长,缺乏灵活性,在岗人员缺乏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工作积极性受挫。随着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持续上涨,一成不变的工资水平难以维系开支,部分困难家庭依靠这点收入维持生活显得尤为吃力。

(四)从业队伍不够优化。

1.人员素质偏低。公益性岗位招聘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偏低,随着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平台网络建设的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逐步淘汰复杂、低效的人工办公方式,在岗人员大多因历史原因和自身条件,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传真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越来越不适应业务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服务水平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2.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由于公益性岗位数量多、分布散、涉及面广,管理部门缺乏与用人单位经常性的有效沟通,使得公益性岗位人员缺乏监督,公益性岗位在用人单位又属于不占编制的服务人员,用人单位往往疏于管理,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缺勤、脱岗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目的是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不做事无所谓。3.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取消,收入起色不大,工作却增加不少,认为还不如安心在家吃低保;环卫工、敬老院护工等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岗位,由于工作量大,而待遇与其他岗位相差无几,导致从业人员工作不安心,人员流失严重;有些素质较高、有专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跳槽现象多。

四、对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基础性工作力度,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实行实名制联网管理,动态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增减变动和劳动报酬、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发放等情况;进一步明确职责,并细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

(二)完善管理制度。

1.扩大公益性岗位设置范围。将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范畴,扩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渠道,由政府被动开发岗位,转变到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上来。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参照公益性岗位的标准给予补贴,由政府、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研究制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就业期满3年后的政策衔接。

3.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的调控作用,通过定期发布地区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等措施,合理确定工资增长目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使从业人员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探索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工人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对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工资总额内按技术等级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

1.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向、技能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使其在岗会工作、退岗能就业。

2.以岗定薪,留住人才。对一些技能要求高、技术性强的岗位,适当提高岗位人员工资待遇,留住有技术、工作能力强的人员。

(四)加大资金扶持。

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及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地区给予适当的照顾,支持各项就业政策特别是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落实,促进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