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精选8篇)

时间:2023-09-02 04:10:30 作者:笔砚 2023年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精选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篇一

同志们:

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力的增长,县委、县政府对民生问题尤为重视,通过一系列的便民、利民的惠民政策,强力推进扶贫攻坚,不断加强社会救助,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我县农村贫困面大,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基础比较薄弱。做好农村低保工作,保障好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是构建和谐紫阳的重要基础。党的“xx大”把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写进了党章,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内容。更加关注民生民利,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新形势下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谐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只有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缓解发展差距,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有助于改善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缓和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各级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维护每个人的生存权。贫困群众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权,如果贫困群众吃不饱、穿不暖,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就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社会公平也难以体现。相对而言,在社会各阶层中,农民生活最苦,生存环境最差,理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农村低保实际上就是农村困难群众的一条“生命保障线”,政府通过必要的救助,保障农村贫困群众衣食无忧,可以让农村困难居民从此和城镇困难居民“同享一片蓝天”。让他们平等地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施农村低保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从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切实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切买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努力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是紫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县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大,贫困面还比较宽。目前,全县未脱贫人口还有7.5万人,五保对象3439万人,年人均纯收入在693元以下的还有3万多人,他们的生活还相当困难,加之我县自然灾害频发,每年因各种灾害需要救助的人很多,救助对象多,且居住分散,保障资金发放难度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率先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对因病、残疾、年老体弱等原因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稳定的生活救济,保障农民群众逐步过上宽裕的生活,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低保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当前农村工作一项重要任务,下定决心、加大投入,扎实推进。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规范程序,公正办事,把农村低保这碗水端平,尽力让最需要保障的人都能沐浴到低保政策的阳光。

在全县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全县工作目标是:在全县范围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在12月底前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标准由原来的625元提高到693元,保障人数由原来的1.5万人增加到3万人。保障资金从1 0月1日起按季度发放到农村贫困群众手中。人员增幅大,工作要求高,各乡镇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确保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实施。

(一)科学制定标准,实行分类施保。科学合理的制定农村低保标准是实施农村低保的重要依据。保障标准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如果标准过高,财政难以承受,也容易使一部分人产生依赖思想。如果标准过低,不能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低保制度就达不到效果。按照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公布的温饱线,即年人均纯收入693元的要求,省政府要求按照不低于693元确定保障标准。根据我县农村居民吃饭、穿衣、医疗、上学,适当考虑用电、燃料、通讯等费用,县上确定今明两年我县农村最低保障标准不低于693元。补差标准年人均补助不低于300元。根据我县实际,保障人数控制在农业总人口的10%以内。由于低山、中山、高山等不同的自然条件,农民人均纯收入差别较大,享受农村低保的人口比例应有所区别。各乡镇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纳入保障的人口比例。同样在温饱线以下,农村贫困居民的实际贫困程度差异很大。为此,我们在执行中一定要分类施保。对痴、呆、傻、残等民政救济对象要予以重点保障,补差标准相对要高;对生存环境恶劣或因其他原因致使生活暂时难以维系的一般贫困户也要纳入保障范围。分档补差一定要简便易行,且不可太多太细,难以操作。究竟怎样分档,县政府实施意见明确,按月人均30元、2 5元、2 0元,年人均360元、300元、240元三个档次子以分档补助。由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很难精确核算,具体执行中一定要以就近靠挡的方式给予差额补助。

(二)合理确定对象,务求应保尽保。保障对象的界定是低保工作的核心。农村低保对象的确定理论上要求要以家庭收入为依据、但是实践中家庭收入核算很难操作。农村贫困居民量大面广,居住分散,派干部一家一户计算家庭收入不太现实。农村家庭收入结构比较复杂,即就是核算出了家庭收入,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很难把握。但是村民群众之间祖祖辈辈在一起居住,谁家富、谁家穷村民最清楚。究竟怎样确定农村低保对象才算合理?首先要依靠群众,搞好民主评议。村民民主评议要把握好参与人员的范围,人员过多,人多嘴杂意见难易集中,人员过少,评议结果很难保证准确、公正。因此,我们要求,村民民主评议要由村干部及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同参与,人员7——9人为宜。决不可光凭村干部说了算,那样势必会造成暗箱操作或优亲厚友等问题。其次要正确对待本人申请。农村低保原则上要求户主本人申请。实际上,农村好多智障、残疾群众,他们是最穷、最需要帮助的人,对他们来说书面申请有困难。如果单以本人未申请就不纳入保障,势必造成最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这就违背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初衷。因此,对无申请能力的,村委会要代为申请。乡镇社事办对这类情况一定要底子清.情况明,确保既不漏人又不出现冒名顶替。第三要严格审批公示。在申报和审批上,要坚持“一评三审三榜”的运行机制,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务求公正、公平、公开。对村民评议出的结果要进行第一榜公示,公示有异议的要入户核实家庭收入。公示无异议的由村委会盖章和村民评议小组全体成员签字后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接到申请后,及时审核并进行第二榜公示,无异议的上报县民政局审批,经核查无误的,并监督村委会进行第三榜公示。在整个过程中,都要接受群众监督,坚持“申请低保必过群众关”,既要防止人情低保,又不能漏掉最需要保障的人,做到应保尽保。

(三)落实配套资金,规范资金管理。做好资金保障和管理,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关键。一要稳定资金来源。农村低保所需资金由中省市县财政分级负担。为确保农村低保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省上要求,市县财政必须分别按上年可用财力的1%安排农村低保资金,这是一条刚性政策规定,市、县财政态度明确,将严格按省上规定执行。将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要规范资金管理。县民政局必须按照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足额安排好农村低保资金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凡按预算列入低保专户的资金不准挪作他用。要完善资金管理和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规范资金运作程序,严禁克扣、转移、私吞、挪用、截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障资金安全运行。三要实行社会化发放。要严格规范低保资金发放,由民政部门将农村低保登记审批名册和拨款报告提供给财政部门,经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低保资金直接拨给县农村信用联社低保专户,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资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户。农村信用联社要积极为农村低保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通过开设代理网点、增设低保专门窗口等办法,确保低保资金方便、快捷地发放到低保户手中。低保户领取保障金原则上不准代领,对确因年老体弱、智障、残疾的对象,可由乡镇社事办委托村委会或监护人、包帮人代领。

(四)健全工作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低保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只有加强规范管理,严格申请、审核、审批程序,才能确保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各乡镇要积极适应低保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低保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操作办法要简捷,具体制度设计要周全。在操作程序上都要有责任人、有档案记录。要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审批政策、申请对象、低保标准、救助水平“四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各乡镇要通过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农村困难家庭基本情况,并分类排队、登记造册,建立贫困家庭档案,录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在对象管理上.要分类实行动态管理,对孤寡呆残的保障对象,其家庭成员收入变化不大,只需随时掌握增减员情况,实行长期保障,可两年审核一次;对于一般保障对象实行半年审核一次。经核实其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应及时停止保障。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

三、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的管理工作

城市低保工作启动以来,县民政局和相关乡镇作了大量的工作,对我县城镇居民中的困难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对我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看到在城市低保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居委会不按程序申报上交矛盾,有人情保、关系保、交易保等不正常现象出现,甚至有把城市低保作解决矛盾平衡关系的“法宝”。违规操作,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一要严格按照省、市、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办法操作,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二要坚持长期公示制度,对那些低保对象三榜公示的要实行长期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三要执行动态管理原则,做到能进能出,有升有降。四要加强资金管理,民政、财政监察经常性的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处理。六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让老百姓都知道城市低保政策的内涵,避免不必要的上访和。

四、认真抓好灾民建房及农村减灾安居工程

今年汛期以来,我县在连续遭受四次严重灾害中,共造成706户,2678人,20xx间房屋倒塌,造成危房4251间。面对灾情我们一手抓生产救灾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抓重建。截止现在,已动工重建的占95%,竣工户数达50%。现严冬临近,我们必须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帮扶责任,强化资金管理,加快工程进度。要突出重点,优先保证无自救能力的全倒户、特困户、军烈属,对确困各种特殊情况暂不能建房的,要采取租、借、投亲靠友和乡(镇)村闲置空房进行妥善安置,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及时治疗,保证受灾群众能安全越冬,结合因灾倒房重建,各乡镇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减灾安居工程试点,按照“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社会帮扶为辅”的原则,要分类排队,保证重点,对象必须是今年4月调查摸底上报的在册困难户。在试点工作中,要集中解决无房户,茅草房户和地质灾害住户无可靠房屋住的问题,紧紧围绕防灾抗灾这个中心,按照“个人申请,村级评议,张榜公布,乡镇审核,民政局审定”的程序。一是搞好选址规划,坚持“三避一高”(避洪水、避滑坡、避泥石流,高地形),既要考虑减灾防灾要求,又要充分考虑承受能力。三是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工程进度。要实行“五个一”的办法(1、动员亲戚朋友借一点;2、动员帮扶单位和干部捐一点;3、国家补助一点;4、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帮一点;5、通过银行贷一点。)重点加强资金、质量和进度三个环节监管。三是抓好补助标准兑现,对验收合格建房户原则上每间补助1500元,每户保证两间补助。要严格控制资金发放,确保专款专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力争在20xx年前全面完成农村减灾安居工程任务。

五、全面做好今冬明春困难群众摸排工作

紫阳是自然灾害频发县,频发的自然灾害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冬令春荒是困难群众生活安排的重要阶段,各乡镇要组织人力,认真摸排,详细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要掌握到户、到人。面上的群众生活问题有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金覆盖,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做实,不会出现生活问题。但是因灾造成的暂时生活困难户我们已不能忽视,对他们要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分类排队,保证重点,措施到位。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对象,要采取投亲靠友,借陈还新,外出务工等形式解决生活困难。对困难群众冬令春荒需救济情况做出心中有数,确保困难群众生活不出问题。

农村低保工作,直接关系到贫困群众的生存权,职责重大,必须要事事落到实处、件件见到成效。我们一定要全力倾注,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一要强化政策宣传。农村困难群众大都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这给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各级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低保的各项政策,真正让农村低保这一惠民政策进村入户、深入民心。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通过印发宣传单、召开村民会议、办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低保政策、条件和程序,把低保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真正让农村广大群众熟悉政策,了解政策,积极参与。

二要夯实工作责任。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位乡镇长既是这项工作的责任人,也是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代言人,务必要把这件实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相关工作。民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将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作为当前民政工作的首要任务,下大力气抓紧抓好。财政部门要抓好资金落实,及时足额落实农村低保资金。监察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村低保公平、公正实施。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扶贫、农业、统计等部门要主动配合民政部门,准确提供农村贫困户扶贫档案和资料,做好保障对象的核查工作,协助做好保障对象和家庭收入的核定工作。要教育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认识到农村低保不是一种施舍,更多的是一种义务和责任,要把实施农村低保作为广施爱心的具体行动,带着对贫困群众的真挚感情做好农村低保各项工作。对象确定要公平、公正,分档补助要注重实际,工作程序要简单快捷、方便群众。

三要完善工作机制。农村低保的基础工作都是由基层来完成的。这些工作既繁杂,又非常重要,必须有专人来管理。各乡镇要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调整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要指导各村委会组建低保评议小组,指定专人管理,构建起管理平台。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此外,随着低保工作开展,日常管理任务量增大,管理成本增加,经费保障尤其重要。各乡镇要适当考虑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四要加强监督检查。农村低保金是贫困农民的“救命钱”,必须不折不扣地用在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县上将成立由监察、审计、财政、民政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巡回监督指导。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截留、贪污、挪用、优亲厚友和人情低保等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工作人员参与套取低保资金的一定要从严查处。在发放过程中要保证足额、安全地发放到对象手中,对那些无自理能力的对象,民政干部要负责将低保金如数用在他们身上。民政部门要加强业务检查,确保农村低保工作流程正确、措施到位,进展顺利。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公布监督电话,尽力为群众政策咨询、来信来访和监督举报提供方便,确保农村低保公正无私、健康推进。

同志们,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希望大家带着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尽职尽责,扎实工作,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让困难群众早日得到实惠,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紫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长期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做好农村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吃饭、穿衣、安居等问题,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从20xx年开始,我县加大了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和月人均10元的补助标准,对全县19240名农村特困群众进行了救助,对1456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纳入定期定量救助,月人均救助60元。但由于财力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实施范围窄、覆盖面小、救助标准偏低,随意性较大、相当部份困难群众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难以满足众多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加之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点多面广的特殊县情,弱势困难群体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仍然很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县还有未稳定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43079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地方。从贫困现象的深层次成因分析,有生产发展条件较差导致的条件型贫困,有经济结构单一和增收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构型贫困,有社会事业发展不足而导致的素质型贫困,有因灾、因病致残和丧失劳动能力而导致的灾害性贫困,多种贫困相互交织,共同存在,使我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重大机遇,建立起一套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多手段、多举措抓好弱势困难群众的扶贫救助工作,以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契机,努力建立和完善我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农村低保既是一项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善举工程。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取消农业税后出台的又一重大惠民政策,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是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缩小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重大举措。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础,必将极大地提高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真正构筑起贫困群众生活保障的最后防线。特别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贫困群众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更需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以“兜底”的保障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把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抓实,让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履职,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工作制度,把这项惠及贫困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我县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省、市、县关于农村低保工作的统一部署,抓紧建立和完善标准适度、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的农村低保制度,扎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稳步推动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开展。

(一)准确核定保障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准确核定低保对象,是农村低保工作的核心,也是首先要做好的基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将我省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大家都知道,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和国家级的贫困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5.1%,农村现有绝对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8.04%。市政府依据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监测数据,综合考虑20xx年底极端贫困人口数、绝对贫困残疾人数、未纳入供养新增加的五保人数、困难优抚对象和绝对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等因素,确定了我县20xx年纳入农村低保对象人数为41238人。各乡镇要根据县政府下达的指标控制数准确核定辖区内农村低保人数,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根据不同的贫困状况、贫困原因、贫困类型,按照下达的指标控制数以家庭人均纯收入从低到高优先纳入保障范围。下达各乡镇保障指标人数既不能突破,也不能减少。

(二)科学确定保障标准,切实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按照保障标准实施差额补助,是低保制度区别于传统社会救助的重要标志。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障标准,是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环节。按照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绝对贫困标准的要求,我县今年农村最低标准定为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693元,凡达不到标准的农村居民,按家庭年人均实际收入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差额补助,年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360元。为防止平均主义、懒汉思想的出现,要根据特困家庭主要经济收入、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等情况,将绝对贫困人口进一步细分,把低保对象分为a、b、c三种类别,针对贫困家庭不同贫困程度实行分类救助,对a类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40元,b类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30元,c类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20元。分类救助的目的主要是对重点保障对象实行重点救助,对一般保障对象实行一般救助,对特殊保障对象实行特殊救助,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切实保障各类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群众,要通过政府一定的救助支持,鼓励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摆脱贫困、脱离保障范围。

(三)统筹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推动农村低保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足额筹措到位补助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是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重要保证。省里根据分级负担的原则,综合考虑各地农村低保人数、贫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情况,确定了各州市低保资金的补助比例和补助金额,昭通被确定为三类地区,月人均补助所需的30元资金中,由省补助22.5元,市补助1元,其余6.5元由县人民政府配套解决。我县按市政府下达指标控制数41238人计算,省、市、县每年共需筹集资金1484.59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1113.43万元,市级补助资金49.49万元,县级财政需筹资321.66万元。尽管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县政府仍决定将农村低保资金县级配套部分列入财政预算,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补助资金全部及时到位,使我县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360元的底限。

为使农村低保金及时足额落到实处,县财政局要在社会保障资金专户下设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帐”,用于办理资金汇集、核拨、发放等业务,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完善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切实解决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督管理的问题,经常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封闭运行。

(四)严格操作程序,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户主申请、小组推荐、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县财政局发放的工作程序,切实做好低保对象的确定工作。要立足于“保障最困难群众”来定范围;要立足于“解决温饱”来定标准;要摸清底数,慎重定案,按规办事;要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稳步推进;要注意与农村五保、优抚、扶贫、灾民救助、移民救助、临时救助相互衔接;要充分考虑部份农村特困人口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文化水平低、居住偏僻分散、不愿甚至不敢向政府讲述自己困难的实际,搞好入户调查,做到胸中有数,防止在户主申请才解决的大原则下出现应保未保的现象;要把握好度和量的关系,确保将符合条件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严禁弄虚作假、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情况出现。

(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提高低保工作水平

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农村低保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适应农村低保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家庭收入核实测算、申报审批、资金发放,资金监督管理、低保对象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和制度,形成符合农村低保工作需要、适合我县实际的低保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确保低保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搞好农村低保制度与五保供养、灾害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以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为主,以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济等为辅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各乡镇、各村委会和民政、财政等部门要按所承担的职责分别建立完善农村低保工作档案;要加快农村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网络化管理,全面提高农村低保工作服务效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加强宣传教育,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乡镇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关心,宣传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规定,让这一惠民工程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困难群体,支持农村低保工作。要把农村低保工作作为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低保工作实施情况、公开保障标准、审批程序和补助金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为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要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同、基层落实的要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强化落实,确保全县农村低保制度的如期建立和实施。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层层抓好落实,做到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具体、责任明确、资金落实、保障有力。各乡镇主要领导必须负总责、亲自抓,要为全面建立和实施低保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人力保障;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经常听取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保障。要严格按照省、市和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确保在7月底前将低保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一折通”存折转发兑现到低保对象手中。

二是民政部门要全面履行职责。县民政局要把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作为当前民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低保工作主力军作用,深入一线,深入村寨,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详实的基础数据,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牵头做好农村低保的组织实施工作,全面履行好制定政策、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等各方面的职责;要加强请示报告,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为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全力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落实好农村低保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解决和落实好“一折通”发放农村低保金的各项准备工作;扶贫、统计部门要掌握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配合做好保障对象和家庭收入的核定工作;民宗、农业、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要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支持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基层组织、有关部门及从事低保工作人员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审计部门要定期对低保资金进行审计;县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支持农村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确保如期使用“一折通”发放兑现农村低保金。此外,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研究制定针对农村困难群众的配套优惠政策和救助措施,切实解决保障对象在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坚持政府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农村困难群众生产自救,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提高农村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要切实加强基层管理能力。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关键在基层。当前,我县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人少事多,既要采取措施推进整体工作全面进展,又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确保农村低保等重要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要结合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充分挖掘整合现有工作力量,实行一人多职、一职多岗等办法,集中优势人力来抓实抓好农村低保工作。加强对村两委的监督和指导,增强低保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准确把握农村低保工作的政策要求,熟练掌握工作程序,提高做好低保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扎扎实实为农村低保对象服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同志们,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特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一项落实民利、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政之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工作,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2页,当前第212

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篇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春节过后我镇召开的第一个大型会议,也是在全镇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目的,就是要鼓舞斗志、乘势而上、科学发展。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认真贯彻落实盛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xx年我镇工作,表彰去年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今年的具体工作。

刚才,对于在过去一年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下面,我把去年的工作总结一下,并对今年全镇主要工作做具体安排。

一、xx年我镇各项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抓落实,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开展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壮大纺织业和畜牧业两大支柱产业,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纺织重镇、畜牧强镇、明星城镇”的新平台,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大力实施工业项目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过去的一年,按照以服务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抓招商引资为突破,以增加总量、扩大规模为主线的工作思路,我镇上下形成了干部带头招商、群众勤劳致富、企业追求发展、机关高效服务的大好局面。投资1600万元的荣昌纺织有限公司与浙江温州新雅工贸公司合作的气流纺生产项目、投资500万元的鹏程公司机械加工项目、投资1010余万元的台商独资的源诚皮业有限公司等3个重点项目在我镇境内先后开工建设。果品饲料厂、天合木制品加工厂、长江贸易有限公司、吉事多化工有限公司4家私营企业陆续完工并投入生产。全年完成招商引资3250万元,占年任务的250%,新增个体工商户40户。

(二)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过去的一年,我镇以畜牧养殖、蔬菜种植为突破口,狠抓玫瑰、蔬菜、果品、生态养殖四大板块建设,切实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一是沿南部岭区(一岭)发展棉花、玫瑰、月季等耐旱作物3000亩;二是沿沁河滩(一滩)及沁河大堤两侧建设无公害梨、桃、苹果等果品基地;三是沿环乡路(一路)新建温室大棚200座,新增蔬菜1000亩;四是中二堰渠(一渠)十里生态养殖带框架已经形成;五是规范沿蟒河(一河)养殖带,硬化、绿化、美化养殖小区,实现粪便处理无害化。目前,全镇规模养殖小区达到73个,专业户突破1750户,猪、鸡存栏量分别达到11.4万头和81万只;蔬菜、玫瑰、月季、中药材、棉花、果品等非粮食作物面积达到24000亩。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根据市农调队反馈资料显示,我镇人均来自畜牧业的人均纯收入和现金收入分别达到820元和1610元,位居全市之首。

(三)强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

过去的一年,我们采劝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830万元,加大了城镇建设力度。一是完善城镇设施。硬化了农贸市场地面,在文化广场新增了健身器材,新建了镇防疫妇幼办公楼、鹏程公司综合商住楼、荣昌公司职工公寓楼、镇一中学生宿舍楼,修建了牛社和薛庄新村运河桥。二是加大管理力度。成立市场管理办公室,强化监督职能,彻底取缔马路市尝沿路集会和流动摊点。三是“刷新”城镇形象。对所有门店招牌和商品房式样进行统一规划,新修了人行道,设置了隔离带,种植了行道树,铺设了彩砖,架设了路灯,实施了绿化、亮化和美化,树立了济源“东大门”的窗口形象,同时,顺利通过了市级卫生镇的检查验收。

3页,当前第3123

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篇三

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传达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文稿讨论会会议精神,着手研究我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方案,形成《关于开展我乡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下发各村。

召开__乡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专题会议,乡村两级部和“三送”常驻干部参加,陈乡长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强调,钟建林副乡长布置了我乡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

召开__圩环境卫生理事会商讨会,就向商户住户收取垃圾处理费标准和乡政府补助事宜协调意见,最终达成意向性协议,由乡政府补助该理事会1万元,向店面收150元/年,向住户收50元/月的方式筹集环境卫生保洁员工资,理事会负责管理监督__圩的环境卫生。

乡村干部带头示范,对主干道和中心村同保洁员一起对垃圾成堆无人处理的的问题先清理后建长效措施,要求兴建垃圾池和聘请保洁员,宣传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根据工作量测算垃圾处理工作量,为向农户收取垃圾处理费提供切实数据。__月__号组织全乡干部对圩镇和主干道清扫清运垃圾,乡政府出资请来5辆小六轮和小挖机清运垃圾处理,现__圩和主干道已整治到位,接下来是环境卫生意识的宣传、垃圾池选址兴建、保洁员聘请和资金筹集,这些都将依《关于开展我乡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按职责分工逐步展开。

农村垃圾各地情况都有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别地的成功经验很难照搬照抄,城市对垃圾处理的方式在__也不适用,需要我乡乡村两级干部和各村环境卫生理事会共同在实践中总结寻找好的方法点子,我乡将先行在__圩试点垃圾清扫清运承包方法,采取乡补助一点,理事会向农户收点,乡政府与理事会双方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承包制试点成功后向各理事会推广。

今年以来,我乡累计投入垃圾处理资金约5万元,用于清扫清运圩镇、主干道和中心村的垃圾,还将兴建垃圾池15个和垃圾填埋场一处,将需出资3万元左右,另保洁员工资补助约需7万元。我乡将通过向上争资争项,向下寻求捐助的方式多方筹资确保我乡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经费。

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篇四

鉴于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工作对政府的依赖惯性,政府不抓是不行的,政府乱抓更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把该抓的事情抓住、抓准、抓好,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不做瞎折腾之功。

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根据不同职责,各有侧重地抓好九件事。

第一件事: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不达标仍然是当前农村的主要问题之一。村级公路狭窄,农忙季节保不了畅通,建设质量差,使用寿命短;农村电网建设标准低,农业生产用电体制不顺,农民生产生活用电保障系数低;剅闸泵站、大沟大渠、田间末渠建设不配套、不达标,旱能灌、涝能排仍然只是农民美好的向往;农村安全饮水标准低,供水数量和质量均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这些问题,就是主要的表现。

农村的道路,至关重要,道路一通,精气神一振,其余万事皆通。当今时代,农村道路问题,既不是通不通的问题,也不是通的数量问题,而是通的质量问题。从20xx年左右开始启动“村村通”工程以来,基本上每村都通了水泥路,这两年又在提“组组通、户户通”的问题。但是,我们的通村公路通的等级很低,质量也差,一般的路面只有3.5米,一公里的补助资金只有10万元。所以,虽然村村通了,但通的质量很差,多数村级公路错不了车,很多村级公路刚刚修通,又开始损坏,修路时就是东拼西凑勉强筹到的资金,坏了就完全没有能力维修。通村公路,我们应该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去修,舍得花20xx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做成一劳永逸的事情。对于时下提倡的“组组通、户户通”,我们应该持反对态度,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耕地和公共资源去满足几个住户并非很长久的通路要求?这种投资,如果不遵循规律,不尊重现状和趋势,必定是浪费资源式的无效投资。

农村电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当年,政府给农民补贴资金用于买家用电器,却没有料到,空调、洗衣机买了,由于电网质量差,都用不了。可见,初衷再好的决策,也不一定符合实际。把电网质量建设好,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把这个职责尽到了,农民买不买洗衣机,用不用空调,那是他自己的事。所以,政府不要总是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却又总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荒废了。农业生产用电,是另外一个问题。那些泵站的电线造成的电损,应该归谁承担,那些排灌设施的线路设施,应该归谁建设,这些问题,历史上一直是水利部门和电力部门在吵架,并将继续吵下去。然而,这两个部门吵归吵,那只是面上的热闹,真正的经济负担归谁?还是归了农民。不论这架怎么吵,吃亏的都是农民。农村电网,亟需提质升级,要舍得投大钱高标准建设到位,不要走过去那种翻烧饼式的反复、低投入、不解决问题的老路。

农田灌溉设施,大沟大渠与“最后一公里”同样重要。没有大沟大渠,“最后一公里”的水从哪里来?没有“最后一公里”,大沟大渠的水又怎么到得了农田?我们不能讲大沟大渠重要的时候,就忘了“最后一公里”,在讲“最后一公里”重要的时候又忘了大沟大渠。剅闸泵站、江河湖堤、大沟大渠和田间末渠都很重要,各级政府应该合理分工,各抓要点,建一片成一片,成体系配套一片,让每一分钱都投得有价值。中央政府要加大对大型水利设施的投入,省政府要负责中型和区域性水利设施的投入,县乡两级要承担小型和末级水利设施的投入。仍然是要有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想,办一件成一件,管个几十年。

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有了本质的改变。问题在于,农民分散居住,供水范围太大,水质没有保障,水压低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解决饮水问题,只能将设施建设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不能够哪里有一户人家就铺一根水管、分一个龙头。如此广袤的农村,无论是什么设备,也无法保证正常的水压和水质。只对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供水,还可以变相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从而大幅度地降低电力、电视、宽带等设施的投入。这个问题,应该予以重视。

第二件事:规模经营

过去有人说,农业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现在,农民已经减少了,而且将继续减少。从我调研的8个村样本情况来看,农村基本没有70后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平均年龄是58岁,最高是72岁,最低是41岁,人均种田面积是10亩。从农民的年龄构成和人均种田面积的现状,就可以看明白,为什么冬季农村撂荒的田越来越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生产关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我们应该深刻地看到这个问题,更应该大胆地提出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就是探索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有效途径,使之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相适应。

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和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可能,而农民的大量转移则使农业规模经营变成必需。我们弄清楚了谁在种田这个问题,就一定会担忧谁来种田这个问题,也就一定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规模经营可以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规模经营就必须要走机械化之路,就一定可以减少农业用工。同时规模经营,既可以继续解决留在农村人口的就业出路,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变农民为农工,让农民过上市民生活。规模经营可以在同样的版土上增加耕地面积。因为规模经营了,几十家农民的田统到一个组织去经营了,那些不必要的道路、田埂、沟渠就可以取消,恢复成耕地。这个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一般来说是20%左右,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增加20%左右的耕地。我们始终担忧的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完全可以用规模经营盘活存量来保证的。

规模经营,不能靠行政手段来生拉硬合,但政府必须有所作为。那么,政府干什么呢?应该做好四件事:一是引导农民按照规范的程序把土地流转出去;二是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转让的服务场所,比如各种交易所;三是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按规模予以补贴、减税免费、建立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等等;四是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规模经营,强调的是规模,而不是别的什么。不要一讲到规模,就延伸为要发展名特优,这两者不是一码事。讲规模经营,指的是种植面积,是一种耕地的集约经营方式,哪怕是种粮食,也是可以创造新的增值空间的。

规模经营,要鼓励公司化这一形式。合作社也好,家庭农场也好,均能够实现规模经营。但是,由于农民千百年来的现实利益第一的思想禁锢,现阶段合作社很难走出高水平之路。家庭农场虽然可以达到一定规模,但仍然属于规模不够的类型。而公司化经营,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让其成为有资本、有管理水平、有市场搏击经验和优势的经营模式。农村,真正缺的是资本和市场开拓能力,让工商资本以公司化的方式进入农村,正是几个方面优势的完美整合。这必将开创中国农村再次飞跃的精彩局面。不要动不动就担心工商资本剥削了农民。当年,关于姓资姓社的讨论,至今犹言在耳,那些振振有词地说资本会剥削工人的论断,有几条被实践证明了?当年的担忧,现在还是担忧吗?现在的担忧,以后会是担忧吗?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规模经营,重在引导。我们的方法是培育典型,引导扩大。既要顺其自然、不搞行政命令,又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因势利导地推动其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展望,什么时候我们的农村万亩农场林立,什么时候就是农业现代化实现之日。

第三件事:特色产业

你这一方水土,从来都不曾自己自由生长的东西,那不是你的东西,也不可能成为特色。比如苹果是山东的特色,湖北就不要去搞,你硬要搞,它也不是不长,也不是不能吃,它就是产量低、风味差、寿命短、生不逢季。你硬要搞,也是可以搞起来,但是,它的成本会高,它的市场会窄,它的效益会低,结果仍然是得不偿失。比如椰子是海南的特色,湖南就不要去搞,你搞也会得不偿失,你徒然浪费很多资源,最终,它不可能成为你的产业。

全国各地,你在搞我的特色产品,我在搞你的特色产品,而自己具有天然优势的东西,却又统统丢掉了,这样的情况很普遍。

一种农作物,只有在它最适宜的地区种植,它才不娇贵,它才具有最强的生命力,即使是“靠天收”式的最粗放的种植水平,它也仍然有足够的产量和优秀的品质。我们发展农业生产,就要有这个意识。这个意识,实质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讲人定胜天,谁要是胜天,谁就会受到天的处罚。

农民自己讲,吃的东西,要吃本地的、本季的、本来的。吃本地的就不会沾上因长途运输和保鲜需要投入的添加剂,本季的就不会承受因保证市场季节而采取保护性栽培措施带来的危害,本来的就不会受到因人为追求高产或早产而施用这激素那高效肥带来的残留毒害。

事实上,多年来,我们都把增产增收当做了农业生产的目的。当下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严重堪忧,就是这一错误指导思想产生的恶果。为了增产增收,就大量甚至全部施用化肥,为了增产增收,就毫无顾忌地投放激素农药,为了增产增收,就十分愚昧地引入转基因作物,为了增产增收,就不择手段。这种指导思想必须叫停。

农业生产的首要目标,是产出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没有丝毫影响的合格产品,这才是第一位的,是不容践踏的伦理标准。回到特色产业上来,发展特色产业,就是要顺自身的传统农业产业之势,借科技和组织方式变革之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哪怕是水稻、小麦、玉米、土豆这些大宗农产品,也是有区域分布的,也是可以做成特色产业的。之所以我们抱着个金饭碗,却在讨别人的饭吃,就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心气浮躁,不愿静下心来耐心地培育自己经得起岁月检验的特色产业,却想着通过投机取巧能一夜成名,结果把精力、物力、财力、人力都投入到本不该去着手的东西上,弄了个场面热闹,这一届这样整,那一届又那样整,都在想着翻新花样,所以几十年下来,没有几个地方,按照科学规律,把自己的特色产品做成了特色产业。

所以,抓特色产业,想抓出成效,就得静下心来,耐心细致地研究、培育,不懈怠、不冒进、不异想天开、不逆规律而动。做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鸣惊人,它必须是几代人几十代人扎扎实实的积淀,最终才会修成正果。

特色产业需要形成规模。所以,扩大种植面积,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规模,是发展特色产业的首要之途。再好的东西,如果只有500吨、1000吨,那又能带来什么效益呢?相反,有特色的产业,规模越大,就越能够淘汰那些本不属于他们自身特色的同质产品,市场服务也会更好更全地配套,市场竞争优势就会越强。这个规模要以能够保持特色为限,如果扩张到失去特色优势的区域,特色也就丢失了,也就谈不上什么产业和优势了。

第四件事:培育品牌

农业产业之所以利润低,特别是农民受益的利润低,没有品牌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水稻,农民卖1.35元一斤,就以为是好价钱了,经过一般的加工厂加工之后,大米能卖到2.5元一斤,就又算好价钱了。然而,通过具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加工企业加工成大米,还会只有2.5元一斤吗?米还是那个米,为什么价钱大不一样?又比如说野生鲫鱼,渔民捞上来,拿到市场上去卖,一定是和别人池塘里人工养殖的卖个同等价钱,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品牌,谁都不知道你这个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这两个事例,都说明了品牌的重要性。

品牌,它不是虚张声势的自我叫好,而是质量、信誉、影响力、认可度的代名词。品牌,在中国,最高的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现在还有个地理标识产品,但讲影响力,讲一下就把别人镇住,还是非中国驰名商标莫属。

品牌意识,农民应该有,农业企业应该有,地方政府领导更应该有。有的人一开口就喊,自己那个地方有什么什么,一口气可以数出七八上十个,这只能忽悠外行人。因为你有那个产品,不一定变成了商品,你即使变成了商品,也不一定卖出了它应该卖的好价钱。一个地方有若干个中国驰名商标,才是真正有实力的表现。当今时代抓农业,如果没有培育出几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产品来,就相当于没有抓。

相比之下,农民的品牌意识最弱。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品牌对于自身利益的重要性,还因为我国的品牌申领体制,实际上,是把普通农民关在门外的,作为一个单独生产者个体,农民无法去申领自己的品牌。

眼下正在大力提倡的家庭农场,其品牌意识应该更强。如果一个家庭农场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仍然不能直接入市,还是交给市场中间商去完成产品的商品化过程,那么,这个家庭农场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就没有体现出来,他充其量是个种田能手,不是一个合格的农业产业经营者。家庭农场的品牌建设,我们要向日本学习。日本的酸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袋酸梅,上面都有家庭农场的名称、联系电话、品牌、质量检测标识。如果说学日本的基础工业比较难,那么学这个东西就容易得多。只要政府把申请品牌的门槛降低放开,把质量监管的工作做深做细,学起来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农民和家庭农场,其实可以把自己的很多产品品牌化,让自己的农产品带着品牌和包装入市。比如,玉米棒子,有了品牌,就会论只卖;土鸡,有了品牌,价格就可以翻几倍;传统饲养的猪肉,有了品牌,价格也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应该鼓励农民和家庭农场,都用最传统的方法去种植和养殖,都靠质量和品牌去提升单位产品的价值,这样一来,产量虽然降低了,但由于单价的大幅上升,农民和农场主仍然有高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激素的生产方法追求高产而带来的利润。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鼓励措施,可以说,靠增加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还想继续提高农民收入,倡导品牌化和无害化无疑是最有希望的出路。

而作为农业产业发展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则更是要有品牌意识。很多企业老板,对于自己的品牌建设问题不屑一顾,他们认为,产品能销出去就是硬道理,有没有品牌,是不是驰名商标又有什么要紧。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也是小富即安的心态,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企业长远的谋划和构思,只管当下赚不赚钱,没有想今后何去何从。很难想象,一个百年企业没有品牌,也很难想象,这个企业能冲破区域,走向全国,渗透全世界。我以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首要的是研究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产品在哪里生根?如果没有品牌,产品打入一个新区域的时候,是以何种面目出现?所以,农业企业家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政府,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引导和唤醒他们的重视。

品牌建设,归根结底,是商品生产者的责任,但是,政府的作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采取有效的方式,比如学习、培训、展览、展示等,引导全社会重视品牌建设,让所有商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牢固树立起品牌意识,是政府的职责。帮助企业研究品牌、创建品牌,政企共同努力,实现人力、智力等资源共享,创建出一个又一个的知名品牌,是政府的职责。

出台鼓励政策,刺激和引导人们去设计、构思、创建、培育知名品牌,也是政府的责任。

从制度上研究解决人们在品牌创建上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给社会松绑,让社会成员自由驰骋,更是政府的职责。

第五件事:提升流通

农产品流通,是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问题。流通,不仅仅是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延伸农业产业的价值链条,大幅度增加农民农产品之外的收益。

农业产业的更高价值,在产品生产之外的环节,这是我们首先应当认识的问题。没有这个认识,抓流通就没有立足点和应当性。在通过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触顶之后,流通环节就是其新的增长空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养猪和贩猪、卖猪肉这三个环节相比较,养一头猪好的年景赚80元左右,差的年景20至30元甚至亏本,贩一头猪,无论怎样也有三四十元利润,而卖一头猪肉则可以赚到200至300元左右。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越是在高端的流通环节,利润率越高。农民有些口头禅:养猪的不如贩猪的,种菜的不如卖菜的,搞生产的不如搞生产资料的,等等,表达的就是这个认识。

提升流通,重点是要研究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两个关键环节。

降低生产成本,要在生产资料的流通环节上下工夫。种子、农药、肥料,是主要的生产资料,这些物品,农民是从零售渠道购入,还是从批发渠道购入,是从一级批发商手中购入,还是从末级批发商手中购入,是独自一家购买还是多家联合购买,等等,均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成本。如果是从零售商手中购入或者是末级批发商手中购入,单价就比较高;如果是单独一户购买,运费就比较高。这就是成本,而且常常为很多人看不见或者是不在乎。也许一亩田的成本并无多大差异,但如果是1000亩、1万亩呢,这个成本节约就十分可观。所以越是规模化经营,就越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直接成本。对于公司化经营模式来讲,想办法实现这个成本节约就很容易,如果是单家独户、家庭农场或者是协会合作社,就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大家抱团购买,以降低成本。很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经济组织没有想到这一点,包括传统优势十分明显的供销社也没有抓住这一条财路。农民则是各自为政,没想到抱团,或者是想到了但做不到。农业生产者要组织起来,努力直接统一从厂家购买各种生产资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购买的直接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间接地提高农业的效益。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在农产品商品化环节上做文章。所谓商品化,就是从产品变成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农产品附加值增长幅度最大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们要做的功课是: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并将一些核心指标的检测结果明显标识于产品包装之上,使农产品经检测入市;给即将入市的农产品贴上创建的商标标识,让消费者从商标中了解该产品的质量、品牌、影响力、认可度等潜在信息,使农产品贴商标入市;对农产品进行适当的包装,改变以斤、以吨、以车卖的传统习惯,一袋一袋卖,一个一个卖,一两一两卖,使农产品有包装入市。

提升流通,还要在寻找农产品从生产基地直达消费者手中的直通销售渠道上实现突破,使农产品增值环节的利润能够为农产品生产者或者组织获得,实现农产品成规模入市。比如,引导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就是非常好的模式。销售渠道与商品化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商品化过程,直销入市的可能性就变成了零。这是农业生产者实现农产品增值的又一重要领域。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有销售优势的企业,从农民手中以很低价格收购农产品,经他们稍一打理,其实就是商品化过程,就立马增了值,原本是一元两元一斤的,就变成了十元二十元一斤了。怎样让农民、家庭农场、农业产业组织等农产品生产者也有这种意识和能力,把农产品价值链的增值关键环节全部掌握在农业产业内部,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来讲,对于提升农业发展空间来讲,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很成熟的国家,这些本不是政府的职责,但在我国,还处于市场培育这个初级阶段,需要甚至是离不开政府对这个层面的引导、扶持和支持。县乡两级政府尤其要舍得花功夫来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地扶持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果一个地区,其农产品产前和产后的效益有80%至90%能够掌握在农业生产者内部,那么,那个地区的农业产业质量就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第六件事:深化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农产品加工,要立足于本区域的主导农产品来开展。因为农产品都是辎重货,只有在合理的运输半径以内,才能保证适当的利润。如果经济发展到自由竞争的时候,这一条就会更加明显。所以,我不主张此地的企业去加工彼地的农产品,那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

农产品加工,要走全产业链之路。就是说,围绕一个主导产业,通过若干家企业,把整个链条的各种资源吃干榨尽。虽然这有点理想化,但毕竟也是可以探寻的,这正是循环经济的思路。如果走出了这一条路,那一个地方的农产品加工就真正形成了产业,而且其竞争力一定会超群、悠久。比如水稻加工,传统办法就是实现了从稻谷到大米的转变,附加值并没有增加多少,而谷壳、米糠等成了废弃物,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有的企业走的就是吃干榨尽的路子,企业的效益和质量就截然不同,优质大米加工出来以后,谷壳就作为燃料,米糠就用于加工提炼米糠油,碎米就用于酿酒,一个工厂,若干条生产线,下一个环节以上一个环节的废弃物为原料,不断延伸产生出新的产品。从本质上看,这样的企业就是运用免费的原材料,生产出了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产业质量可想而知。当然,并非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走出这样的路子,这需要科研的支撑、创新的支撑、资金的支撑、人才的支撑。这从另一个方面又说明,农产品加工并非是低科技含量的代名词,恰恰相反,现今时代,更需要培育高技术水平的企业来从事农产品加工,才不至于因为装备和技术水平的低下而变宝为废,形成农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

农产品加工,要限制粗加工,支持深加工和精深加工。粗加工,规模越大,浪费越大,对整个产业的损害越大。因为粗加工不能从本质上提升产品附加值,无法提振生产者的信心,时间久了,一个主导产业可能因为效益过低而被淘汰。限制粗加工,要各种措施并举,最主要的是两手,一手是严控土地供应,越是粗加工,越不能供应土地,每个地方原则上都不能为粗加工提供新增建设用地;一手是从严征税,越是粗加工,越是不能减税免费,否则就是保护落后,保护落后就会扼杀创新。通过这样的政策杠杆,来迫使粗加工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出路。对于深加工和精深加工,则要大力扶持。如何判断是否是深加工或精深加工呢?通俗地讲,只要看产品就可以了,看产品是不是与原材料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稻谷变成大米就不是质的变化,稻谷变成了夹心饼干就是质的变化,是不是生产出了一系列各不相同的产品。另外,从剩余物的多少也可以判断,如果产品加剩余物就基本等于原材料的数量,那么就不用多想,一定是粗加工,相反,如果最终没有什么废弃物,而是全方位地吃干榨尽了,那也不用多想,一定是层次比较高的加工了。

比如,水产品中的鱼加工,如果鱼经过加工环节后,主要产品就是鱼糜,外加剩下了一大堆的鱼鳞、鱼翅、鱼骨等等,那么,这个加工只能算个粗加工。如果加工之后,产品有鱼片、鱼糜,有鱼丸、鱼肚,有风味鱼、即食鱼,有胶原蛋白的饮品、护肤品,那么,这个鱼加工就算是做到家了,其产业的质量绝不是只产出鱼糜的企业可以比肩的。

在加工这个问题上,要有这样一种理念,即优势资源一定要交给优质企业来经营,一定要交给有实力的企业来经营。如果我们把优势资源交给一些“土八路”去经营,其结果只能是暴殄天物,浪费资源,形不成优势产业。

从产品质量安全这个角度讲,农产品不经过加工是最好的。因为,每一次加工,都免不了要添加这种剂那种剂的,添加了东西,总是比没有添加要差。但是,由于运输、储存、消费爱好等等各种原因,农产品加工有其必然性和刚性需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合理控制那些添加品的数量和质量,在需要与质量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确保经过加工的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不给人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事实上,越是粗加工产生的生鲜产品,其添加保鲜防腐剂的需要就越强,其量的投放就越多,对人体的健康可能影响就越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也要主张深加工和精深加工。

农产品加工,我们追求的核心应该是质而不是量。如果单纯去看量,看加工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多少,其意义并不大,既容易导致粗加工泛滥,也容易产生水数字。而质,才更具有实质性意义。而且,重视了质,绝大多数加工企业都是走的精深加工之路,其价值的大幅度提升自然可以起到扩张量的作用。所以,在政府的引导问题上,要注重在质上做文章,这才是对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有利的方向。

农产品加工,其排放物常常比较多,因此,要趋向于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将污水处理等设施高水平配套好,避免加工产生环境污染。

农业工业化,核心的环节是加工,农业产业增效,关键的环节也在加工,所以,政府要重视,要下功夫去抓。

第七件事:环境治理

农村,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之中,是一尘不染之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绿油油的稻田,金灿灿的菜花。而今,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均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此种情形,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带,尤为突出。

看到农村环境如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揪心和担忧。别以为与我们自己没有关系,恰恰相反,农村环境好坏与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然而遗憾的是,高层、中层都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有工业污染,但更多的不是来源于工业污染,其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垃圾,二是生活污水,三是种养殖污染。

关于生活垃圾问题,不是清扫清运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无害化处理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经过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由于垃圾量小,农民种田肥料来源少,各家各户在堆烧农家肥时自行消化了。第二个时期,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一次性用品大量涌入,而农民既没有精力也不愿意再把垃圾用作肥料了,同时也无法处置那些无法消化的垃圾,所以家家都往野外倒,形成了农村垃圾遍地的局面,是分散的污染。第三阶段,近年来,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农村建立了垃圾清扫清运系统,但由于多数村镇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到县城处置运距又太远,所以很多地方只采取了简单的填埋和堆放,农村垃圾污染从分散污染变成了集中污染。

关于生活污水问题,主要是农户家中的生活污水绝大多数都是直排到沟渠河湖里面,连最起码最简单的处置都没有,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污水横流的局面。尤其是农户居住密集的区域,河水深黑,河面污物汇集,村子里臭气熏天,目不忍睹。

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拯救农村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我们能不能下决心,集中五年的时间,解决农村环境的问题。虽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但是问题得有轻重缓急,问题也只能一个一个地彻底予以解决,才会达到目的。

要通过大力的扶持,保证每个乡镇都建立起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以达到全域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镇以上污水全处理达标排放的目标。

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促使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污水的污染。

要采取铁腕措施监管农业投入品,高残毒高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投入品应该禁止生产、禁止流通、禁止使用。对于投肥投粪投激素开展养殖的行为必须全面禁止,并依法严厉追究责任。对于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使用进行限制,以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大量施用农家肥和推动秸秆还田。对于那些低水平规模化养殖,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措施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做不到这一条的,要下决心关闭。凡是对环境带来破坏的发展都不足取,这个认识要成为全民共识。要逐步开展土壤休耕、湖泊休养试点,以全面恢复地力和保护水环境。

关于农村的工业污染,也要下狠心治理。严格地说,农村不应该办工厂,因为那里的基础设施配套不了,实现不了污染物的有效处理。对于办在农村的工厂,粗放低水平的,要下狠心关闭,恢复农业生产;有发展前景的,应该进入设施配套的园区,并以搬迁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

总之,农村就应该是一片净土,是一片与污染沾不上边的净土。

第八件事:农旅一体

所谓农旅一体,是指树立农业旅游化思维,实现农业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中央提出,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一体化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传统抓农业的思维,暗含着这样一种认识:农业就是靠农产品自身产生价值。比如,种水稻,一年忙到头,只要把稻谷卖出去了,就算是价值实现了。比如,种葡萄,也是一年忙到头,只要把葡萄卖成了钱,也算是价值实现了。然而,这种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出产品本身的价值外,还附着着可供人们欣赏、参与、消遣、娱乐等诸多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人口开始眷恋乡村气息,农业的这些附加值将会加快显现。

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全新的思维:在抓农产品生产的同时,我们要想办法把农村的景观、空气、阳光、劳动、科普等卖成钱,而且还要卖个好价钱。

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牵引人们到乡村来休闲、观光、体验、认知、怀旧、创作等,促使城市人口的第三产业消费向农村覆盖,给农民和农村带来农业生产外收入,实现农业和旅游同步发展。对于地处城市近郊的农村,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通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子。

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首要的条件是建设农村景观。在规划布局农业基础设施、产业板块、民居风格、生态维护等功能时,按照全域景观化的思路,开展景观建设,使农村的各项建设项目,建成后都是可供欣赏和玩味的景观,把农村打造成一个集农业生产、农村景观、农业科普、农耕文明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新农村,成为人们倾心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建设生态景观新农村,我们需要做的功课是很多的。首先是要把农村的环境治理好,实现垃圾和污水全处理,让农村清洁起来,成为清洁农村。其次是构造景观,主要是花海、林海,在种植各种植物时需要精心策划,既要有大规模的主打品种,又要能四季各有不同,形成精巧的色块和季节搭配,产生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让人们今年来了明年还想来,最终年年都要来。有的产业,其生产环节中的某一个季节,本身就是景观。比如,桃、李、梨、杏、樱桃、油菜等,它们的花期都是景观,关键是要有卖景观的意识。第三是构思各种特色园区,供人们从事采摘、劳动、科普等参与式、体验式活动,把农耕生活、亲子教育、家庭享受融为一体,收获激情和幸福。第四是打造特色民居,做好保护旧居和建设新居两篇文章。那些具有特定时代烙印的旧居,可以说是农村的无价之宝,当下废弃的多,应该想办法把这些资源盘活,采用修旧如旧的思路,使之成为特色乡村旅馆,吸引人们前来短期居住。农民建设新房,也应当严格管控,必须做到在规划的地方建房子,建经过设计的房子,并且要紧密传承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让它们一建起来就是景观,就能够勾起人们儿时的记忆和感伤,从而产生先天性的亲和力,吸引人们主动前来。

光有景观,显然是不够的。乡村旅游,终归不是名山大川的旅游,必须与之区别对待、形成差异化供给。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迷恋,主要不是来源于景观,而是来源于乡土文化。因此,一定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文化常常是隐含在某种事物之中,处于潜伏状态,没有外力的呼唤,它可能会沉睡千年。但它又是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一旦遇到合适条件,就会破土而出,形成燎原之势。这个合适条件就要靠我们主动创造,就是要策划既符合乡土优势、又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活动。比如,借助乡村的优美环境,每年在某一个季节固定开展体育活动,如田园马拉松、田园篮球或其他趣味运动;比如,种田能手比赛、特色小吃烹饪比赛或其他怀旧性比赛活动;比如,摄影采风、文学采风等艺术创作活动;比如,开展各类创意碰撞、与乡村发展相关联的论坛讲坛等等。用固定活动吸引特定群体前往,长年累月之后形成品牌和口碑,文化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到了这个境界,乡村旅游就形成了气候。

景观建设也好,活动策划也好,并不是每个乡镇、村都要去把文章做满做足,做成个大而全、小而全,而是要立足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做出哪怕只有一项但却具有别人无可替代竞争力的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仅如此,在一个县域内,最好是各个乡镇或村,要统一进行规划和构思,形成季节相错的旅游景区,保证全年都有火爆的乡村旅游市场。

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农民能从中得到什么?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农民的所得,除了农产品因为休闲、观光、体验等活动而增值外,还可以获得提供服务而带来的收益。如果农村的景观足够吸引人,那么农民的房子就可以成为家庭旅馆,农民通过卖农家小吃和家居房间,就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服务业与农业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利润率比后者高出好几倍,但其劳动强度却又大大小于后者。正是因为农旅一体化发展,可以给群众带来服务业收入,才更显其推动农村振兴、农民致富强大动能,也更显其紧迫性和必然性。因此,抓紧行动乃第一要务。

第九件事:政策支持

当前“三农”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需要认真研究。

当前针对“三农”的政策是不少的,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需要研究的是,这些政策与“三农”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到底有多高。须知,好政策,不一定是正确的政策。只有能够有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能够体现正面引导作用,能够推动产业持续发展进步,能够简便操作的政策,才能堪称正确的政策。

我们需要反思针对“三农”的系列补贴政策。这些政策无疑是好政策,但要想被承认为正确的政策,我想需要过程。这些政策最大的缺陷就是只照顾了农民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农村的公共利益。这些政策实施了这么多年,钱花费了不少,但是,农村面貌却没有什么根本性改变。这实际上是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当前的各项惠农补贴,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以县为单位统计,一般小县有1亿元左右,大县有2亿元以上的。这些钱,分散到千家万户,便成了每家几百元。农民高不高兴呢?的确高兴。但是农民满不满意呢?不一定满意。因为与他们生产生活更直接相关的运输、灌溉、排涝等大问题没有人去解决,几百元的补助抵不了因为基础设施条件差而增加的生产成本。

有的补贴没有达到引导农业发展的效果。比如粮食直补,也许真的种粮食的人并没有享受到这个补贴,而没有种田的人却在享受这个待遇,因为我们的补贴方式并没有把补贴与粮食直接挂起钩来。在一些地区,这个补贴成了土地规模流转的绊脚石。有的补贴带来了农村新的不平等。比如家电补贴,买空调买洗衣机的给予补贴,而能够买空调买洗衣机的,本来就是条件好的家庭,那些条件差的根本想都不敢想这个事情。有的补贴成了部门和不法商人谋利的工具,农民却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比如农机补贴,本是好事,但在操作中,要上了目录的品种才能补贴,在经销商处购买时通过扣除的方式兑现补贴款,结果导致了歪风邪气。有可能部门通过控制目录谋利,商人通过涨价谋利,而农民则只是背了个空名。一台农机具,在未进入补助目录时,可能卖价5000多元,在进入补助目录之后,卖价就成了6000多元,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如果不搞什么目录,只要农民购买了多大功率的农机具就可以凭票到财政领取补贴,这个事情就会大不一样。有的补贴实质上是损害农民利益的。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能繁母猪补贴,一度成为笑谈。这个补助的实施,因为政策的刺激,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调节机能,导致了猪肉周期性的供大于求,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

支持“三农”,政策要对路。“三农”最重要的支持政策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这是最迫切的,如交通、水利、土地等条件改善,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让农民因为生产条件配套问题的投入成本接近于零。二是加快改善农村环境,要下决心给予政策支持,抓紧改变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局面。三是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决定了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必须是公益性的、全天候的,过早地将这一职能推向市场,是对“三农”工作的削弱。四是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提高村干部待遇,让有能力的人能够安心于村干部岗位为民服务;大力提高村级组织解决村内小问题的能力,让村级组织在群众心目中有地位、有威信。那些惠及困难群众的所有资金都应该由村干部去落实到户,让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具体化为对村级组织的感恩。如果村级组织没有什么治力可言,如果对群众的好处都由上级或上几级越过村级直达农户,久而久之,我们的基层工作基础是十分令人堪忧的。

支持“三农”的政策,落实的方式也要对路。严格说来,中央、省两级政府,只需要把支持“三农”的资金按照一定的系数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安排到县,指明用途,加强监管和审计,即可。至于具体到哪一个项目,如何规划设计搞建设,交给县级政府去统筹安排。如果一个项目的规划、设计、评估、招标、建设、验收均由厅局直接操作,则必然既不能保证所实施项目的正确性,也不能保证管理这方面的领导和干部自身的安全性。有些项目,其前期费用就占去了项目总投资的40%至50%,有些项目,允许实施的内容是实际不需要的,而实际需要的内容又不允许实施,从而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和设施闲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仍然没有解决,十分令人痛心。导致这一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上级一竿子插到底,管了自己管不了、管不好的微观事务。这种局面,如果不从顶层设计上去改变,更加痛心的后果还将继续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决心整合项目和资金,办成农村真正需要的大事。

以上观点,供大家参考,目的是要把“三农”工作抓得更好。

3页,当前第2123

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篇五

1月18日下午,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xx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xx年全市“三农”工作。市委书记孙雪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庆宏主持会议。市领导方新生、杨新林、李祥、郑作栋出席会议。

孙雪涛指出,陇南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无论从人口分布,还是产业结构看,农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以“433”发展战略为统领,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三农”工作助推精准扶贫,进一步强化解决“三农”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着力强化政策资金保障,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孙雪涛强调,各县区要以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认真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严格督考问责,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持续有力推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立足各自实际,发挥优势,充分借鉴运用好的经验和做法,把美丽乡村打造成我市又一张叫响全国的名片。要扎实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农产品的开发和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加工、营销体系,提升产业质量效益水平,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用活用好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认真抓好供销社改革、电商发展和金融支撑等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重要价值的认识及保护生态是最大政绩的认识,围绕 “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目标,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

陈青指出,20xx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任务,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特色产业开发、扶贫攻坚、农村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趋好和扶贫攻坚迈出新步伐、农民增收致富跃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发展闯出新路子、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的显著特点。同时,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陈青强调,20xx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着眼点,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立足点,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点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重点任务的落实。要全面抓好中央、省市确定的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抓实基础性工作,抓好重点任务和东西扶贫协作各项任务落实,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共同建设”的原则,整合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管好用好国开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同时加强群众的教育管理和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要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经济林果确权颁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跟踪问责,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张庆宏强调,各县区、市直涉农部门要尽快究制定重点任务工作计划,尽早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具体方案,建设一批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项目,在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龙头企业培育、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全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带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会上,杨新林通报了20xx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获得中央和省上表彰奖励情况,书面传达学习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20xx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部分县区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各自工作重点,作了经验介绍和表态发言。

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县区委农办主任;各县区农牧局长、林业局长、扶贫办主任、水务局长、供销社主任;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篇六

一:开展婚前保健,实行婚前查体。我们县的婚前保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及民政局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有关规定,我县于1996年5月在全市率先全面开展了婚前查体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六年来,随着我们工作力度的加大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婚前保健工作逐步发展,逐渐被群众认识、理解和接受。自94年县直单位试点到97年5月全面展开婚前查体工作至今应查49216对,实查27520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55.92%,查出各种各类疾病共2516人,患病率为4.57%,其中传染病1690例,占所检出疾病的67.17%;严重遗传病12例,占所检出疾病的4.76‰;精神病5例,占所检出疾病的1.9‰;生殖系统疾病654例,占所检出疾病的25.99%;内科系统疾病64例,占所检出疾病的2.54%。对影响婚育的疾病提出医学指导意见率达100%,其中暂缓结婚15例;可以结婚不宜生育的21例。接受婚前卫生指导率达98%,接受婚前卫生咨询率高达98.80%。通过婚前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了我县出生人口的素质,促进了家庭生活和谐,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调节生育的计划。

二: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认真做好两个系统化管理。1994年卫生局分别下发了《郯城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办法》和《郯城县儿童系统管理办法》,根据局文件精神,自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以来,连续推行妇幼保健的程序化、正规化管理,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我县的妇幼保健工作正逐步向系统化、规范化迈进,使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有效的的保障。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我们加强机构建设,巩固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认真细致的做好了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孕产妇系统管理包括孕产期的建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实行科学接生、进行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查体等多项工作。自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以来,对孕产妇管理建卡51418人次,系统管理率达95.86%,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66/10万以下。为维持孕产妇妊娠的生理性,防治妊娠并发症以及产时的安全分娩和产褥期的顺利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儿童系统化管理工作。为确保全县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要求,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对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0-7岁的儿童进行了系统化管理。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格检查,1周岁内每三个月查体一次,1-3岁每半年查体一次,3-7岁每年查体一次,对于查出的各种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对发现的体弱进行专案管理,并使用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小儿生长发育趋势。通过连续几年的不懈努力,儿童系统管理325044人,系统管理率达82.73%,其中3岁以下儿童152377人,系统管理率达92.14%。

三:强化医院建设,积极创建爱婴医院。1998年我们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创建爱婴医院”的活动。为此,我们通过制定计划、熟悉评估标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全力推动母乳喂养,全面强化了医院的各项建设,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通过我院的努力推动,经评估,我县有4个县级卫生单位和6处乡镇卫生院被批准为“爱婴医院”。努力为我县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巨大贡献。

四: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降低残疾儿童的发生率。新生儿的疾病筛查工作是有效降低残疾儿童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我院自1999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共对19816例新生儿进行了疾病筛查,截止目前,我县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了98%以上。共查出苯丙酮尿症6例,现全部在接受免费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同时也减轻了社会负担。

一、婚检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2、婚检率有待于提高。目前我们县的婚检率仅为55.92%据《母婴保健法》第七条的规定的农村婚检率应达到70%以上,城镇达90%以上的要求还差的很远,可望下一步政府部门能够给予政策性支持和积极协调,使我们县的婚检率达到并超过《母婴保健法》所规定的标准。

3、提高婚检服务质量。首先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增设婚检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尽快开展对丙型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的检查,预防和控制此类疾病的传播。

二、两个系统化管理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的系统化管理工作由于涉及的人群较多,且分布较广,妇幼保健的医务人员相对不足,因此造成部分妇女、儿童的漏管。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对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使我们县的两个系统化管理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要求的目标。

1、加大婚检工作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增强对婚检工作的认识,提高农村未婚青年对婚检工作的认识,提高农村的婚检率。

2、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本着以农村为重点、乡镇为桥梁、县城为龙头的方针,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卫生院及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

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篇七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xxx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汇报以下两个方面,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优化结构促转型、统筹城乡快发展、创先争优上水平”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乡“346”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想在先、干在前、落在实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突出产业开发这条主线,组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开展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思路,产业开发成效显著。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抢抓春耕生产的大好时机,以“四个千亩示范点、一个养殖小区、一个产业协会、两个育苗基地”建设为切入点,狠抓草畜、药材、核桃、劳务四大产业。建成峡滩千亩地膜川芎示范点,种植地膜川芎1060亩,带动全乡种植地膜川芎20xx亩,药材种植达13600亩;建成峡滩千亩核桃示范点,栽植核桃苗木2.2万余株,落实果带整修、放苗、浇水等田间管理措施,通过抽样调查,保苗率、成活率均为100%;建成千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点,完成覆膜3500亩;建成千亩脱毒种薯繁育示范点,完成优质种薯种植1080亩;养殖小区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修建牛棚6座,配套建成沼气池6座、青贮池8座;劳务产业协会正在起草章程,建立劳动力信息资源库,组织开展培训3期1000多人(次),全乡输转劳务3800人(次);建成了西街150亩、刘河300亩苗木繁育基地两处,带动全乡400多户群众育苗1000多亩。通过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支撑山寨农民增收的新主导、新领域,预计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00元将增加到2400元。

(二)突出重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培训动员会议召开之后,我们抓住关键环节,找准突破口,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确定了业务人员,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推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行事历,采取多种形式多层面广泛开展宣传,悬挂横幅2幅、书写宣传标语12条,制做上墙版面2幅,制度牌12面。完善了乡村两级各类工作运行台帐和资料,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深入开展了一折统第一次互换工作,整合办公资源,将临街5间商业门店收回,作为便民服务大厅,实施了改造工程,即将投用。同时,新农保于3月底完成参保基金征缴57.95万元,参保率达99%;新农合参合率98.9%,已征缴20xx年基金20.6万多元。

(三)精心组织,林改和春造工作扎实开展。林改工作自20xx年12月实施以来,乡、村、社各级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经过1年多时间扎实有效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林改组织准备、勘界确权、建档发证、总结经验各阶段工作任务,结合乡情、村情、林情的实际,因地制宜,坚持走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山一策,涉及5个村,8个社,31个小班,405户农户,确权到户林地4038.3亩,占集体林权面积的100%,其中家庭承包经营1821.5亩,改前流转大户承包2216.8亩,发放林权证398户。坚持“统一制作封面、统一要求填表、统一比例勾图、统一榜示样式、统一记录格式”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各类档案资料。同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荒山造林378亩,退耕还林地补植1312亩。

(四)严格标准,五村联创、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展良好。一是五村联创活动有序开展。结合乡情实际,将东街、西街、峡滩三村列为今年开展五村联创活动重点村,分村制定了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建成了东街养殖小区、西街育苗基地、千亩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点、千亩核桃示范点、千亩地膜川芎示范点,每个村都培育形成了一个支柱产业;全力实施小城镇改造工程,巩固峡滩、西街整村推进项目成果,实施危改60户,修建沼气池175座,修建卫生厕所64座,通村道路硬化达到100%,东街巷道硬化将达到100%,计生率达到95%以上,新农保、新农合参爆率和参合率达到98%以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党建综合示范村创建活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二是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扎实开展。以改善出入口形象“三大工程”为突破口,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小城镇改造提升工程完成街道水渠衬砌600米,更换道牙1000米,疏通清理排洪渠1200米;拆除土墙400米,安装绿篱护栏30组920米。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完成树冠整形修剪2.6万多株,树杆涂白3万余株,新栽、补植行道树8000余株,清理沿途生活垃圾17处20多吨。北阳洼刘河旧村改造工程完成危旧房改造140户,完成“三清四化五改”90户,衬砌护坡300米,墙体涂白12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2300株。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五)统筹兼顾,农业项目及其他工作有序开展。乡中心文化站建设,已完成整体改造,即将投用;卫星数据及无线广播村正在组织实施;200户危旧房改造已经基本完成;204户卫生厕所已将瓮等建设材料发放到户,目前项目户正在加紧建设;整修产业路1条2公里,通社道路4条4.5公里;山寨河流域河堤治理、北阳洼土地整理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对各企业、各工程施工点等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了排查和整改落实;乡、村、农用车主逐级签订了责任书和保证书,并抽组人员在重点路段,对农用车载人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确保了道路交通安全。以学校为宣传主阵地和介质,认真开展了护林防火等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了封山禁牧工作,严厉打击了牛羊啃青现象,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下一步,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抓进度,促提升。切实抓好小城镇改造提升、旧村改造工程及沼气池、卫生厕所等项目,特别是在精细化上下工夫,确保按期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抓重点,促发展。主要是按照我们制定的方案,抓好“五村联创”活动,使每个村都动起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三是抓管理,促增收。主要是抓好四个千亩示范点等为主的产业田间管理,确保产业增效、群众增收。四是抓创先,促争优。主要是以党委班子建设带动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更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力,拓宽实践的平台,更好服务群众。五是抓维稳,促和谐。主要是抓好矛盾纠纷排查、信访案件调处、重点人群监管和民族宗教管理等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农村工作会议记录 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讲话篇八

xx市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一、层层传达,深刻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9月9日,市长xx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到卫生局调研,听取了当前卫生工作有关情况、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和所做的工作,并在会上传达了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他指出,要以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结合xx下一步乡镇区划调整等实际,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以改革的思路推进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让群众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10月7日,卫生局专门召开会议,向全市乡镇卫生院长以上干部传达学习了卫生工作会议主要精神,重点讨论了盛昌黎副省长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实施意见,会上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位职工。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会议非常及时,十分重要,这次会议为xx市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对我市农村卫生工作者的极大鼓励和鞭策,起到了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作用,对思考、部署、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卫生工作者今后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了加快xx市卫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认真研究,逐项贯彻落实工作任务

1、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xx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员40.63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83.3%,共筹集资金2201.7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7203人次参保农民报销医药费用,平均每笔1188元,其中达到万元以上的110人,达到2万元封顶的有27人,为减轻我市部分患病家庭经济负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筹资质量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农民个人出资比例偏低,集体经济垫资现象严重。二是参保人员的受益面偏低。三是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识度、信誉度、满意度偏低。针对以上问题,今年我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政策进行了完善和调整,主要是“三增一降一取消”(即增门诊、增特殊病种、增体检,降起报线,取消转院审批制度),起报线从原来的1000元降到今年的501元,这样既考虑到了受益水平,又兼顾了受益面,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吸引力和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水平,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机制的建立。

9月30日上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吴雪桦书记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专门提出具体要求,这项工作实行市级领导片长负责制,相关领导要亲自带队下乡督查,负责做好各自联系乡镇的筹资工作,确保全市所有乡镇都能按要求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9月30日下午,xx市召开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会上xx市长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突破难点,全力以赴,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目前各乡镇筹资工作正在进行,xx市长、何蔚萍副市长等市领导正在各乡镇巡回督查,卫生局机关全体干部也分片包干,下乡和乡镇干部、农村卫生院一起宣传合作医疗政策、配合解决筹资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等。全部筹资工作计划于10月25日前完成。

2、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一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龙头建设。以推进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工程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指导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工程为中央国债项目和xx市政府20“为民办实事”工程,前期因土地审批问题使工程进度受到一定影响,目前该主体工程二层完工,预计12月中旬大楼结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工程已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计划十月由市政府召集各部门对该项目进行评估,按评估结果确定实施方案。第四专科医院(精神病院)作为xx市精神卫生工作的唯一专业机构, 12月,因赣浙铁路改线该院第一次迁建工程被拆除。今年9月底,与何家山迁建工程同等规模的拆迁安置项目已准备就绪,新址确定在上余镇黄陈村(新火车站边),现已完成了地形测绘、环境影响评估、林地勘察、地质灾害评估、规划用地红线等土地申报基础工作。

10月10日,市政府解决了多年未落实的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编制问题,疾控中心定编35名,卫生监督所定编23名,同时今年对二家单位的财政投入也有所增加,人员基本工资和部分工作经费已得到落实,其中卫生监督所人均达到3.0万元。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作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以“合理配置、完善功能”为目标,明确了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并将乡镇卫生院划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提供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等职能。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卫生院,使之成为片区范围内的.预防、保健、医疗技术指导中心,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功能外,承担对区域范围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今年市财政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力度,解决了乡镇卫生院长工作经费问题,每位院长每年经费补助2万元,对农村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医生,每人每年按2万元投入,血防医生按每人每年3万元投入,确保农村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人头经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费用也按每年35万元予以安排。

三是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网络网底建设。xx市有行政村560个,计划设置村级公共卫生机构478个,现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站342个,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率占71.5 %。在完善网底建设这项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抓起:一是要求对乡村医生每年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2 次,专项培训另行安排;二是结合卫生体制改革,鼓励一部分列入产权制度改革的分院和全科医疗站卫生技术人员能申办村卫生室,并在政策上予以优惠,以提高乡村医生人员素质,近二年来已有二十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申办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要按照“方便群众,服务患者”的原则,对村卫生室合理布局,灵活设点,提高经营竞争力;四是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村卫生室工作,强化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除今年新审批的56家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要求外,原已申办的村卫生室有90多家经过改造也达到了规范化村卫生室要求。

3、继续深化农村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

1995年以来,我市农村卫生院开始实行股份效益责任制,首先在分配上打破档案工资。20,在此基础上,遵循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按技术和成果分配,按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推行成本核算和绩效工资,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和各类成本剔除的前提下,根据各人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来计提报酬,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这样的内部运行机制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二是福利待遇向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人员倾斜,激发了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在计提成本时,公共卫生工作经费等作为成本支出,有利于当地公共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公有制实现的多种方式,对乡镇卫生分院全部实行租赁经营,通过公开竞标产生经营者,卫生分院、全科医疗站房、设备租赁给经营者使用,药品、低值易耗器材、流动资金(全科医疗点连同房租)由经营者自行解决,除按协议要求完成指令性任务外,每年向所辖卫生院上交一定的承包款,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实现了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目的。

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从19开始,新进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目前已有345名为聘用合作制职工,占卫生系统职工的23 %,在护理、检验、临床等专业试行协议医生护士制,各单位已招聘协议医生护士77名,逐步建立起“政事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乡镇卫生院院长的选拔任用上,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竞聘上岗、民主推荐等公开选拔方式,并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

对不再列入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我们正在开展产权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目前清湖镇和睦卫生分院已完成前期调研、有关政策制定和宣传、资产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按照xx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计划明年全面推开乡镇卫生分院产权制度改革。

4、总结推广医生联村制度

xx市淤头中心卫生院从年开始,为了转变医院经营状况,改变以往坐等上门的服务模式,实行医生联村制试点,给每一名医生印制一张名片,每一个行政村都确定数名医生定点联系,这不仅在经济效益上取得了提高,客观上还起到了拉近医患距离,融洽医群关系的效果,实现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今年在总结淤头中心卫生院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卫生系统进行推广。按照“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原则,确定社区责任医生,由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主动上门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理清工作思路

1、推进市、乡、村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建设

9月9日,市长在卫生局调研时指出,市政府要建立由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公共卫生领导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情况,乡镇政府要有一名领导分管理公共卫生工作,并确定一名乡镇干部为公共卫生管理员,各行政村要确定一名公共卫生联络员协助村“两委”做好公共卫生日常工作。市、乡、村要明确职责,定期研究公共卫生工作,把改善城乡公共卫生条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民健康工程、保障城乡公共卫生工作经费等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纳入到对基层政府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体系当中。这项工作计划在xx市乡镇撤扩并之后着手实施,预计20初完成。

2、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近几年来,xx市财政对卫生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事业费增长幅度较高,年、20分别为17.19 %、25.93 %,今后xx市财政要按照“养事不养人”原则,根据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及浙江省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实施意见要求,继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在投入结构和比例上要向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倾斜。做好省财政补助设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配套工作,用于政府为农民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要制定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的使用和考核办法,确保用到实处,发挥实效。

3、进一步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进一步加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的各项建设,鉴于xx工业企业结构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不断增加,今年要安排专项资金在疾控中心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资质申报,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计划于元旦后、春节前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按照卫生部规范要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对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装备各类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市公共卫生工作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鼓励和促进城乡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合理双向流动。要严把公共卫生队伍准入关,实施严格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医师准入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公卫人员坚决予以分流,提高队伍总体素质。在村级建立以乡村医生为主体的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员,每年按照所需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由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在年终考核时予以兑现。通过这些措施,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市、精干专业、适度竞争、运转高效”的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乡镇撤扩并后,要着手实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要根据“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按照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执行市卫生监督所下达的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用房由市财政统筹安排。目前,乡镇卫生监督分所职能配置、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方案已上报市编委审批。

4、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结合我市乡镇区划调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在确保一个乡镇办好一家卫生院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过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等国有民营的多种方式,以激活其运行机制。

对不再列为政府举办的原乡镇卫生院,根据需要,一部分改造为政府举办的分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另一部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资源重组,转为医院、门诊部、诊所,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要遵循“积极、稳妥”的原则,看准一个改一个,该改的一个不留,不该改的一个不动。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镇卫生院改革、举办农村民营医疗机构,促进国有、民营医疗机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满足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目前xx桃源骨伤科医院已发展成为衢州地区一流的民营专科医院,贝林医院计划于十一月份正式运行,将是衢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民营综合性医院之一。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村卫生室,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的网底功能建设,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

对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要继续深化医疗机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要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在分配制度上要规范分配行为,坚持职工待遇与业绩和贡献挂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5、以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千头万绪,包括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等。为把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多年来,卫生局每年都要制订本年度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目标,经分解细化后制订考核标准,然后由市卫生局组织人员依据此标准对各乡镇公共卫生工作进行考核并量化打分。从2003年起,公共卫生考核成绩不仅影响到各单位年度综合考核排名,而且与该单位所能获得的该年度公共卫生工作经费补助款直接挂钩,实行以奖代补,同时还与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的人事调动结合起来。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公共卫生人员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还可能有机会调到工作条件好的单位,甚至是市属单位工作,工作表现差的,收入就相对较低,同时面临被调整到条件差的单位的可能。这种考核办法的实施,给各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极大的压力,也充分激发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热情。近几年来,xx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这套科学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考核体系。

根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将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以购买和补贴公共卫生服务的形式,重点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和基本卫生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