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通用15篇)

时间:2023-12-04 05:19:15 作者:书香墨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教学工具、教学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和一切可供运用的教育资源。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三课。教材设置了两个教学情景——“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和“可敬的家乡人”,通过讲述“我与家乡人的故事”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2、能用不同的方式感谢帮助我们的家乡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意识。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收集家乡名人名事;。

2、学生准备:了解身边人的工作,量力地收集家乡名人名事。

一、导入。

老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宁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1、欣赏图片,师作简要介绍。(江宁的部分景点和物产)。

2、品尝陆郎的茶干,说说感觉如何?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品尝到的只是家乡景点的一个部分,物产的一个部分。我们的家乡江宁还有更多的景点,更丰富的物产。那么所有的这一切是谁创造的呢?(家乡人)那你们觉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

再次小结:对,都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板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完成课题)。

二、活动探究,感恩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活动一:我与家乡人的故事。

1、你们看,书上的同学正争先恐后地夸赞谁呢?夸他们的什么呢?(学生交流)。

小结:他们有的在夸亲戚,有的在夸自己的邻居,这些人都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普通人。

2、你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吗?说说你和与家乡人的故事吧。

学生填写:

我最熟悉的身边人王阿姨张大伯。

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感受。

活动二:感谢身边帮助我们的人。

过渡:刚才,我们夸了身边的普通人,其实,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为家乡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他们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在这里,老师收集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名人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三、开展调查,了解可敬的家乡人。

1、走近古代名人。

(1)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指名说)。

(2)出示课件:你知道这些古人吗?(课前老师已布置学生搜集家乡古代名人的资料,)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在交流时,特别要讲清楚:这些古代名人分别是谁,你觉得他们在哪些方面非常了不起。

(3)小结:古代还有许多的人为家乡做出了很多贡献,家乡的人们以各种方式深深地记着他们。

2、走近现代名人。

(1)看课件,读一读这些人的名字,你了解他吗?能谈谈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人吗?

(2)是啊,像刚才介绍的这样的家乡人还有很多很多,你找到了吗?说一说。

(3)小结。

3、走近生活“名人”

学生回答。

(3)总结。

4、采访、感受家乡人。

分小组进行活动,制定“家乡名人采访计划”,合作完成调查采访,填写“可敬的家乡人”光荣榜。

光荣榜。

可敬的家乡人。

上榜理由。

发现方式。

四、欣赏歌曲,总结全文。

同学们,不管是普通的一员,还是杰出的名人,他们都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揭题)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才变得如此美丽,如此富饶!作为一名家乡人,我们为此而骄傲!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样一首歌《谁不说俺家乡好》。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集体生活中能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交流分享、感受生活成果。

2、能以文明有礼貌的方式和同学交往。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高获得经验和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图书若干。

学生:图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新课:

1、教师讲述:同学们,你们都有好朋友么?我也有个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书籍)对了,就是图书。

2、板书课题:好书大家看。

三、讲授新课:

1、欣赏图书:出示图书图片。

2、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

(1)教师介绍图书《与魔法石》。

(2)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

3、好书大家看。

分学习小组交流图书:老师抓住机会表扬借书活动中互助友爱的学生、有礼貌的同学。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在借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怎样借书还书。

(1)说一说:在借书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事情。

(2)说一说:在借书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不满的事情。

(3)帮帮这些小同学。

5、利用电脑动画解决问题。

(1)书没看完怎么做标记?

(2)借的书还了,可是没看完怎么办?

(3)怎样做才能不把借来的书弄脏弄破?

(4)怎样还书才能使书的主人高兴?

(5)借来的书能转借他人看么?

6、小书签真可爱。

(1)出示教师制作的小书签。

(2)讲解制作的过程:

a、裁纸b、设计c、画图d、剪贴e、穿绳。

(3)学生合作制作小书签。

7、听故事。

四、小结。

你们在游戏中是不是也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图书世界真是很奇妙,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呢!就让我们从现在起去探索吧!别忘了在探索图书世界时要注意和周围的同学配合好,爱护图书。希望每位同学都和好书交上朋友。

教后感:

这节课,我们发现了很多好书,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很喜爱读书。我很高兴。学生不但喜欢上了读书还知道了怎样爱护图书。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我们是集体的主人》。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应有的民主权利在集体生活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被侵犯。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他们还没有形成自觉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懂得自己所应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懂得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因此,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自己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在活动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教学难点是: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知道权利和责任是同时存在的。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针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体验参与,结合具体事例,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不同角度感受民主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通过情境的创设,思想的思辨,让学生知道在集体中人人都有发言权,鼓励学生重视自己的发言权,尊重他人的发言权。

2.通过制定《公约》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民主生活,帮助学生知道个人发言权与集体民主的关系,正确行使发言权。

3.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交流,制定一套民主的选举程序,帮助学生建立民主与主人意识,理解公平、公正、平等在集体中的意义。

4.通过候选人提名、推荐、投票等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在集体中公平、正确行使行使自己的权利,建立集体意识。

5.通过讨论辨析,实践参与等活动,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事都与我有关,有责任参与,应主动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崇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热爱集体,学会对集体负责,建立完整的集体主人翁意识。

能力目标: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在活动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知道自己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知道权利和责任是同时存在的。

教师准备:课件、补充资料、投票箱、招聘启事。

学生准备:有关集体生活的意见、建议、想法。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0-p22页内容,话题为“人人都有发言权”。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3-p25页内容,话题为“自己的干部自己选”。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26-p28页内容,话题为“集体事,我应该做”。

1.情境导入:今天有位同学在学校里遇到一件左右为难的事情,想请咱们班的同学帮帮忙,行吗?(课件显示:“我的意见可以提吗”)(教材20页内容)。

2.大家说该怎么办呢?给她出出主意吧。

3.学生自由交流。

4.小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在集体中人人都有发言权。我有,你有,大家都有。(板书:人人都有发言权)。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思想的思辨,帮助学生知道在集体中人人都有发言权。】。

1.师:在集体生活中,想必同学们现在和过去有一些想法、建议想告诉集体。现在就请大家畅所欲言。

3.阅读“未成年人说话的权利受重视”和伏尔泰语录(补充有关“ce”的资料:ce是英文“children’sexpress”的缩写,美国、英国等国,为了保证儿童参与媒介表达、参与社会的权利,为8岁至18岁的儿童建立了新闻报道组织。这个报道组织类似于通讯社,完全由儿童自己管理,包括确立新闻选题、组织采访、写稿以及编辑。在ce,8至14岁的儿童担任记者,15岁至18岁的儿童担任编辑。ce记者每星期口述一篇关于儿童的新闻和他们的看法,然后由ce编辑根据口述写成新闻稿。ce新闻不仅是为儿童看的,也是为成年人看的。ce的目的是要让媒体上有儿童的声音。)。

4.小结:人人都有发言权,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板书:行使自己的发言权)。

1.师:我们是集体是主人,人人拥有发言权。那么,集体的事谁说了算?阅读22页“我们来一起定《公约》”。

2.分组讨论:遇到六(2)班的同学们的分歧,怎么办?这《公约》到底该怎么定?并填写关于发言权的看法。

3.请班长主持,在六(2)班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协商、表决,制定我们班的《班集体公约》。

4.小结:在集体中行使发言权,可以为集体增添智慧。我们既要积极行使自己的发言权,又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权,这样我们的集体才会更民主、更和谐。(板书:尊重他人的发言权)。

板书设计。

人人都有发言权。

行使自己的发言权。

尊重他人的发言权。

2.师:大家七嘴八舌提了很多建议,老师觉得既然大家都是少先队组织的一员,就是组织里的小主人,完全可以行使权利,自己作主选出自己的干部。

3.分组讨论:按什么选举程序选出干部?为什么用这种方式?

4.学生交流:选举说明、提名候选人、候选人演讲、确定监票人、投票计票、公布结果等。

5.小结:这样的选举很民主,这样的选举公开、公平、公正。(板书:民主公正)。

2.学生各抒己见推荐候选人,说明推荐理由,师在黑板上写下候选人名字。

3.师:除了同学们推荐的候选人,还有没有哪些同学觉得自己能发挥特长为集体做点事?(教师鼓励能自我推荐的候选人)。

4.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推荐他人的权利,同时也拥有被他人推荐和自我推荐的权利。希望大家学会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板书:正确行权)。

1.候选人向大家发表竞选演讲,并接受大家的提问。

2.聆听了候选人精彩的演说,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无记名投票。请同学们郑重地写下心中认可的人选,把信任和心愿一并投入到票箱中。

3.现场采访:你把票投给了谁?为什么把票投给他?

5.小结: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尚的事情是公正的事情。”对人、对事,我们都有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让集体充满朝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受集体欢迎的人。(板书:为集体着想)。

板书设计。

自己的干部自己选。

民主公正。

正确行使。

为集体着想。

3.学生讲述自己履行职责的情况。

4.小结:因为集体交给了我们任务,作为集体的主人,我们有责任做好每一件事情。(板书:我的责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不论职务大小都应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

2.讨论辨析教材27页的是件,这些事与我有关系吗?

3.活动:我们一起来参与————“运动会岗位招聘”

招聘启示:学校要召开秋季运动会,为了能团结一心取好成绩,班主任在班级中设置了各种岗位,现向全班同学招聘,望大家积极参与。

4.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

5.小结: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集体中去。(板书:积极参与)。

活动三畅想集体。

1.师:我们班集体中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吗?你留意过吗?

2.师:怎样让我们的集体更好,你有什么好主意吗?在小组里说说吧。

3.全班交流。

4.齐读教材28页小诗“我盼集体更完美”。

5.小结:集体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家的主人。让我们一起共同建起这个属于我们的家,享受这个属于我们的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为集体着想,为集体完美而出谋划策。】。

板书设计。

集体的事,我应该做。

我的责任。

积极参与。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情况,能画简单示意图。

2、通过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通过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走访自己所在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教学难点: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1、结合书p23要求,考察所在的社区,走访社区干部、社区老人。

2、准备社区设施小卡片、画社区示意图的学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情况,能画简单示意图。

一、谈话导入。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特魅力的地方(展示社区建筑图片)。今天我们要考察一下我们身边的社区。

2、指名上台示意:学校、居住楼、公园、广场、市场等等。

二、绘图指导。

2、此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样画社区的示意图。

4、同社区的同学交流“咱们很多同学都是住在同一个社区里的,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示意图和他们交流交流,看看还有那些地方需要修改。”(学生交流,教师选出每组优秀的作品。)。

5、交流展示点评:“你能说说这位同学的示意图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是还需要改进的,怎么改呢?”

6、评选“绘图师”,张贴。“同学们都画的很好,课后你们可以拿着示意图,与社区中的示意图比对一下,把你的图画得更完美一些。”

三、总结升华。

1、播放《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大家哼唱。

四、课外拓展。

1、课外了解社区的历史遗迹,到时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设计你心目中的社区。

3、完成自己小区的示意图。(可以用照片拼贴的方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2、通过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学生完成的社区示意图。交流反馈。

2、在社区里,总有一些历的名人,为我们大家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例如茅以升爷爷,课件出示名人“茅以升”的画像及钱塘江大桥(师简介)。

3、“社区的今天是美好的,社区的历史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你知道咱们社区有哪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吗?”

二、了解历史。

1、了解社区里的历史遗迹、历史名人2、除了这些名人以外,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人,都对咱们的社区有很多的贡献,即便是社区中的一位普通居民,也在为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老师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

(1)自由读读。(出示文字及图片资料:一个对社区有贡献的人)。

(2)四人小组交流课前调查采访的情况,比一比“谁有一双黄金眼”?

(3)上台交流,你了解到的对社区有贡献的人(可出示相关资料)。

(4)谈感受。

三、畅想未来。

1、观赏国内外优秀社区图片,说说他们哪里值得我们学习。

2、四人小组讨论,可以运用文字、图或其他方式把心中理想的社区展现出来。

3、评选设计图。

(1)学生展示,并进行介绍。(包括:设计的特色,设计的意图等等)。

(2)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4、展示自己的设计(课件出示同学们的作品)。

四、课后延伸:描绘理想中的社区。

附板书:

4、走进社区。

我生活的社区。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板书设计:我信得过他的是:

话题2。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2、活动:悄悄话信箱。

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二、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诚信”重要吗?自己应该怎么做?

三、课外阅读。

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诚信”的故事或者格言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朋友失信当时。

悄悄话:

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话题3。

一、揭示主题。

这里是诚信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来,快进入“诚信乐园”吧!

二、启发想象。

想像人们生活充满乐欢笑;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向上;到处是鲜花和笑脸……(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怎样做才是讲诚信?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进入“诚信乐园”的条件。

四、反思行为。

生汇报:例:答应的事情,我会……。

五、制作诚信卡。

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护书籍,培养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以自己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己的心愿---成长包---加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二、小组进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四、美好的小心愿。

1、我们的暑假过的真是丰富多彩,暑假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我们已经升入了二年级,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交流自己的心愿。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体验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1、认真观察;2、做中学;3、多在心中画问号。

重点:让学生体验到好的学习方法、习惯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体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师:上几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家都有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今天我们要继续讨论,还有哪些习惯和方法能对我们有益。

二、学生自学p22,想一想,书上讲的是什么?你做得如何?

三、讨论:1、说说猫遇到强光和弱光时眼睛的不同状态。2、说说为什么夏天天亮早,而冬天比较晚。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强调观察的重要性。3、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

四、自学p23页。

五、交流1、学生交流内容2、为什么做中学乐趣多?3、师讲小故事《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4、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懂得了什么道理,并写出一二。

一、师讲故事:1、数星星的孩子——张蘅2、壶盖为什么会动?

师:其实我们要多获得知识,多解决一些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以外,还有很多方式和方法。请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总结交流。

四、师:最后老师送给小朋友们两句名言,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陶行知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陈鹤琴师简单说说意思。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学习目标: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与热爱。

重点: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1、讨论:什么是家乡人?

2、说一说家乡话,加深对家乡人的理解。

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区别吗?讲一个小笑话,用普通话讲一遍,再用家乡话讲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用外地话讲一讲,看看与自己的家乡话有什么区别。

3、欣赏、诵读古诗《回乡偶书》,理解家乡人浓浓的家乡之情。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吗?

2、让学生夸夸自己身边喜欢的人、能干的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对家乡有贡献的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家乡的名人的,夸夸会查资料的同学。

三、家乡的骄傲。

1、在学生查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填写“家乡人光荣榜”先小组填写,再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2、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家乡的人物。

四、我是小小家乡人。

1、说一说: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家乡人?

2、设计“我的服务计划”。

五、美丽的传说。

1、听老师讲“飞来峰的传说”,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家乡的传说。

六、浓浓的家乡情。

1、古人对家乡的感情也很深,他们写了不少有关思乡之情的作品。欣赏古诗《静夜思》。

2、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写写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吧。

3、学生各自练写。

4、写后交流。

七、课堂小结。

小学六年级品德教案

认知:

1.知道注意公共安全是有公德的表现,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2.以正反事例说明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情感:

1.深感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对不注意公共安全的行为表示反感。

行为:

1.注意公共安全,不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

2.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1.有关课文及练习内容的录像带。

2.有关课文、练习内容及安全标志的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

1.看录像(根据“想一想”栏目编制的录像),启发学生初步感知公共安全的重要。

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挂这样的标志呢?

2.小结:设置安全标志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公共安全,确保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二、分析课文。

过渡语:注意公共安全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生活的稳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1.看录像、幻灯片(根据课文第二段内容制成的录像片、幻灯片),认识不注意公共安全的危害,了解公共安全与社会、人民的关系。

(1)看录像。

(2)看幻灯。

提问:这名儿童为什么向飞驰的火车投掷石子?这一行为给司机带来了什么困难?

如果没能及时采取措施,会造成什么后果?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只为一时方便、一己之利,或出于好奇心和好玩,就不顾公共安全,不为大家着想,因而不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还给社会增加了负担。可见,注意公共安全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证。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学生交流: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一、观看短片。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观看一部短片(《世上只有妈妈好》片段)。

2.同学们,你们从短片中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们每个同学从妈妈肚里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再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直到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都浸透着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感受、回味父母的疼爱。板书课题“父母多爱我”。

二、新知讲授。

1.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聆听感受。

师: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2.活动一:父母默默的爱。

(1)教师: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4)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6)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7)教师:父母关爱你的感人的故事一定不少,讲给大家听听吧!

(8)学生交流:互动交流。

(9)教师:请同学带着感情读一读“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香的,像鲜花;。

妈妈的爱是甜的,像蜜糖;。

妈妈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

妈妈的爱是宁静的,像蓝天上的白云;。

妈妈的爱是柔软的,像轻风和细雨;。

妈妈的爱是温暖的,像阳光和炉火;。

妈妈的爱永远在我的心里。

(10)教师:在你眼中爸爸的爱像什么?

(11)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教师总结。

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爱,让我们将生活中每个温馨的镜头定格,重温一下那些感人的瞬间。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古诗《游子吟》)。

总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体现了谁对谁的爱吗?

生:母亲对游子的爱。

师: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深沉而厚重,我们在父母的爱中一天天长大,无时无刻都感受着父母的爱。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二、多一些理解。

2.学生交流:

4.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6.学生交流: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7.教师:对父母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学会多和他们沟通,因为他们是那么爱我们。

8.教师: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委屈、伤心,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有委屈和伤心的时候呢?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9.教师:打开教材p71页“爸爸给东东的信”。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的父母有委屈和伤心吗?好好与他们谈谈心吧。

三、课堂总结。

孩子们,父母从你们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用温暖的双手紧紧地抱着你们;从你们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每一件事都成为他们心中的骄傲。这些极其平凡却又深厚的感情无不体现着父母对我们默默的爱,但有时我们会不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做法,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的爱,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积极开展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验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三年级共分两个班。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把《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专题。

小学六年级品德教案

认知:

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

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

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情感:体会到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种好习惯。

行为:把东西摆扔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及时扔回原处。

课时:2。

教育过程:

一、插图导入。

1、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一“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提问:

想一想,像李芳这样乱扔东西会怎样?

3、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即板书:找不到东西耽误时间耽误事着急……。

4、过渡语: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故事。

(图片的内容为课文中的插图,录音故事内容同课文内容的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此时学生通过听故事,可能会对乱扔东西的结果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继续板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乱扔东西的坏处。)。

3、教师小结:

乱扔东西就会找不到东西、还会耽误时间、耽误事情、心里着急,还可能会养成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害处可多了。

4、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给李芳出出主意,告诉她怎样做就能避免这些麻烦?

5、学生小组讨论后给李芳出主意。

板书:东西不乱扔。

6、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学听了一定会感谢你们。李芳的老师也是这样劝告她的。

7、听录音:

内容:课文中李芳老师的话。

8、过渡语:

后来在妈妈的督促下,李芳逐渐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毛病,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李芳后来是怎么做的。

9、提问:

看图说一说,李芳是怎样改掉缺点的,把东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处。

板书: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三、联系实际具体导行。

1、过渡语:

通过看小芳的事例我们知道了东西不能乱扔,那么,东西应该扔在什么地方呢?扔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让我们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电脑演示小明的家。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一(教材p50图)。

3、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摆扔的地方合适吗?你在家里把它们摆扔在哪里,为什么?

4、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在老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上帮小明收拾家。

5、学生独立操作后,在教师机上边演示边汇报,同学之间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相互争论,教师评判的原则是东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碍整洁即可。

6、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二和插图三。

7、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用过后应该怎么办?平时你把它们扔在什么地方?

8、教师请学生自主选择讨论的内容。

9、学生汇报后教师给予引导,对正确的进行肯定,不正确的启发同学自己修正。

四、全课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条理的道理,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养成学习、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板书: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我们一起用一首儿歌来总结一下这节课。

2、学生阅读儿歌。

3、师:今天这节课后我们开展一项活动。

4、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板书设计:

东西不乱扔。

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生:回答(略)。

师:演示电脑课件(小红、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

生:看电脑课件(边看边观察)。

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师: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

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物产)。

师: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生:说一说:(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

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录音)。

生: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

生:小组互评。

师:小结活动。

三、总结全文。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附:

板书设计: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小小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