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后感(大全10篇)

时间:2023-10-07 07:49:41 作者:灵魂曲 勇气读后感(大全10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勇气读后感篇一

正如当人生中遇到棘手问题深感无力时,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学习,通过看书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站在更大的格局看到问题的实质,从而能够跳出困局。育儿之路漫漫且困难重重,对于初当父母的我们也时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或许也需要借助书籍的指导,方可跳出细枝末节问题的纠缠而看清问题的根本。

这本《不管教的勇气》的作者岸见一郎是一个哲学家,他本人是阿德勒的哲学忠实粉丝。在他研究了阿德勒的哲学以后,他发现阿德勒的哲学,最有效的地方就在于养育孩子。所以他的育儿书籍多是从阿德勒的哲学出发,来告诉大家我们怎么样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怎么样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不管教的勇气》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育儿书籍,和很多国内育儿书籍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没有废话,第二不讲理论。全书文字并不多,但是字里行间是作者满满的诚意,他试图真诚地与读者探讨:怎么才有效呢?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本书当中提出了一个特别震撼的口号,叫做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养法,即不管教的勇气,本意就是让家长尽量地放手,尽量地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为什么要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呢?作者认为批评和表扬都不是平等地对待孩子的方法。批评不用说,是指责孩子,然后给他压力。而表扬也是自上而下的,表扬是发生在上级对下级之间的。所以当你觉得,你比你的孩子强很多,你跟他就没法平等对话的时候,这批评和表扬就出现了。作者认为无论是柔和的表扬,还是残酷的批评,这时候你都没法建立一个跟孩子的良好关系。而没有这个良好关系,就无法实现有效的指导。这就是岸见一郎的最基本的底层的逻辑。

而岸见一郎的这些见解来自哪儿呢?是来自于阿德勒在100年前的研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说,一个孩子终身,所寻求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叫作归属感,一个叫作价值感。归属感是爱,价值感是感谢。爱能够给他归属感,感谢能够给他价值感。由此岸见一郎认为家长最应该对孩子做的就是两件事:爱和感谢。

所谓“爱”,就是要愉快地接受孩子的真实面,无论他目前是什么样子。

而所谓“感谢”就是取代“表扬”的一种态度,这样才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与很多育儿书的观点都不太相同,很多书鼓励父母要及时反馈,要经常表扬孩子。而岸见一郎说,我们要做的事是谢谢你。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做对的事,表达出谢谢的时候,孩子立刻就能够知道,这件事做对了。并且他获得了价值感。

比如一个孩子在地铁里边不吵不闹,这时候妈妈表扬说,宝贝,你真了不起。你竟然能够不吵闹,太棒了。你不觉得奇怪吗?这就好像表扬一个人不会随地丢垃圾一样。你竟然不随地丢垃圾,你真了不起。太奇怪了吧。因为不随地丢垃圾,或者在地铁里边保持安静,这是一个正常人所应该具备的正常状况。那么家长应该做什么呢?“孩子在地铁里边很安静,谢谢你今天这么安静”——如此这样就好了,谢谢他就好了,感谢他给你所带来的`东西,就像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其他人做对的事,我们也应该对别人表示感谢。这时候孩子的价值感就会得到大幅提升。

而表扬的问题在哪儿呢?如果我们总是用表扬来驱动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情,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到表扬的事情他就不去做。就是孩子衡量这件事该不该做,取决于这件事情父母会怎么看,有没有评分,有没有奖励,有没有排名,都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没有,他就会觉得没什么劲,这就是表扬有可能会带来的恶果。

很多家长喜欢体罚,觉得体罚的时候,自己是在付出心血去教育孩子。但作者认为,体罚不是教育,体罚只是报复。报复什么呢?你把我气成这样,我得报复你一下。就是我心里边那股火压不住,我要发泄出来。只是报复而已,对于教育毫无意义。

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又该怎么办呢?比如孩子对你说“我就是讨厌学习怎么办”,岸见一郎认为,作为家长的你此时只能对孩子说:“那好吧,等你什么时候想学了,你就好好学。因为人生是你的。”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认清楚,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孩子从来都不是为父母学习。对于一个为自己学习的孩子来说,失败恰恰是学习最好的机会。一个为自己学习孩子,他将从考试的挫败中学习到警醒。他或许突然意识到人生有这样的挫败也没关系,我能够追得上,这都是一个人的感悟。人和人的发展节奏是不一样的,甚至就算辍学绕了一大圈回来,搞不好将来还能干学术,这就是人生。所以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课题是他自己要做的事,失败也是学习的过程。因为有时候家长使特别大的劲,非但起不到更好的效果,还将孩子推向更糟糕的方向,这是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所带来的结果。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地用到“勇气”二字,家长要有勇气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学会放手,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的这种公平对待孩子的方法。因为这需要家长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对待的个体,他不再是为你博得面子的工具,他有自己的人生,他自己既要迎接成功带来的价值感,又要承受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得到成长,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作为家长的我们,得一方面耐心陪伴他艰难地走完那些不得不走的弯路,一方面控制住自己忍不住伸出去的试图阻拦或者干预的双手,所有这些确实都需要极大的勇气。

总之,这本书的育儿观点对我非常有启发,推荐阅读。虽然其中的很多观点和做法在真正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存在困难,有时候不小心会回到老路子上去,在孩子不听大人管教的时候忍不住开始对孩子训斥或者惩罚,但是相信书籍传播的思想就是一颗种子,会慢慢在心里生根发芽,最后长成茂盛的大树。

勇气读后感篇二

好书是适合一读再读的,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妈妈给我买了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勇气》,这是绘本图书,漂亮的插图,简单的文字,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很多很多。我反复咀嚼书中的文字,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让人回味。

勇气是什么呢?作者对勇气作了诠释:

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车不用安全轮。

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下一块到第二天。

勇气,是你知道个大秘密,却答应对谁也不说。

勇气,是爱它,却不摘它。

勇气,是努力藏起你小气、嫉妒的一面。

当我在环湖花园游泳馆学游泳,听到妈妈让我和伙伴比赛谁有勇气——从池边跳下1.8米深的游泳池,并游回浅水区,我心惊胆颤、双腿瑟瑟发抖。

妈妈期盼的眼神,教练的'标准示范,让我鼓起勇气再也不犹豫,终于往下一跳我成功了。这就是勇气!

当我第一次作为升旗手上台演讲,别提有多紧张了。

我被授予升旗手缎带,台下一千多名同学赞赏的眼光,给了我无比的自豪与自信。我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演讲。这就是勇气!

当我作为班干部看到同学不守纪律,虽然指出来却遭到他们的冷

眼与嘲笑,我心里很难过。老师充满信任的话语和朋友的体谅与理解,

让我坚持原则,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这就是勇气!

勇气读后感篇三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美]惠特曼

在德军雪亮的刀影里,在死于刀下的亲人身边,一个法国女人与一个素昧平生的美军士兵重复着一个简短的对白“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哦,当然了”。诠释了勇气的双重意义。

这放手一搏的勇气,这在死去丈夫身边还冷静地把陌生人藏匿的勇气,这语言不同国籍不同身份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对勇气做出了这样相同的选择?因为信仰,因为这来自大洋两岸的共同信仰,对自由,对和平,对反侵略反法西斯共同的最高信仰。“信仰是没有国土和语言界限的,凡是拥护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有了这样的信仰,与为了信仰的那份执著,双重被信仰激发地对侵略者的同仇敌忾的烧天怒火熊熊燃烧在一起。更有那对自由忠贞不渝的千千万万法国人,誓与同样信仰的人们,用手提着头颅,踏着同胞的血泪,冲破如云的战阵,越过侵略与压迫的邪焰,将豺狼驱出国土去。

是的,他们来不及停下掩埋同伴的尸体,来不及悼念惨死的亲人,这对自由对国家对民族的信仰把他们的心烧得发慌,一分钟也不能耽搁了。因为这烈火似的信仰后是自由国土上幸福的日轮。而且,被泪水泡软的骨头,恶鬼们嚼起来省牙。美国人说,有信仰才有国家,法国人说,有信仰才有幸福,这平凡的法国女人,有对自由的信仰,虽失去亲人,可她是个幸福的女人;这伟大的法兰西人民,有对自由的信仰,虽有无数泣血的黑夜,可终究有个光辉灿烂的黎明,一个自由的国土。

勇气读后感篇四

《勇气》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勇气是什么。整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就像随便说出来的一样,一个人问:什么是勇气?另一人就回答: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车时不用安全轮,勇气,是晚上由你负责查看房间里的动静。

是不是很像随便说出来的.呢?像是几个小朋友在你问我答一样,很有意思吧!

这本书上还有很多插图,比如说,勇气,是从头开始,这页就画了一幅画,画面上一个小男孩因沙子堆的城堡被一个打排球的男孩压坏了,但他却敢重来。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我觉得做人也要有这种勇气。

勇气读后感篇五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十课——《花的勇气》。

这篇课文写了作者在四月份的维也纳里,没有看花。作者就对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都是绿色,没有花朵。”小吕就让作者扒开草,原来在草下长着几个小花,作者惊叹了。当天晚上,外面正下着雨,作者对小吕说:“这次来到维也纳没有看到小花可真遗憾啊!”效率就拉着作者来草地上,原来,是早晨那几多小花,现在长得如此高大。作者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撼。他想:“花朵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晴天开放,而是在冷风冷雨中开放,小小的花朵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我要像这些花学习。

勇气读后感篇六

最近,我在读《白天的星星》这本书,读了几个部分,但觉得《勇气》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

它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由诺曼底登陆时的事,一个美国伞兵落在了敌人的控制范围内,不得已,他向当地的人们求助,一个大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家中还有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但不幸的是,几分钟后,德国兵就来了,他们毫不费力的搜出了伞兵,然后不由分说的把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农民当场枪毙了。他们带走了伞兵,但等待处置时,美国伞兵凭借自己的勇气,拼命逃了出来。

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了敲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笔直的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哦,当然啦。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后,那儿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尤其是法国女人的勇气,更是第二次时的勇气!她在危难前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朴实、善良与坚毅。文章的结尾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我想,她信仰的是和平,为了所有人能过上和平的生活,她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护为和平而战的盟军们,要保护这个伞兵。

这是多么伟大的勇气!这勇气是多么珍贵与难得啊!这勇气是多么让我感动与敬佩啊!

勇气读后感篇七

文章主要讲的是费落斯地老板让他在商店门口卖一些碗筷子和勺子等生活用具,但费落斯在店内都不敢问客人需要什么,这下就给费落斯难住了。他绞尽脑汁的想各种办法,但都不行,突然,他想起来,为何不在商品商品旁边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商品一律五美分,这样既不用说话,也可以赚到钱。他用自己的聪明让他成为一名亿万富翁,也变的非常有魄力,时候,他也很有勇气,他不再胆小,他有自己的聪明练就勇气赢得事业的成功。

文章中,主人公费落斯点醒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办法创造勇气,读完文章后,我又联想到自己,我又何尝不是那样胆小,内向,没有勇气的我,什么事也干不成。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盐,出门之前,妈妈还问我敢不敢一个人去,我犹豫了一会,说:“没关系,我可以自己去”我兴冲冲地去了商店,到了那里以后,我好像变成哑巴似的,不敢问我想要买的商品。我只好自己慢慢的找突然有一位叔叔向我走来,我心里紧张的想立刻逃跑,出乎意料的是那叔叔是如此的和蔼,我结结巴巴的说:“叔……叔叔,盐……盐在哪里”叔叔笑着对我说,不要害怕哦,我给你拿,我拿着盐,跑去结账,临走时还对叔叔说:“谢谢”。

文章和生活让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可怕的事,只要你有勇气面对,一切变得都如此简单,鼓起勇气,勇气会使人们获得成功与财富。

勇气读后感篇八

《恩宠与勇气》这本书是美国的肯.威尔伯写的。作者写了他与癌症的妻子一起抗癌的过程。这本书看似写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实侧是一本修练的书。

作者对美丽、活泼、聪慧的妻子崔雅一见钟情,相处四个月后喜结良缘。婚后十天妻子崔雅却发现得了乳癌。俩人一起走过了五年的抗癌之路,最后崔雅因肿瘤恶化,最终不治而亡。

他们在抗癌的过程中,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有过质疑、抱怨、争吵、愤怒、恐惧、悲伤、痛苦,作者也曾想过离开崔雅,但最终却借疾病成就了彼此。

他们夫妻一直有静修的习惯,崔雅外表看似一个活泼、聪慧的女子,内心却是自卑、不信任、喜欢掌控。在得了癌症之后,籍借疾病一点点地内观,看清了内心的恐惧,对疾病全然地接纳不再抗拒,通过静修(禅坐),最终超越了恐惧,生命得到升华。从小我回归到大我,对他人生出了巨大的悲悯和爱,内心的恐惧被一种深深的`祥和与宁静所取代。生命结束的时候,整个人是放光的,脸带微笑,美丽而祥和,回归到了生命的本来。

勇气读后感篇九

勇气,是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题记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感动小学生的50个人物》的书。其中《勇气》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在19世纪英国的一所学校里,一次有一名强悍的高年级男生命令新生替自己做事,被新生拒绝后就开始殴打新生。这时候边上的学生要么畏惧地逃避,要么幸灾乐祸地观看,只有一名学生勇敢地挺身而出,大喊:“住手!你到底要打多少下才肯罢休!”这个勇敢的学生就是后来扬名世界的英国大诗人拜伦。

我不禁想起了我二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次是在一次放学后,我在校门口看到几名高年级的学生堵住了一名低年级的学生,想让他给大伙儿买吃的。低年级的学生不愿意。

我看到了他在四下里张望,我知道,他是想寻求帮助呢。可是,我当时的念头是:“那些大孩子可比我高出一个头呢!可千万别找上我!”于是,我连忙退后一步,躲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看了小拜伦的故事,我真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羞愧,明知道那些大孩子的行为不对,却没有想任何阻止他们的办法,而是“灰溜溜”地躲避了。

其实,我们也可以像小拜伦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勇敢地维护正义。我们欣赏勇气,因为它是一种毫无畏惧的气魄。勇气是让生活顺利前进的风帆,勇气是让我们成为强者的支柱。只要充满勇气,我们大家都能成为人人称赞的小小男子汉!

勇气读后感篇十

我读了很多书,当我读到勇气这本书的时候,我懂了很多东西。我要学会控制自己,当我面对一个美味大餐,或者一个冰激凌,我的.内心很挣扎,我控制不了自己。

但是今天我读到勇气这本书,勇气在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