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心得 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22 11:15:46 作者:曹czj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俩心得 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篇一

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有梦的人才不会累,有梦的人才能走得更远,变得更强。我也拥有梦想,因为有梦,便只顾风雨兼程,勇往直前。不错,我就是一个追梦人。

儿时没有追梦的概念,因为那时的梦想像冰淇淋一般,虽然甜蜜,但终究会随着时间慢慢融化。以至现在想起来,心底像被抽空了一块只留下巨大的空白。因为只有在儿时,我们才会那么简单而不假思地说出梦想,而对梦想的追求却像白云一样飘在天上。这样的迷茫儿时的无知、顽皮。

我们都是追梦人,心中永远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的梦想。逐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毛毛虫因看到蝴蝶的翱翔,就想拥有一双似薄片般美丽的翅膀,飞向那代表自由的广阔天空,怀着这样的梦想,努力追逐着梦想的脚步,从蛹里封闭的生活里蜕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那个过程是多么艰熬、痛苦,可为了自己的梦想,它还是克服了下来。

这不正像我们一般吗?我们每个人都心怀梦想,但想追上梦想成功的脚步,过程是无比坎坷的,一个跟斗也会便人心存阻意,甚至对追梦的念头都会像棒棒糖一般融化。面对困难,应战胜它,战胜自已,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

长大了,追梦的概念应深深的印入脑海,现在不应像儿时一般,让梦想随着时间融化,梦想,支持着我们的一生,拥有梦想,走得更远,看得更高,变得更强。

我们都是追梦人,梦想就是心中不灭的那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俩心得 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篇二

梦想如果缺少追逐的过程,没有一路上的磕磕跘跘、跌宕起伏,又怎能谈得上是梦想呢?即使结果不如人意,但我们留下了回忆,它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是无价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它记录着我们筑梦、逐梦、圆梦的心路历程,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要积极向上。

梦想不分好坏,不分贵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有的人志向远大,有些人甘愿做辛勤培育花朵的园丁。我的梦想是多变的,有时想当一位歌手,用美妙婉转的歌声抚慰人们的心灵,用直穿人心的歌词给予失意的人力量;有时我想做一位画家,让心中的未来蓝图跃然纸上,看自己的双手在白纸上肆意跳舞;有时我还希望自己是一位兽医,因为这世间不仅有疾病缠身的人们,还有无依无靠、弱小无助的流浪动物们,它们没有办法将痛苦说出口,只能悲哀地呻吟,我想尽一份力,帮助它们。最终,我还是迷恋绘画。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喜欢画画。那时候家里很拮据,所以一直没有机会买画笔、毛刷之类的工具。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绘画的痴迷和喜爱,有事没事我就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一会儿画朵云彩,一会儿画束小花,一会儿又画几个火柴人,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有一次,我实在不想在地上涂涂写写了,便偷偷从存钱罐里拿出几枚硬币,跑去小卖部买了几根粉笔,再跑到人家墙上“搞破坏”。几根粉笔头都磨坏了,才完成我的“大作”。当时我还傻傻地拉着妈妈欣赏,结果被她一顿训斥。

现在想来,我对绘画的喜爱可谓是如痴如醉、无法自拔。然而,人生之路还在继续,我的绘画之旅也在继续,小到精心绘制并拿一等奖的手抄报,大到精心办的各类主题黑板报,都是我追逐梦想的过程。我贪婪地汲取其中的养分,不断充实着自己,一点一点地让自己朝着梦想绽放含苞的花蕾,扬起自信的风帆。

梦想啊梦想,你悄然靠近我,我抓紧你,握在手心里,我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曙光;梦想啊梦想,我不盼望你能开花结果,但请让我好好享受培育你的过程。

梦想不止,寻梦不辍。

我们俩心得 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篇三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涌现出的个个典型,鞭策大家: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回望-,我们之所以“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就是因为心怀理想,奋力追梦。这一年,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这一年,脱贫攻坚继续推进,全国12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这些巨大成就,离不开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的辛勤付出。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正是无数劳动者奋力追梦的过程。

勇做追梦人,就必须踏实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幸福就要奋斗。“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才将fast落成启用;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用专注、坚守和担当,突破一系列难题,才使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事实证明,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没有奋斗,梦想就是空谈。

勇做追梦人,就必须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中国梦是由亿万人民的梦想组成,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都是个人梦和国家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梦成就国家梦。只有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舞台,中国梦才能实现。在新征程中,我们要自觉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将个人梦想的实现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创造新业绩,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的一生被梦想牵引,不断前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都有一个家国梦。心系祖国,放眼未来,我们都有一个强国梦,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梦、追梦、筑梦、圆梦。愿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建功立业的个人梦与祖国的强国梦紧紧相连,在火热的-年开启新的征程,梦想成真。

我们俩心得 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篇四

《我们仨》,也许并不能说是杨绛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感人并发人深省的一本书。《我们仨》带给我的感受是复杂的,读到伤心处,我会落泪;读到开心处,我会欢笑;读到离别时,我会心酸;读到家常处,我则感到认同。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亲情的伟大和震撼,也感悟到了一本好书的魅力。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方才显出情感的真挚动人;也正是因为它的真挚动人,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这么多人的争相传阅吧!

亲情,似乎永远都能勾起人的心弦。它不需要过多的渲染,普通的平常言语便能表达出亲情的温馨和持久。一位90多岁的老人对家人的追忆,更让人为之动容。钱钟书先生一家三口日常时的相扶相帮和患难时的不离不弃,在杨绛老人的笔下一一展现开来。我随她喜,随她悲,随她一路陷入对亲人的思念。我敬佩他们三人的治学严谨;也对他们的坎坷人生唏嘘不已;欣慰他们的患难与共;羡慕他们的融融亲情;也心痛他们的相继逝世。一个国学大师,一个翻译名家,一个著名学者,耀眼的头衔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常人的亲情。几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以读书为乐,不理会世俗的嘈杂,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生活在他们自我设定的祥和的世界里,不幸乎,大幸也!

这是老人梦,老人们都常做。而这一类梦的主题,往往是老伴或儿女失散了,怎么也寻觅不回来,最后一急,人便醒了。在梦中,总是拼命的寻找,寻找,仿佛丢了的,就是整个世界,或许年轻的时候不觉得,可等人老了,就把老伴儿女看成是生命的寄托。

这是一本温暖人心的书,即使现在我无法做到完全的共情,也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在未来的日子里,若一遍又一遍细细品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会有进一步的体会。

我们俩心得 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篇五

一个不平凡的老人,写了一本平凡的书,这是《我们仨》给我的最大的感受。

杨绛先生不平凡,但是她觉得自己就是尘世中的普普通通的一个俗人,她把三个人共处的岁月,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一一记录了下来,仿佛那就是我们的日常:嬉笑打闹又不失温暖,处处充满了欢喜和温馨,以及分离之后孤独的老人化不去的忧伤。但是即便是老伴钱钟书和唯一的爱女钱瑗一个接一个与她生死别离,他们仨失散了,她一个人思念着他们仨,她仍然在用生命记录着之前的美好,哀而不伤,没有用力,没有彷徨无助,没有矫情,我只见得委婉温暖又坚韧的光流畅于字里行间。

杨绛先生说他们这个家,很朴素,他们三个人,很单纯,他们与世无争,与事无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仨在小小的书房翻译、备课、写作,互不干涉互不影响,然而钱钟书天性调皮,乘女儿小寐片刻,居然在其脸上作画,而杨绛是纵容他的,钱瑗亦是嗔怒爸爸的不正经。这样温馨动容又平凡熟悉的画面在书中是常见的,读来,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扬,不禁忆起某一个暑假,孩子他爸贪杯,肚皮日渐隆起,玩兴起来,用毛笔在肚皮上画了一个哭脸:“儿啊,这如何是好?”把我们娘俩惹得哭笑不得。

钱钟书不会烧菜,总是手忙脚乱,他定然是把所有的智慧挥洒在笔墨上,杨绛先生就一点点照着菜谱渐渐学会了家常菜。在父女同时病倒的时候,她一个人忍着巨大的悲痛,同时两个医院奔波劳碌着,那时她已经八十出头,每次带去亲自做的一点小菜,看着他们吃下,心中的满足,与我们普普通通凡人的幸福类似的,每每读来,便是见字如面,泪眼婆娑。

一个文人雅士的家庭日常如此动人,恰恰是正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百姓,没有惊天动地,没有叙事邀功,有的只是平常的简单生活,他们以知识分子的尊严活着,我们仨,就没有其他人了,而且旁人也进不来,我们各自安好即是极好。

日日柴米油盐酱醋,生活本就没有太大的跌宕起伏,即便是有,也是学会和他们仨一般,隐忍低调,不浮不躁,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能够相聚,能够相守,能够相爱,已然是最重要。如果说20xx的天灾,让我们困宅为牢,但是福祸相依,我们一睁眼就看见彼此温柔的眉眼,低语呢喃:“早!”每日三餐或简单或隆重,皆同食共赏。“妈妈,我的花又开了一朵!”少年惊呼着让我过去,我的小狗餍足于瞌睡,不为所动,因为我们一直在,不像往日它听着楼下传来的脚步声,早已雀跃,日子突然一下子慢下来了。

无法预测生活的变数何时来临,即便一个人面对最黑暗的时刻,亦内心安定,和杨绛先生一样,我们仨尤其是我们挚爱的少年,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