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研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3篇)

时间:2024-03-27 22:46:04 作者:笔尘

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可以培养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和组织能力。在下面,你可以找到一些写作社会实践报告的例文,看看别人是如何写的,对你的写作会有所帮助。

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我盟“十个全覆盖”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前期工作不扎实、缺乏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案、群众参与度不高等等。尽管在工程实施工程中,我们存在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单位成本高、基础差等劣势,但更有财政条件较好、农牧民筹资能力较强、建设总量小等比较优势。结合实际,今后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软件建设,需要认真思考。建议各旗区、各部门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力争使阿拉善“十个全覆盖”工作更扎实、更有效,真正惠及全体农牧民。

第一,提早谋划,提前运作,把各项基础工作做扎实。

截止到5月20日,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十个全覆盖”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左右。这其中关键的原因是工作谋划在前,动手在前,各项工作做得早、做得实。各旗区、各部门应认真学习乌兰察布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反思自身差距和不足,早谋划、早布置、早动手,在目前各项进度已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全力以赴赶进度。要统筹好各项工作,一边紧锣密鼓履行相应程序,完善相关手续,一边抓紧建立健全内业资料,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各旗区要结合嘎查村委会换届选举,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宣传政策,征求意见,完善方案、办法、措施。要明确职责,最大限度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人翁精神,使农牧民对“十个全覆盖”心理上认同、情感上支持、行动上配合。

第二,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案。

我盟在就明确了“十个全覆盖”的“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集中攻坚、坚持群众主体”三个原则。其内在含义之一就是要各地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兼顾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需求和可能,缺什么补什么,合理确定建设任务;就是要统筹考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立地条件、发展潜力等要素,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有主有次。各旗区要进一步明确划分出示范村、达标村、一般村类别,充分考虑实用性、必要性,避免造成投资上的浪费。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约束性的操作方案、管理办法、问责办法,健全内业资料,如施工图、工程前后对比图、明细登记簿等。要抓紧制定完善嘎查村规划,避免盲目建设。要认真调研,统筹谋划,充分征求苏木镇、嘎查村和农牧民意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约束性的相关操作办法。

第三,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产业支撑。

“十个全覆盖”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解决的是农牧民生活质量、农牧区发展条件的问题。如果不能统筹解决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的这项工作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持续,工作就没有做扎实。因此,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产业支撑,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村牧区配套产业和项目,开辟农牧民创业园或创业项目,支持农牧民就近就业、自主创业,从而使农牧民“既不离乡又不离土”,就地实现生活、生产方式转变。要立足先天基础,找准特色优势,什么产业最合算就发展什么产业,什么产业支撑最有效就打造什么产业支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集群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形成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要积极发展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形成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同时,积极探索合同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经营组织形式。

第四,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大干快上,形成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是推进“十个全覆盖”的攻坚年。今年我盟的建设任务是三年中最重的,在去年完成文化室、危房改造、日用品配送中心的基础上,要完成饮水安全、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村村响广播工程,街巷道硬化、校舍安全改造也将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目前,时间已即将过半,而我们的大部分工程还处于待开工和未开工状态,有些工程还在选址、做论证、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之中,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全盟的头号民生工程来谋划、来统筹、来推进。各部门也要打破条条框框,解放思想,扑下身子做工作,不等不靠,敢于担当,把工作向前做;各旗区、苏木镇、嘎查村要走家入户,把群众工作贯穿始终,把政策宣传到位,在决策过程中,坚持办法由群众提、建议以群众为主、方案由群众酝酿、实施有群众参与。通过各方努力,形成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

“十个全覆盖”是一项科学发展、以人为本、面对现实、惠及民生的系统工程,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农村牧区的延伸、破题,也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民生工程,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对于我盟来讲,通过三年的工程必将极大地改善我盟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十个全覆盖”必将为我盟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提升广大农牧民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改变我盟农村牧区的精神风貌。各地、各部门要从讲大局、谋长远、利子孙的高度,拿出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突破的精神,确保我盟的“十个全覆盖”工作圆满完成。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会议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问卷式调研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研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研,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研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

一、前言: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事业得到稳步推进。一些已经实施的惠农制度和政策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如农村金融机构稳步增加、新农保试点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等;一些新的惠农制度和政策顺应时代发展被相继推出,如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等。而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工作中,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甘肃从农民中招录公务员、四川成都统一全域内城乡户籍、浙江温州试点镇级市建设等。新农村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可喜得成就。

岁末之际,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契机我就本村近年来的发展做了一个调查,使自己更加深刻,更加真实,更加具体的认识到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坚定了我学好专业知识服务“三农”的信念。

二、调查地点: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尹西村。

三、

调查对象:尹西村村干部及村民。

四、调查方式:走访,问卷调查,借阅有关材料。

五、近年来尹西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1、农村经济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1992年,为了搞活本村的经济市场,繁荣。

活跃本村农贸集市从而增加村民收入,团结尹东村,两委成功举办了尹集十月物资交流大会,一举成功,同时建起了至今仍远近闻名影响广泛的的尹集牲口交易市场。不仅搞活了本村经济市场同时也带动周边村庄经济的繁荣。

在经济建设逐步跨越的同时尹西村决定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商品经济。

和和棉花交易收购加工,在村内有利的街道安排沿街商品房200多间44户。棉花收购,日用百货,服装餐饮,五金交电等服务的主题商贸一条街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村民经济收入提高的催动下尹西村村干部及村民群众决心打好棉。

花加工这项事业,在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村两委及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联合尹东村,全村在2001年成立了尹集玉龙棉花有限公司,下辖十个棉花加工厂,公司的成立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给村民和周边地区及邻县的棉花收购提供了方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

2005年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又新建织布厂一家,进一步拉长了。

经济建设的产业链。

2009年尹集玉龙公司各棉花加工厂又新上400吨打包机等新型棉花。

加工设备,提高了棉花的加工质量,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

为了进一步曾强本村经济实力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尹西村村委正。

打算再引进一处织布厂和服装厂来进一步繁荣本村的经济市场,建设好我们的新农村。

2、农村的社会服务: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尹西村只有一条公路穿过,村内道路破败。

不堪;村里的小学学校只有三个年级而且师资力量薄弱,甚至有的老师一人教好几个科目,带两个年级的学生;村内通电设施极差,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吃水难,看病难等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随着村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

高。公共服务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尹西村多年存在吃水困难的问题。1996年村两委多处筹集资金。

投资8万元打深水井两眼,铺设管道3000米,让群众用上了自来水。2001年对水管进行升级改造投资16万元在村西开挖占地30亩水面25亩的水库,常天供水,饮水水质显著提高。2005年投资28万元铺设管道5000米接入秦台水库,是村民用上了更加优质的水源。

2、为了解决村民的用电问题,1998年筹资6万元新架线路,新上1。

00变压器,是村民得以安全用电。2001年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尹西村的线路又进一步改造,使村民用电更加安全方便。

3、交通的方便与否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村民的生活水平,2。

002年尹西村投资30多万元改造村内街道,建成了东西3条南北1条1097米的柏油路。从此乡亲们出门走动,做生意就更加方便了。

4、前几年附近小学合并并且整合师资力量,并且随着交通的更加方。

便,乡亲们的经济收入增加,很多人甚至送孩子去城里上学。今年镇教委又在尹西村建立北片中心小学,让孩子接受到越来越好的教育。

5、2009年在尹西村建立了一处新农村合作医疗,从此村民和周围群。

众看病就方便多了。

六、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尹西村多年来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随着各企业用地,学校用地的增加该。

问题更加明显现在甚至还有一部分儿童没有责任田。

2、村内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资金,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做好对环境的保护,现。

在村内的池塘,小河,甚至农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由于对树木的砍伐有些地方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七、对农村发展提出的建议:

1、努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村办企业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2、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对环境的保护。

4、强化素质,打好人才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涵就是发展。

壮大新产业,依靠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八、实践。

总结。

总结以上几点,尹西村的新农村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农民生。

活水平、农村产业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得分析三农问题现状,才能在这个问题上不断出成果。作为青年学生,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我收获颇丰。我开始关注国家的大事,为自己能够分析国情感到自豪。以后,我更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用自己的知识建设祖国的明天。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

引言。。

调查目的:为了解东韩村的留守居民生活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一、村庄现状。

东韩村位于泉掌镇中南部,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251亩,耕地面积3074亩,深井13眼,管灌15008米,灌溉面积2988亩,旱地86亩。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550户,2275口人,51名党员。学校共有教职工13人,学生128名。该村主导产业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为主,全村共有蔬菜大棚155座,其中超大棚25座,日光温室127座,弓棚3座,主要以西红柿、茄子、黄瓜、种植为主。畜牧养殖猪存栏230头,牛存栏210头,鸡存栏8000只。人均纯收入4772元。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力较弱,当遇到狂风骤雨时,农民只能看着庄稼被毁,束手无策。另外,农村基础设施极少,配套不完善。

(二)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土地资源。

(三)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

(四)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

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善,增加医疗设备,解决就医难问题。

四、促进农户增收建议。

(一)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东韩村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所以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要把粮食作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加强农业指导;二要注重农产品加工,比如土豆、马铃薯等进行深加工制成成品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吸纳富余劳动力;三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在东韩村养猪、牛、鸡、羊的农户逐渐增多呈现良好势头,有的还经营了养殖场,但是规模不大,资金紧缺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帮助在畜牧业上快速发展。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只有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从事劳力劳动,提高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按照组织安排,今年7月至9月我到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办事处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挂职锻炼,任书记助理。挂职锻炼期间,我按照领导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强实践锻炼,不辞辛苦,深入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办事处有关村庄,对该街道所在的市情、区情、街情及新农村建设有了较深的了解,并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所见所闻、所触所感,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位于东海之滨,地处当今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是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全市陆域面积981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68.09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享有东方大港、商贸都会、文化名域、和美之城的美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港2009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列中国港口第四位、世界前十位。的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私营企业超过l0万家,个体工商户突破26万户。已连续几年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33件、中国名牌产品61个。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市内名胜古迹众多,名家辈出,籍两院院士已逾90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综合竞争力连续几年跻身全国十强。市下辖的三个县级市、两个县、六个区。鄞洲区与中心城区东、南、西三面紧依,总面积l346平方公里,共辖18个乡镇、6个街道,户籍人口80万。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0亿元和145亿元,蝉联全省县(市)区第二和第一: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荣列全省之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比重达45%;名牌产品销售比重达38%:十二年免费教育、农村卫生事业改革、社会保障全覆盖等惠民措施在全省全国率先实施。

下应街道地处市东南,紧靠市东部、南部两大新城,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街道辖区总面积22.2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0个社区、1个居委会、1个渔业社,人口11万左右,常住人口2.9万,外来人口5.7万。近年来,下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借助市东部、南部新城开发、大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下应实际,大力实施竞争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和谐区创建“三大行动纲领”,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亿元,同比增7.22%;完成财政收入4.6亿元,同比增26%,总量、增幅均列全区第四,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3亿元;26个村社财务总收入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6217元,同比增长11.8%。

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鄞州区下应街道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

下应经济的基点是工业。汽车配件、五金机械、针织服装、电子电讯器件、印刷包装、生物制药是下应工业经济的特色。截止2009年底,全街道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9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实现工业产值67亿元。街道现有9家高新技术企业,“五十强”企业数量位列全区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第三位,“双五十”企业总数位列全区第四位。下应街道湾底村原是一个穷村,早在1982年11月,该村党支部书记吴祖楣就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落后面貌,还得继续变,要大力发展村级工业。从当时村里一家只有10来个人、生产锉刀的小作坊开始,到1992年企业改制前,小作坊已经成长为年产值6000万元的大企业了。现在湾底村有7家企业,工业产品80%出口到欧美、日本、菲律宾、英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下应经济的突破点是现代服务业。街道区划调整以后,原先成熟的城市区域被划出,街道一度出现了三产的“短腿”状况。但随着精品楼盘的推出、重磅项目的落户,第三产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2009年街道整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5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4亿元,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原来的13%上升到18%。滕头村以房地产开发、园林绿化、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房地产公司在稳定现有市场外,进军抢占、北仑房地产市场。园林公司已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园林资质一级企业,绿化业务拓展到北京、上海、福建等全国20多个省市。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我镇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发展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下应有耕地面积5000亩,该街道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以湾底绿色生态农业为特色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圈已具规模,并不断赢得市场认可。湾底每年都举办桑果节,去年湾底智能温室大棚(华东地区单体最大,投资2300多万元)、服装博物馆、旅游大楼相继投入使用,使湾底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双丰收,去年湾底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近两年的旅游收入均在1500万元左右。滕头村经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立高科技蔬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农业观光示范区等,初步形成集“精品、高效、创汇、生态、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发展格局,村民直接从事农业的人数已降至劳动力总数的8%,2007年实现产值2210万元,创历史新高。旅游区被授予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2008年旅游门票收入2360万元,综合经济收入达1.07亿元。我镇也要积极响应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号召,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突破。

(三)始终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在新农村建设上,该街道转变观念,创新思维,逐步做到从重点培育向全面推进演进,从重点工程带动向群众自发行动演进,从传统农村向城市社区演进,从集中整治向长效管理演进,从结果公开向操作规范演进,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湾底村原有8个自然村,村庄与村庄之间交通很不方便,并且村内住房破旧简陋,环境很差,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该村委托全国一流的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做新农村建设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拆掉了七个自然村,建造了二种型式的.新村近10万平方新房,别墅100套,五层高楼650套,目前全村99.5%的村民都已搬入了整齐舒适、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村住宅小区。近年来,滕头村先后投入8100多万元,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兴建农家乐园、将军林、音乐喷泉广场、石刻窗花馆等生态景点20多处,全村呈现出绿树成荫、碧水环流、花果相间、百鸟和鸣的江南田园美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1年还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村庄生态环境建设走上了国际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作为我镇来说,要结合实际,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该街道慈善扶贫基金达到1075万元,企业冠名基金达3800万元,创新设立行政村冠名基金达520万元,三支基金均列全区第一。社会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87933人(次)。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展农民就业上岗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为90%。在各项社会事业上不断加大投入,教育、卫生、文化事业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我镇要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五)始终把基层党组识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农村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调查内容:通过调查村民们以前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从而得出社会的发展好与坏。

在晚饭的过后,爸爸带我去奶奶家玩,奶奶一见了我就问:“今天晚上吃了什么饭呢?”我开始慢慢回忆我吃的一大堆东西。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吃的只有农作物产量较高的地瓜,有时还吃不饱、穿不暖。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于是,我便用了两天的时间,向村民们调查了生活的变化以及好与坏。

第一个调查的对象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当然现在的生活好啊!住在漂亮的大房子里,吃饱穿暖睡好,比以前的生活好多了。”老奶奶用她那沙哑的嗓音,给我讲了许多小故事,虽然她的声音并不好听,但也能从中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迅速。

接着,又调查了许多穿着朴素的村民,调查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比起以前的生活,现在的生活要好很多。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能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家家都买了汽车,住上了漂亮的大房子。但是,我们现在吃的蔬菜,大多数都喷了药剂。药剂的种类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都有,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当然,现在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城市中蔓延着雾霾的气息。农村的空气也有污染,是开设了许多工厂的缘故。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位老奶奶的感叹:“一生中再也闻不到那甜滋滋的空气了!”

对于水果蔬菜,不要因为各种原因而使用各种农药,人们所渴望的,不是使用过危害人体健康的水果蔬菜。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许多工厂排放的气体和人们开的汽车。

希望工厂们不要再排放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也忠诚地希望人们尽量少开私家车,多植树,做到低碳环保。

让我们共同打造一个环保、文明的社会吧!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六月初,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始进入启动阶段,我们几个同学就自发的组织起来我们的社会实践服务小分队.很轻松随意的报了名,没有考虑太多.虽知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但自以为那是很轻松的事情,自己是个大学生,也算是高素质,这样的简单的事情办起来不是易如反掌吗?有些自大的井底之蛙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征途.活动开始了,我们小分队进行了职务任命和责任细化,各司其职,各谋其政.分工明确,统筹兼顾,如火如荼的开始准备工作.办起了宣传海报,打印宣传单,学习资料,整理视频资料等硬件设施.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农业知识技术方面的学习.一头扎进图书馆翻阅和借览大量的学习资料,努力为自己充电,虽有些急功近利,但还是有一定成效的.生怕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埃团队成员集中学习和熟悉最后收集整理的宣传资料,并找到了陈军营老师做我们的指导老师,他在农业知识技术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建议,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出发前召开了动员大会,明确分工,强化这人意识,强调安全重于泰山.检查准备好的出行装备,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做了充分的预案工作,做好预算和集体外出费用管理细则,由财务人员统一管理.

我们一行六人从学校出发,我们的工作开始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首先,我们在村里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的大棚种植情况、农业技术情况以及大棚蔬菜带来的收益情况等,做了简单的整理后,我们接下来我们采访了村长,通过村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更为详细的信息,在村长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了村民的大棚,当我们深入其中,才真切地体会到农民种地的不易,炎炎夏日,他们也要钻进酷热难耐的大棚内悉心照顾这些蔬菜,我们在这里帮助他们进行了番茄采摘及分类,这些事情只有我们自己去做了,才明白了汗滴禾下土的真正涵义,既知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们今后会倍加珍惜.之后,我们用自己制作的幻灯片及下载的视频向村民们介绍了关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并且发放了我们自己制作的科普知识小册子.这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村民们很支持我们的做法.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大家还有很多东西想要咨询,我们留下了辅导老师的邮箱,希望能够帮助村民尽快解决问题.

我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向村民们传播了农业知识,对外宣传了农业大学,消除了大家对农业大学就是要回去当农民的偏见.通过我们在大棚中的实践活动,我们也了解到了现在农村的现状,增强了我们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服务农村,发展农业的决心,这是一次很好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从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学到是知识不是毫无用处的,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光发亮.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会议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问卷式调研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研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研,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研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研,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调查背景:

根据__年暑期社会农村调查我们得知:尽管国家已经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拿不起食宿费而辍学在家务农,每个月仅仅40元钱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上学梦。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4的支教和助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

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

实践内容:

暑假里,在__县__乡__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

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利用多个游戏让孩子了解心理学,毕竟心理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学时:讲述若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总结道理,并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学时: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领孩子感恩社会、集体、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学时:教授歌曲《少年强》,激励孩子寻求梦想,做一个有关理想的游戏“美丽岛”,帮助孩子确定梦想,给他们鼓励。

第七、八学时:讲述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怎样高效率的学习。

因为有孩子们很配合,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渴望学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聪明活泼可爱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里,巩固了我的所学,也让我体会到我储备知识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强学习。

二、助学总结。

__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它所下属的乡自然很贫困。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家在窑洞里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况下,户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种地、养孩子。

我走访的一家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现有3口人,有父亲、姐姐和妹妹,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几万元的外债,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还顾不住自己,父亲先天右手有残疾,现又患有肾结石,妹妹上高二,学习成绩很棒。

在调查的过程中父亲强调说无力供养小女儿上学,想让她辍学,她死活不答应,还好孩子争气,成绩总是排名前三。

三、素质总结。

1.扎实的专业知识。

2.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即俗话说:“大家的心要齐”。切不可各怀心思,南辕北辙。因为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大家的思想高度统一了,才会真正把支教和助学落实到行动中去。

3.团队作战的精神,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4.强烈的责任感。个人要在团队中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能。一旦发生问题,千万不可相互推委,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如果缺乏这点,那团队将无法凝聚,也就更加谈不上发挥超强战斗力了。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协调能力,使自己不断进步。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农村社会实践。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因而要进行全面的实践调研。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国在xx大,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研,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调研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一个“新”字。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2019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研“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研,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骗,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研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骗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5.转变政府服务管理,不断完善农民保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方式,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会议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问卷式调研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研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研,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研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研,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因而要进行全面的实践调研。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国在xx大,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研,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调研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一个“新”字。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2019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研“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研,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骗,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研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骗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5.转变政府服务管理,不断完善农民保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方式,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不断提高物质精神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我对遂川县泉江镇四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四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认识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调查时间:20xx年元月

调查地点:遂川县禾源乡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采访相关人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

四农村位于遂川县泉江镇西部,768户人口30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9880亩,其中耕地面积1325亩,园地林地约1680亩,林地面积6875亩,森林覆盖率62%。

经调查,四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 四农村全村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5亩,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2.、地块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 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3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经过分析,四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耕地使用不规范情况较多。目前,由于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这一做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很多弊病。一则村里的人口变动使土地多寡现象凸显,土地分配有失公平。二是一些人看重眼前利益,随意改变土地使用类型,在耕地上建房、种树,严重蚕食了有限的耕地。

2、粗放经营,有耕地闲置状况。 由于耕地面积较少,仅仅靠农作物收成无法维持生活,多数居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农田便让给其他人种,这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或者干脆不种,造成农田荒芜,严重威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土地缺乏有效整合,农作物种植的选择有待优化。耕地的零碎给农户的管理带了诸多的不便,又不宜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劳动力的生产率下降,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其次,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往往是农户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也造成耕地的生产率下降。

4、建设用地缺乏规划,土地利用率低。 居民点分散建设,布局零乱,占

用土地面积大。甚至出现个别农户住宅任意建设,村民建房没有统一规划,个别人只顾自己方便,缺乏整体和全局性,土地纠纷不断。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公路建设到哪,房子建到哪,埋下了安全隐患,也占用了大量土地。另外,村民住房建设标准差、乱。村民建房一户一样,没有统一设计,统一标准,靠农村“建筑师”自行建设,住房大小不一,高低不同,致使新建住房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美观和质量要求。此外,基础设施水平低。村内道路不成网,高低不平,给排水无要求,下雨天污水满街,“死胡同”太多,房前屋后空间大,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公益设施配套严重不足,雨天满身泥,晴天满身土,降低了居住环境水平。

据此,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有如下几点:

1、责任到户,保证质量。按照农产承包合同,坚持逐户务实核准承包土地面积,明确土地质量。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农民户给予适当调整。

2、合理规划,严格管理。 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四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农业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3、划块经营,集约管理。 在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土地划块经营,发展集约型农业。

4、优化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率。 由四农村委会或遂川县政府的相关部门统一规划,交由相关专家进行论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耕种,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5、合理分类,优化配置。 对耕种良田要加强管理,确保优种优收。对边远荒芜土地或还林还草,或栽种经济作物,如建设果园、发展药材基地等。

1、制定科学的用地标准。 根据法律法规确定适宜的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把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建设规划,既要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证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生产生活需求。

2、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地。 在现有房屋的基础之上,规划引导,尽最大可能保证村庄的街道畅通,杜绝“死胡同”的问题。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尽量统一房屋建设,营造更为良好的村容村貌。

3、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根据个村庄不同的情况,通过遂川县政府的拨款、集资、融资、村民义务工作等方式,积极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给水排水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娱乐设施等,这样才是土地资源真正地造福四农村村民。另外,还应通过培训教育、义务劳动等方式,努力维护好已经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的各种设施设备。同时,也应栽些花草树木,净化四农村的环境,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水平。

4、盘活建设用地资源。 一是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二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三是要搞好无人居住旧宅地的复垦和荒芜土地的复耕和利用。

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法合理有序可持续地利用。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坚持做到依法批地,依法用地,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强化土地信访工作,维护好四农村群众的利益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大力开展农村宣传活动,为四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此基础上,遂川县、泉江镇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四农村委会也应该协调好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努力缓解四农村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以及解决好目前四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