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电影优秀

时间:2023-06-29 09:01:26 作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录取通知电影优秀篇一

你空有梦想,你无法实现它,因为你的梦想注定在现实中不会实现。你有憧憬,你也有希望,但因为你自己的条件所限,所以无法去追求,去实现。我们就是教育体制下的“差生”和劣等生,在这个有社会阶级之分的世界里面,我们不可能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好学生相比,他们勤奋,他们博学。我们也想成为他们,可是那仅仅也是幻想罢了,于是,这样的我们面临高考,我们明白拒绝次数和人数越多的大学,就是我们想去的大学,可是我们根本不可能考上。于是,当一封封邮件和一次次的拒绝出现的时候,你的心里可能会隐隐作痛。因为,你的雄心壮志,你的远大抱负,因为没有地方的接受,而无法发现,随即,你的命运和你的梦想一样,都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自己的眼泪之中,和父母的哀叹之中。

你从来没让他们骄傲过,而有过的只是,对于别人的孩子的啧啧称奇和感叹别家的孩子何等的优秀。没有,大学会收留你这样的一个平凡的学生,除了“南哈蒙”!在南哈蒙出现之前,所谓的人类伟大文明的延续和人类进步的源动力的殿堂之所--大学,已经被铜臭和功利所掩盖了,原本绚烂的光环。而年轻的你,迈着追梦的步伐,欢天喜地的步入这个陌生的世界时,却发现这个地方并不是你想要的。当我们一次次的标榜,学历即生计的时,我们都不曾发现自己的梦想,差生的梦想,普通人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但大学和考大学却是为了什么?通往象牙塔的捷径亦或是在旁人的一句感叹?在这个崇尚知识的时代里,我们追求的怎样的知识?答案很显然,一切和钱挂钩的东西!当教育是为了金钱服务时,所谓的根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荡然无存了。你从小学开始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进到一个相对较好的中学,中学的努力是为了考个好高中,考上好的高中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的高中,自然就是好大学的保障了,你有了大学,你有了学位,你毕了业,等于你开始有了好工作,好薪水,好房子,好车,还有个一个好家庭。但我们的经历呢?我们的青春呢?我们的梦想呢?

也许,那位愤世嫉俗的老教员说的对,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狗屎,因为许许多多的人都他妈的忘记了,大学其实是个服务行业,是他妈的为了大众服务的,所有的学校也是服务行业,是他妈的为了整个社会服务的。但我们都他妈的回头好好看看,这些所谓的他妈的学校?哪里还是什么服务行业?

当我们的梦想,当我们的想象力,当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被他妈的“学校”磨得一干二净的时候,我们还能他妈的口口声声说“人文关怀”,“人类精神文明的殿堂”吗?

去他妈的大学,去他妈的学校,我他妈的青春是用来经历的。


录取通知电影优秀篇二

好想像他们一样,在这所谓的象牙塔里,大喊一声“shit!"

这是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第一想法,带着满满的怨气,一点都不美好。

巴比特的人生在接连被所申请的大学拒绝后悄然改变,他为了摆脱处处被人盘问的烦恼而伪造了一份录取通知书,也构造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大学。或许他的本意只是得过且过混过几年的时光,可阴差阳错之下,他的大学录取了一批学生,一批和他一样遭受过多次拒绝的学生。在听到一位身患某种疾病的学生欢喜地说出“我爸妈说我考上大学是他们这辈子最为我骄傲的事”之后,巴比特原本准备好的坦白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把他们“s.h.i.t."大学办下去。

这真是我见过的最混乱的大学,没有教师,没有规矩,学生们喝酒赌博无所事事。可是经过他们的努力,这又成了我见过的最棒的大学。所有人随心所欲,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着,他们互相学习,围成一圈坐在地上讨论,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可能在别人看来他们的生活没有意义,可是他们确确实实生活得美好充实。

看看人家,我早已麻痹了的心又有点复苏的迹象。曾几何时,那才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学的模样啊。在我最辛苦昏暗的求学岁月里,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撑着我熬过了每一个黑夜与凌晨。可是当有一天,我真的来到了大学,才发现并不是那样的。我还是要像高中一样上课学习,学习那些我厌恶至极对以后的生活也未必有什么帮助的高深莫测的知识。老师会根据心情点名,根据出勤率给平时成绩。有时候课多得依然需要早出晚归,期末复习的时候累成狗。

这是我的大学,和我想的截然不同,和老师家长曾经描述给我们的截然不同,所以在刚上大学的一段时间我曾经无比失落,也曾经无比迷茫我不知道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做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我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年,就在某一天突然想开了,或者是认命了。大学也好,生活也好,不就是这样,总会和理想有着不小的差距。然而当我们认清了它的本质之后,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生活。

所以我享受我的大学生活。我不努力学习,可我也不会挂科。坚持早起,喜欢的话就去晨读,懒得动就待在寝室泡一杯热茶看一看小说。偶尔会去图书馆,可是只是去看闲书。心血来潮会买来钢笔和墨水练已经荒废很久的钢笔字,抄从网上搜来的诗词,有很多读不懂,可是美丽的句子读着就让人心情舒畅。有时候晚上回去操场跑几圈,看一看路灯下手牵手的小情侣。

这和我理想的大学生活差很远,我依然向往那个可以无所顾忌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生活。然而成长或许就是渐渐地学会和生活妥协,学会在不满意的生活中寻找一种能让自己更舒服的方式。而那些得不到的,就永远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梦,所以我永远对青春片有一种情结,就好像透过它在看自己曾经无比渴望的人生。

巴比特就像是内心里那个不断挣扎的自己,只是他活在电影里,他自带主角光环,而我们都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所以他可以建立那样一所学校,而我们只能在不遂己愿的学校里消耗青春。可是就像电影里说的,只要是走在努力使自己变好的路上,这样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吧。

录取通知电影优秀篇三

我参加过录取工作,学校招生办公室打电话给考生不是咨询,而是让考生确认是否来校就读,这样的话,可以避免部分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又不来校就读,影响学校新生的报到率,对学校不好,三本学院的录取,学院一定要经过电话的咨询才能录取吗?。如果学校不打电话确认而直接发录取通知书的话,有些学生可能像去复读或者因为学费问题不来读,那样的话学校的报到率就下降了,弄不好学校还要补录。另外,在学校电话确认时,有些学生会确定不来学校就读,那学校就会把他的电子档案返回到省招考院,那样这个学生就可以参加下一个批次或者是其他学校的录取。

一般来说,学校对于实在联系不上的考生,会直接发通知书,不会因为这个不录取,因为那样做是违规的。

怎么办。如果学院打电话过来,联系不上,是不是会把录取取消?我是去年上的大学,算是过来人了,呵呵~~录取的话是会打电话问问是否愿意读,如果联系不上的话也会通知学校,不管怎样是不会轻易把录取取消的,请放心,希望你能被理想的学校录取,加油哦~~不用着急的,联系上你父亲后,让你父亲把联系电话告诉你,你再大电话回复就好了,也可以在网上查找志愿院校的招生办电话,主动咨询。各个省的招考办从来就没有任何规定也不建议录取院校在录取前给考生打电话,打电话纯属院校个人行为。

有的学校为了提高自己院校的知名度,要提高学校报到率,所以会在录取前打电话确认。但有些院校不会打。

你放心,没有硬性规定给考生打电话这一制度,如果你的分数够但没联系上也不会轻易给你退档,学校同样会录取你的!

如果给你打电话确认,如果你想去,那你就说同意录取就可以啦

录取通知电影优秀篇四

今天才看这部电影,感觉有些晚了啊,真是很有意思啊,剧情生动有趣。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巴比特的经历,巴比特是一个很有小聪明的人,但是没有用在学习上,没有考上大学。他的父母和我们中国的一样,认为没有上大学就不会有好的前途,没有考上大学让父母很失望,于是他拖朋友制作了一个学校网站,伪造录取通知书,与小伙伴们建造了一所假大学,取名南哈蒙理工学院,让父母信以为真,同时也让其他被学校拒绝的学生来到了这,本想告诉他们事实的巴比特被这些满怀期待梦想的人们感动,借着交来的学费与走访经历,他自办了南哈蒙理工学院,他也根据学生各自的爱好制订了也别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激情与创造力,有声有色,学生也非常开心。可是谎言终会被发现,被哈蒙学院举报。机缘巧合,之前有向教育局请求学校立案,因此有了希望。在教育局的审会上,巴比特的一派批判传统的发言成功说服了教育局的判官,同意南哈蒙学院一年的试用。毋庸置疑,没有上大学的巴比特成功了,他是父母的骄傲。

巴比特是个很聪明的人,如果他把小聪明放在学习上,或许他就是个大学霸。他与其他同学有着同样被拒绝的感受,不顾犯错的分险,创办了学校,真是了不起的人。

再过两年多我们也要面临高考,像电影中没有被大学录取的人自然不在少数,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因为一张成绩单就颓废呢,我们还有理想与乐趣。像巴比特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自主发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仍然朝着梦想朝着兴趣继续马不停步地努力,我们依旧可以策马奔腾,大学只是我们实现梦想的辅助罢了,重要的是自己,只要有提高自己的意愿,哪都可以学习。有不少没上大学的人最后成功的。

这种不上上大学就没有前途的观点在我们中国似乎非常多,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张考卷定终身,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是我相信即使没有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即使失败大半辈子,只要自己坚定这的兴趣与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成功。

最后个人认为最后的审会是最具感染力最好看的。

录取通知电影优秀篇五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部题材很好的美国电影,主要写的是一群以巴比特为首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被无数大学拒之门外。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自己办起了一所叫“南方哈门工业大学”的学校。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也许这样的事现实中根本就不会有。

太多剧情在这不作介绍,有兴趣的可是自己到网上看一下。这部励志电影拍的很成功,迎合了现在年青人的思想,特别适合学生朋友观看,我相信你们会喜欢的。

不知不觉已经说了这么多废话,下面我们直奔主题,也就是我的个人观后感。

在看到影片快接近的尾声的时候,巴比特所创建的学校被封了,看到这一幕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遗憾,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它会给我们一个好结局,结果是他们赢了,学校允许被试用了。看完应该很开心才对,可是我没有一点开心的感觉。因为我知道现实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我说的是在中国),那么不止是学校被封,巴比特也会爱到法律的制裁。

现如今这个社会,分两种学校,一种是公办的一种是民办的。我们先来说说公办的,公办学校有几个是不认分数的,无疑进入学校的通行证就是分,你达不到一定的分数那就不行,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现像,特别是靠关系的那种(也许这是种让人很鄙视的形为,但是现在我们不作议论)。所以是否能进入高校对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个难题,对于差生,他们简直就看不到曙光。于是这时候就出现了许多民办学校,当然这些学校不会像公办的一样只认分,他们认的是钱。你有钱了,你就可以继续上学,但这些基本都是去浪费时间浪费青春的人。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进入高校后是好好学的,我可以肯定的说很少很少。

现是7月初,也就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了,也许有很多人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他们有的会消沉,因为上大学是他们十二年来的梦。一纸通知书,虽不足以证明什么,但是每个人都想要(个别除外)。但是很可惜,理想的学校他们去不了。于是有人又在徘徊,是复读还是上个差点的学校,是踏上打工之路还是继续混个三年,我想这是每个不理想考生都会思考的问题吧。

我想说的是拿到了通知书又能怎么样,拿不到又能怎么样,学校都是一样,都是一砖一瓦起出来的,没有哪个学校是金子打造出来的吧。关键不在学校还是在人,如果你不认真学,如果你不想学,就算现在送你去哈佛,你也照样成不了大器。为什么现如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社会错了么?答案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

不要因为没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伤心难过了,在哪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肯努力,肯付出,成功注定跑不了。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跟大学说个人,他的名字叫杨成兴。也许大家并不了解这个人,他就是拒绝高考选择高职,不要文凭要学识的“科技怪才”(有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搜一搜)。

我说了这么多,可能又有人对我有陈见了,但是我说的是实话。《录取通知》看了不仅是讽刺的当今社会的教育,它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坚持自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