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相伴志愿同行心得体会 争做文明社区志愿者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27 17:17:14 作者:江sx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文明相伴志愿同行心得体会 争做文明社区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一

我是一名来自社区的志愿者,当我看到第一医院开展的爱心使者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于是,我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到了第一医院: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让别人和自己都能感到快乐和幸福。

当我第一次来做志愿者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可以做一个小小志愿者奉献一份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就医者;紧张的是我们帮助的毕竟是一群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却很近的就医者。当我面带微笑出现在他们面前,得到他们的一声谢谢的时候,我的心情轻松了很多。用真诚的微笑来对待每个病人,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去帮助他们,我很快乐。

曾经,我以为微笑没有什么难做到的,我这个人本身就喜欢笑。可每天长时间的笑着,只要身穿志愿者服,开始面对一个个前来就诊咨询者时就要面带微笑,这样,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些,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它之所以能持之以恒,是因为它来源于我们健康、积极的心态,来源于我们认认真真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价值追求。这种微笑,不仅仅是志愿者仁爱之心的自然流露,还是我们崇高价值追求的鲜明表现。

从第一天做志愿者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对答如流,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中,每天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在我做志愿者期间,有一天,来了一位92岁的老人前来咨询,乍一看老人步履瞒珊,年龄大、耳朵背,独自一人,我赶紧走上前去,仔细询问,得知老人因儿女工作忙,没有告知他们,自己来看病,我立刻陪他去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大声的与大爷沟通、讲解,我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爱。直到把老人送出医院。后来我又在住院处碰到老人及他的家人,老人很激动,他的家人一再向我表示感谢,我感到很自豪。像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重复着。我们感到自己力量实在太微小,所能做的是那么的少,而需要帮助的人却是那么的多。参加志愿者服务使我感受颇深,他们的.健康,他们的一声谢谢就会带给我很大的满足。

在志愿者的日子里,我时时被感触着,每天接触到前来就医者,他们需要感受温暖,得到尊重。人的感情都是有共鸣的。设想一下,当你独自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很无助,很迷茫的时候,看到一个微笑着的友人,关心的问你遇到什么麻烦,并愿意帮助你时,你的内心是什么样一种感觉?而我们每天都在扮演着那个友人,每天都在让不同的病人遇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让他们一个人面对困难,我们时时刻刻都会予以帮助,和他们一起面对。因为,志愿者的工作可以得到病人的赞许,是很不容易的。而我,将会一如继往地,用同一种态度,微笑着面对他们。

每当做志愿者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家所尽的责任太少太少;每当面对自己的家人时才发现自己的内疚有多深。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是合格的,但作为女儿和母亲我却又是一个失败者,我多么渴望两者兼得,但面对无数期盼和重托,又怎能停止前行的脚步,更多时候只有艰难抉择和取舍。自己的委屈和辛劳又算得了什么。有时候多一点耐心就多一些关爱,有时候多一些参与就多一份爱心。做志愿者不仅仅只是付出,而更多的是收获,因为我们付的是出汗水,收获的的确是快乐。

平凡的工作、平凡的语言、平凡的举动,是志愿者工作的诠释。助人、热情、主动、负责、合作是作为志愿者的基本要素。我记得有人说过,做完志愿者能够催人成长,的确,通过志愿服务,如今的我更加热于助人,对工作学习也更加热情、主动、负责,在团队中更加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人是需要不断进步的,做志愿者工作也让我有很大的进步。

医院志愿者只是志愿服务的一个点,我将在志愿者服务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在任何时间地点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每次做志愿者都能帮助一些人,也能让自己学习或领悟到一些知识,面对他们因为我们这些志愿者的帮助而解决困难,我感觉很自豪。感觉到我的人生目录中又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思想上也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境界。我们付出了爱,也从中收获了爱,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

文明相伴志愿同行心得体会 争做文明社区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二

动的365好人事迹,看到了社会正能量的强大,也促使我向着扩散、聚集正能量的使命不断义无反顾的努力!

令我印象深刻的好人事迹有:30余年办案2000余件无一错案的王景林;“倔强”夫妻易勤和丈夫刘宏涛卖房办厂助残;"好义工"袁晓恩捐献双眸照亮爱的世界;20多年,团结和带动社区党员建设和谐社区的榜样——丁爱谱;无悔坚守40多年麻防路"好医生"肖卿福;五旬导游林大康27年汗水换游客喜爱;80后战士任治森扶贫助困6年捐20万;唐才英:拾废品30年养大6名弃婴;为救落入冰窟小女孩17岁中学生趴刺骨冰面30分钟。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一个年轻的孩子,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关键时刻舍己为人,致死都是义无反顾,这是什么样的力量?这得是多么强大的精神支撑!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精神是行动强劲有力的支撑,我以后更要做好我的精神传播事业!

这一个个普通名字下光辉的事迹令我对他们肃然起敬,同时我感到凡人善举就在我们身边,像“黄河励风救援队”“荥阳市王村镇司村的救人专业户王西广”,他们就是我身边的好人,我不只在网络上知道他们,生活中有时真的能碰到,知道他们的事迹后对他们更是敬佩和尊敬!我不只传播网络正能量,我还要力所能及的发现身边充满正能量的好人好事,要把他们的事迹传播到网上,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尊敬他们,好人好事同样也需要我们社会的肯定和鼓励!这就是我要做的,为聚集社会正能量增砖添瓦!

尽管我每天都重复着评论和点赞及截图,但是我认识了更多的不同的好人,知道了更多不同行业的好人的感人事迹,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们的社会会更温暖更美好,我能做的就是传递他们的事迹,汇聚更多的社会正能量,向她(他)们学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在他们的感召下不知不觉我也变得越来越热心。

文明相伴志愿同行心得体会 争做文明社区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三

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经过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对于初中地理新课改有了些许心得和体会,也发现了新课改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材的改变与教辅材料的落后

(一)教材的改变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与往年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取消了课本中对于重点内容的总结

新教材中已经取消了旧版本中各个章节重点内容的文字表述。在旧教材中,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这个改变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尝试,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自主学习去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学生不论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堂的领悟能力、学习基础来看都无法达到新教材设计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学科地位,这种改变反而加重了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负担。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识的铺垫

在旧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文都会对本单元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学习,再引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由简而难,例如:旧教材《世界的海陆分布》中的比较。

新教材中则取消了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这种内容上难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这么抽象的内容,他们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充旧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和学生课堂的学习量。

3、案例、活动的增加

相对于旧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动的大量添加则是一个创新之处。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另外,个别活动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有些问法太简单。

(二)练习与课改的不同步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措施,这次进行的新课改对于教材的改变只能说差强人意,但是练习和配套的地理图册则没有任何的改变。其中所采用到的图片、例题可以说和往年没有不同,没有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问法还是老一套。因此,没有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的习题,使得教师在课后的知识巩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见肘。

二、教学评价机制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而新课改则改变了这种模式。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评定引入了大学的学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测试来评定学生外,还加入了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探究活动、平时测试(进步程度)等确定分数,最终由学习过程评价和模块考试两者分数之和来确定学分。

而且学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各个学校都在实施和探索中,但是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指挥棒,那就是初中地理会考。只有初中地理会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学生和一线教师,才能更好的执行新课改,在会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之下,新课改也是很难进行下去。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基本上课堂属于满堂灌。而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更强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逐步启发,结合课本案例,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

其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

2、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广、渠道多。

而从实际情况看,能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也许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学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

以上是我对于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初中地理新课改的一些想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不妥之处,请指正!

文明相伴志愿同行心得体会 争做文明社区志愿者心得体会篇四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一向十分高尚的事业。志愿活动让我们大学生认识到了,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个人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的品格,让我们知道了要想携手创建美好的家园,必须我们每个人一起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现在都是大学生了,在受高等教育,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创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

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不仅应该努习书本知识,更应投身社会实践,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是提高自我,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从社会需要上来讲,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需要友爱,这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应具备的起码素质。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不文明现象。例如:去中国××办理业务,一只脚刚迈进营业厅的门,我就有种想要投诉的冲动,差点让我分不清这到底是××营业厅还是菜市场 ,站在营业厅门口,只听见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和顾客的声音此起彼伏,像是吵架,更别说排队了。而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做为一个现代青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现代文明礼仪知识,遵守现代文明礼仪规范。

xx开展了以“争做文明市民、营造优美环境、创建文明城市”为口号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这次志愿活动让我们懂得文明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同时文明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友好交流的窗口,只有我们每个人自觉提高文明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社会才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才会愉悦。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质上反映了当代青年助人为乐、甘愿奉献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学院志愿者在校团委和院领导的带领下,发扬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使我院的志愿者活动走向新的辉煌。 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观念,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尤其要有清醒的认识,本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发奋成才,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的更大贡献。

文明的城市需要文明的标准,文明的礼仪、文明的管理、文明的服务,相信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的带动下,一定会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我们的队列中。

文明相伴志愿同行心得体会 争做文明社区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五

在社会中表现积极、心态上进、追求完美;

在精神上相互监督、互相学习;

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更是相处融洽、互帮互助、诚信礼貌。工作中呈现了一个全新的面貌,一派和谐相处、积极上进的景象。可见文明的意识是多么重要。“文明”也绝不是表面上的称呼,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得行动起来,带着同一个追求,一同努力奋斗。

才能积极主动的、尽职尽责的、一丝不苟的完成岗位职责;

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善于总结进取;

对待工作要积极主动,脚踏实地。评价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看他有没有责任感。一个负有责任的人,大家都会帮他、认可他,他的言行就具有了权威性,他就会受到关注。这便是教研员的服务精神、职业荣誉感的直接体现。

个人能力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善学、务实、进取。要根据主客观的条件,以务实、进取的态度,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你的一杯水,在教研工作的历程中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在不断的起点上看清工作的方向。我们要养成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学习工作习惯,既不为小的工作成绩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也不能面对困难和小的挫折缩手缩脚,裹足不前。

作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我们在路上,不断前行!